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适能
体适能理论 (2)

体适能二、体适能概念?体适能(Physical?Fitness)的定义,可视为身体对生活、活动与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的能量完成各种活动任务的能力。
三、体适能分类?体适能一般分为三类:与健康有关的,我们称为健康体适能,包括:心肺耐力(心肺适能)、柔韧性、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肌肉适能),以及身体组成;而与动作技能有关的,我们称为运动技能体适能,包括:灵敏性、平衡感、协调性、速度、肌肉爆发力、反应时间等。
1、健康体适能:既与健康有关的体适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⑴心肺适能心肺适能是指身体摄取氧和利用氧的能力。
通常心肺适能与有氧工作能力是同一词。
心肺适能越强,完成学习、工作、走、跑、跳、劳动时就会越轻松,并能够胜任强度较大的工作,而对较为激烈的运动能够逐步适应。
⑵肌肉适能包括肌肉力量与肌肉耐力。
肌肉的力量是竭尽全力从事抵抗阻力的活动能力。
肌肉强壮有助于预防关节的扭伤、肌肉的疼痛和身体的疲劳。
肌肉耐力是肌肉承受某种适当负荷时运动的重复次数的多少,持续运动时间的长短的能力。
肌肉适能的重要性在于避免肌肉萎缩、松弛。
维持较匀称的身材,有利于防止身体疲劳,减少运动伤害发生,提升身体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⑶柔韧性柔韧性是指用力做动作时扩大动作幅度的能力,包括身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
柔韧性对于提高身体活动水平,维持正确的体姿,减少运动器官损伤,改善动作效果都有重要意义。
⑷身体成分身体成分指组成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
总重量为体重,含脂肪成分和非脂肪成分。
体适能与体内脂肪比例的关系最为密切。
脂肪过多,心肺功能的负担就越重,要维持适宜的体内脂肪,就必须注意能量的吸收与消耗的平衡。
人的体脂肪重量占体重的%称体脂百分比,余下的包括骨、水分、肌肉等,称为去脂体重。
体适能的强弱与合理的控制体重和体脂百分比关系密切。
体重得当,体成分适宜是健康的标志。
体适能的概念

体适能的概念是什么?
体适能的概念是:体适能又可以称之为体能,是指人体的各个部位或者人体各个系统对于外界突发状况的及时应变能力。
包括身体因突发状况产生的速度、耐力、平衡性、灵敏性以及协调性,这些都属于体适能。
体适能是一个意义广泛的名称。
它包含的因素有很多种,但是最简单通俗的解释就是,身体对外界环境变化而产生的适应能力。
在健康领域中,体适能作为一种新提出的健身概念,它与以往的健身理念不同,体适能更强调于身体健身的安全性。
体适能又可以详细的分为健康体适能与竞技体适能两个方面。
两者的含义相近又有所区别。
健康体适能包含了:
心肺耐力也就是俗称的有氧体能。
它是指为人体提供氧气物质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
身体组成也就是脂肪比例,是指身体内的脂肪占体重的百分比。
柔韧性是指身体的各个关节所能达到的最大活动幅度。
还有肌耐力,它是指人体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
竞技体适能包含了:速度,即身体某个部位在完成某个动作的快慢程度。
力量是指身体肌肉最大的收缩能力。
平衡是指身体保持稳定的重心能力。
协调是指人体内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所产生的的肢体动作能力。
反
应即身体对来自外界影响所作出的应对能力。
还有最后的敏捷是指身体移动位置与方向的反应能力。
体适能是什么

体适能是什么引言:在现代社会,健康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许多人都开始关注自己的体适能水平,并通过锻炼和健康生活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体适能。
然而,对于很多人而言,体适能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那么,究竟什么是体适能呢?本文将详细介绍体适能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体适能。
一、体适能的定义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以及完成各类体力活动的能力。
它包括了五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有氧耐力、肌肉耐力、肌肉力量、灵活性和身体组成。
有氧耐力是指心血管系统在长时间运动时的耐力;肌肉耐力是指肌肉在持续工作时的耐力;肌肉力量是指肌肉产生的最大力量;灵活性是指关节和肌肉在活动过程中的可伸展程度;身体组成是指身体组织的比例和分布,通常用体脂百分比来衡量。
二、体适能的重要性体适能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良好的体适能可以提高我们的健康水平。
研究表明,健康的体适能与心血管健康、骨骼健康、代谢健康等紧密相关。
提高体适能可以降低患心脏病、中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其次,良好的体适能可以提高我们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表现。
拥有良好的有氧耐力和肌肉力量可以让我们更持久地参与各类体育活动,提高运动能力和表现。
此外,体适能还与我们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
锻炼可以释放快乐激素,减轻压力和焦虑,并提高记忆力和集中力。
三、提高体适能的方法那么,如何提高体适能呢?下面是一些有效的方法。
1.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提高心血管健康和有氧耐力的最佳选择。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跑步、游泳、骑车、跳绳等。
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
2. 肌肉训练:肌肉训练是提高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的关键。
可以通过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方式进行肌肉训练。
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的肌肉训练可以显著提高体适能。
3. 拉伸训练:灵活性是体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进行拉伸训练可以提高关节和肌肉的灵活性。
体适能概念

体适能概念的详细解释概念定义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都获得良好适应和发展的能力水平。
这是一个包括身体健康、动作技能、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方面的综合概念。
体适能是人体反应机制和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人体功能和健康的基础。
重要性体适能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学习能力等具有重要影响,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维护和疾病预防体适能与个体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适当的体适能水平能够降低患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提高免疫力,维持身体健康。
2. 生活质量提高体适能水平高的人在面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种挑战时,更具备身体和心理的稳定性,更能克服各种困难,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满意度。
3. 心理健康的维护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荷尔蒙分泌,改善个体心理状态,缓解压力,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提升自尊心和自信心。
4. 促进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体适能水平较高的个体,更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更容易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5. 提高学习和工作能力适当的身体活动和健康体适能水平,不仅可以改善个体的记忆和专注力,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应用体适能概念在以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 教育领域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适能是体育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适能水平,通过开展适合学生个体差异的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身体和智力。
2. 医疗领域体适能与健康紧密相关,医疗领域可以通过评估和监测个体的体适能水平,为个体提供定制化的康复计划,加速康复过程,并提供预防和健康管理方面的指导。
3. 公共卫生领域体适能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层面的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公共卫生领域,可以通过调查统计和监测体适能水平,了解社会群体的整体健康水平,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4. 运动竞技领域体适能是运动员在竞技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
体适能水平

体适能水平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是指个体在不同环境要求下,通过对身体运动能力的评价而得出的运动水平。
它是由多个运动和身体健康指标组成的,包括有氧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和身体组成等。
一个个体的体适能水平取决于许多因素,如遗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年龄和性别等。
有氧耐力是衡量一个人的心肺功能的指标。
它是指人体在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运动中能维持耐力的能力。
有氧耐力的提高可以通过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和骑自行车等。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建议,成年人每周应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肌肉力量是衡量一个人的肌肉能力的指标。
它是指肌肉在最大强度下产生力量的能力。
肌肉力量的提高可以通过进行抗阻运动,如举重、俯卧撑和深蹲等。
根据美国运动医学学院的建议,成年人每周应进行两次全身性的抗阻运动。
肌肉耐力是衡量一个人的肌肉持久力的指标。
它是指肌肉在长时间运动中保持力量的能力。
肌肉耐力的提高可以通过进行重复次数多、强度适中的运动,如体操和瑜伽等。
根据美国运动医学学院的建议,成年人每周应进行两次肌肉耐力训练。
柔韧性是衡量一个人关节和肌肉活动范围的指标。
它是由个体关节的可活动范围和肌肉的弹性决定的。
柔韧性的提高可以通过进行伸展运动,如瑜伽、普拉提和伸展操等。
根据美国运动医学学院的建议,成年人每周应进行至少两次的柔韧性训练。
身体组成是指个体身体组织的比例,主要包括肌肉、脂肪和骨骼。
合理的身体组成对健康非常重要。
身体组成的评估可以通过测量体重指数(BMI)和体脂率来进行。
通过控制饮食和进行适度的运动,可以改善身体组成,减少脂肪含量。
综上所述,体适能是个体运动水平的综合评价,包括有氧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和身体组成等指标。
通过合理的训练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个体可以提高体适能水平,从而改善身体健康和提高运动能力。
体适能定义及其具体内容

体适能定义及其具体内容
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是指通过身体运动、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营养来促进全身器官和系统健康,保持身心愉悦的全能运动能力。
体适能不仅是一个身体健康指标,也是一个人才素质的重要方面。
体适能教育和培训可以帮助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身心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体适能的具体内容包括:
1.身体运动能力:包括身体姿势、平衡能力、协调能力、柔韧性、力量、耐力、速度等。
2.健康生活方式:包括饮食、睡眠、心理调节、锻炼等方面的健康意识和行为习惯。
3.营养知识:包括食物选择、摄入方式、搭配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营养知识。
4.体能训练: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耐力训练、柔韧性训练等方面的训练方法和技巧。
5.健康评估:包括身体检查、心肺功能评估、心理评估等方面的评估和监测。
体适能的定义和具体内容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为了更好地满足公众的健康需求,体适能教育和培训应该不断更新和完善。
何谓体适能

Total work/session should 200-300 kcal
Optimal Training: Intensity, Duration, and Frequency
Sequence of Physical Activity
Walking
Start at a comfortable speed for 15 minutes Gradually increase duration and speed Start by adding some running when walking Gradually increase speed/duration of running Intermittent higher-intensity activities within THR range
Breakdown of triglycerides into glycerol and free fatty acids (FFA) Stimulated by rising blood levels of epinephrine
Shift From CHO to Fat Metabolism During Prolonged Exercise
CHD Risk Factors
Secondary Increases risk of CHD if primary risk factor is present
Diabetes Obesity Stress
Physical Inactivity as a Risk Factor
Diseases of the heart and blood vessels are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the U.S. Associated with risk factors
体适能7大素质

体适能7大素质摘要:1.体适能的定义和重要性2.体适能的七大素质3.如何提高体适能的七大素质正文:体适能是指人体在运动和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身体适应能力,包括了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
体适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提高体适能显得尤为重要。
体适能主要包括以下七大素质:第一,心肺功能。
心肺功能是体适能的基础,决定了身体在长时间运动中的耐力和体能。
通过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功能。
第二,肌肉力量。
肌肉力量是身体运动的动力来源,对于提高运动能力和完成日常活动至关重要。
通过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可以有效提高肌肉力量。
第三,肌肉耐力。
肌肉耐力决定了肌肉在长时间运动中的持久力。
通过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可以提高肌肉耐力。
第四,柔韧性。
柔韧性是指关节活动度和肌肉伸展能力,对于预防运动损伤和提高运动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各种拉伸运动,如瑜伽、普拉提等,可以提高身体柔韧性。
第五,协调性。
协调性是指身体各部分在运动中的协同配合能力,对于提高运动技巧和避免运动损伤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各种复杂的运动,如舞蹈、武术等,可以提高身体协调性。
第六,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是指身体在接收到刺激后的快速反应能力,对于提高运动效果和避免运动损伤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各种速度训练,如短跑、反应训练等,可以提高反应速度。
第七,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在运动和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心理适应能力,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应对压力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各种心理训练,如冥想、心理辅导等,可以提高心理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HR
b min 1
× SV ×a v O2difference
人群 运动选手 二尖瓣狭 窄患者
l b
1
mlO 2 l 1
6250 1400
190
一般运动者 3500
=
=
195
190
× .205 × 160 × .112 × 160 × .043 × 170
肺活量体重指数 50米跑、立定跳远 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女)、握力体重指数
体适能的简易测试方法
平衡能力—单脚平衡 测试○ 测试方法:单脚站立, 脚跟离地,双臂和另 一腿向前伸直。 合格标准:能坚持10 秒为合格。
体适能的简易测试方法
爆发力—立定跳远测试○ 测试方法:脚尖位于线后 站立,尽力向前跳,不能 助跑或垫步。 合格标准: 男性:≥身高+15cm 为 合格 女性:≥身高为合格
身体组成是指假定人体由脂肪 和瘦体重两部分组成(二元 法),其中身体脂肪所占的百 分比。 身体的脂肪含量越高,越容易 罹患慢性疾病如冠心病、脑中 风、高血压、糖尿病等。
柔韧性是指关节的活动 范围以及关节周围的韧 带和肌肉的伸展能力。 柔韧性好的人,在活动 时肌肉及韧带较不易被 拉伤。
非表演性测试的体适能
体适能的简易测试方法
肌肉耐力与力量—侧 举腿测试○ 测试方法:侧躺于地 板上,侧举腿至双脚 分离至60-90 cm,保 持膝、骨盆向前。 (注意:不能转动致 使膝、骨盆朝向天花 板。) 合格标准:每条腿侧 举10次为合格。
台阶试验、50米×8往返跑 小学五、 六年级
肺活量体重指数 50米跑、立定跳远 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女)、握力体重指数 身高标准体重 台阶试验、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
心肺耐力
心肺耐力 肌肉适能 柔韧性肌 肉适能 身体组成 心肺耐力 心肺耐力 肌肉适能 柔韧性 肌肉适能
初中 高中 大学
储存于肌肉中的能源 肌肉中毛细血管网的机能 神经系统的机能 工作姿势 环境
心肺耐力是指人体在某一特定运动强
度下持续活动的能力。心肺耐力好的 人,较能应付长时间的身体活动,且 较不易罹患心血管病。
心肺耐力的 生理学基础
V O2 SV HR a - vO2diff
健康体适能之由来
1950年代的两项重大发现: 一是,从死于朝鲜战争中的年轻军人的病 理解剖中,发现冠心病的问题; 二是,Hans Kraus 以美国儿童的肌力表现 对照与欧洲儿童,结果发现美国儿童的肌 力表现远低于欧洲儿童。 因此,Eisenhower 总统于1955年特为身 体活动与适能问题召开会议,并促成“青 少年适能总统委员会”的成立。
健康体适能不佳的不良后果
一、腿部退化 二、腰腹功能不良 三、内脏机能明显衰退:1、心脏机能 2、肺脏机能 3、血管老化 四、运动能力减退: 1、肌力适能减退 2、柔软度消失 3、协调能力退化 五、抵抗疲劳、疾病、压力、环境变化的能力下降 六、产生身体不均衡的发展
常见的健康体适能不足症候群
一、高血压 二、心脏病 三、糖尿病 四、脑血管疾病 五、循环系统疾病 六、腰背痛 七、肥胖并发症
体适能
何谓体适能
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可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一、生活方面: 是人类对于现代生活的一种身体适应能力。 二、人体机能方面: 是指人类身心的全体机能,表现为运动能力、 工作能力、抵抗疾病的能力。 三、结构方面: 包含形体、机能、运动等的适应能力。
何谓体适能
体适能商
体适能之研究
1980年代以前体适能较偏重竞技体能。 1980年代以后体适能较偏重健康体能。 1990 年 以 后 , 体 适 能 亦 兼 顾 全 人 健 康 (Wellness) 的 理 念 , 或 整 体 健 康 (Holistic health)的观念。 21世纪是追求健康、休闲与品质的世纪 。
体适能的简易测试方法
身体组成—皮褶测试○ 测试方法:测定受试者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测 试者捏起受试者右侧肱 三头肌处皮褶 (肩峰与 肘后鹰嘴突之间中点, 皮褶走向与臂平行)。 测定其厚度。 合格标准:男:≤1.9cm 为合格;女:≤2.5cm 为 合格。
体适能的简易测试方法
力量—俯卧撑测试○ 测试方法:脸向下俯卧 于地面上,双手在肩的 垂线之下保持腿和身体 挺直,用力推起直至上 臂充分伸展。 合格标准:女:重复一 次为合格;男:重复3次 为合格。
体适能的简易测试方法
灵敏性—捡纸团测试○ 测试方法:放两纸团于 1.5米远处,跑去捡取第 一个纸团,然后返回原 处。再捡取第二个纸团, 再返回原处。 合格标准:5秒内完成 为合格。
体适能的简易测试方法
反应时—落纸测试○ 测试方法:测试者拿一张 笔记本纸置于你的拇指与 食指之间(指间距小于 2.5cm ),手的上缘与纸 上缘的距离与手掌的宽度 相当。当测试者松手时, 你迅速将纸捏住(注意: 手不能随纸移动。) 合格标准:纸不落下为合 格。
代谢体适能:低血压、低血脂、健康的血 糖和胰岛素水平、身体组成 骨骼完整:骨密度高、无骨质疏松症状
健康体适能和运动体适能的关系
健康体适能是运动体适能的基础,运动体适能是 健康体适能的延伸,两者相辅相成,关系密切。
体适能商
体适能商(Physical Fitness Quotient,PFQ)= 健康体适能商(HPFQ)+ 运动体适能商 (SPFQ)。 PFQ得分是以HPFQ和SPFQ各占50%的假设为 依据,各项组分均衡计分。 在制定运动处方的过程中,体适能商的评价结果 是选择运动项目的理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使运 动处方更加科学化力是肌肉的坚持能力。它是指极限 下收缩的重复次数或极限下所能坚持的时 间(肌力持续),并以此来衡量。 肌肉耐力对取得工作和体育比赛的成功必 不可少。 如果你有力量从事重复性工作,要想取得 工作上更大的进步就只能依靠肌肉耐力, 即坚持能力了。
肌肉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健康体适能之由来
1980年,美国健康、体育、休闲、舞蹈协 会(AAHPERD)发行了独立的“健康体 适能检测手册”(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Test Manual) 明确区分了表演测试(performance testing)如50m冲刺与适能测试(fitness testing)如皮褶厚度测试。
健康体适能
肌肉力量是指一次主动收缩所产生的最大力量。 大多数人拥有的力量比所能释放出的力量要多。 实验显示,枪炮声、喊叫、药物或催眠状态都能 够促使收缩产生的力量得到明显增加。 肌肉力量好的人交易应付日常体力活动而免予疲 劳和受伤。
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基础
肌肉本身的结构: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 肌纤维类型、肌肉的长度、关节的运动角 度。 神经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发放冲动的强度 和频率、中枢间的协调能力、感受器的反 馈信息。 性别 年龄
体适能的简易测试方法
速度—双脚跟扣击测 试○ 测试方法:两脚分开, 跳起,迅速扣击脚跟 两次,落地时两脚至 少分开8cm。 合格标准:能完成动 作者为合格。
体适能的简易测试方法
协调性—抛纸团测试○ 测试方法:用一张纸做 一纸团,在两手之间抛 来抛去,保持手掌张开 并掌心向上。 合格标准:完成六次为 合格(即每只手3次)
健康体适能之由来
1879年,美国哈佛大学Dudley Sargent 博 士的适能定义: Fitness for work, fitenss for play, finess for anything a man may be called upon to do. 适能是身体适应于工作、游戏、以及任何 人类可能作的事情。
physical fitness是指身体具备某种程度的能力, 足以安全而有效地应付日常生活中身体所承受的 冲击和负荷,免予过度疲劳并有体力享受休闲及 娱乐活动的能力。 美国总统体能与竞技委员会于1971年定义体适能 为:“以旺盛的精力执行每天的事务而没有过度 的疲劳;以充足的活力去享受闲暇时间的各种休 闲,并能适应各种突发情况。” 体适能依据性质和需要的不同,可分为健康体适 能和运动(竞技)体适能。
速度是指身体在最短时间内移动 的快慢的能力。速度使各项运动 员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
爆发力(power)是指身体在最短 的时间内产生力的能力,P=F×V。 因此,爆发力也是很多运动项目 如排球、跳高、跳远等运动员所 必备的能力之一。
平衡能力是指身体维持平衡的能力。 平衡能力对于体操、跳水、滑雪、 溜冰运动员的表现极为重要。
目前台湾体能监测的项目
一、身体组成:身高、体重 二、肌肉适能:立定跳远 一分钟仰卧起坐 三、柔韧性:坐位体前屈 四、心肺耐力:1600m走跑 三分钟登台阶
身体组成(身高、体重)
一分钟仰卧起坐
立定跳远
坐位体前屈
心肺耐力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评价指标
年级 身高标准体重 评价指标
身体组成
竞技体适能
灵敏性是指身体快速改变身体位置 和方向的能力和效率。灵敏性对 需要急停、闪避的运动员如篮球、 足球运动员等极为重要。
协调性是指身体整合神经肌肉系 统以产生正确、和谐优雅的活动 能力,对田径、体操、篮球、排 球、足球等运动员都非常重要。
反应时是指身体对刺激的反应能 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对田径起跑、 游泳入水、接篮板球及网球截击 等动作极为重要。
健康体适能之由来
Kennedy担任总统期间,为了表示对身体 活动与适能议题的重视,改名为“总统体 适能委员会”,这是第一次用体适能 (physical fitness)取代适能(fitness)。 Nixon总统再次更名为“总统体适能与运 动委员会”,认为适能问题不应该只限于 校园,而应该扩展至工商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