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个人简介
莫言及作品简介分析

创作年表
• 1981年秋,在河北保定市的双月刊《莲池》 第5期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 • 1983年春,在《莲池》二期发表短篇小说 《售棉大路》并被 《小说月报》转载。秋, 在 《莲池》五期发表短篇小说《民间音 乐》,此文得到老作家孙犁赏识。孙在一 篇短文中说这篇小说有一种空灵之感 。
• 这部小说完全是以一种喜剧性的话语方式 来展示悲剧性的精神内涵,且悲与喜在小 说中都叙述得浓彩重抹、登峰造极。这种 两极化的高度整合,不仅体现了莫言高超 的叙事技能,也表明了《檀香刑》绝不是 一般意义上对传统小说创作模式的复归, 它是莫言在沉入民间之后,以自己特有的 艺术生命在激活民间话语的过程中所暴发 出来的独一无二的声音,是莫言对中国当 下先锋文学的再度开拓。
剧情介绍
• 以童稚观点回忆“我爷爷”和“我奶奶”的 故事。 • 我奶奶19岁时,不得不嫁在十八里坡开烧酒 作坊的五十多岁的李大头。按乡规,新娘子要被 颠轿的方法折腾一番,但不管轿夫怎样折腾,奶 奶始终不吭声。奶奶到了十八里坡后,与余占熬 发生了感情,而余也就是后来的我爷爷。不久, 李大头死了,众伙计不想再干了,我奶奶劝住了 众伙计,又撑起了烧酒作坊。土匪秃三炮劫走了 我奶奶,罗汉大叔和伙计们凑钱又将我奶奶赎了 回来。但我爷爷看到我奶奶头发凌乱,非常生气, 跑去找秃三炮,将菜刀架在他的脖上,直到秃三 炮用脑袋保证没有动我奶奶,我爷爷才罢休。我 爷爷在刚酿好的高梁酒里撒了一泡尿,没想到高 粱酒的味道格外好,我奶奶给它取名叫十八里红。
•
极左路线从50年代末期造成了农村社会的普遍 贫困,他家是中上农成分,连领救济粮的资格都 没有。他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饺子。 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歧视给他的少年生活留 下了惨痛记忆,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也使他备受 压抑。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 作。6岁进校读书,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 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作品,受到文学启蒙。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 “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 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 至读《新华字典》
莫言及作品简介汇总

• 莫言在18岁时走后门到县棉油厂干临时工。 1976年8月参加解放军来到渤海边上,站岗 之余依旧喂猪、种菜。1979年秋调至解放 军总参谋部,历任保密员、政治教员、宣 传干事。1981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处女 作《春夜雨霏霏》。1984年秋入解放军艺 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85年发表中篇小说 《透明的红萝卜》,引起文坛注意。此后 的创作明显受到美国作家威廉· 福克纳和哥 伦比亚作家加西亚· 马尔克斯的影响。
•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 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 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 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 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 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 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 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 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 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 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 彩。
• 1984年春,在《长城》双月刊二期发表小说《岛 上的风》、五期发表《雨中的河》。秋天,得到 军艺文学系主任、著名作家徐怀中先生赏识,进 入该系学习。 • 1985年春,在《中国作家》二期上发表中篇小说 《透明的红萝卜》,引起反响,《中国作家》组 织在京的作家与评论家在华侨大厦举行讨论会讨 论该作。是年,在多家刊物上同时推出中篇小说 《球状闪电》(收获)、《金发婴儿》(钟山)、 《爆炸》(人民文学)、及短篇小说《枯河》 (北京文学)、、《白狗秋千架》(中国作家)、 《大风》(小说创作)、《三匹马》(奔流)、 《秋水》,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由 解放军文艺社出版。中篇小说《欢乐》在 《人民文学》一、二期合刊发表,受到批 评,事过多年,始有作家和评论家对该作 得新评价。秋天,中篇小说《红蝗》发表 ([收获]三期),该作因强烈的个性风格和 大胆和亵渎精神,连号称新潮的评论家也 不能接受,纷纷著文批评。也是多年之后, 才有评论家对该作发出了另外的声音。
莫言简介

莫言简介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
莫言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1955年2月生于山东高密,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
1976年加入解放军。
1981年开始创作生涯,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
迄今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苔之歌》等,中短篇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等。
另有《莫言文集》五卷。
2011年8月,莫言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北京时间19点,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
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在作品中摹刻了一出出“东北乡”传奇的莫言对自己的家乡一往情深,“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莫言说:“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在回答“您作品中的什么地方打动了评委”时,莫言说:“我想最主要的是我的作品中的文学素质。
这是一个文学奖,授予的理由就是文学。
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
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
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
”在此之前,对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舆论众说纷纭,也有一些人对他提出质疑。
关于莫言的励志故事

关于莫言的励志故事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关于莫言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关于莫言的励志故事1:1955年,莫言出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个偏僻小村落里。
村里有习俗,产妇分娩时,身子下面垫着一层浮土,婴儿呱呱坠地时,就落在那层浮土上,应和“万物土中生”的道理。
浮土是父亲从大街上扫回来的,它是莫父与这个世界交流的第一种物质,混同着浮土里牛羊粪便、野草种子等等味道,充满了养分,似乎这浮土也滋养了莫言的笔端,滋养了他文字的繁茂生长,让他这一作家当得挺靠谱!儿时的莫言不遭人待见,在新书《聆听宇宙的歌唱》里,他对自己总结很不客气:丑、懒、馋,不遭一大家子人待见。
儿时经历混在一场国家的运动中,让家中长辈行事说话都小心翼翼,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也是:别在外面给我惹麻烦。
十二岁那边,莫言因为拔了生产队的一个红萝卜,被罚跪在毛主席像前请罪,回家后被父亲用蘸了盐水的绳子抽打。
至于么?有着些许世外仙人气质的爷爷也是这么说的:“不就是拔了个萝卜吗!还用得着这样打?”但终究,“中农”出生的家庭让每个人在这场运动中都得小心翼翼,老老实实,才能苟且偷安。
莫言的童年是压抑的,压抑的童年让人想逃离。
所以在选了四年兵之后,莫言终于在1976年爬上了装运新兵的车,别家孩子都与亲人流泪告别,他则雀跃如同飞出牢笼的鸟,满脑子想的都是新疆西藏、天涯海角……只是车在开了三百华里之后,停了。
从高密到黄县,一路上的欣喜瞬间变成失望。
雪花覆盖,来路无影。
莫言记得当时新兵连设置在黄县县城西北角一座叫丁家大院的豪宅里,那座豪宅在胶东半岛都赫赫有名。
进去时,首先看见的是一座高大的影壁,上面刻着“紫气东来”四个大字。
数十个新兵站在影壁前听一个干部点名。
“管谟业。
”“到”。
“跟着班长进去。
”“是”。
他随着一个老兵进到一栋雕梁画栋的大房子里,把背包一放,好了,莫言的军旅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莫言

《蛙》: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 【内容简介】 与莫言以往小说更注重历史幻想色彩不同的是, 《蛙》更接近历史现实的书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 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军医, 在胶东一带名气很大。“姑姑”继承衣钵,开始在乡 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们在妇女们 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姑姑” 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可丧生于“姑姑”之手 的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姑姑一面行医, 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让已经 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 “姑姑”的两件大事。 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 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 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 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欢乐》:莫言中篇小说集 【内容简介】 “莫言中篇小说系列” (三册)收入作者迄今 为止的全部中篇小说二十五部。相比于作者的 《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等 长篇巨制,这二十多部中篇小说不仅艺术风格 鲜明,而且各具特色,其中有许多部,无论内 容或篇幅都堪称是十分精彩的“小长篇”。
《白狗秋千架》:莫言短篇小说集 【内容简介】 《白狗秋千架》是莫言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所发 表的短篇小说全集之一,集结了莫言自一九八一年至 一九八九年创作发表的三十篇作品,其中《春夜雨霏 霏》、《丑兵》、《黑沙滩》等七篇作品是首次结集 出版,弥足珍贵。莫言的短篇小说故事饱满,风格多 样,好似从肥沃而丰富的中国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丰姿 多彩的朵朵奇葩,既对乡村残酷现实的犀利揭露,也 有对乡村纯朴爱情的感人描写,还有种种荒诞离奇却 又逼真入神的传奇述说……这些作品的结集,可以让 读者充分欣赏到莫言作品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可以看 到文学大家从事小说创作
透明的红萝卜简介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11日19 时颁出,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该荣誉。他也因此 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作家。据悉,评奖 委员会在宣布莫言获奖时说:“2012年的诺贝 尔文学奖颁给莫言,因为他融合了民间传说、 历史和当代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今年,莫 言将获得8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约合114万美 元。据在颁奖现场的中央电视台记者介绍,瑞 典文学院现场气氛热烈,大家纷纷上前祝贺, 并且现场已摆出莫言作品开售。谈及为何会成 为一个作家时,莫言说:“我小时候就读书, 对文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我拿起笔的时候就 首先感觉到我有很多的话要说。我觉得文学是 一种最有力量也是最自由的方式,所以我就开 始写作了,当然也包含了我希望通过写作来证 明我自己,通过写作来改变我个人的命运。”
莫言创作这篇小说并不是为了表达一个明确的主题。相 反,他以描绘生活形态为主,自觉追求作品蕴含的丰富性。 冰凉的秋天已经到来,大人都披上夹袄了,他浑身上下还只 有一条污渍斑斑的大裤衩,而这条裤衩也显然是他下了关东 的父亲留下的。那数得出肋巴骨的鸡胸脯,脊背上、腿上闪 亮的伤疤,说明他受到后娘怎样残酷的虐待。他过早地背上 了生活的重负,和大人一样参加劳动挣工分,还要承受某些 人的羞辱和痛打。 “左胸脯的肋条缝中,他的心脏像只小耗 子一样可怜巴巴地跳动着”——小说用这种惊心魂魄的夸张 写出了小黑孩难以承受的生活重负。但就是这个又脏又瘦、 在生活的重压下挣扎着的小黑孩,却那样机敏而又充满灵 性——作品对此作了富于童话色彩的描写:他能听到头发落 地的声音,能看到湖面上神奇的气体,能感受到星光的温暖, 能像壁虎一样贴着高高的桥墩爬上爬下,能想象出火车站起 来跑,能把一只红萝卜看得那样神奇。他又是那样懂事、自 尊、善良。
一
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 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 队长披着夹袄,一手里拤着一块高粱面饼子,一手里捏着一棵剥皮的大葱,慢吞吞 地朝着钟下走。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像秋田里搬运粮 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 老老少少的人从胡同里涌出来,会集到钟下,眼巴巴地望着队长,像一群木偶。 队长用力把食物吞咽下去,抬起袖子擦擦被络腮胡子包围着的嘴。人们一齐瞅着队 长的嘴,只听到那张嘴一张开——那张嘴一张开就骂:“他娘的腿!公社里这些狗 娘养的,今日抽两个瓦工,明日调两个木工,几个劳力全被他们给零打碎敲了。小 石匠,公社要加宽村后的滞洪闸,每个生产队里抽调一个石匠,一个小工,只好你 去了。”队长对着一个高个子宽肩膀的小伙子说。 小石匠他稍微有点口吃地问队长去当小工的人是谁,队长怕冷似的把膀子抱起 来,双眼像风车一样旋转着,嘴里说:“按说去个妇女好,可妇女要拾棉花。去个 男劳力又屈了料。”最后,他的目光停在墙角上。墙角上站着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 子。孩子赤着脚,光着脊梁,穿一条又肥又长的白底带绿条条的大裤头子,裤头上 染着一块块的污渍,有的像青草的汁液,有的像干结的鼻血。裤头的下沿齐着膝盖。 孩子的小腿上布满了闪亮的小疤点。 “黑孩儿,你这个小狗日的还活着?”队长看着孩子那凸起的瘦胸脯,说: “我寻思着你该去见阎王了。打摆子好了吗?” 孩子不说话,只是用两只又黑又亮的眼睛直盯着队长看。他的头很大,脖子细 长,挑着这样一个大脑袋显得随时都有压折的危险。
初中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课《卖白菜》莫言简介

莫言简介一、概述莫言,1955年生,当代作家,山东高密人。
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他的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金发婴儿》《红高粱》和长篇小说《蛙》《丰臀肥乳》《檀香刑》等,其中《红高粱》获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丰臀肥乳》夺得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红河文学奖”。
二、作家作品莫言,生于1955年,原名管谟业,祖籍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他自19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出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
1976年加入解放军。
1981年开始创作生涯,发表《枯河》《秋水》等作品。
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并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1997年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大家•红河文学奖”。
1997年转业至检察日报社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剧本。
2000年《红高粱家族》获亚洲周刊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2001年《檀香刑》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
2003年《檀香刑》获第1届鼎钧双年文学奖。
2006年出版第一部章回小说《生死疲劳》,获福冈亚洲文化奖大奖。
2007年出版《说吧,莫言》。
这套书分为三卷,约100万字,全面展示了莫言的心路历程。
2008年《生死疲劳》获第2届红楼梦奖首奖。
长篇小说《四拾壹炮》入围第7届茅盾文学奖最终入围作品。
2009年出版长篇小说《蛙》,创作手法别具一格,小说由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讲述了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表现一个时代的难和痛。
作者及长妈妈简介

(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3.判断正误
(1)《朝花夕拾》是一本散文集,《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也出自这本集子。( 对 )
★文中两次写到“敬佩”,一次是“空前的敬 意”,一次是“新的敬意”;两次提到“伟大 的神力”。两次描写有无区别?到底是什么促 使少年鲁迅对阿长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为什么? ★一部刻印十分粗拙的本子,作者为什么说 “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
★怎样来看待阿长“令人厌烦的许多规矩”呢? 比如“正月初一让作者吃福橘”一事。
因为“我”对她能帮“我”着件事 没抱过希望,但她却记住了“我” 的渴求,并在告假回家时用自己微 薄的工资帮“我”买来了“我”渴 慕却无法得到的《山海经》,这在 “我”幼小的心灵中无异于“伟大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 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书不仅是“我”渴慕的、 过于念念不忘的,而且还代表一 种热爱和关心。
若不离世,就在68年获奖
2001年,老舍先生的 儿子、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 长舒乙向外界披露了“1968 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被老舍 得到”的内幕。但老舍1966 年就已去世,诺贝尔奖一般 不颁给已故之人,结果这年 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日本 的川端康成。
若不离世,可能在88年获奖
沈从文曾被多个地区的 专家学者提名为这个奖的 候选人。他的名字被选入 了1987年的候选人终审名 单,1988年他再度进入当 年的终审名单。学院中有 强大力量支持他的候选人 资格。据相关人士分析, 1988年如果他不离世,他 可能获奖。
作者写知道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时,感情上是“憎恶”她
对于阿长的平常举动,“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对于阿长所懂得的许多规矩,‘我”也是‘不耐烦的” 尽管在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我”也曾“发生 过空前的敬意”,但那后来也“逐渐淡漠”了 是因为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才真正“使我发生新 的敬意了”,甚至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他自19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莫言的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出神秘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莫言很多作品都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出版。
《红高粱家族》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瑞典文、挪威文、荷兰文、韩文、越南文等;《丰乳肥臀》被译为英文、法文、日文、意大利文、荷兰文、韩文、越南文、西班牙文、波兰文、葡萄牙文、塞尔维亚文等。
迄今为止,莫言有三部作品(《红高粱》、《白狗秋千架》、《师傅越来越幽默》)被改编为电影。
其中,由前者改编的电影《红高粱》,曾获1988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由中者改编的《暖》,曾获第十六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麒麟奖。
而莫言自己却认为,只有《丰乳肥臀》可以拍成气势磅礴的巨片。
大事记历程
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高密。
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
1976年加入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
1981年开始创作生涯,先后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
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1987年《红高粱》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根据此小说改编(莫言参加编剧)的电影《红高粱》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1988年《白狗秋千架》获台湾联合文学奖,根据此小说改编的电影《暖》获第16届东京电影节金麒麟奖。
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并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1997年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1997年脱离军界,转至地方报社《检察日报》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剧本。
2000年《红高粱家族》被亚洲周刊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2001年《檀香刑》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酒国》(法文版)获法国“Laure Bataillin”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
2003年《檀香刑》获第一届鼎钧双年文学奖。
2004年获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获第三十届意大利NONINO国际文学奖。
2005年《四十一炮》获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获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2006年出版第一部章回小说《生死疲劳》;获得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2006年12月15日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莫言以34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0位。
2008年《生死疲劳》获第二届红楼梦奖。
2011年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荣誉成就
茅盾文学奖:
“莫言的《蛙》以乡村医生别无选择的命运,折射着我们民族伟大生存斗争中经历的困难和考验。
小说以多端视角呈现历史和现实的复杂苍茫,表达了对生命伦理的思考。
叙述和戏剧多文本的结构方式建构起宽阔的对话空间,从容自由、机智幽默,体现出作者强大的叙事能力和执著的创新精神。
”
冯牧文学奖:
“莫言以近20年持续不断的旺盛的文学写作,在海内外赢得了广泛声誉。
他创作于80年代中期的‘红高粱’家族系列小说,对于新时期军旅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深刻而积极的影响。
《红高粱》以自由不羁的想象,汪洋恣肆的语言,奇异新颖的感觉,创造出了一个辉煌瑰丽的莫言小说世界。
”
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
“您写作的长、短篇小说在法国广大读者中已经享有名望。
您以有声有色的语言,对故乡山东省的情感、反映农村生活的笔调、富有历史感的叙述,将中国的生活片段描绘成了同情、暴力和幽默感融成一体的生动场面。
您喜欢做叙述试验,但是,我想最引起读者兴趣的还是您对所有人物,无论是和您一样农民出身的还是所描写的干部,都能够以深入浅出的手法来处理。
”
福冈亚洲文化奖:
“莫言先生是当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以独特的写实手法和丰富的想像力,描写了中国城市与农村的真实现状,作品被译成多种语言。
莫言先生的作品引导亚洲走向未来,他不仅是当代中国文学的旗手,也是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旗手。
”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晚19时,被授予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授奖词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
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