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班优秀健康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
中班优秀健康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

中班优秀健康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教案名称: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教案类型:中班优秀健康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在饭前和饭后进行剧烈运动的危害。
2. 培养幼儿正确的运动习惯,保护身体健康。
3. 提醒幼儿和家长注意饭前和饭后的运动安排。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剧烈运动2. 饭前和饭后剧烈运动的危害3. 正确的饭前和饭后运动教学准备:1. 实物准备:图片、猜谜卡片等。
2. 课件制作:可制作相关图片和文字的课件。
教学活动:活动一:引入1. 教师用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询问幼儿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
2. 引导幼儿回答“剧烈运动”,教师解释什么是剧烈运动。
活动二:学习1. 教师使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饭前饭后剧烈运动的危害,如引起消化不良、影响身体发育等。
2. 调整幼儿的情绪,让他们感受到剧烈运动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3. 引导幼儿讨论饭前和饭后的运动安排应该是怎样的。
活动三:运动游戏1. 制作猜谜卡片,上面分别写有饭前和饭后的运动项目,如慢走、跳绳、踢球、打太极等。
将卡片放入一个袋子中。
2. 每个幼儿轮流从袋子中抽一张卡片,然后说出这个运动适合饭前还是饭后进行。
3.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这个运动适合饭前或饭后进行。
活动四:总结1. 教师给幼儿分享一个小故事,讲述一个小朋友在饭前剧烈运动后感到不舒服的经历。
2. 引导幼儿总结课堂内容,提醒他们养成正确的饭前饭后运动习惯。
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观察家庭中的运动习惯,回家告诉家人正确的饭前和饭后运动安排。
2. 实地观察:带领幼儿参观学校的运动场所,引导他们认识不同运动项目,并了解什么样的运动适宜饭前或饭后进行。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教师和幼儿的思考交流,反馈学习情况。
教学资源:1. 图片、猜谜卡片等实物准备。
2. 课件制作的相关图片和文字。
注意事项:1.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1500字教案标题: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教案目标:1. 使幼儿了解饭前和饭后剧烈运动的不良影响。
2. 引导幼儿形成科学的饮食和锻炼习惯。
教具准备:1. 幻灯片或图片。
2. 彩色纸、颜色笔、剪刀等。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1. 观看幻灯片或展示图片,提问幼儿:“大家吃饭前或者吃饭后会做什么?”2. 引导幼儿分享他们平时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Step 2:学习(15分钟)1. 通过展示图片或讲故事的方式,向幼儿解释为什么不应该在饭前和饭后做剧烈运动。
2. 引导幼儿讨论和总结原因,例如消化问题、身体不适等。
3. 与幼儿一起制作饭前和饭后不剧烈运动的海报,包括上述原因和建议(例如轻松走动、做慢跑等)。
Step 3:活动(20分钟)1. 在教室或户外,安排一些适合饭前或饭后的活动,例如慢跑、做简单的伸展运动等。
2. 引导幼儿进行这些活动,并鼓励他们体验运动前后的感觉。
3. 让幼儿观察和描述运动前后的体验,比较不同活动对身体的影响。
Step 4:巩固(10分钟)1. 让幼儿分组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图片、绘画或剪纸等方式,展示他们对本节课学习的理解和总结。
2. 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成果,并与全班一起讨论和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
Step 5:延伸(5分钟)1. 提醒幼儿在饭前和饭后要注意饮食和运动的协调。
2. 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并向家长宣传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交流和活动的方式,让幼儿了解饭前和饭后不剧烈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通过让幼儿亲身体验,加深他们对这一概念的认识。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了教学实效。
大班健康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二篇)

大班健康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教学目标:1、知道吃饭前后不能做剧烈运动,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
2、通过谈话、讨论等方式,了解吃饭前后适宜的和不适宜的活动。
3、提高对人体的认识,懂得自我保护。
教学准备:1、教学挂图:小朋友运动----不想吃饭。
小朋友吃饭----小朋友追逐跑----手捂着肚子。
2、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了解吃饭前后剧烈运动带来的危害。
1、教师:图上有谁?小朋友在干什么?为什么他们不想吃饭?2、教师:图上的小朋友吃饭后,在场地上干什么?为什么他捂着肚子?二、教师进行简单小结。
1、剧烈运动需要大量的体力,在吃饭前后进行剧烈运动,人会出很多的汗,容易使人疲劳,感觉不舒服,所以人就不想吃饭。
2、在吃饭后剧烈运动,容易使肠胃中的饭粒掉到阑尾中,出现肚子疼、阑尾炎等症状。
三、组织幼儿开展小组讨论,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讨论结果。
教师:1、饭前我们做哪些活动比较好呢?2、饭后我们有可以做哪些事呢?启发幼儿想象从事各种较安静的活动。
四、记录幼儿的想法,师生分享新的经验。
1、饭前:听音乐、看书、听故事。
(总结:安静的、运动量小的活动都可以在饭前开展。
)2、饭后:散步、和朋友说话、玩安静的小玩具等。
五、教师总结:适当地进行小运动量的活动,有利于消化。
但不适宜看书等智力活动,因为血液要供应消化。
在记录讨论结果时,幼儿都能认真记录,并且幼儿记录了很多都是安静的活动,但饭前和饭后的活动幼儿有点分不清。
大班健康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二)健康教育主题: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一、教学目标1.了解为什么不应在饭前和饭后进行剧烈运动。
2.掌握适宜的运动时间和频率,提高运动的效果。
3.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保护身体健康。
二、教学内容1.为什么不应在饭前和饭后进行剧烈运动2.适宜的运动时间和频率3.正确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三、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介绍为什么不应在饭前和饭后进行剧烈运动。
2.讨论教学法:探讨适宜的运动时间和频率。
中班健康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

中班健康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教案名称: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教案目标:1.让幼儿学会在进餐前和进餐后不进行剧烈运动,以保证健康及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
2.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
教学准备:1.图片或绘本:有关健康饮食和运动的图片或绘本。
2.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宣传海报。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老师拿出一张关于健康饮食和运动的图片或绘本,让幼儿观察并谈谈自己对健康的理解。
2.通过提问引出主题:你们知道进餐前和进餐后应该做些什么吗?我们来学习一下!二、教学主体(15分钟)1.讲解饭前不剧烈运动:幼儿在进餐前,尤其是正餐时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因为这样会分散体内的消化力量,导致食物不易消化,可能引起胃肠不适。
2.讲解饭后不剧烈运动:进餐后也不要剧烈运动,因为这样会干扰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导致消化不良、胃胀、恶心等不适。
三、情景体验(15分钟)1.观看视频或听故事:播放与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相关的视频或讲述故事,让幼儿通过情景体验来加深对该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四、引发思考(10分钟)1.引导幼儿思考:你们觉得为什么饭前和饭后不能剧烈运动呢?请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2.组织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相互讨论一下自己的观点,并汇报给全班。
五、反思总结(10分钟)1.给出正确答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和点评,给出正确的解答。
重点强调进餐前和进餐后保持安静休息,有助于消化和吸收。
2.小结: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强调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对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通过宣传海报或课堂展示,提醒幼儿在进餐前和进餐后不剧烈运动的重要性。
2.饭前进行小规模的热身运动,有助于促进食欲和消化。
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2.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及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收集幼儿课后对于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理解和应用情况的反馈。
4.通过观察幼儿的饮食和运动习惯的改变来评价教学效果。
中班优秀健康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

中班优秀健康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健康教案1. 教案概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旨在使学生了解饭前和饭后剧烈运动对身体健康的不利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明确饭前和饭后应该进行哪些适合的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对身体带来的危害。
课堂教学将以讲授知识、展示实例、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了解剧烈运动对饭前和饭后的不利影响;(2)掌握饭前和饭后适合的运动方式。
2.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剧烈运动对身体的伤害;(2)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运动方式的能力。
2.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自身身体健康;(2)提高学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视。
3.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剧烈运动对饭前和饭后的不利影响及适合的运动方式。
(2)难点: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运动方式的能力。
4. 教学方法和学法(1)教学方法:讲授、实例展示、互动讨论。
(2)学法:独立思考、合作学习。
5.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投影仪、PPT、教课文《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
(2)学具准备:学生练习册。
6. 教学过程6.1 导入(1)引入问题:大家知道为什么饭前饭后不建议进行剧烈运动吗?(2)学生思考问题,接着展示相关图片和实例。
6.2 讲授知识(1)通过PPT和教课文《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内容,对饭前和饭后剧烈运动的不利影响进行讲解。
(2)讲解适合的饭前和饭后运动方式,并解释其原因。
6.3 展示实例(1)展示一组饭前剧烈运动和饭后剧烈运动对身体的不利影响的实例图片。
(2)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实例,总结出剧烈运动对身体的危害。
6.4 小组合作学习(1)分成小组,让学生共同讨论饭前和饭后适合的运动方式。
(2)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介绍,并进行展示。
其他组员进行评价和讨论。
6.5 搭建情境(1)通过动手实践或模拟场景,让学生切身体会饭前和饭后的不同运动对身体的不同影响。
幼儿园《餐前餐后不做剧烈运动》

教学目的: 1.通过顺口溜,告知小朋友们不要餐前餐后不做剧烈运动。 2.通过形象的插图让小朋友们正确的运动方式。
餐前餐后不做剧烈运动
小餐桌,已摆好, 进餐准备要趁早。 餐前餐后别跑跳, 安静活动比较好。 剧烈运动病痛找, 肚子疼痛可不妙。 科学用餐不烦恼, 身体健康乐陶陶。
进餐前不做剧 烈活动,跟着老师 做安静的游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餐前要洗手。
餐后要漱口。
餐后不 要马上跑跳。
找一找哪些是适合餐前餐后做的安静活动, 在“○”里画“ √ ”。
课后思考: 小朋友们大家知道餐前餐后不做剧 烈运动了吗?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含反思
一、教案背景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开始具有较强的自理能力,但是仍然需要在生活中时刻注意安全。
本次安全教育的主题是“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
二、教育目标
1.了解适宜剧烈运动的时间。
2.提高孩子们自我保护能力,避免不合适的运动。
3.让孩子们掌握正确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三、教育内容
1.引入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课程,引导孩子们回忆一下自己曾经剧烈运动过的经历,宣讲亲身经历有助于醒目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2.讲解
介绍什么是饭前饭后,什么是剧烈运动,告诉孩子们饭前饭后不宜剧烈运动,理由是剧烈运动会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导致身体消化不良、疲惫等症状。
3.实践
在活动中,告知孩子们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但要在适合的时间和方式下进行。
带过程中提醒孩子们在饭前或饭后不要剧烈运动
四、总结
1.回顾本次课程的内容。
2.强调孩子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安全,增强安全意识。
3.反思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五、教学反思
本节安全教育旨在让孩子了解饭前饭后不宜剧烈运动,以及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孩子们对于概念的理解能力较弱,需要老师反复讲解。
同时,孩子们对于一些言语表述也较为生疏,需要老师反复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在讲解过程中更加注重解释概念,提高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同时,也会注意孩子们语言表述的细节,引导孩子们掌握更加准确的词汇和语言表述方式,促进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以及其对身体的好处;2.意识到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重要性;3.掌握一些简单的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动作,提高身体素质;4.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保持健康身体。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是指在进食前后适当运动,可以使身体进入活跃状态,利于身体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不过,运动时应该选择低强度、不剧烈的运动方式。
2. 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好处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有以下好处:•有益于身体消化吸收,缓解胃肠负担:饭前适当运动,可以增加肠胃蠕动,促进消化吸收,有助于胃肠系统的健康。
•促进新陈代谢: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体内代谢水平,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提高体能: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提高身体的体能素质。
3. 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包括:•时间控制:饭前饭后运动的时间要适中,太短时间运动效果较差,过长时间会影响消化。
•运动强度:运动强度不应该过大,以轻松舒适为宜。
•运动方式:运动时要选择安全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活动身体等。
4. 饭前饭后的不剧烈运动动作•活动身体:类似于慢跑、慢步、瑜伽、静坐等,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左右。
•腹式呼吸:在坐姿时,每次进行缓慢深呼吸5次,呼气时自然放松腹部,以稳定情绪和释放压力为目的。
•拉筋:拉小臂、头部、脖子和后背,主要帮助消除疲劳,放松身体。
•轻柔舞蹈:选择一些轻柔的舞蹈,可以练习协调性和节奏感。
三、教学方法1.讲授:教师简单介绍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概念、好处和注意事项;2.演示:教师现场演示一些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动作;3.实践:教师引导孩子们进行简单的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实践;4.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1.讲授:教师简单介绍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概念、好处和注意事项;2.演示:教师现场演示一些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动作;3.实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实践,学生可以站立、坐姿等不同状态下进行实践;4.互动:老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有哪些好处?•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有哪些注意事项?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提高对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优秀健康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
1、知道吃饭前后不能做剧烈运动,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
2、通过谈话、讨论等方式,了解吃饭前后适宜的和不适宜的活动。
3、提高对人体的认识,懂得自我保护。
1、教学挂图:小朋友运动----不想吃饭。
小朋友吃饭----小朋友追逐跑----手捂着肚子。
2、纸和笔。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了解吃饭前后剧烈运动带来的危害。
1、教师:图上有谁?小朋友在干什么?为什么他们不想吃饭?
2、教师:图上的小朋友吃饭后,在场地上干什么?为什么他捂着肚子?
二、教师进行简单小结。
1、剧烈运动需要大量的体力,在吃饭前后进行剧烈运动,(教案出自:教案网)人会出很多的汗,容易使人疲劳,感觉不舒服,所以人就不想吃饭。
2、在吃饭后剧烈运动,容易使肠胃中的饭粒掉到阑尾中,出现肚子疼、阑尾炎等症状。
三、组织幼儿开展小组讨论,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讨论结果。
教师:1、饭前我们做哪些活动比较好呢?
2、饭后我们可以做哪些事呢?启发幼儿想象从事各种较安静的活动。
四、记录幼儿的想法,师生分享新的经验。
五、学儿歌。
小肚子吃饱饱不能跑不能跳小肚子消化好动作慢静悄悄五、教师总结。
适当地进行小运动量的活动,有利于消化。
但不适宜看书等智力活动,因为血液要供应消化。
在记录讨论结果时,幼儿都能认真记录,并且幼儿记录了很多都是安静的活动,但饭前和饭后的活动幼儿有点分不清。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