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分析法概论

合集下载

第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圆 折 二 射 色 法 性 法
X 射 干 线 涉 衍 法 射 法
旋 光 法
原 子 吸 收 光 谱
原 子 发 射 光 谱
原 子 荧 光 光 谱
X 射 线 荧 光 光 谱
紫 外 光 谱 法
红 外 光 谱 法
三、光谱法仪器——分光光度计

主要特点:五个单元组成 光源
单色器
样品池
记录装置
检测器
第二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P271)

分子光谱则是由于分子中电子能级及分 子的振动、分子的转动能级的变化而产 生的光谱。 (带光谱)
分子光谱图
原 子 发 射
原 子 吸 收
原 子 荧 光
X 射 线 荧

电磁辐射的 本质
紫 分 分 核 红 外 子 子 磁 外 可 荧 磷 共 见 光 光 振
分子光谱法
化 学 发 光
原子光谱法 (线状光谱) 光谱分析法
化合物 H2O CH3OH CH3CL CH3I CH3NH2 max(nm) 167 184 173 258 215 max 1480 150 200 365 600
3. π→ π*跃迁:

不饱和基团(—C=C—,—C =
O)


E较小,λ~ 200nm 体系共轭,E更小,λ更大
4. n→ π*跃迁:
二、光学分析法及其分类
(一)光学分析法 基于电磁辐射能量与待测物质相互作用后所产生 的辐射信号与物质组成及结构关系所建立起来的 分析方法; 相互作用方式:发射、吸收、反射、折射、散射 、干涉、衍射、偏振等
(二)分类:
1.光谱法: 利用物质与电磁辐射作用时,物质内部发生量子 化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等电磁辐射的 强度随波长变化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概论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概论
E hν hc hcν λ
E单位:电子伏(eV)或焦耳(J) h -普朗克常数,h=6.626×10-34 J·s-1; C为光速。
例:波长为200nm的电磁波,其能量是多少电子伏特(eV)? 解:
电磁波谱
13
二、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
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物理现象。 涉及能量变化:吸收、发射; 不涉及能量变化:反射、散射、折射、衍射。
第二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
1
本章主要内容:
一、电磁辐射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二、光学分析法的分类 三、光谱分析仪器
概述
光学分析法是基于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后,电磁辐 射发生某些变化或被作用物质的某些性质发生改变而产 生各种信号,利用这些信号对物质的性质、组成及结构 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光学分析法的原理主要包含三个过程: (1)能源提供能量; (2)能量与被测物质相互作用; (3)产生被检测的信号。
3
第一节 电磁辐射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4
电磁辐射的性质:波粒二象性
1.波动性
电磁辐射的传播以及反射、折射、散射、衍射及 干涉等现象表现出电磁辐射具有波的性质。
图2-1 电磁波的传播
6
波动性参数描述
(1)周期 T 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通过某一固定点所需要的时间间隔称为周期。单 位:s(秒)。
(2)频率ν 单位时间内电磁波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Hz或周/秒。 ν =1/T
范围的谱带。
2.组成:
单色器
入射狭缝 色散元件 准直镜
棱镜 光栅
分光系统
出射狭缝
滤光器
47
(1)狭缝 狭缝为光的进出口, 狭缝宽窄直接影响分 光质量。狭缝过宽, 单色光不纯,将使吸 光度变大;过窄,则 通光量变小,灵敏度 降低。因此狭缝宽度 要适当。

光学分析法概论

光学分析法概论

第九章光学分析法概论1、光学分析法有哪些类型。

基于辐射的发射建立的发射光谱分析法、火焰光度分析法、分子发光分析法、放射分析法等;基于辐射的吸收建立的UV-V is光度法、原子吸收光度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等;基于辐射的散射建立的比浊法、拉曼光谱法;基睛辐射的折射建立的折射法、干涉法;基于辐射的衍射建立的X-射线衍射法、电子衍射法等;基于辐射的旋转建立的偏振法、旋光法、圆二色光谱法等。

2、吸收光谱法和发射光谱法有何异同吸收光谱法为当物质所吸收的电磁辐射能由低能态或基态跃迁至较高的能态(激发态),得到的光谱发射光谱法为物质通过电致激发、热致激发或光致激发等激发过程获得能量,变为激发态原子或分子,当从激发态过渡到低能态或基态时产生的光谱。

3、什么是分子光谱法什么是原子光谱法原子光谱法: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光谱,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

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

分子光谱法: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光谱,表现形式为带光谱。

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和分子磷光光谱法等。

4、简述光学仪器三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辐射源(光源):提供电磁辐射。

波长选择器: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

检测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5、简述常用的分光系统的组成以及各自作用特点。

分光系统的作用是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

分光系统又分为单色器和滤光片。

单色器由入射狭缝和出射狭缝、准直镜以及色散元件,如棱镜或光栅等组成。

棱镜:色散作用是基于构成棱镜的光学材料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光栅:利用多狭缝干涉和单狭缝衍射两者联合作用产生光栅光谱。

干涉仪:通过干涉现象,得到明暗相间的干涉图。

滤光器是最简单的分光系统,只能分离出一个波长带或只能保证消除给定消长以上或以下的所有辐射。

分析化学 第九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

分析化学 第九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

散射
③运动方向改变
Raman散射 ①非弹性碰撞
Stokes线λ散<λ入
②有能量交换,光的频率改变
③运动方向改变
反Stokes线λ散>λ入
散射光强 I ∝ 1/λ λ散-λ入 为拉曼位移,与分子的振动频率有关。
h
10
三、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4.折射和反射
反射:当光从介质1照射到与介质2时,一部分 光在界面上改变方向返回介质1的现象。
Planck常数:h = 6.626 × 10 -34 J . S 光速:c = 2.997925×1010cm/s
h
5
⒋波长越小、频率越大,能量越大。 ⒌单色光:
单波长的光(由具有相同能量的光子组成)
⒍能量常用单位:eV erg J ⒎能量换算关系:
1 e V 1 .6 1 0 1 9 J 1 .6 0 2 2 1 0 1 2 e r g
2.发射
2
样品
1
E 21h21hC / 21 E2h2hC/2
火焰或电弧
0
E1h1hC/1
λ2 λ1
λ21
λ
火焰、电弧激发的发射光谱示意图
2
I0
样品
I
E 21h21hC / 21 2hC/2
E1h1hC/1
光致发光示意图
λ2 λ1
λ21
h
9
三、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散射
Rayleigh散射①弹性碰撞 ②无能量交换,光的频率不变
λ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 状和λmax不同。
h
15
h
16
③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 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

光学分析法概论

光学分析法概论

极谱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
非光谱分析法
仪器分析
分离分析法
方法
其他仪器 分析法
GC HPLC
薄层色谱分析法 纸色谱法
河南大学药学院2011-2012学年
质谱分析法 热分析法 放射化学分析法
河南大学药学院
第一章 光学分析法概论
• 光学分析法:是基于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或物
质与辐射相互作用后产生的辐射信号或发生的信 号变化来测定物质的性质、含量和结构的一类分 析方法。
3.光谱法与非光谱法的区别: ➢ 光谱法:内部能级发生变化
河南h大:学P药la学nk院常20数11(-2061.26学26年210-34 J.s 焦耳. 秒)
河南大学药学院
例:波长为200nm的光,一个光子的能量是
E h hc
E
6.6262
1034
3.0 1010 200 107
9.91019(J )
6.2eV
1eV 1.61019(J ) 河南大学药学院2011-2012学年
河南大学药学院 单色光、复合光、光的互补
单色光 复合光
光的互补
单一波长的光
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而成的光
若两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的强度比 例混合得到白光,那么就称这两种单色光 为互补色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互补。
蓝绿
绿 黄绿 黄
绿蓝

蓝 河南大学药学院2011-2012学年 紫 紫红

河南大学药学院
河南大学药学院
3.电磁波谱:电磁辐射按波长顺序排列,称~。
γ射线→ X 射线→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微波→无线电波
高能辐射区 γ射线 能量最高,来源于核能级跃迁
波长
χ射线 来自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分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汇总

分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汇总

(2)共存离子效应系数αY(N)
[Y ] [NY ]
== Y (N)
[Y ]
因为[NY]==KNY[N][Y]
故:Y(N) ==1+ KNY[N]
(3)EDTA 与 H+及 N 同时发生副反应的总的副反应系数αY,
== + Y Y (H ) Y (N ) 1 (4)被测金属离子 M 的副反应系数αM:
分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总结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误差
绝对误差δ=x-μ 相对误差=δ/μ*100% (2)绝对平均偏差: △=(│△1│+│△2│+„„+│△n│)/n (△为平均绝对误差;△1、△2、„„△n 为 各次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 (3)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RSD)或称变异系数(CV) RSD=S/X*100% (4)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第 9 章 光学分析法概论 主要计算公式 (1)光的波动性用波长λ,波数σ和频率υ作为表征 λ是在波的传播路线上具有相同振动相 位的相邻两点之间的线性距离,常用 nm 作为单位。σ是每厘米长度中波的数目,单位 cm-1。υ 是每秒内的波动次数,单位 Hz。在真空中波长,波数和频率的关系为:v=c/λσ=1/λ=υ/c (2)光的微粒性用每个光子具有的能量 E 作为表征 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与波长成反比。 它与频率、波长的关系为 E=hυ=hc/λ=hcσ 第 10 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Lamber-Beer 定律 A=-lgT=Ecl (2)摩尔吸光定律ε ε= E 1% * M
Cx=(Fx-F0)/(Fs-F0)*cs
第 12 章 原子吸收分光度法
主要计算公式
(1)波尔兹曼分布律

光谱分析法概论(共76张PPT)全

光谱分析法概论(共76张PPT)全
(1) 简并:振动形式不同,但振动频率相同,产生简并。
(2) 红外非活性振动:振动过程中分子偶极矩不发生变化。
(或说偶极矩变化为0),正负电荷重心重合 r = 0 因为µ= q·r = 0 ,Δµ= 0;红外线是个交替磁场,若
Δµ= 0,则不产生吸收。
(3) 仪器分辨率太弱。 (4) 峰太弱。
☆产生红外光谱两个必要条件:
苯环和发色团相连,使E2和B带均长移, ε大 E2,K 带合并,有的就称为K带
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苯的乙醇溶液
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四)影响因素 溶剂效应 ① n→π* 极性 短移 π→π* 极性 长移 ②影响吸收强度
③影响精细结构:苯在乙醇中(极性) 精细结构消失
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3080-3030 cm-1 re 平衡位置原子间距离 差频峰: ν1-ν2 亚甲基的伸缩振动形式示意图
即:不对称分子,Δµ大
质谱法
确定分子的原子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分子
式和分子结构。经常与UV、IR及NMR等配合 运用。
光学分析仪器的基本组成
紫外光谱 Ultraviolet absorption spectra
3. n→π* :含有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近紫外区, ε很小 例如:-C=O: ,-C≡N:
4. n→σ* :远紫外区,含有杂原子的饱和基团, 例如:-OH,-NH2,-X,-S
σ→σ*> n→σ*≥π→π*> n→π*
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二)紫外光谱中常用术语
生色团 — 结构中有π→π*或 n→π*的基团,
50 ~ 500 µm 远红外(far-infrared)
红外光区的划分与跃迁类型
注意波数和波长的换算关系

光学分析法概论

光学分析法概论

2.发射
(1)原子发射
¾ 气态自由原子处于激发态时,发射电磁波回到基态,产生 原子发射光谱;
¾ 激发态较少,原子发射光谱为线状光谱
(2)分子发射
¾ 从分子能级激发态,发射电磁波回到低能级,产生分子发 射光谱,多位于紫外、可见、红外区,分为:荧光光谱法、 磷光光谱法、化学发光法
¾ 能级复杂,发射的频率非常接近,表现为带状光谱
(一)物质内部能级发生变化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吸
红外分光光度法
吸收、发射(磷光、荧光)

激发态
发 热
或 发 光
入射电磁辐射能量= 介质分子(原子)基态与激发态之间能量差
基态
¾内部能级:原子的电子能级、分子的电子能级、 分子振动能级、分子转动能级、原子核自转能级 ¾不同频率的光子的能量不同 ¾物质可根据其能量需要进行选择合适波长或频 率的电磁辐射
J
•s×
3×1010 cm / s 4.969 ×10−19 J
λ = 4×10−5 cm = 400nm
σ
=
1 λ
=
1 400 ×10−7 cm
=
25000cm−1
第二节 光学分析法分类
一、光谱法与非光谱法
光谱法: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时,内部发生能级跃迁 非光谱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涉及物质内部能级跃迁
二、原子光谱法与分子光谱法 ¾原子光谱:线状光谱
1.吸收
(1)原子吸收
电磁辐射作用于气体自由原子后被吸收,原子吸收光谱
S4
原子外层电子能级数量较少,
S3
吸收后表现为对某特征频率
S2
的吸收,光谱形状为线光谱
S1
S0
(2)分子吸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光学分析法概论
1、光学分析法有哪些类型。

基于辐射的发射建立的发射光谱分析法、火焰光度分析法、分子发光分析法、放射分析法等;基于辐射的吸收建立的UV-V is光度法、原子吸收光度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等;基于辐射的散射建立的比浊法、拉曼光谱法;基睛辐射的折射建立的折射法、干涉法;基于辐射的衍射建立的X-射线衍射法、电子衍射法等;基于辐射的旋转建立的偏振法、旋光法、圆二色光谱法等。

2、吸收光谱法和发射光谱法有何异同?
吸收光谱法为当物质所吸收的电磁辐射能由低能态或基态跃迁至较高的能态(激发态),得到的光谱发射光谱法为物质通过电致激发、热致激发或光致激发等激发过程获得能量,变为激发态原子或分子,当从激发态过渡到低能态或基态时产生的光谱。

3、什么是分子光谱法?什么是原子光谱法?
原子光谱法: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光谱,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

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

分子光谱法: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光谱,表现形式为带光谱。

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和分子磷光光谱法等。

4、简述光学仪器三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辐射源(光源):提供电磁辐射。

波长选择器: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

检测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5、简述常用的分光系统的组成以及各自作用特点。

分光系统的作用是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

分光系统又分为单色器和滤光片。

单色器由入射狭缝和出射狭缝、准直镜以及色散元件,如棱镜或光栅等组成。

棱镜:色散作用是基于构成棱镜的光学材料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光栅:利用多狭缝干涉和单狭缝衍射两者联合作用产生光栅光谱。

干涉仪:通过干涉现象,得到明暗相间的干涉图。

滤光器是最简单的分光系统,只能分离出一个波长带或只能保证消除给定消长以上或以下的所有辐射。

6、简述常用辐射源的种类典型的光源及其应用范围。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