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 教用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02(常见表现手法例说)[1]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02(常见表现手法例说)[1]分析

鉴赏表现手法的答题思路 1.首先指出运用什么技巧; 2.结合诗文内容,举例分析; 3.点明在表达思想感情内容、结
构安排和审美效果等方面的作用。
准确,鲜明,生动,传神,通俗,
委婉,含蓄,节奏感强,增强语势。富 有感染力,更有想象空间,渲染气氛, 烘托环境,凸显人物形象,强化情感, 突出主旨,点题,画龙点睛。
表现手法例说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渲染、烘托、衬托、 反衬、正衬、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对 比、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以声衬静)、多角度、多感觉、移步换景、 以小见大、借古讽今、倒叙、插叙、赋、 比、兴、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明暗结合、 点面结合、象征、联想、想象、开门见山、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曲笔、似褒实贬、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重章 复唱、铺垫、伏笔、照应、以乐景(哀景) 写哀情(乐情)
例3. 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马(其五)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简要说说一二句与三四句 的关系。
答案 一二句写景,用比喻手法描 绘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正是 英雄用武之地,为三四句的骑马勇 士登场作铺垫
例3. 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马(其五)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直抒胸臆: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兵车行》
直抒胸臆,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 来的灾难以及作者对战争的怨恨之情。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直接抒发了作者忠君报国和渴望 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 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古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古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古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2、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3、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

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4、融情于景: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5、因情造景: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

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6、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

7、夸张:夸张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感情色彩。

(李白常用夸张)
8、象征:象征是指通过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9、用典: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10、对比:对比就是使对比的双方的特征更加鲜明,如黑与白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对与错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强调、揭示某一种现象,阐释某一个道理。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古代诗歌往往会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 以美衬丑,以乐衬哀等。 如,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 海燕双栖玳帽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 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 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其中“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一联就用了反衬法。诗人用海燕双栖反衬少 妇的孤独愁苦。
同时,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一词又埋下伏笔、留出悬 念,意味深长而浑然无迹。末句陡然直转,有如拉满的劲 弓直射靶心,原来,先前的郑重求贤、推崇叹服,乃至虚 席而问,都只不过是一种假象,文帝高度关注的并非治国
安民之道,而是虚空无形的鬼神之事。反差之大,足以显
现作者失望之深;感慨之沉,足以显现作者讽刺之烈。
温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 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 金鹧鸪。”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 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 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 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 门”等都是以动衬静。
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1.对比。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运 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
质,给人深刻启示,例:“越王勾践破吴归,战
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
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
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 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 史思考。又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
2.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相济)。虚实结合是指 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或过去的、未来的景、事互 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景。如《梦游天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知识点精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也就是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一、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等六种。

①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所描写的景物予以抒发。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又如唐朝李华的《春归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宛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

例1:[双调]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解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思乡情。

不过这种思乡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

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通过首句“西风信来家万里”一想便知,是为了寄托自己浓浓的思乡情!这就是借景抒情的美妙之处。

②托物言志。

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一般是咏物诗。

③托物寓理。

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王安石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一般是哲理诗。

④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与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与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与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丰富多样,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
1. 对仗格律:古代诗歌常采用对仗格律,包括平仄对仗、押韵对仗等,用来达到韵味悠远的效果。

2. 比喻修辞:通过比喻手法,将抽象的事物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3. 感情抒发:古代诗歌往往借助细腻而含蓄的表达方式,通过描绘景物、描写内心情感等手法来抒发情感。

4. 行文婉转:古代诗歌行文流畅、婉转,常采用修辞手法如借物抒情、借景抒怀等,丰富表达效果。

5. 意象丰富:古代诗人善于描绘意象,通过具象的形象来传达情感、表达思想,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6. 修饰描写:古代诗歌常使用修饰描写手法,通过形容词、修饰词来描绘事物的特征,提升诗歌的美感。

7. 反复运用:古代诗歌常使用反复手法,重复使用某个词句,以达到强调、加深印象的目的。

8. 典故引用:古代诗歌常借用典故,通过引用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等来表达情感或展示思想。

9. 象征意义:通过象征手法,将具体的物象转化为抽象的意义,以丰富诗歌的内涵。

10. 对偶对仗:在言辞上通过形式和形式之间的对应,音调上通过声音和声音之间的和谐与调和,来表达意象的美感和神韵。

总之,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多种多样,通过押韵对仗、比喻修辞、情感抒发、意象丰富等方式,使诗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古代诗词表现手法介绍

古代诗词表现手法介绍

古代诗词表现手法介绍古代诗词表现手法介绍学习一些古代诗词表现手法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古代诗词表现手法介绍,欢迎大家阅读!一、文章的表达方式被应用到诗歌的表现中文章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其中“说明”这种表达方式在诗歌中不使用,试论其它四种。

1.记叙记叙笔法中的“抑扬”“卒章显志”等手法常被应用到诗歌中。

试举例言之。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首诗就是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方式先叙被拒的扫兴,后写意外的惊喜,游园看似不值,实际很值。

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祠堂的典型景物,五、六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最后两句写出了此次寻找的目的,是对诸葛亮功业未遂的惋惜,更是抒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

卒章显志。

2.描写描写运用到诗歌中,主要有环境描写、外貌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但这些描写有时是互相交叉的。

试举几例。

点绛唇(宋)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整首词对荡秋千的少女进行了外貌描写、行动描写。

但最后三句尤其精妙,再写少女外貌、行动的同时,也写出了少女既害羞又想见来人的复杂心理,同时“嗅青梅”这个动作又是一个细节描写。

细微的情节往往有更大的作用,在诗歌中尤其不能忽视。

少年行(唐)李白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一个仪表潇洒的贵公子游春归来,豪饮买醉的场面跃然纸上如在目前。

这里纯粹是用了正面描写。

社日(唐)王驾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前两句正面描写了社日的举办环境,第三句桑柘影斜的描写点出了社日结束的时间,最后一句尤其写得好,表面写很多人喝醉的场面,实际是在侧面描写社日的热闹景象,这句既填补了没有正面描写社日场景的'空白,有照应了开头写出了丰收在望的喜悦。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教案)第一章:诗歌与生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引导学生理解古代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和生活情感的特点。

1.2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诗歌的生活背景和文化环境。

分析古代诗歌中描绘生活情景的例子,如田园诗、边塞诗等。

1.3 教学方法讲座与讨论相结合,介绍诗歌与生活的关系。

分析具体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解析来感受诗歌中的生活情感。

第二章:诗歌的形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诗歌中形象的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形象来理解和感受诗意的技巧。

2.2 教学内容解释诗歌中形象的概念和分类,如自然形象、人物形象等。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形象构建和作用,如意象、象征等。

2.3 教学方法讲解诗歌形象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发现和解析诗歌中的形象。

第三章:诗歌的情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特点。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情感来理解和感受诗意的技巧。

3.2 教学内容分析古代诗歌中的情感类型和表达方式,如抒发怀才不遇、思念家乡等情感。

解读具体诗歌的情感内涵和情感表达技巧。

3.3 教学方法讲座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介绍诗歌情感的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体验诗歌情感。

第四章:诗歌的语言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语言来理解和感受诗意的技巧。

4.2 教学内容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如简洁、含蓄、跳跃等。

解读具体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4.3 教学方法讲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和修辞手法的理论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创作等活动,运用诗歌语言和修辞手法。

第五章:诗歌的节奏与韵律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特点和作用。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节奏和韵律来理解和感受诗意的技巧。

5.2 教学内容解释古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概念和分类,如平仄、押韵等。

分析具体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构建和作用,如韵律的和谐、节奏的起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借景抒情,显示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表 达了诗人与老朋友依依惜别之情。“劝君更尽一 杯酒”,这酒中不仅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 挚情谊,更饱含着他对国家和平安宁的美好祝 愿!——这正是“阳关曲”千百年来久唱不衰的 魅力之所在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题:“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 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这两句诗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 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 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 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渲染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首诗前两句在写景时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 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使用了渲染的手法。诗人抓住最有代表 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木叶渐脱,北风呼 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清的气氛,为诗人表达思 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作铺垫。
三、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的区别 表达方式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 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 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 运用形式。 表现手法则是达到某种特殊的表 达效果的方法。
四、表现手法类别 包括衬托、对比、象征、渲染、 烘托等手法。
1、衬托
望江南 李 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 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 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 词。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谈谈你对这 首词的看法。
三、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又称“由景及情”、“情 因景生”,是先有景后有情。“景乃 诗之媒”(谢榛语),人物一开始心 情比较平静,由于受到外界景物的刺 激,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所以称为“触景生情”。
杜甫的《春夜喜雨》一诗就是典型的 触景生情之作。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及时的好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就飘飘洒 洒地下起来,催发植物生长。春雨伴着春风悄悄地在夜晚下起 来,无声地滋润着春天的植物。乡间小径与天空一片昏暗,唯 有江边船上的一点渔火若隐若现,显得格外明亮。待到天明, 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 开的世界。
(四)哀景衬乐情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 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 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 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 "哀"景, 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
答案 对比,与混芳尘的桃花对比, 显示梅的高洁守志;
下面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赏析】
陶 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这首诗运用对比 手法,制陶者辛劳却 屋无片瓦与富贵者不 劳却居住大厦形成鲜 明对比,深刻地揭露 了极端不合理的社会 现象,表达了诗人对 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 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触景生情
一、借景抒情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 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 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内情 在与 联景 系的
借景抒情(由景生情): 景与情的内在关系
乐景
哀景
乐情
哀情
(一)乐景写乐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一、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也称为表现方法。 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 鲜明强烈的表达效果,感染读 者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 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 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二、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关系 区别 表现手法是用来增强文章的 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的手法。而 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 果的手法,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 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 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 联系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 也不是绝对的。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 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 场景,衬托出雄劲勇猛 的猎鹰形象 。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写白梅?
作者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白梅。首句中“冰雪 ”可见梅的生长环境极其恶劣,衬托出梅的耐寒品 格和坚韧风骨;第二句用“混芳尘”的桃李反衬白 梅不同流俗的高洁性情;三四句写梅的报春,体现 其奉献精神。诗人通过衬托,塑造白梅这一形象, 表现了自己坚持理想操守,不慕荣华、高洁脱俗的 志趣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古典诗歌鉴赏之 表达方式
(一)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触景生情
直接抒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不见 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 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 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3、象征
表达更为含蓄。 比如,诗人常赋予松、竹、梅、菊等特 定的象征意义,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 情,如陆游《卜算子 咏梅》,以梅自喻, 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 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再如虞世南的《蝉》中“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 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 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 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 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 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用晚春时节的残花来反衬(衬托), 突出幽竹清阴不改的形象。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本句的表现手法是(?)
衬托(正衬) 用以高峻著称的五岳和天 台山来衬托天姥山。
2. 对比
白 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简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请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答: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 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 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表达了 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 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醉落魄·咏鹰
烘托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诗人借西下的夕阳、昏暝的群壑、松 际的月亮、风中的清泉等意象表现时间的 暗中流动,渲染了越来越清幽的气氛,烘 托出作者孤独的心境。
一般可采用下列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地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解释表达技巧是如何运用 的; 第三步,指出这种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或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情感; 第四步,活用表达技巧的常用术语,结合具体问 题拟定答案。
寓情于景、景中含情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寓情于景,情化于景融为一体。
这首诗描画了一幅独钓寒江图,字 面无一情字,但我们却能从那鸟飞绝, 人踪灭,独钓寒江的画面中深深感受 到诗人孤傲高洁的情怀。情溢于言表, 诗人面对黑暗势力傲岸不屈、独守高 洁,诗中描画的景实际上是诗人内在 心灵的折射。
练习
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 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参考答案:(1)“红叶青山”乍看不协调,是因 为本诗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手法 (2)“红叶”“青山”看似色彩艳丽,但恰恰是 对沉郁的离愁形成有力的反衬。景色越美,越觉得 离愁的难耐。 (3)这种以乐写哀的手法,更增添了哀伤的情绪。
【答案】从“衬托”角度回答:从表面 看,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 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 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 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 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 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 今日处境越凄凉。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 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独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①谷口:指蓝田县辋川谷口,钱起筑别 墅于此,名之曰“故山草堂”。②辛夷:木兰 树的花。 你认为诗中“辛夷花尽杏花飞”一句的作用是什 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二、寓情于景
滁洲西涧 韦应物【中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 试略作分析。
答: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独爱 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 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景 象。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
比如,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但 它如果间隔使用,对文章的整体表达 效果就非常明显,也可视为表现手法; 比喻、对比是一种修辞手法,有时也 可以是一种表现手法。 在具体的语境中,当某种修辞手 法在文章中产生了一种整体的效果, 增强了文章表现力,或是某种修辞手 法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 表现力,那么这种修辞手法也可视为 表现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