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配置汇报提纲08.03.21
水电站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提纲

水电站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1.1项目来源1.1.1 项目的由来1.1.2 水资源论证项目的由来1.2 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水资源论证的主要目的如下:(1)贯彻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针(2)预防并消除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可能引发的水事纠纷(3)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4)为建设项目取水许可申请和审批提供科学技术依据水资源论证的主要任务如下:(1)进行项目所在区域的水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分析;(2)分析项目取用水的合理性;(3)开展本项目的取水水源论证;(4)分析论证工程取水和退水的影响(5)提出水资源保护措施和对受影响方的补偿措施;(6)最后提出水电站水资源论证的结论和建议。
1.3 编制依据1.3.1 相关技术文件及参考资料1.3.2 有关审批意见1.3.3 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建设征地和水库淹没处理的意见及用水要求1.4 取水水源、取水地点和取水规模1.4.1 施工期取水1.4.2 水库初期蓄水取水1.4.3 运行期取水(1)办公生活区取水(2)发电取水1.5 工作等级1.6 分析范围和论证范围1.7 水平年(1)现状水平年(2)规划水平年1.8 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和限制排污总量意见1.8.1 水利部门提出的水质管理目标和限制排污总量意见1.8.2 水电站涉及的自然保护区及其调整情况1.8.3 环保部门批复的水电站水质保护执行标准本报告书对水质管理目标和排污限制的建议2建设项目概况2.1 建设项目名称及项目性质项目名称:项目性质:2.2 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2.2.1 建设地点2.2.2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1)枢纽工程建设区占地(2)水库淹没区占地(3)移民迁建区用地2.3 项目任务和功能2.4 建设规模及实施方案2.4.1 建设规模(1)水库规模(2)电站装机容量(3)通航建筑物规模(4)灌区引水规模(5)投资规模(6)工程等别2.4.2 工程布局及主要建筑物(1)工程总体布置(2)主要建筑物1)挡水建筑物2)泄洪消能建筑物3)引水发电建筑物4)通航建筑物5)灌区引水渠首2.4.3 工程施工(1)施工导流(2)施工总布置(3)施工进度2.4.4 水库初期蓄水2.4.5 施工期通航2.5 职工人数与生产生活区建设2.5.1 职工人数2.5.2 生产生活区建设2.6 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取水和退水方案2.6.1 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取水方案2.6.2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退水方案3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3.1 基本概况3.1.1 自然地理及水系3.1.2 气象特征3.1.3 社会经济概况3.2 地表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3.2.1 流域地表水资源量3.2.2 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3.2.3 流域水质和水功能达标状况及纳污能力3.2.4 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供用水平衡分析(1)供水工程和水电建设现状(2)流域河道外用水及耗水(3)现状供用水平衡分析3.2.5 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3.2.5.1 流域河道外用水预测3.2.5.2 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1)水电开发规划(2)引调水工程规划3.3 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4 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4.1 取水合理性分析4.1.1 与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1)与国家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2)与地方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4.1.2 与有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4.1.3 与水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程度等适应性分析4.2 用水合理性分析4.3 建设项目的合理取用水量4.4 节水潜力分析5 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5.1 依据的资料与方法5.1.1 流域水文测站简况5.1.2 径流系列还原5.1.3 资料的可靠性、一致性和代表性分析5.1.3.1 资料的可靠性分析5.1.3.2 资料的一致性分析5.1.3.3 资料的代表性分析5.1.4 径流计算成果及合理性检查5.1.4.1 径流计算成果5.1.4.2 合理性检查5.2 取水水源论证方案5.2.1 上游水电的工程特性及开发时机分析5.2.2 流域引水工程开发时机分析及调水量处理5.2.3 水源论证方案5.3 来水量、可供水量和用水量计算分析5.3.1 现状用水量5.3.2 规划水平年上游河道外用、耗水增量预测5.3.3 各方案来水量及可供水量5.3.4 用水量计算5.4 水资源质量评价5.5 取水口位置的合理性分析5.5.1 施工期取水口位置的合理性分析5.5.2 电站运行期取水口位置的合理性分析5.6 取水可靠性和可行性分析5.6.1 取水可靠性分析5.6.1.1 水量可靠性分析5.6.1.2 取水水质的可靠性分析5.6.2 取水可行性分析5.6.3 取水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分析6 建设项目取水的影响分析6.1 水库运行方式和发电取水流量6.1.1 水库运行方式6.1.2 发电取水流量6.2 最小下泄流量及其合理性分析6.2.1 下游河道外用户取水要求及其满足程度分析6.2.2 下游航运要求及其满足程度分析6.2.3 下游河道内生态基流和生态需水及其满足程度分析6.2.4 最小下泄流量的合理性及实施可靠性分析6.3 电站日运行方式及下游非恒定流计算分析6.3.1 电站日运行方式和非恒定流不利工况分析6.3.2 下游非恒定流计算分析6.4 取水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分析6.4.1取水对区域水资源总量的影响分析6.4.2取水对区域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影响分析(1)年内分配影响分析(2)日内分配影响分析6.4.3取水对区域水资源水质和水温的影响分析6.5 取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6.6 取水对水生生物、鱼类和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分析6.6.1取水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1)取水对水生藻类的影响(2)取水对水生维管植物的影响(3)取水对浮游动物的影响(4)取水对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影响(5)取水对水生微生物的影响6.6.2 取水对鱼类和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分析6.7 取水对其他用户的影响分析6.7.1 取水对移民及水利水电设施的影响分析6.7.2 取水对下游沿江主要取水户的影响分析6.7.3 取水对上、下游水电梯级的影响分析6.7.3.1 对上游工程的影响分析6.7.3.2对下游工程的影响分析6.7.4 取水对航运的影响分析6.7.5 取水对下游防洪工程和行人安全的影响分析7 建设项目退水的影响分析7.1 退水系统及组成概况7.1.1 施工期退水系统7.1.2 运行期退水系统(1)发电尾水(2)泄洪(3)办公和生活区生活污水7.2 退水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规律7.2.1 施工期退水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规律7.2.2 运行期退水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规律7.3 退水处理方案和达标情况7.3.1 施工期废污水处理标准7.3.2 施工期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案和达标情况7.3.3 运行期生活污水处理方案和达标情况7.4 退水对水功能区和第三者的影响7.4.1 退水对水质的影响分析(1)施工期退水对水质的影响(2)运行期退水对水质的影响7.4.2 退水对下游鱼类生境的影响7.4.3 退水对其他取水用户的影响7.4.4 退水对水功能区的影响7.5 入河排污口(退水口)设置的合理性分析7.5.1入河排污口设置的合理性分析7.5.2退水口设置的合理性分析8 水资源保护措施8.1 工程措施8.1.1废污水达标处理8.1.2水土保持8.1.3水生生物保护8.1.4水质监测(1)施工期水质监测(2)运行期水质监测8.1.5 其他处理措施8.2 非工程措施8.2.1 建立健全热电水务管理体制8.2.2 制定电厂事故或非正常工况排水的监控预案8.2.3 制定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处理预案8.2.4 退水控制的管理方案建议8.2.5 进行灰场防渗设计8.2.6 加强取水和退水方案的监督管理。
水资源优化配置

水资源优化配置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的变化,水资源短缺和分布不均的问题日益凸显。
在这种情况下,水资源优化配置成为了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水资源优化配置,简单来说,就是在特定的区域和时间范围内,根据水资源的供给和需求情况,通过合理的规划、调配和管理,使得水资源能够得到最合理、最高效的利用。
这一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水资源的自然分布、用水需求的类型和规模、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本和效益、生态环境保护等。
首先,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水资源的自然分布是不均衡的。
有些地区水资源丰富,而有些地区则极度缺水。
比如,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充沛,河网密布,水资源相对充足;而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
这种自然分布的不均衡,给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缓解这种不均衡,我们需要建设大规模的调水工程,将水资源从丰富的地区输送到短缺的地区。
例如,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我国为了优化水资源配置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
通过南水北调,将长江水引向北方地区,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其次,用水需求的类型和规模也是影响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对水资源的需求有着很大的差异。
农业用水通常占比较大,但农业用水的效率相对较低;工业用水对水质和水量的要求较高,但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可以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生活用水则与人口数量和生活水平密切相关。
因此,在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时,需要根据不同用水需求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合理分配水资源。
比如,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可以适当压缩农业用水规模,鼓励发展节水型农业;同时,加大对工业节水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工业用水的效率;对于生活用水,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节水意识,推广节水器具的使用。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本和效益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水利工程中的水资源配置

水利工程中的水资源配置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水资源的管理和配置在水利工程中变得尤为重要。
水资源配置指的是合理地分配和利用可用的水资源,以满足各个领域的需求,并保护生态环境。
在本文中,将探讨水利工程中的水资源配置的重要性、方法和考虑因素。
一、水利工程中的水资源配置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水利工程的目标之一就是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以满足人们生活、农业、工业和环境等方面的需求。
水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是有限的,因此需要通过合理配置来提高利用效率。
通过水利工程,可以收集、储存和分配水资源,使其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2. 保护生态环境:水资源不仅仅是人类的需要,还是许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配置水资源,可以保护湿地、河流和湖泊等自然生态系统,同时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3. 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有些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通过水利工程的水资源配置,可以将资源输送到需求较大的地区,缓解水资源不足问题。
二、水资源配置的方法水资源配置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地区和需求的不同,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1. 水库建设:水库是最常见的水资源配置方式之一,通过建设大型水库,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资源,并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分配。
2. 灌溉系统:农业是水资源消耗最大的行业之一,通过建设灌溉系统,可以将水资源有效地输送到农田,提高农作物产量。
3. 水资源转移:有些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而有些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
通过建设水资源转移工程,将水资源从丰富的地区输送到缺水的地区。
4. 水资源治理:通过科学管理水资源的使用,制定合理的配额和限制,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三、水资源配置的考虑因素在进行水资源配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重要因素:1. 水资源需求:根据不同的需求方向(如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评估各个领域的水资源需求量,以确定合理的分配方式。
水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供应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合理配置水资源,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并保护和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首先,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不同国家、地区和城市面临着不同的水资源问题,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水资源管理策略。
这包括建立有效的水资源监测系统,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鼓励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等等。
例如,一些地区可能面临着水源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引水、水资源调配等方式解决。
而有些地区则可能存在水污染和水质恶化的问题,需要加强水环境治理和保护。
其次,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跨界合作。
许多水资源跨越地域和国界,因此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水资源问题。
国际间可以开展合作项目,共同研究和解决水资源问题。
例如,一些国家可以共同开发水资源,建立水资源共享机制,以确保有足够的水资源供应。
同时,各国可以加强交流和合作,分享水资源管理的经验和技术。
只有通过跨界合作,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此外,公众参与在水资源管理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公众对水资源管理的重视和参与,能够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他们对水资源问题的认识和意识。
同时,公众也应该积极参与水资源管理和保护,通过自觉减少用水、参与水源保护活动等方式,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除了上述方面,科技创新也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们可以开发出更高效、环保的水资源利用技术和设备。
例如,新型的节水器材、高效的灌溉技术等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同时,科技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监测和管理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
综上所述,水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
通过合理配置水资源、加强跨界合作、推动公众参与和科技创新,我们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水资源规划提纲

•
•
•
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 河流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配置 • 湖泊、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 湖泊、 • 地下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重点领域与重点地区水资源保障
• 饮水安全 • 粮食安全 • 城市供水安全 • 重点地区供水安全
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 基本原则 • 总体布局
– 流域和区域水利工程总体布局 – 骨干水利枢纽工程
保障措施
水资源形势
• 水资源禀赋条件及水资源演变 • 缺水分析 缺水分析——现状供需平衡分析 现状供需平衡分析 • 水资源利用效率 • 水污染形势 • 水生态状况
水资源规划指导思想、 水资源规划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
• 指导思想 • 基本原则 • 目标和任务
需水预测
• 基本原则与要求
– 需水预测的基本规定 – 需水预测的影响因素 – 需水预测的方法及流程
• 水资源可利用量,主要包括: 水资源可利用量,主要包括:
–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地下水可开采量、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供水量包括供水工程分类、数量及供水能力;各种供水水源包括地表水源 (蓄、引、提、调)、地下水源的供水量、供水水质等 – 用水量包括农业(农田灌溉、林牧渔)、工业、生活(城镇生活、农村生 活)、生态(城镇、农村)的用水量 – 用水消耗量:各项用水的耗水量以及非用耗水量调查分析与估算 –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包括定义,计算方法
• 水资源数量
– 主要包括:降水量、蒸发能力及干旱指数、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 水资源总量及其时空分布情况
• 水资源质量,主要包括 水资源质量,
– 地表水水质:河流泥沙、水化学特征、河流水质、湖泊(水库)水质和富营 养化状况、底质、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等方面的调查评价; – 地下水水质:地下水化学类型、地下水水质、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 质等
水资源配置

水资源配置水资源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水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有效的水资源配置和管理将有助于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也能够有效应对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等问题。
水资源的重要性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仅关系到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更影响着工业制造、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人类饮水、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方面都依赖于水资源的供给。
因此,合理配置水资源是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水资源配置的原则公平合理水资源配置应当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个群体或地区,以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用水权。
经济效益水资源配置应考虑经济效益,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浪费,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生态平衡水资源配置应当注重生态平衡,保护水源地和水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可持续发展水资源配置应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水资源的永续供应。
水资源配置的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成为困扰人类的重要挑战。
有效的水资源配置和管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水资源配置的实践水资源调度通过对地区内水资源进行合理调度和利用,保障各个行业和居民的基本用水需求。
建设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包括水库、水渠、引水工程等,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水资源供给。
强化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监测机制,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行为,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结语水资源配置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
只有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水资源,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愿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守护珍贵的水资源,共建美丽的家园。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纲

缺水的草原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主要因为资源缺水的北方是怎么 做的:
• 1,开采地下水 • 由于地表水资源缺乏,主要依靠大量开采地下水来满足供 水要求,不少地区已经超采或严重超采。 • 2,跨流域调水,进行人工调蓄。 • 合理修建水库等蓄水工程,进行南水北调等二次调节水资 源空间分布等。 • 3,提高公众节水意识 • 加强宣传教育,加深各界对水资源危机的认识,增强全民 保护水资源的自觉性和紧迫性。 • 4,发展工农业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 发展节水灌溉,大力普及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喷灌、滴 灌、渗灌等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
黄河断流
华北地下漏斗
下面对我国北方地区提出几点建议。 • 一般情况下,不宜再扩大开采地下水,可采取以下对对策 ①积极发展节水灌溉,大力普及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喷 灌、滴灌、渗灌等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②开采利 用浅层地下水,控制深层地下水的开采。从持续利用的原 则出发,应控制深层水的开采。 • 薄层淡水尚有一定开采潜力,可适当增加开采;③充分利 用微咸水和改造咸水。华北地区广泛分布有2—3g/l的浅 层微咸水,据目前国内研究成果表明,利用微咸水或咸淡 水混合灌溉试验已取得较好的效果,适当利用微藏水可达 到节省淡水、开源节流的目的;④充分发挥含水层的调蓄 功能,积极开展地下水人工调蓄,是缓解水资源紧缺的有 效措施。⑤在严重缺水的地区,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后仍 不能满足需水的要求,可考虑外调水源。 • 另外对地下水开采尚有潜力的地区,要加大利用率,进行 人工调蓄。
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总量不丰富,人均占有量低。 二、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匹配。 三、年内年际分布不均,旱涝灾害频繁。
问题(必要性)
•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目前全国 600多个城市中 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 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与此同时,由于人 口的增长,到2030 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 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 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节约水资源 强化水资源稀缺意识已刻不容缓。 我国水资源开发中还存在着其他问题: • (1) 洪水灾害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存在潜在威胁 • (2) 水分利用效率不高 • (3) 水资源普遍受到污染
精品PPT课件----水资源规划提纲共19页文档

精品PPT课件----水资源规划 提纲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榆中县受水区水资源配置规划汇报提纲榆中县水利水保局二00八年三月一、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概况按照国家批复的《甘肃省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引洮供水工程是以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为龙头,通过水库抬高水位,调节水量后进行自流引水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
一期工程的建设旨在解决甘肃中部干旱地区定西市安定区、陇西县、渭源县、临洮县、兰州市榆中县、白银市会宁县等6个国家扶贫重点县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农村人畜饮水、生态环境用水,适量发展当地节水灌溉农业,改善生活供水条件及工农业生产条件,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小康社会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
引洮一期工程受水区范围,省水电设计院原初步设计规划为定西市、兰州市、白银市的6个县区54个乡镇(见表1-1)。
主要用水户为城镇居民、农村人畜、工业企业和新发展灌区。
2000年受水区总人口133.05万人,预测设计水平年2020年增加到154.86万人,城市化率达到42%,工业总产值达到109.72亿元,新发展灌区19.00万亩,一期工程总外调水量21902.32万m3,其中非农业用水14943.94万m3 (其中:城镇生活5695.26万m3;农村居民生活2186.82万m3;牲畜养殖业1658.91万m3;工业5402.95万m3),占总外调水量的68.23%;农业用水为6958.38万m3 (其中:灌溉粮食作物1843.78万m3;经济作物3649.5万m3;林果业724.16万m3;灌溉牧草740.94万m3),占总水量31.77%。
工程配水总人口141.07万人,包括城镇人口64.58万人,农村人口76.49万人,牲畜248.67万头(其中大牲畜49.49万头,小牲畜199.18万只)。
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初步设计规划渠(管)系包括总干渠1条,长度110.47km;干渠三条,长146.18km;支渠20条,长度256.52km;城市供水专用管线2条,长47.02km;乡镇供水管线10条,总长70.25km。
引洮一期工程受水区供水乡镇统计表引洮一期工程榆中县受水区原规划范围涉及甘草、高崖、龙泉、清水、夏官营等5个乡镇,主要用水户为城镇居民、农村人畜、工业企业和新发展灌区。
2000年受水区总人口19.80万人,预测设计水平年2020年增加到19.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77万人,农村人口9.03万人),城市化率达到42%,工业总产值达到19.62亿元,牲畜34.44万头(其中大牲畜4.28万头,小牲畜30.16万只),新发展灌区1.20万亩,一期工程总外调水量2763.89万m3,其中非农业用水2345.43万m3 (其中:城镇生活958.50万m3;农村居民生活246.50万m3;牲畜养殖业174.17万m3;工业966.26万m3),占总外调水量的84.86%;农业用水为418.46万m3(其中:灌溉粮食作物87.59万m3;经济作物177.94万m3;林果业46.05万m3;灌溉牧草106.87万m3),占总水量15.14%。
引洮一期原规划榆中县渠(管)系包括干渠一条(一干渠下段),一干渠渠尾高程2060.39m,支渠2条(一干二支、三支),支渠长度24.731km,灌区范围为龙泉、高崖、甘草三乡镇,灌溉面积1.20万亩。
并在二、三支渠附近预留了新营、高崖、甘草、清水、夏官营五乡镇的非农业灌溉用水量,规划水平年(2020年)解决城镇人口10.31万人,农村人口8.07万人、工业产值19.57亿元、大小牲畜3.84与24.71万头(只)的需水量;乡镇供水管线即龙泉专用输水管线1条,总长3.133km,自一干渠6#隧洞进口处(龙泉乡郭家庄)分水,分水口一干渠渠底高程2082.76m,压力管道沿好麦川右岸上行至龙泉乡,规划水平年(2020年)解决城镇人口0.46万人、农村人口0.96万人、工业产值500万元、大小牲畜0.44与5.45万头(只)的需水量。
经对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榆中县受水区水资源配置范围进行复核,受水区范围涉及龙泉、新营、高崖、甘草、韦营、清水、小康营、三角城、城关、连搭、定远、夏官营、金崖、来紫堡、中连川、贡井、园子岔、上花岔、哈岘等19个乡镇,主要用水户为城镇居民、农村人畜、工业企业和新发展灌区。
2005年受水区总人口26.01万人,预测设计水平年2020年增加到44.73万人,城市化率达到56%,工业、乡镇企业(包括非公经济)总产值达到66.46亿元,新发展灌区1.20万亩,一期工程总外调水量8593.38万m3,其中非农业用水8186.26万m3 (其中:城镇生活1652.03万m3;农村居民生活582.40万m3;牲畜养殖业180.27万m3;工业、乡镇企业(包括非公经济)5771.55万m3),占总外调水量的95.3%;农业用水为407.13万m3 (其中:灌溉粮食作物106.14万m3;经济作物166.80万m3;林果业39.92万m3;灌溉牧草94.27万m3),占总水量4.8%。
配水人口44.73万人,包括城镇人口22.13万人,农村人口22.60万人,牲畜28.53万头(其中大牲畜7.18万头,小牲畜21.35万只)。
用水对象及用水量详见表1-2。
引洮一期榆中县水资源配置特性表表1-2二、编制受水区水资源配置规划的必要性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总外调水量21902.32万m3,初步设计除对榆中县新发展灌溉面积1.2万亩,用水量418.46万m3的工程措施比较落实外,其余用水量2345.43万m3的供水多数只是水源点;龙泉乡镇供水专用管线只供水到乡政府所在地,修建调蓄水池,而配水量又包含了乡镇下辖的所有村、社人口、牲畜和工业,点多面大,没有入村配水管网系统工程,配水水量不落实;渠系沿线其它乡镇的非农灌用水就近在渠道取水,只布置了分水口、调蓄水池等,预留了用水量,预留口到各乡镇距离大多数很远,没有相应的配套工程,取水方式、取水管线布置、配水管网系统等都不落实;引洮供水一期工程鉴于配套工程量大面宽,投资高,在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明确提出非农业供水配套工程不列入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总体投资,引洮只解决水源问题。
因此,引洮一期主体工程建成后,原初步设计规划的非农业灌溉用水量很难投入使用。
另外,榆中县地表、地下水资源贫乏,引洮一期初步设计规划外调给榆中的水量太小,很难满足榆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水量,有必要复核原初设水资源配置规划成果,明确提出引洮一期工程配水控制范围,分区域落实水量配置方案,提出对策建议。
在落实配水量的前题下,编制水资源配置规划的配套工程措施予以建设实施,以实现引洮一期初步设计水资源配置方案,尽最大可能发挥工程效益。
综上所述,编制引洮一期初设水资源配置规划报告十分必要。
2007年9月28日,甘肃省水电设计院编制了《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受水区水资源配置规划工作大纲》。
2007年11月29日,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对大纲进行了讨论,认为本次工作的核心是回头看,是复核原配置方案配置水量的准确性、合理性以及在现有工程条件下(已建水利工程和待建的引洮输配水工程)到底有多少外调水可以配出去,分析不能实现水资源配置任务的原因,并提出措施、对策和建议。
使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尽快发挥效益,也为引洮供水二期工程水量配置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省上有关部门及榆中县人民政府的安排,榆中县水利局汇同县上有关部门抽调专门人员于2007年11月底组成调查组,根据水资源配置方案复核报告编制(工作)大纲进行有相关基础数据的调查、整理、复核,并于2008年3月按照《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受水区水资源配置规划工作大纲》的要求,编制完成了《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榆中县受水区水资源配置规划报告》。
三、编制依据1、社会经济发展近期规划指标,主要依据榆中县社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指标确定;远期参照引洮一期指标及全省指标对比分析确定。
确定的榆中县引洮一期工程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见表3-1。
2、各行业用水定额的确定,参照引洮一期工程设计指标并通过实际调查适当调整确定。
其预测表见表3-2。
3、引洮一期供水范围用水规划的基数采用2005年榆中县统计年报数据。
引洮一期工程榆中县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表7引洮一期工程榆中县不同水平年各行业用水定额预测表备注:农村生活用水定额包括农户散养畜禽、农机、汽车、家庭小作坊及庭院经济用水量。
4、编制规划主要遵循的规范和文件有:(1)、《室外给水工程设计规范》(GBJ13——86);(2)、《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3)国家发改委及水利部联合下发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及“十一五”规划工作大纲;(4)、《甘肃省“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报告》;(5)、《甘肃省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6)《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受水区水资源配置规划工作大纲》(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7)兰州市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报告;(8)兰州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报告;(9)、兰州市“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10)、兰州市“十一五”水利发展与改革规划。
四、供水范围、供水对象1、供水范围引洮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榆中受水区范围为一干下段及一干二、三支渠沿线龙泉、新营、高崖、甘草、清水、夏官营等6个乡镇。
在本次调查复核过程中,根据榆中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引洮一期水量配置规划情况,对引洮一期供水范围做了较大调整,增加了韦营、小康营、三角城、城关、连搭、定远、金崖、来紫堡、中连川、贡井、园子岔、上花岔、哈岘等13个主要位于宛川河、关川河流域的乡镇,供水范围扩大至19个乡镇。
19个乡镇中,非农灌用水区扣除了正在兴建的榆中县中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范围。
未列入供水范围的和平、青城两乡镇距黄河很近,国民经济各部门用水,可提黄河水源解决;银山、马坡乡地处马寒山山区,当地水资源可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求,不需要外调水量。
还有建于来紫堡乡的酒钢分厂、三角城乡的大学城生活用水量,由兰州市自来水公司东扩工程安排解决,酒钢分厂生产用水量主要依赖自建的黄河提水工程解决,也未计列外调水量。
2、供水对象根据已批复的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引洮一期工程榆中县受水区供水对象主要是供水范围内的城镇生活和农村生活、工业企业用水、新发展1.20万亩灌溉面积用水。
根据实际需要,本次复核调查对供水对象的构成比例做了适当调整。
规划由引洮一期供水的19个乡镇各行各业供水对象等详见表4-1。
预测2020年城镇人口为22.13万人,农村人口为22.60万人,工业产值1.31亿元,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产值为267.79亿元,大小牲畜28.53万头(只),新发展灌溉面积为1.20万亩。
五、需水预测成果1、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参照“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出的“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人口、城镇化水平、工业产值等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详见表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