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二级康复流程图

合集下载

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康复锻炼图文详解课件

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康复锻炼图文详解课件
➢ 将腿向外拉(不与床 铺发生磨擦)
➢ 将腿向内拉,继续向 对侧移去(如主诉疼 痛则必需停止)
➢ 将腿置回原位
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康复锻炼图 文详解
下肢被动运动:髋关节
内外旋转
➢ 一手放病人膝上,另一手放足踝上 ➢ 把腿向内侧转动 ➢ 将腿向外侧转动或放松
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康复锻炼图 文详解
(拇指的位置在其他手指上) ➢ 将拳头放松,五指伸直
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康复锻炼图 文详解
下肢被动运动:髋关节
屈曲及伸展
➢ 一手托病人膝后,使不要屈曲 ➢ 将腿提高,在可能范围内至90角度 ➢ 将腿放回原位
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康复锻炼图 文详解
下肢被动运动:髋关节
内收、外展
➢ 以一手置放病人膝后, 另一手放在踝下
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康复锻炼图 文详解
上肢被动运动:腕关节
屈曲及伸展
➢ 一手握住病人的手腕,另一手拉住病人的手指 ➢ 把手腕向前屈 ➢ 使手腕伸直 ➢ 把手腕向后屈
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康复锻炼图 文详解
上肢被动运动:手指关节
屈曲及伸展
➢ 一手握住病人的手腕使略向后伸 ➢ 另一手放病人手背上,然后把病人手指握成拳头
2.关节被动活动
2.2 适用症
肢体瘫痪者 肢体无力而自主能力受限者 老弱及卧床病人,肢体活动能力受限者
开始时每个动作做三遍,逐渐增加到十 遍,每日二至三次
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康复锻炼图 文详解
(四)康复护理方法
1.体位的摆放
若是脑出血型,何时开始翻身应根 据医嘱。若不是脑出血型,则在病人发病 后第一天即可翻身,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
➢ 屈肘(将手指带向下颌)
➢ 将肘部伸直

脑卒中康复治疗整体流程表

脑卒中康复治疗整体流程表
肌力评定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
积极干预治疗方案
●康复教育(患者及家属):良知位的摆放、辅助翻身、正确的坐姿
●床旁FES康复踏车训练
●被动ROM训练
●神经促通疗法
进阶标准:●生命体征稳定
●进入联合反应期–共同运动阶段
●达到自动态平衡
●肌张力开始增高
小时
3-7天
急性期康复
脑卒中康复治疗整体流程表:
医疗水平
地点
康复重点
平均治疗/每天
平均住院日
急性期
神经内科
1、稳定生命体征
2、临床治疗
进阶标准:
生命体征稳定后48小时后
/
0-2天
过渡监护病房
神经内科
功能评定(初期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Brunnstrom6阶段评定法
●关节活动度检查评定表
●肌张力的评定
(改良Asheorth量表)
●关节活动度检查评定表(对比)
●肩关节半脱位评定
●肌张力的评定
●肌力、肌围度检查表(20天时评估方便对比)
●平衡功能的评定(Berg平衡量表)
●步行功能评定(Hoffer步行
能力分级)
●ADL评估-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康复教育:鼓励患者主动运动
积极干预治疗方案:
1、手的精细活动
2、独立上下楼评定:Brunnstrom6阶段评定法
●关节活动度检查评定表(对比)
●肌张力的评定
(改良Asheorth量表)
肌力、肌围度检查表(对比)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
●平衡功能的评定(Berg平衡量表)

脑卒中流程-.ppt

脑卒中流程-.ppt

4
出院前开展末期评定
精选课件
10
病人转送流程
出现病情变化
交代病情 签署同意书
完善相关检查 (急)
办理出院 安排医护护送
准备急救药品 器材及车辆
精选课件
请示上级医师 联系相关
医院及科室
11
出院时
出院带药 出院小结 交代病情 整理病历
出院后
定期随访 复诊
精选课件
12
康复治疗
理疗
大卫 传统
系统
步态 训练
减重 系统
情景 模拟
PT OT ST
精选课件
13
合并症
高血压
糖尿病
冠心病
心率失常
精选课件
14
并发症
压疮
癫痫
尿路感染
脑积水 肩手综合征
肺部感染
5
异位骨化
精选课件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5
15
精选课件
16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2、Berg平衡量表 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七、言语评定
八、心理评定
九、其他
精选课件
3
康复评定
入院时
住院期间 1周、1月、2月----
中期评定
出院前
末期评定
精选课件
4
完成康复评定 完善病历书写
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
入院
签署康复治疗风险同意书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开具医嘱 制定康复计划
精选课件
5
?长期医嘱
脑卒中康复流程ຫໍສະໝຸດ 精选课件1卒中后患者 住院康复
康复流程图

脑卒中康复治疗 ppt课件

脑卒中康复治疗  ppt课件
出血性卒中(Hemorrhagic Stroke):包括脑 3 ppt课件 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卒中患者主要的功能障碍
运动障碍(偏瘫及肌张力、不自主运动、协调运动异常 及平衡功能) 言语语言障碍(失语、构音、吞咽) 感觉障碍(普通感觉及特殊感觉) 失用症和失认症 智力和精神障碍 意识障碍 二便障碍
ppt课件 4
临床病程时间分期:
急性期(约2周)→ 亚急性期(12小时—2周) 恢复期(2周—8个月) 后遗症期(8个月后)
康复时间:
早期康复:只要病人神智清楚,尽早开始,生 命体 症稳定24-48小时开始 进展性卒中、有严重合并症、严重系统性疾病时不易 进行康复治疗
ppt课件 5
康复治疗要点
早期:良姿位摆放,目的是预防并发症,为 后期康复治疗打好基础 恢复期:运用多种治疗方法恢复患者的功能 障碍,如物理因子治疗、Bobath技术、 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PNF、运动再 学习技术等 后遗症期:辅助具使用,指导训练,持之以 恒
高压氧舱
ppt课件 39
预防再中风
低盐低脂饮食。 按时服药:控制血糖、血脂、血压。 运动训练,改善体质。 定期门诊找医生就诊。
ppt课件
40
ppt课件
41
卒中患者的运动障碍 *肌肉无力 *肌肉痉挛 *异常运动 *步态异常 *运动保持困难
ppt课件 42
ppt课件
43
ppt课件
ppt课件 33
脑卒中后常见其他问题与并发症问题
疼痛(肩关节半脱位、肩痛、肩手综合征) 痉挛 疲劳 睡眠障碍 以上问题均应进行相应的康复评定和处理。
ppt课件
34
中止训练的情况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_2011完全版_张通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_2011完全版_张通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12.04.001·专稿·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执笔:张通[中图分类号]R49;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771(2012)04-0301-18[本文著录格式]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01-318.前言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

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

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2]。

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速脑卒中的康复进程,降低潜在的护理费用,节约社会资源[3]。

中国现代康复医学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虽然近几年发展较快,但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跟西方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近十年来,我国在康复医学学科建设和康复医疗体系建设方面有了较大投入,国家“九五”、“十五”科技攻关课题脑卒中康复研究相关课题的完成,为脑卒中康复的普及和推广奠定了基础,大大推进了我国脑卒中康复医学的发展[4-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神经科学的发展,国内外脑卒中康复领域专家对脑卒中的康复机制、医学管理和康复理念、康复治疗新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不少新成果。

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选择针对脑卒中的评价方法和康复手段。

苏格兰、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相继出版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用于指导本地区的脑卒中康复治疗[6-7]。

脑卒中康复流程

脑卒中康复流程
常用运动治疗方法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加强健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和肌力训练
躯干控制和转换
脑卒中的康复
一、概述
脑卒中(stroke)亦称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A),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erebral infarction)、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脑栓塞(cerebral embolism)和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stroke)。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我国城乡脑卒中年发病率为200/10万,年死亡率为80/10万~120/10万,存活者中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40%为重度残疾,脑卒中复发率达40%。
一侧肢体瘫痪
肌张力、肌力低下
躯干控制差
平衡功能障碍
关节活动障碍
高级脑功能障碍(言语、认知、心理)
吞咽障碍
并发症
一级康复治疗目标
改善对躯干和近端关节的控制能力,达到床上翻身、卧坐转移、坐位静态平衡。
保护关节保持肩胛、肘、腕、手和髋、膝、踝的活动范围
采用兴奋性促进手法提高瘫痪肌的张力和力量
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加强非受累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和自理防止各种并发症和二次损伤的产生
脑卒中康复流程
脑卒中一级康复流程图
脑卒中二级康复流程图
脑卒中三级康复流程图
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流程
一级康复(早期康复)二级康复(恢复期康复)三级康复(后期康复-社区康复)
三级康复流程
1.总流程2.住院康复医疗流程(1、2级康复)3.社区康复医疗流程(3级康复)

脑卒中康复治疗整体流程表

脑卒中康复治疗整体流程表
●神经生理促通疗法
●AFO、肩胛带的使用
●患者肩痛的处理(20天左右)
●康复教育(患者及家属)
辅助主动翻身练习
积极干预治疗方案
●体位性低血压的处理
●FES康复踏车上肢和下肢训练
●手功能训练
●虚拟环境康复训练
进阶标准:●达到自动态和他动态平衡
●完全达到步行的条件
●出现部分分离运动
2-3小时
8-21天
恢复期康复
FES恢复治疗中心/门诊
功能评定(中期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Brunnstrom6阶段评定法
●关节活动度检查评定表(对比)
●肌张力的评定
(改良Asheorth量表)
肌力、肌围度检查表(对比)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
●平衡功能的评定(Berg平衡量表)
●康复教育:鼓励患者主动运动
急性期康复nstrom6阶段评定法
●关节活动度检查评定表(20天时评估方便与上次对比)
●肩关节半脱位评定
●肌张力的评定
●肌力、肌围度评定
●平衡功能评定
●步行功能评定(Hoffer步行能力分级)
●ADL评估-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积极干预治疗方案
●关节活动度检查评定表(对比)
●肩关节半脱位评定
●肌张力的评定
●肌力、肌围度检查表(20天时评估方便对比)
●平衡功能的评定(Berg平衡量表)
●步行功能评定(Hoffer步行
能力分级)
●ADL评估-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康复教育:鼓励患者主动运动
积极干预治疗方案:
1、手的精细活动
2、独立上下楼梯的练习
积极干预治疗方案:

2022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2022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2022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试行草案)一、中国脑卒中康复现状与未来概述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

中国每年新发卒中病人约一百五十万,其中70%~80%的卒中病人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

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

患者功能的改善又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潜在的长期护理所需的高额费用,节约社会资源。

中国脑卒中康复的现状中国现代康复医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来发展较快,但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等原因,跟西方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集中体现在康复治疗体系不健全和康复治疗方法的不规范和普及程度差等方面,严重影响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效果。

国外研究证明,按照规范的康复治疗指南进行康复,能明显提高脑卒中的康复水平和康复质量。

近十年来,国家在康复医学科建设和康复医疗体系建设有了较大投入,国家九五、十五关于脑卒中康复的研究课题的完成,为脑卒中康复的普及和推广奠定了基础,大大推进了我国脑卒中康复医学的发展。

脑卒中康复的特殊性脑卒中的康复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是一个集体协同的工作模式,既包括公众健康教育、脑卒中的三级预防,又包括急慢性期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的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

脑卒中康复与其他临床医学相比有其特殊性,表现在脑卒中康复发展历史较短,但康复理论、康复学说众多,各种学说都有其理论基础,既相互包容,又各有特点,另外脑卒中康复评价和治疗方法多样性。

总体来说,脑卒中的康复具有很大的经验性和直觉性,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师和治疗师的经验和治疗技术的熟练程度,这与循证医学的哲学思想有些相矛盾。

循证医学强调任何医疗决策的制定应遵循和应用科学证据,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将自己的临床治疗经验、专业知识与当前最佳的干预证据结合起来,将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治疗措施用于自己的病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