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哲学与人生(修订版)第二课

– 人生行动的主体:人自身 – 人生行动的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自身 – 人生行动的手段:智力和体力
3.把握规律,善于行动
善于行动
• • • • 第一,做任何事情都要确立目标。 第二,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准备。 第三,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顺序。 第四,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终。
课后作业 1. 如何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2. 行动的定义。 3. 如何做到立即行动? 4. 如何理解“人生行动作为物质运动的高级 形式也是有规律的”? 5. 规律的定义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6. 我们应如何善于行动?
明日歌
今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 今日空过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日至, 明朝还有明日事。 为君聊赋今日歌, 努力请从今日始!
明日复明日,明日明日无穷老将之。 晨昏滚滚水东流, 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阅读书本P20
食物链
市场价格规律
成功行动
• 要实现成功行动,就要善于行动,就要从客观实 际出发,善于寻找做事的方法,善于发现事物运 动的规律。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
• 定义: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 定的联系。 –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 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 规律可以被人所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 人生行动作为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也是有规律的。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哲学与人生
主要脉络
一、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
1.人生发展不能光说不动 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3.人生贵在立即行动
二、把握客观规律,善于行动
1.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3.把握规律,善于行动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以及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3、情感目标: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教学重点】1、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教学难点】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教学方法】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分析例子:“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人,自小未曾读书,没有文化,别人都看不起他,称他“吴下阿蒙”。
他因此发愤学习,终成饱学之士。
人们对吕蒙的进步十分惊讶,吕蒙笑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毛主席曾经高度评价吕蒙道“吕蒙如不折节读书,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当东吴统帅?我们解放军许多将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读《吕蒙传》。
”2、思考问题:“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典故说明了什么道理?「讲授新课」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1)分析例子:一只蝴蝶在茧子中苦苦挣扎,想要冲破茧子出来飞翔,可是它努力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成功。
这时,有人找来了一把剪刀,轻轻剪开了茧子,蝴蝶轻而易举地就出来了。
可是它的翅膀却可怜地耷拉在肥胖的身体两侧,怎么也飞不起来。
很快,那只蝴蝶就失去了生命。
原来,破茧而出的痛苦是蛹变成蝴蝶必须经历的过程。
在一次又一次的破茧努力中,它身体的体液会挤压到翅膀中,帮助它成为一只真正能飞翔的蝴蝶。
这时其自身的规律。
(2)思考问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一些体现事物运动规律的事例。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教学内容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第一课时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第二课的第一课时,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的观点,引导学生体会人生必须敢于行动、善于行动,才能创造出成功的人生。
从哲学知识角度看,坚持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是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本质是物质的要求,人生贵在行动的重要哲学依据。
从解决人生问题的出发点上来说,本课的核心内容是人生行动决定人生发展,人生贵在立即行动,帮助学生明确要珍惜生命,增强自觉行动的效率,为帮助学生走好人生路、实现成功的人生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人生贵在立即行动。
教学难点: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学情简要分析中职生正值青春期,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突出、独立精神的加强,认知水平也有很大提高,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能力、对事物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创造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可能达到较高级的水平;情感变得丰富细腻;意志力逐渐成熟。
但知识基础比较薄弱,部分中职生有失落和自卑感,个别中职学生惰性和厌学心理较重,感恩心和责任感不强等。
由于他们生活经验有限,看事物做事情,往往不能从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出发,从而不能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从而影响学生的成长和人生发展。
●教学目标分析认知目标:了解物质运动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观念目标:人生行动决定人生发展,人生贵在立即行动,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运用目标:运用所学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课堂教学过程【创境激趣——直面生活感受人生发展】前面第一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道路。
知道了客观实际是我们走好人生路以及对自己的人生进行选择的前提和基础,并且明白了我们这个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而物质世界又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的。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讲: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

第一单元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运动第一讲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介绍物质运动与人生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意识到人生也需要行动,通过积极的行动实现自己的人生发展。
【教学重点】1、理解物质运动与人生运动的概念;2、意识到人生需要积极的行动;3、探讨如何通过积极行动实现自己的人生发展。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人生贵在立即行动的思想;2、如何引导学生将行动贯穿于自己的人生规划中。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互动探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简单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2、提问:你们觉得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二、讲解(15分钟)1、介绍物质运动的概念:物质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之一,它是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运动变化。
2、介绍人生运动的概念:人生运动是指人类社会和个人在历史时期中发生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变化。
3、讲解人生发展不能光说不动的道理,引导学生意识到人生需要积极的行动才能实现发展。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提供一个案例:一个想要成为演员的学生,但是一直没有付诸行动。
2、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分析该学生未付诸行动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帮助他付诸行动。
四、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25分钟)1、引导学生探讨如何通过积极行动实现自己的人生发展,如何将行动贯穿于自己的人生规划中。
2、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总结出实现人生发展的方法,并结合自身经历分享。
五、课堂总结(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醒学生注意在今后的人生中贯彻立即行动的思想;2、提醒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积极行动实现自己的人生发展;3、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介绍物质运动和人生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意识到人生需要行动才能实现发展。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积极行动实现自己的人生发展,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生贵在立即行动的思想。
哲学与人生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3:人生贵在立即行动 P19页:汤姆∙霍普金斯事业成 功的案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哲理与人生感悟:
立即行动,是对自己生命的珍 惜。人生是短暂的,要在有限的时 间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就必 须立即行动,不能把自己的目标和 理想停留在口号上。
二、把握客观规律善于行动
1、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
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行动成功要有明确的行动 目的。有恰当的行为方法和行动的条件。 P20页上的两个案例 1、鹿的发展 2、苹果树果苗
• 案例2:
剑虽然也在运动, 毕竟没有跟着船跑,他仍在原处躺着, 慢慢的生锈,变质,如果不打捞起来, 最终会腐烂在那里。所以刻舟求剑是 求不到剑的。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 变化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 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化 的需要。
一万个零抵不上一个一
共勉: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哲学与人生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一、积级行动实现人生发展
课本15页冯思勇的事例 思考冯思勇的经历说明了什么?
冯思勇的经历说明:
人生必须敢于行动,才能生存、 发展和取得成功,只有付诸行动, 梦想才能实现。
人生观点:
1.人生发展不能光说不动 海尔集团张瑞敏“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 明日,万事成蹉跎。
案例:愚公移山 愚公家门前有两座 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 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 叟笑他太傻。愚公说: “我死了有儿子,儿子 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 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 终究会凿平。”,他的 行为感动了天帝,天帝 命大力神搬走两山。
这则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
成功离不开顽强和坚韧的意志。 人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 的目的,需要具有火热的感情、坚强 的意志、勇敢顽强的精神,克服前进 道路上的一切困难。
第二课物质行动与人生行动

在职场这个大舞台上,想成就一番伟业的 人多如过江之鲫,而结果往往是如愿者不 足一二,平庸者十之八九。这里除了机遇、 胆略、资金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大多数人 一直处于思考、梦想、迟疑状态,从而习 惯性地推延行动。在犹豫中,错过了良机, 这样一晃,可能就是一生。只有少数人, 不仅有思考的能力,而且还是积极行动的 巨人。 行动孕育着成功,行动起来,也许不 会成功,但不行动,永远不能成功。思考:以上图片说明什么?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运动的定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 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一种涉及体力和技巧的由一套规则或 习惯所约束的活动,通常具有竞争性。运 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是物质 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运动具守恒性, 即运动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其具 体形式则是多样的并且互相转化,在转化 中运动总量不变。
盲人与羊
清晨,雾很大,一个牵着山羊的年轻人在树林里 迷了路。这时,年轻人看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 走近之后,他发现老人的眼睛是瞎的。年轻人问 老人是否也因为大雾迷了路。老人笑着说:“我 的眼睛本来就看不见,下不下大雾对于我来说根 本没有影响。我走路完全靠记忆,走过的路一般 都不会错。你跟着我走吧,虽然走得慢一点,但 是一定不会迷路。” 年轻人很高兴,牵着山羊跟在老人的身后。他们 边走边聊,老人问道:“这一大清早,你要干什 么去呀?”年轻人说:“我要到镇上卖羊。”老 人继续问:“你这只羊是公羊还是母羊?养了几 年了?”年轻人随口说:“是只母羊,我已经养 了三年了!”
敢于行动,不怕失败
有行动,就有失败。前进的道路 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失败是成功之 母。 失败让你变得聪明,让你得到了各 种经验,是人生中一种宝贵的经历 。
哲学与人生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2)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 动的承担者。
物质
存在方式 承担者
运动
(3)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时间和空 间
讨论
• 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
你赞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想一想: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 慧能,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师。《坛经》记 载了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任务之一:活动——列出、分析归纳、思考总结、悟道。并 选派发言同学。
激烈活动2:梦想与现实之间是什么? 分小组用5分钟讨论,请每个同
学在刚才列出的有意义的事情中, 找 出一件最能给自己的人生带来积极改 变的事情,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 感受:什么样的行动才能成就自己的 人生?
任务之一:活动——列出、分析归纳、思考总结、悟 道。并选派发言同学。
猛烈碰撞3:敢于行动=成功? 每个小组选出一件最典
型的有意义的事情,针对已 经归纳总结的原因找到相应 的解决问题方法。
任务之一:活动——列出、分析归纳、思考总结、悟道。
并选派发言同学。
• 异想天开4:人可以改变自然规律吗? • 在古代,有哪个古人知道二十世纪这
个世界上会有手机呢?哪个古人会相 信二十一世纪手机智能化呢? ——答 案显然是没有的。 • 人不可以改变自然规律, 但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实现 梦想!
一、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
1.人生发展不能光说不动
(1)任何目的和理想的实现都必须付出实际的行动
农夫甲与农夫乙住的村庄离水源都很远,他们每次都要到 10公里以外的地方挑水。他们很想把水直接引到自己家门前, 但是工程太大,一时又没有办法完成,他俩也只能那么劳累 地挑水。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学习提纲及练习

《哲学与人生》学习提纲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1.什么是运动?运动有哪些基本形式?(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是基本运动形式。
2.了解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没有物质的运动和没有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思议的。
(2)物质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物质运动也有某种静止的状态和稳定的形式,但这种静止和稳定总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面是相对的。
3、了解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规律的含义: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特点:(1)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做: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规律可以被人所认识和利用。
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理解人生行动要遵循客观规律(1)人生不仅要敢于行动,更要成功行动要实现成功行动,就要善于行动,就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善于寻找做事的方法,,善于发现事物运动的规律。
(2)人生行动是有规律的人要想通过行动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人生理想,必须努力探索、认识和把握人生行动规律。
(3)追寻人生成功必须把握规律,善于行动人生行动要以把握客观规律为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从他 面前路过的每个人都说出同样的 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 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 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 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 你知道司克芬斯谜语的谜 底是什么吗?为什么?
2015-5-3 5
谜底
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他是个孩子, 用两条腿和两只手爬行,到了生命的 中午,他变成了壮年,只用两条腿走 路;到了生命的傍晚,他年老体衰, 必须借助拐杖走路,所以被称为三只 脚
•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 典故说明了什么道理?
2015-5-3 28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典故 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
• 人生也是运动变化的,不会停滞不前,我 们要积极行动,开创人生的新局面。 • 用运动变化的眼光看待他人,理解他人的 不完善、不成熟。
2015-5-3 29
2015-5-3
2015-5-3
6
生 命 运 动
2015-5-3 7
机 械 运 动
2015-5-3 8
生物运动
2015-5-3
9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2015-5-3
社 会 运 动
10
• • • • • •
斗转星移,海陆变迁 自然界是不停运 铁生锈,事物腐烂 动的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苦荣 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 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 义社会…… 人类社会是不停运动的 •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 人的认识也是不停运动的
2015-5-3
19
自然界是有时有序的,花卉开放也各有其时,在不改变其 他条件的情况下,让春、夏、秋、冬各种季节开放的花,同 时开放,即使“圣神皇帝” 也是办不到的。因为这样做违 背了自然规律。 然而在今天,人们通过科学研究,认识了百花的生长规 律,懂得了花开取决于日照、温度,可以创造或破坏花开的 条件,提前或延后花开。这并不是人为地改变了它们花开的 规律,恰恰是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为自己服务, 让鲜花按照人们的愿望开放,哪些属于规律?
(1)红灯停,绿灯行 (规则,人制定的,强加的) (2)乌鸦报丧,喜鹊叫喜 唯心主义主 (3)国之将亡,必有妖异; 观意识赋予 国之将兴,必有吉兆 (4)新陈代谢 (规律,生物体本身所固有的联系)
(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规律,事物的必然联系) (6)万有引力 (规律,事物的本质联系)
2015-5-3 14
• “流水不腐,户枢(shu)不蠹(du)”
提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
水不流动会发臭,木门轴不转就会被虫蛀, 物质在运动中才能存在和发展。物质世界因 为运动而生生不息,人类社会在运动中由落 后走向兴盛,由愚昧走向文明。个体在运动 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2015-5-3
2015-5-3 24
破 坏 雨 林
沙 尘 暴
水土流失
2015-5-3
25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 力的。只要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合理 利用规律,就能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 类。
2015-5-3
26
【课堂练习】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体现了什么哲理?
2015-5-3 13
中国古代有很多古诗体现了物质的运动,你能 列举一些例子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年年岁岁长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 客观的,新生事物有强大的生命力。
2015-5-3
27
三、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人,自小未曾 读书,没有文化,别人都看不起他, 称他“吴下阿蒙”。他因此发愤学 习,终成饱学之士。人们对吕蒙的 进步十分惊讶,吕蒙笑道:“士别 三日,当刮目相看。”
结论: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
2015-5-3 11
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运动的定义: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 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2015-5-3 12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古希腊)
提问: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形象 地说明了物质运动的哲学原理。一切都存在, 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 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承认运动是 绝对的。
心不转哪风在转
风不转哪云在转 云不转哪水在转 水不转哪山也转 没有流不出的水 没有搬不动的山 没有钻不出的窟隆 没有结不成的缘 那小曲好唱 唱好了那也难 再长的路程也能绕过那道弯
也能绕过那道弯
1
提问: “山不转水在转……”,这几句歌词的寓意是什 么?
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 “山”、 “水”、“云”、“风”、“心” 都在不停地 “转”,运动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无法让世界停 止运动。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也 说明,不管有多少苦难,有多少坎 坷,只要用积极的行动去克服困难, 总会有峰回路转、阳光明媚的一天。
2015-5-3
20
•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 规律的定义: 规律是物质在运动过程中本 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2015-5-3
21
拔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 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 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 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 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 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 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0
“拔苗助长” 错误在哪里?
2015-5-3
急于求成以至弄巧成拙 ,错在拔苗的人很自 私只考虑自己不为别人着想,因为一己之思 害了别人。还有什么事不是不付出努力就有 成果的 。
22
人们能认识规律并能利用规律:
美国科学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最近培育 出一种新型番茄,呈现出奇异的紫色,还具有 预防癌症和心肌梗塞的功能。
15
3. 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运动是物质 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存在方式
物质
承担者
2015-5-3
运动
16
案例
刻舟求剑
•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公布今年地方船到江心, 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船上的 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 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 “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提问:寓言里的人物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 •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 犯了什么错误?你有什么启示? 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 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 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 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 呢?”
《山不转水转》
山不转哪水在转 水不转哪云在转 云不转哪风在转 风不转哪心也转 心不转哪风在转 风不转哪云在转 云不转哪水在转 水不转哪山也转 没有憋死的牛 只有愚死的汉 蜘蛛吐丝画它自己的圆 那太阳掏洞也要织它那条线 再深的巷子也能走出那个天 山不转哪水在转 水不转哪云在转
2015-5-3
云不转哪风在转 风不转哪心也转
2015-5-3
17
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的唯 物主义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 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 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 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 需要。
2015-5-3
18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自称“圣神皇帝”。 一日武则天在花园赏雪,忽觉清香扑鼻,原来是腊梅开了。 武则天大悦,下了一道御旨,令园中各花跟腊梅一样为她 开放。百花仙子迫于武则天的权势,不敢违抗,只有牡丹 仙子坚强不屈,拒不从命。第二天一大早,各处群花大放, 只有牡丹含苞未开。武则天大怒,将牡丹贬去洛阳。
2015-5-3
2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2015-5-3
3
目标
• 知识目标 • 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 的特点、意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 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 能力目标 •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 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 情感目标 • 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 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 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