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中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相关知识介绍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相关知识

CHENYU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中药材与中药饮片的区别•中药材的分类•中药饮片炮制•中药材(饮片)品质变异现象•药材是中药饮片的原料。
•药材指符合药品标准,一般指药材原植、动、矿物除去非药用部位的商品药材。
•药材未注明炮制要求的,均指生药材,应按照附录药材炮制通则的净制项进行处理。
•在严格意义上,药品范畴内的中药材仅指经过净制处理后的药材,对于未经依法净制处理的原药材不能列为药品概念下的中药材,只能是农副产品,不能直接入药。
因此,药品范畴内的中药材应是严格按照药品标准加工而成的商品,在生产上应严格按照许可管理进行生产以区分其他农副产品,进入药品流通渠道后应完全具备药品的属性,药品经营企业经营的中药材必须是完全具备药品的属性(有合法的生产企业及相关的产品标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作为药品的中药材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可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的中药材及其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品。
中医临床用来治病的药物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而中成药的原料亦是中药饮片并非中药材。
•根据《药典》定义,“饮片是指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材,可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
•同属药品范畴,一直以来,二者无法定概念,人们通常都以“中药”冠之,从而导致二者名称混淆不清,根据工作实践,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分析。
Ø相同点ü来源相同: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科名、植(动)物名、学名、药用部位及采收季节和产地加工等都相同。
所以二者来源相同。
ü部分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性状相同:性状包括药品的外观、质地、横断面、臭、味、溶解度及物理常数等,绝大多数细小种子、果实类药物的药材和生品饮片性状完全相同,其他如花类、树脂类等部位入药的一些药物也存在类似现象。
因此,仅从性状这项不能完全区分二者。
ü鉴别反应相同:鉴别反应一般包括经验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除部分品种因加工过程中淀粉粒糊化而使显微鉴别略有不同外,其他鉴别项则完全相同。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培训-

26
植物性药材的浸出原理
二、解吸、溶解阶段 由于细胞中各种成分间有一定亲和力,所以
溶解前必须克服这种亲和力,才能使各种成分转 入溶媒中,这种作用称解吸作用,浸提溶媒通过 毛细管和细胞间隙进入细胞组织后与经解吸的各 种成分接触,使成分转入溶媒中,这是溶解阶段。
27
植物性药材的浸出原理
三、扩散、置焕阶段 当溶媒在细胞中溶解大量可溶性物质后,细胞内溶液
和需签别特征的药材,如附子。 (6)丝:细丝(2~3mm);
宽丝(5~10mm)适宜皮类、叶类和较薄的果皮类药材,如黄柏。 (7)段(咀节):长为10~15mm长段为节,短段为咀,适宜全草类和形
状细长,内含成分易出煎出的药材。
17
饮片的干燥
药物切成饮片后,为了保存药效,便于贮存,必须及 时干燥,否则影响质量。 干燥包括:工人干燥和自然干燥。 1.自然干燥:是指把切制好的饮片,至阴凉通风处阴 干。 2.人工干燥:是利用一定的干燥设备对饮片进行干燥。 一般药物以不超过80℃为宜,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
药材成分很复杂,如浸出溶媒选用不当,就 不能将有效成分浸出完全。
33
第四节 浸出方法
药材经粉碎后,可选择适宜的浸出溶媒,用 适当的方法进行浸出,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操作方 法: 煎煮法 浸渍法 渗漏法 回流法 蒸馏法
34
浸出方法:煎煮法
1、定义: 是指药材加水煮沸,取其煎出液的一种简易浸出方法,它是
20
第二节 溶媒、溶剂
浸提过程中,浸提溶媒的选用对浸提效果有 显著影响,浸提溶媒应对有效成分有较大的溶解 度,而对无效成分少溶或不溶。
21
常见的溶媒:水
优点:为常用的浸出溶媒之一,水作为溶媒经济易得, 极性大而溶解范围广,药材中的生物碱类、甙类,有机 酸盐、鞣质、蛋白质、糖、树胶、色素、多糖类以及酶 和少量挥发油都能被水浸出,为极性深媒。
中药学讲义

中药学讲义1. 引言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药的性质、功效、用法以及与人体相互作用的学科。
中药学的发展历史悠久,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和总结,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
本讲义将介绍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分类、质量控制、药物性质等方面内容。
2. 中药概述2.1 中药定义中药指以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来源为原料,通过加工制备而成,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作用的药物。
中药包括生草药、饮片、提取物等形式。
2.2 中药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中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按来源分类:植物性中药(如黄芩)、动物性中草(如牛黄)、矿物性中脚(如雄黄)。
•按功效分类:清热解毒类(如连翘)、补益类(如人参)、活血化瘀类(如三七)等。
•按药性分类:寒凉类(如生地黄)、温热类(如干姜)、平和类(如黄芪)等。
2.3 中药质量控制中药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中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外观检查:通过观察中药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等,判断是否符合标准。
•理化性质检测:包括溶解度、比重、旋光度等检测,用于确定中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质量指标检测:根据中药标准,对其中所含有益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确保其在一定范围内。
3. 中药性质与功效3.1 中药性味归经中药根据其性味和归经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性味:包括寒、凉、温、热、平五种性味。
•归经:根据中医理论将中药归属于不同的经络系统,以及对应的脏腑器官。
3.2 中药功效中药具有多种功效,常见的功效包括:•清热解毒: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等。
•补益养生:用于调理虚弱体质、提高免疫力等。
•活血化瘀:用于治疗血液循环不畅、淤血等问题。
•祛风湿止痛:用于治疗关节炎、风湿性疾病等。
4. 中药制剂4.1 中药饮片中药饮片是将中草药加工成片剂的一种制剂形式。
其优点是易于保存和服用,且成分相对稳定。
常见的中药饮片有川芎、白芍、黄连等。
4.2 中药浸膏中药浸膏是将中草药提取液浓缩而成的一种制剂形式。
中药材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药材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中药材是指以植物、动物、矿物或其组织为原料提取的,经过炮制或加工而成的药材。
自古以来,中药材在中医药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本文将从中药的分类、炮制技术、药性归经等方面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中药的分类中药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
1. 植物药:植物药是指以植物全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中药材。
例如,川芎、黄芩、白术等都属于植物药。
2. 动物药:动物药是指以动物的各种组织或其分泌物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中药材。
蜂蜜、牛黄、鹿茸等都属于动物药。
3. 矿物药:矿物药是指以矿物或其加工制剂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中药材。
例如,硫黄、朱砂、雄黄等都属于矿物药。
二、中药的炮制技术中药的炮制技术是指对原材料进行处理和加工,使中药材达到药用要求的过程。
炮制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种。
1. 压制:将粉碎的中药材用模具压成块状,有利于保存和使用。
2. 炒制:将中药材放入锅中进行炒热处理,增加药材的药效。
3. 煮制:将中药材加入水中煮沸,提取药物有效成分。
4. 酒制:将中药材加入白酒中浸泡,使药物与酒相互作用,增强药效。
5. 陈化:将新鲜的中药材置于通风干燥的环境中保存一段时间,使其变为成熟药材。
三、中药的药性归经中药的药性归经是指根据中药的性味特点,将其归纳于五行和经络的范畴。
1. 五行归经:- 酸味:属于金行,入肝经。
例如,酸枣仁、酸棗、石斛等。
- 苦味:属于火行,入心经。
例如,黄连、黄芩、陈皮等。
- 甘味:属于土行,入脾经。
例如,甘草、白术、大枣等。
- 辛味:属于木行,入肺经。
例如,川芎、葱白、白芷等。
- 咸味:属于水行,入肾经。
例如,海藻、海带、海鳗等。
2. 经络归经:- 心经:主要作用于心脏及其相关疾病。
例如,丹参、麦冬、红花等。
- 肺经:主要作用于肺及其相关疾病。
例如,柴胡、桑叶、白花蛇舌草等。
- 肝经:主要作用于肝及其相关疾病。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doc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总论;屮药提取的概念.提:提炼,把屮药材屮的成分提炼出来。
取:精取,把提炼出来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
有效成分:是指具有医疗效用和生理活性的单体物质。
无效成分:是指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他化学成分。
第一章:中草药化学成分%1.糖类糖类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多视为无效成分。
(但有的可直接供药用:蜂蜜、饴糖、葡萄糖等。
)分类:单糖类,低聚糖,多糖类。
(一)单糖类:为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未,味甜,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不溶于已漩。
(-)低聚糖:由2-9个单糖分子成,有甜味、能溶于水,难溶于或几乎不溶于有机溶剂(醇沉法可除去)(三)多糖类:是由10个分子以上或更多的单糖缩合血成的高聚物(分子量很大)己失去了一般糖类的性质,多不溶于水,可溶于热水生成胶体溶液(如淀粉),也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尢甜味。
主要有:淀粉、菊糖、粘液质、果胶、树胶等,这类成分多无生理活性,通常作为杂质除去(醇沉法)。
1.淀粉多存于屮药的种子、果实、根茎(如半夏、茯苓、山药等)没有显著的药效(但可水解成葡萄糖,是一-种营养物质),淀粉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60°C 以上的热水易糊化成粘稠状的胶状溶液,不易过滤,故含淀粉较多的屮药不宜用水煎煮提取。
通常作为杂质除去——可用醇沉法除去。
2.菊糖性质和淀粉类似,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及其它有机溶剂。
屮药屮的菊糖多为无效成分,亦可用醇沉法除去。
3.粘液质、果胶、树胶类——均属于复杂的多糖类衍生物%1粘液质——是植物细胞的正常分泌物,多存在薄壁细胞小(如知母、黄柏、车前子等)。
多视为无效成分,因其水提液往往因粘稠性大而很难过滤。
除去方法:乩沉醇法b.加石灰水或醋酸铅一生成钙盐或铅盐沉淀而除去。
%1果胶一存在植物的果实屮,具有抑菌、止血作用。
%1树胶一是植物受伤害后所分泌出的一类保护性胶体化合物(透明或半透明I古I 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遇水膨胀而形成胶体物质。
——也可用醇沉法除去二、氨基酸、蛋白质和酶1.氨基酸——动植物组织屮的一种含氨有机物,为无色结晶,易溶于水, 难溶于有机溶剂,多为有效成分。
简述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

简述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
中药材是指中药的原料,是中药研制的基础原料和供给资料,是中药研制的直接材料和原料,是用于生产中药原料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药材料。
它们主要由植物的药用部分和无药用部分组成。
植物的药用部分包括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而无药用部分主要由植物的种子,枝条,小枝,花梗,叶片,树皮,根茎,果实,块茎,菌类和珍珠等部分组成。
每一种中药材都具有其独特的药用效果,只有选择正确的中药材,才能保证中药的药效。
中药饮片是指用中药材制成的散剂,是将中药材中具有药效成分按一定比例配伍,混合成饮片,放入药瓶内,直接可以服用的中药制剂,简称中药散剂。
中药饮片可用于泡茶食用,也可以将中药材研磨成粉末,放入水中,再过滤筛选,成为浓缩液,这种液体叫做“中药糊”,常见的有悬浮液、搅拌液、膏剂、散剂等各种类型。
中成药是将中药材经过改良,提取,炮制,结晶,熔融,调和,加工等一系列工序,经熟制等后,以固体、液体或者气体状态而成的,可用于直接治疗的药品,简称成药。
中成药可以用于口服,外用,注射,贴敷,吸入,内服,服热,冲服,灌服,洗浴,沐浴等多种方式。
中药制药知识点总结

中药制药知识点总结一、中药制药基础知识1. 中药概述中药是指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天然药材,通过一定的方法,制备成药物以治疗疾病的药物。
中药的来源主要有植物、动物、矿物等。
2. 中药制剂中药制剂是指将中药材加工制备成各种剂型的药物,包括颗粒剂、药酒、丸剂、散剂、糖浆、丹剂、外用贴剂等。
3. 中药炮制炮制是指将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改变其性味特性,以便更好地应用于药物制剂或煎煮中。
4. 中药鉴别中药鉴别是指通过对中药材的性状、形态、组织结构、理化指标、显微镜特征等进行分析鉴别,了解品质及真伪。
5. 中药调配中药调配是指根据医师开具的中药处方,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搭配,制备成中成药或复方制剂。
6. 中药提取提取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含有特定药效的药物原料。
7. 中药贮藏中药贮藏是指妥善保存中药材和制剂,保持其原有的品质和药效,避免变质、受潮或虫害。
8. 中药制药设备中药制药设备是指用来进行中药加工、炮制、提取、调配、包装等工序的设备,包括研磨机、炮制机、提取装置、混合机、灌装机等。
二、中药炮制1. 炮制方法中药炮制是指将生药材通过适当的温度、时间和湿度处理,改变其品质和药效。
2. 火制火制是指将药材直接在火焰上烘烤,以去除水分、杀菌、改变其性味特性。
3. 蒸制蒸制是指将药材放入蒸笼中,用蒸汽蒸煮,使其受热、杀菌、软化。
4. 炒制炒制是指将药材放入锅中,用小火炒烤,使其均匀受热,改变其味道和性质。
5. 烘制烘制是指将药材置于炉中,用热风加热,使其干燥、杀菌,并产生特殊的气味。
6. 焙制焙制是指将药材放入烘箱中,利用热风或炭火烘烤,使其加热、烘干、杀菌。
7. 蒸馏蒸馏是指将药材放入蒸馏器中,用水蒸汽加热,将其中的有效成分挥发出来,并收集。
8. 贮藏炮制后的药材需要妥善贮藏,防止受潮、发霉、受虫害。
三、中药提取1. 提取方法提取是指通过溶剂、水、蒸汽等物理化学方法,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中草药相关知识点总结

中草药相关知识点总结中草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药用价值的部分,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草药的使用历史悠久,起源于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中草药具有独特的疗效和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以下是中草药相关的一些知识点总结:1.中草药的分类:中草药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中草药名称、药性、功效等。
按药性分类,可以分为寒、凉、平、温、热五性草药;按功效分类,可以分为清热解毒草药、养阴补阳草药等。
2.中草药的药效:中草药具有多种药效,可以通过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
常见的药效包括祛寒散寒、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
3.中草药的制备方法:中草药可以制成不同的剂型,如汤剂、丸剂、散剂、片剂等。
不同的剂型适用于不同的疾病和患者。
制备中草药时需要注意药材的选择、研磨、煎煮等步骤。
4.中草药与现代药物: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可以与现代药物相似或相同,具有类似的药理作用。
很多现代药物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研制而成的,如麻黄碱、青蒿素等。
5.中草药的理论基础:中草药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中医药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藏象学说等。
中草药的使用需要结合中医药理论进行辨证施治。
6.中草药的安全性:中草药治疗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
一些草药可能存在毒副作用,需要根据临床情况和患者体质进行合理使用。
7.中草药的研究方法:中草药的研究方法包括药材鉴别、化学成分分析、药理学研究、临床试验等。
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加速中草药的研发和应用。
8.中草药的保存和贮存:中草药的保存和贮存需要注意防止虫蛀、霉变和湿热等情况。
一般来说,中草药应放置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9.中草药的合理用药:中草药的合理用药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调配。
不同的疾病和个体差异可能需要不同的中草药组方和剂量。
10.中草药的发展前景: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草药在现代药物领域的应用逐渐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中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相关知识介绍
中药学就是专门研究中药材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材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对中药学中: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基本知识的搜集、整理、总结以便中药制药行业、中药饮片行业、中药提取物行业从业人员查阅、学习。
一、中药材基本知识介绍
中药材的应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的,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若干特点,所以人们把它称为“中药”。
中药材是我国传统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的辽阔大地和海域,分布着种类繁多、产量丰富的天然药材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
其品种繁多,仅古籍记载就有3000多种,发展至今已达12800余种。
对于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已有很悠久的历史,也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
由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等多种原因,各地区的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应用范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般传统中药材讲究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比如河南道地药材“封丘金银花”,四大怀药:“怀山药” “怀菊花” “怀地黄” “怀牛膝”等中药材。
中药材中植物性药材占大多数,使用也普遍,所以古来相沿药学叫做“本草学”。
从古至今有关中药材记载的文献有很多比如:《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本草拾遗》、《新修本草》等,并较完整的保存和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内容。
当代本草代表作《中华本草》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全国60多个单位500余名专家历时10年共同编著的。
二、中药饮片相关知识介绍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中药饮片包括了部分经产地加工的中药切片,原形药材饮片以及经过切制、炮炙的饮片。
前两类管理上应视为中药材,只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在配方、制剂时作饮片理解。
而管理意义上的饮片概念应理解为:"根据调配或制剂的需要,对经产地加工的净药材进一步切制、炮炙而成的成品称为中药饮片"。
根据《药典》定义,"饮片是指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材,可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
(了解中药炮制更多知识请点击中药饮片炮制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中药饮片可分为:
普通中药饮片:中医常用饮片,最能体现中医用药特点。
已有数千年的应用历史。
中药免煎饮片:方便上班族人群,但不能体现中医用药特点。
中药颗粒饮片:体积小,调配方便。
同样不能体现中医用药特点,不受中医界推荐使用。
中药破壁饮片:近年最新科技成果,价额昂贵。
中药精制饮片:即小包装饮片。
称量准确,清洁卫生,规格统一,调配方便。
价格相对较贵,有些品种不符合炮制和调配规范。
属国家推荐使用饮片
三、中药提取物相关知识介绍
中药材中所含成分复杂,既含有效成分,也含无效成分。
要应用和研究其中的有效成分,必须经过提取成中药提取物。
中药提取物是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对中药材或中药复方进行提取浓缩,分离杂质等步骤,加工而得到的多种有效成分的混合物。
比如金银花提取物,连翘提取物,山楂提取物,枸杞提取物,菊花提取物,蒲公英提取物等。
中药提取常用溶剂有:水、乙醇、甲醇等。
中药提取常用方法有:煎煮法、回流法、浸渍法、渗漉法等。
中药提取物根据形态分为:液体,膏状,粉状等。
中药提取物是制药(常用提取物:金银花提取物,连翘提取物,黄芩提取物,芦丁,橙皮苷等)、保健品、食品(枸杞提取物,山楂提取物,蒲公英提取物等)、兽药(常用提取物:甘草提取物,益母草提取物,黄芪提取物,板蓝根提取物等)、化妆品等行业的主要原料。
中药提取可以用于片剂、颗粒、粉剂、膏剂、口服液等剂型的生产。
中药提取物对生产条件、生产技术要求较高,很多先进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干燥设备和技术应用于中药提取物的生产,这些技术和装备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中药制药工程技术和装备水平。
四、总结
中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中药学的发展,如同中医学的发展一样,经理了长期实践过程。
结合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中药材深度加工技术比如中药炮制工艺,中药提取工艺的总结和研究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特别是中药提取物,近些年来国内出现很多以中药提取物研发、生产为主的厂家,现在中药提取物已出口海内外,每年出口额都在迅猛增长。
中药提取物的研究、生产、加工、出口作为中药科学最重要的环节,取得如此打的发展和进步,标志着中药科学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并展示了极其光辉而广阔的前景。
我国医药学源远流长,内容浩博,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继承与发扬工作,总结经验,发挥多科学的力量来发展中药科学,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任重而道远。
以上就是关于中药学中: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基础知识的总结和中药提取物广阔的前景,希望对制药,保健品,食品,兽药行业的朋友有帮助。
五、参考资料:
1、《中药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年6月第1版。
2、《现代中药炮制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8月第1版。
3、《中药学专业知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