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档】抗美援朝的五次战役-精选word文档 (12页)
抗美援朝战争有哪些战役分别是什么

抗美援朝战争有哪些战役分别是什么抗美援朝战争有五次战役,下⾯是⼩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来看⼀下详细信息吧!抗美援朝战争五次战役1、第⼀次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次战役是中国⼈民志愿军于1950年10⽉25⽇⾄11⽉5⽇,在朝鲜⼈民军配合下,在朝中边境及其附近地区,对美国为⾸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突然发起的进攻战役。
第⼀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15000多⼈。
2、第⼆次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次战役是中国⼈民志愿军于1950年11⽉7⽇⾄12⽉24⽇,在朝鲜⼈民军配合下,将美国为⾸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诱⾄预定战场后,对其突然发起反击的战役,是扭转朝鲜战局的⼀次战役。
第⼆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36000多⼈。
3、第三次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是中国⼈民志愿军和朝鲜⼈民军于1950年12⽉31⽇⾄1951年1⽉8⽇,为打破美国政府“先停⽕,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重来的阴谋,突破“三⼋线”,对美国为⾸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进⾏的进攻战役。
志愿军集中6个军,在⼈民军3个军团协同下,对依托“三⼋线”既设阵地进⾏防御的“联合国军”发起全线进攻,将其从“三⼋线”击退⾄北纬37°线附近地区,占领韩国⾸都汉城(今⾸尔),并适时停⽌了战役追击。
第三次战役共歼敌19000多⼈。
4、第四次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是1951年1⽉25⽇⾄4⽉21⽇,中国⼈民志愿军和朝鲜⼈民军为制⽌美国为⾸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发动的攻势,争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进⾏反击准备,在“三⼋线”南北地区进⾏的防御战役。
志愿军连续取得三次战役胜利后,主⼒转⼊休整。
“联合国军”发现志愿军补给困难、第⼀线兵⼒不⾜,便迅速补充⼈员、物资,调整部署,于1951年1⽉25⽇恢复攻势。
志愿军⽴即由休整转⼊防御,与朝鲜⼈民军⼀起,展开第四次战役。
5、第五次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于1951年4⽉22⽇发起,⾄6⽉10⽇前后结束,历时50天,战役的结果是志愿军和⼈民军将“联合国军”从三⼋线附近地区打退到汉江南岸地区,但⼜被“联合国军”推回到三⼋线南北地区,志愿军和⼈民军共歼灭“联合国军”8.2万余⼈,⾃⾝作战减员8.5万余⼈。
抗美援朝战争五大战役和十个经典之战

抗美援朝战争五大战役和十个经典之战抗美援朝战争五大战役是指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主要战役。
经过五大战役,迫使敌军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在战争双方形成战略对峙情势下,美国不得不接受停战谈判。
名称:五大战役发生时间:1950年10月25日至 1951年6月10日地点:朝鲜半岛参战方: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主要指挥官:彭德怀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首次反击战役。
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入朝后,美军仍判断中国不会出兵,而继续分兵冒进。
10 月25日,在鸭绿江以南50公里处的温井地区,志愿军首战南朝鲜军,抗美援朝战争从此正式开始。
11月1日晚,中美两国军队的第一次交战——云山之战打响。
2日,志愿军攻克云山。
在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抓住敌人骄傲轻敌、分兵冒进的良机,利用敌军怕近战夜战的弱点,采取隐蔽接近敌人,乘敌不备突然发起反击的方式,歼灭敌军1.5万人。
第一次战役的胜利,挫败了敌人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企图,取得了同优势装备的“联合国军”作战的经验,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使朝鲜人民军获得了整顿的时间。
第二次战役1950年11月25日至12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在朝鲜北部地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反击战役。
美国侵略军虽遭第一次战役打击,却还认定中国军队不可能大规模入朝,认为其参战兵力不过6至7万人,仍企图迅速占领全朝鲜。
11 月6日,“联合国军”开始试探性进攻。
24日便集中美英军队全部及南朝鲜军队大部共22万余人,分东西两线,主力置于西线,向北发动“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
为粉碎敌军攻势,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请示中央军委,决定利用美恃强骄傲的情绪,采取“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敌”的方针,将敌诱至定州、香枳山、新兴洞、妙香山等志愿军预定地区,然后突然反击,在运动中歼灭敌军。
抗美援朝的著名战役 抗美援朝战役

抗美援朝的著名战役抗美援朝战役抗美援朝著名战役一、血战飞虎山第二次战役根据彭德怀"诱敌深入"的计划,为了不让联合国军北进的速度太快,而影响中国军队的调动和威胁中国军队的侧后,彭德怀命令112师335团依据飞虎山之险阻击联合国军。
11月4日335团经过血战占领飞虎山,到11月8日部队完成阻击任务安全撤离,经过五昼夜的血战,防守部队承受着韩国第七师和美军一部的立体攻击,最激烈的8日毫无防空力量的志愿军承受80余架美机及大炮地毯式轰炸,所有阵地均进入了肉搏战,守卫飞虎山主阵地的335团2营阵亡者十之六七,其中五连三排仅余3名战斗人员。
本次血战共毙伤俘敌1800余人,飞虎山前共有美韩军遗失400多具,335团及团长范天恩由此威名天下。
抗美援朝著名战役二、血战长津湖第二次战役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狈狂北犯,11月底进到长津湖一带,志愿军第九兵团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设置伏击圈,11月27日九兵团发起全线攻击,当时被包围的美国陆战一师约有四个团一万多人,超出预定一倍以下。
到28日拂晓志愿军包围新兴里之敌,美国则凶猛地反扑,其中80师伤亡及冻饿减员十分严重,每团仅余数百人!故81师加入新兴里战斗,随着包围圈越来越小,美军突围一次比一次疯狂。
当晚气温继续下降,美国全力向241团阵地发起冲击,其中241团3营8连战斗到仅剩最后一人,美军侥幸得以突围,志愿军只好分路截击,南逃美军在1221高地受至阻击分散而逃,至12月2日只有200多美军逃入柳潭里,至此美军31团,32团1营及第57炮兵营被27军基本被歼灭,美31团曾参加1918-1920年对苏联的干涉作而获得"北极熊团"的绰号,二战中参加过阿留申群岛,马绍尔群岛和冲绳等战役,是美军陆军的佼佼者,而此战团长被击毙,团旗被缴,最终全军覆灭。
27军80师和81师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及非战斗减员高达10000人,全军冻伤高达22%!抗美援朝著名战役三、血战三所里第二次战役美军受到志愿军的迎头痛击后,迅速南撤,三所里及龙源里是美军主力的唯一退路,38军113师强行军14小时疾进72.5公里穿插到三所里,同时师长江潮命337团抢占龙源里,这样切断美第九军的退路。
细数朝鲜战争中的中美各个战役

第四次战役为保证东线的会战胜利完成,38军奉命在汉江南岸死守,自1月25日顶住美24师,骑一师,英27旅等数倍敌人的攻击,敌人凭借炮兵,坦克和空军的掩护下分七路进攻,经十几昼夜,38军付出巨大代价。重点扼守350.3高地的342团大战后,生还的仅几十人,相继守卫580高地的3个营及军警卫连等总计也只剩下几十人,牺牲及重伤者均为十之七八以上。至2月16号38军付出极大的代价,胜利完成的阻击任务,敌人全线攻势减退,至此五次战役结束。
(3)血战三所里
第二次战役美军受到志愿军的迎头痛击后,迅速南撤,三所里及龙源里是美军主力的唯一退路,38军113师强行军14小时疾进72.5公里穿插到三所里,同时师长江潮命337团抢占龙源里,这样切断美第九军的退路。美军为打通退路,动用飞机坦克疯狂空围,坚守松骨峰的335团一营三连最后仅五人生还。美军在三所里连续冲锋十数次均为打退,美军第9军见从三所里、龙源里突围无望,被迫遗弃大量辎重装备转向安州方向突围,后经安州、肃川退向平壤。但此战打出了38军王牌军的硬骨头风采,战后彭德怀特嘉奖38军,“万岁军”由此名扬天下。
(8)血战上甘岭Biblioteka 美韩为首的联合国军为争夺朝鲜中线门户于1952年10月14日向守卫的志愿军15军45师发起上甘岭战役,至20日仅一个星期45师伤亡50%以上,21个步兵连无一完整。联合国军17个营,伤亡达7000人以上,至11月15日联合国军无力再战,上甘岭战役宣告结束。志愿军伤亡20000人左右,联合国军伤亡10000人以上,3.8平方公里的土地完全被削平,被鲜血浸透。美军共发射190多万发炮弹,5000多枚航弹,志愿军发射40多万发炮弹。志愿军涌现了邱少云,孙占元,黄继光,孙占元等战斗英雄,激烈战斗中与敌同归于尽者比比皆是,后12军加入上甘岭的防守取得最后胜利。二等部队的45师基本上被打光,但从此昂首跨入志愿军一等主力行列,后被特别挑选改建中国第一空降军。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五次战役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五次战役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第一次战役将美军击退到清川江以南。
1950年10月19日,麦克阿瑟指挥美军侵占平壤后,气焰十分嚣张。
他调集13万人的兵力,从东西两线多路向朝鲜北部边境地区冒进。
西线由美军第8集团军指挥1军和南朝鲜2军团等共6个师、1个旅、1个团的兵力,于10月25日推进到清川江以北的博川、云山、温井、熙川,其中南朝鲜军一部于26日进到鸭绿江边的楚山等地。
英军27旅由博川继续向新义州前进,其先头部队进至新义州东南20多公里的南市洞。
美军24师由博川继续向朔州前进,其先头部队进到距中朝边境40余公里的大馆以南的院兴洞。
南朝鲜军6师主力由温井向北镇、碧潼前进。
东线由美10军指挥5个师向北进犯,南朝鲜军首都师和3师占领五老里、咸兴后,继续向北部边境图们江推进;美军陆战1师经咸兴向长津、江界迂回前进;美军7师经咸兴向北部边境惠山镇方向前进。
美机到处扫射轰炸,地面部队和坦克到处袭击窜扰。
麦克阿瑟妄图在11月23日感恩节前,全歼朝鲜人民军,占领全朝鲜。
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定方针和部署是,先敌进至德川、宁远东西一线组织防御,初期只打防御战,稳住战局,待补充新的武器装备后再配合人民军举行反攻。
由于美军已抢先占领志愿军预定进占的地区,因此,原来的防御部署方案已不可能实施。
10月21日,彭德怀在北镇西北的大洞里会见金日成,研究了战场形势,商讨了作战问题。
10月21日至25日,彭德怀在大榆洞指挥所根据敌情的发展变化和毛泽东的一系列电报指示,适时地定下转变战略的决心,会同邓华等研究制定战役计划,采取了一系列应急作战措施。
首次战役的作战方针是,将原定的阵地防御改为以运动战为主,从运动中寻机歼敌。
为不贻误战机,以各军、师分别歼敌一两个团,争取全战役歼敌一两个师的兵力,制止"联合国军"向中朝边境的进攻,稳定战局。
具体打法是,先打推进速度快、战斗力较弱的南朝鲜军,后打美、英军。
从熙川向德川方向实施战役迂回,割断东、西两线敌人的联系,不让其互相支援,集中主力打击西线进犯之敌。
中国人民志愿军五次战役

中国人民志愿军五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五次战役是指自1950年10月25日入朝参战起至1951年6月10日期间发生的五次战役级战斗。
主要作战目标为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以及南朝鲜李承晚政府的南朝鲜军。
"中国人民志愿军五次战役"即"抗美援朝战役",抗美援朝志愿军司令彭德怀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出兵朝鲜,为援助朝鲜、保卫中国安全,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生的战争。
这场战争,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
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第一次战役第一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在朝中边境及其附近地区,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国)军突然发起的进攻战役。
此役,中国人民志愿军毙伤俘敌1.5万余人;志愿军伤亡1万余人。
本次战役,是我军在朝鲜战局极端严重的情况下,仓促入朝投入交战的;我军把疯狂进犯的敌人从鸭绿江边一直打退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敌企图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为朝鲜人民军赢得了整顿时间,使我军站稳了脚跟,并取得了同美军及南军作战的初步经验,增强了胜利信心,为尔后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军在作战指导上的主要经验是,密切注视战局的发展,根据战场情况的发展变化,及时地修正作战计划,提出新的作战方针,以及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捕捉战机,从被动中争取主动。
战役的实践证明,夜战、近战和实施战役迂回,切断敌人后路,是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战胜现代化技术装备之敌的有效战法。
此次战役虽然取得了很大胜利,但没有能够歼灭更多的敌人。
第二次战役第二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诱至预定战场后,对其突然发起反击的战役,是扭转朝鲜战局的一次战役。
五次战役_小学作文

五次战役
1951年4月2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国挫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的企图,在“三八线”进行大规模反击,揭开了五次战役的序幕。
在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粮食的供应出现了严重的困难,战争的环境异常艰苦。
战斗已经进入了最关键的时期,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军已经连续三天三夜未沾到一粒米了,极度劳累和过度的饥饿时时在威胁着正在阵地上打仗的战士们。
他们不得不在作战之余,找挖野菜,吃树叶、草叶来作为充饥。
由于头顶上敌机的轰炸,地面上敌军的反扑,战斗迅速进入了“白热化”。
然而,水的供应也出现了困难,而且有许多战士在取水的途中丧失了生命。
战士们缺少水和粮食,形势越来越严峻,越来越危急,越来越紧迫。
但为了阻击敌人,粉碎敌人阴险狡诈的各种阴谋,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军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一次又一次的击溃了敌人疯狂的进攻。
经过三昼夜的奋战,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军终于不负众望地取得了这次阻击战的胜利。
1 / 1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朝鲜战争几大战役

朝鲜战争几大战役朝鲜战争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在遭受了百年屈辱后再度崛起的号角,里面搀杂了悲凉伤痛豪迈以及太多的无奈。
你知道著名的几大战役是什么吗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朝鲜战争经典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朝鲜战争经典战役一、血战飞虎山第二次战役根据彭德怀“诱敌深入”的计划,为了不让联合国军北进的速度太快,而影响中国军队的调动和威胁中国军队的侧后,彭德怀命令112师335团依据飞虎山之险阻击联合国军。
11月4日335团经过血战占领飞虎山,到11月8日部队完成阻击任务安全撤离,经过五昼夜的血战,防守部队承受着韩国第七师和美军一部的立体攻击,最激烈的8日毫无防空力量的志愿军承受80余架美机及大炮地毯式轰炸,所有阵地均进入了肉搏战,守卫飞虎山主阵地的335团2营阵亡者十之六七,其中五连三排仅余3名战斗人员。
本次血战共毙伤俘敌1800余人,飞虎山前共有美韩军遗失400多具,335团及团长范天恩由此威名天下。
朝鲜战争经典战役二、血战长津湖第二次战役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狈狂北犯,11月底进到长津湖一带,志愿军第九兵团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设置伏击圈,11月27日九兵团发起全线攻击,当时被包围的美国陆战一师约有四个团一万多人,超出预定一倍以下。
到28日拂晓志愿军包围新兴里之敌,美国则凶猛地反扑,其中80师伤亡及冻饿减员十分严重,每团仅余数百人!故81师加入新兴里战斗,随着包围圈越来越小,美军突围一次比一次疯狂。
当晚气温继续下降,美国全力向241团阵地发起冲击,其中241团3营8连战斗到仅剩最后一人,美军侥幸得以突围,志愿军只好分路截击,南逃美军在1221高地受至阻击分散而逃,至12月2日只有200多美军逃入柳潭里,至此美军31团,32团1营及第57炮兵营被27军基本被歼灭,美31团曾参加1918-1920年对苏联的干涉作而获得“北极熊团”的绰号,二战中参加过阿留申群岛,马绍尔群岛和冲绳等战役,是美军陆军的佼佼者,而此战团长被击毙,团旗被缴,最终全军覆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抗美援朝的五次战役篇一: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惨败的第五次战役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惨败的第五次战役国内对五次战役的通行说法是,前四次战役取得了胜利,虽然第四次战役是小胜,只有第五次战役是失败的。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看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的简要过程从彭德怀设计第四次战役的宗旨来看,这是一次被动的战役。
当时毛泽东要求彭德怀一鼓作气打到36线,然后再进行休整。
彭德怀一听,立刻否定了毛泽东所订的目标,这明摆着是做不到的。
经过第三次战役的惨痛教训的彭德怀为第四次战役订了一个比较现实的作战目的,即通过阻击和防御,迫使敌人停止进攻。
第四次战役的最重要且最著名的一次战斗是砥平里战斗。
砥平里所处的地位极其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
有点向街亭在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战时所处的地位。
联合国军守砥平里的是美军第23步兵团和其附带的一个法国营。
志愿军包围了砥平里,先后投入8个团,可见决心之大。
联合国军坚守阵地的部队受到美空军的强有力的支援。
美国的重型轰炸机从日本,南韩釜山机场和航空母舰上起飞,把志愿军的攻击线路炸成一片火海。
志愿军伤亡极大,经常是一个连上去没有几分钟就只剩下7,8个人了。
就这样打了几天,志愿军除了上去送死外没有别的办法。
志愿军将士也是人,不是蚂蚁,对这种无谓的牺牲自然有意见。
基层军官强烈要求停止进攻砥平里。
彭德怀知道后同意停止进攻。
这种下级军官不执行任务并为上级军官所认可的做法,在中国共产党军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这时,美国第一骑兵师赶到,致使志愿军在砥平里的战斗彻底失败。
至此,第四次战役以志愿军的大量伤亡换来毫无所得而告终。
不过,在王树增的书里还颇有点自我安慰。
他说,砥平里战斗的失利使第四次战役没有取得大胜,言外之意是,第四次战役取得了小胜。
第四次战役的后果是,汉城又重新回到联合国军手里。
李奇微率军趁势向38线挺进。
志愿军被迫向后撤退。
志愿军撤退的速度比美军想象的还快一点。
彭德怀本人觉得第四次战役是失利的,不仅人员大量伤亡,还丢了大量的土地,特别是丢了面子。
于是策划了一次规模最大的战役-- --第五次战役,却没想到它将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失败。
彭德怀在向毛泽东汇报第五次战役的计划时说,”此次战役是极为重要的,是一场大恶战。
即使付出五,六万人的代价,也要消灭敌人几个师……”毛泽东却冷静得多,他不无担忧地说,”我们前几次战役的情况证明,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一个整师,甚至一个团,都难达到歼灭的目的,而这次战役的第一阶段就预定歼灭敌人五个师,包含美军三个师,恐怕客观上难以做到。
”但最后还是批准了彭德怀的作战计划。
可是这时,美军方面情况发生了变化,李奇微已由第八集团军司令升任远东军司令,第八集团军由二战猛将范弗里特率领。
范弗里特的做法更加简单,即加大弹药使用量。
美军本来火力已经够强大了,范弗里特还把这样的火力提高到原来的五倍,创造了”范弗里特弹药量”的说法。
他的逻辑是,用弹药来换取人命,即多花钱,少死人。
这么大的弹药使用量,让志愿军如何吃得消?志愿军对第五次战役的准备不可谓不充份,前后长达一个月。
后勤源源不断运送物资,即使受到美军猛烈的空袭仍顽强不止。
志愿军的执著令美军倍感惊讶,铁路炸毁了,中朝军民当天就修复,再炸再修,反复不停。
美军的情报显示,中朝军队集结了大约70万部队,也预感到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战役即将来临。
侦察情报还发现,中朝方在修建飞机场,看来要挑战美军的空中优势。
还发现中方调动了一些装甲部队,美军便准备迎接可能的装甲战。
战役打响后,美方并未遇到期待中的空战和装甲战,仍然是传统的火海对人海的战术。
盖因美军的空袭使志愿军无法有效地利用机场。
志愿军发起的攻势异常猛烈,重点选择由南韩军队防守的地段。
南韩军很快被击退了,美军的侧翼便暴露出来。
美军拼命围堵缺口,而志愿军拼命要扩大缺口,双方僵持不下。
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当七天过去后,志愿军粮弹消耗怠尽,而美军仍然是粮弹充足,火力丝毫不减。
战斗是从4月22日打响的,到4月27日,志愿军向前推进25哩,过了38线,兵临汉城之下。
然而这时的攻势已成强弩之末。
到4月29日,志愿军开始溃退了。
五月初,联合国军开始反攻,他们发现,象以前一样,他们前方已没有多少志愿军了。
志愿军撤退了十几哩,处于联合国军的炮火射程外,等待补给,并蓄势待发。
战役经过短暂的停顿后,第二阶段又打响了。
为了让大家了解到战斗的残酷性,把王树增书中有关段落的引用如下。
[1951年5月29日晚,朝鲜中部大雨如注。
在山洞里,光着上身的彭德怀用最低沉的声音对洪学智说:出事了!60军180师被包围在汉江南岸。
连日大雨使汉江江水猛涨,180师1万多中国官兵只能拉着仅有的3根铁丝北渡突围。
美军的照明弹悬挂在头顶,炮兵和低空盘旋的飞机把密集的炮弹砸向毫无还击能力的中国士兵。
齐胸深的江水汹涌,力气弱小的女兵紧紧拉住马尾,人们互相呼喊,还是有人不断被江水卷走。
中国士兵的鲜血使汉江江水成了红色。
180师周围是5倍美军的死死包围,每一个方向的突围都发生了极其残酷的战斗。
比死亡更可怕的是饥饿,全师断粮多日,伤兵更加悲惨,伤口由于不能及时处理而溃烂。
有的士兵主张把驮炮的骡子杀了吃,但是立即遭到反对,士兵们宁可饿死也不愿意杀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骡马。
驭手们怕它们被人吃,就解开僵绳放它们走,但是这些骡马恋着主人,人走到哪儿跟到哪儿,令炮兵驭手们放声大哭。
当60军韦杰军长得知负责救援180师的179师和181师行动失败,一头栽倒在军指挥部里180师开了最后一次党委会,决定分散突围。
师长郑其贵带领警卫分队和部份机关人员在黎明时分遭到美军坦克追杀,钢铁履带把中国军人的身体卷进去,然后抛起来。
几名警卫战士向与郑师长的行动相反的方向跑,以吸引美军火力。
郑其贵等趁机冲过山去。
郑其贵回过头看到,一个战士当场被打死,另一个战士负伤仰面倒下,被两名黑人士兵抓着两腿拖走。
40年后解密的志愿军司令部的资料显示:”除师长、参谋长及担任掩护大行李的一个建制营等部份人员突围外,余因饥饿与疲劳走不动,吃野菜中毒或作战死亡、失散等约七千余人。
”中国军队继续北撤,战线距离三八线越来越远。
将士们忍受着一种难以言传的情绪的折磨。
彭德怀认为,不能再退了,无论从军事上还是政治上,无论从道理上还是心理上。
他决定在朝鲜中部高山险阻之地守住最后的防线。
派谁来守呢?各军损失严重,只有 36岁的军长傅崇碧率领的63军略好一点。
第63军最悲壮的一页翻开了。
一边是中国士兵的血肉之躯,一边是美军坦克的钢铁长龙,两边翻滚撕杀。
残酷的阻击战打了整整 10天结束。
63军胜利完成任务,美军的进攻被挡住了。
彭德怀亲自迎接从前沿下来的63军官兵。
士兵们浑身的衣服已变成一缕缕的布条,许多人只剩下粘满血迹的裤衩。
彭德怀刚说了一句”祖国感谢你们”,官兵们就都哭了,他们想起了倒在异国土地上的战友。
记得一篇写180师全军覆没的文章里说,当师长只身逃出重围,回到60军军部时,军长大怒,对师长说,我恨不得一枪崩了你。
这还真有点象>电影里国民党军战败的镜头。
我这里想说,你凭什么要崩人家师长。
难道战败是该师长的过错吗?你军长是否有错呢?司令是否该崩了军长呢?这涉及到180师覆灭的责任由谁来负的问题。
而整个战役失败的责任由谁来负呢?难怪这样的仗林彪拒绝打呢。
林彪早已洞悉,结局只能如此。
不然他也不会是常胜将军了。
在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参战各军均损失过半,而美军只付出几千人的代价,这就是人海战术对火海战术的悬殊结果。
我们总是喜欢强调人的因素比武器的因素重要,而这场战役充份体现的武器的重要性。
在朝鲜战场上,中美武器的差别还主要是量上的差别,质上的差别并不大。
而量上的差别已足以造成天平想美方倾斜。
现在中美武器的差别已经是质上的差别了,更有量上的差别。
武器决定论在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显,不服不行。
况且,人的因素也是美方占优。
美军素质高,技战术水平也高;而中国军队的心理素质早已无法比拟朝鲜战争时志愿军的水平了,中国很难经得起战争的动荡。
第五次战役后,由苏方提出了停战谈判,中方很快就接受了。
以前也有几次其中一方提出停战谈判的但都被另一方拒绝。
这是因为,以前是失败的一方提出停战,而胜利的一方还想多捞点好处,于是不同意停战。
第一次是仁川登陆后,朝鲜提出谈判,美方不同意。
第二次是,第二次战役后,美方要谈判,中方不答应。
这次则不同,取胜的一方要谈判,输的一方也乐得接受,最后经过长达两年的谈判,中方把美方一开始提出的条件照单全收了。
中国人在朝鲜战争中特别看重面子,甚至重于里子。
一个有趣的例子是,中美第一次在开城谈判时发生一个小插曲。
美国人大大咧咧走进谈判会议大厅,随手拉过一张凳子坐下。
中朝代表进来后迟迟不肯坐下,问他们原因也不肯说,只好不欢而散。
后来才搞清楚,原来美国代表坐的凳子碰巧是坐北朝南的方向,如果中国代表在美方对面坐下的话,就变成坐南朝北了,按中国古代的惯例,成了面北称臣了,这不等于承认我方失败了吗,这对我们来说可是重大原则问题,不能妥协。
但又不好意思跟美方代表当面讲出来,把凳子换过来不就完了,因为这样的做法实在上不了台面。
让仗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美方只好说一句东方人神秘。
两天后再次谈判时,中方做了充份的准备。
中方代表吸取上次教训,快步抢进会议大厅一坐上坐北朝南的凳子再也不肯起来了。
美方也不介意,在中方对面坐下来,但他们可没有要称臣的意思,他们要赢得里子。
中方做表面文章非常到家,他们为自己准备了高凳子,而为美方代表准备了矮凳子,使人高马大的美国人坐在他们面前也显得矮一截,以取得心理上的优势。
当美方代表掏出一面小美国国旗插在桌子上,中朝代表则拿出大一点的旗子插在桌子上。
中朝方千方百计营造气氛,把美国人搞成象一个失败者一样。
美国人不计较这些表面文章,给足了中朝方面子,心想战场上把你们打得够惨的了,给你们一点心理安慰,这样让你们接受我们提出的条件时不要太痛苦。
关于谈判的具体情况,以后如有时间将继续谈。
看过上面那段关于第五次战役的描写,我想,任何一个经过那场战役的志愿军战士,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胜利者了。
如果这样的也算胜利,那么世界上就没有可以称作失败的东西了。
每一个那场战役的志愿军幸存者就象从地狱中爬出来一样,恐怖的场面久久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伴随余生。
王树增采访了一个那场战役的幸存者,38军主力师主力团团长范天恩。
他打过很多硬仗,被称为范大胆。
应算是一位英雄了。
但面对王树增要求他介绍一点英雄事迹时,英雄满脸凝重,一语不发。
50年前的那场战争对于80岁的老英雄不堪回首,无数的部下战死了,自己怎能把英雄的光环建立在部下的累累尸骨上呢?这时候,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是连吹牛的勇气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