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物理必备知识点 电阻定律相关

合集下载

高三物理电阻知识点讲解

高三物理电阻知识点讲解

高三物理电阻知识点讲解电阻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

在高三物理的学习中,电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电阻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阻的概念。

一、电阻的基本概念在电路中,通常会遇到不同的导体,这些导体表现出不同的阻碍电流通过的特性。

电阻就是用来衡量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程度的物理量。

它的单位是欧姆(Ω),用大写字母“R”表示。

二、电阻的计算方法电阻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R = V/I其中,R表示电阻,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这个公式表明,电阻等于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三、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的大小与电流I和电压V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R = V/I这条定律表明,当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当电流不变时,电阻与电压成正比。

四、电阻的分类电阻可以根据材料、形状和使用方式等不同的因素进行分类。

常见的电阻类型有:1. 固定电阻:具有固定电阻值的电阻器,常用于电路中的稳定电阻。

2. 可变电阻: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电阻值的电阻器,常用于各种调节电路中。

3. 光敏电阻:根据光照强度的变化而改变电阻值的电阻器,常用于光控电路中。

4. 热敏电阻:根据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电阻值的电阻器,常用于温度检测和控制电路中。

五、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在电路中,多个电阻可以串联或并联连接。

串联电阻是指将多个电阻依次连接在一起,电流依次通过每个电阻;并联电阻是指将多个电阻分开连接,电流分别通过每个电阻。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RT)等于各个电阻之和:RT = R1 + R2 + R3 + ...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RT)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1/RT = 1/R1 + 1/R2 + 1/R3 + ...六、电阻与功率电阻器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因此需要考虑电阻器的功率。

功率(P)和电流(I)、电阻(R)、电压(V)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P = VI = I^2R = V^2/R其中,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W)。

物理知识点电阻的计算与欧姆定律

物理知识点电阻的计算与欧姆定律

物理知识点电阻的计算与欧姆定律物理知识点:电阻的计算与欧姆定律电阻是电路中常见的一个概念,它表示电流在电路中流动时所遇到的阻碍程度。

欧姆定律是描述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

本文将介绍电阻的计算方法以及欧姆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一、电阻的计算方法1. 电阻的定义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限制作用,它的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2.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通过一个导体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V)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数学表示为:V = I × R。

3. 电阻的计算方法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电流和电压来计算电阻。

如果已知电流为I(单位为安培)和电压为V(单位为伏特),则电阻R的计算公式为:R = V / I。

二、欧姆定律的原理欧姆定律的原理是基于导体内部的电阻抵抗导体上电流通过的能力。

当电流通过一个导体时,导体内部的原子和分子会与电子发生碰撞,使得电流的传输受到阻碍。

这种阻碍作用就是电阻。

欧姆定律的原理可以从微观角度来解释,根据电阻的定义,电阻R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导体的材料影响了导体内原子和分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材料的导体具有不同的电阻。

导体的长度决定了电流通过的路径长度,而横截面积决定了电流通过的空间大小。

三、欧姆定律的应用欧姆定律在电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欧姆定律,我们可以计算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设计电路。

1. 串联电阻当电阻依次连接在电路中形成串联电路时,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即:RTotal = R1 + R2 + R3 + ...,其中RTotal表示总电阻。

2. 并联电阻当电阻同时连接在电路中形成并联电路时,总电阻可以通过计算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再取倒数得到。

即:1 / RTotal = 1 / R1 + 1 / R2 + 1 /R3 + ...。

电阻定律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电阻定律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电阻定律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在电学领域,电阻定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定律,它描述了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且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电阻定律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点。

一、电阻定律的内容电阻定律的表达式为:$R =\rho\frac{L}{S}$其中,$R$表示电阻,$\rho$表示材料的电阻率,$L$表示导体的长度,$S$表示导体的横截面积。

电阻率$\rho$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它取决于材料的种类和温度。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电阻率,例如,银、铜等金属的电阻率较小,是良好的导体;而橡胶、玻璃等材料的电阻率很大,是绝缘体。

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材料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电阻率,这是决定电阻大小的内在因素。

一般来说,金属的电阻率较小,而半导体和绝缘体的电阻率较大。

2、长度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这是因为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时,所经过的路径越长,受到的阻力就越大。

3、横截面积在材料和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可以这样理解,横截面积越大,就相当于为电流提供了更宽阔的通道,电流流动的阻力就越小。

4、温度大多数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一些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例如,灯泡中的钨丝,在通电发光时温度升高,电阻增大,从而限制了电流,保护了灯泡。

三、电阻定律的应用1、导线的选择在电力传输和电路设计中,需要根据电流的大小和传输距离选择合适的导线。

如果电流较大、传输距离较远,为了减小电阻造成的能量损耗,通常会选择电阻率小、横截面积大的导线,如铜导线。

2、电阻器的制作电阻器是电路中常用的元件,用于控制电流和分压。

制作电阻器时,通过选择不同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可以得到具有特定电阻值的电阻器。

3、温度传感器利用某些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可以制作温度传感器。

例如,热敏电阻就是一种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其电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显著改变。

高三物理电阻知识点

高三物理电阻知识点

高三物理电阻知识点1. 电阻的概念与表示方法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流动产生的阻碍作用。

用字母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阻器是用来调整或限制电流的元件。

2. 电阻的计算公式根据欧姆定律,电阻的计算公式为R = V/I,其中R表示电阻,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任意电路中的电阻大小。

3. 串联电阻与并联电阻当电阻按照一定顺序依次连接在电路中,形成串联电路时,总电阻为各个电阻之和。

当电阻以不同路径连接在电路中,形成并联电路时,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倒数之和的倒数。

4. 变阻器的原理与应用变阻器是一种可以通过调节电阻值来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元件。

它由可调电阻和固定电阻组成,通过改变可调电阻的电阻值,可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实现对电路的控制。

5. 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温度对导体电阻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

当温度升高时,导体的电阻值会增加;当温度降低时,导体的电阻值会减小。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导体内原子的振动,导致电阻增加。

6. 电阻和电流、电压的关系根据欧姆定律,电阻和电流、电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对于恒定电压的电路,电流和电阻成反比关系;对于恒定电流的电路,电压和电阻成正比关系。

7. 电子元件中的电阻电子元件中常使用电阻来控制电流的大小。

例如,LED的亮度可以通过串联一个适当的电阻来调节;放大电路中的电阻可以控制信号放大的幅度等。

8. 非欧姆性材料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电阻和电流、电压之间满足欧姆定律,但一些材料在特定条件下会表现出非欧姆性。

非欧姆性材料的电阻与电流不成线性关系。

9. 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电阻在电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用来分配电压、限制电流,还可以用来保护电子元件,调整电路的工作状态等。

总结:电阻是电路中重要的元件,它对电流的流动起到阻碍的作用。

电阻可以用计算公式进行求解,并且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具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变阻器可以通过调节电阻值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高三物理电阻值知识点

高三物理电阻值知识点

高三物理电阻值知识点电阻是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它描述了电流通过一个导体时所遇到的阻力。

在高中物理中,学生需要掌握电阻值的计算方法和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逐步介绍高三物理中电阻值的知识点。

1.电阻的定义和单位电阻是指导体中电流通过时产生的阻力。

它的定义是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即 R = V/I,其中 R 表示电阻,V 表示电压,I 表示电流。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2.电阻的计算方法在高中物理中,常见的电阻计算方法有两种:利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阻的计算。

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时,可以根据已知电压和电流来求解。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等于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例如,如果一个电路中的电压为 6 伏特,电流为 2 安培,那么该电路中的电阻为 6/2 = 3 欧姆。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经过电阻器时会依次通过每个电阻器,总电流相等,而电压则依次降低。

因此,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电阻值之和。

例如,如果有三个电阻分别为2 Ω、3 Ω 和4 Ω,那么串联电阻的总电阻为2+3+4 = 9 Ω。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会分流通过每个电阻器,总电压相等,而电流则依次增大。

因此,并联电阻的总电阻可以通过倒数法求解,即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再取倒数。

例如,如果有三个电阻分别为2 Ω、3 Ω 和4 Ω,那么并联电阻的总电阻可以计算为1/(1/2 + 1/3 + 1/4) = 1.71 Ω。

3.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根据欧姆定律,电阻与电流和电压存在一定的关系。

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电压越高;当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越低。

这是因为电阻可以看作是电流通过时的阻碍,当电阻增大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也增大,因此电压会相应增加。

4.电阻的影响因素电阻值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导体的材料和尺寸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不同材料的导体具有不同的电阻值,例如,金属导体的电阻要小于非金属导体。

此外,导体的尺寸也会影响电阻值,一般来说,导体的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电阻知识点和公式总结

电阻知识点和公式总结

电阻知识点和公式总结一、电阻的概念电阻是指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时所遇到的阻碍,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符号为R。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二、电阻的分类1. 固定电阻:电阻值是固定不变的,如炭膜电阻、金属膜电阻等。

2. 可变电阻:电阻值可以通过外界的操作进行调节,如电位器、电阻箱等。

三、电阻的公式电阻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R=ρ*l/A其中,R为电阻值,ρ为电阻率,l为导体的长度,A为导体的横截面积。

四、电阻率电阻率是一个材料的固有属性,它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电阻率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不同材料的电阻率也不同,一般用ρ表示,单位是Ω·m。

五、电阻的热效应电阻通电后会产生热效应,这个效应称为焦耳热。

焦耳热是由于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原子的震动增强而导致的。

六、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1. 串联电阻:指多个电阻依次连接在一起,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可以流过。

2. 并联电阻:指多个电阻并联在一起,电流可以有多条路径可以流过。

七、电阻的测量电阻可以通过万用表进行测量,另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测量电阻的方法。

八、电阻的使用电阻广泛应用于各种电路中,可以用来限制电流、分压、降压等。

九、电阻的温度特性电阻的大小和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

许多材料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可以通过温度系数来描述。

十、电阻的能量消耗电阻在通电时会消耗能量,这个能量就是电压和电流的乘积。

电阻会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十一、电阻和功率电阻和功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I²R其中,P为功率,I为电流,R为电阻。

十二、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表示电阻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的定律。

欧姆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U=IR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

以上就是关于电阻的知识点总结,通过了解电阻的基本概念、分类、公式、测量等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和应用。

高二物理电阻力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物理电阻力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物理电阻力知识点归纳总结在高二物理学习中,电阻力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电阻力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受到的阻碍,它是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能量损耗。

在本文中,将对高二物理电阻力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电阻的概念和特性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的度量,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导体的电阻受到材料、长度、截面积等因素的影响,电阻与导体的材料相关,不同材料的电阻率不同。

二、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关系的规律。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等于电压U与电流I的比值,即R=U/I。

欧姆定律适用于恒定电阻的导体,即电阻不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三、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1. 串联电阻:当电阻器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在电路中时,它们的电阻值相加等于总电阻。

即,Rt = R1 + R2 + R3 + ... + Rn。

串联电阻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可以流通,电流大小相等。

2. 并联电阻:当电阻器的两端相连,形成多个路径时,它们的电阻值满足以下公式:1/Rt = 1/R1 + 1/R2 + 1/R3 + ... + 1/Rn。

并联电阻中,电压相等,电流按照不同路径流通。

四、电功率和热功定理1. 电功率: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能的消耗或转化的速率。

电功率的公式为P=UI,其中P表示功率,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2. 热功定理:热功定理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导致导体产生的热效应。

根据热功定理,电阻R上通过的电流I所产生的热功率P等于P=I²R,即功率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五、温度系数和超导体1. 温度系数:温度系数是指导体电阻随温度变化的比率。

正温度系数表示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负温度系数则表示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2. 超导体:超导体是指在低温下电阻消失的材料。

通过降低温度,可以使材料的电阻变为零,这种现象被称为超导。

超导体具有很低的电阻和很高的导电性能,应用于磁共振成像、磁力传动等领域。

物理知识点总结电阻与电阻定律

物理知识点总结电阻与电阻定律

物理知识点总结电阻与电阻定律电阻与电阻定律电阻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物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

在电路中,电阻起着调整和限制电流的作用。

本文将对电阻的概念、电阻定律以及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电阻的概念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单位用欧姆(Ω)表示。

电阻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物质材料、几何形状、长度和温度等因素。

导体材料中的自由电子与原子的碰撞会造成电阻,阻碍电流的流动。

二、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

它由德国物理学家Georg Simon Ohm在19世纪提出。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与电压(V)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I = V / R其中,I代表电流,单位是安培(A);V代表电压,单位是伏特(V);R代表电阻,单位是欧姆(Ω)。

根据欧姆定律,当电压保持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关系;当电阻保持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关系。

三、串联电阻与并联电阻在电路中,多个电阻可以串联或并联连接。

1. 串联电阻当多个电阻依次连接在同一电路中,形成一个像串珠一样的连接方式时,称为串联电阻。

在串联电阻中,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例如,若电路中有三个串联的电阻R₁、R₂和R₃,它们的总电阻Rₜ可以通过下式计算得到:Rₜ = R₁ + R₂ + R₃2. 并联电阻当多个电阻分别连接在电路的不同支路上,形成一个类似分叉的连接方式时,称为并联电阻。

在并联电阻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倒数之和的倒数。

例如,若电路中有三个并联的电阻R₁、R₂和R₃,它们的总电阻Rₜ可以通过下式计算得到:1/Rₜ = 1/R₁ + 1/R₂ + 1/R₃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是电路中最常见的两种连接方式,对于电路的分析和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四、热效应与电阻温度系数电阻在通过电流时,会因为电能转化成热能而产生热效应。

根据“焦耳定律”,这种热量与电流强度、电阻值和时间有关。

另外,电阻的电阻值还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六节1.关于电流和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流方向与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同B.金属导体温度升高时,由于自由电子的热运动加剧,所以电流增大C.由R=UI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它两端所加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D.对给定的导线,比值UI是个定值,它反映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答案:D解析:正确理解欧姆定律R=UI与电阻定义式R=ρlS.2.对于常温下一根阻值为R的均匀金属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若将金属丝均匀拉长为原来的10倍,则电阻变为10RB.常温下,若将金属丝从中点对折起来,电阻变为1 4 RC.给金属丝加上的电压逐渐从零增大到U0,则任一状态下的UI比值不变D.把金属丝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电阻率会突然变为零的现象称为超导现象答案:BD解析:设原电阻R =ρlS ,当l′=10l 时,由体积不变原理求得截面积变成S′=110S ,所以电阻变为R′=ρl′S′=ρ10l 110S =100R ,A 错误;从中点对折起来,相当于两个阻值为12R 的电阻并联,其总阻值为14R ,B 正确;金属丝的电阻率ρ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金属丝两端的电压逐渐增大时,由于电流的热效应会使电阻率ρ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而R =ρl S =UI将逐渐增加,C 错误,D 正确.3.(2020·南京模拟)温度能明显地影响金属导体和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在右图中所示的图线分别为某金属导体和某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则( )A .图线1反映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B .图线2反映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C .图线1反映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D .图线2反映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答案:CD解析: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选项C 、D 正确.4.将截面均匀、长为l 、电阻为R 的金属导线截去l/n ,再拉长至l ,则导线电阻变为( ) A.n -1nRB.1nRC.n n -1R D .nR答案:C解析:R =ρl S ,截去ln 再拉长至l 后的横截面积为S′有:(l -l n )S =lS′,S′=n -1n SR′=ρl S′=n n -1ρl S =nn -1R. 5.A ,B 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体,如果把导体A 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导体B 对折后结合起来,然后分别加上相同的电压,则它们的电阻之比R A ∶R B 为________,相同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之比Q A ∶Q B 为________.答案:16∶1;1∶16解析:对一根导体体积不变,当均匀拉长为原来2倍,截面则为原来的12.设A 、B 导体原长为L ,截面为S , 则R A =ρ2L S/2=4ρL/S;R B =ρL/22S =14ρL S. 则R A ∶R B =16∶1.又根据I =Q t ,Q =It =UR t ,由题意知U A =U B ,R A ∶R B =16∶1,则Q A Q B =R B R A =116.6.如下图所示,一圈粗细均匀的导线长1200m ,在两端点A 、B 间加上恒定电压时,测得通过导线的电流为0.5A.如剪去BC 段,在A 、C 两端加同样电压时,通过导线的电流变为0.6A ,则剪去的BC 段多长?答案:200m解析:设整个导线AB的电阻为R1,其中AC段的电阻为R2.根据欧姆定律U=I1R1=I2R2,∴R2R1=I1I2=0.50.6=56.根据电阻定律,导线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所以AC段导线长l 2=R2R1l1=56×1200m=1000m.由此可知,剪去的导线BC段的长度为lx =l1-l2=200m.7.为了测定液体的电阻率,工业上采用一种称为“电导仪”的仪器,其中一个关键部件如图,A、B是两片面积为1cm2的正方形铂片,间距d=1cm,把它们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若通过两根引线加上一定的电压U=6V时,测出电流I=1μA,这种液体的电阻率为多少?答案:6×104Ω·m解析:据R=U/I=6/1×10-6Ω=6×106Ω,由题意知:l=1cm=10-2m,S=1cm2=10-4m2,据R=ρlS可知ρ=RSl=6×106×10-410-2Ω·m=6×104Ω·m.1.白炽灯的灯丝由钨丝制成,当灯丝烧断后脱落一段,又将剩余灯丝刚好能搭上使用,若灯泡功率原来为60W,观察搭接起来的灯丝长度大约为原来的34,则现在灯泡的功率约为( ) A.30W B.45WC.60W D.80W答案:D解析:由电阻定律知,灯丝长度减为原来的34,电阻变为原来的34,照明电路中电压220V不变,则由P=U2R知功率变为原来的43倍,即80W,D选项正确.2.如图所示为将不同电压加在一段金属导体两端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所测得的I-U图线,试根据图线回答:若将这段金属导体在保持长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大其横截面积,则这段导体的电阻( )A.等于4.0Ω B.大于2.0ΩC.小于2.0Ω D.等于2.0Ω答案:C解析:由图像知R=2Ω,若保持长度不变,增大横截面积,则电阻要变小,C 正确.3.如下图所示,a、b、c、d是滑线变阻器的4个接线柱,现把此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中,并要求滑片P向接线柱c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减小,则接入电路的接线柱可能是( )A.a和b B.a和cC.b和c D.b和d答案:CD4.两根材料相同的均匀导线x和y,x长为l,y长为2l,串联在电路中时,沿长度方向电势变化如图所示,则x、y导线的横截面积之比为( )A.2 3 B.1 3C.1 2 D.3 1答案:B解析:由U-I图像可知,Ux =6V,Uy=4V.串联时电流相同,则UxUy=RxRy,而Rx=ρlSx,Ry=ρ2lSy,∴UxUy=Sy2Sx,SxSy=Uy2Ux=42×6=135.如图a所示,P是一个表面镶有很薄电热膜的长陶瓷管,其长度为L,直径为D,镀膜的厚度为d.管两端有导电金属箍M、N.现把它接入电路中,测得它两端电压为U,通过它的电流为I.则金属膜的电阻为________,镀膜材料电阻率的计算式为ρ=________.答案:U/I UπDd/IL解析:第一问求电阻,可直接应用欧姆定律求得;解第二问必须应用到电 阻定律R =ρlS,怎样确定l 与S 是解题的关键.试想将膜层展开,如图b ,图b则膜层等效为一电阻,其长为L ,横截面积为管的周长×厚度d ,再将电阻的定义式与决定式联立,便可求出ρ.由欧姆定律可得R =U/I ;由电阻定律: R =ρlS=ρL 2πD 2·d =ρLπDd , 则:U I =ρL πDd ,ρ=UπDd IL6.电厂到用户两地之间原用电阻率为ρ1、横截面半径为r 1的导线输电,由于农村电网改造需要换为电阻率为ρ2的导线输电,为达到原输电线路电阻不变的设计要求,新换导线的半径为多大?答案:r 1ρ2ρ1解析:由题意知R =ρ1L πr 21=ρ2Lπr 22∴r 2=r 1ρ2ρ17.一只鸟站在一条通电的铝质裸导线上(如图所示),导线的横截面积为185mm 2,导线上通过的电流为400A ,鸟的两爪间的距离为5cm ,求两爪间的电压.答案:3.12×10-3V解析:查资料知铝的电阻率ρ=2.9×10-8Ω·m ∴R=ρl S =2.9×10-80.05185×10-6Ω=7.8×10-6Ω 故:U =IR =400×7.8×10-6V =3.12×10-3V8.(2020·扬州高二检测)如图所示,两段长度和材料都完全相同的导线ab 、bc 的横截面积之比为1∶4,串联后加上电压U.求:(1)ab 、bc 两段导线内自由电子定向运动速率之比. (2)两段导线两端电压之比. 答案:(1)4∶1 (2)4∶1解析:(1)因两段导线串联,电流相等,同种材料,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也相等,由I =neSv 得v a ∶v c =S c ∶S a =4∶1 (2)两段导线电阻之比 R a ∶R c =⎝ ⎛⎭⎪⎫pl S a /⎝ ⎛⎭⎪⎫ρl S c =4∶1所以电压之比U a U c =IR a IR c =R aR c =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