正常膀胱超声影像表现
(完整)医学影像学(自己吐血整理,知识点全面,但标注的考点可略有不同),推荐文档

医学影像学第一章总论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X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
TX线的特性: 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1)穿透性:穿透人体组织(2)人体组织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差异,吸收量不同,穿透身体的X线量有差别(3)有差别的剩余X线是不可见的,经过显像,在荧屏或胶片上就形成了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影像。
三、X线图象特点1、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组成,是灰阶图像。
2、图像的白影、黑影与人体组织的厚度及组织结构密度的高低有关3、是穿透不同组织结构相互叠加的影像.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X线造影检查中钡剂主要用于食管及胃肠造影。
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是一种特殊专用于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数字化X线设备。
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金标准。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 T)1.CT图像特点CT值即代表CT图像象素内组织结构线性衰减系数相对值的数值单位:亨氏单位Hu.【考】骨=1000 软组织=20-50 水=0 脂肪-90——-70 空气=-1000【名解】窗宽:是指荧屏图像上包括16个灰阶的CT值范围.在此CT值范围内的组织均以不同的模拟灰度显示,CT值高于此范围的组织均显示为白色,而CT值低于此范围的组织均显示为黑色。
【名解】窗位:又称窗中心,是指观察某一组织结构细节时,以该组织CT值为中心观察.窗位的高低影响图像的亮度,提高窗位图像变黑,降低则变白。
加大窗宽,图像层次增多,组织对比降低;。
2.CT成像的主要优势与局限性【考】(1)密度分辨率高:能够清晰的显示密度差别小的软组织和器官(例如脑、纵隔、腹盆部器官),能敏感地发现病灶并显示其特征(例如脑出血),这是X线成像所不能比拟的。
医学影像学-超声

医学影像学-超声声影→在超声波传播途径内,因反射体对超声的反射、折射、吸收导致超声能量衰减,使其后方呈一回声缺少的条状暗区,结石、骨骼、疤痕组织、钙化灶等后方均可形成声影。
尾随声影(彗星征)→胆囊内胆固醇沉着及眼球等部位的异物等。
声晕→围绕肿块周围出现的低回声带,肝内以恶性肿瘤常见,甲状腺内以腺瘤常见。
靶环征→①多数情况:胃肠道病变(如肿瘤或炎症)。
②少数情况:肝内转移性肿瘤。
⑵球形,类椭圆形及不规则形。
⑶囊壁强回声反射,病灶后方增强,侧方声影。
,但常有发热、疼痛,壁厚,内伴有坏死物质产生的强回声反射。
⑵无回声暗区形态不规则,后方回声增强。
沿门静脉分布,与胆管相连。
⑵当病变出现液化坏死:无回声暗区,低回声、高回声等交错在一起,病灶边缘仍模糊不清。
⑶完全液化后:无回声暗区扩大,内伴细小光点及斑片状高回声周边回声稍强。
⑷少数患者可见肝脓肿破溃入胸腔及门静脉,肝静脉内栓塞的征象。
“蛋壳样”钙化,后方伴声影。
肿瘤病史,壁较厚,血流丰富,ATP升高,超声导向穿刺有助诊断。
⑵低回声型→少见,易和肝癌混淆,病灶以低回声为主,内伴有线状强回声反射,病灶周边回声较强,形成菲薄的高回声圈,偶尔也可发现与外围小血管有相连征象,肿块呈不规则类圆形。
⑶混合型→常较大,肿块轮廓不规则,边界欠清晰,部分边缘仍可见包膜样强回声反射,病变内回声强弱不等,可见从边缘回声、AFP、肝炎病史判断。
⑵回声强度表现:①低回声型→以小肝癌常见,肿块<2cm。
②强回声型→肿块稍大,多伴声晕。
③混合型→肿块常较大,内伴有出血坏死形成回声杂乱。
④等回声型→较少见,肿块与肝组织回声强度相似,此型易漏诊。
⑶小肿块球形多见,大肿块轮廓多不规则,边不清,回声强弱不均或呈结中结样改变,有时在大的肿块外周伴有子结节。
⑷肿块可导致肝体积增大,形态失常,或局部肝包膜隆起(驼峰征),肝内血管移位(如抬高或压低),门静脉或肝静脉内栓塞,肝内胆管局限性或广泛性扩张,肿块周边出现声晕。
膀胱癌、肾盂癌影像诊断

膀胱癌、肾盂癌X线:膀胱正常容量为350到500毫升,其形态和大小取决于充盈程度及相邻结构对膀胱的推压。
正位观察,充盈较满的膀胱呈圆形类圆形或横置的椭圆形。
位于耻骨联合上方。
边缘光滑整齐,密度多均匀一致,膀胱顶部可以略凹,系子宫或乙状结肠压迫所致。
有时在膀胱底两侧输尿管之间还可见一横行透明带,代表输尿管嵴,当膀胱未全充盈或处于收缩状态时,其粗条状粘膜皱壁使边缘不整而呈波浪状。
侧位观察,膀胱呈纺锤形或直立卵圆形,长轴几乎平行于耻骨联合。
有时可见膀胱颈,位于膀胱底部,呈鸟嘴状突出。
,,膀胱三角:左右输尿管口及尿道内口之间➢ CT 平扫:膀胱易于识别,其大小形态与充盈程度相关,充盈较满的膀胱呈圆形,椭圆形或类方形膀胱腔内尿液为均一水样低密度膀胱壁在周围低密度脂肪组织及腔内尿液的对比下,显示为厚度一致的薄壁软组织影,内外缘均光滑。
➢ CT 增强检查:➢ 早期:显示膀胱壁强化,➢ 稍迟扫描:含对比剂的尿液自输尿管膀胱入口处喷入。
➢ 10到30分钟后膀胱腔呈均匀高密度,若对比剂混合不均则出现液液平面。
MRI:横断面是基本的检查方位,必要时辅以矢状位和冠状位检查。
➢形态:横断面:充盈的膀胱呈圆形,横置的椭圆形或四角圆钝的类方形。
矢状位上为类三角形。
➢信号:➢膀胱内尿液:富含游离水,均匀长T1低信号和长T2高信号。
➢膀胱周围脂肪组织:T1高,T2中等信号。
➢膀胱壁:厚薄一致的薄壁环状影,与肌肉信号类似:在 T1WI上高于腔内尿液信号,T2WI上则低于尿液信号。
➢有时在T2WI上因化学位移性伪影,于膀胱壁一侧出现线状高信号影,而在对侧膀胱壁则出现线状低信号影,易误认为膀胱壁增厚或病变。
➢Gd-DTPA:T1WI增强检查,膀胱腔内尿液含对比剂而发生强化,表现为信号增高。
然而,当对比剂浓度较高达到一定程度时呈低信号改变(由于其缩短t2值作用超过缩短t1值)。
膀胱癌(bladder carcinoma)➢膀胱肿瘤:易发生在40岁以上男性,有多种组织类型;分为上皮性和非上皮性肿瘤,上皮性肿瘤约占95%,其中大多数为膀胱癌。
膀胱癌的筛查与早期诊断方法

论文题目:膀胱癌的筛查与早期诊断方法摘要: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系统综述目前常用的膀胱癌筛查和早期诊断方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 筛查方法●尿细胞学检查:尿细胞学检查是目前膀胱癌筛查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检测尿液中的异常细胞来判断是否存在膀胱癌。
●尿标记物检测:尿标记物检测如NMP22、膀胱癌抗原(BCA)、膀胱癌M2型钱氏体抗原(BLCA-4)等,可作为辅助手段用于膀胱癌的筛查。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膀胱超声、膀胱镜检等可发现膀胱内肿块和异常改变,对膀胱癌的筛查具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2. 早期诊断方法●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是膀胱癌早期诊断的“金标准”,能直接观察膀胱内肿瘤和病变组织,对早期膀胱癌的诊断具有高度准确性。
●膀胱切片检查:对通过膀胱镜检查发现的疑似病变组织进行膀胱切片检查,可以明确组织病理学特征,确诊膀胱癌。
●光学成像技术:光学成像技术如膀胱腔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膀胱内光动力诊断等,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膀胱内表面图像,对早期膀胱癌的诊断有所帮助。
3. 未来发展方向●生物标志物研究:进一步探索膀胱癌的生物标志物,发现更具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标志物,提高膀胱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水平。
●影像学技术发展:不断改进和完善影像学技术,如增强膀胱超声、磁共振成像等,提高对膀胱癌的诊断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论:膀胱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是降低其死亡率和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步骤。
尿细胞学检查、尿标记物检测、影像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查等是目前常用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方法,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以提高膀胱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巨膀胱超声标准

巨膀胱超声标准
巨膀胱超声标准是一种用于检测和诊断膀胱疾病的医学检查方法。
巨膀胱是指膀胱容量增大,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病症。
巨膀胱超声检查是通过超声波成像技术,对膀胱进行无创、无痛、无放射的检查,以了解膀胱的形态、大小、位置、壁厚度等情况,从而判断膀胱是否存在病变。
巨膀胱超声检查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膀胱形态:正常膀胱呈椭圆形,轮廓清晰,边缘光滑。
若膀胱形态异常,可能提示膀胱疾病。
2. 膀胱大小:正常膀胱容量约为300-500毫升。
若膀胱容量明显增大,可能为巨膀胱。
3. 膀胱壁厚度:正常膀胱壁厚度约为2-4毫米。
若膀胱壁增厚,可能提示膀胱炎、肿瘤等疾病。
4. 膀胱内回声:正常膀胱内应为无回声区,即充满尿液的区域。
若出现异常回声,如结石、肿瘤等,需进一步检查。
5. 膀胱周围结构:观察膀胱周围组织和器官,如前列腺、子宫、附件等,以排除其他疾病对膀胱的影响。
总之,巨膀胱超声标准主要通过对膀胱形态、大小、壁厚度、内回声等方面的观察,来判断膀胱是否存在病变。
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影像诊断

倍,Paquin 1959)再入膀胱腔。当膀胱充盈后,膀胱尿的压力会将膀胱壁内的输尿管压扁,关闭内腔, 形成抗返流机制。而有返流的患儿,输尿管进入膀胱的角度接近直角,或过短,从而失去抗返流的机制, 膀胱充盈后收缩排尿时,膀胱内的压力不但会将尿液排出体外,也同时会导致膀胱输尿管返流。
膀胱充盈前,肾盂容 积小、肾实质变薄 ,左侧显著,提示RN
MR膀胱造影膀胱充盈
排尿后即刻
X线与MR诊断一致
膀胱充盈前示右侧肾盂积水及肾实质薄
排尿后T1WI未见诊断证据
VCU证实右侧Ⅲ型反 流。 注意:右侧输尿管膀 胱结合部憩室
男,11个月,右侧膀胱输尿管反流Ⅲ型经VCUG查出,而MRVC却不能诊断。
三、根据反流的程度将VUR分为五型:Ⅰ—Ⅴ型。
四、膀胱输尿管返流可并发肾炎 由于尿路感染的相当一部分细菌(70-90%是大肠杆菌,E. Coli)是从尿道进入膀胱的。如果数量
少,会被尿液排出,可无症状。如果膀胱输尿管返流严重,细菌返流到肾盂里,可引发肾炎。Ransley 和Risdon1979研究发现,返流加上细菌感染会对肾造成破坏。
超声发现双侧肾盂积水,由 MR常规T2WI证实。
1、VUR的影像学检查以超声作为首选,包括常规超 声及超声造影。 2、传统的X线排尿膀胱尿道造影及CT检查也是VUR仍 然使用的方法。 3、MRI检查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没有辐射损 伤,特别适用于小儿的VUR检查与诊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谢
有研究认为,返流性肾病(RN)系指膀胱输尿管返流(VUR)在肾损害发病机制上起主要 作用的一种肾病。
b超报告单模板

b超报告单模板
尊敬的医生和相关工作人员:
患者信息。
姓名,XXX。
性别,男。
年龄,45岁。
检查号,XXXXXXX。
科室,超声科。
临床诊断,XXXXX。
B超检查报告单。
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检查部位,腹部。
临床诊断,XXXXX。
超声表现:
1. 肝脏,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均匀,内未见异常回声,血流信号未见异常。
2. 胆囊,胆囊形态大小正常,胆囊壁光整,胆囊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胆囊内容物未见异常。
3. 胰腺,胰腺大小、形态正常,内部回声均匀,未见异常回声。
4. 脾脏,脾脏大小正常,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5. 双肾,右肾大小正常,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回声,集合
系统未见明显扩张。
左肾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回声,集合系统未见明显扩张。
6. 膀胱,膀胱充盈度良好,壁光整,膀胱内容物未见异常。
7. 子宫及附件,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子宫内膜厚度正常,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
本次B超检查所示腹部器官未见明显异常,符合正常解剖生理特点。
医生签名,_______________。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以上就是B超报告单的模板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膀胱癌

膀胱癌好发于成年男性,40岁以上者占93%。
主要为无痛性血尿,多为间歇性出现的全程血尿,血尿量可较大,也可为镜下血尿。
另外还可伴有尿频、尿急及排尿困难,有人认为尿频、尿急是由于肿瘤占据膀胱腔致使其容量减少,以及膀胱三角区受刺激所致。
转移性淋巴结压迫髂静脉时可引起下肢水肿。
膀胱癌从病理组织学上分为移行细胞癌(92%)、鳞状细胞癌(6%~7 %)、腺癌(0.5%~2%)和未分化癌(1%以下)。
根据浸润深度可分为:0期局限于黏膜层;工期局限于黏膜下层;Ⅱ期局限于浅肌层;Ⅲ期限于膀胱局部和深肌层;Ⅳ期侵犯邻近器官、淋巴结和远处转移。
膀胱癌的发生部位以膀胱三角区和两旁的侧壁最为常见,膀胱顶部和前壁极少发生。
影像学表现:1.平片可无阳性发现,如肿瘤坏死可出现钙化,肿瘤侵犯输尿管可引起肾盂大量积水时,肾轮廓扩大。
2.膀胱造影膀胱内可有大小不一的充盈缺损,小的缺损易被造影剂掩盖造成漏诊。
膀胱双重造影有利于显示小的肿瘤;膀胱癌边缘多不规则,乳头状膀胱癌的表面凹凸不平,基底宽,局部膀胱壁变硬,膀胱变形;浸润型膀胱癌侵犯膀胱壁全层时,膀胱壁变硬、固定、增厚,并有不规则的充盈缺损,膀胱缩小;肿瘤侵犯输尿管口时,可出现输尿管和肾积水的表现。
3.CT CT检查可以很清楚的显示膀胱黏膜与肌壁的改变,因此,CT对于膀胱癌的大小、范围、邻近侵袭、盆壁受累以及远处转移的判断都是十分有用的。
在尿液的衬托下可显示局部膀胱壁的增厚及突向膀胱腔内的肿块。
一般较小的肿块可呈乳头状,密度多较均匀,轮廓较光整,偶可见蒂。
较大的肿块密度可不均,中央可出现坏死液化,边缘不规则,呈菜花状。
少数肿块内可见钙化。
肿块的CT值多为20~50Hu,注入造影剂后,病灶强化不明显,与正常膀胱壁相似,不易确定癌肿侵犯膀胱壁的确切程度。
但当癌肿突破膀胱壁向外侵犯时,CT易显示,最先侵犯膀胱壁周围的脂肪组织,致使透亮的脂肪层中出现软组织密度影。
进一步侵犯前列腺和精囊时,使膀胱精囊三角区闭塞,前列腺精囊增大变形,再进一步则蔓延到盆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膀胱超声表现
膀胱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膀胱这个器官。
膀胱壁自外向内分别为浆膜层、肌层、粘膜下层、粘膜层。
腹前壁的腹膜在耻骨联合上缘水平向后下方反折,覆盖在膀胱的上面和两侧面,膀胱的前面无腹膜,膀胱分为尖、体、底、颈四部分。
膀胱尖部朝向前上方,膀胱底部朝向后下方,尖部与底部之间为膀胱体部,膀胱颈部为膀胱最下方变细部分,尿道内口位于此。
膀胱三角区位于膀胱底部,3个角分别是两侧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此区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缺少粘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处于空虚或充盈,粘膜都保持平滑状态,该区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
男性膀胱位于直肠、精囊和输精管的前方,膀胱下壁与前列腺紧密邻接(图2),女性膀胱位于子宫的前下方和阴道上部的前方,下壁贴附在尿生殖膈上。
常用为经腹壁探测法:在耻骨联合上方作纵向和横向扫查,要左右侧动或移动(按箭头所指侧动方向)。
膀胱相关的正常数值:
正常膀胱排空时壁厚3mm,充盈时壁厚1mm。
正常成年人的膀胱容量约250-400ml。
残余尿的测定:计算公式为v=0.5*d1(上下径)*d2(前后径)*d3(左右径)
正常膀胱的超声表现
膀胱充盈时膀胱内尿液为无回声区,膀胱壁为明亮回声光带,粘膜内壁与尿液界面反射回声强,为一平整光滑的细光带,粘膜下面的肌层呈均匀中等偏低回声,而在充盈不足时,浆膜层回声明亮。
膀胱在横断面上呈圆形、椭圆形或四方形,上方为膀胱的前壁,下方为后壁或三角区,也是两侧输尿管开口处,右方为左侧壁,左方为右侧壁(图4)。
而膀胱在纵切面呈半椭圆形或近似三角形,其上方为前壁,下方为后壁,右下方为三角区,正右方为膀胱颈部,该部有一开口为尿道内口,
左上方为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