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分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时事分析ppt课件

• 随手关上水龙头 • 自备购物袋、餐盒 • 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 • 捐赠多余物品 • 乘坐公共汽车
寄语
•保护环境,积极行动起来
The End
电子10-1 王志华
• 生态治理
运用生态学原理对有害生物与资源进 行的宏观调控和管理
• 植树造林
新造或更新森林的生产活动,是培育 森林的一个基本环节
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
这不仅要求我们每个人拥有保护自然 的意识,还要求整个社会同样具有这种意 识。拥有了这种保护自然的意识,我们才 能我们的主观愿望通过实践转化为现实。
采取保护环境的行动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社会物质性的 体现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 界的组成部分。人是物质自然界的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产物,人从自然界出来并不意味着 脱离自然界,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 只能取自物质的自然界。
因此人类无法离开自然界而生存。 可是··· 一旦自然被破坏殆尽,人类将怎么办??
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家园。
意识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的模型蓝图实现出来变为客观现实生态治理运用生态学原理对有害生物与资源进行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植树造林新造或更新森林的生产活动是培育森林的一个基本环节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这不仅要求我们每个人拥有保护自然的意识还要求整个社会同样具有这种意识
人与自然
Human and Nature
自然界一直以来都是 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没 有自然界,就没有人类的 今天。
可是,人类又对自然做了什么?? ··· ···
废 气
废 水 、 固 体 废 弃 物
2024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解析与答案

2024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解析与答案近年来,考研政治的复习备战工作已经成为了许多学子备考的重要环节。
而政治学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其深入理解和掌握在考研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2024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进行解析,并提供相应答案,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考研政治。
I. 真题解析首先,我们来分析2024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本次真题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具体从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等方面展开。
下面将对真题中的各个部分进行解析:1. 认识论认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类认识过程、认识规律以及认识方法的理论体系。
在本次考题中,出现了对认识的本质和认识方式的提问。
考生需要从科学实践、社会实践和认识的反射性几个方面进行回答。
这一部分要求考生结合思辨和实践经验进行回答,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 辩证法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研究事物发展和矛盾运动规律的理论体系。
在本次考题中,涉及到了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辩证思维方法以及辩证法的实践意义等方面。
考生需要对辩证法的基本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分析。
3.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
在本次考题中,考生需要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历史进程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关系等。
考生可以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应用例子来加深自己的回答。
4. 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心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面,是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主张历史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
在本次考题中,涉及到了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对立关系等。
考生需要明确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并能够分析历史唯心主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II. 答案解析在面对以上的问题时,考生需要在回答中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系统性理解和深入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1.下面是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历史上哲学家们的不同回答的有关材料。
材料1: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摘自《人类知识原理》和《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材料2:笛卡儿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
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材料3:斯宾诺莎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其余的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
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
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事物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有什么区别,错在何处?(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错误何在?(3)材料3属于什么观点,有何错误?[参考答案要点:](1)材料1属于唯心主义一元论。
贝克莱是主观唯心主义一元论,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一元,两者都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本原和派生的关系、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2)材料2属典型的二元论。
错误在于否认世界的统一性,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立起来,最终仍然导致唯心论。
物质和精神只是在何者为第一性这个范围内才是绝对对立的,超出这个范围,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的反映。
世界是统一的,它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3)材料3是唯物主义一元论,它力图克服笛卡儿的二元论,但具有“物活论”的倾向,而只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并没有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2.下面是关于世界本原的一组材料。
(2)拉美特里说:“在整个宇(1)德谟克利特说:“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案例分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案例分析自马克思主义创立后的160年间,马克思和他所创立的学说以及由这一学说所指导的运动却依然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前进中也难免要出现挫折。
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就使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这时也出现了“马克思主义死亡了”、“社会主义终结了”、“共产主义将成为20世纪的遗产”等悲观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受到了某些人的挑战和质疑。
但是,之后又出现了许多耐人寻味、令人深思、让人振奋的事情。
一、苏东剧变后,在不少人宣称“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一些人远离马克思、抛弃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当代西方一些最有影响的思想家、理论家却走近马克思,为马克思主义辩护。
例如法国的德里达、德国的哈贝马斯等,他们都是在各自领域中卓有建树的大师级人物。
早在l993年,德里达就发表了《马克思的幽灵》的著名演说,指出“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
哈贝马斯在其所著《追补的革命》一书中说:“东欧剧变和苏联的变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失败的只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即官僚社会主义。
在2 1世纪,社会主义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
”为什么这些著名的思想家、理论家会在马克思主义处于极其困难的时刻走近马克思呢?这绝非偶然,需要我们深思。
二、l999年10月BBC广播公司宣布了它进行的一项民意测验的结果:人们评选的一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卡尔﹒马克思,爱因斯坦、牛顿和达尔文分别列为二、三、四名。
BBC指出:“马克思作为一位哲学家、社会科学家、历史学家和革命者所取得的成果在今天仍然得到学术界的尊重。
”去年12月21日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刊登了一篇题为《共产主义后的马克思》的文章又提到了这件事,并且指出:“东欧和前苏联实行的共产主义是对马克思思想的扭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3.3)--第四章第3课教学案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教学案例案例1:“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在15世纪以前,英国的生产主要还是以农业为主,纺织业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个不起眼的行业。
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引起了商路和商业中心的大转移,原来贸易发达的地中海区域逐渐冷落,欧洲大西洋沿岸熙熙攘攘,成为新兴的国际贸易中心,从而刺激了这一地区的工业发展和资本繁殖。
在多佛尔海峡两岸,英国和佛兰得尔的毛纺织业与呢绒业空前兴旺。
毛纺织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羊毛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
英国本来是一个传统的养羊大国,这时除了满足国内的需要外,还要满足国外的羊毛需要。
因此,养羊业与农业相比,就变得越来越有利可图。
这时,一些有钱的贵族开始投资养羊业。
养羊需要大片的土地。
贵族们纷纷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走,甚至把他们的房屋拆除,把可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
一时间,在英国到处可以看到被木栅栏、篱笆、沟渠和围墙分成一块块的草地,被赶出家园的农民,则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这就是圈地运动。
托马斯﹒莫尔身处英国“圈地运动”高潮时期,曾经亲眼目睹了“圈地运动”带给农民的灾难。
他在自己的名著《乌托邦》的书中写道:“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变成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城市要蹂躏完啦。
”圈地运动首先是从剥夺农民的公共用地开始的。
在英国,虽然土地早已有主,但森林、草地、沼泽和荒地这些公共用地则没有固定的主人。
一些贵族利用自己的势力,首先在这里扩大羊群,强行占有这些公共用地。
当这些土地无法满足贵族们日益扩大的羊群需要时,他们又开始采用各种方法,把那些世代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出家园,甚至把整个村庄和附近的土地都圈起来,变成养羊的牧场。
曾经有一群农民在向国王控诉一个叫约翰﹒波米尔的领主的上诉书中写道:“首先,这个约翰﹒波米尔是个极有势力的人,自从他领有这个庄园,就用勒索强暴的方式占夺了上述您的苦难臣民的牧场,近来还用篱笆围了牧场连同其他土地,将之归人自己的利益范围之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案例

思考与讨论1.在一千年的历史天空中,思想大师如繁星闪耀,为什么马克思被看做是最亮的一颗?马克思的思想对人类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为什么能产生这种影响?2.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的情况下,马克思先后被评为“千年思想家”、“最伟大的德国人”、“最伟大的哲学家”,对我们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提供了什么启示?案例点评20世纪末.人类在公元纪年后经历的第二个千年即将过去,新的千年即将开始。
正是在这样的时候,人们开始盘点过去的一千年。
以千年为单位来评价人物,背景放大了,人物形象缩小了。
在一千年的历史天空中,风云人物和思想大师如群星闪耀。
马克思能被人们看做是其中最亮的一颗星辰,这是十分难得的,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
值得注意的是,作出这样评价的不是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而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们。
这是耐人寻味的。
西方资本主义的故乡,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故乡。
资本主义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繁荣,现在的西方国家在许多方面比较成熟,被我们中的一些人看作是天堂胜境。
但是,生活在那个社会的人们并没有失去基本的清醒。
马克思接连在几次评选中胜出,就说明这一点。
人们认识到,西方社会的若干进步,是马克思学说和工人斗争的结果。
只要资本主义存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就不会过时。
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是有所区别的。
西方有些人可能崇拜马克思,但并不赞同马克思主义。
我们确实也不能因为这一评选结果,就简单的认为西方社会的大多数人都接受马克思主义。
事实比这复杂得多。
比如,西方人对马克思的热评,与社会民主党人在西方社会中影响的扩大有一定的关系。
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当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但它毕竟也受到马克思得影响,并把马克思作为自己重要的思想领袖。
现代西方人能够接受多少马克思主义,那是他们的事,但他们这样崇敬马克思,我们的有同感。
这至少间接地表明了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社会的影响,表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生命力。
马原案例分析资料(半期考试)

半期考试(案例分析)要求:1、每位同学需在以下提供的九个专题共二十七个案例中,任意选取三个案例,但不能在同一专题中选择两个及以上的案例,根据案例材料后的问题进行分析,要求每个案例分析字数在1000字左右。
2、写明案例序号(如案例一、案例七等等),进行案例分析时要求层次清楚、逻辑性强、有理有据、分析全面细致。
3、要求原创,杜绝抄袭,如重复率超过30%认定为抄袭,半期考试成绩记0分。
4、所有内容一律手写。
5、所有案例分析作业一律在本学期第十四周上课时交给任课教师。
(由任课教师转交给班级主管教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专题一案例(案例一-案例三)案例一远未成为历史的马克思镜头一:马克思被西方媒体评为“千年风云人物”《光明日报》1999年12月30日载:在千年交替之际,西方媒体最近纷纷推出自己评选的千年风云人物,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卡尔﹒马克思在多家西方媒体评选千年风云人物的活动中名列第一或第二。
在英国广播公司进行的一次网上民意测验中,卡尔﹒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高居榜首,得票率分别高于名列第二、第三和第四的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牛顿和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
马克思(1818-1883)于1848年与恩格斯一道发表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并于1867年出版了他的不朽巨著《资本论》的第一卷。
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学说成了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南。
《共产党宣言》迄今已用200多种语言出版,是全球公认的“传播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
在路透社评选千年风云人物的活动中,马克思仅以一分之差名列第二。
路透社在报道评选结果时说,“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对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路透社邀请34名、来自各国政界、商界、艺术界和学术界专家名人进行的这次千年人物评选中,名列第一的是爱因斯坦。
镜头二:马克思被德国民众评为“最伟大的德国人”2003年9月,德国德意志电视二台进行了一项为期三个月名为“最伟大的德国人”的调查。
马原 案例分析

马原案例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即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其中,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
辩证法是关于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认识事物的规律的科学,是关于改造世界的规律的科学。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深刻阐述了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毛泽东同志指出,“辩证法是一种观念形态,它是揭露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科学,也是认识世界的科学,更是改造世界的科学。
”毛泽东同志还指出,“辩证法是认识世界的科学,更是改造世界的科学。
”毛泽东同志深刻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三大基本原理,即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论。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毛泽东同志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路线,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和基本纲领。
毛泽东同志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路线,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和基本纲领。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毛泽东同志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路线,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和基本纲领。
毛泽东同志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路线,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和基本纲领。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实现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是关键,我国既要立足国内自主研发,也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消化吸收引进再创新。
相关知识点: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案例思考:以上案例说明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案例分析: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这个案例启示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根据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在全球气候环境问题的大背景下,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人类应该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又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明确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促进新事物成长。
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我们应明确发展低碳经济阶段性特征,努力促进新事物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