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表达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和分析(仅供参照)

合集下载

蛋白质定量分析了解生物体内蛋白质表达的方法

蛋白质定量分析了解生物体内蛋白质表达的方法

蛋白质定量分析了解生物体内蛋白质表达的方法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组成成分,它们在维持生命活动以及调节生理功能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了解生物体内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对于研究生物体的功能与疾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验室中,科学家们常常需要进行蛋白质定量分析来准确测量生物体内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一、BCA(巴氏反应)法BCA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它基于巴氏反应原理,通过将被测蛋白质样本与BCA试剂反应生成可着色的络合物,然后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络合物的吸光度来确定蛋白质浓度。

BCA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灵敏度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领域。

二、Lowry法Lowry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它利用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与铜离子和碱式碳酸铜反应生成可测量的蓝色复合物,再利用比色法测定复合物的吸光度来确定蛋白质浓度。

Lowry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较宽的线性范围,在分析蛋白质样品时非常可靠。

三、Bradford法Bradford法是一种相对快速且便于操作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该方法利用考马斯亮蓝G250(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G-250)与蛋白质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形成蓝色复合物,再通过比色法来测定蛋白质样品的吸光度。

Bradford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广等优点,常被用于较快速的蛋白质定量。

四、荧光定量法荧光定量法是一种常用于测定蛋白质浓度的灵敏度高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特定的荧光染料与蛋白质发生非共价相互作用,生成荧光染料-蛋白质复合物,进而通过测量荧光信号的强度来确定蛋白质浓度。

相比于上述几种方法,荧光定量法的线性范围更广,并且对于小样本量也能获得可靠结果。

五、质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是一种利用质谱技术对蛋白质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此方法通常结合先进的液相色谱技术与质谱仪器,通过将样品中的蛋白质分离和离子化,进而测量离子化蛋白质的质量-电荷比(m/z),最终得到蛋白质的浓度。

蛋白质各种定量方法的优缺点的比较

蛋白质各种定量方法的优缺点的比较

蛋白质各种定量方法的优缺点的比较令狐采学1.蛋白质的常规检测方法1.1 凯氏(Kjeldahl)定氮法一种最经典的蛋白质检测方法。

原理:样品中含氮有机化合物与浓硫酸在催化剂作用下共热消化,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氨,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铵。

然后加碱蒸馏放出氨,氨用过量的硼酸溶液吸收,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求出总氮量换算为蛋白质含量。

优点:范围广泛、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缺点:操作复杂费时、试剂消耗量大1.2 双缩脲法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检测。

原理:双缩脲(NH3CONHCONH3)是3 分子的脲经180℃左右加热,放出1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

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硫酸铜形成紫色络合物(肽键中的氮原子和铜离子配价结合),称为双缩脲反应。

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因此可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测定范围:1~10mg(有的文献记载为1~20mg)优点:较快速,干扰物质少,不同蛋白质产生的颜色深浅相近缺点:①灵敏度差;②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一些氨基酸和EDTA等会干扰该反应。

1.3 Folin-酚试剂法原理:Folin-酚法的原理与双缩脲法大体相同,利用蛋白质中的肽键与铜结合产生双缩脲反应。

同时也由于Folin-酚试剂中的磷钼酸-磷钨酸试剂被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残基还原,产生深蓝色的钼蓝和钨蓝的混合物。

在一定的条件下,蓝色深度与蛋白的量成正比,由此可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测定范围:20~250ug优点:灵敏度高,对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很有效缺点:①费时,要精确控制操作时间;②Folin -酚法试剂的配制比较繁琐,且酚类和柠檬酸、硫酸铵、Tris缓冲液、甘氨酸、糖类、甘油、还原剂(二硫代苏糖醇、巯基乙醇)、EDTA和脲素均会干扰反应。

1.4 紫外吸收法原理:蛋白质分子中的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残基使其在280nm处具有紫外吸收,其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此外,蛋白质溶液在280nm的吸光度值与肽键含量成正比,利用一定波长下蛋白质溶液的吸光度值与蛋白质浓度的正比关系可以测定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的表达、纯化及检测-分子实验报告

蛋白质的表达、纯化及检测-分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1.了解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诱导表达情况2.学会用SDS-PAGE电泳法分离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3.学习通过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4.学会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和蛋白质杂交法检测蛋白质实验原理1.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诱导表达:将外源基因克隆在特殊的表达载体中,让其在E. coli中表达,该表达载体上含有lac操作子的启动子。

在不加诱导剂的条件下培养宿主菌,lacI基因表达的阻遏蛋白LacI与lac操作子结合,使外源基因不能表达;向培养基中加入诱导物IPTG后,LacI阻遏蛋白变构失活,不能与lac操作子结合,外源基因就表达。

2.蛋白质SDS-PAGE电泳分离:SDS-PAGE是最常用的定性分析蛋白质的电泳方式,特别是用于蛋白质纯度检测和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其分离原理是根据蛋白质分子量的差异,因为SDS-PAGE的样品处理液及缓冲液的加入破坏了蛋白质的二级、三级、四级等结构,并使SDS与蛋白质充分结合形成SDS-蛋白质复合物,稳定地存在于均一的溶液中,SDS与蛋白质结合后使SDS-蛋白质复合物上带有大量的负电荷,远远超过其原来所带的电荷,从而使蛋白质原来所带的电荷可以忽略不计,消除了不同分子之间原有的电荷差别,其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基分子质量的大小,这样分离出的谱带也为蛋白质的亚基。

3.考马斯亮蓝法检测蛋白质:考马斯亮蓝是一种蛋白质染料,主要有R-250和G-250两种类型。

考马斯亮蓝可以和蛋白肽链中碱性氨基酸残基或芳香族氨基酸残基(Arg,Trp,Tyr,His,Phe)结合。

考马斯亮蓝R250多用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蛋白质条带的染色;因为考马斯亮蓝R250中的R代表Red,偏红,红蓝色,与蛋白质结合虽然比较缓慢,但是染料可以穿透凝胶,染胶效果好,染色后为蓝色,且与胶的结合可以被洗脱下去,所以可以用来对电泳条带染色。

4.基因融合就是将两个或多个开放读码框按一定顺序连接在一起,融合阅读框架的表达产物是一个杂和蛋白。

蛋白表达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和分析(仅供参照)

蛋白表达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和分析(仅供参照)

蛋白表达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和分析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原理: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

特点:是融合了免疫学原理(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和组织学技术(组织的取材、固定、包埋、切片、脱蜡、水化等),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对组织(细胞)内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主要是定位)。

样本是细胞或组织,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可能出现膜阳性、质阳性和核阳性。

蛋白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原理:蛋白质印迹法是将电泳分离后的细胞或组织总蛋白质从凝胶转移到固相支持物NC 膜或PVDF膜上,然后用特异性抗体检测某特定抗原的一种蛋白质检测技术。

特点:先要进行SDS-PAGE,然后将分离开的蛋白质样品用电转仪转移到固相载体上,而后利用抗原-抗体-标记物显色来检测样品,可以用于定性和半定量。

ELISA检测原理: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简称酶联免疫法,或者ELISA法,它的中心就是让抗体与酶复合物结合,然后通过显色来检测。

特点:用到了免疫学原理和化学反应显色,待测的样品多是血清、血浆、尿液、细胞或组织培养上清液,因而没有用到组织包埋、切片等技术,这是与免疫组化的主要区别,操作上开始需要将抗原或抗体结合到固相载体表面,从而使后来形成的抗原-抗体-酶-底物复合物粘附在载体上,这就是“吸附”的含义。

免疫组化和elisa所用到的原理大致相同,只是因为所检测的样品不同,从而在操作方法上有所不同。

Elisa多用于定量分析,其灵敏度非常高。

几种测蛋白含量方法的比较

几种测蛋白含量方法的比较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及肽含量的测定(一)蛋白质测定方法的比较(原理、优缺点)蛋白质含量测定法,目前包括定氮法、双缩脲法、福林酚法(Lowry法)和紫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法。

其中考马斯亮蓝和福林酚法灵敏度最高,比紫外吸收法灵敏10~20倍,比双缩脲法灵敏100倍以上。

定氮法较复杂,但准确,往往以定氮法测定的蛋白质作为其他方法的标准蛋白质。

在选择方法时应该考虑:(1)实验测定要求的灵敏度和精确度;(2)蛋白质的性质;(3)溶液中存在的干扰物质;(4)测定花费时间。

蛋白质含量测定法,目前包括定氮法、双缩脲法、福林酚法(Lowry法)和紫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法。

其中考马斯亮蓝和福林酚法灵敏度最高,比紫外吸收法灵敏10~20倍,比双缩脲法灵敏100倍以上。

定氮法较复杂,但准确,往往以定氮法测定的蛋白质作为其他方法的标准蛋白质。

在选择方法时应该考虑:(1)实验测定要求的灵敏度和精确度;(2)蛋白质的性质;(3)溶液中存在的干扰物质;(4)测定花费时间。

1微量凯氏定氮法(GB 5009.5-2010)1.1原理样品与浓硫酸共热。

含氮有机物即分解产生氨(消化),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氨。

经强碱碱化使之分解放出氨,借蒸汽将氨蒸至酸液中,根据此酸液被中和的程度可计算得样品之氮含量。

1.2操作方法样品经前处理、炭化、消化、蒸馏、滴定等主要步骤1.3特点准确度较高,适用于0.2~ 1.0mg氮,误差为±2%;操作复杂费时,整个过程需要耗时8~10h,试剂消耗量大。

,测得结果为总氮含量,包括蛋白氮和非蛋白氮含量;适用范围广,几乎所有样品均可用此方法。

2 双缩脲比色法2.1原理双缩脲法是利用蛋白质的双缩脲反应而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因蛋白质含有两个以上的肽键,所以有双缩脲反应。

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与Cu2+形成紫红色络合物,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未知样品溶液与标准蛋白质溶液同时反应,并于540~560nm测定,即可以通过标准蛋白质的标准曲线求出未知样品的蛋白质浓度。

5种常规的蛋白质测定方法的全方位的比较分析

5种常规的蛋白质测定方法的全方位的比较分析

5种常规的蛋白质测定方法的全方位的比较分析来源: 类别:技术文章 更新时间:2011-02-16 16:32:50 阅读 62次蛋白质的测定在饲料的品质确定中占很大的作用,蛋白质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最为常见的使用方式有定氮法,双缩脲法(Biuret 法)、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 法)、Folin -酚试剂法(Lowry 法)和紫外吸收法,蛋白质测定仪采用索氏定氮原理,通过用加碱、加酸等过程将物质中的氮元素转化为氨气,然后再用滴定的方法讲物质中氮的含量或者蛋白质的含量计算出来。

蛋白质测定仪采用微电脑全自动控制,有两种模式: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

根据这两种模式又能将其分之为半自动定氮仪以及全自动定氮仪两种,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克服了定氮法的一些弊端,让定氮法进行进一步的发展。

下面就是以上4种测定方法中的优缺点比较:方法灵敏度 时间 原理 干扰物质 说明 凯氏定氮法(Kjedahl 法) 灵敏度低,适用于0.2~ 1.0mg 氮,误差为 ±2%费时 8~10小时 将蛋白氮转化为氨,用酸吸收后滴定 非蛋白氮(可用三氯乙酸沉淀蛋白质而分离) 用于标准蛋白质含量的准确测定;干扰少;费时太长 双缩脲法(Biuret 法) 灵敏度低1~20mg 中速 20~30分钟多肽键+碱性Cu 2+?紫色络合物 硫酸铵; Tris 缓冲液; 某些氨基酸 用于快速测定,但不太灵敏;不同蛋白质显色相似 紫外吸收法 较为灵敏 50~100mg 快速5~10分钟 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在280nm 处的光吸收 各种嘌吟和嘧啶; 各种核苷酸用于层析柱流出液的检测;核酸的吸收可以校正 Folin -酚试剂法(Lowry 法) 灵敏度高 ≈5mg慢速40~60 分钟 双缩脲反应;磷钼酸-磷钨酸试剂被Tyr 和Phe 还原 硫酸铵;Tris 缓冲液; 甘氨酸;各种硫醇耗费时间长;操作要严格计时; 颜色深浅随不同蛋白质变化 考马斯亮蓝法(Br adford 法) 灵敏度最高 1~5mg快速5~15分钟 考马斯亮蓝染料与蛋白质结合时,其lmax 由465nm 变为595nm 强碱性缓冲液; TritonX-100; SDS 最好的方法;干扰物质少; 颜色稳定; 颜色深浅随不同蛋白质变化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方法一、微量凯氏(Kjeldahl)定氮法含氮有机物与浓硫酸共热,即分解产生氨(消化),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铵。

蛋白质定量方法对比

蛋白质定量方法对比

蛋白质定量方法对比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有机分子,负责着细胞结构的建立和维持以及体内新陈代谢的进行。

因此,研究蛋白质的定量方法对于生命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比较几种常见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包括BCA法、Lowry法、Bradford法和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首先,BCA法是一种基于铜蛋白络合物比色反应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广泛线性范围,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蛋白质样本。

然而,BCA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包括受到干扰物质的影响、反应条件较为复杂等。

与BCA法相比,Lowry法是一种较为经典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该方法利用费里酚蓝与蛋白质中的酚类物质在碱性条件下形成的复合物来定量蛋白质含量。

Lowry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但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和较大的标准曲线范围。

另一种常见的蛋白质定量方法是Bradford法,该方法利用共价结合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残基与染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定量蛋白质。

与前两种方法相比,Bradford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的特点,但对于具有不同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可能存在测定误差。

最后,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是一种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蛋白质定量的方法。

通过测定蛋白质溶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来计算蛋白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速度快,但对于含有其他物质的样品可能存在测定误差。

综上所述,不同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各有优劣,研究人员在选择适合的方法时应该根据具体需求和样品特性来进行选择。

在进行蛋白质定量时,应根据实验要求和条件选择最适合的方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的比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各种蛋白质定量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二篇示例: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准确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对于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表达鉴定

蛋白表达鉴定

蛋白表达鉴定
蛋白表达鉴定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主要用于检测蛋白质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常用的蛋白表达鉴定方法包括免疫组化法(IHC)、免疫印迹法(WB)以及质谱分析等。

1.免疫组化法(IHC):这是一种在组织或细胞水平上检测蛋白表达的方法。

它利
用已知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能特异性结合的特点,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显色,从而对组织细胞内的抗原(主要为蛋白质)进行定性、定位及相对定量研究。

2.免疫印迹法(WB):又称蛋白质印迹,主要利用SDS-PAGE技术将蛋白质按
分子量的大小进行分离,然后用电转移的方法将蛋白转移到固相膜上,再利用特定的抗体进行检测。

这种方法可以确定蛋白质的分子量、组成和纯度。

3.质谱分析:质谱技术可用于蛋白质组学的定量研究,是实现蛋白表达水平检测
的重要手段。

除了以上方法,近年来兴起的CITE-seq技术也可以用于蛋白表达鉴定。

这种技术可以一次性获得单个细胞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从而提高了细胞亚群分类的精度,并有助于识别罕见的细胞亚群。

总的来说,蛋白表达鉴定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多种方法的结合使用,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研究中,应根据具体的实验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蛋白表达鉴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表达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和分析
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
原理: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

特点:是融合了免疫学原理(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和组织学技术(组织的取材、固定、包埋、切片、脱蜡、水化等),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对组织(细胞)内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主要是定位)。

样本是细胞或组织,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可能出现膜阳性、质阳性和核阳性。

蛋白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
原理:蛋白质印迹法是将电泳分离后的细胞或组织总蛋白质从凝胶转移到固相支持物NC 膜或PVDF膜上,然后用特异性抗体检测某特定抗原的一种蛋白质检测技术。

特点:先要进行SDS-PAGE,然后将分离开的蛋白质样品用电转仪转移到固相载体上,而后利用抗原-抗体-标记物显色来检测样品,可以用于定性和半定量。

ELISA检测
原理: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简称酶联免疫法,或者ELISA法,它的中心就是让抗体与酶复合物结合,然后通过显色来检测。

特点:用到了免疫学原理和化学反应显色,待测的样品多是血清、血浆、尿液、细胞或组织培养上清液,因而没有用到组织包埋、切片等技术,这是与免疫组化的主要区别,操作上开始需要将抗原或抗体结合到固相载体表面,从而使后来形成的抗原-抗体-酶-底物复合物粘附在载体上,这就是“吸附”的含义。

免疫组化和elisa所用到的原理大致相同,只是因为所检测的样品不同,从而在操作方法上有所不同。

Elisa多用于定量分析,其灵敏度非常高。

3种蛋白检测水平的比较
蛋白检测方式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ELISA试剂盒法相同点原理:抗体-抗原结合反应
不同点样品类

组织或细胞组织或细胞血清、血浆、尿液、
细胞或组织培养上
清液
分析方

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
(主要是定位,定位敏感性
远远高于Western blot
法)
可以用于定性和半定
量,定量较免疫组化
法准确
多用于定量分析,其
灵敏度非常高
观察结

免疫组化图(膜阳性、质
阳性和核阳性)
电泳图(着色的位置
和着色深度)
蛋白浓度
优点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定
位准确、形态与功能相结

分析容量大、敏感度
高、特异性强
灵敏、特异、简单、
快速、稳定、易于自
动化操作及节省实
验经费
应用范

⑴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⑵确定转移性恶性
肿瘤的原发部位;⑶对某
类肿瘤进行进一步的病理
分型;⑷软组织肿瘤的治
疗一般需根据正确的组织
学分类,因其种类多、组
织形态相像,有时难以区
分其组织来源,应用多种
标志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对
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是不可
缺少的;⑸发现微小转移
灶,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
的确定,包括手术范围的
确定。

⑹为临床提供治疗
方案的选择。

是检测蛋白质特性、
表达与分布的一种最
常用的方法。

⑴组织抗原的定性定
量检测;⑵多肽分子
的质量测定;⑶病毒
的抗体(或抗原)检
测;⑷疾病早期诊断
是分泌性蛋白检测
首选方法之一。

⑴免疫酶染色各种
细胞内成份的定位;
⑵研究抗酶抗体的
合成;⑶显现微量的
免疫沉淀反应。

⑷定
量检测体液中抗原
或抗体成份。

【多种
病原微生物所引起
的传染病、寄生虫病
及非传染病等方面
的免疫诊断】
各组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别及特点:
以下是western和ELISA的区别:
1. western blotting 可以看到特异性的条带,但是定量比较烦
2. ELISA可以直接读出浓度,但是如果抗体有非特异性结合,那得到的数值就不可信。

3. WB只能半定量,但是可以检测细胞膜蛋白,这点ELISA做不到
4. ELISA可用定量方法检测蛋白,也就是说可以观察不同浓度刺激物对目的蛋白的影响
5. WB所检测的一般是抗原,而ELISA抗原抗体都可以检测。

6. WB所检测的抗原可以知道其分子量的大小,或是否是多聚体、降解产物等,一句话,WB可以确定所用抗体是与那种蛋白起作用的;而ELISA无能为力。

7. WB所适用的一抗一般是线性位点的,ELISA线性或构象型抗体都可以使用。

从另一个意义上讲,WB可以做抗体是线性位点还是构象型位点的补充判定,而ELISA不行。

8. WB一次处理量就是一块胶版,10-20个样品最多了。

ELISA一块96孔板一次可以处理96个样本,可以设置多个复孔、对照、梯度样等来提高检测的可信度。

9. WB操作常见的非特异性条带,膜本底差,显色不好等缺点在ELISA上表现得要好得多。

《HMGB1、MMP-9和CE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中英文实例分析:
一、免疫组化(免疫组化图——阳性表达率)
二、western blotting
三、ELIS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