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 马小平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小儿腹泻是指小儿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大便量增加,而且粪便呈水样或呈糊状,有时伴有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腹泻在小儿成长过程中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甚至生命危险。
临床护理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环节,对于小儿腹泻的护理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长期的临床护理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关于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体会,现与大家分享如下:一、及时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在小儿腹泻的护理中,护士首先要及时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特别是大便的变化。
腹泻的大便量多、次数增多,护士要及时观察大便的颜色、气味、性状以及有无血、脓、黏液等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反映,并根据医嘱进行护理。
护士还要及时观察患儿的一般情况,如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通过及时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病情加重。
二、正确选择护理措施小儿腹泻的护理工作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护理措施。
对于腹泻患儿,首先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护士还要注意消毒和隔离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护士要指导患儿及家属正确洗手,保持个人卫生,避免细菌感染。
对于腹泻患儿的饮食护理,护士要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及营养状态,选择适合的饮食,避免食用过于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还要保证充足的饮水量,以保持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
护士还要及时更换患儿的尿布,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尿布皮炎的发生。
三、疼痛护理腹泻患儿在排便过程中可能出现腹痛,因此护士要对腹泻患儿进行疼痛护理。
可以采用温水袋、按摩等方法缓解腹痛,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适量的止痛药物,以减轻患儿的疼痛感。
护士还要保持患儿的心情舒畅,营造安静、舒适的护理环境,避免患儿受到惊吓、焦虑等情绪影响。
四、与患儿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在腹泻患儿的护理中,护士要与患儿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饮食情况、排便情况等。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
一、加强观察,注意早期预防
小儿腹泻的病情进展迅速,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并预防,可以有效地减轻患儿的痛苦和
疾病对其发育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小儿的观察,尤其是对于消化道不适、腹泻、发热等症状,要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定期给小孩做消化系统检查,了解其消
化能力和胃肠道状况;其次,保持小孩的环境清洁卫生,尤其是食品卫生,避免细菌感染;最后,及时接种预防疫苗,像轮状病毒等可以有效预防腹泻的疫苗。
二、营养支持,防止脱水
腹泻是一种引起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紊乱的疾病,很容易导致脱水,因此需要采取营养
支持措施,保证患儿的饮食和营养摄入,同时防止脱水症状加重。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给小孩提供易于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避免过于油腻、刺激性食物;其次,加强水分摄入,让患儿多喝水、盐糖水,以预防
脱水;最后,注意电解质的平衡,可以适量补充钠、氯等电解质,以避免电解质失衡。
三、有效护理,缓解症状
小儿腹泻的症状比较明显,如腹痛、便秘、腹部胀气等,会给患儿带来不适和痛苦,
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缓解患儿的症状。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给小孩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放松小
儿的情绪;其次,进行适当的按摩和轻拍,以促进排便和缓解腹部不适;最后,及时更换
尿布,保持皮肤清洁,有效预防皮肤炎等并发症。
总结:
临床护理中,针对小儿腹泻的护理,需要加强观察、注意早期预防,采取营养支持、
注意电解质平衡,同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缓解患儿的症状,将其送给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让他们感到关怀与温暖。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通常是由感染或饮食不当引起的。
腹泻会给小儿带来很大的不适,严重的腹泻甚至会危及生命。
在护理小儿腹泻的过程中,护士需要特别关注孩子的情绪和生理状况,并有效地协助医生进行治疗。
在护理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关于小儿腹泻临床护理的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在进行护理工作之前,护士需要对小儿腹泻的病因、病情、治疗方法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腹泻的病因有很多种,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以及饮食不当等。
护士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排便情况、体温变化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等。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关注小儿的情绪变化。
腹泻会导致孩子出现不适感,可能会出现焦虑、情绪低落的情况。
护士需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关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安慰和支持。
在护理过程中,可以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减轻孩子的焦虑和恐惧感,提高其对治疗的配合度。
护理小儿腹泻还需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和营养补充。
腹泻会导致孩子体内水分、电解质的丢失,护士需要及时帮助孩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的发生。
在饮食上,护士需要视具体情况给予孩子流食或禁食,确保孩子的胃肠系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在营养上,护士还需要关注孩子的膳食结构,保证孩子获得足够的营养,帮助他们尽快康复。
在护理小儿腹泻的过程中,护士还需要关注孩子的监测和观察。
监测孩子的生命体征、大便情况以及病情变化,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向医生汇报,协助医生进行处理。
在观察方面,护士需要关注孩子的肠胃排空情况、腹泻的颜色和气味等,这些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在小儿腹泻的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与家长积极沟通,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工作。
小儿腹泻会给家长带来很大的压力,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恐惧和无助。
护士需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关心他们的情绪变化,给予理解和支持,确保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浅谈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

浅谈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观察小儿腹泻的护理方法和注意要点。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7例腹泻患儿进行相应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干预。
结果: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后,87例患儿均痊愈出院。
结论:护理干预对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小儿腹泻;临床特点;护理方法【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2-0249-02小儿腹泻是我国仅次于呼吸道感染,位居第2位的儿科常见病[1]、多发病,主要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种,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综合症,多发病于2岁以下幼儿,其中1岁内占50%以上,其治疗与护理目前受到越来越广泛关注。
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87例,其中男41例,女46例,年龄2个月~4岁,平均年龄1岁2个月。
1.2治疗方法入院后予以口服补液纠正或预防脱水,减少静脉输液。
从腹泻一开始,就予口服足够的液体预防脱水。
明确为细菌感染者均给予抗生素治疗,如伴水、电解质失调者可适当静脉补液,口服妈咪爱、思密达等调节胃肠道功能的药物,同时采取相关护理措施。
1.3护理方法1.3.1心理护理急性期患儿常常伴有精神不振或烦躁不安,易引起家长的不良情绪和行为表现,因此要给予家长心理护理。
首先要对家长解释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给家长以心理安慰,避免急躁焦虑情绪,使其取得良好的护患配合;另外,护士要以高度的热情,责任心、同情心及熟练的操作技能,取得家长的信任以及配合。
严格消毒隔离,防止感染传播按肠道感染病隔离,做好床边隔离,护理患儿前后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1.3.2病情观察观察患儿脱水的程度: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患儿面色、意识、精神状态、眼窝和前囟门是否有凹陷、口腔黏膜和口唇是否有干燥、有无尿液及尿液的颜色、量、气味,皮肤是否有弹性、哭时是否有泪流出;观察判断患儿是否存在电解质失衡,如低血钾、低血钙等的临床表现;并发症的观察:如果患儿出现腹胀,则应注意患儿有无大便及大便的次数、性质、量,并注意观察其排气情况。
浅析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体会

浅析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2015年6月-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24例,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总结性的分析。
结果:经过我院的优质护理后,24例患儿中显效16例,占66.67%,有效5例,占20.83%,无效3例,占12.50%,总有效率为87.50%。
结论:经过优质的临床护理后,小儿腹泻的治疗总有效率相对较高,患儿预后较好,有效的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小儿腹泻;护理方法;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2-0112-02小儿腹泻 (infantile diarrhea)又称小儿腹泻病,其是因多因素、多病原所引发的以大便的次数增多以及性状改变为主要特点的一组消化道的综合征[1]。
为儿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0.5~2岁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
小儿腹泻全年均可发病,但夏秋结节的发病率较高。
小儿腹泻为导致小儿生长发育障碍及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之一。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24例,其中男性患儿12例,女性患儿12例,患儿年龄0.5至7岁,平均(1.3±1.1)岁。
24例患儿中轻度腹泻14例,重度腹泻10例。
所有患儿均经过血常规、大便检查及血液生化检查后确诊为小儿腹泻。
1.2 疗效标准显效:经过优质的护理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性状及镜检正常;有效:经过优质的护理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大便仍为稀水状,镜检正常;无效:经过护理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未消失或严重[2]。
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的和。
2.护理2.1 饮食护理因严格的限制饮食及禁食过久都会引起营养不良,引发中毒,造成患儿病情的迁延不愈,影响其生长发育,因此除伴有严重呕吐的患儿需要暂时性的禁食4至6小时(禁食不禁水)外,其他患儿都应继续进食,以此来减轻腹泻的临床症状,促进其恢复。
浅谈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 马小平

浅谈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马小平摘要:目的总结腹泻患儿的临床症状及护理体会。
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腹泻患儿60例实施消毒隔离措施,严密观察病情,提供全方位护理。
结果 60例患儿平均住院6天均痊愈出院。
结论对小儿腹泻实施正确诊断,积极治疗,全方位护理是必要的。
关键词:小儿腹泻护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本科住院腹泻患儿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1.8岁,每日腹泻6—30次不等,呈蛋花样或稀水样粪质,量约50—300毫升,其中15例住院时即出现不同程度脱水症状。
1.2治疗方法合理用药,控制感染,根据脱水情况补液,预防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
对轻、中度腹泻可采用口服补液法,调整肠道菌群失调,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配合饮食调节及对症治疗,脐周热敷、按摩等护理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一般不使用止泻剂,因止泻会增加毒素的吸收。
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建议,对于急性腹泻患儿,给予元素锌,可缩短病程。
2护理2.1 调节饮食:强调继续进食,腹泻脱水患儿除严重呕吐者暂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外,均应继续进食,以缓解病情,缩短病程,促进恢复。
母乳喂养者应继续哺乳,减少哺乳次数,缩短每次哺乳时间,暂不添加辅食;人工喂养者忌生冷、硬、油炸、高脂肪等食物,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半流质如粥、面条等,少量多餐,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在患儿无呕吐的情况下,可食用炖苹果,米汤,以及维生素B类蔬菜等改善胃肠功能;病毒性肠炎者不宜用蔗糖,并暂停乳类,,改用酸奶,豆浆等。
对少数呕吐频繁或腹泻、脱水加重者应及时改为静脉补液。
腹泻停止后逐渐恢复营养丰富的正常饮食并每日加餐一次,共2周。
2.2 补液的护理:静脉补液适用于中重度或吐泻严重或腹胀的患儿,根据不同的脱水性质和程度结合患儿年龄,营养状况,自身调节功能,决定补给溶液的总量,种类,输液速度和持续滴注时间。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消化不良、食物过敏等。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患儿的安全,科学合理地进行护理,促进患儿的康复。
在我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我总结了一些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体会,现分享如下。
我们需要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获取患儿的基本信息、病史、家庭状况等,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以及饮食情况等。
根据患儿的年龄、发育情况等,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和手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患儿的饮食护理。
对于腹泻患儿来说,水分和营养的摄入非常重要。
在排除感染的前提下,通过饮食调理可以加速肠道功能的恢复。
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和食欲等,选择适宜的食物供给方式,如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清淡易消化的饮食等。
在饮食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食欲、消化情况等,及时调整饮食方案,确保患儿的水分和营养摄入达到需求。
我们需要注意患儿的体温、水电解质平衡等问题。
腹泻会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严重时可能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应经常观察患儿的体温、皮肤湿度、尿液量和性状等,及时发现和处理脱水的早期征兆。
对于轻度脱水的患儿,可以给予口服补液,例如理想口服盐糖溶液。
对于重度脱水的患儿,需要及时给予静脉输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在患儿腹泻期间,我们还要注意患儿的皮肤护理。
腹泻时,患儿的排泄物会与皮肤长时间接触,容易引起皮肤糜烂、湿疹等问题。
我们需要经常检查患儿的臀部、会阴部和外生殖器周围的皮肤情况,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使用温水擦洗、定时更换尿布,避免摩擦和外界刺激,可有效预防皮肤问题的发生。
我们需要注重对患儿和家属的心理支持。
腹泻是一种常见病,多数情况下可以治愈,但对于患儿和家属来说,却可能带来很大的恐慌和困扰。
我们需要通过耐心的沟通,给予患儿和家属适当的心理疏导,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合作意愿。
我们还要注意观察患儿的情绪和行为表现,给予及时的情感安抚和关爱,使他们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关心和关爱。
浅谈小儿腹泻的几点体会

浅谈小儿腹泻的几点体会摘要:小儿腹泻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发病率以夏秋季最高。
小儿脱水严重,若不及时治疗,常危及患儿生命,故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笔者根据在罗甸县沫阳镇中心卫生院的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儿腹泻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小儿腹泻发病率预防治疗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及多种病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死亡率很高。
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是腹泻所导致的身体脱水和体内电解质紊乱。
本文笔者分析了小儿腹泻的成因及一些措施,并分析了本院的一些案例,以给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一、小儿腹泻的成因分析小儿腹泻容易发生,究其自身原因,主要是小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的防御抗病能力差,故而在外来因素刺激或者机体内部功能发生变化时,容易直接或间接出现消化系统功能的紊乱,导致腹泻。
具体弓}起小儿腹泻的病因复杂多样,目前还有许多病因尚未明确。
对于夏季小儿腹泻的治疗,遵循治疗原则主要有提早预防脱水、纠正体液不足及电解质失衡、提倡不禁食、合理使用药物。
具体包括针对病因的治疗、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自身调节治疗等。
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腹泻的原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由于婴幼儿体内的各种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消化酶和消化液分泌较少,婴幼儿生长发育较快,大量的营养物质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3]。
临床表现为粪便呈稀水样便,有酸味,患儿无体温升高,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无升高,粪便培养和轮状病毒结果均呈阴性。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0~≤3岁小儿腹泻以非感染性腹泻为主,占69.7%(包括菌群失调所致腹泻),对于这类腹泻只要按其形成原因对症治疗,适当给予助消化药物即可,无需使用抗菌剂。
二、家庭中的护理在家里,如果有小儿腹泻,而家离医院又远时,这时可以在家里进行简单的护理,以缓解小儿病情。
可用补液用米汤电解质口服液或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ORS)。
①米汤电解质口服液:用磨碎的大米(或炒米粉)25克(半两),食盐1.75克(啤酒瓶半瓶盖),水500毫升(1斤),煮沸约8分钟,放凉后少量多次饮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马小平
发表时间:2016-11-22T15:22:56.43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作者:马小平[导读] 总结腹泻患儿的临床症状及护理体会。
陇西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748100
摘要:目的总结腹泻患儿的临床症状及护理体会。
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腹泻患儿60例实施消毒隔离措施,严密观察病情,提供全方位护理。
结果 60例患儿平均住院6天均痊愈出院。
结论对小儿腹泻实施正确诊断,积极治疗,全方位护理是必要的。
关键词:小儿腹泻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本科住院腹泻患儿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1.8岁,每日腹泻6—30次不等,呈蛋花样或稀水样粪质,量约50—300毫升,其中15例住院时即出现不同程度脱水症状。
1.2治疗方法合理用药,控制感染,根据脱水情况补液,预防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
对轻、中度腹泻可采用口服补液法,调整肠道菌群失调,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配合饮食调节及对症治疗,脐周热敷、按摩等护理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一般不使用止泻剂,因止泻会增加毒素的吸收。
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建议,对于急性腹泻患儿,给予元素锌,可缩短病程。
2护理
2.1 调节饮食:强调继续进食,腹泻脱水患儿除严重呕吐者暂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外,均应继续进食,以缓解病情,缩短病程,促进恢复。
母乳喂养者应继续哺乳,减少哺乳次数,缩短每次哺乳时间,暂不添加辅食;人工喂养者忌生冷、硬、油炸、高脂肪等食物,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半流质如粥、面条等,少量多餐,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在患儿无呕吐的情况下,可食用炖苹果,米汤,以及维生素B类蔬菜等改善胃肠功能;病毒性肠炎者不宜用蔗糖,并暂停乳类,,改用酸奶,豆浆等。
对少数呕吐频繁或腹泻、脱水加重者应及时改为静脉补液。
腹泻停止后逐渐恢复营养丰富的正常饮食并每日加餐一次,共2周。
2.2 补液的护理:静脉补液适用于中重度或吐泻严重或腹胀的患儿,根据不同的脱水性质和程度结合患儿年龄,营养状况,自身调节功能,决定补给溶液的总量,种类,输液速度和持续滴注时间。
其目的是通过补充不同种类的液体来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
在静脉补液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到三定(定量、定性、定速)三先(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及两补(见尿补钾、惊跳补钙)。
轻度腹泻的患儿无脱水和中毒症状,精神食欲好可让患儿继续进食,可口服补液盐,脱水纠正后可将补液盐用等量水稀释按病情需要随时口服。
有明显腹胀、休克、心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及新生儿不宜口服补液盐。
注意在低钾血症补钾时,要遵循“见尿补钾”的原则,可口服或静脉滴注,浓度不超过0?3%,严禁静脉推注。
2.3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24小时入量包括静脉输液量、口服补液量及食物中含水量;出量包括尿量、呕吐量、大便丢失的水分和不显性失水。
计算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在腹泻患儿液体疗法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
2.4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意识、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尿量、大便及呕吐物的次数、性质以及量,并作好动态比较,以准确估计失水情况,观察有无全身中毒症状,以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症状,为输液方案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2.5 发热的护理:腹泻起病急,基本无潜伏期,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体温多波动在37.5℃-39℃,一般持续1-4天。
根据情况每4小时测体温,患儿应多休息,病房温湿度适宜,经常开窗通风,低热者嘱其多饮用糖盐水,衣被不宜太紧;多汗时擦干汗液,及时更衣,防止受凉,并做好口腔护理;对高热者给予温水擦浴、头部冷敷等措施。
有热惊厥史者,严密观察体温变化,防止体温过高,必要时给予物理降温,烦躁者遵医嘱应用镇静药物。
2.6皮肤护理注意选用清洁、柔软的尿布并及时更换,每次大便后应用温水洗净臀部,拭干并涂油。
局部皮肤发红处涂以5%的鞣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并按摩片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局部皮肤溃疡或糜烂者可增加暴露或灯泡照射,以促进愈合;照射后涂以油膏。
注意在照射时要专人守护,避免烫伤,避免使用不透气塑料布或橡皮布,防止尿布皮炎发生。
女婴尿道口接近肛门,应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上行性尿路感染。
2.7 心理护理:腹泻患儿精神差、烦躁、哭闹不安,表达能力差,每天腹泻数次甚至数十次,患儿体重明显减轻,精神痛苦,家长心情焦虑、恐惧。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耐心向家长讲解疾病的发展过程,以亲切的话语、娴熟的技术、细心的护理、真诚的态度赢得家长及患儿的配合。
2.8 健康教育:向家长解释腹泻的病因,潜在并发症及相关的治疗措施;指导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做好护理指导及预防措施;指导家长正确洗手并作好污染尿布及衣物的处理,准确监测出入量及观察脱水表现;说明调整饮食的重要性,指导家长配制和使用口服补液盐,强调少量多次饮用。
避免过食,偏食及饮食结构突然变动,避免在夏季断奶,逐步添加换乳期食物。
适当给患儿增加户外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物,腹部注意保暖,避免过热或受凉,操作时暴露腹部不宜过久,避免患儿受凉;注意饮水卫生、食物新鲜、清洁和食具消毒;教育小儿饭前便后洗手;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
若长期使用抗生素,不仅导致药品浪费,而且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药物较难控制的肠炎、慢性腹泻,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抗菌药物可直接刺激肠道植物神经引起肠蠕动增强,葡萄糖吸收减少致腹泻或腹泻加剧。
3体会
腹泻虽不可怕,但其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对患儿的健康危害大,家长焦虑、恐惧、紧张,通过护理人员认真的观察和细心护理,及时向医生提供准确的信息,有利于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也可减轻患儿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朱念琼主编.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8-135.
[3]蓝雪霞,叶萍,张妍燕.外用贴脐膏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河北医学,2008.14(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