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年代记忆法
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方法大全

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方法大全
想要学好初中历史,就必须对年代、任务、时间、意义有一个清晰的记忆,如果这些基本的知识都记不住,那么我们就没有办法结合具体的史实来谈自己的感想,同学们要知道对于不同的历史内容要采取不同的记忆方法,下面是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方法大全,帮助大家快速记忆历史知识。
一、顺序记忆法
就是按照事件本身发生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这种记忆法最为普遍。
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马恩河战役。
2、1915年,意大利参战。
3、1916年,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4、1917年,美中参战;俄国革命。
5、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
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
1、爆发: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2、建军: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3、建国: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5、胜利: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
6、和约: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如记忆“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时, 可实行记忆三步走: 第一步, 掌握起义的背景;
第二步, 掌握起义的经过;。
初中历史记忆方法 [初中历史知识有什么记忆方法]
![初中历史记忆方法 [初中历史知识有什么记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18562aff18583d048645975.png)
初中历史记忆方法[初中历史知识有什么记忆方法]初中历史古代史内容纷繁庞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念纵横交错,很多同学往往感到难记,那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吗?下面由小编给你带来关于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方法1.重复记忆法孔子曰:温故而知新。
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学时,教师应该:第一,在课堂中指导学生抓重点,攻难点,反复强调历史诸因素。
创造各种条件,让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内容、性质、意义、因果等要素牢牢地印在学生脑海中。
第二,课后练,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叙述课堂所学的内容,完整地回答课后面的问题及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所提出的问题。
第三,单元练,即对学生进行单元复习,对部分教材内容进行重点练习。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四,综合练,就是某一断代史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综合复习和训练。
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把所学知识分类归纳、比较、分析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分析评价,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记忆、表达、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方法2.多渠道记忆法该方法是指利用多种感官通道进行合作记忆。
实践告诉我们,学习时若只有一种感官器官单通道地记忆,效果远不如多种感官协调参与记得好。
有人做过统计:人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住25﹪,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住15﹪,而若把二者结合起来能记住65﹪。
所以学习时除了眼看、耳听、脑子想外,还应动口、动手,以增强记忆效果。
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方法3.趣味记忆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对知识感兴趣,注意力就能集中,集中就能提高教学水平;另:有趣味的知识学生印象较深刻,记得也牢。
因此,可根据七年级的学生特点,教学时联系教材内容,采用讲述历史故事,引用诗词对联,编成谜语或用谐音等方法,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奇的感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来提高记忆效果。
如讲赤壁之战时,朗诵苏轼的《赤壁怀古》等诗篇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做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初中历史年代记忆方法总结

初中历史年代记忆方法总结对于初中历史的学习,年代的记忆是一个重要但又颇具挑战的部分。
准确记住历史年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发展脉络,从而构建起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些实用的初中历史年代记忆方法。
一、制作历史年代时间轴时间轴是一种非常直观且有效的记忆工具。
我们可以准备一张长长的纸,在上面从左到右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标记出各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和对应的年代。
例如,从远古时代开始,依次标记出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时期。
在每个时期旁边,简要记录下该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特点。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历史的发展脉络,将分散的年代信息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
在制作时间轴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区分不同的朝代或时期,或者贴上一些相关的图片、贴纸,增加时间轴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同时,还可以将时间轴挂在房间的墙上,每天看上几眼,强化记忆。
二、编故事记忆法把枯燥的历史年代和事件编成有趣的故事,能够让记忆变得更加轻松和深刻。
比如,我们要记住 1818 年马克思诞生,可以编一个这样的故事:“在 1818 年,一个神奇的宝宝诞生了,他长大后成为了改变世界的马克思,为人类带来了伟大的思想。
”再比如,要记住 1492 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可以想象成:“14(要死)92(就饿),哥伦布在又饿又累的情况下发现了新大陆。
”通过这种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将年代与具体的情节联系起来,能够大大提高记忆的效果。
三、谐音记忆法利用谐音将历史年代转化为容易记忆的词语或句子。
例如,1919 年五四运动,可以谐音为“要救要救”,表示在那个时候,中国需要拯救和变革。
再比如,1857 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可以记成“一把武器”,想象印度人民拿起一把武器进行起义。
这种方法能够让原本毫无规律的数字变得有趣且易于记忆,但在使用时要注意谐音的合理性和连贯性,以免造成混淆。
四、划分历史阶段记忆将历史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方面划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主要事件。
初一历史背诵技巧

初一历史背诵技巧(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初一历史背诵技巧"学历史就是‘贝多芬'(背多分)"!"历史是副科,随便学一下就行了!"这是很多人在学习历史时的观点。
初中历史知识点记忆口诀大全

初中历史知识点记忆口诀大全一、中国古代历史1.夏商周,作风走,封建制度萌发头。
2.春秋战国起变革,统一秦氏一手搞。
3.汉唐宋元明清,中国帝王史上名。
二、古代历史朝代1.夏商周,春秋战国秦。
2.汉三国东晋南朝传。
3.隋唐五代十国显,后梁后晋后汉隐。
4.南北朝统一宋,元明清三朝立。
三、世界古代文明1.埃及尼罗河边走,圣河上下文明跑。
2.美索不达米亚古国名,巴比伦亚述两强。
3.印度的恒河流,创造了东方古文明。
4.希腊罗马古时期,文化艺术熠熠生。
四、中国古代科技1.造纸术,造纸术,唐代人文化发扬。
2.指南针,指南针,北斗星指方位。
3.造船术,造船术,明代水军战无敌。
4.火药术,火药术,军事爆炸力量大。
五、古代名人故事1.《左传》、《国语》传经史,孔子修史功不少。
2.孟子讲仁义礼智信,以敦品行作表率。
3.老子说道家哲学思,道德经为治世宝。
4.荀子主张尚玩乐,为后世留下伦常说。
六、中国封建社会1.封建等级分明白,皇帝封公爵侯伯子。
2.农民要交租税粮,地主只管收租金。
3.官僚贵族握政权,百姓只能追随命。
七、经济史1.夏商商都靠贸易,货物流通实体经济。
2.秦汉对外发展对内统,农业经济发展快。
3.隋唐五代繁荣好,商业交通太穷返。
4.宋元明清交流通,纵横四海贸易航。
八、中国古代科举1.科举制度兴,文人学诗书。
2.文人必察子,师则以之传。
3.科举分士农工商,礼贤下士望名扬。
4.面试论文小作文,高手选后少先添。
九、中国古代社会1.皇帝统一朝,一人称万民。
2.中央朝廷设六部,官僚士大夫劳汗。
3.罗马法,封建制,都是欧洲几百年。
4.地包天地主高,农民反抗地主苦。
十、世界古代文化1.埃及金字塔,吴哥窟变态。
2.印度佛教灵魂,中国少林高强。
3.希腊神话山下走,罗马斗兽人间仇。
初中历史的11种记忆方法

初中历史的11种记忆方法初中历史的11种记忆方法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
因其与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初中历史的11种记忆方法,希望有所帮助!一、联想记忆法1.联想记忆法的种类:(1)纵向联想记忆法这是按照历史事件发展时间的先后顺序,按照事物内部因果联系为特征的记忆方法。
“纵向联想记忆法”的要点是紧紧抓住“原因”和“结果”,“本原”与“表象”诸项,把它们之间的联系扭合在一起,从而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说明历史现象的本质,了解历史事件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
这不但能使我们弄清楚历史事件的内在关系,理清历史事件的规律,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而且很有利于掌握知识,巩固记忆。
(2)横向联想记忆法运用这种记忆法是通过把握同一历史时期不同性质历史事件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以达到记忆效果的方法。
横向联想记忆法的要点是抓住其中一项内容为基本点,左右联想,推及其余。
这能从横向形成知识结构体系,把知识结构的体系输入大脑,概念明晰,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应用方便,随时可以再现知识结构体系信息。
(3)相似联想记忆法历史的发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很多历史事件其发生、发展、特点极为相似。
这种相似是客观事物的某种联系,相似联想记忆法是反映客观事物这种联系的方法。
相似联想绝不是等同联想,把它们等同起来是错误的。
这种方法的基本点是“相似之处”,从同类事物中找到相似之处,再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形成同类问题知识异同的记忆网络结构,印象深刻,不仅容易记住,而且记忆比较牢固。
(4)相反联想记忆法这种方法着眼于历史事物的对立点,也就是说由对某一事物的思维记忆,引起对它有相反特点事物的思维记忆。
对立物是鲜明的,所以运用相反联想来记忆历史知识是巩固的,能够运用相反联想于教学实践,有利于巩固记忆。
例如从林则徐的主张禁烟联想到穆章阿等反对禁烟;从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率军英勇抗英联想到琦善、奕山、奕经、牛鉴等破坏人民和爱国官兵抗英斗争的情形,在头脑中形成正反的鲜明对比。
初中历史年代记忆编码表

14.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记忆:同盟会——童子萌萌的;童子萌萌的,戴着 “手套”。 15.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记忆:武昌——跳舞广场;双十节,跳舞广场比 “筷子”舞。 16.1912年(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成立。记忆:“婴儿”出生在民国。 17.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记忆:“鹦鹉”会说话,真有文化。 18.1919年5月4日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记忆:五四爱国青年也爱喝“药酒”。 19.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记忆:共产党员带着“锄头”劳作时,发现了“鳄 鱼”。 20.1922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记忆:“双胞胎”在劳作(锄 头)时听了共产党员2次建议。 21.1924年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记忆:国共两党第一次谈合作,谈了一天一 夜(24小时)。
22.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记忆:国民革命军出师时趟过“河流”。 23.1927年7月 国民革命失败。 24.1927年4月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记忆:蒋介石戴着“耳机”,开着“轿 车”驶入刚建立的国民政府。 25.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记忆:南昌——南广场;81—白蚁;南广场有很多 “白蚁”在搬“耳机”。 26.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记忆:插着“白旗”开会,不能戴“耳机”。 27.1927年8月 湘赣边秋收起义。记忆:秋收——收割稻子。戴着“耳机”穿着“溜 冰鞋”去收割稻子,速度很快。 28.1927年8月 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29.1927年底 广州起义。记忆:起义——爱奇艺;去广州买个“耳机”看“爱奇 艺”。 30.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记忆:井冈山——水井;“恶霸”开着“轿车”掉进水 井里。 31.1931年 九一八事变。记忆:九一八——就一把;“鲨鱼”就一把,还变质了。 32.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记忆:红军戴着“丝巾”在长征路上打“棒 球”。 33.1935年1月 遵义会议。记忆:遵义——遵守会议。“山虎”遵守着“树下”,不 让别人加入会议。 34.1935年10月 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记忆:陕北——扇贝;长征第二 年捡到很多扇贝。
初二历史知识点巧记方法:歌谣式、比较式、推导式

初二历史知识点巧记方法:歌谣式、比较式、推导式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初中阶段必修的科目之一。
学习历史,首先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但是这些知识点非常的枯燥,很难记忆。
所以,本文将介绍三种巧记方法,帮助初二的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点。
一、歌谣式记忆法歌谣式记忆法,是指将历史知识点融入到歌谣之中,通过歌谣的形式来记忆。
歌谣式记忆法可以帮助同学们快速而轻松地记住历史知识点,而且还能让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愉快。
例如:夏商周春秋战国秦统天下汉兴唐盛宋辽金夏元明清近看完这些中国历史知多少这首歌谣把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朝代简单地串起来,用韵律和押韵使整首歌谣更加好记。
同样的,将其他的历史知识点用类似的方式编写歌谣,能够帮助学生轻松记忆,并迎合学习英语记单词、背诗文的思路。
二、比较式记忆法比较式记忆法,是指将历史知识点之间的异同点通过比较的方式来记忆。
这种方法注重于历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点。
例如:中国最早的两个朝代是夏朝和商朝。
两者的相同点是都是黄河流域的中心地带,有着较为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不同点是夏朝建立者为启,商朝建立者是汤,夏朝是个传说中的朝代,商朝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朝代。
通过比较式记忆法,同学们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毕竟交叉比对不仅减轻了单独记忆的难度,而且有助于建立概念体系,将知识点结合起来三、推导式记忆法推导式记忆法,是指通过推导和归纳历史知识点的规律来记忆。
这种方法在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点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世界文明史可以分为四大文明:黄河文明、泰晤士河文明、幼发拉底河文明、尼罗河文明。
黄河文明孕育了中华文明,泰晤士河文明孕育了西方文明,幼发拉底河文明孕育了印度文明,尼罗河文明孕育了埃及文明。
通过推导式记忆法,同学们可以深入理解世界文明的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点。
总结以上是三种巧记方法,即歌谣式记忆法、比较式记忆法和推导式记忆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知识的三要素是时间、空间、人物,由此构成历史事件。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对浩繁的历史年代,产生畏惧和厌烦心理,甚至说“只记历史人物和事件,不记历史年代,岂不省事吗?”历史老师往往会回答:学历史而不知时间,等于骑车上街不看红绿灯,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记忆历史年代,一要目的明确,二要坚定信心,三是方法得当。
这些年来,全国各地的老师和同学,无不为记忆历史年代绞尽脑汁。
所创立的方法,可分为十几大类计四十七种方法之多。
下面依次加以介绍。
第一类,趣味式所谓“趣味式”,即用感兴趣的方式来帮助记忆历史年代。
(1)谐音法。
如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可把“1818”谐音为“一巴掌一巴掌”,把“55”谐音为“呜呜”,合起来就把马克思生日说成是“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家呜呜直哭。
”(2)比喻法。
如1900年是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时期,可把数字的形状比成义和团群众拿着各种武器,长矛像“1”字,钢叉像“9”,盾牌像“00”,从而记住1900年这个历史年代。
(3)口诀法。
也叫顺口溜法。
有朝代口诀:“唐尧虞舜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随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到共和”;有帝王年代口诀:“顺康雍乾嘉道咸,同治光绪宣统三”;也有公元年代口诀:“960,建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重要会议,也可编成口诀:“一二三八古,12378;遵瓦在35,七大在45;七届二中会,已经到49”。
这里概括了党的九次会议,古田会议,一大、二大、三大、八七会议分别在1921年,1922年,1923年,1927年,1929年召开;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都在1935年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则在1949年召开。
在古代史中,有人把朝代和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简便易记,效果很好。
如“从夏至今四千年,公元前后各两千,后汉以后公元后,后汉似前公元前。
”这就是把我国历史分成两大段,虽不十分准确,却也大致差不多。
又如“夏商周秦前后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继两宋,下接元明和清朝。
”这一口诀记述了我国朝代兴衰次序,二十八个字活画中国史长河的大体轮廓,再经过具体填充,朝代兴衰演变史的全过程就显得更清楚了。
第二类,对照式所谓“对照式”,即用中外对照或古今对照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
(4)古今对照法。
也称远近对照法。
公元零年为对称轴,进行前后对照。
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公元后221年蜀国建立。
再如公元前467年我国奴隶制结束,公元后476年西欧奴隶制结束。
公元前841年是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后841年则是唐武宗会昌元年。
(5)中外对照法。
把世界史和中国史和年代对照记忆。
如我国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在世界史上雅典梭伦改革也是公元前594年。
再如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开始,朝鲜甲午农民战争也是1894年。
再如公元476年,是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度的崩溃,而我国公元前476年则是春秋时期的结束,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终结。
第三类,比较式所谓“比较式”,即用互相比较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
知道一个历史年代比较另一个历史年代,早几年或晚几年,便可由一个年代比较出另一个年代来。
(6)比早法。
如世界近代史比中国近代史早200年,中国近代史是1840年,世界近代史便是1640。
再如世界现代史比中国现代史早两年,中国现代史是1919年,世界现代史便是1917年。
(7)比晚法。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晚2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便是1939年。
再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比第一次鸦片战争晚16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便是1856年。
第四类,推导式所谓“推导式”,即根据记住的历史年代,经过推导而记住另一个或几个历史年代。
这只要有一个基点数,然后通过人物,事件之间的历史关系,就可推出历史年代来。
可从基点数向前推,向后推,同时向前后推。
也可互相推。
(8)前推法。
从基点数向前推导。
例如知道郭沫若写《甲申三百年祭》是1944年,往前推三百年,即1644年,李白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清军入关,均在这一年。
(9)后推法。
从基点数向后推导。
如知道1818年马克思诞生,恩格斯比马克思小两岁,即1820年诞生;列宁又比恩格斯小50岁,即是1870年诞生。
(10)双推法。
从基点数向前后推导。
如记住了抗日战争开始于1937年,往前推,十年内战开始于1927年;往后推,八年抗战结束于1945年。
(11)互推法。
几个密切相关的年代可以互相推导。
如三国的建立年代,依次相差一年。
220年魏国建立,221年蜀国建立,222年吴国建立。
只要记住其中一个,就可推导出另外两个。
(12)干支推导法。
也称甲子法。
用天干地支纪年推算出公元年代。
我国古代人一般使用甲子纪年法。
近代史上也经常使用甲子法表示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等。
学会这种方法,只要记住一个历史事件是公元某某年,就可推算出另一个历史事件的公元年代。
如辛亥革命是1911年,辛丑条约是倒转去了十个天干地支,应是1901年,庚子赔款接着倒转去了一个天干地支,应是1900年。
第五类,联想式所谓“联想式”,即用联想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
有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相对联想等等。
(13)相关联想法。
通过相关事物的联想来记住有关历史年代的方法。
如记住1927年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而由此联想为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同年周恩来,朱德等同志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
毛泽东同志于九月八日领导了秋收起义,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同志领导了十二月广州起义。
再如现代史的三个重要事件的年代,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1919年我国发生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这三件事密切相联,每隔两年发生一件,只要记住一件事发生的年代,其它两件事发生的年代也就联想起来了。
(14)相似联想法。
通过相似事物的联想来记住历史年代的方法。
如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119”这个三位数字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火警的电话号吗,由公元前119年,联想到“119”火警的电话号码便好记了。
(15)相对联想法。
通过相对事物的联想记住年代的方法。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经过四年,由爆发年代(1914年)可以联想到结束年代(1918年);反之,由结束年代也能联想到爆发年代。
(16)分组联想法。
请看下列一组历史年代:这11个年代,只要记住一个,便可顺势想出其余10个。
这个年代可定为1661年,因为这是个特殊年代(中间两个“6”一边一个“1”),很好记。
它与1684、1689、1694三个年代,都是有关台湾问题的。
(这当中,只需留意郑成功收复台湾与康熙出兵台湾差21年。
)然后,康熙就解决东北边疆问题,上一组四个年代关系是“第二年--所谓”马不停蹄”。
接着,又引出下一组年代,康熙帝解决西北边疆问题。
它与上一组年代的关系也是“第二年”,联系十分紧密。
这三组年代紧紧相连,概括了康熙政绩的一个侧面。
三组九个年代,开头一个(1661年)减100年,即一百年前,是另一位民族英雄戚继光。
结尾一个(1696年)加100,即一百年后,爆发了白莲教起义。
这样以“1661年”为“龙头”,连锁反应,演绎出十个年代。
它的好处,不单以少及多,而且由点而线,由线而面,囊括了一大堆史实。
(17)中介联想法。
要无一遗漏地记忆中外历史的全部年代,是不可能的,也是没必要的。
但首先记住一些划时代年代和最重要的事件的年代,不但是办得到的,也是必需的。
比方鸦片战争、“五四”运动、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等事件发生的时间,应能脱口而出,不假思索,叫做“不记忆年代”。
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年代也在苦思冥想,那就无从再记其它了。
正如上述11个年代,“1661年”,也不能记住,那么“分组式联想”也就成了泡影。
牢记一些基本历史年代的好处,还在于它们可用为“参照物”,去联想与之有关联的其它年代。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容易联想;在物质形态上相似的事物也容易联想。
由原因想到结果,或由结果推及原因,这当中的关键,是寻找“中介性线索”。
比如,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在世界近代史上,它是个极其重要的年代,必须牢记,属“不记忆年代”。
在此一百年后,即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开幕,于是出现了“第二国际”。
这不是偶然,是为了纪念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一百周年。
会上,根据法代表团提议,通过了关于“五一”节——“国际示威洲游行日”的决议,而这个日子的确定,是为了纪念三年前,即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罢工。
这样,1789-1889-1886三个重要事件,通过1789年这个“中介性线索”进行联想记忆,可谓水到渠成,势如破竹。
又如,讲到宋元时期少数民族的兴亡。
可以1127年金灭北宋为核心,它前二年,1125年,是金灭辽;灭辽100年前,1115年,女真建立金政权。
这就是说,金建立100年后灭辽;102年后灭北宋。
另外,1127年的100年后,即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这个年代是“自然数列”,极好记)蒙古灭金。
“1271”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而“1127”与“1271”是相同的四个数字,只不过千位的“1”,移到了个位上而已。
这样,以“1127”为参照物,一气呵成,便可记住其它几个年代。
再比如世界史年“开辟新航路”。
四位航海家,涉及四个年代,关键在抓住哥伦布航海时间。
他是1492年出海。
五年前,1487年,迪亚士出海;五年后,1497年,达加马出海。
迪亚士与达加马刚好差10年。
至于麦哲伦,记个“1519”就行了。
于是以哥伦布为桥梁,可记住这个系列年代(1487→1492→1497→1519),同样的方法记忆“三国鼎立”的年代,可以公元221年刘备建蜀为中心。
一年前,220年,曹丕建魏;一年后,222年,孙权称吴王。
(229年称吴大帝)220←221→222,记起来也非常便当。
(18)巧合联想法。
有些历史年代,存在某种偶然的巧合。
如果能有意识地将它们联系起来,记忆效果极佳。
关键是“有意识”,正所谓“窍门遍地跑”看你找不找。
举例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它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而鸦片战争爆发,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联系起来记,又清楚又深刻。
又如,中国的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失败了,30年前,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
这两件大事,同属社会变革,刚好相差30年,又如1861年,林肯领导反对黑奴主叛乱的斗争,摧毁了南方黑奴制度。
同年,沙皇亚力山大二世实行了废除农奴制改革。
黑奴制、农奴制,广义上都属奴隶制。
同是指向奴隶制,又是同一年,这种巧合,也为记忆提供了方便。
历史事件往往是偶然中有必然。
公元7世纪,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