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实验

合集下载

微型计算机实验一实验报告

微型计算机实验一实验报告

微型计算机实验一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微型计算机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熟悉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了解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和工作原理,并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组装和调试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我们对计算机系统的认识和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设备与工具1、计算机主机箱、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网卡等硬件设备。

2、螺丝刀、镊子、防静电手环等工具。

三、实验内容1、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打开计算机主机箱,观察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网卡等硬件设备的外观和安装位置。

学习各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作用,如 CPU 负责运算和控制,内存用于临时存储数据,硬盘用于长期存储数据等。

2、计算机硬件组装戴上防静电手环,防止静电对硬件设备造成损坏。

首先安装 CPU,将 CPU 对准主板上的插座,轻轻放下,然后扣紧CPU 插座的扳手。

安装内存,将内存插槽两端的卡扣掰开,将内存条对准插槽,用力按下,直到两端的卡扣自动扣紧。

安装硬盘,将硬盘固定在机箱的硬盘架上,然后连接数据线和电源线。

安装显卡,将显卡插入主板上的 PCIE 插槽,并用螺丝固定。

安装声卡和网卡,根据主板的接口类型,将声卡和网卡插入相应的插槽。

连接机箱前面板的线缆,包括电源按钮、重启按钮、指示灯、USB 接口等。

3、计算机硬件调试检查各硬件设备的安装是否牢固,连接是否正确。

接通电源,按下电源按钮,观察计算机能否正常启动。

如果计算机无法启动,根据报警声和指示灯的提示,查找故障原因并进行排除。

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清理实验台,将所需的硬件设备和工具摆放整齐。

阅读计算机硬件组装的相关资料,了解组装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2、硬件组装按照上述步骤,依次安装 CPU、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网卡等硬件设备,并连接好线缆。

3、硬件调试检查组装完成的计算机,确保没有遗漏的部件和连接错误。

接通电源,按下电源按钮,观察计算机的启动情况。

如果计算机无法启动,首先检查电源是否正常,然后检查各硬件设备的连接是否松动。

南理工微机实验报告

南理工微机实验报告

南理工微机实验报告篇一:微机实验报告实验1 基本操作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TD- PITC 80X86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教学实验系统的操作,熟悉Wmd86联机集成开发调试软件的操作环境。

(2)掌握使用运算指令类编程及调试方法。

(3)掌握运算类指令对各状态标志位的影响及其测试方法。

(4)学习使用软件监视变量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 PITC实验装置一套三、实验内容及步骤通过对样例程序的操作,学会使用在TD- PITC环境下,如何输入汇编语言程序,如何进行汇编语言源程序的汇编、连接、下载和运行;在调试程序的学习过程中,应学会:如何设置断点,如何单步运行程序,如何连续运行程序,怎样查看寄存器的内容,怎样修改寄存器的内容,怎样查看存储器的内容,怎样修改存储器的内容实验内容一——BCD码转换为二进制实验内容将四个二位十进制数的BCD码存放于3500H起始的内存单元中,将转换的二进制数存入3501H起始的内存单元中,自行绘制流程图并编写程序。

实验步骤:1)运行Wmd86软件,进入Wmd86集成开发环境。

2)根据程序设计使用语言的不同,通过在“设置”下拉列表来选择需要使用的语言。

语言选择后,下次再启动软件,语言环境保持这次的修改不变。

在这里我们选择汇编语言。

3)语言选择后,点击新建来新建一个文档。

默认文件名为Wmd861.4)编写实验程序。

并保存,此时系统会提示输入新的文件名,输完后点击保存。

实验程序清单如下:SSTACK SEGMENT STACKDW 64 DUPSSTACK ENDS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START:XOR AX,AXMOV SI 3500HMOV DI 3510HA1:MOVE AL,[SI]ADD AL,ALMOV BL,ALADD AL,ALADD AL,ALADD AL,BLINC SIADD AL,[SI]MOV [DI],ALINC SIINC DILOOP A1A2:JMP A2CODE ENDSEND START5)点击编译文件,若程序无误,再点击进行连接。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学习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了解和掌握微机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对微机系统的认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微型计算机系统设计与搭建2. 微机输入输出接口技术应用实验3. 微机总线技术应用实验4. 微机存储器技术应用实验5. 微型计算机中断和DMA技术应用实验三、实验原理1. 微型计算机系统设计与搭建微型计算机主要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总线组成。

本实验通过选择适当的芯片、电路连接和控制程序设计,实现一个基本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2. 微机输入输出接口技术应用实验输入输出是微型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习各种输入输出接口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应用。

3. 微机总线技术应用实验总线是微型计算机各个部件之间传送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公共通信路径。

通过实验学习总线的分类、结构和时序要求,掌握总线的实际应用。

4. 微机存储器技术应用实验存储器是微型计算机中存储数据和程序的重要设备。

通过实验学习不同类型存储器的原理和应用,掌握存储器的选择和使用。

5. 微型计算机中断和DMA技术应用实验中断和直接存储器访问(DMA)是微型计算机连接外部设备的重要技术。

通过实验学习中断和DMA的工作原理,掌握中断和DMA的应用方法。

四、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并搭建微型计算机系统;2. 连接输入输出设备,并编写控制程序;3. 进行输入输出接口技术应用实验,如串行通信、并行通信等;4. 进行总线技术应用实验,如总线传输数据测试等;5. 进行存储器技术应用实验,如读写存储器数据等;6. 进行中断和DMA技术应用实验,如中断服务程序编写等;7. 完成相关实验报告并进行总结。

五、实验设备和材料1. 微型计算机实验箱、电源适配器;2. 8051单片机、存储器芯片、输入输出芯片,如74HC164等;3. LED数码管、LCD液晶显示器、键盘、计算器等输入输出设备;4. 可编程芯片编程器、逻辑分析仪等实验设备。

微机原理的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微机的基本组成和各部件的功能;2. 掌握微机的工作原理和指令系统;3. 熟悉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4. 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实验内容1. 微机系统组成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微机的基本组成和各部件的功能。

(2)实验内容:观察并记录微机系统的各个部件,如CPU、内存、硬盘、主板等,并了解它们的功能。

(3)实验步骤:①观察微机系统各个部件的连接情况;②了解各个部件的功能和作用;③分析微机系统的整体结构。

2. 微机工作原理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微机的工作原理。

(2)实验内容:观察并记录微机工作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如指令的取指、译码、执行等。

(3)实验步骤:①观察微机工作过程中的各个阶段;②了解各个阶段的功能和作用;③分析微机工作原理。

3. 指令系统实验(1)实验目的:熟悉汇编语言指令系统。

(2)实验内容:学习汇编语言的基本指令,如数据传送指令、算术运算指令、逻辑运算指令等。

(3)实验步骤:①学习汇编语言的基本指令;②编写简单的汇编语言程序,实现数据传送、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等功能;③调试程序,观察程序运行结果。

4.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1)实验目的:提高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能力。

(2)实验内容:编写一个汇编语言程序,实现以下功能:①计算两个数的和;②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偶数;③输出程序运行结果。

(3)实验步骤:①编写汇编语言程序,实现上述功能;②调试程序,观察程序运行结果;③分析程序运行过程,确保程序正确性。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微机系统组成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微机系统的各个部件,了解了微机的基本组成和各部件的功能。

2. 微机工作原理实验:通过观察微机工作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掌握了微机的工作原理。

3. 指令系统实验:通过学习汇编语言的基本指令,熟悉了汇编语言指令系统。

4.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通过编写汇编语言程序,提高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能力。

四、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微机原理实验,我对微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指令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微机基础实验报告

微机基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微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微机基本操作,包括启动、关闭、使用键盘和鼠标等。

3. 学习微机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文件管理、程序管理、系统设置等。

4. 培养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1. 硬件环境:微机一台、显示器一台、键盘一个、鼠标一个。

2. 软件环境:Windows操作系统、常用办公软件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微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1)观察微机外部结构,了解各部件的名称和功能。

(2)打开微机,观察启动过程,了解微机自检和启动顺序。

(3)学习微机内部结构,了解CPU、内存、硬盘、显卡等部件的功能。

(4)了解微机工作原理,包括指令执行过程、数据传输过程等。

2. 微机基本操作(1)学习启动和关闭微机的方法,了解安全关机的重要性。

(2)学习使用键盘和鼠标进行基本操作,如打开、关闭程序、切换窗口等。

(3)学习使用快捷键提高工作效率。

3. 微机操作系统基础知识(1)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界面和功能。

(2)学习文件管理,包括创建、复制、移动、删除文件和文件夹等操作。

(3)学习程序管理,包括安装、卸载、运行程序等操作。

(4)学习系统设置,包括显示设置、声音设置、网络设置等。

4. 实验练习(1)练习使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绘制简单的图形。

(2)练习使用Word文档编辑功能,制作一份简单的文档。

(3)练习使用Excel表格处理功能,制作一份简单的表格。

(4)练习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功能,制作一份简单的演示文稿。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熟悉了微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了微机基本操作,学习了微机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实验分析(1)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微机的基本操作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熟练掌握键盘和鼠标操作,能够使我们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

(2)在文件管理方面,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计算机中的数据。

微机系统实验报告

微机系统实验报告

微机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微机系统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研究,深入了解微机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的硬件和软件技术,提高我们对计算机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设备与环境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包括一台配备有英特尔酷睿 i5 处理器、8GB 内存、512GB 固态硬盘的微机,以及相关的实验仪器和软件,如逻辑分析仪、示波器、编译软件等。

实验环境为 Windows 10 操作系统。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微机系统硬件组成的认识首先,我们对微机系统的硬件组成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学习。

打开计算机主机箱,我们可以看到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等主要硬件组件。

通过观察它们的外观、接口和标识,了解了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二)CPU 性能测试使用专门的 CPU 性能测试软件,对微机的 CPU 进行了性能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记录了 CPU 的主频、核心数、线程数等参数,并观察了其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如处理单线程任务和多线程任务时的速度和效率。

(三)内存性能测试通过内存测试软件,对微机的内存进行了读写速度、延迟等性能指标的测试。

同时,还研究了不同内存容量和频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四)硬盘性能测试利用硬盘性能测试工具,对微机的固态硬盘进行了顺序读写、随机读写等性能测试。

分析了硬盘的读写速度、访问时间等参数,评估了其对系统整体性能的贡献。

(五)显卡性能测试使用显卡性能测试软件,对微机的显卡进行了图形处理能力的测试。

包括 3D 渲染、游戏性能等方面的测试,了解了显卡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表现。

(六)系统稳定性测试为了确保微机系统在长时间运行中的稳定性,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压力测试。

通过运行大型软件、多任务处理等方式,观察系统是否出现死机、蓝屏等故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CPU 性能测试结果经过测试,我们发现微机所配备的英特尔酷睿 i5 处理器在处理单线程任务时表现出色,其主频较高,能够快速完成单个任务。

微机实验心得体会

微机实验心得体会

微机实验心得体会在进行微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对于现代生活的重要性。

微机实验是我们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一个基础环节,通过实践操作,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原理和功能,并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在实验中我学会了基本的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将电源、主机、显示器、键盘等硬件进行组装,并学习了各硬件的功能和作用。

通过实践的过程,我清楚地了解到计算机硬件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例如主机通过电源提供电能,显示器显示出计算机的输出结果,键盘用于输入指令等等。

这些基本知识是我们后续学习计算机相关内容的基础,也为我们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安装和配置计算机操作系统。

我们学习了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和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

通过实验,我掌握了格式化硬盘、安装操作系统、进行系统配置等技能。

这些技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能派上用场,因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上运行各种软件程序的基础,掌握了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技能,我能够更好地进行软件开发和系统管理等工作。

此外,在实验中我还学会了计算机的基本维护和故障排除。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计算机故障,例如蓝屏、程序崩溃等等。

通过实验,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故障的分析和处理,例如查看日志、重启计算机、排除软硬件冲突等等。

这些技能在今后的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将非常实用,因为计算机故障是我们不可避免地遇到的问题,能够熟练处理计算机故障将会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在进行微机实验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操作失误、理解不透彻等。

通过实验,我明确了自己的不足,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在操作方面,我开始格外仔细,注意力集中,避免了不必要的错误。

在理解方面,我多阅读相关资料,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提高了自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只有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微机原理实验。

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微机原理的实验,加深学生对微机原理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2. 实验内容。

本实验主要包括微机原理的基本知识、微处理器的结构和功能、微机系统的总线结构、存储器与I/O接口。

3. 实验步骤。

(1)了解微机原理的基本知识,包括微处理器的分类、功能和工作原理。

(2)学习微机系统的总线结构,掌握总线的分类、功能和工作原理。

(3)了解存储器与I/O接口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4)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验板进行微机原理实验,加深对微机原理知识的理解。

4. 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理解了微机原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微处理器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了微机系统的总线结构,以及存储器与I/O接口的工作原理。

通过实际操作,我对微机原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实验二,接口技术实验。

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接口技术的实验,加深学生对接口技术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2. 实验内容。

本实验主要包括接口技术的基本知识、接口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接口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实验步骤。

(1)了解接口技术的基本知识,包括接口的分类、功能和设计原则。

(2)学习接口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掌握接口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调试技巧。

(3)了解接口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包括各种接口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案例。

(4)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验板进行接口技术实验,加深对接口技术知识的理解。

4. 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理解了接口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了接口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了解了接口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通过实际操作,我对接口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总结。

通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实验,我对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知识,为将来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 Keil的使用与汇编语言上机操作
指导教师罗志祥
专业班级 ****** 姓名 ** 学号 **********
联系电话 *********
一、任务要求
1.掌握Keil环境的使用
1)字节拆分、合并:调试e421.asm程序,观察相关寄存器和单元的内容。

2)数据块填充:调试fill.asm程序,观察相关寄存器和单元的内容。

2. 编写多个十六位数的加法程序
有4个十六位无符号数,连续存放在20H开始的片上数据区中,低八位先存,高八位在后。

要求:和存于R3(高八位)和R2(低八位),进位位存于R4。

二、设计思路
实验1中的两个小实验已经给出了源代码,不用设计,只要运行就可以,关键是后面的一个实验。

第二个实验中,把四个十六位按照顺序依次存放到20H至27H中,低位先存,高位后存,然后用R0,R1指向前两个数的低位,相加后,将和放入R2中,然后R0,R1指向高位,通过ADDC相加,和放入R3,同时将进位放入R4中。

然后,再将R2,R3看做一个数,和第三个数还有第四个数相加,得到最后的结果。

三、资源分配
对任务2中四个数初值分别存于片内RAM中的20H~21H,22H~23H,24H~25H,26H~27H。

运算结果和存于R3(高八位)和R2(低八位),进位位存于R4。

四、流程图
五、源代码(含文件头说明、语句行注释)1字节拆分、合并程序
File name: e421.asm
Description: 1字节BCD码转换为2字节ASCII
2字节ASCII码转化为1字节BCD码Date:
Designed by:
Source used: 30H: BCD data
31H, 32H:ASCII data
31H, 32H ->33H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100H
MAIN: MOV SP, #40H ;赋堆栈指针
MOV 30H, #49H ;30H单元赋值
MOV R0, #32H ;R0指针赋值
MOV @R0, #0 ;32H单元清零
MOV A, 30H
XCHD A, @R0 ;拆分字节
ORL 32H, #30H ;转换为ASCII
SWAP A
ORL A, #30H ;转换为ASCII
MOV 31H, A ;结果存于31H单元
MOV A, 31H ;从31H单元取值
ANL A, #0FH ;转换为BCD
SWAP A
MOV 33H, A ;结果存于33H单元
MOV A, 32H ;从32H单元取值
ANL A, #0FH ;转换为BCD
ORL 33H, A ;合并字节
HERE: SJMP HERE ;踏步
END
2数据块填充程序:将片外RAM 7000H-70FFH单元按一定规律填充File name: fill.asm
Date: 2011.8.20
Designed by: CDH
Source used: R0: 计数器
DPTR: 片外数据指针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100H
MAIN: MOV SP,#40H
FILL: CLR A ;A寄存器清零
MOV R0, #00H ;设循环计数器
MOV DPTR, #7000H ;设数据指针
FILL1: MOVX @DPTR, A ;传送到片外RAM
INC A ;A内容加1
INC DPTR ;修改数据指针
INC R0 ;修改循环计数器
CJNE R0, #00H, FILL1 ;判断是否结束
HERE: SJMP HERE ;原地踏步
END
3 编写多个十六位数的加法程序
Date: 2016.9.22
Designed by: 张恒
Source used: R0,R1: 地址指针
20H~27H:BCD data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100H
MAIN: MOV SP,30H
MOV 20H,#11H ;赋值
MOV 21H,#12H
MOV 22H,#13H
MOV 23H,#14H
MOV 24H,#15H
MOV 25H,#16H
MOV 26H,#17H
MOV 27H,#18H
MOV R0,#20H ;将地址为20H的数赋给地址指针R0
MOV R1,#22H ;将地址为22H的数赋给地址指针R1 MOV A,@R1 ;将地址指针R1的值传递给A
ADD A,@R0 ;地址R0中的值与A中的值相加赋给A MOV R2,A ;将A赋给R2地址中
INC R0 ;R0的地址加一
INC R1 ;R1的地址加一
MOV A,@R0 ;将地址指针R0的值传递给A
ADDC A,@R1 ;地址R1中的值与A中的值还有cy相加赋给A MOV R3,A ;将A赋给R3地址中
CLR A ;清空A
ADDC A,#00H ;将进位赋给A
MOV R4,A ;将A赋给R4
INC R1 ;R1的地址加一
MOV A,@R1 ;将地址指针R1的值传递给A
ADD A,R2 ;地址R2中的值与A中的值相加赋给A
MOV R2,A ;将A赋给R2地址中
INC R1 ;R1的地址加一
MOV A,@R1 ;将地址指针R1的值传递给A
ADDC A,R3 ;地址R3中的值与A中的值还有cy相加赋给A MOV R3,A ;将A赋给R3地址中
CLR A ;清空A
ADDC A,#00H ;将进位赋给A
ADD A,R4 ;将A与R4地址中的值相加赋给A
MOV R4,A ;将A赋给R4
INC R1 ;R1的地址加一
MOV A,@R1 ;将地址指针R1的值传递给A
ADD A,R2 ;地址R2中的值与A中的值相加赋给A
MOV R2,A ;将A赋给R2地址中
INC R1 ;R1的地址加一
MOV A,@R1 ;将地址指针R1的值传递给A
ADDC A,R3 ;地址R3中的值与A中的值还有cy相加赋给A MOV R3,A ;将A赋给R3地址中
CLR A ;清空A
ADDC A,#00H ;将进位赋给A
ADD A,R4 ;将A与R4地址中的值相加赋给A
MOV R4,A ;将A赋给R4
END ;结束
六、程序测试方法与结果
1字节拆分、合并程序
拆分
合并
2数据块填充
3多个十六位数的加法程序输出
输入的值
思考题
1.怎样查看工作寄存器、SFR、片内RAM、片外RAM及程序代码空间内容?Disassembly 窗口有何作用?
答:工作寄存器与SFR的内容在调试阶段的“Register窗口”查看,外围设备的内
容在“Peripherals项目”中查看,也可以通过相对应的固定地址在“Memory1窗
口”中查看。

Dis assembly窗口中设置断点。

2.字节拆分、合并还有哪些方法,举一例说明。

MOV 30H, #49H
MOV A, #30H
XCHD A, #03H
SWAP A
MOV 31H,A
MOV A, 30H
XCHD A,#30H
MOV 32H,A
3. 若按递减1规律填充数据块,应如何修改程序?
答: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100H
MAIN: MOV SP,#40H
FILL: CLR A
MOV A,#0FFH
MOV R0, #00H
MOV DPTR, #7000H
FILL1: MOVX @DPTR, A
DEC A
INC DPTR
INC R0
CJNE R0, #00H, FILL1
HERE: SJMP HERE
END
4. 若从7010H单元开始,连续填充20个字节,应该如何修改程序?
答:修改如下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100H
MAIN: MOV SP,#40H
FILL: CLR A
MOV A,#00H
MOV R0, #14H
MOV DPTR, #7010H
FILL1: MOVX @DPTR, A
INC A
INC DPTR
DEC R0
CJNE R0, #00H, FILL1
HERE: SJMP HERE
END
5. 若完成双字节BCD码加法,应如何修改程序?答: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100H
MAIN: MOV A, 30H
ADD A, 32H
DA A
MOV R0, A
MOV A, 31H
ADDC A, 33H
DA A
MOV R1, A
CLR A
ADDC A, #00H
MOV R2, A
SJMP $
END
《微机实验》报告
其它说明:
1.标题:黑体,小四号
2. 正文:宋体,五号,1.5倍行距
3.流程图使用 SmartDraw7 或Visio软件绘制
4.不要加封面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