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章节光学分析法导论
光学分析法导论全

光学分析法在医学诊断领域中具有重要价值,可用于生物组织成像、药物代谢和 疾病诊断。
详细描述
光学分析法可以用于荧光成像、光声成像等技术手段,对生物组织进行无损检测和 成像,同时还可以用于药物代谢和疾病诊断,为临床医学提供有力支持。
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
光学分析法在农业领域中应用广泛,可用于 作物生长监测、病虫害防治和农产品质量检 测。
VS
详细描述
通过光谱分析和图像处理等技术手段,可以 监测作物的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同 时还可以检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和营养成 分,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第五小节
光学分析法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光学分析法的发展趋势
光学分析法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光学分析法在生物分子检测、细胞成像和 组织分析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机原则 实验对象的分配和实验顺序的安排应随 机进行,减少系统误差。
实验操作流程
实验准备
确定实验目的、选择适当的仪器和 试剂、准备实验材料等。
实验操作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控制 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的一致性。
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包括 实验条件、仪器读数、观察结果等。
实验清理
实验结束后,应清理实验场地,确 保实验室整洁。
光的吸收、发射和散射
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通过测量不同 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确定物质的存在和浓度。 吸收光谱法 通过测量物质发射的光的波长和强度,进行物质的分析和鉴别。 如原子发射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 发射光谱法 利用物质对光的散射特性进行粒径分析和浓度测量。如动态光 散射法和静态光散射法。 散射光谱法
光学分析法的未来展望
光学分析法导论课件

• 光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光学分析法的 • 光学分析法的数据理与分析 • 光学分析法的用例
01
光学分析法介
光学分析法的定 义
光学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光与物质相互 作用,通过测量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 特性来分析物质的方法。
它利用了光的吸收、反射、散射、透 射等特性,以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后 产生的光谱信息,来对物质进行定性 和定量分析。
干涉条件
干涉图样
干涉图样是干涉现象的直观表现,其 形状取决于光波的波长、相位差和振 动方向。
相干光波的频率相同、有恒定的相位 差、有相同的振动方向。
光的衍射
01
02
03
衍射现象
光波在遇到障碍物或通过 孔洞时,会绕过障碍物或 穿过孔洞,产生偏离直线 传播的现象。
衍射分类
根据产生衍射现象的原因, 可以分为菲涅尔衍射和夫 琅禾费衍射。
03
利用分类算法对光谱数据进行分类和识别,以实现物质鉴别和
含量测定等功能。
图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图像增强
通过对比度增强、滤波等技术改善图像质量,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和可辨识度。
图像分割
将图像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或对象,以便于提取感兴趣的目标或特 征。
特征提取与识别
从图像中提取出目标物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并利用分类 算法进行识别和分类。
光学显微镜 用于观察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
流式细胞术 用于细胞分选、计数和表型分析。
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 术
用于大范围的环境监测和污染源调查。
光学传感器
用于实时监测水质和空气质量。
荧光光谱法
用于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用于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
02光学分析法导论

0.1 cm 10cm
103 cm
105 cm
x射 线
紫外 光
红外 光
微 波
无线 电波
可
见
光
光学分析法导论
二、光学分析法分类
光谱法:
光学分析法中的重点
光学分析法
非光谱法
光学分析法导论
• 1.光谱法 • 光谱法是基于物质与辐射能作用时, 测量由物质内部发生量子化的能级之间
的跃迁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辐射
光学分析法导论
f
入 射 狭缝 准 直 镜
棱镜
棱 镜
物 镜
焦 面
出 射 狭缝
棱镜的分光作用是利用不同波长的光在同一 介质中具有不同折射率而进行的。
光学分析法导论
光学特性
表征:色散率、分辨率、集光本领。
分辨率R:指将两条靠得很近的谱线分开的能力 色散率:指对不同波长的光被棱镜分开的能力。它又分 为角色散率和线色散率 角色散率dθ /dλ :两条波长相差dλ 的光被棱镜色散 后所分开的角度为dθ ,则棱镜的角色散率为: dθ /dλ 。它主要与棱镜的材料和几何形状有关。 线色散率dl/dλ :它表示两条谱线在焦面上被分开的距 离l对波长λ 的变化率
光学分析法导论
所用仪器
基本组成:光源(辐射源)、单色器、试样
池、检测器和信号显示系统等。 现在大多附有计算机通过专用软件控制。
光学分析法导论
光源
作用:发射或提供被物质吸收散射的光
发射光谱仪试样本身就是一个发射体光源
原子吸收光谱法:空心阴极灯(阴极用待分
析的元素的金属构成) 紫外可见:??、红外:??
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
•
光学分析法导论

第2章光学分析法导论【2-1】解释下列名词。
(1)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2)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3)闪耀光栅和闪耀波长(4)光谱通带答:(1)原子光谱:由原子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
分子光谱:由分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2)发射光谱:原来处于激发态的粒子回到低能级或基态时,往往会发射电磁辐射,这样产生的光谱为发射光谱。
吸收光谱:物质对辐射选择性吸收而得到的原子或分子光谱称为吸收光谱。
(3)闪耀光栅:当光栅刻划成锯齿形的线槽断面时,光栅的光能量便集中在预定的方向上,即某一光谱级上。
从这个方向探测时,光谱的强度最大,这种现象称为闪耀,这种光栅称为闪耀光栅。
闪耀波长:在这样刻成的闪耀光栅中,起衍射作用的槽面是个光滑的平面,它与光栅的表面一夹角,称为闪耀角。
最大光强度所对应的波长,称为闪耀波长。
(4)光谱通带:仪器出射狭缝所能通过的谱线宽度。
【2-2】简述棱镜和光栅的分光原理。
【2-3】简述光电倍增管工作原理。
答:光电倍增管工作原理:1)光子透过入射窗口入射在光电阴极K上。
2)光电阴极电子受光子激发,离开表面发射到真空中。
3)光电子通过电子加速和电子光学系统聚焦入射到第一倍增极D1上,倍增极将发射出比入射电子数目更多的二次电子,入射电子经N级倍增极倍增后光电子就放大N次方倍。
4)经过倍增后的二次电子由阳极P收集起来,形成阳极光电流,在负载RL上产生信号电压。
【2-4】何谓多道型检测器?试述多道型检测器光电二极管阵列、电荷耦合器件和电荷注入器件三者在基本组成和功能方面的共同点。
【2-5】请按能量递增和波长递增的顺序,分别排列下列电磁辐射区:红外,无线电波,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微波。
答:能量递增顺序: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
波长递增顺序:X射线、紫外光、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2-6】计算下列电磁辐射的频率和波数。
(1)波长为0.9nm的单色X射线;(2)589.0nm的钠D线;(3)12.6μm的红外吸收峰;(4)波长为200cm 的微波辐射。
一章节光学分析法导论

三、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 1、折射和反射 2、散射 3、吸收和发射
二、光学分析法分类
光学分析法可分为光谱法和非光谱 法两大类。
1.光谱法 光谱法是基于物质与辐射能作用时,
测量由物质内部发生量子化的能级之间 的跃迁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辐射 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
它又可分为吸收光谱法、发光光 谱法、散射光谱法三种。
1)吸收光谱法:它是利用物质吸 收光后所产生的吸收光谱来进行分 析的方法。
2)发光光谱法:物质中的粒子 用一定的能量(如光、电、热等)激 发到高能级后,当跃迁回低能级时, 便产生出特征的发射光谱,利用此发 射光谱进行的分析的方法
3)散射光谱法:利用物质对光 的散射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2.非光谱法:
第一章 光学 分析法导论
一.电磁波的基本性质 1.电磁波的种类:
波 5×10-3 0.1~10 10~200
200~400
长 ~0.1
λ
名 γ射线 x射线 远紫外光 近紫外光
称
波 400 ~ 750 ~ 1.0×106 ~ 1.0×109 ~
长 750
1.0×106 1.0×109
1.0×1012
非光谱法是基于物质与辐 射相互作用时,测量辐射的某些 性质,如折射、散射、干涉、衍 射、偏振等变化的分析方法。主 要有折射法和旋光法。
三.光谱种类 (一)依外形分类: 若干条强度不同的谱线和
暗区相间而成的光谱。
带状光谱: 由几个光带和暗区相间而成
的光谱。
λ
名 可见光 红外光 微波
无线电波
称
10-2 nm 10 nm 102 nm 104 nm 0.1 cm 10cm 103 cm 105 cm
光学分析法导论

3.散射光谱
• 分子吸收辐射能后,有一部分电子激发至电子能级中较高的振动能级, 在很短时间内(约10-12S)返回原来的基态或比原来稍高或稍低的振 动能级时,而向四周发射,这时在不与光路平行的方向上观察到的光 谱称散射光谱。
• 散射光谱有两种: 瑞利(Rayleigh)散射:只改变方向,散射辐射的频率与入
统称为光学光谱区。 基态: 在原子 (或 离 子、 分 子 )中,价电子一般在能量最
低的轨道上运动,这种能量最低的稳定状态叫做基态。 处于基态的原子称基态原子,处于基 态的离子称基态离子,处于基态的分子 称基态分子。 激发态:如果原子(或离子、分子)中有处在其它较高能级上
运动的电子时,则称之为激发态。
0.76~2.5m 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
2.5~50m
紫外光谱法 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光谱法
远红外光 微波 射频
50~1000m
0.1~100cm 1~100m
分子的转动能级跃迁 分子的转动及电子自旋能级跃迁 电子自旋及核自旋
微波光谱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
§1-2光谱的分类
几个基本概念: 光学光谱区:包含紫外、可见及红外等光谱在内的光谱区域,
光子的能量为:
式中: E: 为光量子的能量,其单位为J或kJ(也可用“电子伏特eV”
作单位); leV为1个电子通过电位差为 1伏特的电场时所吸收或释放的能
量; 1eV=1.602×10-19 J; h: 为普朗克常数,其值为h=6.626×10-34 J·s; C : 光速,C=3.0×108m/s。
2. 吸收光谱
当一定能量的光辐射通过气态、液态或透明固体物质 时,物质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将吸收相应能量的光辐射而 由低能态跃迁至较高能态,从而产生一吸收光谱。这种
最新第一章-光学分析法导论ppt课件

分子吸收光谱
E0
波长/nm
C. 荧光发射
光致发光
E3
原子荧光----线光谱
h E2
分子荧光----带光谱
E2
E1
hi
E0
hi
E1
hi
E0
三.光学分析法
1.电磁波谱与现代仪器分析方法
波谱区 -射线 X-射线 远紫外光 近紫外光
可见光
波长 跃迁类型
5~140 pm
核能级
10-
10~200n
红外吸收光谱法:红外光分子吸收
远红外光谱区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微波分子未成对电子吸收
2.光学分析法的分类
核磁共振波谱法:射频原子核自旋吸收
光 谱 法:以光的波长与强度为特征信号的仪器分析方法 吸收光谱法、发射光谱法、散射光谱法
非光谱法:以光辐射的某些性质变化特征信号的仪器分析方法
折射法、旋光法、圆二色法、比浊法、衍射法
原子光谱: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 分子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子荧光/磷光光谱、化学发光
波谱区 近红外光 中红外光 远红外光
微波
射频
波长
0.75~2.5 2.5~50 50~1990 0.1~100c
m
m
m
m
1~100 m
跃迁类型
分子振动
近红外光谱区:配位化学的研究对象
分子转动 电子、核自旋
3.稀饭
面对胃炎吃什么食物好的问题,粥类食物是 广大患者最佳的选择,一直以来我国就有用粥来 治疗各种胃病的传统。粥有营养、易消化。
粥在熬煮的时候会将米粒分解成双糖或单 糖,这些物质很容易刺激胃酸分泌从而导 致出现胃烧心、胃酸的情况,因此并不是 所有人都适合通过喝粥来养胃的。因此专 家建议,在喝粥的时候最好是能尽量的多 咀嚼,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养胃的作用。
光学分析法导论答案

光学分析法导论1. 简述下列术语的含义电磁辐射电磁波谱发射光谱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原子光谱分子光谱电致发光光致发光化学发光热发光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一种以巨大速度通过空间传播的光量子流,它即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电磁波谱――将电磁辐射按波长顺序排列,便得到电子波谱.电子波谱无确定的上下限,实际上它包括了波长或能量的无限范围.发射光谱――原来处于激发态的粒子回到低能级或基态时,往往会发射电磁辐射,这样产生的光谱为发射光谱.吸收光谱――物质对辐射选择性吸收而得到的原子或分子光谱称为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在某些情形下,激发态原子或分子可能先通过无辐射跃迁过渡到较低激发态,然后再以辐射跃迁的形式过渡到基态,或者直接以辐射跃迁的形式过渡到基态。
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光谱,称为荧光光谱.原子光谱――由原子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分子光谱――由分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电致发光――电场引起的碰撞激发,是指被电场加速的带电粒子碰撞而受到激发,从而发射出电磁辐射.这一过程称为电致发光.光致发光――电磁辐射吸收激发,是指吸收电磁辐射而引起的激发,从而发射出电磁辐射,这一过程称为光致发光.化学发光――在一些特殊的化学反应体系中,有关分子吸收反应所释放的化学能而处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产生光辐射。
这样获得的光谱称为化学发光光谱.热发光――物体加热到一定温度也会发射出电磁辐射,称为热发光.2. 什么是光谱分析法,它包括哪些主要方法?答:当物质高温产生辐射或当辐射能与物质作用时,物质内部能级之间发生量子化的跃迁,并测量由此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辐射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这类方法就是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分子荧光法、X射线荧光法等.3. 辐射光子能量与波长的关系怎样,按光子能量从高到低有哪些辐射类型?答:辐射光子能量与波长的关系为:E=hc/λ按光子能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γ射线,X射线,紫外,可见,红外,微波,无线电波4. 电子光谱一般在什么波长区?振动光谱在什么波长区?转动光谱在什么波长区?答:电子光谱——紫外、可见区(E e、Eυ、E r 均改变)62~620nm及E r改变)620~24.8µm振动光谱——近红外区(Ev转动光谱——远红外、微波区(仅E r改变)>24.8µm5.原子光谱来源于A.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的跃迁B.原子核的转动C.原子的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的跃迁D.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6. 任何一种分析仪器都可视作由以下四部分组成:信号发生器、信号转换器(传感器)、读出装置、放大记录系统_.7. 可以概述三种原子光谱(吸收、发射、荧光)产生机理的是(3)(1) 能量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发射光谱(2) 辐射能使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跃迁(3) 能量与气态原子外层电子相互作用(4) 辐射能使原子内层电子产生跃迁8. 在光学分析法中, 采用钨灯作光源的是 (3)(1)原子光谱; (2)分子光谱; (3)可见分子光谱; (4)红外光谱9. 以光栅作单色器的色散元件,若工艺精度好,光栅上单位距离的刻痕线数越多, 则: (1)(1) 光栅色散率变大,分辨率增高; (2) 光栅色散率变大,分辨率降低(3) 光栅色散率变小,分辨率降低; (4) 光栅色散率变小,分辨率增高10.什么叫摄谱仪的线色散率、分辨率及集光本领?它们各与哪些主要因素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2
1
一.电磁波的基本性质 1.电磁波的种类:
波 5×10-3 0.1~10 10~200
200~400
长 ~0.1
λ
名 γ射线 x射线 远紫外光 近紫外光
称
波 400 ~ 750 ~ 1.0×106 ~ 1.0×109 ~
长 750
1.0×106 1.0×1原子光谱主要是由于核外电子能级发 生变化而产生的辐射或吸收而产生的 光谱。 分子光谱则是由于分子中电子能级及 分子的振动、分子的转动能级的变化 而产生的光谱。
2021/2/2
19
2021/2/2
8
1.光谱法 光谱法是基于物质与辐射能作用时,
测量由物质内部发生量子化的能级之间 的跃迁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辐射 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
它又可分为吸收光谱法、发光光 谱法、散射光谱法三种。
2021/2/2
9
1)吸收光谱法:它是利用物质吸 收光后所产生的吸收光谱来进行分 析的方法。
1.0×1012
λ
名 可见光 红外光 微波
无线电波
称
2021/2/2
2
10-2 nm 10 nm 102 nm 104 nm 0.1 cm 10cm 103 cm 105 cm
射 x射 紫外 红外
微
线线
光
光
波
无线 电波
可见光
2021/2/2
3
2.表征电磁波特性的参数:
可以用波长λ、频率γ、速度c、 波数ω、能量等来表示其特性。
E=hγ=hc/λ
式中E为光的能量(尔格);γ为频 率;λ为波长;h为普朗克常数,其值 为6.6256×10-27尔格·秒;c为光速。
2021/2/2
6
三、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 1、折射和反射 2、散射 3、吸收和发射
2021/2/2
7
二、光学分析法分类
光学分析法可分为光谱法和非光谱 法两大类。
2021/2/2
13
三.光谱种类 (一)依外形分类: 线状光谱:
带状光谱:
连续光谱:
2021/2/2
14
线光谱: 由若干条强度不同的谱线和
暗区相间而成的光谱。
2021/2/2
15
带状光谱: 由几个光带和暗区相间而成
的光谱。
2021/2/2
16
线光谱
2021/2/2
带光谱 17
连续光谱:在一定范围内。各种 波长的光都有,连续不断,无明 显的谱线和谱带。
2021/2/2
4
波长(λ):表示相邻两个光波各 相应点间的直线距离(或相应两个波 峰或波谷间的直线距离)。
波数(ω):指在单位长度内波的 数目。
频率(γ):指在1秒时间内经过 某点的波数(即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能量(E):光子所具有的能量。
2021/2/2
5
光的能量与光的波长及频率之间的关 系为:
2021/2/2
10
2)发光光谱法:物质中的粒子 用一定的能量(如光、电、热等)激 发到高能级后,当跃迁回低能级时, 便产生出特征的发射光谱,利用此发 射光谱进行的分析的方法
2021/2/2
11
3)散射光谱法:利用物质对光 的散射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2021/2/2
12
2.非光谱法:
非光谱法是基于物质与辐 射相互作用时,测量辐射的某些 性质,如折射、散射、干涉、衍 射、偏振等变化的分析方法。主 要有折射法和旋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