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 苏叔阳

合集下载

理想的风筝主要内容

理想的风筝主要内容

理想的风筝主要内容理想的风筝主要内容(一)《理想的风筝》这是作者回忆自己老师的一篇写人的记叙文,通过四个事例,尤其突出“放飞风筝”这件事的叙述和描写,塑造了一个乐观、自强、向上、和蔼可亲的刘老师形象。

在刘老师身患残疾的这个不愿让人目睹的现实和情景下,作者和我们由衷地被刘老师人格魅力所感染、所感动。

在作者的内心深处,刘老师的自强、乐观,刘老师的执着、向上的人格魅力,已成为了作者自己人生的精神支柱。

作者本人历经文革的磨难,历经二次癌症的侵袭,七十多岁的高龄仍笔耕不辍,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刘老师三十年前在作者幼小心里放飞起来的那只“理想的风筝”。

作者哪里仅仅是在回忆、纪念他的刘老师,他是在鼓励自己,为自己加油,为自己喝彩,他明明是在告诫我们这些读者,在挫折和困难面前,永远面对现实,永远笑傲苦难,永远不要认输。

所以,课文题目叫《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主要内容(二)这是当代着名作家苏叔阳所写的,文章主要分为三部分来叙述作者对作者崇敬及怀念。

一写我者每次看到天上的风筝,便会想起刘老师;二是作者回忆的内容;三是写作者对刘老师的思念。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深受感动。

刘老师虽然是残疾人,却有着我们没————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有的乐观精神。

有一次,刘老师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是那时女娲把她的左腿不小心甩掉的,这让我很感动,同时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这真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文章。

刘老师对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身残志坚的高尚品德,对生活的不懈追求,都太让我感动了。

他抱着对生活的执着和爱与追求,靠着自己乐观开朗的性格,笑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让我最受感动的还是刘老师上课时的情景,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一转,便转向黑板,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像这样做多少次。

同我们身体健全的人相比,刘老师可真的太可怜了。

而正是这位残疾的老师,他的那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却能超过很多我们这样的正常人。

苏教版小学六下《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课件

苏教版小学六下《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课件
倘若 淌水
粗壮 形状
第一课时
现在又是一个风筝漫舞的季节,让我们的目光追随着风筝,一起走 进著名作家苏叔阳。
苏叔阳(1938~ 至今)
当代著名剧作家、作家、文
学家、诗人,笔名舒扬。河北保定人。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党史
系毕业。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北京中医学
院等。他创作的话剧《丹心谱》、《风雨潇潇》,获庆祝中华人
奖,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
秀散文奖,人民文学奖,金鸡奖等。
生字新词
zhēng
风筝 连翘花
tǎng
倘若 瓦片儿
wú gōng mī
蜈蚣 眯起来
女娲 撒脱手
旋转
词语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提纲
逐题反馈 体会感情作业超市Fra bibliotek玩耍 需要
干燥 暴躁
慈祥 详细
晴朗 牛郎
膝盖 油漆
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左邻右舍》获全
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奖。近年来的代表作有电影《夕照
街》,长篇小说《故土》。作品《理想的风筝》被选入小学课本。
其低调的作派,平易近人及谦逊的为人,在当代文坛屈指可数。
多次受邀在北大、北交大,孔府学院,鲁迅学院及全国各类高等
院校及大讲堂讲学,受到学界及听众的广泛赞誉。曾获国家图书

对传统叙事的审美超越——苏叔阳《理想的风筝》赏析

对传统叙事的审美超越——苏叔阳《理想的风筝》赏析
息、 整体 的美感 、 艺术 的生 命 。 而 关于截 肢 的解释 、 讲历
上不够深邃 、 博大 ; 与鲁 迅的 ( 《 风筝 相比, ( 锂 想的风 锄 在人物心理的开掘方面也不够婉 曲、 细腻。 但是 , 如
果深入 文 本 的形 式层 , 我们 不难 发现 : 对传 统 的叙事 写
入, 苏叔阳依然是有诸多的审美超越的。
Y UW ENJ I AOXUE
I 9 。 ' ■ ■ { f
的 王 : “ 送” 既是老王生活的写照 ( 送冰块 , 送默存 ,
送 降格 为货 的老 先生 , 临死 前送 “ 我” 香油、 鸡 蛋) , 也是
是刘老师因为左腿被截肢, 是无法“ 飞” 的, 这便有了一
种苍 凉 的况 味。 惟 其如 此 , 他 心灵 的不 倦飞 翔才 显得格 外动 人和 伟大 。 传统的叙事写人文章 , 也 会 写到 景 物 , 但 大 都 是
师问学生是否愿意 回到座位上继续学习,学生们都 回 答不愿意 。我认为学生之所以想继续坐在地板上与张
老师 交流 , 是 因为学 生从 没有体 验过 这种学 习方 式 , 感
这次名师教学研讨 活动 ,我称之为一次神奇 的 “ 智
慧” 之旅 。
觉很 自由、 随便 , 这种学习体会让学生有点兴奋 , 所以, 与张老师的交流更为 自然, 学生纷纷畅所欲言 , 精彩不
“ 喜 欢提 问” 被 删去 , 根据“ 激情 讲 课 ” 一 事 中的一 句话
这 种表 现 艺术 颇类 林 海音 的 爸爸 的 花儿 落 了
( 选 自林海音的小说 南 旧勃 ) : 夹竹桃既是文 中的
草蛇 灰线 , 也象 征 了爸 爸 的生命 之花和 父爱 之花 ; 杨 绛

理想的风筝主要内容

理想的风筝主要内容

理想的风筝主要内容本文是关于读书笔记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理想的风筝主要内容(一)《理想的风筝》这是作者回忆自己老师的一篇写人的记叙文,通过四个事例,尤其突出“放飞风筝”这件事的叙述和描写,塑造了一个乐观、自强、向上、和蔼可亲的刘老师形象。

在刘老师身患残疾的这个不愿让人目睹的现实和情景下,作者和我们由衷地被刘老师人格魅力所感染、所感动。

在作者的内心深处,刘老师的自强、乐观,刘老师的执着、向上的人格魅力,已成为了作者自己人生的精神支柱。

作者本人历经文革的磨难,历经二次癌症的侵袭,七十多岁的高龄仍笔耕不辍,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刘老师三十年前在作者幼小心里放飞起来的那只“理想的风筝”。

作者哪里仅仅是在回忆、纪念他的刘老师,他是在鼓励自己,为自己加油,为自己喝彩,他明明是在告诫我们这些读者,在挫折和困难面前,永远面对现实,永远笑傲苦难,永远不要认输。

所以,课文题目叫《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主要内容(二)这是当代着名作家苏叔阳所写的,文章主要分为三部分来叙述作者对作者崇敬及怀念。

一写我者每次看到天上的风筝,便会想起刘老师;二是作者回忆的内容;三是写作者对刘老师的思念。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深受感动。

刘老师虽然是残疾人,却有着我们没有的乐观精神。

有一次,刘老师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是那时女娲把她的左腿不小心甩掉的,这让我很感动,同时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这真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文章。

刘老师对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身残志坚的高尚品德,对生活的不懈追求,都太让我感动了。

他抱着对生活的执着和爱与追求,靠着自己乐观开朗的性格,笑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让我最受感动的还是刘老师上课时的情景,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一转,便转向黑板,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像这样做多少次。

同我们身体健全的人相比,刘老师可真的太可怜了。

而正是这位残疾的老师,他的那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却能超过很多我们这样的正常人。

【读书笔记】理想的风筝主要内容

【读书笔记】理想的风筝主要内容

理想的风筝主要内容(一)《理想的风筝》这是作者回忆自己老师的一篇写人的记叙文,通过四个事例,尤其突出“放飞风筝”这件事的叙述和描写,塑造了一个乐观、自强、向上、和蔼可亲的刘老师形象。

在刘老师身患残疾的这个不愿让人目睹的现实和情景下,作者和我们由衷地被刘老师人格魅力所感染、所感动。

在作者的内心深处,刘老师的自强、乐观,刘老师的执着、向上的人格魅力,已成为了作者自己人生的精神支柱。

作者本人历经文革的磨难,历经二次癌症的侵袭,七十多岁的高龄仍笔耕不辍,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刘老师三十年前在作者幼小心里放飞起来的那只“理想的风筝”。

作者哪里仅仅是在回忆、纪念他的刘老师,他是在鼓励自己,为自己加油,为自己喝彩,他明明是在告诫我们这些读者,在挫折和困难面前,永远面对现实,永远笑傲苦难,永远不要认输。

所以,课文题目叫《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主要内容(二)这是当代着名作家苏叔阳所写的,文章主要分为三部分来叙述作者对作者崇敬及怀念。

一写我者每次看到天上的风筝,便会想起刘老师;二是作者回忆的内容;三是写作者对刘老师的思念。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深受感动。

刘老师虽然是残疾人,却有着我们没有的乐观精神。

有一次,刘老师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是那时女娲把她的左腿不小心甩掉的,这让我很感动,同时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这真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文章。

刘老师对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身残志坚的高尚品德,对生活的不懈追求,都太让我感动了。

他抱着对生活的执着和爱与追求,靠着自己乐观开朗的性格,笑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让我最受感动的还是刘老师上课时的情景,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一转,便转向黑板,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像这样做多少次。

同我们身体健全的人相比,刘老师可真的太可怜了。

而正是这位残疾的老师,他的那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却能超过很多我们这样的正常人。

自古以来,有些人就抱有轻生的心理,他们往往为一些不值得一提的事情而悲愤欲绝。

《理想的风筝》阅读与答案-理想的风筝阅读答案

《理想的风筝》阅读与答案-理想的风筝阅读答案

《理想的风筝》阅读及有关练习、扩展训练一、《理想的风筝》习题1、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天穹(g ōng qióng ) 沉(chén chén g )醉哽咽( y àn yè ) 枯( k ū g ū )燥2、比一比,再组词。

慨( ) 燥( ) 拄( ) 朗( )概( ) 躁( ) 驻( ) 郎( )3、给下列句子中粗体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我故意逗她:“别光说美的,若是冬天呢,天天刮大风,冻得人出不去屋……”( )A、引逗 B、招引 C、停留 D、逗笑 (2).初到北大荒,我感到一切都不习惯。

( ) A、开始的;开始的部分 B、第一个 C、第一次;刚开始D、原来的(3).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

( )A、脸向上 B、敬慕 C、依靠,依赖 D、公文用语4、选择最恰当的动词填入句中,体会它们的意思。

染 映 吹 变(1).当春风( )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

撑 举 托 拿(2).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枴,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 )着风筝。

伸 张 飘 抖(3).那纸糊的燕子便( )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

5、将合适的搭配用线连起来。

健壮的 身体 参观 乐曲粗壮的 故事 欣赏 画展雄壮的 国歌 启发 风筝悲壮的 绳子 制作 学生。

b 、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c 、……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

9、请写出两句关于正确面对逆境的名言: 。

10、为什么说那圆木棍功德无量? 。

11、刘老师放飞的仅仅是一只只风筝吗?你知道,他还放飞了什么?。

12、看拼音,写词语。

wú ɡōnɡ jīng miào fēng z heng suān sè gěng yè ( ) ( ) ( ) ( ) ( ) chén zuì qīn qiè tiān qióng qū rǔ áo xiáng ( ) ( ) ( ) ( ) ( ) 1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
每 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 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 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转一次,就引 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 我想,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 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其实,作者苏叔阳自己就是一个生活 的强者,1994年4月,作者做了肾癌手术, 切除了左肾;2001年10月,又做了肺癌手 术,切除了一叶左肺。但是他仍然坚强而 乐观地生活着,写作着。这都是因为受到 了刘老师那坚强不屈的伟大灵魂的影响。 他在6卷本《苏叔阳文选》的总序中说 (齐读):“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 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 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摘自《苏叔阳文选》
苏叔阳,当代著名剧作家、作家、文 学家、诗人,笔名舒扬。河北保定人。现 从事文化及历史研究。1960年毕业于中国 人民大学。从事教育事业多年,培养了很 多学生。他以深厚的文化积淀特有的历史 文学视角,创作了诸多国内外广为流传的 文学著作。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图书 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华 表奖、文华奖、金鸡奖及全国作协短篇小 说奖、散文奖,人民文学奖、乌金奖等, 2010年7月获得联合国艺术贡献特别奖。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 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 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 着生命之歌。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 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 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 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人仰 望天穹。 每逢这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 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26 理想的风筝

26 理想的风筝

风筝 膝盖 酸涩 眯眼 翱翔 哽咽 蜈蚣 翩翩起舞慷慨 激昂 气喘吁吁 年过半百 扶摇直上 不由自主 一蹦一跳 连翘[qiáo]花

qiáo (连翘花) qiào(翘尾巴)
yè (哽咽 )
Sā (撒手 ) sǎ (撒种)

撒 yàn(狼吞虎咽)
yān (咽喉)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文 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可 以分为几部分?
一个年过五十 身有残疾的老师, 对生活有着那样纯 朴、强烈的爱与追 求,一个活泼泼的 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刘老师放飞的仅仅是一只只风筝 吗?你知道,他还放飞了什么? 放飞—— 自己: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 理想:不懈追求 ; 快乐:热爱生活 ; 信念 :坚持不懈
题目“理想的风筝”是什么 意思?
题目“理想的风筝”是指 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与不懈追求
笑谈残腿 上课好
刘 工作 老 师
生活
放飞风筝
热生 爱命 生顽 活强
写人
典型事例 外貌,神态,语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下)
理想的风筝
作者:苏叔阳
学生时代的苏叔阳是个很特别的学生,他似 乎很外向、活泼,但他的内心却有些忧郁。“我 小时的生活中没有父亲的影子,所以我总期许内 心的抚慰。” 对他产生深远影响的人是中学的刘老师,苏 叔阳回忆说:“刘老师从来不训斥学生,而且他 写的粉笔字非常有功力。每次有板书的时候,他 都要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转向黑 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 转向讲台。他给了我很多影响,而那篇文章也就 寄存了我对刘老师的想念和对刘老师理想的敬 佩。”
深情回忆了刘老师的三件事:
笑谈残腿 第4自然段 讲课好 第5、6自然段 放飞风筝 第7-10自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的风筝
苏叔阳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

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逢到这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

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

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

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

而左腿,却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

这条腿何时、为什么截去,我们不知道。

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氏补天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

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被摔到地上摔丢了腿和胳膊。

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

”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

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

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
心,再转向讲台。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他的课讲得极好。

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

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

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

后来,我考入了历史学系,和刘老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

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案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

”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

这时候,他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紧张。

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然而,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的放风筝。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

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

当没有大风、而且晴朗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长可丈余的蜈蚣,而最妙的便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一架风筝。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

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

他喊声:“起!”便不断抻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蹿入云霄。

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

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也没有袭上校园的上空,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参观他放风筝。

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我们说笑。

甚而至于,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

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

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不见到他已经近三十年了,倘使他还健在,一定退休了。

也许,这时候又会糊风筝,教给自己的子孙,把那精致的手工艺品送上天去。

我曾见过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长者,年复一年被断腿钉到床上,失去了活动的自由。

我希望他不至于如此,可以依旧地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然而,倘使不幸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不,他不会的。

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

那些给了我数不清
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滑翔。

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