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及其展览发展历程回顾

合集下载

“跨越百年”——世博会中国馆的历史变迁

“跨越百年”——世博会中国馆的历史变迁

“跨越百年”——世博会中国馆的历史变迁自1851年首次在英国伦敦举办以来,世界博览会已走过了150多年。

在世博走进中国的这一历史时刻,腾讯旅游将为您梳理中国人参加世博会的百年足迹,感受世博会与中国结下的不解之缘。

世博会的展示经历了从百科全书式的陈列体系到反映人类共同关心的主题呈现体系的演变。

中国早期参加世博会的有识之士发现了中西方展示方式的差距,从而引入了将展品进行现代化。

1876年清政府参加美国费城世博会中国馆进门牌楼上有“大清国”的字样19世纪五六十代是中国接触世博会的早期阶段,展品由中国商人以个人名义选送,不成体系。

19世纪70年代至1905年是晚清海关代表中国参展时期。

在晚清国人对海外事务不甚了解的情况下,由海关的外国人承办并代表中国参加博览会实属无奈,弊端不少,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带来了某些先进经验。

比如,为了参加1873年奥地利维也纳世博会,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向各口岸税务司提出了细致的征集要求,给征集样品进行编号分类,并注明详细的信息。

在中国展区,展品丰富,且都配有用途、价值和风俗文化的介绍,较好地展现了中国的悠久文化和习俗。

在1884—1885年美国新奥尔良国际工业和棉花百年纪念博览会上,税务司杜德维所筹划的中国展品的陈列具有立体式效果。

展品一部分是关于主题棉花类的,包括详细的目录、实物与模型;另一部分是配合和衬托主题展品的,如棉花出产地的其他产品,以及装饰会场的诸如书画、陶瓷等富有中国文化艺术特色的展品。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是中国首次以官方形式率商人正式参加的世博会。

当时清政府对该届世博会给予了相当的重视,斥巨资修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村和中国展馆。

华式房屋,园林亭榭,佐以上等华式器具陈设,显得辉煌壮观。

而中国展品大部分置于人文艺术馆,以获得一个较为完整的展示空间来呈现中国匠艺成就与人民生活。

但是,部分展品的粗俗低劣以及陈列的不恰当为不少人所指责。

这届世博会设有人文艺术馆、教育和社会经济馆、机械馆、园艺馆等12个主题展馆,为各国提供分段分类的展品陈列。

中国历史博物馆介绍

中国历史博物馆介绍

中国历史博物馆介绍
中国历史博物馆是由中央政府成立的首都文物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这里收藏了许多古老的文物,涵盖了全国的历史文脉,总体上反映了中国文明史的发展轨迹。

它于1912年正式开馆,历经众多历史进程而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中国学术、科技、文化研究、宣传和推广的重要中心。

中国历史博物馆拥有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古代文物珍品,其中以党国家珍品最为珍贵:它们中收录了毛纺被、齐白石书法、商朝彩绘写意花鸟、明朝像章,等等。

除此之外,中国历史博物馆还十分重视培育全体公民的文明意识和礼仪规范,通过举办各种时尚主题的展览、研讨会等形式,为民众提供了良好的体验和学习机会。

中国国家博物馆调查报告

中国国家博物馆调查报告

实践课任务书一.实习时间:2016年6月12日二.实习地点:市中国国家博物馆三.实习单位情况简介: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一座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更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隶属于中华人民XX国文化部。

国博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集收藏、研究、展览于一体。

2003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

2011年3月1日国家博物馆新馆竣工。

中国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藏品数量12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整体规模在世界博物馆中位居前列,2012年观众接待量达到537万人次,2013年达到745万人次(当年全球第三),是全世界最受游客欢迎的博物馆之一。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收藏本国古代、近代文物资料及研究历史科学和有关学术问题的机构,拥有一支专业的文物保护、修复队伍和国际一流的仪器设备。

四.实习活动2016年6月12日早上5:30,同学们从学校一起乘坐大巴车出发,在中午11点左右,我们终于到达了位于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集体进入博物馆内之后,老师允许我们自由参观,与同行的室友商量后决定,从地下一层开始,自下往上依次参观。

我们首先来到了地下一层的"古代中国”展厅。

据百科显示,"古代中国”这一陈列展厅共展出文物2026件,包括一级文物521件。

陈列以王朝更替为脉络,以珍贵文物为核心,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展示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

陈列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八个部分。

在远古时期,我们看到了元谋人、人、山顶洞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的文物与复制品,其中包含大量的打制石器、猎物残骸,此外还有用火痕迹、骨针、兽牙贝壳装饰品等展品。

中国博物馆及其展览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博物馆及其展览发展历程回顾

在张謇创办中国第一座综合性公共博物馆前后,中华大地上也相 继设立了一些专门性的博物馆、陈列馆,特别是反映民族工商业 发展的陈列馆设立得较多: 一九○二年,天津考工厂设立陈列馆,一九○六年,改称劝工 陈列所,展品分本省、外省、国外参考等三部。 一九○四年,河南省设立劝工陈列所。 一九○五年,直隶省设立国货陈列所。 一九○五年,学部侍郎严修在家乡天津城隍庙开办教育品陈列 馆。 一九○六年,山东泰安创设教育博物馆;同年,京师乐善园 (后为北京动物园)辟为农商部农事试验所,陈列自然标本;端 方亦以个人收藏在北京琉璃厂开办了陶斋博物馆;湖南省创办了 商品陈列馆。 一九○七年,沈阳创办了华产商品陈列所。 一九○八年,江西成立了农工商矿总局陈列所。
张謇的博物馆理论 ①国家收藏与个人收藏同等重要;②博物馆要 古今中外广事收罗,陈列要分门别类,应当 “参研学理,确有规则”;③博物馆应当由内 行的专业人员来管理;④收藏要与陈列分开, 方便群众参观于自身管理;⑤博物馆馆址应选 择交通便利、便于开拓之地,周围环境需要美 化,架子要合适。
张謇的建议并未被清政府采纳,于是他便亲自 实践,以其个人的财力在南通师范学校以西, 购买民房29家,迁移荒冢3000余座,占地48 亩,建北馆、中馆、南馆和园囿,创设了包括 植物园、动物园和博物馆在内的博物苑,经过 十年建设,收藏了各类文物2900余号计2万余 件,分为自然、历史、美术三个部分,并编有 《南通博物苑名目》。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创 办综合性博物馆的开端,也是中国的第一个学 校博物馆、第一所融园囿和文物、标本于一体 的园囿性博物馆,在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具 有开风气的意义。
故宫博物院 1924年11月初临时政府决定驱逐溥仪出宫,11月20日 成立“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1925年9月29日善后 委员会通过“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大纲”,推选蔡元 培、熊希龄、张学良、黄郛、于右任等21人为董事; 李煜瀛、易培基、陈垣、张继、马衡等九人为理事, 李煜瀛为理事长。负责“掌理故宫及所属各处之建筑 物、古物、图书、档案之保管、开放及传播事宜”。 设有秘书处、总务处、古物馆、图书馆。1928-1931 年除各宫殿原有陈设保持原状部分开放参观外,又新 布置37个专门陈列室,如宋元明画陈列室、明画陈列 室等。故宫博物院的成立不仅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 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个政治事件,推动我国博物馆 事业的发展。

强国之梦复兴之路中国国家博物馆

强国之梦复兴之路中国国家博物馆

化·生活 博物馆记强国之梦 复兴之路中国国家博物馆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主席率领新一届中央领导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提出“中国梦”的政治理念,国博因而也成为“中国梦”的发源地。

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博物馆,珍藏着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遗留,诉说着这个古老国度曾经的苦难和辉煌、历史和发展。

而如今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不得不让人回想起这段辉煌的开端,67年前那一段激动人心的岁月——新中国成立了。

文:陆杨博物馆简介从地铁天安门东下车,能看到马路南面有一座宏伟的大型建筑,这里就是中国国家博物馆。

国博的工作人员介绍,中国国家博物馆成立于1912年,隶属于文化部,至今已经走过百余年的光辉历程。

国博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藏品数量120余万件,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

国博的陈展体系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国际交流展和临时展览组成。

基本陈列有“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

专题陈列有“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中国古代钱币艺术”、“中国古代瓷器艺术”、“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等。

还有不断更新的国际交流展和临时展览。

文:陆杨第一座国立公共博物馆说起国博的历史,则要追溯到民国初年。

工作人员介绍说,1911年,清政府被推翻,国内的一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234些社会文化名流积极倡导和努力兴建博物馆。

北京第一个正式建立的博物馆也就是国博的前身,是由著名教育家、时任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倡议,经当时在教育部任职的鲁迅先生热心策划。

1912年7月,“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在国子监旧址成立。

1917年因张勋复辟,不得不暂停,后迁往故宫的端门与午门。

博物馆前后筹备了14年,以太学的辟雍礼器等古物百余件为基本陈列品,共征集到展品上万件。

回顾民族复兴之历程

回顾民族复兴之历程

国家电国网报2012年12月14日星期五回顾民族复兴之历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侧记王敏朱蒂尼“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

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

”一条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从这里起航。

12月11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外早已排满了长长的队伍,有老人也有青年,有自发而来的个人,也有组队而来的团队。

人们满怀激动的心情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厅,重温中国历史走过的一段段岁月,曾经的辉煌、没落、屈辱、成就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走进展厅,就像在体验不同的人生历程,心情随着历史跌宕起伏的同时,也为今天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盛而感到自豪。

一进展厅,就看到大厅四面覆盖的坚厚褐土,似一幅富有生机的历史画卷;这生动的画卷上,印刻着的方块字、青铜鼎、四大发明、敦煌飞天、奥运五环……观众纷纷停住脚步,认真观摩,拍照留念。

一件件珍贵的展品向人们诉说着华夏大地的灿烂文明,激起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该展览是继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2007年举办的大型临时展览《复兴之路》后,推出的同一主题的大型文物展览,是改建后的国家博物馆基本陈列内容之一。

展览共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五个部分。

当展厅解说员向观众介绍墙上展示的列强瓜分我国领土的示意图时,在场的观众情绪激动。

“回顾过去,勿忘昨天,无愧今天,不负明天。

”这是一位80岁老人有力的声音。

《复兴之路》展览回顾了中国近现代历史。

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部分,展览通过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的抗争和觉醒这三个单元,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抗击……这段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了,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中国国家博物馆德化白瓷展调研报告

中国国家博物馆德化白瓷展调研报告

-
THANKS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汇报人:xxxx 汇报时间:20XX年X月
每一件展品都散发着 独特的韵味,不仅是 艺术的结晶,更是中 国文明历史的见证
博物馆的布局让我仿 佛穿越时光,亲身感 受到古代工匠的智慧 和匠心
中国国家博物馆德化白瓷展调研报告
三、调研感悟
1. 关于历史
通过深入调研德化白 瓷展,我更加深刻地 认识到中国陶瓷工艺 的历史渊源
每一件德化白瓷背后 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 内涵,这种历史感让 我对中国传统文明有 了更为全面的理解
中国国家博物馆德化白瓷展调研报告
2. 关于实践
博物馆的展览设计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学术知识,也为实践学习提供了机会 在参与互动展示和数字化解说的过程中,我更深切地理解了博物馆在文��保护和教育中 的责任和作用
中国国家博物馆德化白瓷展调研报告
四、总结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德化白瓷展通过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巧妙的展览设计和现代科技手段, 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深刻而感性的文化之旅 通过本次调研,我不仅对德化白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博物馆在文物保护与传承中的 角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这次调研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为我未来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学术与 实践探索打下了基础
xxxxxxxxxxx
-
中国国家博物馆德化 白瓷展调研报告
目录
1
中国国家博物馆德 化白瓷展调研报告
中国国家博物馆德化白瓷展调研报告
前言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文明的守 护者和传承者,致力于向世人展示中国灿烂 的历史文化 本次调研专注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的德化白 瓷展,以深入了解其独特之处、文化内涵以 及对观众的艺术教育作用

走过百年的北京博物馆

走过百年的北京博物馆

走过百年的北京博物馆作者:鹿璐来源:《北京档案》2022年第10期“博物馆”是近代从西方传入我国的“舶来概念”。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公认为是公元前3世纪位于埃及亚历山大的缪斯神庙。

而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已不局限于神庙之中,2007年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中,将博物馆定义为:“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

”纵观我国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二十世纪初北京地区尚无一座博物馆。

直到1912年7月,北京第一座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在国子监里开办,才拉开了北京博物馆发展的历史帷幕。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地区已建有10余座博物馆。

但因为连年战乱,至北平和平解放时,北京地区仅存博物馆两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掀起了博物馆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到1965年北京的博物馆增至15座。

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至以后的30年间,北京的博物馆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38座,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90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的备案博物馆已有204家,这在全球城市中也是屈指可数的,为我们创建博物馆之城奠定了物质基础。

不仅如此,北京的博物馆也从文化、艺术类发展到包罗万象,既有历史、自然、科学,也有金石、考古等多门类。

而且北京的博物馆不再拘泥于实物、实地的场馆,一座座“云端”的博物馆也相继亮相,全天候展示“博物”的魅力。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建立,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兴建博物馆的倡议在北京学界悄然兴起,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就是兴建博物馆的积极倡导者。

鲁迅先生当时在教育部任职,他对北京兴建博物馆也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艰辛的劳动。

1912年7月,在北京各界社会名流学者和有识之士的倡导和帮助下,北京的第一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在国子监旧址诞生了,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开办的公共博物馆,亦是北京的首家博物馆,只是当时还处在筹备阶段并不对外开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博物馆的萌芽, 关于中国博物馆的萌芽,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文 献典籍中,也有大量的记载。 周礼》写到, 献典籍中,也有大量的记载。《周礼》写到, 周代设官分职,有专管宗庙收藏的官职;《 周代设官分职,有专管宗庙收藏的官职;《春 秋》写到,当时缴获的战利品和收纳的最珍贵 写到, 的礼品,都被贮放在太庙里;《史记》写到, 的礼品,都被贮放在太庙里;《史记》写到, 在孔子的庙堂里,放满了车、服和礼器。 在孔子的庙堂里,放满了车、服和礼器。
在张謇创办中国第一座综合性公共博物馆前后,中华大地上也相 继设立了一些专门性的博物馆、陈列馆,特别是反映民族工商业 发展的陈列馆设立得较多: 一九○二年,天津考工厂设立陈列馆,一九○六年,改称劝工 陈列所,展品分本省、外省、国外参考等三部。 一九○四年,河南省设立劝工陈列所。 一九○五年,直隶省设立国货陈列所。 一九○五年,学部侍郎严修在家乡天津城隍庙开办教育品陈列 馆。 一九○六年,山东泰安创设教育博物馆;同年,京师乐善园 (后为北京动物园)辟为农商部农事试验所,陈列自然标本;端 方亦以个人收藏在北京琉璃厂开办了陶斋博物馆;湖南省创办了 商品陈列馆。 一九○七年,沈阳创办了华产商品陈列所。 一九○八年,江西成立了农工商矿总局陈列所。
帝王们热衷于搜集奇珍异宝和研究古物。 帝王们热衷于搜集奇珍异宝和研究古物。 汉代以天子 之力, 之力 , 建“ 天禄”、 “石渠”、 “ 兰台” 三大建筑 , 天禄” 石渠” 兰台” 三大建筑, 广贮文物图书, 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创举。 广贮文物图书, 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创举。 隋炀 帝修造了“ 妙稽台” 帝修造了“ 妙稽台” 和“ 宝迹台 ” ,专门收贮法书绘 宝迹台” 画名迹。唐代贞观、 开元年间, 画名迹 。唐代贞观、 开元年间, 皇帝大肆征集法书绘 画 。 宋徽宗赵佶颇有艺术造诣, 擅长书法绘画, 十分 宋徽宗赵佶颇有艺术造诣, 擅长书法绘画, 崇尚古物,广事搜求,政和年间所贮已达6000余件, 崇尚古物,广事搜求,政和年间所贮已达6000余件, 多为夏商周三代的宝物及少量秦汉时期的珍贵文物, 多为夏商周三代的宝物及少量秦汉时期的珍贵文物 , 到了宣和年间,所贮竟增至1万多件。 到了宣和年间,所贮竟增至1万多件。为了收藏这些文 物 , 专门在经常展示这些文物的政和殿、 宣和殿、 宝 专门在经常展示这些文物的政和殿、 宣和殿、 和殿的两侧, 修建了稽古阁、 和殿的两侧 ,修建了稽古阁、 博古阁和尚古阁等建筑 物 , “以贮古玉、印玺、诸鼎彝礼器、法书、绘画 ” 。 以贮古玉、印玺、诸鼎彝礼器、 法书、绘画”
除皇室收藏外, 除皇室收藏外 , 中国历来还有民间收藏 文物的传统。 文物的传统 。 远在南北朝时期就有私家 建馆阁以收藏文物;唐宋时期此风更盛 , 建馆阁以收藏文物;唐宋时期此风更盛, 如唐代武攸宁贮藏文物的房舍竟长达 “ 五百步 ” , 宋代欧阳修 、 赵明诚等是 五百步” 宋代欧阳修、 名重一时的大收藏家;明清两代, 名重一时的大收藏家;明清两代 , 这类 民间收藏文物的馆阁和著名的收藏家更 多至不可胜数了。 多至不可胜数了。
1916年,日本关东都督府在旅顺设立满 1916年,日本关东都督府在旅顺设立满 蒙物产馆,1918年改称关东都督府博物 蒙物产馆,1918年改称关东都督府博物 馆,藏品有4.5万多件,分为图书、风俗、 馆,藏品有4.5万多件,分为图书、风俗、 参考、动物、植物、矿物、水产、考古 等八部。 1926年,日本人又设立了中长铁路博物 1926年,日本人又设立了中长铁路博物 馆,藏品大部分为东北的历史、地理、 民情风俗及物产标本等文物资料。
中国人自力创办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是1905张 中国人自力创办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是1905张 謇创设的南通博物苑。1905,他写了《 謇创设的南通博物苑。1905,他写了《上南皮 相国请京师建设帝国博物馆议》 相国请京师建设帝国博物馆议》和《上学部请 设博物馆议》 设博物馆议》,建议清政府在北京建立合博物 馆和图书馆为一体的博物馆,他还对博物馆文 物、标本的征集、保管、陈列以及建筑、设备 等,提出了一系列主张,集中地反映了早期中 国资产阶级关于博物馆的见解和理论。
一、中国博物馆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博物馆原始雏形的最早物证,当推二十世 纪三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安阳市发现的 殷墟府库(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 纪),出土了有“册六”铭文的兽骨刻辞,象 征和表明了典册被有秩序地陈放在案几之上。 1973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又在殷墟发掘出刻辞 甲骨4511片,其中虽有些零散的,但多数是被 集中起来放置在一起的,可以推论出系当时殷 人有意识的集中存放,可以视作中国博物馆的 一种原始形态。
张謇的博物馆理论 ①国家收藏与个人收藏同等重要;②博物馆要 古今中外广事收罗,陈列要分门别类,应当 “参研学理,确有规则”;③博物馆应当由内 行的专业人员来管理;④收藏要与陈列分开, 方便群众参观于自身管理;⑤博物馆馆址应选 择交通便利、便于开拓之地,周围环境需要美 化,架子要合适。
张謇的建议并未被清政府采纳,于是他便亲自 实践,以其个人的财力在南通师范学校以西, 购买民房29家,迁移荒冢3000余座,占地48 亩,建北馆、中馆、南馆和园囿,创设了包括 植物园、动物园和博物馆在内的博物苑,经过 十年建设,收藏了各类文物2900余号计2万余 件,分为自然、历史、美术三个部分,并编有 《南通博物苑名目》。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创 办综合性博物馆的开端,也是中国的第一个学 校博物馆、第一所融园囿和文物、标本于一体 的园囿性博物馆,在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具 有开风气的意义。
故宫博物院 1924年11月初临时政府决定驱逐溥仪出宫,11月20日 成立“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1925年9月29日善后 委员会通过“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大纲”,推选蔡元 培、熊希龄、张学良、黄郛、于右任等21人为董事; 李煜瀛、易培基、陈垣、张继、马衡等九人为理事, 李煜瀛为理事长。负责“掌理故宫及所属各处之建筑 物、古物、图书、档案之保管、开放及传播事宜”。 设有秘书处、总务处、古物馆、图书馆。1928-1931 年除各宫殿原有陈设保持原状部分开放参观外,又新 布置37个专门陈列室,如宋元明画陈列室、明画陈列 室等。故宫博物院的成立不仅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 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个政治事件,推动我国博物馆 事业的发展。
同治十三年(1874年 同治十三年(1874年),英国皇帝亚洲文会华 北分会在上海创办了亚洲文会博物院, 北分会在上海创办了亚洲文会博物院,筹建人 是 英 国 人 傅 兰 雅 ( G.Frylr ) 、 威 力 ( A.Wylie ) , 中国人徐寿、 康廷枢, 徐建寅 Wylie) 中国人徐寿 、 康廷枢 , 也参与了筹备工作。 也参与了筹备工作。馆址设在上海亚洲文会楼 上,藏品包括考古发掘品、艺术品、泉币、动 藏品包括考古发掘品、艺术品、泉币、 物、植物、古生物、地质标本等,其中尤以鸟 植物、古生物、地质标本等, 类标本居多。 类标本居多。该馆还经常派员深入中国内地搜 罗秦汉古物、甲骨、古代石器等。 罗秦汉古物、甲骨、古代石器等。
1914年 1914年,美国人在成都筹办华西协合大学博物 馆,1919年,由传教士戴谦和(D.S.Dye)主 1919年 由传教士戴谦和( Dye) 持开放, 藏品有1 万余件, 持开放 , 藏品有 1.5 万余件 , 其中以传教士陶 然士( Torance ) 叶长青( 然士 ( T.Torance) 、 叶长青 ( J.R.Edgar ) 在 Edgar) 中国西南地区采集的各类标本居多。 中国西南地区采集的各类标本居多。以后又发 展为古物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 展为古物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医牙科博 物馆,藏品逐步扩充到近3万件。 物馆,藏品逐步扩充到近3万件。
近代博物馆在中国出现, 近代博物馆在中国出现 , 只有一百多年 的历史。 一八四○ 年的鸦片战争, 的历史 。 一八四 ○ 年的鸦片战争 , 帝国 主义列强的坚船利炮敲开了清王朝闭关 锁国的大门, 西方众多的外交官、 锁国的大门 , 西方众多的外交官 、 商人 和传教士相继进入中国, 和传教士相继进入中国 , 有的还深入到 中国的腹地, 建工厂、 开银行、 办学校, 中国的腹地 , 建工厂 、 开银行 、 办学校 , 也办了一些博物馆, 也办了一些博物馆 , 在对中国进行军事 的 、 政治的 、 经济的 、 文化的侵略的同 政治的、 经济的、 时 , 也传播了当时西方社会比较先进的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光绪三十年(1904) 光绪三十年(1904),法国人在天津法租界设 立了华北博物院,不久停办。一九一四年, 立了华北博物院,不久停办。一九一四年,法 国传教士桑志华( 国传教士桑志华(P.E.Lielnt)在天津又筹建北 Lielnt) 疆博物院,1927年正式开放。 疆博物院,1927年正式开放。该馆广事搜集中 国北方各省以及西藏东部等地的动物、植物、 国北方各省以及西藏东部等地的动物、植物、 古生物、矿产等自然标本,并通过交换等方法, 古生物、矿产等自然标本,并通过交换等方法, 也搜集了部分其他国家的自然标本, 也搜集了部分其他国家的自然标本,还通过研 究发表了相当数量的学术论文, 究发表了相当数量的学术论文,在国际学术界 颇有影响。 颇有影响。这个博物馆一直延续到一九四七年 才停止工作,天津解放时尚有标本20万件。 才停止工作,天津解放时尚有标本20万件。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的第一个博物馆是上海的 自然历史博物馆。它是由咸丰十年(1860年 自然历史博物馆。它是由咸丰十年(1860年), 上海徐家汇耶稣会修道院院长大卫 ( A.A.David ) 在华北采集了大批生物标本而 David) 开始筹备,于同治七年(1868年 开始筹备,于同治七年(1868年),由传教士 韩伯禄( Haude) 和白耳( Belal) 韩伯禄 ( P.Haude ) 和白耳 ( P.Belal ) 负责开 馆的。光绪九年(1883年 馆的。光绪九年(1883年),该馆在徐家汇耶 稣会总院的旁边修建了新馆舍, 稣会总院的旁边修建了新馆舍,故又称徐家汇 博物馆。 博物馆。
1930年 因馆舍不敷使用, 1930年,因馆舍不敷使用,又在震旦大学内修 建四层楼馆舍一座并移交给震旦大学管理, 建四层楼馆舍一座并移交给震旦大学管理,遂 更名为震旦博物院。 更名为震旦博物院。此馆藏品以华北乃至长江 中下游地区采集的动植物标本为主,兼收越南、 中下游地区采集的动植物标本为主,兼收越南、 泰国、马来西亚、 泰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及俄国西伯利亚等 地采集的动植物标本,此外,还收藏有3500多 地采集的动植物标本,此外,还收藏有3500多 件石器、玉器和青铜器。当时, 件石器、玉器和青铜器。当时,这个博物馆收 藏的标本,数量很大,居远东第一。 藏的标本,数量很大,居远东第一。馆内设有 6 个标本陈列室 , 还有植物园 、 图书馆和研究 个标本陈列室, 还有植物园、 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