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竖向规划设计

合集下载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本规划获得“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征集”第一名简报内容• 规划背景 • 空间规划设计说明 • 交通规划 • 市政设施规划 • 规划项目一览表规划背景• 规划背景 • 规划范围 • 规划内容和要求 • 现状条件分析规划背景2001年,北京申办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 运动会的承办权取得成功,奥运成为中国 向世界展示自我的一个大好机会,而奥运 会主会场的设计,就成为展现自身的平 台,其规划设计成为举足轻重的一个环 节。

为充分体现中国文化同奥运文化的融合, 体现时代精神,并积极配合奥运使用的要 求,在延续申奥时期奥运主会场的选址基 础上,北京市奥委会委托首都规划委员 会,于2002年进行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规划设计方案征集” ,对北京第29届奥 运会的主会场进行进一步的方案探讨。

在这次国际方案征集中,由我公司——天 津华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同美国Sasaki公 司合作完成的设计——“人类文明成就轴 线”从50多个方案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一 名,并成为进一步深化设计的蓝本。

规划范围奥林匹克公园总规划用地约1135 公顷,其中森林公园680公顷,奥 运中心区用地405公顷,中华民族 园及部分北中轴路用地50公顷。

规划内容包括景观规划、功能布 局规划、交通规划、市政概念规 划、地下空间规划等,这些规划 内容要适应奥运会赛时和城市长 远发展的要求。

规划内容和要求奥林匹克公园是北京四个主要奥运赛场中 的主体赛场,规划设计内容包括中轴线、 森林公园、元大都遗址公园、奥运中心 区。

其中奥运中心区北区包括会展博览设 施、文化设施、商业服务设施、运动员 村、地下停车设施、集中公共绿地和广场 以及体育设施:8万人国家体育场,1.8万 人国家体育馆,1.5万人国家游泳中心, 奥林匹克公园射箭场等,奥运中心区南区 包括原有亚运会体育设施、新建网球中心 和曲棍球场。

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要考虑奥运会的建 设和城市长远发展相结合;延续和发展城 市中轴线,体现文化内涵;体现“绿色奥 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宗旨。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区重要景观详细规划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区重要景观详细规划

休闲花园
大屯路向北在中轴线的西侧布置的树阵宽度没有固定的变化规律,但总趋势是由窄变宽, 树阵间的间距也由大变小,植物种植形式由规整向自然散点式配置过渡,呼应了“通向 自然的轴线”的主题。结合树阵布置的八个小庭院,从南向北分别围绕戏、酒、茶、雪、 风、石、云、林八个主题,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与园林在当代的演绎,反映出传统与现代 对话,从人文到自然的过度,再次呼应了“通向自然的轴线”的主题。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区重要景观详细设计 / 2005 年 5 月 / 第 5 页
园林学习网 〓 〓
三、 景观节点设计 奥运广场
中区现有的设施有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和国家体育馆奥运广场位于北四环路和中 一路之间,国家体育场和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位于其两边,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和 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比赛将在此进行,届时这里将有超过 10 万人经过这里,因 此它是奥运会期间观众聚会的主要场所。 规划的奥运广场是包含多元文化和元素,旨在营造出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场所,让来自不 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此聚会、感受节日气氛,张扬激情,享受奥运精神带来的欢乐。 中轴西侧的树阵在此被打散,零星的三五棵国槐成一排,间距不等,其余大面积是渗水 砖铺装,深灰与浅灰变化的横条纹理与中轴线相一致,既满足大量观众停留的需要,又 使人通过观察地面而不迷失方向感,从国家体育场延伸过来的斜线上布置玻璃围合的雕 塑墙,夜晚被灯光照射而发光,上面记载世界各地人们同中国在体育乃至各方面友好交 往的经历,铺装纹理在此产生活跃的变化;树下有小片的草地和条形的坐凳,在盛夏时 就好像沙漠中的绿洲,不仅为广场增加活跃的元素,还为人们提供休息的场所。国槐是 北京的市树,种植时选用大规格苗木,弱修剪枝条,就能使它们在奥运期间发挥遮荫蔽 日的作用。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区重要景观详细设计 / 2005 年 5 月 / 第 9 页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竖向规划设计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竖向规划设计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竖向规划设计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作为城市绿肺,为市民提供了宝贵的绿色空间。

本文将重点探讨公园的竖向规划设计,以呈现一个更加和谐、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竖向规划设计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合理地利用空间资源,竖向规划为公园创造了多层次、立体化的景观。

这些景观不仅使游客能够欣赏到公园的美丽景色,同时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有助于生态平衡的维护。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竖向规划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空间布局、建筑设计和交通组织。

在空间布局方面,公园充分利用地形,将山地、森林和水体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景观结构。

同时,通过设置生态廊道和绿化隔离带,公园实现了自然与城市的有机融合。

在建筑设计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公园内的建筑物多采用绿色建筑材料,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建筑风格也力求与周边环境相一致,以实现视觉上的和谐。

在交通组织方面,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模式,为游客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游览环境。

同时,公园还设置了生态停车场和自行车道,鼓励游客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前期的研究和规划,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竖向规划设计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兼备的措施。

例如,在空间布局方面,公园可进一步优化景观结构,增设多功能活动区,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考虑增加绿色屋顶和墙面的比例,以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

在交通组织上,可以进一步完善步行系统和自行车道网络,方便游客出行。

总结来说,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竖向规划设计通过合理利用空间资源,实现了自然与城市的有机融合,为游客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游览环境。

通过不断优化景观结构、注重绿色建筑设计以及完善交通组织等多方面的措施,公园竖向规划设计成为了创造可持续的绿色空间的典范。

未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将继续努力,通过竖向规划设计提升公园的生态环境和游憩体验,为市民带来更多福利。

【良心出品】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水系规划说明

【良心出品】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水系规划说明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水系规划说明1 规划背景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奥林匹克公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奥运中心区重要的景观背景。

其规划设计既要保证奥运赛时活动的需求,又要符合建设一个多功能生态区域的长期目标的需要。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的叠山理水,要求掌握山水构成的规律,把握山水的客观形貌和特点。

只有掌握了山水构成的规律、形态,才能创作出生动感人、典型化的山形与水系。

水得地而流,地得水而柔。

山水结合,才能组成完整的自然景观。

真实的自然山水就是以山水为骨架的自然综合体。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山水方案构建山和水的组合。

经过对颐和园、北海等传统园林山形水系的研究,森林公园的山水组合最终定为“山环水抱、起伏连绵、负阴抱阳、左急右缓,左峰层峦逶迤、右翼余脉蜿蜒、环顾龙湖胜景”的模式。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水系统设计就是结合现场的地形水系条件,因地制宜地做出的“龙湖”——龙形水系。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不仅是变幻莫测的神物,更是炎黄子孙的祖先。

没有一种图案可以如同龙纹一般代表着中国这个古老神秘的国家。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是司水的神明。

腾云驾雾、排云布雨,龙与水相互依存。

唐代陶渊明曾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除了龙,没有一种神物能与水如此的相容。

此次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设计方案被命名为“通往自然的轴线”,在这里,北京城的城市中轴线将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

在利用中国传统园林手法构建的自然山林前,龙形的蜿蜒水系,沿着城市的轴线向北盘卧。

银色的波光如同银龙的鳞甲在绿色的山林间熠熠生辉。

2 场地现状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园内水面包括3部分:一是湖泊,主要分布在南区的洼里公园和碧玉公园内,水面面积约28.5hm2,其中主湖面积22hm2,现状洼里湖公园湖面5.2hm2,现状碧玉公园湖面1.3hm2;二是河道(渠),水面面积约36hm2,主要包括清河导流渠、仰山大沟、北区园内小河等;三是规划湿地,水面面积为8hm2。

规划基址北边界为清河,清河导流渠自西北向东南穿过园区,另在公园东部有近南北向伸展的仰山大沟。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解读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解读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解读让我们把时间追溯到2007年3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荣获第五届意大利托萨罗伦佐国际风景园林奖(TorsanlorenzuoInternationalPrize)城市绿色空间类奖项的一等奖。

该奖是由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认可的国际风景园林奖,这是我国作品第一次获此殊荣。

12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荣获北京市第十三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而后的2008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再次荣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风景园林规划类的总统奖(一等奖)。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认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21世纪世界显著成就之一,是在大都市中完全人工建造的大型城市公园,其大胆的、富有挑战性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成为耀眼的亮点。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距离北京市民最近的森林公园,占地面积680公顷,有10个北海公园那么大。

位于北京南北中轴线的北端,奥林匹克公园的北区,是目前北京市最大的城市公园,被称作第29届奥运会的后花园。

一、生态战略下的人文成果“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灵魂。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磅礴大气的自然生态系统延伸了北京古城中轴线,使这条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水园林之中,以丰富的生态系统、壮丽的自然景观诠释着“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秉承了中华文明优秀而深厚的传统,以中国传统山水格局为特色,以地域文化和场地特色为根基,形成开阔豁朗的景观控制体系,重点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传统造园境界;山水错落、负阴抱阳的山水空间具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人文意境;绵延山水,跌宕起伏,凸显“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气魄,表达人与自然相生共荣的和谐;“龙形水系”,取“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文化含义,将中国龙图腾传向世界。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闪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芒,使“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不仅仅体现在空间概念上,更具有历史人文意义,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浓缩而精确的总结。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综述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综述
成 为 ~ 个 以 自然 山水 、 被 为 主 的 , 持 续 发 展 植 可
的生态地 带 ,成 为北 京 市中心地 区与外 围边 缘
组 团之 间 的绿 色 屏 障 ,对 进 ~ 步 改 善 城 市 的 环 境 和 气 候 具 有 举 足 轻 重 的 生 态 战 略 意 义 。 作 为
奥林 匹克公 园的重要 组成 部分 、北京 市最 大 的
合 。20 0 5年 4月 1 日市 规 发 [0 5 4 0号 《 4 20]0 关
组 成 部 分 , 奥 运 中 心 区 重 要 的 景 观 背 景 。 规 是 其
划 设 计 既 要 保 证 奥 运 赛 时 活 动 的 需 求 , 又 要 符
于 奥 林 匹 克 森 林 公 园 规 划 设 计 方 案 审 查 意 见 的 批 复 》 批 示 原 则 上 通 过 奥 林 匹 克 森 林 公 园 规 划 设 计 方 案 。2 0 0 5年 9月 2 1日, 林 匹 克 森 林 公 奥
和生 态屏 障 、 奥运 会 的 中国山水和休 闲后 花 园 、
市 民 的健 康 大森 林 、休 憩 大 自然作 为 规 划 设 计
的 目标 , 以丰 富态 系统 、 丽的 自然景观终 结这 壮 条举 世无 双的城 市轴 线 ,力求达到 中国传 统 园
林 意境 、 现代 景观 建造技 术 、 环境生 态科 学技 术
司 、 北 京 北 林 地 景 园 林 规 划 设 计 院有 限 责 任 公
司 及 北 京 市 园林 古 建 设 计 研 究 院 4家 单 位 共 同 承 担 。延 续 总 体 规 划 的理 念 ,本 设 计 方 案 名 为 “ 往 自然 的轴 线 ” 通 —— 磅 礴 大 气 的 森 林 自然 生 态 系 统 使 代 表 城 市 历 史 、 承 载 古 老 文 明 的 中 轴 线 完 美 地 消 融 在 自然 山林 之 中 , 以丰 富 的 生 态 系 统 、 丽 的 自然 景 观 终 结 这 条 城 市 轴 线 。 壮 奥 林 匹 克 森 林 公 园 是 奥 林 匹 克 公 园 的有 机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竖向规划设计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竖向规划设计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竖向规划设计作为一个自然环境友好型的公园,森林公园的竖向规划设计应当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将公园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并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空间。

首先,公园的主轴线应贯穿整个公园,以便于游客的方向感和引导。

主轴线应以宽敞舒适的步行道路为主,两侧种植大量的树木和花卉,形成美丽的景观带,同时也提供了阴凉的氛围。

主轴线的起点和终点设立标志性建筑物或雕塑,以便于游客记忆和导航。

其次,公园的景区设置应以自然环境为主,注重保护和利用原有的植被和地貌资源。

公园内可以设置不同的景观区,如湖泊、山地、草地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湖泊可以设立游船码头和观景平台,供游客休闲娱乐和观赏风景。

山地可以设置登山步道和观景台,供游客进行登山运动和欣赏美景。

草地可以设置休闲休息的场所,供游客放松身心和举办文艺活动。

同时,公园还可以设置野餐区、瑜伽区、儿童游乐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再次,公园应设置各种服务设施,以方便游客的使用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公园内可以设置休息点、卫生间、饮水点等,供游客休息和补充水分。

公园还可以设置自行车出租点和停车场,以方便游客的出行和停车。

此外,公园还可以设置一些商业设施,如餐饮店、纪念品店等,以增加公园的经济收入和提供更多的服务选择。

最后,公园的管理应具有高效性和环境友好型。

公园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服务机制,增加人员和设备投入,以确保公园的安全和秩序。

公园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公园内植被和野生动物保护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状态。

公园管理部门还应加强与周边社区和游客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不断提升公园的服务质量和形象。

综上所述,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竖向规划设计应当注重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结合,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划分功能区域,设置各种景观和服务设施,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公园的品质和形象。

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提升公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5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的优缺点全解

5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的优缺点全解

5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的优缺点全解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的优缺点1 建筑总体情况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作为⼀座以⼭⽔植被为主的公园,建筑虽然不是主⾓,但却是公园景观的组成要素之⼀,必须与公园景观融为⼀体,体现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设计理念。

作为公园景观,森林公园对建筑⾃⾝的造型要求较⾼,因此在外观设计、材料选择、空间布局等⽅⾯多有突破,⼒求简洁明了并富有新意。

园内的整体建筑布局因地制宜,密切与场地特征和周边环境相结合,根据建筑功能,进⾏针对性的规划。

根据建筑所处环境和场地的不同,将园内建筑分为湿地建筑、滨⽔建筑、⼭地建筑、林地建筑等不同类型。

1.1 艺术性优点⼭地建筑和林地建筑的特点是周边树⽊茂盛,环境幽静,因此建筑材料的选择要与周边密林相呼应,建筑要尽量隐蔽在⼭林之中。

湿地建筑的建筑外形呈梯形,宽边朝向湿地,⼤⾯积的窗户和平台,以满⾜观景需求,同时在夏季游客量增⼤时,屋顶平台成为最佳的休息空间。

建筑内部与屋顶均采⽤本⾊⽊材,使建筑融于⾃然环境之中。

⽣态⽔处理展⽰温室紧邻的叠⽔花台平,⾯呈“S”形,建筑周边道路由流线形,故温室建筑造型呈⾼低四部分组合,与周边环境的肌理相应,并以错动的平⾯曲线与周围环境产⽣暗合,以层叠错落的建筑形体产⽣⾃⾝的韵律。

温室外墙选⽤通透的玻璃幕墙,使室内外景观形成⼀定的连续性。

滨⽔休息咖啡厅外形沿⽔岸线设计为曲⾯设置⼤⾯积观景平台和多⽅位活动空间,减少建筑体量,减轻对环境的压迫感。

材料选⽤⽑⽯、⽊塑等接近⾃然的材料,屋⾯为⽊质格栅结构,与围护结构游离开来,使建筑藏于树林之中,隐于湖泊之畔。

奥海南岸的码头管理中⼼建筑整体隐藏在场地之中,在等⾼线起伏之间获得空间。

屋⾯上是与周边环境完美融合的⾃然景观,现状保留的⼤树茂密成荫,并结合园路设置了⾃然⼭⽯,让游⼈只感⾝处密林之中,不觉⽴⾝建筑之上。

门区建筑设计结合了春、夏、初秋、深秋、冬五个季节理念,通过对建筑材料、建筑周边植物等的精⼼选择,⼒求体现相关季节的印象和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通 向 自 然 的 轴 线 ") 以 及 市 规 委 和 森 林 公 园 管 ."’ 委会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山形水系的整体塑造 &
5’1仰山 大 沟 # 主 要 分 布于 场 区 东 部 # 近 南 北 向 伸
展 # 实测沟中水位标高 226/’282/6/,,4 $
&’1最 大 限 度 地 保 持 和 利 用 现 有 湖 渠 % 微 地 形 起
’)%*&# # 清河导流渠在主山北侧渠 段 根据 主 山 形态
局 部 做了 调 整 $ 水 位 为 ’)%*&# # 导 流 渠 采 用 复 式 梯 形 断面 渠 道 结合 漫 水 湿 地 的 形 式 $ 向 南 通 过 暗 沟 与 北小 河 水 系相 联 系 # 北 区 水 系 引 自 西 北 部 的 清 河 导 流 渠 $ 以 萦回 曲 折 的溪 流 和 小 尺 度 湖 面 为 主 $ 蜿 蜒 于 山丘之间 $ 最终注入北侧的清河 # 该水系一方面能够 收 集 雨 水 $防 洪 减 灾 &另 一 方 面 则 通 过 湿 地 %山 溪 等 景观的营造 $ 烘托北区朴野自然的山林气氛 # 根据现 状地 形 水 位分 两 段 变 化 $ 其 中 $ 北 辰 西 路 西 侧 水 位 为
+1-全园水系整体格局
本方 案 根 据 奥 林 匹 克 公 园 & 龙 形 水 系 ’的 整 体 景 观 意象 # 结 合 场地 西 南 高 东 北 低 的 地 形 条 件 # 充 分 利 用现 状 洼 里 公 园 湖 区 以 及 碧 玉 公 园 湖 区 水 系 # 构 筑
万方数据
中国园林
!"
. #" " /*/+01.
森林公园以 ! 主 湖 "为 主 水 面 的 整 体 ! 龙 头 "水 系 格 局 #! 主湖 " 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轴线的北端 $ 背依主 山 $ 南 临 森 林 公 园 南 入 口 $ 西 北 利 用 现 状 近 !"# 的 高 差 规划 为 由 层层 落 水 构 成 的 湿 地 观 赏 景 区 $ 东 及 东 北向 分 别 与现 状 碧 玉 公 园 水 系 % 洼 里 公 园 水 系 相 连 $跨 过 主 山 则 与 清 河 导 流 渠 相 接 $最 终 形 成 湖 %湿 地 % 河 渠 等 形态 多 样 % 景 观 丰 富 的 水 景 效 果 # 根 据 场 地现 状 及 公园 所 在 城 市 区 域 水 利 的 整 体 要 求 $ 规 划 湿 地 区 水 位 为 $!%&# $ 主 湖 水 位 为 ’(%&# $ 洼 里 公 园 湖 区 水 位 为 ’)%’&# $ 清 河 导 流 渠 主 山 北 侧 段 水 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山理水艺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 广泛听取各方专家的意见 # 依势就形 # 对空间进行巧妙的布局 # 构造出高低有致 % 具有浓 郁中国园林特色的生态山水园林 $
; < =: 风景园林 &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 规划设计 & 山水 & 自然 & 竖向设计 >?@A: !"""# $$$%&’""$("$# """)# "$ BCDEA: *+,)$- - - - - - >FGHI: . JKLM: ’""$# "$# "/ & NOLM: ’""$# "$# "$ 31% <$<:% 4; <1$0 5:+2 $0 G<1% D*$0 <4 H+</7%GI J/22$26 <174/61 =%$>$26 K$<8, <1$0 A%2<7+: +*$0 2+</7+::8 @%:<0 $2<4 @4/2<+$2 +2L M+<%7 $2 <1% B47%0< 9+7CI N2A:/L$26 A+7%;/::8 7%0%+7A1%L <7+L$<$42+: :+2L0A+5% +7< +2L %*5%7< 45$2$42, <1$0 5:+2 A7%+<%0 +2 %A4:46$A+: 5+7C <1+< ;%+</7%0 /2$O/% L%0$62 +2L <7+L$<$42+: K1$2%0% :+2L0A+5% +7<I -+2L0A+5% D7A1$<%A</7%Q ?:8@5$A B47%0< 9+7CQ 9:+22$26 +2L R%0$62Q S4/2<+$20 +2L ’+<%7Q H+</7%Q .%7<$A+: 9:+22$26
#" " #$%&’$()RSTUVWX
#$!% YZ[\]ST ( 见前 ! 综述 " 一文) #&#% V>^_
现有水面包括两部分# 一是湖泊# 主要分布在 南 区 # 水 面 面 积 约 ’34 ’ & 二 是 河 道 ( 渠) # 水 面 面 积 约 %34 ’ # 主 要 包 括 清 河 导 流 渠 % 仰 山 大 沟 % 北 小 河 等 $ 根据现场调查和测绘结果 # 场区及其周边的现状
!" " *+,-./PQ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竖向规划基于以下原则 ’
水系 ( 包括湖和沟) 主要包括 ’
5!1清河 # 自 西向 东 流 经场 区 北 部 边 缘 # 实 测 河 水
水位标高 2!62!!7 2!6/!)4 $
0!1 根据 奥 林匹 克 森 林 公 园 及 中 心 区 入 选 方 案
!"#$%&’$()*+,-./
345467+518 9:+22$26 ;47 <1% =%$>$26 ?:8@5$A B47%0< 9+7C
0 1 234
!" #$%& ’" ($)*$+,
567
-. -/)01+2
8
9: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设计方案名为 ! 通往自然的轴线 "# 这条贯穿北京的轴线 将自然消融于山水之间 $ 在对传统叠
’)%!&# $ 北辰西路东侧水位为 ’+%"# ,图 $-#
中国园林 !" 万方数据
增其高 ! 支拢勾 连 以 成其 阔 " # 反 映了 相 同 的 认识 " 森林公园 山 形 $ 有 高 有 凹 ! 有 曲 有 深 ! 有峻而悬 ! 有平而 坦 ! 自 成 天 然之 趣 %! 正 是基 于对中国叠山艺术的深入理解 & 山体讲究 $ 峰 峦洞壑 ! 绵延成脉 ! 远 观有 势 ! 近 看有 质 ! 石 无 定形 ! 山有定法 %& 主山坐落在中轴线上 ! 与主 湖环抱 ! 多以远观为主 & 主山山体设计绵延磅 礴 ! 以势取胜 & 从 南 侧 地铁 出 入 口向 北 望 去 ! 主山山峰高低错落 ! 脉 络 相 连 ! 左 急 右 缓似 有 动势 & 主湖映于山前使主山山势更加磅礴 ! 山 $ 山无水泉则不活 %! 主山山峰成 形更添秀丽 & 对峙之势 ! 两峰 间 自 成幽 谷 & 树 影婆 娑 ’ 一 溪 山泉蜿蜒其间 ! $ 林泉高致 % 由此得名 " 主山东 侧与现场原有的 洼 里公 园 水 体相 接 " 依 水形 造 山 势 !依 山 势 转 水 流 !以 真 水 衬 假 山 !沿 水 流南下 ! 湖中有小岛顺 山 势 而成 ! 从 而 将山 体
伏等现状地形条件 &
521人 工 湖 泊 # 主 要 分 布 于 五 环 路 以 南 的 碧 玉 公
园内 # 现存南 % 北两个湖区 $ 南部湖区现已干涸无水 & 北部湖区水面面积约为 /"9!:"4 ’# 水深 "6/"7 26""4 不等 # 实测水面标高 2/6,!!4 左右 $
&21从环保 %经济的角度出发 #保证土方就地平衡 $
#&’% S‘ab
森林 公 园 内 目 前 已 经 形 成 了 较 大 面 积 的 绿 化 和 水 面 $ 绿 化主 要 以 林 地 为 主 # 其 中 # 树 木 较 密 集 的 林 地 约 2%"34 ’ # 较 为 稀 疏 的 林 地 约 $/34 ’ # 国 家 领 导 人栽种的纪念林地 % 片 5图 !1$
+图 ,-$
!" " !"#$
!#$% %&!"#’
根据 森 林 公 园 具 体 建 设 条 件 # 规 划 将 主 要 的 山 形水 系 压 缩到 北 五 环 路 南 部 # 在 辛 店 村 路 和 北 五 环 路之间近 .)***% 的南北距离范 围 内挖 湖 堆 山 # 形 成 主 湖在 前 # 主 山在 后 # 山 水 相 依 的 格 局 # 其 中 # 主 山 恰 好 位于 奥 林 匹克 公 园 中 轴 线 的 尽 端 # 呈 & 镇 山 模 式 ’# 且 与城 市 西 北方 向 的 西 山 遥 相 呼 应 $ 主 山 最 高 峰 约 ! 相对于湖区常水位" # 海拔 01’"% $ 为弥补主峰 /0% 南北 进 深的 不 足 # 同 时 丰 富 山 体 效 果 # 在 主 峰 西 南 规 ! 海拔 12’,%" $ 此 外 # 在主 峰 东 划一 座次 峰 # 约 ,0% 南 # 主 湖 与 洼里 公 园 湖 区 及 碧 玉 公 园 湖 区 相 连 地 段 的 水 面 规划 一 系 列 小 岛 #岛 上 堆 山 #丰 富 水 景 层 次 # 同时增强山体的连绵感 $ 另在主山西南 # 湿地区北侧 堆 筑 近 ,2% 左 右 的 小 山 # 作 为 主 山 之 余 脉 ( 安 立 路 西侧亦做微地形处理 $ 最后 # 以主山为主体的南区山 系通 过 生 态 廊 道 跨 过 北 五 环 路 继 续 向 北 区 延 伸 #形 成一系列萦回曲折的低山丘陵 ! "3.2%" # 作 为 主 山 的余 脉 # 且 与蜿 蜒 曲 折 的 带 状 溪 流 相 映 成 趣 # 营 造 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