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的定义与分类
湿地的定义与分类

湿地的定义与分类1.湿地的定义根据《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系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
2.湿地分类标准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以及《湿地公约》分类系统,《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将全国湿地划分为5大类28种类型,各种类型及其划分标准如下:Ⅰ、近海及海岸湿地(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及其沿岸海水浸湿地带):Ⅰ1 浅海水域: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永久水域,植被盖度<30%,包括海湾、海峡。
Ⅰ2 潮下水生层:海洋低潮线以下,植被盖度≥30%,包括海草层、海洋草地。
Ⅰ3 珊瑚礁:由珊瑚聚集生长而成的湿地。
包括珊瑚岛及其有珊瑚生长的海域。
Ⅰ4 岩石性海岸:底部基质75%以上是岩石,盖度<30%的植被覆盖的硬质海岸,包括岩石性沿海岛屿、海岩峭壁。
本次调查指低潮水线至高潮浪花所及地带。
Ⅰ5 潮间沙石海滩:潮间植被盖度<30%,底质以砂、砾石为主。
Ⅰ6 潮间淤泥海滩:植被盖度<30%,底质以淤泥为主。
Ⅰ7 潮间盐水沼泽:植被盖度≥30%的盐沼。
Ⅰ8 红树林沼泽:以红树植物群落为主的潮间沼泽。
Ⅰ9 海岸性咸水湖:海岸带范围内的咸水湖泊。
Ⅰ10 海岸性淡水湖:海岸带范围内的淡水湖泊。
Ⅰ11 河口水域:从近口段的潮区界(潮差为零)至口外海滨段的淡水舌锋缘之间的永久性水域。
Ⅰ12 三角洲湿地:河口区由沙岛、沙洲、沙嘴等发育而成的低冲积平原。
Ⅱ、河流湿地(本次调查仅限于河床(枯水河槽)平均宽度≥10米,面积大于100hm2的全国主要水系的四级以上支流)Ⅱ1 永久性河流:仅包括河床,同时也包括河流中面积小于100hm2的水库(塘)。
Ⅱ2 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Ⅱ3 泛洪平原湿地:河水泛滥淹没(以多年平均洪水位为准)的河流两岸地势平坦地区,包括河滩、泛滥的河谷、季节性泛滥的草地。
Ⅲ、湖泊湿地Ⅲ1 永久性淡水湖:常年积水的海岸带范围以外的淡水湖泊。
湿地知识点总结

湿地知识点总结一、湿地的定义湿地是指水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通常被水覆盖或者土壤含水量很高。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包括泥沼、水稻田、河口、湖泊、沼泽、泻湖、泻草地、盐碱地、内陆沼泽和河中森林等。
此外,湿地还包括了被水淹没、植被茂密的沼泽、水塘、腐殖质土地和短暂的湿地,以及其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
二、湿地的分类根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湿地可以分为沿海湿地、内陆湿地和人工湿地三种类型。
沿海湿地主要包括河口、滨海湿地、珊瑚礁和沙脊。
内陆湿地主要包括湖泊、沼泽、沼泽和内陆河流。
人工湿地主要包括水田、水库、池塘和水利系统等。
根据水的咸淡程度,湿地还可以分为咸水湿地、淡水湿地和半咸淡水湿地三种类型。
咸水湿地主要包括沿海盐碱地、海湾、河口和河床。
淡水湿地主要包括湖泊、河流、沼泽和泥沼。
半咸淡水湿地主要包括沿海沼泽、沼泽和滩涂。
三、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衡量标准。
据统计,全球湿地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左右,但却居住着许多物种,包括各种鸟类、鱼类、昆虫、植物和微生物等。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的数据,全球湿地有超过1亿种生物,其中有30%以上的鸟类栖息在湿地中。
湿地是许多迁徙鸟类的栖息地,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生态环境,有利于鸟类的繁殖。
此外,湿地还是许多鱼类和动物的栖息地,保护着它们的栖息地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四、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很多重要的生态功能。
首先,它们是水文系统的重要部分,对于维持水资源的平衡和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湿地是气候调节器,它们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且释放氧气,有利于维护大气环境。
再次,湿地对于维护水质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可以净化水源、过滤污染物、保护水资源和维护水生态系统。
最后,湿地还是重要的生物栖息地,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栖息地和生态环境,对于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五、湿地的保护湿地的保护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湿地的概念

湿地的概念、分类及作用一、湿地的概念:湿地的定义有多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是《湿地公约》作出的,即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其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度带。
形成原因: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浅水覆盖的土地。
其类型多样。
因而成因也多样。
一般来说。
是因蒸发量小于降水量。
且地势较低平。
排水不畅。
除此之外。
热带地区还因降水丰富。
排水不畅形成湿地。
(如印尼)高原地区还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冰川融水较多而地表水较丰富、且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
于易积水的低洼处易形成湿地。
(如青藏高原)高纬度地区还因气温较低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
并且气温低蒸发弱,地势地平排水不畅,也易形成湿地。
(如东北三江湿地)二、湿地分类:湿地可以归类为4大类自然湿地和1大类人工湿地。
4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滨海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
滨海湿地: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及其沿岸海水浸湿地带,是指浅海水域、潮下水生层、珊瑚礁、岩石性海岸、潮间沙石海滩、潮间淤泥海滩、潮间盐水沼泽、红树林沼泽、海岸性咸水湖、海岸性淡水湖、河口水域、三角洲湿地;河流湿地:包括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泛洪平原湿地;湖泊湿地:包括永久性淡水湖、季节性淡水湖、永久性咸水湖、季节性咸水湖;沼泽湿地:包括藓类沼泽、草本沼泽、沼泽化草甸、灌丛沼泽、森林沼泽、内陆盐沼、地热湿地、淡水泉或绿洲湿地。
人工湿地:包括水稻田、水产池塘、水塘、灌溉地,以及农用洪泛湿地,蓄水区,运河、排水渠,地下输水系统等。
三、湿地的作用:(一)提供水源:湿地常常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
溪流、河流、池塘、湖泊中都有可以直接利用的水。
第三讲 湿地、湖泊、沼泽

2、湿地的分类
天然湿地: 沼泽、滩涂、河流、湖泊、 根据湿地的 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浅 形成原因分类 海区等 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湿地的特点 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 体之间的过渡地带
4、湿地的分布
湿地分布很广泛,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 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蒙新干旱、 半干旱湿 地
青海湖
• 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被喻为“消逝的仙湖”。这里曾 经湖清草美,飞鸟成群;这里曾经人声鼎沸,商旅“丝绸”; 这里曾经万家灯火,楼兰城立。然而,因为人为的破坏和自 然原因,现在它寸草不生,荒无人烟,成为一块冒险之地。
4.按湖水矿化度分类 •按湖水矿化度的大小,可分淡水湖,矿化度小于 lg/L;微咸湖,矿化度在l-24g/L;咸水湖,矿化 度在24-35g/L;盐水湖,矿化度大于35g/L。外流 湖大多为淡水湖,内陆湖则多为咸水湖、盐水湖。 •部分学者将湖水含盐度<0.3‰的湖泊称为淡水湖、 湖水含盐度介于0.3‰-24.7‰的湖泊称为半咸湖、 湖水含盐度> 24.7‰的为咸水湖,含盐度达到饱 和结晶的称为盐湖。
第三讲
湿地资源的 开发与保护
世界湿地日的由来
•
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 全球性政府间的湿地保护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 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 公约》)。它是当时针对一种特定生态系统的自 然保护全球性公约。
1996年10月,国际湿地公约常委会决定将每年 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练习: 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 D A、三峡水库 B、海南岛红树林 C、水稻田 D、青藏高原上的冰川 2、下列事物属于湿地的是: C ①海洋 ②耕地 ③河流 ④湖泊 ⑤森林 A、①②③④ C、③④ B、②③④⑤ D、②④⑤
湿地保有量概念

湿地保有量概念一、湿地定义湿地(Wetland)是指自然界中具有湿润地下水位条件的土地和与之紧密联系的水体组成的地域的总称。
它是一种介于陆地和水域之间的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
湿地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河流、湖泊、海滩、盐沼等多种类型。
二、湿地类型湿地有多种类型,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湿地类型:1. 河流湿地:河流湿地是指沿着河流形成的湿地,包括河床、河岸、洪泛区等。
这些湿地具有调节洪水、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供休闲场所等功能。
2. 湖泊湿地:湖泊湿地是指由于地壳运动或河流淤积而形成的天然湖泊或人工水库等湿地。
湖泊湿地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供水上运动场所等功能。
3. 沼泽湿地:沼泽湿地是指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区形成的湿地。
沼泽湿地具有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供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功能。
4. 沿海滩涂湿地:沿海滩涂湿地是指沿海地区由于海水涨潮和退潮形成的湿地。
沿海滩涂湿地具有净化水质、保护海岸线、防止风暴潮等功能。
5. 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形成的湿地,如水田、水塘、水渠等。
人工湿地具有净化水质、美化环境、提供休闲场所等功能。
三、湿地功能湿地具有多种功能,以下是湿地的几个主要功能:1. 水质净化:湿地具有净化水质的独特功能。
当污水经过湿地时,湿地中的植物和微生物能够吸收和分解污染物,从而净化水质。
这种净化功能对于保护水源和水质非常重要。
2. 气候调节:湿地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
湿地的水分蒸发能够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局部气候。
同时,湿地的植被也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3. 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湿地的生态环境为众多水生植物和动物提供了生存空间,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保护湿地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4. 水资源储存:湿地具有储存水资源的功能。
重要湿地知识点梳理总结

重要湿地知识点梳理总结1. 湿地的定义:湿地是指土壤中含有水分或水表面覆盖着植被的区域。
湿地包括沼泽、沼泽、沼泽、湿地、河流、湖泊和洪泛区等。
湿地具有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水资源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气候调节和土壤保护等。
2. 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
首先,湿地可以调节水资源,吸收和存储水分,减少洪水和干旱的风险。
其次,湿地是重要的栖息地,许多植物和动物依赖湿地生存。
此外,湿地还可以净化水质、固碳和调节气候等。
3. 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
许多珍稀濒危物种依赖湿地生存,如水鸟、湿地植物和湿地动物等。
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链和生态环境,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4. 湿地的价值:湿地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首先,湿地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渔业资源和湿地植物等。
其次,湿地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如水资源调节、洪水控制和海岸保护等。
最后,湿地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5. 湿地的面临的挑战: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湿地面临着许多威胁和挑战。
首先,湿地被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其次,污染和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最后,非法捕捞和非法采矿等行为也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6. 湿地保护和管理: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保护和管理。
首先,需要建立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管控和保护。
其次,需要加强湿地的恢复和修复工作,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最后,需要加强社会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湿地保护的重视和意识。
总之,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
保护和管理好湿地生态系统,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梳理总结,可以增强人们对湿地保护的重视和意识,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湿地趣味知识

湿地趣味知识
湿地是指由水体、湖泊、河流或海洋所形成的自然环境,有着独特的生态系统和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
以下是一些湿地的趣味知识:
1. 湿地类型:湿地可以分为沼泽、泥炭地、湖泊、河口湾等不同类型。
每种湿地都有其特有的特征和生物群落。
2. 湿地功能:湿地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包括水源涵养、水质净化、防洪调蓄、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湿地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3. 物种多样性: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栖息地之一,许多珍稀濒危物种都依赖湿地生存。
例如,湿地是候鸟迁徙的重要站点,吸引了大量的鸟类。
4. 著名湿地: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湿地,如美国的伊万霍湖、肯尼亚的马赛马拉湿地、中国的三江平原等。
这些湿地具有独特的景观和生物群落,吸引着众多游客和研究者。
5. 湿地保护: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湿地正面临着退化和破坏的威胁。
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都在采取措施来保护湿地,并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等方式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总之,湿地不仅是自然界的宝贵资源,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态系统。
了解湿地的趣味知识可以增加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湿地湿地的定义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义,这些含义可分为两大类

湿地湿地的定义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义,这些含义可分为两大类--广义的和狭义的。
《湿地公约》的定义就是一种广义的定义。
《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国际公认的,即: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这个定义包括海岸地带地区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
狭义的定义通常把湿地视为生态交错带;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由于土壤浸泡在水中,所以特征植物得以生长。
在自然界中,湿地被誉为“自然之肾”、“生命的摇篮”、“物种基因库”、“鸟类乐园”,在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我国湿地保护面临六大威胁一是对湿地盲目开垦和改造。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湿地开垦面积达1000万公顷,现存天然湿地仅占国土面积的3.77%,大大低于全球湿地占陆地面积6%的水平。
我国现有天然湿地的30%仍面临着被开垦和改造的威胁。
二是湿地污染加剧。
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等不仅使湿地水质恶化,而且对湿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有26%的天然湿地面临着环境污染的威胁。
三是湿地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一些地方忽视了湿地的生态环境用水。
如扎龙国际重要湿地自然来水由建区时的年4亿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年1亿立方米;河北衡水湖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由于农业用水增加,蓄水量逐年减少,导致湿地面积萎缩、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四是泥沙淤积日益严重。
由于大江大河上游的森林砍伐影响了流域生态平衡,使河流中的泥沙含量增大,造成河床、湖底、水库淤积。
五是湿地保护资金严重不足。
截至目前,我国湿地保护总投入为1.9亿元,建国以来,平均每公顷投入不足5元,抢救性保护、示范工程的数量和规模不得不压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的定义与分类
《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国际公认的,即: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还可包括与湿地毗邻的河岸和海岸地区,以不位于湿地内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海洋水体。
这个定义包括海岸地带地区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
天然湿地
(一)海洋/海岸湿地
A --- 永久性浅海水域:多数情况下低潮时水位低于6m,包括海湾和海峡。
B --- 海草层:包括潮下藻类、海草、热带海草植物生长区。
C --- 珊瑚礁:珊瑚礁及其邻近水域。
D --- 岩石性海岸:包括近海岩石性岛屿、海边峭壁。
E --- 沙滩、砾石与卵石滩:包括滨海沙洲、海岬以及沙岛;沙丘及丘间沼泽。
F --- 河口水域:河口水域和河口三角洲水域。
G --- 滩涂:潮间带泥滩、沙滩和海岸其他咸水沼泽。
H --- 盐沼:包括滨海盐沼、盐化草甸。
I --- 潮间带森林湿地:包括红树林沼泽和海岸淡水沼泽森林。
J --- 咸水、碱水泻湖:有通道与海水相连的咸水、碱水泻湖。
K --- 海岸淡水湖:包括淡水三角洲泻湖。
ZK(a)-- 海滨岩溶洞穴水系:滨海岩洞穴。
(二)内陆湿地
L --- 永久性内陆三角洲:内陆河流三角洲。
M --- 永久性的河流:包括河流及其支流、溪流、瀑布。
N --- 时令河:季节性、间歇性、定期性的河流、溪流、瀑布。
O --- 湖泊:面积大于8hm2永久性淡水湖,包括大的牛轭湖。
P --- 时令湖:大于8hm2的季节性、间歇性的淡水湖;包括漫滩湖泊。
Q --- 盐湖:永久性的咸水、半咸水、碱水湖及其浅滩。
R --- 内陆盐沼:永久性的咸水、半咸水、碱水沼泽与泡沼。
Sp --- 时令碱、咸水盐沼:季节性、间歇性的咸水、半咸水、碱性沼泽、泡沼。
Ss --- 永久性的淡水草本沼泽、泡沼:草本沼泽及面积小于8hm2泡沼,无泥炭积累,大部分生长季节伴生浮水植物。
Tp --- 泛滥地:季节性、间歇性洪泛地,湿草甸和面积小于8hm2泡沼。
Ts --- 草本泥炭地:无林泥炭地、包括藓类泥炭地和草本泥炭地。
U --- 高山湿地:包括高山草甸、融雪形成的暂时性水域。
Va --- 苔原湿地:包括高山苔原、融雪形成的暂时性水域。
Vt --- 灌丛湿地:灌丛沼泽、灌丛为主的淡水沼泽,无泥炭积累。
W --- 淡水森林沼泽:包括淡水森林沼泽、季节泛滥森林沼泽、无泥炭积累的森林沼泽。
Xf --- 森林泥炭地:泥炭森林沼泽。
Xp --- 淡水泉及绿洲。
Y --- 地热湿地:温泉。
Zg --- 内陆岩溶洞穴水系:地下溶洞水系。
注:“漫滩”是一个宽泛的术语指一种或多种湿地类型,可能包括R、Ss、Ts、
W、Xf、Xp或其他湿地类型的范例。
漫滩的一些范例为季节性淹没草地(包括天然湿草地)、灌丛林地、林地和森林。
漫滩湿地在此作为一种具体的湿地类型。
人工湿地
1 --- 水产池塘:例如鱼、虾养殖池塘。
2 --- 水塘:包括农用池塘、储水池塘,一般面积小于8hm2。
3 --- 灌溉地:包括灌溉渠系和稻田。
4 --- 农用泛洪湿地:季节性泛滥的农用地,包括集约管理或放牧的草地。
5 --- 盐田:晒盐池、采盐场等。
6 --- 蓄水区:水库、拦河坝、堤坝形成的一般大于8hm2得储水区。
7 --- 采掘区:积水取土坑、采矿地。
8 --- 废水处理场所:污水场、处理池、氧化池等。
9 --- 运河、排水渠:输水渠系。
Zk(c)-- 地下输水系统:人工管护的岩溶洞穴水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