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类题解题指要
高考小说阅读题型解题指导

三、解题指导
看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位置,回忆景物 描写的作用,对应起来作答。
【答案】 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 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
“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第三类型
分析主题思想
解题指导
方法:概+析
【答案】 ①热爱故土,珍视亲情。她一直珍藏着母亲送
给她的魔盒。 ②淳朴善良,热情爽直。她积极帮助我走出沮
丧伤心的阴影。 ③观察敏锐,善解人意。她善于观察“我”的
内心与表情的变化。
例2
l 6.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何 作用?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作简 要分析。(8分)
(2009年四川卷第16题)
解题指导
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方法:概+析 (“概”是指出细节描写的作用,“析”是具体
分析细节描写揭示了人物形象的哪些性格特征和 思想感性。)
答案: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 细腻,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其中“呆呆地发 愣”写神态,“绝望”“伤感”写心理,这些描 写重在刻画主人公的脆弱;“闭一只眼”“睁一 只眼”“看伸长的舌头”写行为,突出他检查自 身症候的专注与仔细,由此刻画了他的敏感与多
方法:提观点+列理由+作总结
示例二: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小说,罗永 才最终摆脱丧妻之悲,主要是受到王石匠 和老山民的影响以及大自然的启迪。王石 匠的淡定、老山民的坚忍,分别折射出中 国传统文化精神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担 当,他们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了罗永才, 从而使得他发现了春回大地的可爱,人间 生活的温暖。
方法:指+析+点 “指”是指出景物描写所运用的比喻、衬托、对比等具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方法及技巧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方法及技巧高考中的语文阅读素材中,小说的题材所占比例较大,著名的名家名篇,古代的经典名作或者是新时代的作家作品都有可能涉及到。
因此,高考中语文小说的阅读答题技巧对于我们的语文成绩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的进行小说阅读,给大家分享一些小说阅读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一、了解题型,明确考点在进行小说阅读的时候,首先要了解题型和考点。
高考中比较常见的题型有理解判断、词语理解、文化内涵和阅读表达等,这些题型都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的要求有所准备和判断。
因此,我们需要先理解其中的考点,分析出作者用何种手法表达情感,阅读注意事项、文中的明暗喻和比喻等等。
二、注重细节,深挖内涵进行小说阅读时,要注重细节,挖掘其中的内涵。
说白了,就是要学会看大局,不要漏掉每个细节。
例如,作家常常用比喻、象征、描写等手法来展现故事的深入,我们要根据文中的细节加以分析,领会文字和情感之间的深厚关系。
只有细读细品,充分理解小说中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回答阅读问题。
三、注意人物形象,分析情感小说中涉及到的人物形象,是我们进行阅读中的核心部分。
因此,我们需要仔细分析人物形象,并深入研究其情感表达。
在阅读时,要注意对人物的性格、话语、动作、行为和心理状态等进行把握,进一步推想作者的情感和寓意,更好的帮助我们回答阅读题目。
四、练习判断,锻炼推理小说阅读要学会客观判断,锻炼自己的推理能力。
在读完一篇小说之后,我们要对其中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和判断,对于字里行间的表述,要注意合理解读,理解作者真实的想法和意图。
五、多练习,熟悉题型许多同学在阅读小说题型时,对于应对的题目都感到比较困难。
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多练习题,不断加强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
在练习阅读题时,要注意总结题目的知识点和规律,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和速度。
六、把握重点,强调技巧在进行小说阅读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化繁为简、把握重点,利用一些技巧。
例如,一篇小说往往有着某些特征不同寻常的词语或者句子,这些内容往往就是答题重点,可以多加注意答案的选手。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

小说的考点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
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1)“理情节”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题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①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④阐释小说社会意义。
二.探究思考(一)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⒈环境分类及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相关答题方法经验(精选12篇)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相关答题方法经验(精选12篇)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相关答题方法经验【篇1】常见题型:①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②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考察名子或词语含义:一是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作答。
三是注意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拟人、夸张等。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__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③句子的作用,思考三个方面。
结构:总起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总结上文主旨:点明或深化主旨人物:表现人物性格与心理④句子赏析或段落赏析,思考如下角度。
语言风格:朴素平实(乡村题材)、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古诗词运用)、清丽、幽默、夸张、含蓄隽永等修辞或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同诗歌鉴赏)炼字:动词、形容词、色彩词句式:长短句交错有层次感;整句(排比句、对偶句)句式整齐优美,有气势。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相关答题方法经验【篇2】小说中的环境既指自然环境又指社会环境。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于整个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题展现都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有如下方面:(1)背景: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包括社会背景)。
(2)形象:暗示或交代人物心情、身份、处境、命运;(3)情节: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或为下文情节发展或人物出场做铺垫;(4)主题:帮助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5)气氛、基调:渲染或烘托某种气氛。
定下全文的基调(悲伤、愉悦、明快、暗淡、平和)。
(6)照应:如果开头与结尾都有景物描写,思考是否照应开头(结尾)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相关答题方法经验【篇3】(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如《项链》。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精讲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精讲在高考语文中,小说阅读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掌握小说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的奥秘。
一、小说阅读题的考查重点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1、人物形象人物是小说的核心要素之一。
考生需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2、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小说的骨架。
考生要能够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脉络,理解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以及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
3、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它对于烘托气氛、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考生需要分析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具体作用。
4、主题思想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考生要能够通过对小说内容的整体把握,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价值观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
5、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等。
考生需要识别并分析这些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效果,如增强感染力、突出主题等。
二、小说阅读题的解题步骤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在开始答题之前,要先通读一遍小说,了解小说的大致内容、主要人物和情节发展。
这有助于对小说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为后续的解题打下基础。
2、审清题目,明确要求认真阅读题目,明确题目所问的具体问题和考查的重点。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限制词和提示语,避免因审题不清而导致答错方向。
3、回读原文,筛选信息根据题目要求,回到原文中寻找相关的信息和线索。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标记出与题目相关的重要语句和段落,以便后续分析和整理。
4、分析归纳,组织答案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提炼出关键要点,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答案。
在答题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句回答问题。
三、人物形象题的解法人物形象题是小说阅读题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直接描写关注小说中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直接描写的语句,从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高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作为高中生,在应对高考语文考试时,我们不仅要掌握一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法规则,还需要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而对于高考语文中的散文、小说等阅读题型,我们需要掌握一些特殊的答题技巧。
一、散文题型散文是高考语文阅读题型中使用较多的一种。
我们在应对散文题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细读全文,把握大意:阅读散文时一定要细心认真,先读懂全文,把握文章的大意和中心思想。
2.注意节选题的选取范围: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仔细阅读题目和文本,千万不要选择错误的节选内容。
同时,注意判断节选的关键性质和主题核心。
3.关注细节、语言运用、情感表达:散文中一些细节描述和语言运用往往也要求考生细心捕捉,理解其中的含义和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二、小说题型小说在高考语文阅读题型中也占有一定比例,我们在应对小说题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揣摩全文情节,深入理解:小说文章的情节比较复杂,考生在阅读小说时,除了理解其中的情节发展,还要考虑到人物、环境等方面的描写,从而理解其中的寓意。
2.关注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小说的主题要求考生关注作者的表达意图,理解其中的寓意。
另外,人物塑造也很重要,考生需要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动态特点,理解小说作者通过人物做出的主题表达。
三、阅读理解题型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考试中占有较大比例的题型之一,我们在应对阅读理解题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主旨,准确理解文章:对于阅读理解题型,我们需要首先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大意,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具体内容和意图。
2.注重细节、辨析引语、推断排除:在阅读理解中,考查的不仅仅是基本的语言能力,还会考察考生分析推理和协同阅读能力。
考生需要注重细节和辨析引语,同时进行进一步推断排除,综合判断,才能更准确地答题。
综上所述,掌握阅读理解技巧是高考语文成绩好坏的关键之一。
我们需要做到在阅读过程中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重视细节,注重推理能力。
高中教育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小说的考点高考取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要点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详细来说能够分为以下几方面:1.掌握故事情节;2. 推测人物形象;3. 注意环境描绘;4. 归纳主题内容;5. 品尝语言特点;6. 剖析写作技巧。
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1)“理情节”题型:①用简洁的语句归纳故事情节。
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绘的详细方法,并说明利处或许作用;②简要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论。
(3)“看环境”题型:①在文中光景描绘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绘剖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想”题型:①谈谈作品在资料安排有何特点,剖析其利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构造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构造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独有的表达方式是怎样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①用自己的话归纳作者的写作企图,作品的主题;②这篇文章的要旨是什么,为何?③前后说法,能否有矛盾,为何?④阐释小说社会心义。
二.研究思虑(一)环境描绘环境描绘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剖析环境描绘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进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
小说中的环境描绘,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址和社会条件,用于衬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衬着氛围,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行切割的构成部分,关于加强故事的真切性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在剖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剖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同剖析。
⒈ 环境分类及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含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绘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要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阅读中一直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掌握小说创作的真理。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 小说考试的命题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种:1.“理情节”题型:简明概括故事情节,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2.“析人物”题型: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并客观公平地评价人物。
3.“看环境”题型:分析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及其对人物或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分析作品在材料安排上的特点及其好处,分析某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并指出某个物品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
5.“讲方法”题型:分析文中运用的表现方法及其塑造形象的作用,分析特有的表达方式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分析语言运用的特点,鉴赏画线句子,以及分析人物语言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主题,分析文章的主旨及其社会意义,检查文章前后是否有矛盾。
考点一:小说环境分类及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可以从修辞角度、写景角度、多种感官描绘、表现手法、选取代表性事物等方面进行。
在考试中,可能会出现关于环境的题目,例如分析某段景物描写的手法及作用,或者分析一些特殊环境对人物或主题的作用。
例子1:对于小说《乌米》中第5自然段的景物描写,采用了衬托和分层写景的手法,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突出了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同时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例子2:在小说《二十年以后》中,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第二次则渲染气氛,转换情节。
例子3:在小说《墙》中,墙被拆后,两家合为一院,春意融融,会餐洽洽,这个场面描写的作用是表达和谐、团结的主题。
②注意情节之间的联系和转折,尽可能准确地表达情节的发展过程;③在概括情节的同时,要注意情节对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的影响,尽可能多地揭示这些方面的内容。
二)分析情节的作用分析情节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几点:1)推动情节发展,使故事产生波澜;2)折射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3)深化主题,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类题解题指要一、鉴赏概括小说的情节小说情节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
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
高考试题中常见的命题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其中把握故事情节包括以下三种题型: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而鉴赏故事情节也有两种题型:文中写了……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此外还有情节安排评价,如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其作用是制造悬念。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戏痴李老三书名城不大,如一大铗锅平放地上,锅沿四周是高高的山,锅底略略平缓的地方便是城。
城里人戏称为锅城。
锅城人好戏,由来已久。
城志载曰:“梨园婆婆,无日无之……举国喧阗,昼夜无间。
”早年,大凡城里庙会、祭祀或富人家红白喜事,无不搭台唱戏,热热闹闹。
当年的锅城,戏是无日不演,看戏呢,则是通宵达旦。
可自锅城人热衷于办企业挣大钱,锅城演戏几近销声匿迹。
城南李老三却是热衷依旧,不仅爱听,更爱唱。
李老三,原名李阿山,独喜潮剧《柴房会》,因钦敬戏里正直、善良、诙谐、幽默的李老三而改名。
《柴房会》是一出经典潮剧,讲的是小商人李老三夜宿客栈柴房,半夜遇鬼魂莫二娘,正直善良的李老三同情莫二娘的悲惨遭遇,毅然助其复仇的故事。
戏里李老三唱《柴房会》身兼二角,一会是声音宏亮朴实、字正腔圆的男声念白,一会又是悲戚戚、哭啼啼的女声唱。
台下的李老三早年听遍了四邻八乡《柴房会》,每每听完看完,回家又学又评,十足一个戏痴。
戏痴李老三足足等了30年,找了一个同样是戏痴的女人。
女人喜听喜看却不会唱。
闲暇时,李老三一字一句教女人学念学唱。
低矮的泥砖房里,常常传出《柴房会》精彩片段。
清汤寡水的日子里,女人和李老三夫唱妇随,常引来邻居伫足听戏。
夫妻俩纵然艰辛,生活却因戏而精彩。
日子就在这一唱一和中悄悄流逝。
一日,农闲在家的李老三夫妇又在家拉开架势。
女声:不怕,奴自藏于大哥伞下,便能去得。
男声:天地不公,世道崎岖,恶人自在,屈死无事,我老三越思越想,就是身无盘缠,一路上我求爹爹拜奶奶,忍饥受饿当化子,哪怕是剥破脸皮风霜苦,定教冤魂吐气把贼诛。
女声:大哥仗义恩德难忘,等候来生做马报还。
夫妻二人边走边唱。
走着,唱着,女人忽然软绵绵地靠在了李老三的肩臂上。
女人走了。
李老三右手持着一把红伞,一直为女人撑着。
送走了女人,李老三收藏了红伞和黑戏包。
伞是女人先前买的道具,戏包是李老三和女人手牵手逛街时一起看中买的。
李老三相信,女人自藏于伞下。
李老三自此只听戏不唱戏。
在锅城,李老三靠着录音机,一个人孤零零地听了几年戏后,经不住儿子劝说进城了。
那是一个锅城根本无法比拟的真正的城。
在城里,李老三先是靠录音机听《柴房会》。
录音带换成了光盘,李老三不仅有得听,还有得看。
莫二娘:(入室,见室中有异,又闻蚊帐内鼾声,揭帐探视)啊!是何方狂汉,酣睡在帐中?(莫用手一拂,老三翻身下床)。
李老三:哎呀!怎么静静跌落眠床下?(老三坐地搔首狐疑)看着电视里李老三初遇鬼魂莫二娘,在二丈高的竹梯上蹿下跳,欲逃无路,惊恐万状,李老三目不斜视,想唱又不张口,一动不动,呆呆坐上半天,恍若隔世。
一日,李老三在报上看到城里大戏院请了一著名潮剧团,连演三天,戏目有《柴房会》。
看到《柴房会》三个字时,李老三的眼直了。
《柴房会》开演那晚,李老三收拾齐整,带着收藏多年的红伞和黑戏包,一人持两票早早到大戏院。
“还有一位呢?”李老三进场时,服务员问。
李老三看了看年轻的服务员,笑笑没吭声,径直入场。
偌大的戏院,李老三第一个进场。
走到8排正中1、2号位置,李老三在1号位坐下,把红伞和黑戏包小心翼翼地放在2号位置。
红伞和黑包在空无一人的大戏院里格外显眼。
戏开演了。
“为生计,走四方……”,戏里李老三朗朗上口的开場白震慑了满满一戏院的“潮粉”。
李老三在座位上身体微微前倾,聚精会神,竖耳聆听,右手却不忘抚着2号座位的红伞黑包。
莫二娘:尊一声,我的我的……大恩人!李老三:叫一句,我的我的……冤鬼魂。
台上,李老三和莫二娘边走边唱。
台下,李老三听着看着身子忽然一软,斜靠在了2号位上。
戏痴李老三走了。
他是伴着带来的红伞和黑包里自己画的一张工笔老妇人像,安详地走了。
戏还在唱……(节选自2017年2期《小小说选刊》,有删改)小说中三处戏文的呈现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情节设置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人物、情节、主题、情节本身的手法、效果等角度回答。
本题“小说中三处戏文的呈现有哪些作用”,对人物和主题的作用,李老三夫妻因戏结缘,婚后夫唱妇随,写戏文表现夫妻志同道合、情感深厚;对情节的作用,李老三进城后仍然痴迷于听戏看戏,引出下文去城里大戏院看戏,推动小说情节发展;三处戏文本身的作用是增强文化韵味。
题干中有“赏析”关键词,意谓是以表达技巧为重点的综合性赏析活动。
这里的表达技巧主要是描写艺术,重点是写人艺术。
做这种题型,关键有二:一是细读所给语句,抓住关键词,把握内容;同时注意把它放在上下文中解读。
小说中的语句赏析一般首先切入的是人物描写的方法,即一般要判定它属于哪种描写技巧。
当然,在人物描写角度已明晰的情况下从修辞角度切入是首选。
而判定语句所用的描写方法,最基本的是要从它描写的特征上判断。
一般从景物、人物大类上判定。
判定好后,如是人物描写,则需进一步判定它属于哪一小类,如肖像描写或语言描写等。
细节描写是常考的重点。
侧面描写较特殊,须结合主体材料来判定。
【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寂寞尼玛路叶广芩窗外景色单调而无聊,我在颠簸的车里铺开地图,寻找下车地点。
我不想随着这一车人到拉萨去,那样太没有意思。
我的目光向人迹稀疏处流动,终于停在一个我认为很美丽的点上,那里叫尼玛。
在阿多下车的只有我一个,几个来旅游的大学生惊讶地看着我,我知道他们内心充满着怜悯。
我背后夕阳里那些零乱苍茫的远山,那扬起的硕大风尘,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悲壮的气氛。
他们朝我热烈地挥手,我冷冷地看了他们一眼,转身去走我的路。
不远处有小饭铺,只卖拉条子。
我问有没有到尼玛的车,有谁说老王的车今天好像要去吉瓦乡,说他要赶过去给丈母娘祝寿,临时加跑一趟。
我立即提起包去赶。
老王的车是个体大客,比我来时坐的车还破烂。
朝外看,太阳已经向西滑落。
天还很亮,街上不见一个行人,几只脏兮兮的狗在风里迈着蹒跚的步子。
我把头抵在玻璃上,茫然地看着那陌生的街道发呆……过了许久,车停了,我无精打采地睁开眼睛。
外面天已黑透,头顶繁星闪烁。
凉意从窗缝里沁入。
老王没像我上车时那样跟上车的要票,门开了,门关了,老王像没看见这个人。
来人在黑暗里摸索,皮袍子发出很大声响,沉重的身体砸在我旁边的座位上。
我将身体尽量缩小,向窗口靠拢。
隔壁在哼,继而发出鼾声,蓬乱的脑袋朝我的肩上歪过来。
我粗暴地用身子扛他,他全不在乎。
对面有车开过,借助车灯的瞬息闪烁,我看见了那张俗不可耐的脏脸。
这是我千遍万遍看过的、时刻在逃避的脸,这样的脸已经领教得太多太多……天渐渐发亮,可以看清草梢上满是白霜。
这时,皮袍子突然醒来了,站起身使劲抠玻璃。
她向我叽里咕噜说了什么,我才听出这是个女人,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女人。
我帮她把窗户打开了。
一股冷风呼地灌了进来,让我打了个冷战。
皮袍子不怕风,她那蓬乱的头发在风里太阳神一样飘舞,那黝黑的满是皱纹的脸如同锋利的刀,将扑上来的风划破。
老女人探出半个身子,挥手尖叫。
声音细而尖,活泼欢快得像个小姑娘。
东边的天际出现了淡粉。
车上的人们都醒了,加入到她的呼叫之中。
一车的人都挤在一边,兴奋地朝外面望,还有人吹口哨。
很快,我发现那茫茫的原野上,有个人正骑马向着汽车奔驰而来。
我看清了,那是一匹枣红色的马,那马在东方朝霞的照耀下正如一束霞光,奔腾跳跃,好像从天而降的天神,驾驭着风轻轻掠过地面。
司机老王把车停下,眯着眼看越来越近的“一骑红尘”,嘴里喃喃地嘟囔着:四兔,简直就是一只野兔子……被叫做四兔的骑马人越来越近,越近越真切。
不少人已经跑下车,手舞足蹈。
车上的老女人仍在挥手尖叫,精神十分饱满。
那边的四兔也在向人们打招呼。
吆吆喝喝的喊声在空旷的原野向四面八方扩散。
我没见过这样热烈的相见方式,不过是一次简单的路遇,彼此竟显露出如此真挚的欢愉。
我想,我为什么不是四兔,我为什么不是车里的任何一个人,我应该真诚地欢迎和被欢迎,这该是不难。
四免骑着马来了,四兔是个军人。
人们围着四兔说话,有汉语有藏语,四兔一律撇着河南腔回答,也没有谁说听不懂。
四兔交给老王三封信,让他在吉瓦乡给发了。
老王指着我说,让她在尼玛发吧,何必多转乡里那一道手。
四兔说也好,就把信给了我。
连我是从哪儿来的,姓甚叫甚也没问。
四兔好像也再没什么要紧的事情。
他是昨晚十一点从哨所出发往这里赶的,从十一点到现在,整整跑了七个小时。
七个小时是多少公里,我算不来。
我很想和四兔说说话,可四兔有点忙不过来。
老王催大伙上车,说再晚了他就赶不上丈母娘的酒宴了。
四兔跑到我邻座的窗下,老女人俯下身去,将四兔要的东西递了出去,把脏脸在四兔脸上挨了换,四兔在老女人的耳边叽叽咕咕说了许多。
老女人开心地笑了……我说,四兔,你怎么叫四兔呢?四兔说,俺姓司徒,在这儿就被叫成了四兔,四兔就四兔,大家的理解就是四兔,其实叫啥都一样,顺嘴就中。
四兔骑上马要回去了。
汽车继续向西开,四兔打着马往北走,很快就看不见了。
东面脚下的太阳已经喷薄而出,那是大地与苍穹的美丽衔接,万道霞光衬托出高原清晨独有的辉煌,一下变得很美好。
我转过脸去看那老女人,不知什么时候她又进入了梦乡,窗外吹进的风,替她梳理着那头蓬乱的发。
一時,我忘记了自己是为何而来。
如何理解小说结尾“一时,我忘记了自己是为何而来”这句话的含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作品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要注意从表层义和深层义着手。
表层义就从字面意思分析即可,深层义就从常见主旨角度思考。
如何理解小说结尾“一时,我忘记了自己是为何而来”这句话的含意?首先要问个为什么,即“我为什么忘记了自己是为何而来”。
通过联系情节来看,我来是想去尼玛排遣郁愤的,那为啥忘记了呢?日出的瞬间,让我感到了大自然的光辉;所给句子在结尾段,应该是故事情节之后,即路遇让我有了更多的美好的体会;我忘了郁愤,是因为我有了更多的感悟,多思考与主旨有关的内容。
让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分点逐一作答即可。
【答案】:在日出的瞬间,“我”被大自然与人性的光辉照亮心灵,忘记了想去尼玛排遣郁愤的初衷;路遇让“我”体味到世间的真情与温暖、生命的乐观与坚强;“我”顿悟到应当怀着真挚的爱融入社会,拥抱生活,才能收获幸福,不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