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专利申请综述
专利代理服务的相关研究综述

2021年第5期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21 No. 5doi: 10.3969/j.issn. 1000-7695.2021.05.016专利代理服务的相关研究综述马翔,丁堃,张春博,康旭东(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研究所暨WISE L a b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4)摘要:采用文献计量、总结归纳等方式对国内外专利代理服务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评述,明确此领域的研究现 状及热点。
发现关于专利代理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专利代理服务的概念、内涵及其对专利质量和专利技术转移 的影响作用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建议加强专利代理服务对专利质量、专 利技术转移深层次影响机理的研究,并开展有关专利代理服务质量的评价体系研究,以为专利代理机构各项服务在 实践中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促进专利代理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专利代理服务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专利代理服务;专利质量;专利技术转移;研究评述中图分类号:F71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 (2021 ) 05-0120-07Review of Research on Patent Agency ServiceMa Xiang, Ding Kun, Zhang Chunbo, Kang Xudong(Institution of Science of Science and S&T Management and WISE Lab,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 China)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on patent agency service by means o f bibliometrics, summary and induction, and clarifies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hot spots in this field. It is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on patent agency service mainly focuses on the concept o f patent agency service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patent quality and patent technology transfer.O n this basis, the deficiencies o f current research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are pointed out. This article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in—depth impact mechanism o f patent agency service on patent quality and patent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o carry out evaluation system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o f patent agency service.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 ent o f various services o f patent agencies in practice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 f service quality o f patent agencies and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 f patent agency service industry.Key words:patent agency service; patent quality; patent technology transfer; review随着国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不断深化,我国 对于知识产权的工作重心逐渐的从知识产权数量的 增长向知识产权质量的提升靠拢。
工程技术职称个人业绩综述

工程技术职称个人业绩综述一、引言工程技术职称是评价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个人业绩综述是申报职称时的必备材料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申报材料的标准格式,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学习和工作经历、科研项目、工程项目、论文著作和专利成果等方面。
二、个人基本信息1. 姓名:XXX2. 性别:XXX3. 出生年月:XXX4. 所在单位:XXX5. 职称申报级别:XXX三、学习和工作经历1. 学习经历:从XXXX年至XXXX年,在XXXX大学获得XXXX学位。
2. 工作经历:从XXXX年至今,在XXXX单位从事XXXX工作。
四、科研项目1. 项目名称:XXXX项目时间:XXXX年至XXXX年项目角色:项目负责人/参与人项目简介:该项目旨在XXXX,主要研究内容包括XXXX。
通过XXXX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取得了XXXX的成果,为XXXX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工程项目1. 项目名称:XXXX项目时间:XXXX年至XXXX年项目角色:项目负责人/参与人项目简介:该项目是XXXX,主要包括XXXX。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负责XXXX,取得了XXXX的成果,为XXXX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论文著作1. 论文题目:XXXX发表时间:XXXX年发表期刊/会议:XXXX论文简介:该论文主要研究了XXXX,通过XXXX的方法和实验,得出了XXXX的结论,对于XXXX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七、专利成果1. 专利名称:XXXX专利申请时间:XXXX年专利授权时间:XXXX年专利简介:该专利是XXXX,通过XXXX的技术手段,解决了XXXX问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潜力。
八、总结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在个人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中,我积极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学术研究方面,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论文,积极推动了XXXX领域的发展。
同时,我还在专利申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海优申请书

申请人姓名: [您的姓名]申请人单位: [您的单位]申请日期: [申请日期]一、申请人基本情况本人,[您的姓名],[您的性别],[您的出生年月],博士学历,[您的学位授予单位],[您的学位授予时间]。
现任[您的现工作单位],担任[您的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您的专业领域]。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年来,[您的专业领域]领域在[具体研究方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对[相关领域或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此简要描述当前领域存在的问题或挑战]。
本申请项目旨在[项目目标],通过[项目研究方法],为[项目预期成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内容本项目拟开展以下研究内容:1. 文献综述:系统梳理[您的专业领域]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理论创新:基于[理论或方法],提出[新的理论或方法],为[您的专业领域]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3. 实验研究: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方法],验证[理论或方法]的有效性。
4. 应用研究:将[理论或方法]应用于[实际应用领域],解决[实际问题],为[相关领域或社会]的发展提供支持。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本项目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您的专业领域]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理论分析法:对[理论或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3. 实验研究法:通过设计[实验方案],采用[实验方法],对[理论或方法]进行验证。
4. 应用研究法:将[理论或方法]应用于[实际应用领域],解决[实际问题]。
五、预期成果本项目预期取得以下成果:1. 学术论文: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数量]篇学术论文。
2. 专利申请:申请[数量]项专利。
3. 学术报告: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数量]次学术报告。
4. 人才培养:培养[数量]名研究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输送人才。
六、经费预算本项目经费预算如下:1. 设备购置费:[金额]元2. 材料费:[金额]元3. 实验研究费:[金额]元4. 差旅费:[金额]元5. 其他费用:[金额]元七、项目特色与创新点本项目具有以下特色与创新点:1. 理论创新:提出[新的理论或方法],为[您的专业领域]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助研项目申请书模板

尊敬的评审专家:您好!我谨以此书向您申请助研项目,旨在深入研究【研究领域】,为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以下是项目的详细申请内容:一、项目背景及意义【研究领域】是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的焦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我国在【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为了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有必要加大对【研究领域】的研究力度。
本项目旨在解决【研究领域】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为我国在该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本项目的主要研究目标如下:1. 深入分析【研究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明确研究重点和方向。
2. 开展【研究领域】的基础研究,揭示相关规律,为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 针对【研究领域】中的关键问题,设计并实现高效算法和解决方案。
4. 开展【研究领域】的实证研究,验证理论成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5. 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 【研究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2. 【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3. 【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解决方案设计4. 【研究领域】的实证研究5. 学术论文撰写与发表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本项目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收集并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项目提供理论依据。
2. 实证分析:收集相关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机器学习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3. 算法设计:针对关键问题,设计高效算法和解决方案。
4. 软件开发:编写相关软件,验证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5. 论文撰写:撰写学术论文,提升项目影响力。
技术路线如下:1. 收集并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明确研究重点和方向。
2. 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揭示相关规律。
3. 针对关键问题,设计高效算法和解决方案。
4. 开展实证研究,验证理论成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5. 撰写学术论文,提升项目影响力。
四、项目负责人与团队组成本项目负责人:【姓名】,副教授,具有【研究领域】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成果。
Android应用安全专利技术综述

Android应用安全专利技术综述摘要Android操作系统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操作系统,其安全性关乎海量用户的信息和财产安全。
本文对Android应用安全技术领域专利技术进行分析和整理,以Android应用安全检测技术和安全加固技术为主线,重点关注了本领域的全球专利申请趋势、技术发展走向以及主要技术方案,有助于全面了解Android应用安全技术领域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Android系统;安全技术;专利1 Android系统简介及其安全性分析Android(中文俗称“安卓”),是一个基于Linux内核的开源移动操作系统,由Google成立的开放手机联盟(Open Handset Alliance)持续领导与开发,主要设计用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
2017年3月,Android全球网络流量和设备超越了Windows,成为全球第一大操作系统。
Android操作系统架构自底向上分为4个层次:Linux内核层、系统库层、应用框架层、应用层[1]。
其中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各式各样的应用程序,是Android 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和威胁的“重灾区”。
Android应用层安全研究和相关技术聚焦于Android应用本身的安全,包括了2个主要技术分支:一是针对应用是否存在恶意行为、漏洞等进行安全检测,规避安全风险,保证系统及其他应用不受恶意行为、漏洞的影响;二是针对应用进行安全加固,保护应用安全[2-5]。
2 Android应用安全技术专利申请情况2.1 国内外相关专利申请趋势分析Android应用安全技术的专利申请趋势总体上可以分为二个阶段,其中:2008-2010年为萌芽期:在该阶段,国外由于先发技术优势在申请量上领先于国内,国内起步时间相对略有滞后。
2011-2016年为增长期:自2011年开始Android 应用安全领域专利申请量开始明显地快速增长并在2016年达到峰值。
2.2 全球专利申请来源国/地区分布截至2018年5月,Android应用安全技术全球专利申请的来源国/地区主要为中国、美国、韩国。
EUV光刻胶专利分析及技术热点综述

3、多功能性及复合材料的探索
3、多功能性及复合材料的探索
未来EUV光刻胶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多功能性和复合材料的探索。通过将不同功 能材料复合在一起,实现EUV光刻胶性能的全面提升。例如,在EUV光刻胶中引入 耐酸、耐碱等功能性组分,提高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稳定性。
4、应用领域的扩展与交叉学科 的融合
2、制备方法
2、制备方法
制备方法对EUV光刻胶的性能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专利申请中涉及了多种制 备方法,包括乳液聚合法、溶胶-凝胶法、原子层沉积法等。不同制备方法的选 择和优化,能够有效提高EUV光刻胶的制备效率和成品质量。
3、性能改进与优化
3、性能改进与优化
提高EUV光刻胶的性能是专利申请中的重点之一。申请人通过引入特定元素、 进行改性处理以及采用复合材料等方式,不断改进和优化EUV光刻胶的性能。例 如,通过调整化学组成和结构以提高EUV光刻胶的耐热性、化学稳定性以及与基 材的附着力等。
自1950年代初半导体概念诞生以来,光刻胶技术便成为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 关键一环。早期光刻胶主要由美国和日本的公司主导,如杜邦、日本电气等。随 着时间的推移,韩国、中国台湾等地区的企业也逐渐崭露头角。进入21世纪,中 国大陆的半导体光刻胶领域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步实现了国产化。
二、半导体光刻胶领域的现状
三、半导体光刻胶领域的未来趋势
4、产业整合将加速:随着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崛起,以及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重 心转移,未来将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半导体光刻胶领域中来。通过企业之间的产 业整合,将有助于提高本土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三、半导体光刻胶领域的未来趋势
综上所述,基于专利信息的半导体光刻胶领域发展与现状分析表明,该领域 正经历着快速发展和技术创新的过程。未来,随着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推动, 半导体光刻胶领域将会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企业专利申请战略研究综述

Gos nJnD和 Oi r r 20 )认 为企业的专利 申 rs o ma l e i 0 0 v E e( 请 战略首先应 该 从保 护 目的、保 护范 围 、专利 的执 行程 度 、 保护形式 、申请成本 等方面评估 发 明的市场需求 ,可采取 的 战略包括 :从 成本 的角 度采用 错位专利 申请战略 ,即完全或 不完全专利 申请战略 ;利用 临时性 专利 申请 战略可 以观测发 明是否具 有商业价值和市场前 景 ;利 用 P T专利 申请 战略可 C 以多给予企业 1 个月 的时 间考察专利 的市场价值 。他们着重 8 谈到专利 申请 的宽度应该 视具体 情况而定 ,宽度 的大小 各 自 有各 自的优点 ,但 是一般权 利要求 在 2 0到 3 O个之 间并针 对 不 同的权利要求应 该提交相 应的实 物模型作 为补充 ,最好 能 够 提交图片说 明 J 。
F radzD n i和 N uncw n e hr sR ( 03 认 en ne ens eesh ad r al 2 0 ) C e
面的压力 ,因此 ,如何制 定恰 当的专利 申请策 略 ,提高 自身 竞 争优势 ,是摆在我 国每个 企业 面前 一个 重要 而又紧迫 的课 题 。本 文主要分 析 了国 内外 企业 专利 申请 战 略 的研 究状 况 。 以期待对 我国企业制定合理的专利 申请战略提供启迪 。
为企业专 利 申请应该 注重 的是质 量而不是 数量 ,在 面对是否 将发 明申请 专利时应该考 虑三个 方面 的因素 :是否 能阻止其 他竞争者进入 市场 、能否做 为商业谈判 的筹码 和能否进 行专
中 图 分 类 号 :D 2 . 2 9 34 文 献 标 识 码 :A
l 引 言
知识产权是企业 的无形资产 ,而专利 又是企 业知识 产权 中首要 的、核心 的内容。 自 1 8 9 5年我 国实施专 利制 度 以来 , 国内专利 申请总量增长较快 ,但是我 国企业专利 申请量 过少 。 19 9 4年全国企业专 利 申请 只 占总数 的 1 % ,到 19 5 9 7年底 全 国有近七成的 国有大 中型企业未 提 出一 件专利 申请 ;并且 在 现有 的专利 申请中,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占据 了大半壁江 山 ,
专利技术综述撰写建议

专利技术综述撰写建议一、什么是专利技术综述?专利技术综述对审查工作有什么帮助?专利技术综述是在整理、分析、比较、归纳一定时空范围内某技术领域相关专利文献的基础上,以典型技术方案为支撑,描述该领域的主要技术路线、技术发展脉络和趋势、主要申请人和发明人等信息,并详细标引出处的研究报告。
一份好的专利技术综述,可以帮助审查员快速积累某一特定领域内的专业技术知识,掌握该领域技术演进路线,提升对技术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尽快成为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
二、专利技术综述与一般文献综述的区别从主要目的来说,一般文献综述是为了具体研究提供准确的定位,而专利技术综述主要目的是提升审查员的知识储备和对技术的理解能力,是为审查工作服务的;从研究对象上来说,一般文献综述主要是针对学术期刊和会议论文,很少针对创新主体做针对性的研究,而专利技术综述的研究对象是以专利文献为主,兼顾非专利文献,对创新主体(如申请人或发明人)的研究更加深入。
三、个人撰写专利技术综述报告的流程1、资料的日常积累在平常的审查实践中,要有意识地对本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专利文献进行收集,例如引领本领域技术发展的申请人或发明人的专利申请,或在本领域技术发展过程中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技术突破的专利申请,对具有代表性专利申请的公开日、申请人和发明人、其解决的技术问题、达到的技术效果、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分别进行汇总。
另外,也可在审查实践过程中,对本领域有代表性的分类号或关键词进行收集。
2、选题个人撰写专利技术综述的选题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相关性原则:应尽量选择审查工作中密切相关的领域,优先选择审查领域内较为熟悉的技术领域;(2)可行性原则:个人撰写专利技术综述的选题所涉及的研究范围不宜过大,专利文献数量应在200篇之内;(3)针对性原则:专利技术综述的题目不能过大过空,导致文不对题,内容应有侧重点,无需长篇大论,切忌流水账。
3、确定选题后的资料系统收集查看拟选题领域的典型技术方案,确定分类号和热点技术,并查阅相关非专利文献,其间可根据数据收集情况对选题范围进行微调,确定最终选题后,可利用申请人、高频关键词、分类号、公司代码作为检索入口,分别在中文和外文的专利及非专利数据库检索文献,整合日常积累和系统收集的资料,去重增补后以这些文献为基础,建立代表性专利数据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专利申请综述说明:本文全部内容整理自互联网,由于时间有限,并未注明出处,见谅!1.概述1.1 专利基本概念1.专利的概念专利是专利权的简称。
专利权是一种独占权,指各国专利局对提出专利申请的发明创造,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所享有的专有权。
2.专利权的特点专利权具有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
独占性是指专利权人享有专有权,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实施其专利。
时间性是指专利权只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有效,期限届满后,专利权人不再享有专有权,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可以无偿使用。
地域性是指一个国家依照其本国专利法授予的专利权,仅在该国范围内有效,对其他国家没有约束力,其他国家对其专利权不承担保护义务。
3.专利的类型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有三种: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4.授予专利权应符合的条件(一)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
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专利法所称现有技术,是指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
(二)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应当不属于现有设计;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外观设计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告的专利文件中。
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与现有设计或者现有设计特征的组合相比,应当具有明显区别。
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不得与他人在申请日以前已经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专利法所称现有设计,是指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设计。
5.不属于专利法保护范围的领域(一)科学发现;(二)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四)动物和植物品种;(五)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六)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
对第(四)项所列产品的生产方法,可以依照专利法规定授予专利权。
对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取或者利用遗传资源,并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6.专利的保护期限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限为10年,均自申请日起算。
7.费用1.缴纳申请费:发明专利950元(可办减缓,减缓后个人185元企业320元)实用新型500元(可办减缓,减缓后个人75元企业150元)外观设计500元(可办减缓,减缓后个人75元企业150元)2.发明专利初审合格后需提出提前公开或18个月后自动公开,随后进入实审阶段,需再缴纳2500元实质审查费用(可办减缓,减缓后个人375元企业750元) ps:实审阶段只有发明专利才有,实用和外观无此阶段。
3.专利授权后需缴纳登印费与年费:发明专利/年费:900元(可办减缓,减缓后个人135元企业270元)登印费:255(不可减缓)实用新型/年费:600元(可办减缓,减缓后个人90元企业180元)登印费:205(不可减缓)外观设计/年费:600元(可办减缓,减缓后个人90元企业180元)登印费:205(不可减缓)4.个人申请专利费用总计:发明专利(未减缓)-950+2500+900+255=4605元(减缓)185+375+270+255=1805元实用新型(未减缓)-500+600+205= 1305元(减缓)-75+90+205=370元外观专利(未减缓)-500+600+205=1305元(减缓)-75+90+205=370元5.若找代理公司,发明专利代理费3000 实用2000 外观8001.2 软件专利软件专利,是指通过申请专利对软件的设计思想进行保护的一种方式,而非对软件本身进行的保护。
对软件本身的保护由《专利法》和《著作权法》结合来实现。
从客观情况来讲,软件的专利保护实际操作上比较麻烦,也就是程序上不像著作权,直接备案登记的,即使,著作权人不登记备案,只要是你自己创作的就当然地取的该创作的著作权的。
软件专利保护可以在你有某个完好的创意的时候就可以申请了,就算该发明还没有最终成功完成。
因为在专利保护上,我国实行先申请制度的,谁申请在先,谁就享有该专利权。
从理论上讲,对软件设计思想的保护与对软件本身的保护相比,保护力度要大的多。
因为对软件本身的保护,仅仅是保护了一种具体的编码程序,而对软件设计思想的保护则实现了在此设计思想下所有可能编码形式的打包保护。
在我国,软件专利的起步时间比较晚。
因为在2006年之前,基本上不批准软件专利,而必须软件与硬件结合后才能申请专利。
随着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专利审查制度也不断更新,最近,软件的设计思想本身已经被允许单独申请专利,而不再要求必须与硬件结合。
但是,软件专利的撰写要求比较高。
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zljs/2计算机软件专利特点按我国的专利法规定:专利包括三种,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软件一般只可能申请发明专利。
专利法所称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在专利法审查指南中指出,所谓技术方案是“申请人对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利用了自然规律的技术特征的集合”,这种含有计算机程序的方法发明,或者说这种利用了自然规律的方法所构成的技术特征的集合,作为一种技术方案,是可以也应当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发明专利取得的实质条件为“三性”,1、新颖性,2、创造性,3、实用性。
新颖性是指申请专利的发明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在国内外出版物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过申请。
创造性是指与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实用性是指能够在工业上的应用并有实际利益,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
从发明专利取得的三性上来判断,很多软件符合申请专利的条件。
根据审查标准的要求,软件专利可以写成产品也可以写成方法形式。
但不管写成哪种形式,在突出该方案的创造性方面都是比较难处理的环节,需要具体案件具体分析。
可以得到专利保护的软件主要包括(不限于):(1)工业控制软件,如控制机械设备动作;(2)改进计算机内部性能的软件,如某软件可以提高计算机的虚拟内存;(3)外部技术数据处理的软件,如数码相机图像处理软件。
可以说,相当一部分的软件是属于第(3)类。
关于专利的保护办法,可以详见《专利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3 软件专利保护3.1国际软件专利保护专利是国家主管机关授予发明人的在一段时间内禁止他人未经允许实施其发明创造的权利。
专利法是以因确认发明创造的所有权和因发明创造的实施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法规的总称。
专利法的内容一般包括专利权的主体、客体、内容、授予专利权的条件、专利申请和审批程序、专利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以及专利权的保护等。
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地区自九十年代开始就已经开始重新修改了各自的专利审查指南,增补了许多有关计算机软件发明的审查指导意见,可以认为目前三方专利局已不再注重软件可专利性问题的讨论,而是更多关注和讨论软件发明的具体判断标准,即专利审查的第二道门槛:专利三性的问题。
欧盟委员会批准了对欧盟软件专利指令进行的有争议的修改,为在欧洲广泛申请软件专利铺平了道路。
尽管日本、欧盟和美国在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之路方面还有分歧和不同的观点,还引发诸多的争议,但是计算机软件作为专利法保护的客体和主题已经是既成事实。
继日本、欧盟和美国之后,韩国、泰国和我国的台湾地区对计算机软件专利法保护趋势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跟进。
以上事实足以证明,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已经不是计算机软件该不该专利法保护的问题,而是应该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怎样达成一致的问题。
3.2中国软件专利我国专利法规定,当一件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是为了解决技术问题,利用了技术手段和能够产生技术效果时,表明该专利申请属于可给予专利保护的客体。
我国目前对待计算机软件采取的是相对比较保守的态度,在审查指南中只给出了几种可以授予专利权的含有计算机软件的发明:1.用于工业过程控制的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2.涉及计算机内部运行性能改善的发明;3.用于测量或者测试过程控制的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4.用于外部数据处理的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5.涉及汉字编码方法及计算机汉字输入方法的发明。
在中国专利法保护计算机软件的实践中,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将程序固化于作为计算机内部单元或其他功能性设备所使用的集成电路芯片,使其外表表现为硬件功能,从而使计算机软件以硬件的名义申请专利权。
换言之,将计算机软件同硬件设备结合为一个整体,计算机软件自然而然地应当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可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然,在权利要求撰写时,必须要能够体现出这种结合,不能够被认为是计算机软件本身的描述,否则就会被归入到智力活动规则类别中而不能够获得专利授权。
在撰写软硬件结合技术方案中必须注意,在含有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书中,必须文字清楚、完整、准确地描述该发明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性,并且以说明书为依据,准确地限定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可以写成方法权利要求或者装置权利要求。
当在撰写方法权利要求时,注意应该按照方法步骤详细描述计算机程序所执行的各个功能以及如何完成这些功能;撰写成装置权利要求时,应当具体描述装置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并且详细描述该计算机程序的各个功能是由那些组成部分完成以及如何完成。
上述撰写的一个基本要求应该包括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不花费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根据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实现该技术内容。
将计算机软件纳入到专利法的保护体系如今在国际上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这并不排斥其依然可以得到其他法律的保护。
计算机软件只有在著作权法、专利法、合同法、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共同作用下,才能够得到全面的、适度的保护,这才与它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发明之一的地位相适应。
而专利法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是工业产权保护的主要手段。
同时,专利法在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具有最强的排外性,专利权的授予经过非常严格的行政审查过程,自然对专利权人的权利保护也是最周密最有力的。
对计算机软件是否应该进行专利保护含有巨大的人为因素,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法律问题,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国家利益。
就软件产业自身的发展需要而言,用专利法保护也异常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