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限时集训:专题3 酶和ATP(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03酶与ATP

2020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03酶与ATP

专题三酶与ATP1.(2020年浙江选考)细菌内某种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戊代表生长必需的不同物质,①~⑤代表不同的酶。

野生型细菌只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甲就能生长,而突变型细菌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甲、乙、丁才能生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变型细菌缺乏酶①、②、③B.酶④与乙结合后不会改变酶④的形状C.酶②能催化乙转变为丙,也能催化丙转变为丁D.若丙→戊的反应受阻,突变型细菌也能生长【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野生型细菌体内含有①~⑤这五种酶,所以只要在培养基中添加底物甲,自己就能合成生长需要的乙、丙、丁、戊等物质;而突变型细菌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甲、乙、丁才能生长,说明缺乏合成相应物质所必需的的酶。

突变型细菌缺乏合成相应物质所必需的的酶,即酶①、③,A错误;酶与底物结合后会改变酶的空间结构,形状改变,反应完成后,酶分子又恢复原状,B错误;酶具有专一性,酶②能催化乙转变为丙,酶③能催化丙转变为丁,C错误;若丙→戊的反应受阻,乙可以合成戊,所以突变型细菌也能生长,D正确。

故选 D。

2.(2020年浙江选考)下列关于淀粉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能产生淀粉酶B.固相淀粉酶比水溶液中的淀粉酶稳定性更高C.枯草杆菌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比唾液淀粉酶的高D.淀粉被淀粉酶水解形成的糊精遇碘-碘化钾溶液不显色【答案】D【解析】淀粉酶可以分解淀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都能产生淀粉酶,A正确;固相淀粉酶不溶于水,比水溶液中的淀粉酶稳定性更高,可以反复利用,B正确;枯草杆菌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50~75℃,比唾液淀粉酶的高,C正确;淀粉水解时一般先生成糊精(遇碘显红色),再生成麦芽糖(遇碘不显色),最终生成葡萄糖,D错误。

故选D。

3.(2020年浙江选考)研究叶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取匀浆或上清液依次离心将不同的结构分开,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P1~P4表示沉淀物,S1~S4表示上清液。

2020年高考生物热点专题 酶和ATP(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热点专题 酶和ATP(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热点专题-----酶和ATP1.在线粒体的内外膜间隙中存在着腺苷酸激酶,它能将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上而形成ADP。

以下有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A.腺苷酸激酶的数量影响葡萄糖分子进入线粒体B.腺苷酸激酶极有可能是一种ATP水解酶C.腺苷酸激酶与细胞内ATP与ADP的平衡维持有关D.腺苷酸激酶发挥作用时伴随着高能磷酸键的断裂与形成2.(2019·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细胞代谢中发挥多种功能B.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C.验证唾液淀粉酶专一性的实验中,不宜用碘液来检测实验结果D.在酶促反应中,随着酶浓度或反应物浓度的增加,酶活性逐渐增强3.呼吸作用过程中,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泵能将NADH(即[H])分解产生的H+转运到膜间隙,使膜间隙中H+浓度增加,大部分H+通过结构①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同时驱动ATP的合成,主要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乳酸菌不可能发生上述过程B.该过程发生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C.图中①是具有ATP合成酶活性的通道蛋白D.H+由膜间隙向线粒体基质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4.(2019·哈师大附中高三期中)细胞代谢离不开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又可以作为反应底物B.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活性C.酶通过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发挥催化作用D.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含有的酶完全不同5.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

如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

叙述错误的是( )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6.(2019·山东日照高三校际联考)某同学进行了下列有关酶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甲组:淀粉溶液+新鲜唾液→用斐林试剂检测→出现砖红色沉淀乙组:蔗糖溶液+新鲜唾液→用斐林试剂检测→不出现砖红色沉淀丙组:蔗糖溶液+蔗糖酶溶液→用斐林试剂检测→?A.该实验可用来验证酶的专一性B.丙组的实验结果是“出现砖红色沉淀”C.三组的实验结果都可用碘液进行检验D.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和酶的种类7.(2019·山东师大附中高三模拟)乳糖酶可催化乳糖水解。

课标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第3讲酶和ATP精练含解析

课标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第3讲酶和ATP精练含解析

第3讲酶和ATP一、选择题1.(2019云南第一次模拟)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酶的合成均需经过转录和翻译B.酶都是多聚体,合成过程都有水生成C.低温下酶的活性较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D.酶在细胞内外均能发挥作用答案 A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其中蛋白质的合成需经过转录和翻译,而RNA的合成只需经过转录,A错误;蛋白质或RNA都是多聚体,合成过程都有水生成,B正确;低温下酶的活性较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C正确;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细胞内外均能发挥作用,D正确。

2.(2019湖南益阳期末)如图是细胞中某种小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模式图,①~③代表化学键,④和⑤代表化学基团,已知该化合物可直接为肌肉收缩供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水解时可为放能反应提供能量A.①②中储存有大量的化学能, ⑤是一种含氮的碱基④代表的化学基团是—H,B. 该化合物可以在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提取到C. 细胞中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该物质直接提供能量的D.为高能磷酸键①容易断裂,④是—OH,⑤是腺嘌呤,C 答案图中①②为高能磷酸键,③为普通磷酸键,但可在细胞质基质中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错误B;人体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吸能反应提供能量,A、直接能源物质还有磷酸肌,ATP直接提供能量的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C正确;错误。

酸等,D的合成。

下列叙述ATP 能催化,位于生物膜上,合酶是一种结构复杂的蛋白质3.(2019山东淄博三模)ATP)错误的是 (ATP合酶都含有核糖A.ATP和合酶可催化高能磷酸键的合成B.ATP 合酶分布于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ATPC.真核细胞中合酶在温和的条件下发挥作用D.ATP.答案 A 依题意,ATP合酶是蛋白质,故不含有核糖,A错误;ATP合酶能催化ATP的合成,即能催化高能磷酸键的合成,使ADP形成ATP,B正确;据题意,ATP合酶位于生物膜上并催化ATP的合成,又因为ATP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合成,所以在真核细胞中ATP合成酶分布于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C正确;酶可以在温和条件下催化化学反应,D正确。

2020年高考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2 微专题03 酶与ATP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高考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2 微专题03 酶与ATP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专题2 生命系统的代谢基础03酶与ATP1。

ATP 与能量转换2.ATP 与DNA 、RNA 、核苷酸的联系ATP 与DNA 、RNA 、核苷酸的结构中都有“A”,但在不同物质中“A”的含义不同,如图所示:3.读懂关于酶的三类曲线(1)酶的作用原理曲线曲线 解读①由图可知,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②若将酶变为无机催化剂,则b在纵轴上向上移动;③用加热的方法不能降低活化能,但会提供活化能(2)酶的特性曲线曲线解读①图1中加酶的曲线和加无机催化剂的曲线相比较,表明酶具有高效性;②图2中两曲线相比较,表明酶具有专一性(3)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曲线曲线解读①分析图1和图2: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②分析图3:OP段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P点以后的限制因素则是酶浓度4.归纳几种重要的酶及其作用DNA聚合酶催化脱氧核苷酸间缩聚形成磷酸二酯键,用于DNA复制等RNA聚合酶催化核糖核苷酸间缩聚形成磷酸二酯键,用于RNA合成(转录)等基因工程工具酶①限制酶:特异性识别和切割DNA分子(断开磷酸二酯键);②DNA连接酶:连接两个具有黏性末端或平末端的DNA片段;③Taq DNA聚合酶:用于PCR中扩增目的基因DNA解旋酶用于DNA复制时打开双链间的氢键核酸水解酶包括DNA酶(破坏DNA)、RNA酶(破坏RNA),可用于遗传物质化学本质的探究各种消化酶可催化相关大分子的水解,如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细胞工程工具酶纤维素酶、果胶酶(除去细胞壁);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用于动物细胞培养)5.酶促反应实验的注意事项(1)反应物和酶的选择①在研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的分解,因为H2O2在加热的条件下易分解。

②在研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由于酸对淀粉有分解作用,并且碘可与碱反应,所以一般不选用淀粉和淀粉酶作为实验材料,常选用H2O2和过氧化氢酶。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酶和ATP(解析版)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酶和ATP(解析版)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酶和ATP1.在线粒体的内外膜间隙中存在着腺苷酸激酶,它能将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上而形成ADP。

以下有关推测不合理的是()A.腺苷酸激酶的数量影响葡萄糖分子进入线粒体B.腺苷酸激酶极有可能是一种ATP水解酶C.腺苷酸激酶与细胞内A TP与ADP的平衡维持有关D.腺苷酸激酶发挥作用时伴随着高能磷酸键的断裂与形成答案A解析由题“它能将A 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上而形成ADP”可推知,腺苷酸激酶极有可能是一种A TP水解酶,与细胞内ATP与ADP的平衡维持有关,腺苷酸激酶发挥作用时伴随着高能磷酸键的断裂与形成,B、C、D正确;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A错误。

2.(2019·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细胞代谢中发挥多种功能B.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C.验证唾液淀粉酶专一性的实验中,不宜用碘液来检测实验结果D.在酶促反应中,随着酶浓度或反应物浓度的增加,酶活性逐渐增强答案C解析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是催化,A错误;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是37 ℃,酶保存温度是在低温条件,B错误;验证唾液淀粉酶专一性的实验中,碘液不能检测出其他物质是否被分解,不宜用碘液来检测,应选择斐林试剂来检测实验结果,C正确;酶活性受温度、pH等条件影响,在酶促反应中,随着酶浓度或反应物浓度的增加,酶活性不会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可能发生改变,D错误。

3.呼吸作用过程中,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泵能将NADH(即[H])分解产生的H+转运到膜间隙,使膜间隙中H+浓度增加,大部分H+通过结构℃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同时驱动ATP的合成,主要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乳酸菌不可能发生上述过程B.该过程发生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C.图中℃是具有A TP合成酶活性的通道蛋白D.H+由膜间隙向线粒体基质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答案B解析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不可能发生上述过程,A正确;图示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B错误;根据题干及图中信息可知,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泵可逆浓度梯度将H+转运到膜间隙,大部分H+可顺浓度梯度通过结构℃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同时驱动ATP的合成,因此图中℃是具有ATP合成酶活性的通道蛋白,H+由膜间隙向线粒体基质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C、D正确。

(天津专用)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3酶与ATP(含解析)

(天津专用)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3酶与ATP(含解析)

专题能力训练三酶与ATP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脱去所有的磷酸基因后产物为腺嘌呤B.线粒体中合成的 ATP 不可用于细胞核中 DNA的复制过程C.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合成 ATPD.ATP-ADP循环使得细胞储存了大量的 ATP答案:C解析:ATP脱去所有的磷酸基团后产物为腺苷,A项错误。

线粒体中合成的ATP可为生物体绝大多数生命活动的进行提供能量,包括用于细胞核中DNA的复制过程,B项错误。

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合成ATP,C项正确。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因为ATP与ADP的转化十分迅速,及时而持续地满足机体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求,ATP-ADP循环不会使细胞储存大量的ATP,D项错误。

2.(2019安徽蚌埠模拟)下图表示酶的催化反应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酶促反应过程可表示为a+b→c+dB.适当增大a的浓度会提高酶促反应的速率C.c或d的生成速率可以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D.若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b的数量就是实验的自变量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a表示酶,b表示底物(反应物),c、d表示产物(生成物)。

该酶促反应过程可表示为b c+d,A项错误。

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大a的浓度会提高酶促反应的速率,B项正确。

b的分解速率及c或d的生成速率可以表示酶促反应速率,C项正确。

若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b的数量就是实验的自变量,D项正确。

3.下列有关酶的实验中自变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鉴定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待测酶溶液和已知蛋白液B.验证酶的高效性的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与底物相对应的酶溶液C.验证酶的专一性的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不同种类的酶或不同的底物D.探究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不同温度答案:B解析:鉴定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利用双缩脲试剂,该实验的自变量就是待测的酶溶液和已知蛋白液,A项正确。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强化作业--酶和ATP含解析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强化作业--酶和ATP含解析

专题强化作业酶和ATP一、选择题1.(2019·贵州凯里一模)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酶在生物体外也能发挥作用B.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反应酶总是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C.某些RNA也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人体中提取的胃蛋白酶从100℃环境中转移到37℃环境中,其活性不变【解析】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细胞内外、生物体外都能发挥作用,A正确;酶的作用需要温和的条件,高温、强酸、强碱等会使酶变性失活,在高温、强酸、强碱条件下,无机催化剂的效率更高,B 错误;有的酶也是RNA,C正确;胃蛋白酶在100℃环境中已经变性失活,即使转移到温度适宜的37℃环境中,其活性也不会恢复,D正确。

【答案】 B2.(2019·河南郑州一测)肽酰转移酶是催化肽键形成的酶,对RNA 酶敏感,对蛋白酶不敏感。

下列对该酶叙述错误的是() A.该酶催化氨基酸脱水缩合B.该酶应该存在于核糖体中C.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不会含有该酶D.肽酰转移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RNA【解析】肽酰转移酶是催化肽键形成的酶,即其催化氨基酸脱水缩合,A正确;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场所为核糖体,所以肽酰转移酶存在于核糖体中,B正确;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含有DNA,能进行基因的表达合成蛋白质,故含有该酶,C错误;肽酰转移酶对RNA酶敏感,其本质是RNA,所以是具有催化活性的RNA,D正确。

【答案】 C3.(2019·贵州贵阳期末)某同学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了下列有关酶的实验:甲组:淀粉溶液+新鲜唾液+斐林试剂→有砖红色沉淀;乙组:蔗糖溶液+新鲜唾液+斐林试剂→无砖红色沉淀;丙组:蔗糖溶液+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加入斐林试剂后通常还应水浴加热B.丙组的实验结果是“有砖红色沉淀”C.为简化实验操作,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D.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解析】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A正确;丙组中的蔗糖酶溶液可将蔗糖催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其中葡萄糖是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可产生砖红色沉淀,B正确;碘液可鉴定淀粉是否被水解,但不能鉴定蔗糖是否被分解,所以该实验中的指示剂不可用碘液替代,C错误;据题意,甲组和乙组对照,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新鲜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为还原糖但不能分解蔗糖,实验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检测指标是颜色的变化;乙组和丙组对照,自变量是酶的种类,蔗糖酶能分解蔗糖为还原糖但淀粉酶不能分解蔗糖,实验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检测指标是颜色的变化,D正确。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3讲ATP和酶练习(含解析)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3讲ATP和酶练习(含解析)

ATP和酶一、选择题1.(2019·杭州五校联考)下列有关ATP与ADP的叙述,错误的是( )A.K+进入小肠壁的上皮细胞需要消耗ATPB.叶绿体在有光条件下才能合成ATPC.萤火虫发光所需的能量由ADP转换成ATP时提供D.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总是与ATP的合成相关联解析:选C。

K+进入小肠壁的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转运,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ATP供能;叶绿体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通过光反应才能合成ATP;萤火虫发光需要ATP水解为ADP进行供能;有机物氧化分解时释放出的能量可用来合成ATP。

故C错误.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为腺嘌呤,①+②为腺苷B.①+②+③构成的物质是转录和逆转录的原料之一C.肌细胞形状改变过程中有④的断裂D.剧烈运动时细胞的ATP含量保持动态平衡解析:选B。

①为腺嘌呤,①+②为腺苷,A正确;①+②+③构成的物质是转录的原料之一,但不是逆转录的原料,B错误;肌细胞形状改变过程中有④的断裂,C正确;剧烈运动时细胞的ATP含量保持动态平衡,D正确.3.酶是细胞代谢必需的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酶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B.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变性失活C.Fe3+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说明Fe3+也是酶D.酶催化效率高是因为其为反应提供活化能解析:选B.选项A错误,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部分酶是蛋白质,小部分酶是RNA;选项B正确,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变性失活;选项C错误,Fe3+属于无机催化剂,但不是酶;选项D错误,酶催化效率高是因为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4.下图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少量二肽酶催化二肽水解生成氨基酸的量随时间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在a点时温度升高5 ℃,则反应速率加快B.若在b点时温度升高5 ℃,则M值下降C.若在a点时再加入二肽酶,则反应速率加快D.若在b点时再加入二肽酶,则M值上升解析: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限时集训(三)酶和ATP(限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129页)一、选择题1.(2017·潍坊市期中联考)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酶可起到催化和调节作用B.与无机催化剂不同,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酶都是由内分泌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D.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高温可使酶失活D[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酶只起到催化作用,不起调节作用,A项错误;酶和无机催化剂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项错误;活细胞都产生酶,C 项错误;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能使酶失活,D项正确。

]2.(2016·天津检测)下图中的曲线是同一反应的酶促反应和非酶促反应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E1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A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B.E2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B和D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C.E3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B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D.E2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A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D[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E2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E3是非酶促反应的活化能。

酶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因此曲线C为酶促反应,曲线D为非酶促反应。

]3.如图分别表示温度、pH与酶活性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曲线a上的B点对应的温度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B.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活性与曲线b相似C.曲线b、c说明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最适pHD.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D[当温度达到最适温度前,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当温度超过最适温度后,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4.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消化酶在体外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92624007】A.如果在A点时,温度再提高5 ℃,则反应速率上升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B点时,向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不变C.在A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D.在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和酶浓度C[本实验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若再提高温度,酶活性会下降,则反应速率降低,A项错误。

在B点时,向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先加快,随后趋于缓慢,最后保持不变,B项错误。

A点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不断升高,说明此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C 项正确。

C点时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不再是反应物浓度,D项错误。

]5.(2017·潍坊期末统考)下列操作不会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的是() A.烘干制取胃蛋白酶粉剂B.将酶溶液的pH维持在1.5C.在0~4℃下保存酶制剂D.在酶溶液中加入重金属离子B[高温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从而使酶失活,A项错误;胃蛋白酶的最适pH 值约为1.5~2.2,将酶溶液的pH维持在1.5,不会降低胃蛋白酶活性,B项正确;低温抑制酶的活性,C项错误;重金属使蛋白质变性,胃蛋白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在酶溶液中加入重金属离子会使胃蛋白酶变性,D项错误。

]6.(2017·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下列与酶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一定是酶的种类B.探究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因变量可能不止一种D.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不止一种C[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若验证酶的专一性,自变量是酶的种类或底物的种类,A项错误;酶的高效性是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高,若验证酶的高效性,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B项错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因变量可以是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也可以是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C项正确;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pH不同,D项错误。

]7.(2017·邯郸二模)下列与酶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实验结果都是未知的B.低温能够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低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C.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时,不能用碘液进行鉴定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温室下混合后置于不同温度下保温C[探究性实验的实验结果是未知的,验证性实验的实验结果是已知的,A 错误;低温能够降低酶活性,但是低温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稳定,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B错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时,不能用碘液进行鉴定,因为蔗糖不管能否被淀粉酶分解,都不能用碘液检测出来,C 正确;酶具有高效性,故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分别保温后,再将相同温度条件下的酶和底物混合,保证反应是在特定温度下进行的,D错误。

]8.(2017·东城区期末)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B.细胞质基质中也能合成少量的ATPC.ATP中的高能磷酸键结构稳定且储存的能量多D.细胞代谢加快时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加快C[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正确;细胞质基质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在其中也能合成少量的ATP,B正确;ATP中的高能磷酸键结构不稳定,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和形成,C错误;细胞代谢加快时消耗的能量增加,故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加快,D正确。

] 9.(2017·湖北模拟)下列关于生物体内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各反应阶段均生成少量ATPB.运动时肌肉细胞中ATP的消耗速率远高于其合成速率C.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消耗[H]过程伴随着ATP含量增加D.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中常伴随着ATP的水解D[无氧呼吸包括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能生成少量ATP,第二阶段不能产生ATP,A错误;运动时肌肉细胞消耗ATP的速率和合成速率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叶绿体主要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消耗[H]同时消耗ATP,C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为胞吐,该过程需要ATP参与,D正确。

]10.下图为细胞中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个活细胞中,时刻进行着过程①和②B.过程①和②也可以发生在同一个细胞器内C.过程①中需要的能量不是过程②释放的D.维持人体体温的热能主要来自过程②中的能量D[维持人体体温的热能来自体内有机物分解释放的热能。

] 11.(2017·青州质检)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不同的组织细胞中B.酶可调节机体的代谢活动C.A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D.ATP的合成总是伴随着有机物的氧化分解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不同的组织细胞中,如细胞呼吸酶存在于所有细胞中,A正确;酶只有催化作用,不能调节机体的代谢活动,B错误;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C错误;ATP的合成不一定伴随着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如光反应中ATP的合成,D错误。

]12.将牛奶和姜汁混合,能使牛奶凝固。

某同学用曾煮沸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

将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混入一些新鲜姜汁,观察结果如下表:A.新鲜姜汁中含有能使可溶状态的牛奶凝固的酶B.进一步测定最适温度,可设置60 ℃、65 ℃、75 ℃、80 ℃四个温度梯度C.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D.该实验说明酶需要适宜的温度,100 ℃时未凝固,是因为酶的活性已经丧失B[新鲜姜汁能使牛奶凝固,且凝固时间受温度影响,可能是由于新鲜姜汁中含有使牛奶凝固的酶,A正确;由表格信息可知,60、80 ℃牛奶凝固的时间较短,因此最适宜温度应该在40 ℃~100 ℃之间,因此如果进一步测定最适温度,设置的温度梯度应该有小于60 ℃、大于80 ℃的温度,B错误;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应该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C正确;该实验说明酶需要适宜的温度,100 ℃时未凝固,是因为酶的活性已经丧失,D正确。

]二、非选择题13.(2017·苏北四市期中)用某种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水解的实验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回答下列问题:(1)纤维素酶能够催化纤维素水解成________,该产物可与________试剂在加热时生成砖红色沉淀。

(2)该实验中以________作为因变量;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

(3)若在t1之前,乙组实验温度提高10 ℃,那么乙组酶催化反应的速率会________。

(4)若在t2时向丙组反应体系中增加底物的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丙组产物总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纤维素酶能够催化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是还原性糖,可与斐林试剂在加热时生成砖红色沉淀。

(2)实验中以反应物的浓度作为因变量;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若在t1之前,乙组实验温度提高10 ℃,酶的活性会加快或降低或不变,故乙组酶催化反应的速率会加快或降低或不变。

(4)70 ℃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的量,反应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

因此若在t2时向丙组反应体系中增加底物的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丙组产物总量不变。

【答案】(1)葡萄糖斐林(2)反应物的浓度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3)加快或降低或不变(4)不变70 ℃条件下,t2时酶己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14.某课外活动小组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请回答相关问题:(1)酶活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以__________作为检测因变量的指标。

(2)上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于是活动小组又进行________(填“对照”“对比”或“重复”)实验,得到与上图无显著差异的结果。

查阅资料后发现,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因此推测,该实验中淀粉可能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作用下分解的。

pH为3条件下的酶活性__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pH为9条件下的酶活性,原因是__________。

(3)在常温、常压下,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酶活性是指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据图示可知,横坐标为不同的pH,纵坐标为1 h后淀粉剩余量,故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pH,因变量是1 h后淀粉剩余量。

(2)当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需进行重复实验,观察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