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核生物的三维结构模型制作报告
第三章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

静置 将琼脂溶液趁热倒入碗中,静置冷凝。 冷凝 为了缩短时间,可置于冰箱中冷凝(5-
10min) 倒扣 待琼脂充分冷凝后,将碗倒扣在桌面上 取出 ,并轻轻拿开碗,完成半圆形的固态琼
脂制作。
(4)提出制作要求和评价方式:教 师提示学生要注意细胞结构之间的 联系,细胞结构的大小和比例要适 宜。制作完成后,需从科学性、规 范性和艺术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感 谢 大 家 的 聆 听 !
(1)利用琼脂制作细胞质基质时, 一定要充分冷凝后再倒扣,对琼脂 挖孔及向琼脂嵌入细胞结构时动作 要轻。
(2)要做好时间规划,要及时利 用琼脂冷凝时间制作细胞器。
(3)在制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细胞结构种类齐全,形状比例合适, 并及时标注细胞器名称。
往届学生作品一
往届学生作品二
五、课后任务
课后自行组队,自行选择 材料,构建真核细胞三维结构 模型,完成后由考核小组根据 量化表打分,分数高者全校展 出。
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制作小组活动记录表
班级 成员分工 模型制作方案 独到之处 反思与收获
交流与评价
制作小组成员
(2)按步骤制作细胞质基质
(3)制作细胞器和细胞核:在 琼脂充分冷凝期间利用黏土尽量 准确地捏出各个细胞结构以及细 胞结构之间的关系和比例。部分 细胞器的大小参考如下:核糖体 最小,溶酶体直径0.2-0.8um, 线粒体直径0.5-1um,长度为23um,中心体直径0.2-0.4um,细 胞核:直径为5-10um。
(4)组装三维模型:在琼脂圆形平 面上挖大小合适的孔,将细胞器和 细胞核合理地嵌入其中并用大头针 固定。细胞器和细胞核的分布要合 理,并注明各个细胞结构的名称。
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时间:2017.11.6 第5节 实验仪器:圆形泡沫塑料、大头针、橡皮泥 、小刀 、牙签、 实验步骤: 1、将泡沫切割成半圆形,多色橡皮泥揉成多种形状做成细胞结构 2、细胞核:黄色--椭圆状 ,用牙签捅成蜂窝状 ,洞构成核孔 3、线粒体:紫色--略长的椭圆状 4、高尔基体:蓝色--大小不一的圆柱和小的球, 将圆柱压成扁状折叠,将球放在它的周围或面上 5、内质网:4块不同大小的橘色--按成扁状,叠放在一起 6、溶酶体:白色---一个椭圆状 7、中心体:黑色---两个圆柱状 ,摆成垂直形状 8、核糖体:红色---多个球状。 实验结论:制作动物细胞模型 仪器是否1班
高中生物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高中生物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课前以4人为单位将全班分为假设干实验小组。
小组成员有明确分工,有小组长。
2.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设计。
首先,学习“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模拟实验的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模拟实验的实验原理是: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实验属于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用模型来代替研究对象。
这种实际存在的研究对象叫原型。
而模拟的替代物叫模型。
由于研究对象在时间和空间上极为遥远,通常适用于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的类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理论模型〔包括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另一类那么是实物模型。
前者通常借助于抽象形式来表达,而后者通常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形象化的手段来表达。
第二,进行实验设计。
〔1〕小组成员根据自身实际和学校实验条件,先确定是制作计算机三维动画模型还是制作实物模型。
〔2〕实物模型的设计①确定设计的是动物细胞原型还是植物细胞原型。
②确定实验中所要用的实验用具。
③确定制作细胞核、细胞器的材料和方法。
④根据所作细胞的大小,确定细胞核及各细胞器的大小比例。
3.实验材料的准备及实验用具的准备。
4.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情境创设]生物实验室〔或课室〕屏幕上显示电脑制作的真核细胞三维结构动画。
实验台上放着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以此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上课!屏幕显示本次课的课题: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师生互动]课前大家学习了本实验的实验原理,在老师的教导下进行了实验设计。
这节实验课各小组就按自己的设计方案〔经论证是可行的〕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
1.实验室屏幕显示以下内容:实验目的〔1〕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
〔2〕体验建构模型的过程。
材料用具1 000 mL烧杯一个、泡沫塑料、大头针、玻璃棒、电炉〔或酒精灯〕半球形塑料大碗、琼脂〔或明胶〕、各色彩泥〔或胶泥、面团〕。
以上是实物模型建构的材料用具。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教学组织摘要模型构建活动是学生理解模型和领悟模型方法途径。
通过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的制作、评价、修正完善、创意模型展示等活动,将抽象的真核细胞结构形象化,并将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的实物模型以简单而科学的形式呈现出来。
而真核细胞结构概念图的构建则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将具体化的模型抽象化,实现对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认知过程中抽象化与具体化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真核细胞模型教学组织理解模型和领悟模型方法是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理解模型和领悟模型方法的重要途径是进行模型构建。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学习中的第1个模型建构活动,课标标准要求该活动必须做,且尽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完成。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课堂上安排该活动的教师不多。
经调查,原因主要有:一是认为教学任务太重,模型建构活动太费时;二是认为学生人数太多,活动难以组织开展,且所需材料缺乏;所以即使是安排了模型构建,也是课后由学生自主构建,没有发挥模型构建应有的教育价值。
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探讨如何解决时间、材料等问题,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组织真核细胞的模型建构活动,充分发挥模型构建活动的价值。
1 准备工作课堂模型构建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组织,而课前的充分准备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1.1 学情分析学生对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已有所了解,但在光学显微镜下,大部分细胞结构观察不到,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不能很好地理解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各部分结构相互联系和协调。
本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体验模型构建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模型构建过程中进一步探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把握细胞结构的完整性及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学生第1次进行过模型制作活动,对模型及模型方法不清楚,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1.2 制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更好地构建核心概念即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细胞膜作为边界将细胞与外界隔离,细胞内部的各种结构协调配合,使细胞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教学设计

教 学 目标 :
课 前 把 学 生分
成 6组 , 发挥 学生的 想 象 力和 主 观 能 动 模 型预 建构 性
,
尝 根 据各组 实验 试 课
外 时 问 学 生 按 照 自 己上 课 所 的 需求 。 分 工 采 集材
教 学 准备 :
将学生分成 6组, 分组准备实验材料 , 准备制作方案、 汇报内容。
教 学设 计 思 路 :
学生建构真核细胞模型提供 了方 法指导 , 但是这个指 导只是引导 性的 , 并没有指定具体 的材料用具 , 列出详细的活动步骤 , 而是给
教 学 留 出 了空 间 。 学情 分析 :
②标准状况下 , H 2 0的体积为 2 2 . 4 L 。 ③标 准状况下 , 1 m o l C O L的体积恰 好为 2 2 . 4 L 。
④标准状况下 , 1 m o l H 2 S O 的体积约为 2 2 . 4 L 。
只要精心设计一堂课 , 通过最佳 的教学 手段不 断激发 学生学
分 组—材 料准备—模 型预建 构一音乐 导课 一构建模 型前 准
教学过程:
过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发挥各 自的创 造潜 能留出了充分 的空间 , 也 为教 师的创造性 备—讨论并模型构建—分组展示 、 汇报一老师点评一表演—结束 。
高一学生思 维活跃 , 具有较强 的综 合实践能力 、 一定 的实 验 操作 能力 、 一 定的表 演能力 ; 他们有 自己的观点 和看 法 , 敢于提
问题 。
③标况下 , 1 m o l 气体的体积为 2 2 . 4 L ,但 为 2 2 . 4 L ・ m o l 一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实验指导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实验指导“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生物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的模型构建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使学生在材料准备、模型制作、评价与交流的过程中,将抽象的真核细胞结构形象化,强化学生已初步建立的结构与功能观、局部与整体观。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两种组织形式。
形式1:课上小组合作完成。
优点是保证每位同学参与其中,学生能充分地交流,教师能及时给予指导。
形式2:课下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自选材料完成。
优点是能够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特长,充分利用各种材料或计算机完成制作。
形式11.材料准备黏土或橡皮泥若干套(推荐黏土,黏土延展性好,保存时间久),半圆形不锈钢碗若千个(直径10~15 cm左右),琼脂粉一瓶。
其他材料:1 000 mL的烧杯,玻璃棒,电炉,刀片、大头针若干(用来在细胞质中固定各种细胞器),直径约2 mm 的塑料吸管若干(用来制作中心体)。
③制作细胞器及细胞核。
在琼脂充分冷凝期间利用黏土尽量准确的捏出各个细胞结构。
要展示出部分细胞结构的内部结构(如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等),以及细胞结构之间根据学生的设计方案,学生自行准备材料,教师提供必要的实验用具和材料。
2.实施建议(1)制作模型前①明确探究目的,完成分组。
教师明确探究目的,并展示细胞结构模型,以及往届学生制作的模型作品,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模型制作的特点,并扩展可选择材料的思路。
②讨论可能的材料和制作方法:教师和学生充分讨论可能的材料和方式,如可以用泡沫塑料、木块、纸板、塑料袋、布、线绳、细铁丝、大头针等材料,也可以利用计算机三维动画模型制作,还可以将制作的模型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来,只要是学生提出的合理材料和方式就应鼓励学生尝试。
③明确评价标准:教师提示学生,制作的细胞模型细胞结构要齐全,大小及比例要适宜,且能够体现细胞结构之间的联系。
制作完成后,将从科学性、创新性和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枣庄优秀教案——实验: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制作

枣庄优秀教案实验: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制作课时课题:第三章第三节细胞核一系统的控制中心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第1课时)课型:实验课授课时间:2014 年11月—_日,星期一,第—节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细胞的基本结构,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1)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2)运用实验数据,对所做模型进行各项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验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2)认同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制作真核细胞结构模型。
【教学重点】细胞基本结构的模型构建,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教材分析】“制作真核细胞模型” 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三章的重点内容,《生物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为具体内容标准。
在学习了细胞的三大基本结构和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真核细胞模型,使学生全面思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特点,加深学生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同时,作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所学习的第一个模型,给学生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建构模型的方法。
虽然教材提供了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多幅模式图,展示了细胞的各个结构,但学生依然缺乏感性认识。
而亲身体验模拟制作“细胞”的立体结构有助于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让细胞变“微观”为“宏观”,“抽象”为“具体”从而更好地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具有相对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他们对制作类实验课、汇报课、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学生通过思考、查资料收集素材等,能充分认识理解各个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制作模型把他们表现出来。
【教学方法】实验法、汇报总结、讨论法。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细胞模型制作的材料如:橡皮泥、卡纸(或其他较硬的纸张)、白纸小刀、胶水、双面胶、水果、蔬菜、绿豆、大米等;预制作的细胞模型等。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教学组织摘要模型构建活动是学生理解模型和领悟模型方法途径。
通过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的制作、评价、修正完善、创意模型展示等活动,将抽象的真核细胞结构形象化,并将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的实物模型以简单而科学的形式呈现出来。
而真核细胞结构概念图的构建则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将具体化的模型抽象化,实现对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认知过程中抽象化与具体化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真核细胞模型教学组织理解模型和领悟模型方法是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理解模型和领悟模型方法的重要途径是进行模型构建。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学习中的第1个模型建构活动,课标标准要求该活动必须做,且尽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完成。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课堂上安排该活动的教师不多。
经调查,原因主要有:一是认为教学任务太重,模型建构活动太费时;二是认为学生人数太多,活动难以组织开展,且所需材料缺乏;所以即使是安排了模型构建,也是课后由学生自主构建,没有发挥模型构建应有的教育价值。
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探讨如何解决时间、材料等问题,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组织真核细胞的模型建构活动,充分发挥模型构建活动的价值。
1 准备工作课堂模型构建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组织,而课前的充分准备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1.1 学情分析学生对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已有所了解,但在光学显微镜下,大部分细胞结构观察不到,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不能很好地理解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各部分结构相互联系和协调。
本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体验模型构建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模型构建过程中进一步探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把握细胞结构的完整性及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学生第1次进行过模型制作活动,对模型及模型方法不清楚,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1.2 制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更好地构建核心概念即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细胞膜作为边界将细胞与外界隔离,细胞内部的各种结构协调配合,使细胞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核生物的三维结构模型制作报告
作者:高一<112>班白雪
指导老师:王正庆
目的:1尝试制作植物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2体验构建模型的过程
实验原理:模型是人们为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本活动是运用物理模型的方法,以实物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对真核细胞三维结构的认识。
材料用具:
方法:真核植物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种类为实物模型,模型展示的是细胞的部分,利用不同颜色的彩泥做出细胞器,通明塑料板作为细胞膜
方法步骤:
1.细胞核:用黄色(褐色)的橡皮泥揉成椭圆状,再用牙签捅成蜂窝状,大大小小的洞构成细胞核的核孔
2.线粒体:用橙色的橡皮泥揉成略长的椭圆状,用小刀削出一个平面,彩泥捏一条线粒体的轮廓,然后再小心翼翼的安放到椭圆状平面上。
3.高尔基体:将蓝色(黑色)的橡皮泥揉成长长的圆柱状,再将圆柱状压成扁状,再将他折叠起来,多余的蓝色橡皮泥可揉成细小的圆状,放置在它的周围或面上
4.内质网:将紫色的橡皮泥分为4部分,大小依次减小,将前4块橡皮泥按成扁状,然后按从上小下大的顺序将它们叠放在一起,最后将第五块分为几块小的,将它们揉成圆柱放置在叠放在一起的橡皮泥的周围或面上
5.溶酶体:根据参考必修1第46页可知溶酶体的形状为椭圆状,大小比线粒体小比核糖体大得多所以可选用白色的橡皮泥揉成一个椭圆的形状
6.中心体:由于中心体是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的物质组成。
所以可选用颜色比绿色的揉成两个圆柱状,再将这两个圆柱摆成垂直形状
7.核糖体:由于核糖体的体积最小,所以也要可选用颜色比较深的橡皮泥【如红色】,将橡皮泥分成小小的块状,逐个将它揉成圆状。
数目略多。
放置在各个细胞器的周围
8.叶绿体:根据观察叶绿体的形状可知它的形状象葡萄干的行状所以可选用绿色的橡皮泥捏造,将橡皮泥揉成微长的椭圆状,然后用小刀勾画出一条条的线,然后加深痕迹,构成叶绿体有褶皱感,类似于葡萄干状的条纹。
9.液泡:液泡的形状比较大。
外形比较像一个大的椭圆,人都说紫色大液泡所以可选用白色的橡皮泥捏造一个大的椭圆状就可以了。
注意事项:要注意保证各部分结构的大小比例协调。
据测量,大多数动植物细胞直径约100 μm,细胞核直径为5~10 μm,线粒体直径为0.5~1 μm,长度为2~
3 μm,中心粒直径为0.2~0.
4 μm,核糖体最小。
心得体会:制作细胞模型让我体会到细胞的奥妙更加奇妙。
让我更好的理解了细胞的结构。
更加清楚的知道细胞作为生命的基础是如何完成生命活动的。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