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总复习:词语
2020年北京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01 字词

技
法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和词语运用。本题通过“阐说”和“濒临”可以确定正确
精
讲 答案。“阐”读chǎn,“濒”读bīn。词语运用考查了近义词“收集”和“收敛”、
“蕴含”和“蕴藏”的区别。解答本题,先要知晓这两组词语的意思。收集,是
使聚集在一起。收敛,指减轻放纵的程度;减弱或消失。蕴含,包含在内。蕴藏,蓄
真
( )(2分)
题
[解析](2)题考查词义辨析。
精
A.①勾 ②沿
选
C.①沟 ②沿
B.①勾 D.①沟
②延 ②延
沟通:多用以泛指使两方面相 通连,也指疏通彼此的意见;
专 题
勾通:多指暗中串通。沿续:
技 法
是沿着一个固定的模式走下
精 讲
去;延续:多指不断地发展。
中 考
2.[2019·北京第4题]国家博物馆举办“丝绸之
真
入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题
精 选
· (1)2016年,世界风能协会发布全球风电发展报告,用详细数据阐说了近年来风
电在全球的显著增长情况。
专 题
(2)光热转换是指将太阳辐射能 ① (收集 收敛)起来,直接或间接转化成
技 法
热能加以利用,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太阳能热水器。
精 讲
· (3)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濒临太平洋,海岸线长且港湾交错, ② (蕴含 蕴
专 题
“武生泰斗”杨小楼,“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等等,
技 法
可谓 ① 。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他们不断创新,在表演、音乐、剧本等
精 讲
诸多方面均大胆变革,将京剧推向新的高度。二十世纪初,京剧进入繁荣期,出
现了 ② 的繁盛局面。
202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总复习:常考易混近义二字词

202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总复习常考易混近义二字词○A1. 明朝初期,明成祖朱棣命姚广孝负责迁都事宜。
据说姚广孝________(按照仿照)潭柘寺设计建造了紫禁城(今“故宫”)。
按照——根据,依照。
仿照——按照已有的方法或样式去做。
○B2. ________(遍布分布)于房山全境的碑刻多达800余件,对这些碑刻的研究对解读房山地方文化非常重要。
遍布——分布到所有地方。
分布——散布在一定的区域内。
强调局部。
○C3.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________(参与干预)全球竞争的重要载体,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
参与——参加(事物的计划、讨论、处理)。
干预——过问别人的事。
4.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________(测量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测量——用仪器确定空间、时间、温度、速度、功能等的有关数值。
测定——经测量后确定。
5. 近年来,无论是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速,还是国内市场份额占比,美法两国均与我国存在显著________(差距差别)。
差距——事物之间的差别程度,也指距离某种标准的差别程度。
差别——形式或内容上的不同,侧重区别。
6. 家书________(承载承担)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薄薄的家书,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情意。
承载——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
承担——担负;担当。
7. 中华民族是________(崇尚崇拜)和平的民族,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维护世界和平。
崇尚——尊重;推崇。
客体一般是抽象的“正义”“道义”等。
崇拜——因尊敬钦佩而拜服,甚至陷入迷信。
8. 通讯系统具有实时高速________(传输传送)图像和语音的能力;配备多种高性能作业工具,包括潜钻取芯器、沉积物取样器和具有保压能力的热液取样器等。
202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总复习:常考易混近义四字词

202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总复习常考易混近义四字词○B1. 在设计之初的“头脑风暴”中,恒源祥设计团队也曾有一些________(别具一格异想天开)的创意:是否使用除红色以外的其他色彩?是否引入青花瓷等其他传统中国元素?是否选用寒梅、翠竹等象征图案?别具一格——指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奇特,不切实际。
2. 如今越来越多没营养的综艺节目占据了市场的主体,《朗读者》却________(别具匠心巧夺天工),“慢下来”用朗读做电视,这才是真正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
别具匠心——指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3.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展馆的走向参照运河本身的地势来安排,一路走去就像是在空中俯瞰了这壮丽河山,不免惊叹这自然天工之绮丽。
“运河文化”长廊也设计得________(别出心裁惟妙惟肖) 。
别出心裁——另外想出与众不同的办法、主意。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4. 自西汉起改用12时辰计时,唐代又将每个时辰分为初和正两个小区间,将一日划分为24个时段,与古埃及的24小时制有________(不约而同异曲同工)之妙。
不约而同——没有提前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异曲同工——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
侧重结果。
○C5. 在明代,前门大街的东侧是肉市、布巷子,西侧是珠宝市与粮食店街,相对永定门内的肃穆与宁静,这里________(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无比。
车水马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6. 老红军来到当年战斗的地方,熟悉的山沟令他______(触目伤怀浮想联翩),想起了在这里战斗和牺牲的战友。
触目伤怀——看到的情况让人感到伤心。
浮想联翩——头脑里的感想与想象不断地涌现出来。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文字词成语大全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字词《春》朱自清《济南的冬天》老舍《雨的四季》《秋天的怀念》《散步》朗润 [lǎng rùn]:明亮滋润。
朗,明亮。
润,滋润、润泽。
酝酿 [yùn niàng]:本义是酒的发酵过程应和 [yìng hè]:声音语言行动相呼应。
嘹亮 [liáo liàng]:声音圆润而响亮。
烘托 [hōng tuō]:陪衬,使明显突出。
静默 [jìng mò]:寂静,没有声音。
风筝 [fēng zheng]:一种玩具。
抖擞 [dǒu sǒu]:振作。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窠巢 [kē cháo]:鸟兽昆虫的窝。
黄晕 [huáng yùn]:昏黄,不明亮。
镶嵌 [xiā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或围在另一物体边缘。
安适 [ān shì]:安静而舒适。
着落 [zhuó luò]: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澄清 [chéng qīng]:清亮、清澈。
贮蓄 [zhù xù]:存放,储藏。
发髻 [jì]:在头顶或脑后盘成各种形状的头发。
粗犷 [cū guǎng]:粗豪,豪放。
棱镜 [léng jìng]:透明材质制成能折射出不同颜色的光。
衣裳 [yī shang]:衣服的通称。
静谧 [jìng mì]:安静。
凄冷 [qī lěng]:凄凉寒冷。
化妆 [zhuāng]:用化妆品修饰容颜。
莅临 [lì lín]:来到,来临。
吝啬 [lìn sè]: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
淅沥 [xī lì]: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干涩 [gān sè]:干而发涩,不润泽。
绿茵茵 [lǜ yīn ]:青草茂盛浓厚。
咄咄逼人[duō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学2020届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古诗词整理

古诗词整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池上碧苔三四点,叶低黄鹂一两声。
——晏殊《破阵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夏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
——杜甫《登高》霜落熊升树,林空路饮溪——梅尧臣《鲁山山行》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斛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春夏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爱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乡村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由近及远)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塞外风光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自然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李白《送友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刘桢《赠从弟》哲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光无何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伤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山居之乐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吴均《山中杂诗》自况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02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曲阅读知识清单

羌笛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抒发思乡之情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
表达离愁别绪
杨花(柳絮)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喻指国势危亡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
抒发离别的伤感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对春光的珍惜和喜爱,情绪乐观
柳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借“柳”的柔美表现诗人赏春的
愉悦心情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抒发闲适、淡泊之情,表达对隐
居生活的喜爱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表达相思离情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范仲淹 《苏幕遮·怀旧》)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及孤独寂寞之
情
长亭
谢亭离别处, 风景每生愁。(李白《谢公亭·盖谢朓范云之所游》)
表达孤独之情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代表漂泊,抒发孤独与忧愁
表述孤独、悲苦和忧愁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晏殊《踏莎行》(碧海无
202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总复习:七~九年级教材成语按册梳理

比喻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了原有的色泽、光彩。
神秘莫测
使人摸不透,高深得无法揣测,常用来形容一些不可理解的事物或现象。
广袤无垠
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比喻非常广阔。
筋疲力尽
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和颜悦色
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触目伤怀
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只能是看到的,不能是听到或闻到的)
见异思迁
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迁,改变。
自私自利
只为自己打算,为自己谋利益,不顾别人和集体。
东倒西歪
形容行走、坐立时身体歪斜或摇晃不稳的样子;形容物体杂乱地歪斜或倒下的样子。
不毛之地
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
刨根问底
比喻追究底细。
沉默寡言
不爱说话。
生机勃勃
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源源不断
心里苦闷。
鹤立鸡群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含褒义)
正襟危坐
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颔首低眉
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诚惶诚恐
惶恐不安,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中性词,在表示尊敬时不含贬义)
入木三分
用来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不形容目光)
海市蜃楼
蜃景的通称;比喻虚幻的事物。
五脏六腑
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千钧重负
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耐人寻味
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一目了然
一眼就能看清楚。
本末倒置
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2020北京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重点知识梳理

2020北京中考——必考文言文重点知识梳理《陈太丘与友期行》重点知识一、重要字词1.【日中】正午时分2.【舍】去丢下(他)离开。
舍:舍弃。
3.相【委】而去舍弃(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4.去后【乃】至才5.下车【引】之拉,牵拉6.入门不【顾】回头看7.【尊君】在不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待【君】久不至对别人的尊称,是“您”的意思君与【家君】期日中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二、通假字尊君在【不】 fǒu,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三、古今异义1.【期】行 <古>约定 <今>日期(期行:相约同行)2.舍【去】 <古>离开 <今>到,往四、特殊句式(1)过中不至省略主语“友”,应为“过中(友)不至”。
(2)太丘舍去省略宾语“之”,指“友”,应为“太丘舍(之)去”。
(3)去后乃至省略主语“太丘”“友”,应为“(太丘)去后(友)乃至”。
五、重点句翻译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在正午时分。
2.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朋友)过了中午还没有到,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3.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您很久您还没来,已经离开了。
”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和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5.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朋友感到很惭愧,(于是)下了车子想拉他(元方)。
元方头也不回的走进房门。
六、课文理解1.《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文章写了陈元方对父亲朋友不礼貌的言行进行反驳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做事要守约定、讲诚信、懂礼貌,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2.《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 词 语
返回目录
关联词 (近12年3考)
8.(2015年北京中考)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去博物馆参观。下面是某博物馆参观 须知,请你以班长的身份,依据“参观须知”向同学们提出要求。(要求:用 “既……,又……”的句式,限30字以内)
博物馆参观须知 1.参观时请勿大声喧哗、追跑打闹,手机设置为静音,以免影响他 人参观。 2.爱护馆内展品,请勿触摸、拍照,以免损坏展品。
专题三 词 语
返回目录
考点一 成语
考点二 关联词
考点三 近义词辨析
4.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是一种以汉字为载体,以线条抒发 针对训练 情感的艺术形式,下面成语中不能用来评价书法艺术作品的一项是(2
分)( D )
A. 行云流水
B. 入木三分
C. 一字千金
D. 洛阳纸贵
【解析】A项“行云流水”形容书法作品自然流畅。B项“入木三分”形容 书法笔力刚劲有力。C项“一字千金”形容书法作品珍贵。D项“洛阳纸贵” 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典出晋代左思作的《三都赋》为人们所喜 爱,大家争相抄写,洛阳纸张供不应求,大幅涨价。
专题三 词 语
返回目录
考点一 成语
考点二 关联词
考点三 近义词辨析
6. 《吕氏春秋》是秦汉道家的代表作之一,其书基本上以道家为宗,取各 针对训练
家之长而弃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下列成语或俗语全都出自《吕氏春
秋》的一项是(2分)( A )
A. 刻舟求剑
东向而望,不见西墙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B. 竭泽而渔
202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总复习 词语
专题三 词 语
返回目录
北京近12年中考真题精选 成语与俗语(近12年9展考)示
1. (2019年北京中考)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参观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 恰当的一项是( A ) A.从路线示意图上看,丝绸之路是一条迷人的曲线, 扣人心弦,使人赞叹,感人肺腑。 B.每当想到张骞、郑和、马可·波罗等奔波于丝绸之 路的先贤,我的敬意就油然而生。 C.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物精品,虽然经过千百年 岁月,却依然像璀璨的珍珠,弥足珍 贵。 D.“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必将在古老的丝绸之路 上奏响和平、繁荣、文明的新乐章。
专题三 词 语
考点一 成语
考点突破
考点一 成 语(12年9考,1或2分)
考点二 关联词
点击链接至北京中考易考成语分类速记
考点三 近义词辨析
点击链接至统编教材成语按册梳理 点击链接其他常见易混易错成语
返回目录
专题三 词பைடு நூலகம்语
返回目录
考点一 成语
考点二 关联词
考点三 近义词辨析
针对训练
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 诗歌。下面成语或俗语全都出自《诗经》的一项是(2分)( A ) A. 辗转反侧 高山景行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B. 文质彬彬 信誓旦旦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C. 一言九鼎 衣冠楚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D. 滥竽充数 投桃报李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示例:参观博物馆时,大家既要保持安静,又要爱护展品。
专题三 词 语
返回目录
9. (2013年北京中考)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沙漠地区的兀鹰个个都是捕猎高手,却很少单独出击,这与沙漠地区自然环
境恶劣有很大关系,_______在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获,许多弱小动 物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_______,对兀鹰来说,_______想获得足够的食物,单 干就不如合作。 A. 因为 但是 只要 B. 所以 因此 只要 C. 因为 因此 如果 D. 所以 但是 如果
专题三 词 语
返回目录
6. (2012年北京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蓝字)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 A. 以前的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现在却不断变为现 实。 B. 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C. 常言道,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一个人再能干,离开了集体也做不成大事。 D. 村民依靠当地的水库资源发展养殖业,走上致富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 人”。
【解析】“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此处用来形容 “丝绸之路”不恰当。
专题三 词 语
返回目录
2.(2018年北京中考)(见专题一) 3. (2015年北京中考)“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36个兵法策略,是中华民族优秀 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中的许多计谋是借助比喻定名的。下列计谋的定名 都借助了比喻的一项是( C ) A. 远交近攻 顺手牵羊 反客为主 B. 围魏救赵 以逸待劳 偷梁换柱 C. 打草惊蛇 浑水摸鱼 调虎离山 D. 暗度陈仓 金蝉脱壳 欲擒故纵
专题三 词 语
返回目录
10. (2011年北京中考)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分藏于大陆和台湾的元代名画《富春山居图》首次在台湾“合璧”展出。这
幅描绘富春江两岸秀丽景色的画作,_______年代久远,_______画作的墨迹已有 些暗淡,_______丝毫掩盖不住它内在的神韵。 A. 因为 所以 但是 B. 不仅 而且 但是 C. 尽管 但是 所以 D. 由于 而且 所以 【解析】“年代久远”和“画作的墨迹已有些暗淡”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 “画作的墨迹已有些暗淡”和“丝毫掩盖不住它内在的神韵”之间是转折关系。
专题三 词 语
返回目录
考点一 成语
考点二 关联词
考点三 近义词辨析
示针例三对:杞训人忧练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自己无处存身,担心得整天睡 不好觉,吃不下饭。 释义: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而忧虑。 示例四:叶公好龙,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 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 里,把头伸进窗户。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 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释义: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 感。(共2分。成语的故事,1分;释义,1分)(写出以上四例中的一例即可)
【解析】B项“文质彬彬”出自《论语·雍也》,C项“一言九鼎”出自《史 记·平原君列传》,D项“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前事 不忘,后事之师”出自《战国策》。
专题三 词 语
返回目录
考点一 成语
2.针下面对方格训中练的汉字可以组合成四个不同的成语,请你组合出其中一个 成语,写出来并简述相关故事及释义。(2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C. 举一反三
有教无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D. 过犹不及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不怨天,不尤人
【解析】B项“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后汉书》,“冰冻三尺,非一
日之寒”出自《论衡》;C项“举一反三”“有教无类”“敏而好学,不耻
下问”均出自《论语》;D项“过犹不及”出自《论语》,“鹬蚌相持,渔
乡任教,并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先后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以行动回报社会。
②南非曾在2000年申办2006年足球“世界杯”,为此做了很多工作,满以为胜券
在握,结果却以一票之差输给德国,可谓________。然而南非人并未放弃,最终
在2004年获得了2010年足球“世界杯”的承办权。
A. ①句填“饮水思源”
人得利”出自《战国策》,“不怨天,不尤人”出自《论语·宪问》。
专题三 词 语
返回目录
考点一 成语
考点二 关联词
考点三 近义词辨析
7.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 达针某个对含义训,前练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 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 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下列歇后语前后搭配不当的一项是(2 分)( B ) A. 李逵骂宋江,过后赔不是——负荆请罪 B. 庞统当知县——如鱼得水 C.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D. 铁公鸡请客——一毛不拔 【解析】“庞统当知县”的后半句是“大材小用”。
专题三 词 语
返回目录
考点一 成语
考点二 关联词
考点三 近义词辨析
5. 我们应该从自己的所欲所想出发,推及他人,从而理解他人的所欲所 想,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例如:你不愿被人嘲笑,那就不要嘲笑他人; 你不愿被人非议,那就不要非议他人;你不愿被欺骗,就不要欺骗他 人…… 请用《论语》中的一个成语概括出文段所要表达的观点。(2分) _己__所__不__欲__,__勿___施__于__人________
考点二 关联词
考点三 近义词辨析
专题三 词 语
返回目录
考点一 成语
考点二 关联词
考点三 近义词辨析
示针例一对:高训山流练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 领会伯牙琴中之意。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于其坟前弹奏了一曲《高 山流水》后,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释义: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示例二:卧薪尝胆,春秋末年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 治,最终打败了吴王夫差。 释义: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
②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
B. ①句填“饮水思源”
②句填“功亏一篑”
C. ①句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②句填“功亏一篑”
D. ①句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②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
专题三 词 语
返回目录
【解析】“饮水思源”主要指“不忘本”,用在这里缺少“回报”之意,“行百 里者半九十”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没有体现“一票之差”的 “遗憾”。两个均不合语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指受人一点点恩惠,也 应当加倍报答,符合语境;“功亏一篑”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儿而没能成 功(含惋惜意),符合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