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最大规模战役
朝鲜战争五大战役

朝鲜战争五大战役朝鲜战争五大战役是指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期间经历的五次大的战役。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朝鲜战争五大战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朝鲜战争五大战役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从1950年10月25日开始,至11月5日结束,共12天。
这次作战的特点是,敌我双方在运动中由遭遇进入交战。
我之基本意图为稳定局势,站住脚跟,掩护朝鲜人民军北撤整顿,为尔后作战创造条件。
志愿军参战部队共6个军18个师,敌方参战部队为4个军10个师另1个旅1个团。
敌我兵力为1∶1.2(敌海空军未计在内)。
10月19日,志愿军在紧急情况下入朝,原准备抢占龟城、泰川、球场洞、德川、宁远、五老里一线,组织防御。
后因敌人已越过志愿军预定组织防御的地区,并继续分兵冒进,志愿军即采取了在运动中歼敌的作战方针,利用敌未估计到志愿军参战这一战略上的突然性和敌分兵冒进的弱点,以一部兵力(第42军之第125师)于东线黄草岭地区进行防御,阻敌前进。
同时集中主力(第38、第39、第40军、第50、第66军和第42军之第125师)于西线之宣川、龟城、博川、云山、温井、熙川等地区,在运动敌各个歼灭。
此役于10月25日打响,志愿军实施大胆的战役迂回,配合正面主力坚决勇猛地进攻,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赢得了初战胜利,歼敌1.55万余人。
把敌人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敌妄图于“感恩节”(11月23日)以前吞并朝鲜、结束战争的计划。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从1950年11月6日开始,至12月24日结束,共29天。
这次作战的特点是,诱敌深入、正面突击与战役迂回相结合。
第一次战役后,敌虽遭志愿军沉重打击,仍错误地判断志愿军兵力不大,轻视志愿军力量,发动了所谓“圣诞节”(12月25日)攻势,妄图占领整个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对此,志愿军决定采取故意示弱、诱敌深入和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方针,争取将战线推进到平壤、元山地区。
在战役布势上,志愿军以刚入朝之第9兵团(辖第20、第26、第27军)于东线长津湖地区争取在运动中歼敌一部;同时,集中主力于西线博川、价川、德川、宁远地区,向敌实施反突击。
抗美援朝战争五大战役和十个经典之战

抗美援朝战争五大战役和十个经典之战抗美援朝战争五大战役是指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主要战役。
经过五大战役,迫使敌军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在战争双方形成战略对峙情势下,美国不得不接受停战谈判。
名称:五大战役发生时间:1950年10月25日至 1951年6月10日地点:朝鲜半岛参战方: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主要指挥官:彭德怀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首次反击战役。
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入朝后,美军仍判断中国不会出兵,而继续分兵冒进。
10 月25日,在鸭绿江以南50公里处的温井地区,志愿军首战南朝鲜军,抗美援朝战争从此正式开始。
11月1日晚,中美两国军队的第一次交战——云山之战打响。
2日,志愿军攻克云山。
在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抓住敌人骄傲轻敌、分兵冒进的良机,利用敌军怕近战夜战的弱点,采取隐蔽接近敌人,乘敌不备突然发起反击的方式,歼灭敌军1.5万人。
第一次战役的胜利,挫败了敌人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企图,取得了同优势装备的“联合国军”作战的经验,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使朝鲜人民军获得了整顿的时间。
第二次战役1950年11月25日至12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在朝鲜北部地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反击战役。
美国侵略军虽遭第一次战役打击,却还认定中国军队不可能大规模入朝,认为其参战兵力不过6至7万人,仍企图迅速占领全朝鲜。
11 月6日,“联合国军”开始试探性进攻。
24日便集中美英军队全部及南朝鲜军队大部共22万余人,分东西两线,主力置于西线,向北发动“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
为粉碎敌军攻势,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请示中央军委,决定利用美恃强骄傲的情绪,采取“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敌”的方针,将敌诱至定州、香枳山、新兴洞、妙香山等志愿军预定地区,然后突然反击,在运动中歼灭敌军。
朝鲜战争几大战役

朝鲜战争几大战役朝鲜战争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在遭受了百年屈辱后再度崛起的号角,里面搀杂了悲凉伤痛豪迈以及太多的无奈。
你知道著名的几大战役是什么吗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朝鲜战争经典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朝鲜战争经典战役一、血战飞虎山第二次战役根据彭德怀“诱敌深入”的计划,为了不让联合国军北进的速度太快,而影响中国军队的调动和威胁中国军队的侧后,彭德怀命令112师335团依据飞虎山之险阻击联合国军。
11月4日335团经过血战占领飞虎山,到11月8日部队完成阻击任务安全撤离,经过五昼夜的血战,防守部队承受着韩国第七师和美军一部的立体攻击,最激烈的8日毫无防空力量的志愿军承受80余架美机及大炮地毯式轰炸,所有阵地均进入了肉搏战,守卫飞虎山主阵地的335团2营阵亡者十之六七,其中五连三排仅余3名战斗人员。
本次血战共毙伤俘敌1800余人,飞虎山前共有美韩军遗失400多具,335团及团长范天恩由此威名天下。
朝鲜战争经典战役二、血战长津湖第二次战役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狈狂北犯,11月底进到长津湖一带,志愿军第九兵团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设置伏击圈,11月27日九兵团发起全线攻击,当时被包围的美国陆战一师约有四个团一万多人,超出预定一倍以下。
到28日拂晓志愿军包围新兴里之敌,美国则凶猛地反扑,其中80师伤亡及冻饿减员十分严重,每团仅余数百人!故81师加入新兴里战斗,随着包围圈越来越小,美军突围一次比一次疯狂。
当晚气温继续下降,美国全力向241团阵地发起冲击,其中241团3营8连战斗到仅剩最后一人,美军侥幸得以突围,志愿军只好分路截击,南逃美军在1221高地受至阻击分散而逃,至12月2日只有200多美军逃入柳潭里,至此美军31团,32团1营及第57炮兵营被27军基本被歼灭,美31团曾参加1918-1920年对苏联的干涉作而获得“北极熊团”的绰号,二战中参加过阿留申群岛,马绍尔群岛和冲绳等战役,是美军陆军的佼佼者,而此战团长被击毙,团旗被缴,最终全军覆灭。
上甘岭战役的意义是什么

上甘岭战役的意义是什么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后期僵持阶段的一次主要战役,以争夺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村庄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的控制权为主,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上甘岭战役的意义,希望能帮到你。
上甘岭战役的意义上甘岭战役是我国在抗美援朝时期和以美军为主导地位的美韩军队之间的一次战争,这一次战争在抗美援朝战争走向胜利的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上甘岭战役的意义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上甘岭战役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点是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使联军的信心彻底丧失了,他们原本打算以美国为首组建各国联军部队向朝鲜发动攻击,以取得正面战场的胜利,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顽强坚守使得他们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想法;上甘岭战役的意义的第二个方面是相对于战场形势来说的,上甘岭战役取得胜利之后说明了当时的中国志愿军在正面战场的地位已经相当稳固了,不管是什么力量都难以动摇他们想要守护军事基地的决心,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上甘岭战役的意义还有使志愿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可以集中精力解决别的问题。
关于上甘岭战役的第三个意义是相对于世界形势来讲的,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成为了世界战争历史中相当经典的防御战争,当时还有人们称呼这次战争是朝鲜战场上的凡尔登战役,最后一个上甘岭战役的意义是相对于中国人民来说的,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使得当时的中国开始风靡一阵“上甘岭精神”,到现在为止上甘岭精神不管是在国家建设还是在企业文化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上甘岭战役的伤亡在发生上甘岭战役之前双方并没有想到会有如此大的伤亡,但是由于双方在敌方军队都有内应所以导致了战争局势不断扩大,最后发生了严重的伤亡情况,那么上甘岭战役伤亡究竟是多少呢?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记载,在交战前夕参加上甘岭战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支援部队人数一共有四万多人,而参加这次战役的美国军队和韩国军队的总人数一共有六万多士兵,所以上甘岭战役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在经过双方非常激烈的战斗之后,中国的部队兵力损失惨重,其中由于当时的环境下水资源是非常匮乏的,所以在后援部队中为前线送水的过程中也损失了非常多的士兵。
朝鲜战争的17国联军都是哪些国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朝鲜战争的17国联军都是哪些国家?导语: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军人(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曾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荷兰、新西兰、加拿大、法国、菲律宾、土耳其、泰国、南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军人(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曾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荷兰、新西兰、加拿大、法国、菲律宾、土耳其、泰国、南非、希腊、比利时、卢森堡、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共117个国家的作战部队组成的“联合国军”交战1、美国军队朝鲜战争是美军与我人民志愿军首次交锋。
1950年10月19日,彭德怀率志愿军开赴朝鲜,与"联合国军"进行了近3年的浴血奋战。
整个朝鲜战争期间,美军损失兵力162708人,其中战死54246人,伤103284人,失踪、被俘5178人。
其死亡人数占侵朝"联合国军"死亡总数的94.16%。
联合国在《纽约公报》上公布的数字是美军伤亡14万多人,日平均伤亡数远远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惊天动地的一笔。
2、英国军队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前,英国遭受到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与中国人民交手的最惨重失败。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经典"之战是消灭了英联邦第一师第二十八旅的"皇家苏格兰团"、英联邦第二十九旅的"格洛斯特营"和"皇家重型坦克营"三支"王牌"部队。
1951年10月3日,在朝鲜马良山,中国人民志愿军坦克第一师与英军"皇家苏格兰团"开始了生死决斗。
战斗结束后,"皇家苏格兰团"第一营的1701名官兵的尸体横七竖八地布满主峰,在被坦克摧垮的碉堡里,发现了英军营长的尸体,幸存的46名英军官兵高高地举起了双手,整个战斗只用了3个多小时。
朝鲜战争期间,英国死、伤、被俘、失生活常识分享。
三大战役的名词解释

三大战役的名词解释战役是战争中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的一系列战斗行动。
三大战役是指历史上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重要意义的三次大规模战役。
下面将分别对三大战役进行名词解释和分析。
一、斯图亚特岛战役斯图亚特岛战役发生在二战期间的1942年。
它是太平洋战争中的一场关键战斗。
太平洋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和美国之间在太平洋地区进行的一系列战争行动。
斯图亚特岛战役是美军夺取所罗门群岛的一部分战略行动。
这场战役是由美国海军陆战队和军舰组成的美军联合舰队对日本帝国海军进行的一场攻击。
美军在战役中发挥了战略优势,成功阻止了日军对所罗门群岛的扩张势头,保护了美军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后方基地。
斯图亚特岛战役的胜利对于整个太平洋战争的进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战役的意义不仅在于取得了战场上的胜利,更在于它对于日本的战略计划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此次胜利策应了美军在中途岛战役中对于日本海军的重创,使得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地位大幅下降。
二、圣哈拉岛战役圣哈拉岛战役发生在1950年,是朝鲜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斗。
朝鲜战争是冷战时期的一场战争,涉及到多个国家的军事冲突。
圣哈拉岛战役是美军同朝鲜和中国军队进行的一场战斗。
在朝鲜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占领了大部分朝鲜半岛。
美国等联合国成员国为了支持韩国,组织了一支联军,其中包括美军。
圣哈拉岛战役是联合国军队在朝鲜半岛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
圣哈拉岛战役中,联合国军队在突破重重防线的同时,对朝鲜和中国军队展开了有力的反击。
这场战役的成功巩固了联合国军队在朝鲜半岛的地位,迫使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撤退。
三、基辅战役基辅战役始于1941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线战场上苏德两军的一次重大对抗。
这场战役见证了苏军的血与火的抗击,也展示了纳粹德国的残暴性。
基辅战役发生在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行动之后,纳粹德国希望通过歼灭苏联军队来迅速占领基辅。
然而,苏联军队展开了顽强的抵抗,与德军展开了多次激烈战斗。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指1950年6月爆发于朝鲜半岛的军事冲突,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北、南双方的民族内战,后美国、中国、苏联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而成为了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得到苏联默许,不宣而战进攻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
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
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
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土耳其、哥伦比亚、泰国、菲律宾、南非、埃塞俄比亚)在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
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经过历次战役最终将战线稳定在38线一带。
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朝鲜战争中著名的八大血战

朝鲜战争中著名的八大血战朝鲜战争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在遭受了百年屈辱后再度崛起的号角,里面搀杂了悲凉伤痛豪迈以及太多的无奈。
可惜,战争就是为政治服务,政治,让一切变了味道。
侮蔑诽谤别有用心的曲解接踵而来。
我不是考据学家,也不想研究那些所谓的意识形态,我只知道,百万中华儿女已经永远长眠在高丽人所谓的三千里锦绣江山,再也不会醒来。
让我们为那些硬骨头的xx人致敬!朝鲜战争中著名的八大血战(1)血战飞xx第二次战役根据彭德怀“诱敌深入”的计划,为了不让联合国军北进的速度太快而影响中国军队的调动和威胁中国军队的侧后,彭德怀命令112师335团依据飞虎山之险阻击联合国军。
11月4日335团经过血战占领飞虎山,到11月8日部队完成阻击任务安全撤离,经过五昼夜的血战,防守部队承受着韩国第七师和美军一部的立体攻击,最激烈的8日毫无防空力量的志愿军承受80余架美机及大炮地毯式轰炸,所有阵地均进入了肉搏战,守卫飞虎山主阵地的335团2营阵亡者十之六七,其中五连三排仅余3名战斗人员。
本次血战共毙伤俘敌1800余人,飞虎山前共有美韩军遗失400多具,335团及团长范天恩由此威名天下。
(2)血战xx第二次战役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狈狂北犯,11月底进到长津湖一带,志愿军第九兵团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设置伏击圈,11月27日九兵团发起全线攻击,当时被包围的美国陆战一师约有四个团一万多人,超出预定一倍以下。
到28日拂晓志愿军包围新兴里之敌,美国则凶猛地反扑,其中80师伤亡及冻饿减员十分严重,每团仅余数百人!故81师加入新兴里战斗,随着包围圈越来越小,美军突围一次比一次疯狂。
当晚气温继续下降,美国全力向241团阵地发起冲击,其中241团3营8连战斗到仅剩最后一人,美军侥幸得以突围,志愿军只好分路截击,南逃美军在1221高地受至阻击分散而逃,至12月2日只有200多美军逃入柳潭里,至此美军31团,32团1营及第57炮兵营被27军基本被歼灭,美31团曾参加1918-1920年对苏联的干涉作而获得“北极熊团”的绰号,二战中参加过阿留申群岛,马绍尔群岛和冲绳等战役,是美军陆军的佼佼者,而此战团长被击毙,团旗被缴,最终全军覆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鲜战争最大规模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概述
在朝鲜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防御战役。
第四次战役是在第三次战役结束后,以美军
为首的“联合国军”利用中朝军队休整之机发起反扑的情况下,进行的防御作战。
中国人
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经过二十一天的汉江南岸坚
守防御与横城地区的反击作战,和六十二天机动防御作战,歼敌“联合国军”多国
部队七万八千余人,掩护了中国新入朝部队的开进,集结和展开,为下一次战役的准备赢
得了时间,并初步取得了在优势装备之敌进攻面前实施防御作战的经验。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连续发动三次战役,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将“联合国军”
由鸭绿江边打退到北纬37度线附近。
“联合国军”为挽回失败影响,乘志愿军战线延长,部队疲惫,补给困难之际,于1951年1月下旬,集中16个师、3个旅共23万人的兵力,发起大规模反攻,西线以美第1、第9军所属6个师为主力,向汉城实施主要突击,东线
以韩国军8个师为主力,向原州、清平川实施突击。
志愿军决定以第38、第
50军在西线进行防御,抗击对方进攻;以第39、第42、第
66军在朝鲜人民军协同下,向“联合国军”实施反突击,粉碎其进攻。
1月27日,西线美军开始发起宽大正面进攻,志愿军在气侯严寒,粮弹缺乏的条件下,一把炒面一把雪,在汉江以南坚守10多天,尔后转到北岸。
东线韩国军于1月28日发起进攻,2月9日,其推进较快的第8、第5、第3师进抵横城以北,态势突出,志愿军与人民军抓住战机,于2月11日发起反突击,歼灭其第8师大部和第3、第5师各一部,因其两翼援军赶到,遂于15日停止反击,转入防御。
此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实施大纵深运
动防御,抗击“联合国军”的持续进攻。
3月31日,全线撤退至三八线以北后转入坚守防御,直至4月21日,“联合国军”再无进展。
此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新入朝的第3、第
19兵团已到达指定集结位置,即将发起新的攻势,“联合国军”遂停止进攻,第四次战役结束。
在此次战役中,“联合国军”以85天的时间和7.8万人的伤亡,才攻占了中国人
民志愿军在第三次战役中用8天时间攻占的地区,足见志愿军防御的坚韧和艰苦。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背景
中朝军队由休整转入防御
“联合国军”在中朝人民军队第一、第二、第三次战役的打击下,丢失汉城,退至北
纬37°线附近地区。
由此,美国对朝鲜战争的战略问题,是撤是守,又一次展开争论,最后仍坚持不退出朝鲜的方针。
为争取时间,恢复攻势,挽回其失败影响,美国操纵联合国
大会第一委员会通过所谓“立即安排停火”的“五步方案”,同时在国内大力扩军备战,
在战场上加紧作战准备,从美国本土和其他地区迅速抽调大批老兵补充在朝部队。
1951年1月15日,“联合国军”在水原至利川间采用“磁性战术”始终与对方保持
接触,以消耗战制约对方的一种战术进行试探性进攻。
当察觉中朝人民军队第一线兵力不
足、物资供应困难时,决心发起大规模进攻,企图夺回汉城,将中朝人民军队压回到“三
八线”以北。
1月25日,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M.B.李奇微指挥美军第1、第9、第10军
和韩国军第1、第3军团共16个师又3个旅、1个空降团,计23万余人,由西至东逐步
在全线发起大规模进攻。
这次进攻改变过去分兵冒进作法,采取互相靠拢、齐头并进、稳
扎稳打战法,将主力置于西线南汉江以西,向汉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以一部兵力在东线
南汉江以东实施辅助突击。
志愿军接连取得三次战役的胜利,士气高涨。
但由于连续作战,部队十分疲劳,兵员
未得补充,物资供应不足。
因此,中朝人民军队从1951年1月8日起转入休整,计划于3月发动春季攻势。
当“联合国军”发起大规模攻势后,中朝人民军队于1951年1月27日
停止休整,转入防御作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根据当时部队困难和
战争将是长期的情况,经与朝鲜人民军商定,采取力争停止敌人前进,稳步打开战局,并
从各方面加紧准备,仍作长期艰苦打算的方针。
在打法上,以一部兵力在西线组织防御,
牵制“联合国军”主要进攻集团;在东线有计划地后退,待“联合国军”一部态势突出、
翼侧暴露时,集中主力实施反击,从翼侧威胁西线敌人主要进攻集团,以动摇其布势,制
止其进攻。
此时,志愿军第一线部队有6个军21万余人,朝鲜人民军有3个军团7万余人。
具体部署是: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指挥第38、第50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简称韩
集团,在金浦、仁川及野牧里至骊州以北68公里地段上组织防御,抗击“联合国军”向
汉城方向的进攻;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指挥第39、第40、第42、第66军简称邓集团,
在人民军前线指挥部司令官金雄指挥的第2、第3、第5军团简称金集团配合下,在东线
横城地区寻机实施反击。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结果
第四次战役历时87天,敌军虽向北发起猛烈进攻,却只前进了100余公里。
中朝军
队保全实力并撤至三八线以北,所进行的机动防御以空间换取了时间,为进行下一次反击
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此役共歼敌7.8万人,中朝部队战斗损失共5.3万人。
战至3月底4月初,中朝军队全线转移至"三
八线"以北附近地区,"联合国军"再次越过"三八线"。
4月15日,志愿军第3、第
19兵团已经入朝,分别在伊川、铁原、平康地区和南川店、市边里、兔山地区完成集结,原在元山地区休整的第9兵团也在平康、洗浦、淮阳地区完成集结。
"联合国军"发觉志愿
军后续兵团到达,加上连续作战部队损伤严重,因此除在铁原、金化地区继续发动进攻外,在其他地区基本上停止了进攻。
4月21日,联合国军被阻止在开城、长湍、高浪浦里、文惠里、华川、杨口、元通里、杆城一线,第四次战役遂告结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