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安全基线

合集下载

信息系统安全基线

信息系统安全基线

1.操作系统安全基线技术要求1.1.AIX系统安全基线1.1.1.系统管理通过配置操作系统运维管理安全策略,提高系统运维管理安全性,详见表1。

1.1.2.用户账号与口令通过配置操作系统用户账号与口令安全策略,提高系统账号与口令安全性,详见表2。

1.1.3.日志与审计通过对操作系统的日志进行安全控制与管理,提高日志的安全性,详见表3。

1.1.4.服务优化通过优化操作系统资源,提高系统服务安全性,详见表4。

1.1.5.访问控制通过对操作系统安全权限参数进行调整,提高系统访问安全性,详见表5。

1.2.Windows系统安全基线1.2.1.用户账号与口令通过配置操作系统用户账号与口令安全策略,提高系统账号与口令安全性,详见表6。

1.2.2.日志与审计通过对操作系统日志进行安全控制与管理,提高日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详见表7。

1.2.3.服务优化通过优化系统资源,提高系统服务安全性,详见表8。

1.2.4.访问控制通过对系统配置参数调整,提高系统安全性,详见表9。

1.2.5.补丁管理通过进行定期更新,降低常见的漏洞被利用,详见表10。

表10 Windows系统补丁管理基线技术要求1.3.Linux系统安全基线1.3.1.系统管理通过配置系统安全管理工具,提高系统运维管理的安全性,详见表11。

1.3.2.用户账号与口令通过配置Linux系统用户账号与口令安全策略,提高系统账号与口令安全性,详见表12。

表12 Linux系统用户账号与口令基线技术要求1.3.3.日志与审计通过对Linux系统的日志进行安全控制与管理,提高日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详见表13。

表13 Linux系统日志与审计基线技术要求1.3.4.服务优化通过优化Linux系统资源,提高系统服务安全性,详见表14。

1.3.5.访问控制通过对Linux系统配置参数调整,提高系统安全性,详见表15。

表15 Linux系统访问控制基线技术要求2.数据库安全基线技术要求2.1.Oracle数据库系统安全基线2.1.1.用户账号与口令通过配置数据库系统用户账号与口令安全策略,提高数据库系统账号与口令安全性,详见表16。

安全基线管理 -回复

安全基线管理 -回复

安全基线管理-回复什么是安全基线管理(Security Baseline Management)?安全基线管理是指通过建立和维护一组安全措施和配置作为某组织信息系统的最低安全要求,以确保系统的基本安全性。

这些安全措施和配置规则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网络设备等方面,以保护组织的信息资产免受各种威胁。

为什么需要安全基线管理?随着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组织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威胁,如网络攻击、数据泄露、恶意软件等。

基于此,为了保护信息资产的安全性,组织需要建立起一套合适的安全基线管理机制。

下面,我将一步一步回答相关的问题,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安全基线管理。

1. 安全基线管理的步骤是什么?安全基线管理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需求定义:确定组织的需求和目标,了解组织的信息资产、业务流程和安全风险。

2) 环境分析:对组织的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和分析,获取系统安全配置和漏洞信息。

3) 安全措施选择:根据需求和分析结果,选择适合组织的安全措施,如密码策略、访问控制、防火墙设置等。

4) 实施与配置:将所选的安全措施和配置应用到组织的系统中,并进行测试和验证。

5) 持续监控和修复:定期检查系统的安全状态,及时修复漏洞和缺陷,更新安全措施和配置。

6) 审计与遵循:进行安全基线合规性审计,确保系统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最佳实践。

2. 如何建立安全基线?建立安全基线需要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制定政策和标准:明确组织的安全政策和标准,包括访问控制、密码策略、应用程序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2) 配置管理:建立系统配置管理流程,确保系统配置的一致性和控制变更的合规性。

3) 统一安全控制:采用集中化的安全管理工具,实现统一的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日志审计等功能。

4) 自动化工具支持:利用自动化工具进行漏洞扫描、安全配置审核和修复等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5) 教育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提高他们对安全基线的理解和遵守程度。

安全基线管理措施

安全基线管理措施

安全基线管理措施安全基线管理措施简介在现代信息化时代,保护企业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免受恶意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威胁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许多组织采用了安全基线管理措施。

安全基线是指一组最低安全配置标准和策略,用于保护计算机和网络资源免受外部攻击。

通过实施安全基线管理措施,组织能够降低安全风险,防止潜在威胁对系统的影响。

安全基线管理措施的重要性安全基线管理措施对于保护企业的信息系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理由:1. 防止潜在威胁:安全基线管理措施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和排除潜在的安全威胁。

通过禁用不必要的服务、限制用户的特权和访问权限,组织可以减少攻击者入侵系统的机会。

2. 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安全基线管理措施确保系统按照安全最佳实践进行配置。

这样可以降低出现配置错误、漏洞和弱点的可能性,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3. 提升组织的反应速度:安全基线管理措施可以帮助组织更快地检测和应对安全事件。

通过实施实时监控和报警系统,组织可以更早地发现异常活动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轻潜在损害。

4. 合规性要求:许多行业都有特定的安全合规性要求。

安全基线管理措施可以帮助组织满足这些要求,以确保其业务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安全基线管理措施的实施步骤要成功实施安全基线管理措施,组织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1. 评估和分析:首先,组织需要评估和分析现有系统的安全状况和潜在威胁。

这包括评估系统的配置、检测和修复漏洞、分析安全事件等。

2. 制定安全基线:根据评估和分析的结果,组织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基线。

安全基线应包括一系列配置和策略,例如网络防火墙配置、用户权限管理、密码策略等。

3. 实施安全配置:根据制定的安全基线,组织需要针对现有系统进行安全配置。

这可能涉及到更改系统配置、安装安全软件、加密敏感数据等。

4. 监控和报警:为了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事件,组织需要实施实时监控和报警系统。

这包括监测系统的日志、网络流量、异常行为等,并设定相应的报警规则。

安全基线的基本内容 -回复

安全基线的基本内容 -回复

安全基线的基本内容-回复什么是安全基线?安全基线是指一个组织、系统或产品在保障其安全性方面应当满足的最小要求,是确保信息安全的起点和基础。

它是一种标准化的规范,包含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和管理实践,旨在确保系统或产品在设计、开发、部署和运行过程中满足最低的安全要求。

安全基线的基本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 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包括身份验证、授权机制、权限分配和访问控制策略等。

系统或产品应该能够确定用户的身份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授权和权限控制,以确保只有合法的用户能够访问系统或产品的资源。

2. 数据保护:包括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处理等方面。

系统或产品应该有相应的加密措施来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同时也应该有备份和恢复机制来应对数据丢失或损坏的情况。

3. 异常检测和响应:包括对安全事件的实时监控和及时响应。

系统或产品应该能够及时发现并响应潜在的安全威胁,包括入侵检测、日志审计和事件响应等方面。

4. 系统配置管理:包括对系统或产品配置的管理和审计。

系统或产品应该有一个合理的配置管理机制,可以确保系统或产品的配置与安全策略的要求一致,并能够及时检查和修复配置上的漏洞。

5. 安全意识培训和教育:包括对员工和用户的安全意识培训和教育。

组织应该设立相应的培训计划,提高员工和用户对信息安全的认知,并教育他们如何正确使用系统或产品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6. 安全组织和管理:包括安全团队和安全管理实践。

组织应该有一个专门的安全团队负责信息安全事务,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政策和流程,确保信息安全工作的规范执行。

以上是安全基线的基本内容,不同组织或系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扩展。

安全基线是确保信息安全的起点和基础,组织在设计、开发和部署系统或产品时应该将安全基线作为一项基本要求,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同时,定期的安全评估和审计也是必要的,以确保系统或产品的安全性始终处于合理的水平。

信息系统安全基线

信息系统安全基线

1.操作系统安全基线技术要求1.1.AIX系统安全基线1.1.1.系统管理通过配置操作系统运维管理安全策略,提高系统运维管理安全性,详见表1。

1.1.2.用户账号与口令通过配置操作系统用户账号与口令安全策略,提高系统账号与口令安全性,详见表2。

1.1.3.日志与审计通过对操作系统的日志进行安全控制与管理,提高日志的安全性,详见表3。

1.1.4.服务优化通过优化操作系统资源,提高系统服务安全性,详见表4。

1.1.5.访问控制通过对操作系统安全权限参数进行调整,提高系统访问安全性,详见表5。

1.2.Windows系统安全基线1.2.1.用户账号与口令通过配置操作系统用户账号与口令安全策略,提高系统账号与口令安全性,详见表6。

1.2.2.日志与审计通过对操作系统日志进行安全控制与管理,提高日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详见表7。

1.2.3.服务优化通过优化系统资源,提高系统服务安全性,详见表8。

1.2.4.访问控制通过对系统配置参数调整,提高系统安全性,详见表9。

1.2.5.补丁管理通过进行定期更新,降低常见的漏洞被利用,详见表10。

表10 Windows系统补丁管理基线技术要求1.3.Linux系统安全基线1.3.1.系统管理通过配置系统安全管理工具,提高系统运维管理的安全性,详见表11。

1.3.2.用户账号与口令通过配置Linux系统用户账号与口令安全策略,提高系统账号与口令安全性,详见表12。

表12Linux系统用户账号与口令基线技术要求1.3.3.日志与审计通过对Linux系统的日志进行安全控制与管理,提高日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详见表13。

表13Linux系统日志与审计基线技术要求1.3.4.服务优化通过优化Linux系统资源,提高系统服务安全性,详见表14。

1.3.5.访问控制通过对Linux系统配置参数调整,提高系统安全性,详见表15。

表15 Linux系统访问控制基线技术要求2.数据库安全基线技术要求2.1.Oracle数据库系统安全基线2.1.1.用户账号与口令通过配置数据库系统用户账号与口令安全策略,提高数据库系统账号与口令安全性,详见表16。

信息安全配置基线(整理)

信息安全配置基线(整理)

Win2003 & 2008操作系统安全配置要求2、1、帐户口令安全帐户分配:应为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帐户,不允许不同用户间共享同一帐户。

帐户锁定:应删除或锁定过期帐户、无用帐户。

用户访问权限指派:应只允许指定授权帐户对主机进行远程访问。

帐户权限最小化:应根据实际需要为各个帐户分配最小权限。

默认帐户管理:应对Administrator帐户重命名,并禁用Guest(来宾)帐户。

口令长度及复杂度:应要求操作系统帐户口令长度至少为8位,且应为数字、字母与特殊符号中至少2类的组合。

口令最长使用期限:应设置口令的最长使用期限小于90天。

口令历史有效次数:应配置操作系统用户不能重复使用最近 5 次(含 5 次)已使用过的口令。

口令锁定策略:应配置当用户连续认证失败次数为5次,锁定该帐户30分钟。

2、2、服务及授权安全服务开启最小化:应关闭不必要的服务。

SNMP服务接受团体名称设置:应设置SNMP接受团体名称不为public或弱字符串。

系统时间同步:应确保系统时间与NTP服务器同步。

DNS服务指向:应配置系统DNS指向企业内部DNS服务器。

2、3、补丁安全系统版本:应确保操作系统版本更新至最新。

补丁更新:应在确保业务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及时更新操作系统补丁。

2、4、日志审计日志审核策略设置:应合理配置系统日志审核策略。

日志存储规则设置:应设置日志存储规则,保证足够的日志存储空间。

日志存储路径:应更改日志默认存放路径。

日志定期备份:应定期对系统日志进行备份。

2、5、系统防火墙:应启用系统自带防火墙,并根据业务需要限定允许通讯的应用程序或端口。

2、6、防病毒软件:应安装由总部统一部署的防病毒软件,并及时更新。

2、7、关闭自动播放功能:应关闭Windows 自动播放功能。

2、8、共享文件夹删除本地默认共享:应关闭Windows本地默认共享。

共享文件权限限制:应设置共享文件夹的访问权限,仅允许授权的帐户共享此文件夹。

信息系统安全基线(两篇)2024

信息系统安全基线(两篇)2024

引言信息系统安全是现代企业和组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使得更多的潜在安全威胁出现。

为了保护企业的敏感信息和数据,建立一个强大的信息系统安全基线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探讨信息系统安全基线的内容,以便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控制措施。

概述信息系统安全基线(二)是信息系统安全的一个分支,它为企业提供了建立有效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的指南。

本文将重点关注五个方面,以便帮助企业更好地保护其信息系统。

这五个方面是:访问控制、身份验证、密码策略、网络安全和物理安全。

正文1.访问控制1.1.建立强大的访问控制策略,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敏感数据和信息。

1.2.实行最小权限原则,确保每个用户只能获得完成其工作所需的最低权限。

1.3.启用账户锁定功能,在若干次错误密码尝试后自动禁止登录。

1.4.定期审计访问控制,确保权限设置始终与员工的职务和需要相匹配。

1.5.使用多重身份验证方法,如指纹、虹膜扫描等,提高访问控制的安全性。

2.身份验证2.1.强制要求所有用户使用独特且强大的密码,并定期更新密码。

2.2.推行双因素身份验证,通过结合密码和其他身份验证方法,如短信验证或令牌验证,降低风险。

2.3.确保所有员工遵守身份验证政策,并提供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员工的密码安全意识。

2.4.定期审计密码策略的执行情况,确保密码的强度和使用频率符合标准。

2.5.对于高风险账户,考虑采用更严格的身份验证措施,如多重身份验证、生物特征识别等。

3.密码策略3.1.建立强大的密码策略,包括最小长度、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要求。

3.2.禁用常见的、易于猜测的密码,如\引言概述:信息系统安全基线旨在确保组织的信息系统在设计、部署和运行过程中达到最低的安全要求。

它是一种推荐性的标准,覆盖了各个方面的信息系统安全,包括硬件、软件、网络、人员等。

本文将概述信息系统安全基线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应用方法。

2020年(安全管理)中国移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基线规范v

2020年(安全管理)中国移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基线规范v

(安全管理)中国移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基线规范vQB-╳╳-╳╳╳-╳版本号:1.0.0前言本规范是针对操作系统、网络设备、数据库、中间件和WEB应用的系列安全基线,是各系统安全配置检查的基准,是中国移动管理信息系统产品准入、入网测试、工程验收、系统运维配置、自我评估、安全加固的权威性指南。

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管理信息系统部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规范的解释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管理信息系统部。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管理信息系统部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起草人1姓名、起草人2姓名、……目录1概述41.1目标和适用范围41.2引用标准41.3术语和定义42安全基线框架52.1背景52.2安全基线制定的方法论62.3安全基线框架说明63安全基线范围及内容73.1覆盖范围73.2安全基线组织及内容83.2.1 安全基线编号说明93.2.2 Web应用安全基线示例93.2.3 中间件、数据库、主机及设备示例93.3安全基线使用要求104评审与修订101概述1.1目标和适用范围本规范对各类操作系统、网络设备、数据库、中间件和WEB应用的安全配置和检查明确了基本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移动管理信息系统的各类操作系统、网络设备、数据库、中间件和WEB应用,可以作为产品准入、入网测试、工程验收、系统运维配置、自我评估、安全加固的依据。

1.2引用标准◆《中国移动网络与信息安全总纲》◆《中国移动内部控制手册》◆《中国移动标准化控制矩阵》◆《中国移动操作系统安全功能和配置规范》◆《中国移动路由器安全功能和配置规范》◆《中国移动数据库安全功能和配置规范》◆《中国移动网元通用安全功能和配置规范》◆FIPS199《联邦信息和信息系统安全分类标准》◆FIPS200《联邦信息系统最小安全控制标准》1.3术语和定义2安全基线框架2.1背景中国移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备、主机、应用等多采购自第三方,在部署之前往往只执行了功能测试,各个系统安全水平不一,容易遭受黑客攻击,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操作系统安全基线技术要求
1.1.AIX系统安全基线
1.1.1.系统管理
通过配置操作系统运维管理安全策略,提高系统运维管理安全性,详见表1。

表1 AIX系统管理基线技术要求
1.1.
2.用户账号与口令
通过配置操作系统用户账号与口令安全策略,提高系统账号与口令安全性,详见表2。

表2 AIX系统用户账户与口令基线技术要求
1.1.3.日志与审计
通过对操作系统的日志进行安全控制与管理,提高日志的安全性,详见表3。

1.1.4.服务优化
通过优化操作系统资源,提高系统服务安全性,详见表4。

表4 AIX系统服务优化基线技术要求
1.1.5.访问控制
通过对操作系统安全权限参数进行调整,提高系统访问安全性,详见表5。

表5 AIX系统访问控制基线技术要求
1.2.Windows系统安全基线
1.2.1.用户账号与口令
通过配置操作系统用户账号与口令安全策略,提高系统账号与
口令安全性,详见表6。

表6 Windows系统用户账号与口令基线技术要求
1.2.2.日志与审计
通过对操作系统日志进行安全控制与管理,提高日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详见表7。

表7 Windows系统日志与审计基线技术要求
1.2.3.服务优化
通过优化系统资源,提高系统服务安全性,详见表8。

表8 Windows系统服务优化基线技术要求
1.2.4.访问控制
通过对系统配置参数调整,提高系统安全性,详见表9。

表9 Windows系统访问控制基线技术要求
1.2.5.补丁管理
通过进行定期更新,降低常见的漏洞被利用,详见表10。

1.3.Linux系统安全基线
1.3.1.系统管理
通过配置系统安全管理工具,提高系统运维管理的安全性,详见表11。

表11 Linux系统管理基线技术要求
1.3.
2.用户账号与口令
通过配置Linux系统用户账号与口令安全策略,提高系统账号与口令安全性,详见表12。

表12 Linux系统用户账号与口令基线技术要求
1.3.3.日志与审计
通过对Linux系统的日志进行安全控制与管理,提高日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详见表13。

表13 Linux系统日志与审计基线技术要求
1.3.4.服务优化
通过优化Linux系统资源,提高系统服务安全性,详见表14。

表14 Linux系统服务优化基线技术要求
1.3.5.访问控制
通过对Linux系统配置参数调整,提高系统安全性,详见表15。

表15 Linux系统访问控制基线技术要求
2.数据库安全基线技术要求
2.1.Oracle数据库系统安全基线
2.1.1.用户账号与口令
通过配置数据库系统用户账号与口令安全策略,提高数据库系统账号与口令安全性,详见表16。

表16 Oracle系统用户账号与口令基线技术要求
2.1.2. 日志与审计
通过对数据库系统的日志进行安全控制与管理,提高日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详见表17。

表17 Oracle 系统日志与审计基线技术要求
2.1.
3. 访问控制
通过对数据库系统配置参数调整,提高数据库系统安全性,详见表18。

表18 Oracle 系统访问控制基线技术要求
3. 中间件安全基线技术要求
3.1.
Tong (TongEASY 、TongLINK 等)中间件安全基线 3.1.1. 用户账号与口令
通过配置中间件用户账号与口令安全策略,提高系统账号与口令安全,详见表19。

表19 Tong 用户账号与口令基线技术要求
3.1.2. 日志与审计
通过对中间件的日志进行安全控制与管理,保护日志的安全与有效性,详见表20。

表20 Tong日志与审计基线技术要求
3.1.3.访问控制
通过配置中间件系统资源,提高中间件系统服务安全,详见表21。

表21 Tong访问控制基线技术要求
3.1.
4.安全防护
通过对中间件配置参数调整,提高中间件系统安全,详见表22。

表22 Tong 安全防护基线技术要求
3.1.5. 补丁管理
通过对Tong 的补丁进行定期更新,达到管理基线,防止常见的漏洞被利用,详见表23。

表23 Tong 补丁管理基线技术要求
3.2. Apache 中间件安全基线
3.2.1. 用户账号与口令
通过配置中间件用户账号与口令安全策略,提高系统账号与口令安全性,详见表24。

3.2.2. 日志与审计
通过对中间件的日志进行安全控制与管理,提高日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详见表25。

表25 Apache 日志与审计基线技术要求
3.2.3.服务优化
通过优化中间件系统资源,提高中间件系统服务安全性,详见表26。

表26 Apache服务优化基线技术要求
3.2.
4.安全防护
通过对中间件配置参数调整,提高中间件系统安全性,详见表27。

表27 Apache安全防护基线技术要求
3.3.WAS中间件安全基线
3.3.1.用户账号与口令
通过配置用户账号与口令安全策略,提高系统账号与口令安全性,详见表28。

3.3.2.日志与审计
通过对系统的日志进行安全控制与管理,提高日志的安全性与
有效性,详见表29。

表29 WAS日志与审计基线技术要求
3.3.3.服务优化
通过优化系统资源,提高系统服务安全性,详见表30。

表30 WAS服务优化基线技术要求
3.3.
4.安全防护
通过对系统配置参数调整,提高系统安全性,详见表31。

3.3.5.补丁管理
通过进行定期更新,达到管理基线,降低常见的的漏洞被利用,详见表32。

表32 WAS补丁管理基线技术要求
4.网络设备安全基线技术要求
4.1.Cisco路由器/交换机安全基线
4.1.1.系统管理
通过配置网络设备管理,提高系统运维管理安全性,详见表33。

表33 Cisco系统管理基线技术要求
4.1.2.用户账号与口令
通过配置网络设备用户账号与口令安全策略,提高系统账号与口令安全性,详见表34。

表34 Cisco用户账号与口令基线技术要求
4.1.3.日志与审计
通过对网络设备的日志进行安全控制与管理,提高日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详见表35。

表35 Cisco日志与审计基线技术要求
4.1.4.服务优化
通过优化网络设备,提高系统服务安全性,详见表36。

表36 Cisco服务优化基线技术要求
4.1.
5.访问控制
通过对设备配置进行调整,提高设备或网络安全性,详见表37。

4.2.H3C路由器/交换机安全基线
4.2.1.系统管理
通过配置网络设备管理,预防远程访问服务攻击或非授权访问,提高网络设备远程管理安全性,详见表38。

4.2.2.用户账号与口令
通过配置用户账号与口令安全策略,提高系统账号与口令安全,详见表39。

表39 H3C用户账号与口令基线技术要求
4.2.3.日志与审计
通过对网络设备的日志进行安全控制与管理,提高日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详见表40。

表40 H3C日志与审计基线技术要求
4.2.4.服务优化
通过优化网络设备资源,提高设备服务安全性,详见表41。

表41 H3C服务优化基线技术要求
4.2.
5.访问控制
通过对网络设备配置参数调整,提高设备安全性,详见表42。

表42 H3C访问控制基线技术要求
4.3.防火墙安全基线
4.3.1.系统管理
通过配置网络设备管理,提高安全设备运维管理安全性,详见表43。

表43 防火墙系统管理基线技术要求
4.3.2.用户账号与口令
通过配置网络设备用户账号与口令安全策略,提高设备账号与口令安全性,详见表44。

表44 防火墙用户账号与口令基线技术要求
4.3.3.日志与审计
通过对网络设备的日志进行安全控制与管理,提高日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详见表45。

表45 防火墙日志与审计基线技术要求
4.3.4.安全防护
通过对网络设备配置参数调整,提高设备安全性,详见表46。

表46 防火墙安全防护基线技术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