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神秘而多彩的缅甸民族文化
缅甸的传统服饰与民族特色

缅甸的传统服饰与民族特色缅甸,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
缅甸的传统服饰体现了各民族的独特风貌和身份认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缅甸各民族的传统服饰和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一、华人民族在缅甸的华人社区,华人民族的传统服饰保留了中国的特色。
男性通常穿着中式衣袍,而女性则穿着旗袍。
衣袍通常是由丝绸或棉布制成,有时还会配以精美的刺绣和花纹。
旗袍则是绸缎面料的长袍,设计简洁而雅致。
二、孟族孟族是缅甸最大的民族之一,他们的传统服饰反映了该地区的环境和气候。
男性通常穿着弹性腰带的长裤,并搭配一件短袖衬衫。
女性则穿着缀满刺绣和手工花边的长袍,这些刺绣和花边通常以鲜艳的颜色和复杂的花纹设计而闻名。
三、克伦族克伦族是缅甸的土著民族之一,他们身着独特的传统服饰来表达自己的身份和荣耀。
男性通常穿着称为“帕通”的长袍,这种服装以高领、宽袖和褶皱装饰为特点。
而女性则穿着“彤星球”这种五颜六色的长裙,上面绣着鲜艳的图案,显得十分美丽。
四、掸族掸族是缅甸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的传统服饰被认为是缅甸最华丽的服饰之一。
男性通常穿着“俄金”这种时尚的袍子,它由宽松的头巾和华丽的上衣组成。
而女性则穿着名为“过招”或“拟珠”的旗袍,旗袍上装饰着亮丽的玻璃珠和金属花边,穿着后非常华丽。
五、罗兴亚族罗兴亚族是缅甸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他们的传统服饰受到阿拉伯和印度的影响。
男性通常穿着长袖长裤,上面可能还配有头巾和帽子。
女性则穿着名为“白夫人”的长袍,这种服装非常宽松,以透气性好的细棉布制成。
六、布玛族布玛族是缅甸北部的一个民族,他们的传统服饰以手工纺织品为特色。
男性通常穿着长袖长裤,帽子上装饰着羽毛和小饰物。
而女性则穿着名为“红玛阿米尔”的长袍,这种服装通常使用手工织造的红色和黑色面料,图案鲜明,富有民族特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简要介绍了缅甸各民族的传统服饰与民族特色。
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身份和文化认同。
缅甸的传统服饰和民俗活动

缅甸的传统服饰和民俗活动缅甸,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
缅甸的传统服饰和民俗活动深受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充满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以缅甸传统服饰和民俗活动为主题,介绍其特点和魅力。
一、传统服饰缅甸的传统服饰以华丽绚烂和多样性著称。
男性传统服饰通常是一件称为“金邦”的长袍,该袍子常以丝绸制成,并配以华丽的刺绣和装饰品。
而女性传统服饰则是一种名为“木姐”的丝绸腰带,女性将这条腰带围在腰间,象征着她们的高贵和美丽。
此外,女性还会佩戴名为“胸甲”的饰物,胸甲具有琉璃和宝石的装饰,给人一种娇媚的感觉。
二、民俗活动缅甸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每年都会举办各种传统节日和庆典。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泼水节。
泼水节是缅甸最盛大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四月举行。
在泼水节期间,人们会用水来象征洗涤过去的罪恶,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这个节日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快乐与欢笑,还展示了缅甸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另一个重要的民俗活动是巴拿马松。
巴拿马松是缅甸最古老的传统活动之一,旨在庆祝收割季节的到来。
在巴拿马松中,村民们会穿着传统服饰,手持巴拿马松(一种竹制的圆环),载歌载舞地绕着村庄跑。
这个活动不仅彰显了缅甸人民对农耕文化的传承,也增强了村庄居民之间的凝聚力。
三、服饰和民俗活动的意义传统服饰和民俗活动不仅是缅甸文化的精髓,也反映了缅甸人民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缅甸人民注重服饰的华丽和细节,这一点体现了他们对品质和精工艺的追求。
民俗活动则反映了缅甸人民的欢乐和乐观,他们乐于通过庆祝和团聚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这些传统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正是缅甸社会和谐与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尽管现代生活方式对传统服饰和民俗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缅甸人民仍然在尽力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对于缅甸人来说,传统服饰和民俗活动不仅是一种身份和认同的象征,更是一种对祖先和历史的敬意。
总之,缅甸的传统服饰和民俗活动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价值观。
缅甸文化

20111060196 周浩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学院47 法定节假日:独立节1月4日纪念缅甸1948年1月4日独立日联邦节2月12日1947年2月12日昂山签署(彬龙条约)决定成立缅甸联邦农民节3月2日纪念1945年3月27日抗日胜利建军节3月27日初为抗日节,55年改为建军节工人节5月1日烈士节7月19日纪念1947年7月19日昂山将军等人遇难民族节12月1日纪念1920年12月1日仰光大学学生抗英罢课民间的节日:泼水节4月中旬缅历1月底2月初,一般持续4天,第5天为缅历新年首日浴榕节4月下旬缅历2月月圆日举行。
将菩提树(榕树)视为佛的化身。
在最炎热干旱季节给榕树淋水,有希望佛教弘扬光大之意点灯节10月缅历7月月圆日。
传说佛祖在雨季时到天庭守戒诵经3个月,到缅历7 月月圆日重返人间凡间张灯彩迎佛祖归来。
敬老节10月缅历7月。
传说众僧侣在雨季守戒3个月期后跪请佛祖训示。
后人效法,在此期间举行敬老活动。
献袈裟节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缅历7月月圆至8月月圆期间善男信女要向僧侣敬献袈裟。
在8月月圆日点灯迎神,举办各种娱乐活动。
此日又称“光明节”和奖励“像神一样崇高的”大作家们。
1944年缅甸作协正式确定为“作家节”缅甸泼水节——泼水嬉戏:缅甸人的新年,是在每年四月中旬的泼水节的最后一天,因此,缅甸人的泼水节和新年已合二为一了。
泼水节通常历时三、四天,在节日的第二天,男女老少都有洗头的习惯,除非当天与生日相克,才改在第三天。
节日期间,无论城乡,人人都身着盛装,互相泼水嬉戏,表示涤旧迎新之意。
有的人用番樱桃花枝,从银钵中蘸取浸有玫瑰花瓣的清水,轻轻地向别人身上抖洒。
更多的人则喜欢整桶整盆地泼,甚至用水龙管喷射。
小孩用水枪向大人进攻,也不会受责骂。
人们被泼得愈多,就愈高兴。
反之,如果在泼水节期间不曾被他人泼水,新的一年将是不吉利的。
每年一次的泼水节,也是青年们在良辰美景中交际的好时机,不少青年人借此良机结成良缘。
缅甸的民族多样性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和习俗

缅甸的民族多样性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和习俗缅甸的民族多样性: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和习俗缅甸,作为东南亚国家之一,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多样性。
除了主要的民族如缅族、傣族和克钦族外,缅甸还有许多少数民族群体。
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传统和习俗,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缅甸文化的了解,也能够促进跨文化的交流和尊重。
本文将带您一探缅甸少数民族的世界。
1. 琅勃拉邦族(Shan)琅勃拉邦族是缅甸最大的民族之一,他们的传统文化深受佛教影响。
该族群的男性通常会佩戴长袍和头巾,女性则穿着华丽的彩色长袍。
琅勃拉邦族人通常信奉佛教,并在家中设有供奉佛像的小殿堂。
他们还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短暂的,因此更加注重内心的平静与追求。
2. 克钦族(Kachin)克钦族是居住在缅甸北部地区的一个民族,以其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而著称。
克钦族人多数信奉神秘的自然信仰,他们相信大自然的力量和神祇的存在。
除了举办丰富多样的宗教仪式外,克钦族人还以婚礼和丰收等重要的生活事件为标志,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
这些庆典通常伴有民族舞蹈和歌曲,展示着他们独特的文化魅力。
3. 苗族(Karen)苗族是缅甸南部的一支少数民族,他们的传统文化充满着神秘和魅力。
该族群的人们通常佩戴华丽的银饰和彩色的传统服装。
苗族人民骄傲地展示他们精湛的刺青技术,这种传统手工艺在他们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此外,苗族人民还以其精美的手工艺品闻名,如编织、纺织和陶器制作等。
4. 卡钦族(Chin)卡钦族是缅甸西部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在文化和风俗方面有着独特的传统。
他们以其精湛的木雕工艺而闻名,创作出许多富有艺术感和神秘色彩的木雕作品。
此外,卡钦族人民还以其传统的手工编织艺术和绣花技术而著称。
这些传统艺术是他们保存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缅甸的民族多样性使其成为一个文化宝库,各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传统和习俗。
通过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尊重他们的传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缅甸的民族风情深入了解克钦邦的部落文化

缅甸的民族风情深入了解克钦邦的部落文化缅甸的民族风情:深入了解克钦邦的部落文化缅甸,这个位于东南亚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风情。
而克钦邦,则是这个国家最富有特色的地方之一,充满着独特的部落文化。
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克钦邦的民族风情,领略那里的部落文化之美。
1. 克钦邦:部落文化的聚集地克钦邦位于缅甸的北部,被称为“部落文化的宝库”。
这里居住着多个民族部落,包括克钦族、阿卡族、拉辛族等。
这些部落都保留着独特的文化传统,从居住习惯到服饰装扮,每一个细节都显露出浓厚的部落特色。
2. 克钦邦的民族服饰在克钦邦的部落中,民族服饰是展现独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克钦族的传统服饰通常以亮丽的颜色和精致的刺绣为特点,男士常常身穿名为“短装”的上衣,而女士则身着华丽的长裙,佩戴各式珠宝装饰。
阿卡族的服饰则更注重金属饰品和线织品的运用,让人仿佛穿越回古老的岁月。
3. 克钦邦的传统手工艺除了民族服饰,克钦邦的部落文化还体现在各种传统手工艺品上。
陶瓷制作是克钦邦的特色之一,部落中的传统瓷器工艺流传已久,以鲜艳的彩绘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
此外,编织、木雕等手工艺品也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部落文化的独特魅力。
4. 克钦邦的传统节日克钦邦的部落文化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更在各种传统节日中得以展现。
比如,“水灯节”是克钦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会在节日当天放水灯,祈福寄愿。
而阿卡族则庆祝“锡林节”,在节日里进行盛大的舞蹈表演和身着传统服饰的游行,让人沉浸在浓厚的民俗氛围中。
5. 克钦邦的美食文化除了文化和传统,克钦邦的美食文化也不可忽视。
这里的美食融合了各个民族部落的特色,以米饭、面食、鱼类以及各种蔬菜为主要食材。
尝试当地的特色美食,是了解克钦邦部落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6. 克钦邦的音乐与舞蹈克钦邦的音乐与舞蹈也是部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克钦族的传统舞蹈以宏亮的鼓声和动感的舞姿为特点,能够瞬间点燃整个气氛;而阿卡族的舞蹈则以轻盈的舞姿和优雅的旋律为人所爱。
缅甸的民族多样性与文化交融

缅甸的民族多样性与文化交融缅甸,位于东南亚的国家,以其丰富多样的民族和文化而著名。
它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135个不同的民族群体。
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民族之间形成了独特而多样化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探讨缅甸的民族多样性以及这些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现象。
一、缅甸的民族多样性缅甸的民族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其众多的民族群体上。
这些民族包括但不限于:缅族、克钦族、若开族、欠邦族、掸族等。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语言、宗教、服饰和节日等。
他们居住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缅甸最大的民族群体是缅族,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
他们主要居住在缅甸中部的平原地区。
缅族人民以勤劳、热情和友好的性格著称。
他们的传统服饰包括“步道”和“长裹布”,在节日和庆典上,缅族人民会身着传统服装,跳起优美的舞蹈,展示他们的文化。
除了缅族之外,缅甸的其他民族也各具特色。
克钦族是缅甸北部的主要民族,他们居住在山区,以农耕为主。
与缅族不同,克钦族人民的服饰以黑色和红色为主,非常鲜艳。
掸族则居住在缅甸东部地区,他们以农业和手工业为生。
掸族人民的服饰以白色、粉色和绿色为主,给人一种清新而宜人的感觉。
这些不同民族之间的民族多样性,展示了缅甸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国家的丰富性。
每个民族都保留着自己独特的传统和习俗,这为缅甸的文化交融奠定了基础。
二、民族文化的交融与融合缅甸的民族多样性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交融与融合现象。
不同民族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使了文化元素的混合和传承。
例如,缅甸的音乐和舞蹈是各个民族的共同之处。
无论是缅族、克钦族还是掸族,他们的音乐和舞蹈都充满了活力和热情。
这种共同的文化特征使得缅甸人民能够更好地在一起合作和生活。
此外,缅甸的宗教信仰也反映了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
佛教是缅甸最主要的宗教,同时也是不同民族之间的共同信仰。
缅甸的寺庙和佛塔是各个民族的精神家园。
无论是缅族、克钦族还是掸族,他们都会在重要的佛教节日前往寺庙朝拜,共同庆祝。
缅甸的文化传统

缅甸的文化传统
缅甸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独特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
着该国的人民生活和价值观念。
在缅甸,人们尊重传统,重视家庭和社区,同时也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习俗和传统。
缅甸的文化传统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宗教、艺术、建筑、服饰、美食等。
其中,佛教在缅甸的文化传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缅甸人民虔诚地信奉佛教,许多人每天都会前往寺庙祈祷,参加宗教仪式。
佛教教义对缅甸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们注重善良和慈悲,尊重他人,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在艺术方面,缅甸的传统手工艺品和绘画艺术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缅甸的手工
艺品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而闻名,如银器、木雕、珠宝等。
而缅甸的绘画艺术则以其绚丽多彩的色彩和独特的风格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是缅甸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表达情感和传递价值观念的重要方式。
此外,缅甸的建筑和服饰也反映了其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缅甸的建筑风格受
到了印度、中国和东南亚的影响,具有独特的特色。
而缅甸传统服饰则以其华丽和色彩鲜艳而著称,反映了缅甸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在缅甸,人们还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习俗和传统,如水灌节、泼水节等。
这些传
统活动不仅丰富了缅甸人民的生活,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体验。
总的来说,缅甸的文化传统是该国的宝贵财富,它不仅丰富了缅甸人民的生活,也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时代的变迁,缅甸的文化传统也在不断发展和传承,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为人们带来无尽的启迪和感悟。
缅甸的族群多样性探索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缅甸的族群多样性探索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缅甸的族群多样性:探索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缅甸是一个以多样性而闻名的国家,拥有众多的族群,每个族群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传统。
这种多样性为缅甸带来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景观,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一、缅甸的族群多样性与历史背景缅甸位于东南亚,邻近泰国、中国、印度等国家,自古以来就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汇地。
这种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造就了缅甸的族群多样性。
1. 缅甸主要的族群缅甸主要的族群包括独龙族、瑶族、彝族、仡佬族、布依族、壮族、哈尼族、傣族、藏族、侗族、白族、哈尼族、纳西族、景颇族、东乡族、撒拉族、蒙古族等等。
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宗教、风俗和传统。
2. 历史背景对族群多样性的影响缅甸的历史背景也对其族群多样性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历史上,缅甸曾是一个由各种族群组成的王国,这些族群都有各自的领土和自治权。
在整个国家统一之前,这些族群之间保持着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二、缅甸族群的文化多样性1. 语言和文字缅甸的不同族群使用各自不同的语言和文字。
像缅甸族群使用缅甸语和缅甸文字,而少数族群如克伦族则使用克伦语和克伦文字。
这些不同的语言和文字见证着族群之间的文化差异和交流方式。
2. 宗教信仰缅甸的各族群也有着丰富多样的宗教信仰。
佛教是全国最主要和普遍信仰的宗教,不过少数民族也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瑶族的原始宗教等。
这些宗教信仰的差异,直接反映了缅甸的族群多元性。
3. 艺术和手工艺品每个族群都有着独特的艺术和手工艺品传统。
缅甸的独特艺术形式之一是“波鲁巴”,这是一种传统的缅甸木雕。
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的绘画、雕塑、陶瓷和纺织品等艺术形式,这些艺术手工艺品不仅展示了族群的审美观和文化精神,也丰富了缅甸的文化遗产。
三、族群多样性的挑战与机遇1. 挑战:文化冲突和矛盾尽管缅甸有丰富的文化多样性,但不同族群之间的文化冲突和矛盾也时常存在。
历史上的纷争和地区之间的政治紧张局势,导致了不同族群之间的隔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讲神秘而多彩的缅甸民族文化缅甸人民创造了独特而灿烂的文化。
缅甸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非常鲜明。
全国约有135个民族,主要有8大族群,即缅族族群、克伦族族群、掸族族群、若开族族群、孟族族群、克钦族族群、钦族族群和克耶族族群,每个族群又有多个民族。
各个族群及其支系都创造了富有特色的文化,形成了魅力无尽的习俗。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汹涌而来并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的今天,同时又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时刻,缅甸的民族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显得弥足珍贵。
缅甸概况缅甸一词来自梵文,为坚强、勇敢之意。
“緬”字表示遙遠的,而“甸”在古代指郊外的地方。
所以“緬甸”的意思是遙遠的,郊外的地方,這就是古代中國西南人對這片土地的稱謂。
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部,东北与中国,西北与印度、孟加拉国,东南与老挝、泰国交界。
缅甸历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
当时缅甸的伊洛瓦底江边的村庄已有人类居住。
将缅甸划分成“上缅甸”和“下缅甸”是英国殖民统治后的人为划分。
相传公元前200年骠人(Pyu)进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区,并掌控中国和印度之间的通商之路。
两世纪之后孟族来到锡唐河(SittangRiver)流域,而在849年缅甸人接管骠河流域并建立蒲甘城(Pagan)。
公元1044年,阿奴律王在蒲甘建立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共经历过蒲甘、东坞和贡榜三个封建王朝。
英国于1824、1852、1885年先后发动三次侵缅战争,武装占领缅甸,1886年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1937年缅脱离英属印度,直接受英国总督统治。
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
1945年全国总起义,缅甸光复。
后英国重新控制缅甸。
1947年10月英国被迫公布缅独立法案。
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建立缅甸联邦。
1974年1月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88年9月23日改称“缅甸联邦”。
蒲甘王朝(1044年-1287年)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国王(KingAnawrahta,1044年-1077年在位)于1044年建立,为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帝国,以小乘佛教为国教。
阿奴律陀国王相继征服掸族和孟族,也不断扩展领土。
阿朗西都国王(KingAlaungsithu,1111年-1167年)在位时,小乘佛教逐渐成为主流,并在13世纪初期达到鼎盛。
当时建造的3000余座寺庙尚有100座保存至今。
1287年元朝统治者忽必烈率领元军大举入侵而结束了蒲甘王朝。
此后,缅甸进入了掸族时期。
东吁王朝(1531年-1752年)1531年缅人莽应体(Tabinshwehti,1531年-1550年)二度统一缅甸,成立东吁王朝而自称为王,并于1546年建立首都勃固城(Pegu)。
之後莽应龙(Bayinnaung)即位,因多次与实力强大的泰族阿瑜陀耶王国(大城王国)(Ayutthaya)交战而耗尽了资源,最后因勃固城于1599年被阿卡族占领而迁都阿瓦(Ava)。
东吁王国最终在1752年没落。
1753年,缅人雍籍牙(Alaungpaya)出现,赶走当时攻占阿瓦的孟族人,并建立大光城。
贡榜王朝(1752年-1885年)1782年-1819年是波道国王(KingBodawpaya)主政的专制时期,因其多次企图入侵泰国的野心,使得当时占有印度的英国不免忧心缅甸可能造成的威胁。
殖民时期(1885年-1948年)英国和缅甸间的紧张局势在1824年-1826年以及1852年两次的英缅战争中达到高峰。
英国在这两次的战争中均获得胜利,最后攻占勃固城并将此地称为下缅甸。
在英国人进入缅甸后,上缅甸的经济也显著好转。
1886年,英国再度赢得第三次的英缅战争,此时英国将缅甸纳为印度的一省,并将政府设于仰光。
在英国的殖民统治时期,缅甸的交通和教育获得大幅改善。
英国人致力开发水路,使得无数蒸气船得以航行于伊洛瓦底江。
铁路和道路也获兴建和改善以弥补水路的不足。
此时,大量的印度移民涌入导致劳工廉价,造成地方经济受到威胁。
因此缅人开始产生对印度人的仇视,以致在1930年爆发反印度人的暴动。
1936年,在英国统治下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的选举中,巴莫博士(Dr.BaMaw)当选为英国控制下政府的首相,1937年,英国创建一套独特的缅甸宪法,同意缅人自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在1942年5月占领缅甸,成立以巴莫为首的缅甸执行政府。
在日本的支持下,反对英国殖民政府、渴望独立的昂山将军(Gen.AungSan)组织了缅甸独立义勇军,1942年他率军与日军一起参加了对英军的战斗,然后在日军支持下宣布缅甸从英国独立。
1943年,巴莫与昂山等人受邀访问日本,他们回国重组缅甸政府,昂山成为国防部长。
1944年,昂山开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国一方,并组织“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对抗日军。
1945年日本投降后,宣布缅甸独立是有效的。
战后的缅甸仍受英国控制,昂山则在1947年7月遇刺身亡。
昂山的继承人德钦努(ThakinNu)继续领导独立运动,在英国议会1948年1月4日正式承认缅甸独立之后,于1948年初正式成立了缅甸联邦。
2010年10月21日,根据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21日颁布的法令,缅甸正式启用《缅甸联邦共和国宪法》确定的新国旗、新国徽,国歌保持不变。
缅甸的新国旗为黄绿红三色,中有白色五角星。
绿色代表和平、安宁、草木茂盛、青葱翠绿的环境,黄色描绘出团结,红色象征勇敢与决心。
白星象征缅甸联邦永恒不坠。
国徽由1974年版缅甸国徽的修改而来,国徽中间为缅甸版图置于橄榄枝中间,两头圣狮为守护兽。
两者之间为花卉状图案,顶端为一象征独立的五角星。
下方是绶带,写着“缅甸联邦共和国”。
因国家政制改变,与旧国徽相比,新国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删去了社会主义国家在国徽上经常使用的齿轮、稻穗等图案,改用橄榄枝环绕缅甸版图。
旧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9∶5。
旗面为红色,左上角有一深蓝色的小长方形,里面绘有白色的图案——14颗五角星环绕着一个14齿的齿轮,齿轮中空,内有一株谷穗。
红色象征勇敢和果断,深蓝色象征和平与统一,白色象征纯洁和美德。
14颗五角星代表缅甸联邦的14个省、邦,齿轮和谷穗象征工业和农业。
国徽:中心为一个由谷穗环绕的有14个齿的齿轮,上面绘有缅甸地图。
谷穗两侧各有一个狮子,狮子被誉为缅甸的国兽,称圣狮,是吉祥的标志。
顶端为一颗五角星,在其两侧和谷穗周围装饰着缅甸花卉;底部的饰带上用缅文写着“缅甸联邦”。
旧国徽:1974年版缅甸国徽上的齿轮和金黄色稻穗同国旗含义一样。
国徽中间为缅甸版图置于一个十四齿的齿轮中,齿数象征缅甸的省和邦,外饰以稻穗。
齿轮正中绘有缅甸地图,表明缅甸的国界和疆域。
缅甸是一个信奉佛教的国家,国徽两侧的云纹状装饰带是幸福极乐的天国的标志。
两侧各有一头佛教的吉祥物圣狮,面向外侧,好似守护神,象征保卫国家的坚强力量。
同时,缅甸的宗教特点也由此反映出来。
国徽底部一条黄色饰带上用缅文书写着缅甸国名。
旧首都:仰光在缅甸母亲河伊洛瓦底江的分支仰光河畔,有一座让我们迷失时空的城市—缅甸首都仰光。
走在这个城市满街身着纱笼的人群之间,走在那些英国风格的古旧建筑和缅甸传统的木屋之间,走在街边停放的斑杂的老款汽车之间,走在看不到酒吧、赌场、夜总会的街道之间,走在满城金光闪耀的佛寺佛塔之间,走在葱茏的热带树木和生意兴隆的鲜花摊点之间,走在当地人善意的笑容之间,仰光就这样带着你,走过你所有的履历,留下难以把握的城市让你探索。
作为缅甸的首都,仰光佛教文化根深蒂固,其城中的佛塔自然不在少数,仰光市便是以素丽塔(SulePagoda)为中心的,而在仰光的众多佛塔中,以仰光大金塔最为有名。
仰光众多的人文景点难以一次看全,集中展示各类文物的国家博物馆是全面了解仰光的首选之地。
国家博物馆整整六层楼中的各个展区,分门别类的陈列着缅甸从古至今、从民俗到宗教的各方景象,其中有狮子王座和蒲甘佛教雕像等珍贵的文物。
仰光国家博物馆附近的大湖(Kandawgyi),是仰光的美景之地,因其缅文名有皇家之意,又被称为皇家湖(RoyalLake)。
大湖以北的昂山公园,是游赏大湖景色的佳地,更因能看到仰光大金塔在湖中的美丽倒影而吸引了众多游人。
而茵雅湖则是仰光著名的自然景观,湖水清澈明净,湖畔大树环绕,湖周还有不少重要建筑和名人故地,怡人的景色令人身心放松,惬意非常。
仰光有着无数或镀金或白石的佛塔,佛塔中最著名的是驰名世界的大金塔,它位于市北圣山,居全城最高点。
仰光依然保持着作为港口城市辉煌时期的殖民地特色。
每年4月这里都要举行隆重盛大泼水节。
仰光景点介绍:瑞光大金塔、乔达基宝塔、斯雷宝塔、国立博物馆、庆福宫、皇家湖、仰光人民广场、仰光唐人街、茵雅湖、Sware Taw Myat Pagod佛塔、班都拉公园、独立纪念碑、世界和平塔仰光看起来像一个巨大的公园,到处是植物、花草和佛塔。
裸露左肩、穿着红色袈裟的僧人赤脚在街上飘着。
仰光有殖民地时代留下的英国建筑的暗红色屋顶,印度教寺庙镶着各种神灵雕像覆盖着青苔的顶、现代文明发明的四方盒子的顶、佛塔、教堂、鸽子在天空嬉戏。
汽车像是从废品收购站开出来的,大多锈迹斑斑,由于西方的封锁,缅甸很难进口汽车,许多汽车都是奈温时代的。
老爷车、吉普和老式的英国设计印度生产的公共汽车比比皆是。
许多露天浴室,只是用一墙与街道隔开,一群妇女裹着裙子,墙头露出一些丰满的肩,听见她们正在用木桶往身上哗啦浇水,响亮地笑着,洗罢,一个个走到墙外面来拧干头发上的水。
同时一队僧侣赤脚走过,每个人夹着一把棕红色的油纸伞。
某处有个卖纺织品的商店,那种朴素的美,你恨不得买一麻袋。
铺面的后面是作坊,而作坊外面就是村庄,原来村庄躲在街道的后面。
作坊里十几台古老的织布机正在有节奏工作,看起来像19世纪英国的织布车间,但工人的装束看上去不像工人,好像是些舞蹈演员。
车间外面支着两口大锅,雾汽腾腾,两个裸露上身的男子正在染布,狗在车间里像工头一样溜达。
巨大的生活之城,充满活力,使用着古老的家什。
仰光大金塔是仰光最早的著名建筑,也是世界佛教的一大圣地。
缅甸人称大金塔为“瑞大光塔”,在缅语里,“瑞”是“金”的意思,“大光”是仰光的古称。
金塔始建于公元前585年,相传当时印度发生饥荒,缅甸人科迦达普陀兄弟两人运了一船稻米前去救济,他们从印度回来时,带回8根释迦牟尼佛祖的头发,在王朝帮助下建造了这座佛塔,把佛发藏在塔内。
大金塔建在仰光市北部茵雅湖滨海拔51米的丁固达拉岗上,始高8.3米,后来经历代王朝不断修建,现在塔身高112米。
佛塔由砖砌成,塔身表面贴满了金箔,塔形像一只覆在地上的巨钟,底部周长427米,有4个大门,门外有石狮镇守,门内有玉雕佛像,塔内还设有石梯和电梯。
塔顶罩着一个5米高、1.25吨重的金属宝伞,伞尖顶着一颗直径27厘米的金球,球的表面镶有钻石和红蓝宝石共5000多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