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PPT(上) (17)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第十七章波动光学(二)双缝干涉

1.000276 205893108 / 20 1.000335
3.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实验
pM
E
s1
ds
s2
N E`
B
C
4. 菲涅耳双面镜干涉实验
点光源 s
屏
平面镜
M1
A
C
M2
B
4. 菲涅耳双面镜干涉实验
点光源 s
屏
平面镜
s1
M1
A
虚光源
s2
C
M2
B
4. 菲涅耳双面镜干涉实验
xk红
k
D d
红
x(k 1)紫
(k
1)
D d
紫
干涉明暗条纹的位置
由 xk红 = x(k+1)紫 的临界情况可得
k红 (k 1)紫
将 红 = 7600Å, 紫 = 4000Å代入得 k=1.1
因为 k只能取整数,所以应取 k=2
这一结果表明:在中央白色明纹两侧, 只有第一级彩色光谱是清晰可辨的。
当容器未充气时,
测量装置实际上是杨氏
l
·P`
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其
s1
零级亮纹出现在屏上与 s
p0
S1 、S2 对称的P0点.从
s2
S1 、S2射出的光在此处
相遇时光程差为零。
容器充气后,S1射出的光线经容器时光程要增加, 零级亮纹应在 P0的上方某处P出现,因而整个条纹要向 上移动。
干涉明暗条纹的位置
高等教育大学教学课件 大学物理-波动光学
§17-2 双缝干涉 1. 杨氏双缝实验
托马斯• 杨
杨氏双缝实验
相干光的获得:分波阵面法
3.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实验
pM
E
s1
ds
s2
N E`
B
C
4. 菲涅耳双面镜干涉实验
点光源 s
屏
平面镜
M1
A
C
M2
B
4. 菲涅耳双面镜干涉实验
点光源 s
屏
平面镜
s1
M1
A
虚光源
s2
C
M2
B
4. 菲涅耳双面镜干涉实验
xk红
k
D d
红
x(k 1)紫
(k
1)
D d
紫
干涉明暗条纹的位置
由 xk红 = x(k+1)紫 的临界情况可得
k红 (k 1)紫
将 红 = 7600Å, 紫 = 4000Å代入得 k=1.1
因为 k只能取整数,所以应取 k=2
这一结果表明:在中央白色明纹两侧, 只有第一级彩色光谱是清晰可辨的。
当容器未充气时,
测量装置实际上是杨氏
l
·P`
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其
s1
零级亮纹出现在屏上与 s
p0
S1 、S2 对称的P0点.从
s2
S1 、S2射出的光在此处
相遇时光程差为零。
容器充气后,S1射出的光线经容器时光程要增加, 零级亮纹应在 P0的上方某处P出现,因而整个条纹要向 上移动。
干涉明暗条纹的位置
高等教育大学教学课件 大学物理-波动光学
§17-2 双缝干涉 1. 杨氏双缝实验
托马斯• 杨
杨氏双缝实验
相干光的获得:分波阵面法
2024版(推荐)《大学物理》ppt课件

(推荐)《大学物理》ppt课件
2024/1/27
1
目
CONTENCT
录
2024/1/27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力学基础 • 热学基础 • 电磁学基础 • 近代物理初步 • 实验方法与技能培养 • 课程总结与展望
2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2024/1/27
3
《大学物理》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
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 养学生掌握物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实验操作
熟练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保证 实验的顺利进行。
数据处理和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得 出结论。
2024/1/27
36
典型实验案例分析与讨论
01
02
03
04
案例一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通过气 垫导轨上滑块的运动,验证牛 顿第二定律,加深对力和运动 关系的理解。
案例二
角动量守恒定律 内容、条件及应用
10
功和能
功的定义和计算
恒力做功、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动能定理
内容、表达式、意义及应用
势能的概念和计算
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势能的计算方法
机械能守恒定律
内容、条件及应用
2024/1/27
11
03
热学基础
2024/1/27
12
温度与热量
温度的定义和单位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 理量,其单位是摄氏度(°C) 或华氏度(°F)。
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提高物理素养。
2024/1/27
2024/1/27
1
目
CONTENCT
录
2024/1/27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力学基础 • 热学基础 • 电磁学基础 • 近代物理初步 • 实验方法与技能培养 • 课程总结与展望
2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2024/1/27
3
《大学物理》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
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 养学生掌握物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实验操作
熟练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保证 实验的顺利进行。
数据处理和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得 出结论。
2024/1/27
36
典型实验案例分析与讨论
01
02
03
04
案例一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通过气 垫导轨上滑块的运动,验证牛 顿第二定律,加深对力和运动 关系的理解。
案例二
角动量守恒定律 内容、条件及应用
10
功和能
功的定义和计算
恒力做功、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动能定理
内容、表达式、意义及应用
势能的概念和计算
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势能的计算方法
机械能守恒定律
内容、条件及应用
2024/1/27
11
03
热学基础
2024/1/27
12
温度与热量
温度的定义和单位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 理量,其单位是摄氏度(°C) 或华氏度(°F)。
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提高物理素养。
2024/1/27
大学物理-17第十七讲薄膜干涉,牛顿环,等厚干涉的应用,干涉仪,时间相干性(002)-PPT精品文档

1.检查平面与直角
被检体
被检体
被检体
被检体
9
检查直角
标 准 角 规
标 准 角 规
被检体 被检体
10
2.测量微小厚度
l
2n2 sin
sin tan d
L
l L
dLtanLsinL
2l
用测微显微镜测出 L、l,即可得到d。
纸 d
n2=1
11
3.测量厚度的微小变化
例:干涉膨胀仪
7
3.任意两条相邻的明纹或暗纹之间的薄膜厚度差
ddk1dk
n
2n 2
◎当劈尖为空气楔时,n =1, d = /2。
5.棱边上,d = 0,则
2
(n1< n > n3, n1 > n < n3)
0 (n1 > n > n3, n1< n < n3)
暗纹 明纹
8
三、等厚干涉的应用
2en2
空气 n1=1
反射光相消条件: (2k 1) e 氟化镁膜 n2=1.38
2
玻璃 n3=1.55
令 k =0,得增透膜最小厚度
e
4n2
18
例如绿光反射相消 (550nm),则膜厚
e 550 99.6nm 41.38
这种镜头在白光照射下呈现紫红色。
增反膜—镀适当厚度和折射率
6
讨论
2dn/2
1.劈尖的等厚干涉条纹是平行于棱边的明暗相间的
直条纹。 第k级处厚度
d
2k4n1
k
k
k 1,2, 0,1,2,
2n
大学物理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2024)

2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3
2024/1/29
13
圆周运动
2024/1/29
01
变速圆周运动
02
变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性质
03
变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14
相对运动
2024/1/29
01 02 03
参考系与坐标系 参考系的选择和建立 坐标系的种类和应用
15
相对运动
2024/1/29
相对速度与牵连速度 相对速度的定义和计算
2024/1/29
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
分析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包括回复力、加速度 、速度、位移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简谐振动的能量特征
讨论简谐振动的能量特征,包括动能、势能 、总能量等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转换的过 程。
32
振动的合成与分解
2024/1/29
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分析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规律,介绍合振动振幅、合 振动相位等概念。
5
大学物理的研究方法
03
观察和实验
建立理想模型
数学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通 过实验可以验证物理假说和理论,发现新 的物理现象和规律。
理想模型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研究 方法,它忽略了次要因素,突出了主要因 素,使物理问题得到简化。
数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工具,通过数学方法 可以精确地描述物理现象和规律,推导物 理公式和定理。
2024/1/29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一切自然现象,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 、光学等各个领域。
应用举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爱因斯坦的 质能方程等。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3
2024/1/29
13
圆周运动
2024/1/29
01
变速圆周运动
02
变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性质
03
变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14
相对运动
2024/1/29
01 02 03
参考系与坐标系 参考系的选择和建立 坐标系的种类和应用
15
相对运动
2024/1/29
相对速度与牵连速度 相对速度的定义和计算
2024/1/29
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
分析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包括回复力、加速度 、速度、位移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简谐振动的能量特征
讨论简谐振动的能量特征,包括动能、势能 、总能量等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转换的过 程。
32
振动的合成与分解
2024/1/29
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分析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规律,介绍合振动振幅、合 振动相位等概念。
5
大学物理的研究方法
03
观察和实验
建立理想模型
数学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通 过实验可以验证物理假说和理论,发现新 的物理现象和规律。
理想模型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研究 方法,它忽略了次要因素,突出了主要因 素,使物理问题得到简化。
数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工具,通过数学方法 可以精确地描述物理现象和规律,推导物 理公式和定理。
2024/1/29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一切自然现象,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 、光学等各个领域。
应用举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爱因斯坦的 质能方程等。
大学物理力学(全)ppt课件

碰撞后两物体粘在一起以 共同速度运动的碰撞。此 时机械能损失最大,动能
之和最小。
05
流体力学基础
流体的性质与分类
流体的定义
流体是指在外力作用下,能够连续变形且不能恢复原 来形状的物质。
流体的性质
流动性、压缩性、黏性。
流体的分类
按物理性质可分为气体和液体;按化学性质可分为纯 净物和混合物。
流体静力学
重力势能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 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03
机械能守恒定律
04 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 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刚体定轴转动动力学
刚体定轴转动的描述
角速度、角加速度和转动惯量等物理量的定义和 计算。
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刚体定轴转动时,合外力矩对刚体所做的功等于 刚体转动动能的变化。
弹性势能与动能之间的转化
在振动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和弹性势能不断相互转化。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
弹性碰撞
碰撞过程中,物体间无机 械能损失的碰撞。碰撞后 两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分开
,且动能之和不变。
非弹性碰撞
碰撞过程中,物体间有机 械能损失的碰撞。碰撞后 两物体以不同的速度分开
,且动能之和减小。
完全非弹性碰撞
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伯努利方程在流体力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如计算管道中流体的流速和流量、分析机翼升力原理、解释 喷雾器工作原理等。同时,伯努利方程也是一些工程领域(如水利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中设计和 分析的重要依据。
06
分析力学基础
约束与自由度
约束的概念
约束是对物体运动的一种限制,它减少了物体的自 由度。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之和最小。
05
流体力学基础
流体的性质与分类
流体的定义
流体是指在外力作用下,能够连续变形且不能恢复原 来形状的物质。
流体的性质
流动性、压缩性、黏性。
流体的分类
按物理性质可分为气体和液体;按化学性质可分为纯 净物和混合物。
流体静力学
重力势能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 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03
机械能守恒定律
04 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 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刚体定轴转动动力学
刚体定轴转动的描述
角速度、角加速度和转动惯量等物理量的定义和 计算。
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刚体定轴转动时,合外力矩对刚体所做的功等于 刚体转动动能的变化。
弹性势能与动能之间的转化
在振动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和弹性势能不断相互转化。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
弹性碰撞
碰撞过程中,物体间无机 械能损失的碰撞。碰撞后 两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分开
,且动能之和不变。
非弹性碰撞
碰撞过程中,物体间有机 械能损失的碰撞。碰撞后 两物体以不同的速度分开
,且动能之和减小。
完全非弹性碰撞
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伯努利方程在流体力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如计算管道中流体的流速和流量、分析机翼升力原理、解释 喷雾器工作原理等。同时,伯努利方程也是一些工程领域(如水利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中设计和 分析的重要依据。
06
分析力学基础
约束与自由度
约束的概念
约束是对物体运动的一种限制,它减少了物体的自 由度。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大学物理学课件完整ppt全套课件

现代物理学
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揭示了 微观世界和高速运动物体的规律。
经典物理学
以牛顿力学、热力学和电磁学为代表 ,建立了完整的经典物理理论体系。
大学物理学的课程目标
01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通过学习大学物理课程,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
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02
气体动理论
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假设
气体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 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微观解释
气体压强是由大量分子对容器壁的频繁碰撞产生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气体动理论的应用
气体动理论可以解释许多宏观现象,如气体的扩散、热传导等。同时,它也为研究其他物 质的微观结构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和实验
01
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进行实验研究,获取物理现象的数据和信
息。
数学建模
02
运用数学工具对物理现象进行描述和建模,以便更深入地理解
物理规律。
理论分析
03
通过逻辑推理和演绎,对物理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内在
规律。
物理学的发展历史
古代物理学
以自然哲学为主要形式,探讨宇宙的 本质和构成。
位置矢量的定义、位移的计算、路程与位移 的区别。
02
速度与加速度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 速度、速度与加速度的矢量性。
04
03
01
牛顿运动定律
1 2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定律、力的概念、力的性质。
牛顿第二定律
动量定理的推导、质点系的牛顿第二定律。
大学物理课程PPT幻灯片

4 物理课程
物理课程不同于物理科学,它是按照教学 目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计划的 选择物理科学的内容,并改造成为学校的 一门课程。
4 物理课程
不同的课程理论对物理教育的价值取向有很大的差异。
以学科为中心 的课程主要以 传递知识,帮 助学生建立完 整的物理学科 知识结构,并 实现知识的迁 移为主要目标;
其中确定目标最为关键,因为其他步骤都是围绕目标展 开的。所以泰勒原理又被称为“目标模式”。
第二节 物理课程的基本问题
1 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和发展概况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物质
的相互作用和物质基本结构的一门科学。
从物理学对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研究的角度,可以 将物理学分为: 力学 ——研究机械运动规律 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研究热运动规律 电磁学——电磁运动规律 相对论——研究高速物体运动规律 量子力学——微观粒子运动规律
1 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和发展概况
有两个发展前沿是很明显的,一个是最微小的是一个 前沿(基本粒子研究),另一个是最大的宇宙也是一 个前沿(宇宙的研究)。
除了这两个明显的前沿外,应该还存在一个前沿,就 是探讨复杂物质的结构与物性。
2 科学的本质
科学的本质问题,实际上是要回答“科学是什么”。 美国科学促进会在其制定的《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
这个原理是围绕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 实现?
课程编制的基本步骤
我们可以把这四个问题看成是课程编制过程的 四个步骤或阶段:
(1)确定目标; (2)选择经验; (3)组织经验; (4)评价结果。
《大学物理学》PPT课件

课程内容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 代物理等基础知识,涉及物质的基本性质、相 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方面。
大学物理学不仅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 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 要途径。
学习目标与要求
01 掌握物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理解 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02
能够运用物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备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角动量守恒定律
在不受外力矩作用的封闭系统中,系统的总角动量保 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
在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 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03
热学基础与热力学定律
温度与热量概念
01
温度定义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
烈程度。
02
热量概念
热量是指当系统状态的改变来源于热学平衡条件的破坏,也即来源于系
05
光学原理与现象解析
几何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 播,形成影子、日食、月食等
现象。
光的反射
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 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 象,遵循反射定律。
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 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改变的现象,遵循折射定律。
透镜成像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及成像规律,包括放大、缩小
库仑定律与电场强度
阐述库仑定律的内容,电场强度的定义及计算 。
电势与电势能
解释电势的概念,电势差的计算,电势能的定义及性质。
稳恒电流与电路分析
1 2
电流与电阻
介绍电流的形成,电阻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欧姆定律与焦耳定律
大学物理学不仅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 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 要途径。
学习目标与要求
01 掌握物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理解 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02
能够运用物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备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角动量守恒定律
在不受外力矩作用的封闭系统中,系统的总角动量保 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
在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 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03
热学基础与热力学定律
温度与热量概念
01
温度定义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
烈程度。
02
热量概念
热量是指当系统状态的改变来源于热学平衡条件的破坏,也即来源于系
05
光学原理与现象解析
几何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 播,形成影子、日食、月食等
现象。
光的反射
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 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 象,遵循反射定律。
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 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改变的现象,遵循折射定律。
透镜成像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及成像规律,包括放大、缩小
库仑定律与电场强度
阐述库仑定律的内容,电场强度的定义及计算 。
电势与电势能
解释电势的概念,电势差的计算,电势能的定义及性质。
稳恒电流与电路分析
1 2
电流与电阻
介绍电流的形成,电阻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欧姆定律与焦耳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v)2 (hν0 )2 (hν)2 2(hν0 )(hν)cos
c
c
cc
0
2h sin2
m0c 2
2c
sin
2
2
c
h m0c
2.43 10 12
—电子的康普顿波长
本节介绍玻尔关于氢原子的理论。 17.4.1 近代关于氢原子光谱的研究 17.4.2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及其缺陷
νik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卢瑟福原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 了三条假设。 (1)定态假设
若K接的是电源负极,而A接 的是电源正极,当波长较短的可 见光或紫外光照射到某些金属K 表面上时,则会发现电路中有电 流通过,即金属中的电子会从金 属表面逸出,并在两板之间的加 速电势差作用下,从K到达A, 并在电路中形成电流I,这种电 流叫做光电流,这种现象叫做光 电效应,逸出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h h
p m0v
戴维逊―革末实验
px
p sin
p
b
px
h b
x px h
x px ≥ h
本节介绍波函数的概念和薛定谔方程。 17.7.1 波函数 17.7.2 薛定谔方程
y Acos 2π(νt x )
i2π(νt x )
y Ae
i 2π (Et px)
y Ae h
(x,t)
ψ ( x, t )
理解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和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了解德布罗意假设;了解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理解描述物质波动
性的物理量,波长和频率与描述粒子性的物理量,动量和能量之间的 关系。 了解一维坐标动量不确定关系。 了解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了解一维定态的薛定谔方程,以及量子力 学中用薛定谔方程处理一维无限深势阱等微观物理问题的方法。
e2 ) 4πε0r
l(l
1)
En
1 me4 n2 8ε02h2
L l(l 1) h 2π
Lz
ml
h 2π
(n 1, 2,3, )
En
1 me4 n2 8ε02h2
(n 1, 2,3, )
L l(l 1) h 2π
Lz
ml
h 2π
本节介绍电子的自旋。 17.10.1 电子的自旋 17.10.2 多电子原子中的电子分布
C2
维恩公式 M (T ) C1 5e T
在短波处与实验曲线啮合得很好,但是在波长较长的 地方却相差迥异。
瑞利―金斯公式 M (T ) C3 4T 紫外灾难
普朗克假设:辐射黑体中电子的振动可以看作谐 振子,这些谐振子可以吸收和辐射能量,但是对于 这些谐振子来说,它们的能量不再像经典物理学所 允许的可具有任意值,而是分立的。相应的能量是
(2)在同一散射角下,对于
所有散射物质,波长的增量
都相同,但原波长的谱线强 度随散射物质原子序数的增 大而增加,新波长的谱线强 度则随之减小。
康普顿借助于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认为康普顿效 应是光子和自由电子做弹性碰撞的结果,从光子与电 子碰撞的角度对此实验现象进行了圆满的解释。
hν0 m0c2 hν mc2
单位时间内,受光照的金属板释放出来的电子数和 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Ek max
1 2
mvm2
eU0
对于某种金属,只有当入
射光的频率大于某一数值时,
才会有电子逸出,即有光电
流存在,这一数值用 ν0表示,
叫做光电效应的红限,也叫
截止频率。
光量子假设:光在空间传播时,也具有粒子性。
一束光是一束以光速c运动的粒子流,这些粒子称
En
1 me4
n2
8
2 0
h2
13.6 n2
eV
本节介绍德布罗意波的概念。 17.5.1 德布罗意波 17.5.2 德布罗意波的实验证明
实物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E hν,p mv h
h h
h 1 (v )2,ν E mc2
m0c2
p mv m0v
c
h h h 1 (v)2
c
—德布罗意公式
低速情况下
(x) 2 2 sin2 nπ x
aa
EP (x)
0 (x 0, x a) EP0 (0 x a)
本节介绍量子力学中的氢原子问题。 17.9.1 氢原子的薛定谔方程 17.9.2 量子化和量子数 17.9.3 基态氢原子的电子分布概率
2
8π2m h2
(E
e2 )
4πε0r
0
x r sin cos
为光量子,简称为光子,每一光子的能量为
hν
按照能量守恒定律,有
hν 1 mv2 W 2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hν m
c2 c2
p mc hν h
c
光电管
在实验中发现了下列具体现象。 (1)波长的增量 0 随散射角 而异:当散射角 增大时,波长的偏移也随之 增加,而且随着散射角的增 大,原波长的谱线强度减小, 而新波长的谱线强度增大
17.1 黑体辐射 普朗克的量子假设 17.2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光子理论 17.3 康普顿效应 17.4 氢原子光谱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17.5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7.6 不确定度关系 17.7 波函数 薛定谔方程 17.8 一维无限深势阱问题 17.9 量子力学中的氢原子问题 17.10 *电子的自旋 多电子原子中的电子分布
y r sin sin
z r cos
1 r2
rr r
1 r2 sin
sin
8π2m h2
E
e2
4π 0r
0
1
2
r2 sin2 2
d2Φ
d 2
ml 2Φ
0
ml2
1 d (sin dΘ) l(l 1)
sin2 Θ sin d
d
1 d (r2 dR ) R dr dr
8π 2 mr 2 h2
(E
某一最小能量(称为能量子)的整数倍。
பைடு நூலகம்hν
h 6.626 075 5 10 34 J s 普朗克常数 其他谐振子的能量只能是其整数倍
nhν
普朗克公式
M (T )
2πhc2 5 1 hc ekT 1
M ν (T )
2πhv3 1
c2
hv
e kT
1
本节介绍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以及光电效应。 17.2.1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7.2.2 爱因斯坦光子理论 17.2.3 光的波-粒二象性 17.2.4 光电效应的应用
(3)量子化条件
在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中,其稳定状态必须满足
电子的角动量L的大小等于
h的整数倍的条件,即
2π
L n h (n 1, 2,3, )
2π
—角动量量子化条件
mv2
e2
r 4π 0r2
得
L mvr n h 2π
r
n2
0h2 πme2
(n 1, 2,3, )
rn
n2
0h2 πme2
(n 1, 2,3, )
i 2π (Et px)
0e h
-i2vt- x
ψ0e
归一化条件 2 dV 1
一维运动自由粒子含时的薛定谔方程
h2 2
8π2m x2
ih
2π t
一维运动粒子含时的薛定谔方程
h2 2
8π2m x2
Ep
ih
2π t
势场中一维运动粒子定态的薛定谔方程
d2
dx2
8π2m h2
(
E
EP ) (x)
假设存在一种理想物体,它能将外界辐射到其表面的 能量完全吸收,这种假想的物体成为绝对黑体,简称黑 体。
1.斯特藩(J.Stefan)―玻尔兹曼(L.Boltzmann)定律
黑体的辐出度M (T )和黑体的热力学温度T的四次方成正比
M (T ) T 4
2.维恩位移定律 热辐射的峰值波长随着温度 的增加而向着短波方向移动。
【学习目标】
了解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以及经典物理理论在说 明热辐射的能量按频率分布曲线时所遇到的困难,理解普朗克量子假 设。
了解经典物理理论在说明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时所遇到的困难,理解 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设,并掌握其方程。
掌握康普顿散射效应的实验规律,以及光子理论对这个效应的解释; 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原子系统只能处在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在这些 状态中,电子虽然做加速运动,但并不辐射电磁波, 这些状态称为原子的稳定状态(简称定态),并各自 具有一定的能量。 (2)频率条件
当原子从一个能量E为k 的定态跃迁到另一能量为Ei 的定态 时,就要发射或吸收一个频率为νi的k 光子。并且
hνik Ek Ei —玻尔频率公式
本节介绍关于黑体的相关知识。 17.1.1 黑体 黑体辐射 17.1.2 黑体辐射的实验定律 17.1.3 普朗克量子假设 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
M (,T) dM (,T ) d
单位时间内,从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发射的各种波长 的总辐射能,称为物体的辐射出射度,简称辐出度。
∞
M (T ) 0 M (,T ) d
0
一般形式的薛定谔方程
2
8π2 m h2 (E
EP )
0
本节介绍一维势阱和势垒问题。 17.8.1 一维无限深势阱 17.8.2 一维势垒 隧道效应
0 (0 x a) EP ∞ (x ≤ 0, x ≥ a )
势阱中粒子的能量
En
n2h2 8ma2
(n 1, 2,3, )
粒子在势阱中的概率密度
S 3h 4 2π
研究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分布应该以上述4个量子数 为参考,另外还需遵循以下两个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