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酶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

合集下载

1诊断酶学

1诊断酶学

诊断酶学一、血清酶(一)血清酶的分类1.血浆特异酶:在血浆中发挥特定催化作用的酶。

如胆碱酯酶、脂蛋白脂肪酶、铜氧化酶等。

大多数在肝内合成。

血浆特异酶活性的改变,除了反映血液功能外,还反映来源器官的功能。

2.非血浆特异酶:在血浆中浓度很低,且无功能。

(1)分泌酶:来源于外分泌腺的酶。

如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等。

血液中分泌酶以失活状态存在,不发生催化作用。

在血液中的浓度和其分泌腺体的功能活动和疾病有关,例如,急性胰腺炎时,血淀粉酶就会升高。

(2)代谢酶(细胞酶):在细胞内发挥催化功能的酶。

正常时这些酶存在于组织细胞中,血浆中酶活性很低。

细胞内、外浓度差异悬殊。

当酶来源的组织细胞发生病变,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或细胞坏死时,细胞内酶大量进入血浆,导致血浆酶活性显著增高。

其下降的临床意义很少。

这一类酶较多,如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等,它们在肝病、心脏病时都可能出现变化。

(二)血清酶生理变异及其病理生理机制1.血清酶生理变异(1)性别:CK和GGT都是男性高于女性。

(2)年龄:碱性磷酸酶(与骨生长发育相关)。

(3)进食:酗酒可引起γ-GGT明显升高。

(4)运动:剧烈运动可引起血清中多种酶升高,如CK、LD、AST等。

(5)妊娠与分娩:妊娠时ALP升高,分娩时可能有CK、CK-BB、LD升高。

2.血清酶病理改变机制:(1)酶合成异常:血浆特异酶大多数是在肝合成,当肝功能障碍时酶浓度常下降。

如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在有肝功能障碍时可能下降。

由于酶基因变异也可引起特定酶减少或消失,如肝-豆状核综合征患者血中铜氧化酶活性可明显下降。

如有骨细胞增生时,血中ALP可上升。

(2)细胞酶的释放:是疾病时大多数血清酶增高的主要机制,影响细胞酶释放的主要原因有:1)细胞内、外酶浓度的差异;2)酶在细胞内的定位和存在的形式;3)酶蛋白分子量的大小:酶释放的速度和分子量成反比。

例如LD分子量大于CK,而当有心肌梗死时,LD在血液中升高的时间就晚于CK。

血清组织蛋白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血清组织蛋白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血清组织蛋白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摘要血清组织蛋白酶的种类有很多,包括了组织蛋白酶B、S、L、K、D等等,各自有其特点和功能,应用在临床诊断当中。

本文主要综述了血清组织蛋白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例如血清组织蛋白酶D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应用,血清组织蛋白酶K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血清组织蛋白酶L在卵巢癌中的应用等,希望能对血清组织蛋白酶有一个更加清晰、完整的认识。

【关键词】血清组织蛋白酶;临床诊断;分析1引言血清组织蛋白酶是一种存在于各种动物组织和细胞(尤其是溶酶体成分)中的蛋白酶。

该名称来源于希腊语中“消化”的意思,即R.willst.Atter(1929年)首次发现并提出[1-2]。

来自同一组织的细胞也可能由多种组织蛋白酶B、D、s、l、K等组成。

可根据作用的代表性底物类别进行区分,各自还有多种同工酶[3]。

由于结构的不同,不同血清组织蛋白酶有其各自特点和作用,本文主要描述了血清组织蛋白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对人体中不同组织蛋白酶应用进行了分类讨论和描述。

2血清组织蛋白酶的概述血清组织蛋白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物和其他生物中的蛋白酶(一种分解蛋白质的酶)。

该家族有超过数十种成员,它们的根本区别是结构、催化原理和其切割的蛋白质有所不同[4-5]。

多数类型下在溶酶体发现的低pH值条件下是能够进行成功激活的。

因此,该家族的活动完全是在这类细胞器中发生的。

也有极少数例外,如组织蛋白酶K,在骨吸收过程通过破骨细胞分泌后在细胞外发挥其作用。

组织蛋白酶对于哺乳动物细胞的新陈代谢有一定的作用[6]。

例如在癌症方面,组织蛋白酶D属于一类有丝分裂原,它能削减衰变趋化因子的抗肿瘤免疫作用,抑制树突细胞的相应功能。

而组织蛋白酶B与L则一起参与了基质的分解和细胞侵入过程。

3不同血清组织蛋白酶的临床诊断应用3.1血清组织蛋白酶D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应用常见的慢性肝硬化之一便是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均和NAFLD的发生发展有关。

血清肌酸激酶在运动医学和临床医学中的有效应用

血清肌酸激酶在运动医学和临床医学中的有效应用

卫生与健康幸福生活指南 124 幸福生活指南 血清肌酸激酶在运动医学和临床医学中的有效应用苏承竹重庆能源工业技师学院 400037摘 要:血清酶浓度是人体机能中的重要生化检验指标,通过对这一指标的检测能够判断人体是否出现肌肉损伤现象。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研究能够发现,在人们进行力量训练之后测量血清肌酸激酶的前后数据变化较为明显,训练力量之后能够将大量的血清肌酸激酶释放到血液中,进行检验能够直观的发现其变化的规律和形式,进而能够开展运动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研究。

根据指标变化能够对运动员训练内容开展跳帧措施,制定科学有效的训练计划,避免训练强度较大造成的运动员身体机能与肌肉功能受损。

血清肌酸激酶的浓度升高数值是运动员新陈代谢变化功能转变的有效信息,例如在运动员处于较为安静平稳状态下,测量出的血清肌酸激酶数值升高,则能够判断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处于亚健康状态,进而可对其进行诊疗和处理。

在本文的研究中将针对血清肌酸激酶在运动医学和临床医学中的有效应用开展详细分析。

关键词:血清肌酸激酶;运动医学;临床医学;应用效果血清酶浓度能够有效反应运动员的肌肉状态和身体机能、生理状态等众多指标。

其数值升高能够有效判断运动员是否存在不同程度的肌肉损伤、纤维坏死、组织受损等现象。

正常人在进行运动训练和力量训练之后能够释放大量的血清肌酸激酶在血液中。

经过对运动员训练前后的数值检测能够看出血清肌酸激酶不同状态下的活性,为相关医学、运动领域的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1.血清CK 在正常人群身体健康监控中的应用 1.1血清CK 在健康人群身体疾病监控中的应用 血清肌酸激酶的数值检测能够直接判断人们是否存在心肌炎、脑炎等不同位置的疾病。

检测过程中的重要数值便是CK-MB 数值,这一数据的变化能够判断出人们是否存在肌肉坏死现象,对于心肌炎的预后检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患者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症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一系列神经性损伤的情况下,CK-BB 的数值较高、在血液中的浓度较强。

血清酶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

血清酶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

血清酶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一.血清酶的来源、去路与分类1.血浆特异酶2.外分泌酶3.细胞酶4.酶的去路(1)尿排(2)肝或网状内皮系统的清除(3)在血管内失活和分解(4)转入其他体液二.血清酶的正常值及生理差异1.酶的活力常用单位来表示,但因一种酶可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来测定,不同方法所规定的酶单位的含义不同,所以其正常值也有较大的差别。

酶的质量测定法,利用酶的抗原性,通过抗原,抗体反应,直接测定酶的质量,此免疫学方法灵敏度与特异性高,不受体液其它物质的影响,特别是激活剂与抑制剂的影响。

2.酶活力的正常差异(1)进食(2)性别(3)年龄(4)运动(5)妊娠三.疾病时酶活力改变的机制1.酶合成异常2.酶从损伤细胞中释放增加—主要机制3.酶在细胞外间隙的分布和运送4.酶的清除5.其他四.血清酶测定在诊断肝胆疾病中的应用1.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酶类AST ALTChE LCAT2.反映胆道梗阻的酶类ALP γ-GT 5’-NT3.反映肝纤维化的酶MAO五.血清酶测定在诊断心梗中的应用1.CK及其同工酶CK酶法测定参考范围: 38-174U/L, 女性低于男性CK同工酶电泳法测定正常人血清: CK-MM 94-96%, CK-MB<5%,CK-BB极微量CK-MB1 & CK-MB2CK-MB2/CK-MB1 > 1.5 CK-MB2升高,提示急性心梗2.LDH与LDH同工酶连续监测法测定参考范围: 104-245U/LLDH同工酶电泳法测定正常情况: LDH2>LDH1>LDH3>LDH4>LDH5临床意义:AMI时: LDH1>LDH2, LDH2/LDH1<1.0肝胆疾病时: 肝细胞坏死LDH5升高,LDH5>LDH4; 阻塞性黄疸时,LDH4>LDH5 肿瘤影响至肝脏时,LDH4,LDH5升高; 白血病往往有LDH3,LDH4的升高恶性贫血,LDH极度升高,LDH1升高,且LDH1>LDH23. 心肌蛋白检测(1)cTnTELISA法: cTnT>0.2ug/L 为诊断临界值临床意义:AMI 发病后3-6小时升高,10-24小时达峰值,10-15天恢复,其特异性优于CK-MB & LDH不稳定型心绞痛,骨骼肌疾病或肾脏衰竭时也会升高(2)cTnIELISA法: cTnI>1.5ug/L为诊断临界值临床意义:AMI 发病后3-6小时升高,14-20小时达峰值,5-7天恢复,其特异性为93-99% (3)MbELISA法: 50-85ug/L , >75ug/L为诊断临界值临床意义:AMI发病后0.5-2.0小时升高超过参考值上限,诊断灵敏度为50-60%, 是AMI早期诊断指标;急性肌损伤,肾衰竭,心力衰竭等也升高(4)FABP临床意义:与Mb都是AMI早期诊断的标志物六.血清酶测定在诊断胰腺疾病中的应用1.淀粉酶(AMS)酶法测定参考范围: 20-115 IU/LAMS同工酶免疫抑制法: 血清S型45-70%, P型30-55%临床意义:急性胰腺炎发病6-12小时血清AMS升高,3-5天后恢复,尿液AMS发病后12-24小时升高,3-10天恢复;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管阻塞也有AMS升高S型AMS升高见于腮腺炎,肺癌,卵巢癌,P型AMS升高见于急性胰腺炎2.脂肪酶(LPS)比色法,浊度法,滴定法临床意义:急性胰腺炎时升高,与AMS同测可提高敏感性,特异性较AMS为高胰腺癌,慢性胰腺炎,胆总管结石,肿瘤,十二指肠溃疡等可升高3.胰蛋白酶原七. 其他血清酶检测1.酸性磷酸酶(ACP)PAP(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可被酒石酸抑制非前列腺酸性磷酸酶不被酒石酸抑制临床意义:前列腺癌,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骨病如骨肿瘤,恶性肿瘤骨转移,Paget病,MM,骨质疏松症肝癌,肝硬化,肝炎白血病,霍奇金病等2.胆碱酯酶(CHE)真性胆碱酯酶(AchE)假性胆碱酯酶(SchE)AchE为SchE的1.5-2.5倍临床意义:有机磷中毒,两种都降低,以SchE降低为诊断依据,分轻度,中度,重度中毒,经治疗后,SchE可上升肝实质损害,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昏迷,血吸虫病,肝癌等,SchE降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老年性痴呆等可升高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临床意义: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升高肝硬化,肝癌,免疫病,老年人可降低引起血清酶活力增高的重要疾病。

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酶是一类能够催化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蛋白质,具有特异性和高效性的特点。

在临床检验中,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以通过测定酶的活性和浓度,来辅助诊断疾病、监测治疗效果以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等。

本文将就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酶的分类及功能酶根据其催化反应类型可分为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等多种类型。

临床检验中常用的酶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等。

这些酶在不同组织或器官中具有不同特异性,可以反映出相应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及损伤情况。

如ALT和AST主要存在于肝脏细胞中,当肝细胞发生损伤时,ALT和AST会释放入血液中,其浓度升高可以反映出肝功能异常。

二、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 肝功能检测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脏器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当肝功能受损时,肝细胞释放的酶会进入血液循环,因此监测血清中ALT、AST、ALP等酶的浓度可以评估肝功能的健康状况。

例如,ALT和AST浓度的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脂肪肝等疾病。

2. 心肌梗死诊断心肌梗死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及时诊断至关重要。

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会释放大量肌酸激酶(CK-MB)和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cTnI)等酶,其浓度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3. 乳腺癌筛查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乳腺癌细胞释放的酶——CA15-3和CA27.29可以作为乳腺癌的辅助筛查指标,帮助早期诊断。

三、酶在治疗监测中的应用除了用于诊断疾病,酶还可用于监测治疗效果。

例如,血清中白蛋白酯酶(ADA)是一种结核病的诊断指标,也可以用于监测结核病的治疗效果。

治疗后,ADA浓度会下降,反映出患者的病情好转。

四、酶在疾病评估中的应用在某些情况下,血清中酶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帮助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例如,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AMY)和脂肪酶(LIP)等酶的迅速升高可以帮助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血清总胆汁酸与血清酶联合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血清总胆汁酸与血清酶联合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文 献 标 识 码 :B 从 表 1可 看 出 T A在 肝 脏 疾 病 时 升 高 明 显 。 B
3 讨 论
总胆汁 酸( B ) T A 是胆 固醇在 肝脏分解 代谢 中的产物 , 要 由肝脏分泌 到胆 汁 中, 随胆 汁排 入肠 腔 , 并 作用 于脂 肪 的消化 和吸 收。 由于其生 成 和代谢 与肝 脏有 十分 密切 的 关系, 故测定血清总胆汁酸是提 供肝胆 系统正 常与否 的重 要信息 , 而同时检测肝脏酶谱 能更好地 反应肝脏 系统 的正 常 与否 并 起 重 要 作 用 。
G T都 显著 升高。肝硬 化 患者 , 管胆 红素 、 尽 转氨 酶 、 碱性 磷 酸水 平保持 正 常。在 肝癌 时 , B T A和 A T A T L、 S、 A P .—G K 、 y T阳性率都很 高。在胆囊 炎和 胆石症 时 ,B T A也 明显升 高, 并且 阳性率显 著 高于 A T A T A P L 、 S 、 K 。结
血清酶类 。同期选择来我 院作健康体检者 6 0例为对 照组。
12 方法 仪器 为贝克曼 D C 0 . x 80全 自动 生化分 析仪 , 所 用试剂均为广州环通生物 有限公 司提供 的试剂盒 ,B T A采
用 第 五 代 循 环 酶 法 测 定 氨 酸 氨 基 转 移 酶 ( L ) 用 紫 丙 AT 采 外 一D L H法 , 门冬 氨酸 转 移酶 ( S 采用 紫外 一M H 天 A T) D 法 , 性磷酸酶 ( K ) 用 A 碱 A P 采 MP缓 冲 液 法 , 一谷 氨 酰 转 ^ y 肽 酶 ( 一G ) 用 IC T采 F C法 。 2 结 果
性率都很 高 , 在胆囊炎和胆石 症时 , B T A也明显 升高 , 且 并 阳性 率显著高于 A T A T、 K , L 、 S A P 而此时 , —G . T阳性 率也 y

临床常用血清酶

临床常用血清酶
评估预后
某些血清酶可作为疾病预后的指标,有助于评估 患者的康复状况和生存期。
血清酶的分类与特性
转氨酶类
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 (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用于
反映肝脏功能。
脂肪酶类
如脂肪酶(LPS)、酰基甘油水解酶 (ACHE),参与脂肪代谢,可用于
诊断胰腺炎等疾病。
肌酶类
如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主要存在于骨骼肌中, 用于反映肌肉损伤。
提高检测准确性与灵敏度的方法
标准化操作
制定血清酶检测的标准化操作流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一 致性。
质量控制
加强实验室内部和外部的质量控制,定期进行比对和校准,确保检 测结果的准确性。
新型检测方法
研究和发展新型的血清酶检测方法,如电化学发光、质谱分析等, 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个性化医疗与血清酶检测
CK-MB是心肌梗死的特异性指标,其升高 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
异性。
肿瘤诊断与监测
要点一
α-L-岩藻糖苷酶(AFU)
AFU升高常见于肝癌等肿瘤疾病,对于肝癌的诊断和监测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要点二
癌胚抗原(CEA)
CEA是一种广谱性肿瘤标志物,可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升高 ,对于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等肿瘤的诊断和监测具有 一定的意义。
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 血清酶的正常范围有所不同。医 生会根据个体情况给出正常参考 值。
结果解读
医生会根据检测结果,结合临床 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血清酶活性变化的意义,为诊断 和治疗提供依据。
报告发放
检测报告应包括检测方法、正常 参考值、检测结果及医生对结果 的解读和建议。患者应妥善保存 报告,以便日后复查和就诊时使 用。

第八章 血清酶类测定

第八章 血清酶类测定

标本(血清或血浆)
临床酶学测定酶之前,标本还要经过采集、分离和储存等一系列处理过 程。而酶在血中处于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血液离开机体后还会有一定变 化。因此在其中任何一个阶段处理不当,都有可能引起测定值的变化。
标本应避免溶血:
大多数酶在血细胞中的含量比在血浆中高得多 ,少量 血细胞的破坏就可能引起血浆中酶明显升高。如红细胞 内的LD、AST和ALT活性分别较血清中高150、15和7倍左 右,故测定这些酶时,样品应避免溶血。
肝硬化
ALT增高程度与肝硬化的活动度和肝组织炎症改变及肝细胞损害程 度相一致。对ALT进行监测有助于对肝硬化病情的判断。若是静止 性肝硬化,则ALT维持正常 ;肝硬化病人的转氨酶出现较大幅度 的升高,提示病情可能发展成活动性,须引起警惕。
肝癌
80%—90%肝细胞都是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因此,在早期,ALT是否增高 主要决定于肝硬化的活动程度。若是静止性肝硬化,则ALT维持正常,因为 肝细胞发生癌变时,细胞并没有坏死破坏,ALT没有释放出来,因此,ALT 没有升高,或ALT有轻度或中度增高。
方法评价
1. 操作简便,易于普及,能较好反映酶的真实活性。故卫生 部临检中心建议国内无条件使用连续监测法的单位使用赖 氏法。
2. 不适用自动分析仪;试剂稳定性差,底物缓冲液不易保 存(易长菌); 反应中丙酮酸生成量与ALT活性不能呈现良好 的线性关系,这是赖氏法的最大缺陷。
(二)速率法
转氨酶的测定多用比色法,以赖氏法最常用。目前, 国内外实验室多采用连续监测法进行测定。 ALT速率法测定中酶偶联反应式为:
(六)在诊断肿瘤中的应用
具有器官特异性的有ACP及其同工酶、ALP及其同工酶、γ-G T及其同工酶、AFU、AMY及其同工酶、LPS等;非器官特异性 的有ALT、CK同工酶、ALD同工酶、LD同工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酶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
血清酶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
一.血清酶的来源、去路与分类
1.血浆特异酶
2.外分泌酶
3.细胞酶
4.酶的去路
(1)尿排
(2)肝或网状内皮系统的清除
(3)在血管内失活和分解
(4)转入其他体液
二.血清酶的正常值及生理差异
1.酶的活力常用单位来表示,但因一种酶可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来测定,不同方法所规定的酶单位的含义不同,所以其正常值也有较大的差别。

酶的质量测定法,利用酶的抗原性,通过抗原,抗体反应,直接测定酶的质量,此免疫学方法灵敏度与特异性高,不受体液其它物质的影响,特别是激活剂与抑制剂的影响。

2.酶活力的正常差异
(1)进食
(2)性别
(3)年龄
(4)运动
(5)妊娠
三.疾病时酶活力改变的机制
1.酶合成异常
2.酶从损伤细胞中释放增加—主要机制
3.酶在细胞外间隙的分布和运送
4.酶的清除
5.其他
四.血清酶测定在诊断肝胆疾病中的应用
1.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酶类
AST ALT
ChE LCAT
2.反映胆道梗阻的酶类
ALP γ-GT 5’-NT
3.反映肝纤维化的酶
MAO
五.血清酶测定在诊断心梗中的应用
1.CK及其同工酶
CK酶法测定
参考范围: 38-174U/L, 女性低于男性
CK同工酶电泳法测定
正常人血清: CK-MM 94-96%, CK-MB<5%,CK-BB极微量
CK-MB1 & CK-MB2
CK-MB2/CK-MB1 > 1.5 CK-MB2升高,提示急性心梗
2.LDH与LDH同工酶
连续监测法测定
参考范围: 104-245U/L
LDH同工酶电泳法测定
正常情况: LDH2>LDH1>LDH3>LDH4>LDH5
临床意义:
AMI时: LDH1>LDH2, LDH2/LDH1<1.0
肝胆疾病时: 肝细胞坏死LDH5升高,LDH5>LDH4; 阻塞性黄疸时,LDH4>LDH5 肿瘤影响至肝脏时,LDH4,LDH5升高; 白血病往往有LDH3,LDH4的升高
恶性贫血,LDH极度升高,LDH1升高,且LDH1>LDH2
3. 心肌蛋白检测
(1)cTnT
ELISA法: cTnT>0.2ug/L 为诊断临界值
临床意义:
AMI 发病后3-6小时升高,10-24小时达峰值,10-15天恢复,其特异性优于CK-MB & LDH
不稳定型心绞痛,骨骼肌疾病或肾脏衰竭时也会升高
(2)cTnI
ELISA法: cTnI>1.5ug/L为诊断临界值
临床意义:
AMI 发病后3-6小时升高,14-20小时达峰值,5-7天恢复,其特异性为93-99% (3)Mb
ELISA法: 50-85ug/L , >75ug/L为诊断临界值
临床意义:
AMI发病后0.5-2.0小时升高超过参考值上限,诊断灵敏度为50-60%, 是AMI早期诊断指标;急性肌损伤,肾衰竭,心力衰竭等也升高
(4)FABP
临床意义:
与Mb都是AMI早期诊断的标志物
六.血清酶测定在诊断胰腺疾病中的应用
1.淀粉酶(AMS)
酶法测定
参考范围: 20-115 IU/L
AMS同工酶
免疫抑制法: 血清S型45-70%, P型30-55%
临床意义:
急性胰腺炎发病6-12小时血清AMS升高,3-5天后恢复,尿液AMS 发病后12-24小时升高,3-10天恢复;
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管阻塞也有AMS升高
S型AMS升高见于腮腺炎,肺癌,卵巢癌,
P型AMS升高见于急性胰腺炎
2.脂肪酶(LPS)
比色法,浊度法,滴定法
临床意义:
急性胰腺炎时升高,与AMS同测可提高敏感性,特异性较AMS为高胰腺癌,慢性胰腺炎,胆总管结石,肿瘤,十二指肠溃疡等可升高
3.胰蛋白酶原
七. 其他血清酶检测
1.酸性磷酸酶(ACP)
PAP(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可被酒石酸抑制
非前列腺酸性磷酸酶不被酒石酸抑制
临床意义:
前列腺癌,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
骨病如骨肿瘤,恶性肿瘤骨转移,Paget病,MM,骨质疏松症
肝癌,肝硬化,肝炎
白血病,霍奇金病等
2.胆碱酯酶(CHE)
真性胆碱酯酶(AchE)
假性胆碱酯酶(SchE)
AchE为SchE的1.5-2.5倍
临床意义:
有机磷中毒,两种都降低,以SchE降低为诊断依据,分轻度,中度,重度中毒,经治疗
后,SchE可上升
肝实质损害,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昏迷,血吸虫病,肝癌等,SchE 降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老年性痴呆等可升高
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临床意义:
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升高
肝硬化,肝癌,免疫病,老年人可降低
引起血清酶活力增高的重要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