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音乐教学“三部曲”

合集下载

音乐教学“三步曲”

音乐教学“三步曲”

音乐教学“三部曲”——“M·A·L综合艺术感”教学初探南村小学纪城令音乐教学“三部曲”——“M·A·L综合艺术感”教学初探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教育目前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美育在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不可低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M·A·L综合艺术感”,就是将极富感情色彩的音乐——M,美术——A,文学——L中的共同审美要素加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步入“情”和“趣”的音乐艺术殿堂,调动学生情感潜能,发展学生对音乐形象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对音乐个性化的求知欲和创作欲;从情感发展与认知发展相统一的观点入手,紧紧围绕“情”和“趣”,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兴趣、需要、经验摆在重要位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发展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成为“审美的人”。

一、文学——为学生感受音乐提供源泉中国的文学向来就是和音乐融于一体的,从《诗经》到唐诗,宋词无不可作吟唱,因此,沟通音乐与文学的横向联系无疑是为学生感受音乐提供了源泉。

如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先讲述当时的创作背景,然后在聆听过程中启发学生用音乐要素对旋律进行分析,作品中起伏的旋律,紧凑的节奏,速度由慢到快,力度由弱到强以及多声部轮唱,有如黄河风起云涌,排山倒海的磅礴之势,由此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崛起就像黄河之水这样汹涌澎湃,一往无前。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中,运用音乐要素对作品边听这分析,边体验,充分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接受潜移默化的艺术感染,进一步提高了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又如在讲《看龙船》一课时,先问学生:你见过龙船吗?然后让学生看一段赛龙船的录像,启发学生回忆:我国的哪个传统节日举行赛龙船的活动?这个节日还有什么活动?通过“粽子”引出屈原投江的故事,这样将有趣的文学故事与音乐课巧妙结合,为学习歌曲和理解音乐打下了基础。

初中音乐教学教案(优秀4篇)

初中音乐教学教案(优秀4篇)

初中音乐教学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初中音乐教学教案(优秀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歌曲带来的意境,学生能够产生对民族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唱、聆听、感受等方法,学生能够进行对歌曲创编活动。

【知识与技能】了解装饰音、衬词、力度符号、回声等,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并学会哼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旋律的美感,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情感。

难点:了解装饰音、衬词、力度符号、回声等,并学会哼唱歌曲。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苹果丰收》,并提出问题:歌曲是哪个民族的?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本首歌曲的是朝鲜族歌曲,我国地大物博,五十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不同的歌曲,顺势引出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

(二)感受体验1.初听歌曲并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的情绪是悠长的、宁静的,仿佛把人们带入到了乌苏里江边。

2.复听歌曲并设问:“歌曲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整体的感觉是摇曳的,具有船歌的特点,仿佛看到了在江上人们捕鱼的场景。

(三)分段欣赏1.再次聆听歌曲,尝试将歌曲进行分段,通过聆听歌曲可以分为三段。

2.带领学生聆听第一段,并提问第一段音乐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讲解:第一段运用了大量的衬词、力度记号、装饰音和回声等。

力度记号强弱的变化,营造了歌曲的意境,回声的出现仿佛把人们带到意境中,感受乌苏里江的美。

3.带领学生哼唱第一段,注意力度以及装饰音的出现。

4.带领学生聆听第二段,并提问第二段歌词描绘的是什么内容?学生自由回答。

5.带领学生有感情地哼唱第二段。

6.带领学生学习第三段,并通过前两段的欣赏方式总结第三段的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音乐教学评价的“三部曲”——突出教学评价发展性功能的探讨

音乐教学评价的“三部曲”——突出教学评价发展性功能的探讨
21 0 0年
第 1 期 7
S IN E&T C N L G F R A I N CE C E H O O YI O M TO N
0职校论坛0
科技信息
音乐教学评价的“ 三部 曲"
— —
突 出教 学评 价 发 展 性 功 能 的 探 讨
自绍春
(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 摘
莱芜 2 10 ) 7 0 1
【 关键词 】 评价 ; 心理 负担 ; 学习过程 ; 个性差异; 主体 意识 ; 综合素质; 合作意识
邓 小 平 同 志说 的 “ 展 才 是 硬 道 理 ” “ 来 的 竞 争 是 综 合 国 力 的 外 。 发 、未 还有 访 谈 评 价 、 卷 评 价 、 用 核查 表 进 行 观 察 、 论 文 、 长 记 录 问 运 小 成 竞 争 , 根 到底 是 人 才 的竞 争 ” 这 两 句 话对 教 育 同样 有着 重 要 的指 导 袋评 价 、 归 , 自我 评 价 和 表 现 性评 价 等 等 。 意 义 。音 乐 教 学要 为 学 生 的发 展 而 教 , 关 注 教 育 对 人 的 可 持续 发 展 要 第三部: 个“ 高” 三 提 的作 用 。 导 以科 学 为 基 础 和 手 段 , 倡 以人 的全 面 和 谐 发展 为方 向 。 课 新 程 的教 学 评 价 从 评 价功 能 、 价 内容 、 价 主 体 、 价 角 度 、 价 方 式 评 评 评 评 ( ) 高 学 生 的 主 体 意识 1提 等 方 面 都有 重 大 的改 变 ,为 的就 是 建 立 促 进 学 生 发 展 的评 价 体 系 , 也 新 课 标 指 出 “ 施评 价 , 注 意 教 师 的评 价 、 生 的 自我 评 价 与 学 实 应 学 就 是 说 评 价 必 须有 发 展 性 功 能 。笔 者根 据 自己 的 教学 经 验 , 反思 旧 的 生 间相 互 评 价 相 结 合 。” 强 学 生 的 自我 评 价 , 仅 有 利 于 提 高学 生 的 加 不 评价体系 , 总结 出教学 评价“ 三部 曲” 以此对 突出评 价的发展性功能 音 乐 学 习能 力 . 有 利 于促 使 学 生 自主 学 习 , 高 主 体 意 识 , 步 形 成 , 更 提 逐 作 一 些 探讨 。 即 : 一 部 是 轻 松评 价 ; 二 部 是 关 注评 价 ; 三部 是 注 良好 的个 性 和 健 全 的 人 格 , 面 提 高 学 生 的 音乐 素养 。 第 第 第 全 重结果。 教 学 评 价 要 体 现 其 发 展 性 功 能 更 要 注 重 学 生 本 人 在 评 价 中 的 作 用 , 变 过 去 学 生 被 动接 受 评 判 的 状 况 。首先 , 励 学 生 自我评 价 。这 改 鼓 能 提 高 学 生 的 学 习积 极 性 和 主 动 性 , 重 要 的 是 自我 评 价 能 够 促 进 学 更 有 自主 性 和 自我 却 减轻 学 生 的心 理 负 担 ,让 学 生在 轻 松快 乐 的氛 围 中接 受 评 价 。 生对 自己 的 学 习进 行 反 思 , 助 于 培 养 学 生 的独 立 性 、 教学评价的实质是促使学生的学 习 日趋完善 , 是行为 的 自觉性和反思 发展 、 自我 成 长 能 力 。其 次 。 励 学 生 相 互评 价 。对 他 人 评价 的过 程 也 鼓 性的体现。而我 国传统的评价主要是基础 知识 和基本技能 , 对于学生 是学 习 和 交 流 的过 程 ,能 够 让 学 生 更 清 楚 地 认 识 到 自己 的 优 势 和 不

苏少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教学反思)

苏少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生肖乐园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唱:《十二生肖歌》2、听:《母鸡与公鸡》3、采集与分享、歌表演教学目标:1、学会用稍快的速度,活泼的情绪和诙谐的声音演唱《十二生肖歌》,通过模唱,唱准X 0 X|节奏。

2、通过欣赏圣.桑斯的弦乐曲《母鸡与公鸡》,让学生感受其音乐形象;3、能根据采集到的动物音乐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学习用稍快的速度,诙谐幽默的歌声演唱歌曲,在音乐欣赏中感受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唱准 X 0 X|节奏教学准备:电子琴、音响资料、十二生肖玩具、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㈠故事导入新课(媒体出示画面)你知道自己属什么吗?为什么有属老鼠的,没有属猫的呢?这里有个故事。

(让小朋友听《生肖故事》。

[设计意图:故事导入,激发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㈡读儿歌:(媒体出示儿歌,《十二生肖歌》作为背景音乐)1、教师范读: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快到生肖乐园来;唱歌跳舞乐一乐。

2、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有节奏地读一读。

3、小朋友边读边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配乐读儿歌这一环节,让学生初步熟悉歌曲旋律]㈢教唱新歌:师:小朋友,你们听,十二生肖在开音乐会呢!⑴范唱歌曲,请小朋友边听边体会歌曲情绪;⑵请小朋友自己轻声有节奏地朗读歌词;⑶跟着老师有节奏地朗读歌词;⑷小朋友,你觉得哪一句比较难读?⑸我们一起来练一练:X X X X | X 0 X | X X X X |X 0||加上“哎”字读一读兔儿跳得快(哎) 兔儿跳得快。

鸡唱天下白(哎) 鸡唱天下白。

请把顺序排啊,请把顺序排。

⑹请小朋友根据这样的节奏自己编一编。

读一读。

⑺听歌曲录音,小朋友边听边轻声哼唱。

⑻教师弹奏旋律,小朋友哼唱旋律。

⑼跟琴声分段学唱歌词。

(跟着老师唱)⑽完整地演唱歌曲。

⑾小朋友,愿意把优美的歌声送给大家吗?⑿歌曲处理:①相互讨论:怎样唱更能表现歌曲的情绪?②用稍快的速度,诙谐幽默地演唱。

⒀戴上头饰唱一唱、演一演。

(小朋友自由发挥,创编动作)[设计意图:通过让小朋友自己选择演唱的情绪和速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创编动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有效教学三部曲

音乐有效教学三部曲

把握 学生状况即把握学情 。一方面 , 依 据 学 生 实 际 需 要
和 能力水平融入贴近生活 的、 学 生喜 闻乐见 的音乐作 品或元 素, 以提高学 习热情 ; 另一方 面 , 能 够在教材 中 , 见 人之所 未
见, 用独到的眼光和创造性 “ 用好 教 材 ” 。
3 . 预 设 教 学流 程 。
“ 表现 ” 与“ 创造 ” 是学生最喜欢 的音乐教学 活动 , 任何模
块都可操作 , 是实践性 很强的学 习领 域。设计 时 , 一要舍得给 学生 时间 ; 二不能设计 的太难 , 要使大 多数 学生愿意参与 、 能 够参 与 ; 三要 引导学 生掌握必 要的技 能技巧 , 让 基础好 的学 生起 到积极 的带头作用 。其具体 的内容有 “ 演唱 ” 、 “ 演奏 ” 、
动 的基础 ,是培养 学生音 乐审美 能 力和 审美 兴趣 的有效途
径 。而 良好的音乐感 受与鉴 赏能力 的形成 , 对 于养成聆 听音 乐的 良好 习惯 , 积 累鉴赏音乐 的经验 , 丰富情感 , 提高文化 素 养, 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环节 目标的实现 , 预设 时应采 用多种 形式 引导学生积极参 与音 乐体 验 , 重要的是鼓励 学生对所 听
课 前 音 乐 的 选 用 以 当堂 课 的 教 学 目标 和 教 学 内 容 为 依 据 。课 前 音 乐 能 营 造 艺术 氛 围 , 同 时 能 引 起 学 生 对 本 节 教 学
内容或音 乐类型 的注意 。 如, 教学“ 民歌 ” , 就播放 合适 的原生 态民歌 ; 教学 “ 民间
器 乐” , 就选 用 民间器乐音 响或 画面 ; 教学“ 欧洲 音 乐古典音
“ 综合艺术表演 ” 及“ 识读乐谱 ” 等; 创造 有即兴创作 活动和运

音乐丽江三部曲非洲鼓教案

音乐丽江三部曲非洲鼓教案

音乐丽江三部曲非洲鼓教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从欣赏中提炼节奏,并初步感受非洲鼓乐中强烈鲜明的节奏特点,2、通过对鼓乐节奏参与,感受非洲鼓乐的风格,特点。

3、初步了解非洲鼓乐中两种节奏呈现形式,整齐节奏和跨节奏。

二、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整齐节奏和跨节奏的演奏方式三、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与体验,让学生能初步感受非洲鼓乐文化的独特的魄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欣赏中了解非洲鼓乐的节奏特点:以及表现作用。

教学难点:怎样让学生理解跨节奏,并以跨节奏的方式表现鼓乐特点。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践法:示范法教学准备:钢琴、非洲鼓、多媒体、板凳教学理念:1、体现以审美为核心,注重艺术实践,通过聆听、讨论、演奏、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鼓乐之美,加深学生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的独特魄力,感悟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鼓”为主线,从听鼓一一赏鼓一一用鼓一一玩鼓四个方面进行授课,引导学生竖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视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能力的目的。

3、通过对鼓乐节奏的逻辑重音改变,以及各种器乐的加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并展示出来的教学环节设计,让学生了解非洲鼓的特点及简单的演奏手法。

同时使学生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

问时在非洲民族民间舞蹈中,学生还体验了非洲人民优美、古朴的舞姿:奇异的装扮和色彩,反复、呼应的吟唱方式。

充分感受了非洲歌舞强烈的音乐震撼力。

(二)、非洲音乐-节奏1、欣赏音乐《丽江三部曲》。

引导学生跟随音乐体验节奏特点。

(1)、在聆听《丽江三部曲》时,可以让学生边听、边模仿。

用手指轻轻地在凳子上做模拟练习。

(2)、教师总结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及典型的节奏型。

并以课件展示节奏型。

让大家一起练习一下这几小节的节奏。

2、节奏模仿:学习几组典型的非洲音乐节奏。

(见课本拓展与探究第一题的谱例),这六条节奏型,学生分组自选一条或几条进行练习。

音乐教学三部曲论文

音乐教学三部曲论文

音乐教学三部曲最近笔者在音乐教学中摸索出了一套新的教学法,叫做“三步教学法”,这三个步骤分别是“自学、互动、检测”。

我在教学中称之为“音乐教学三部曲”。

由于本人资历浅薄,能力有限,此教学法尚在实验阶段,因此我只能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不成熟的想法,望大家批评指正,多多指教,不胜感激。

一、“自学”在音乐课中的体现我认为音乐课当中的自学环节重点应该是——听。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当美妙的音乐传入人的耳膜,刺激大脑中枢神经,从而就能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

要想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感知音乐艺术的真谛,聆听便是打开音乐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

聆听的过程不仅是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同样也被看成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

如唱歌教学,可以让学生反复听歌曲的范唱,通过听(感知)—听(模唱)的过程达到自学的目的。

欣赏课主要是通过聆听作品后产生的某种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对美的感知和向往的目的,即:听(初听感知)—听(想象)—听(透析作品如:段落、情绪等)的过程。

二、“互动”在音乐课中的体现“互动”这一环节是音乐课堂上运用最普遍、最广泛,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离开了这一环节,这节音乐课将会是一潭死水,而且也会毫无疑义。

如在唱歌课中,当学生通过听达到可以基本会唱的程度时,就可以互相帮助、互动学习。

学唱程度好一点的同学可以教学唱速度慢一点的同学,也可以相互弥补。

在这里就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

说到这儿,我们会自然地联想到一个课堂难点。

传统教育的特点是教师在课前依据教参设计课堂上所谓的难点,然后再设计怎样一步一步地去攻破难点,解决难点,现在看来这只不过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已,或者说是一刀切。

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时会发现,我们设计的教学难点,真正在课堂当中实施的时候未必是什么难点,或者说对某一部分同学来说并不是什么难点。

那么通过“互动”正好能够弥补这一点,也就是说难点不固定化、不单一化。

三年级音乐教案《顽皮的小杜鹃》(精选4篇)

三年级音乐教案《顽皮的小杜鹃》(精选4篇)

三年级音乐教案《顽皮的小杜鹃》(精选4篇)三年级音乐教案《顽皮的小杜鹃》篇一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和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听辨歌曲乐句间的异同。

2、在歌曲学习的过程中,巩固sol、mi两个音的音高。

3、能随《顽皮的小杜鹃》歌曲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一、听《杜鹃圆舞曲》,律动表演1、师:愉快的音乐课就要开始了,让我们先来听段音乐,一起跳个舞吧!2、师:在刚才的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这段乐曲在二年级的时候曾经介绍过给小朋友,它的名字叫《杜鹃圆舞曲》,今天,这只可爱的小杜鹃又飞到我们的教室里来了。

二、唱《顽皮的小杜鹃》1、师:听一听,请你听的时候数一数,这首歌曲一共有几个乐句?可以用手指表示出来。

跟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摇动你的身体,听到杜鹃鸟的歌唱声就原位不动拍手伴奏,听明白了吗?(师范唱)2、师:在每个乐句的什么位置听到了杜鹃鸟的歌声?3、师:现在让我们也变成一只只可爱的杜鹃鸟,飞到美丽的大森林,躲在大树伯伯的后面,听到歌唱声,就把我们的小脑袋探出来,好吗?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凳子当做大树。

(师范唱第一段)4、师:杜鹃鸟在每个乐句的最后叫了几声?它的歌唱声有高低变化吗?你能用动作,用我们的身体语言表示这种高低变化吗?(指名几个学生演示)5、师:这一遍听的时候,我们用动作来表示出杜鹃鸟歌唱的高低变化,其余部分听着音乐随意走动,但一定要跟着音乐的节奏走,OK?(师范唱)6、师:小杜鹃的叫声是由哪两个高低不同的音组成的呢?第一遍看老师的手势,听一听,想一想,第二遍要求小朋友看着老师的手势唱出来。

(第一段用lu唱,叫声不唱用手势表示。

第二段师唱谱,叫声部分请学生看手势唱出来)把我们的手指五线谱拿出来,跟着老师一起来指一指,唱一唱。

7、师:soimi两个音在五线谱的什么位置呢?8、师:刚才老师演唱的就是奥地利民歌《顽皮的小杜鹃》(出示谱例)我们试着把它的谱来唱一下,一说唱谱,好多同学的脸上露出了特痛苦的表情,老师向你们保证,只要你们认真仔细地听我的演唱,你们肯定也能唱得很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音乐教学“三部曲”
“老师,为什么音乐课要在教室上,而体育课却能在室外上呢?”一个学生这样问我。

是啊,为什么呢?我也这样问自己,或许是课型不同,又或许是课的内容需要各有不同吧!真是这样吗?孩子随意的一句问话,引发了我的思考。

其一,从我的角度来看:我从小学起到现在,音乐课都是在教室里上的。

似乎在我的潜意识里觉得音乐课就该在室内上,(自己给孩子们上课也一直是在室内)。

其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可能认为音乐课堂内缺少像体育课那样与自然、与生活、与阳光接触的机会。

现在教改的春风吹了又吹,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应该借此机会在《音乐新课标》的指引下大胆尝试,为今后的教学寻找大量新鲜的材料,能动的方式,及更好引发学生全方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于是我尝试着将生活带入课堂,课堂搬到室外,让学生在生活的阳光下感受音乐、学习音乐、了解音乐。

一、打开“窗户”,引进生活的阳光
在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唱的都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稻草人和小精灵。

这些都是在我读小学时学生们喜爱的动画人物。

可离现在的学生似乎很远了。

现在的小学生喜爱的动画人物是樱桃小丸子和叮当猫,孙悟空和哪吒。

于是,我先把小朋友们在家里电视上看到的动画片引进课堂:观看动画片《西游记》、《哪吒传奇》、《樱桃小丸子》等动画片的片段及其主题曲。

不知哪个名人说
过这样一句话:其实奇迹就在你身边,只是你没去发现!当进行了这一环节我才了解,在这些动画片的主题曲小朋友们都会唱,尤其是《西游记》和《哪吒》这两部片子的主题曲小朋友们能一字不差,一音不错的唱下来,使我非常吃惊!在此我借着学生高涨的热情,引导他们听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并提问:在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人物呢?再次听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什么动画人物呢?为什么?你能把歌曲中的童话人物改
成你喜欢的动画人物吗?如此一来,将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改成了《永远住在动画里》,使陌生的歌曲变成熟悉的歌曲,陌生的内容变成了熟悉的内容,单一的听赏课变成了生活气息浓郁的综合课。

二、走进生活,感受七彩的阳光
当生活的阳光从四面八方射入课堂时,学生不但身上被晒的暖暖,心里更是暖暖的,就像冬眠的动物准备出洞似的蠢蠢欲动。

为了让学生能理解音乐中表达的真正情绪和深刻意境。

我觉得让学生亲自去室外走走,去大自然中看看,感受一下有生命的东西,比在课堂中单纯的说教更来的有效。

比如:在教歌曲《春来了》前,我带学生去校园里走走,去校园门口的田边看看。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春天:田边的小草发芽了,桃花开了,农民伯伯把盖在菜上的保暖膜掀掉了,青蛙和蛇结束了冬眠出洞了,河面上的薄冰也化了,冻僵的泥土变松软了,校园里的柳树姑娘象大病初欲似的开始恢复活力,芭蕉树长出了新的嫩绿
色的头发,小朋友的衣服穿少了,可怕的寒风变成了温柔的暖风……从学生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们不但看到了春天,更感受了春天的变化。

在教唱歌曲时,他们高高抬起的小脸上露出了微笑,我知道,他们不但眼中有一幅活的初春图,心中更有一幅美好的生活图!
又如:有一天在上音乐时室外下起了小雨,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小雨引到了室外。

我干脆让他们去教室外的走廊上——看雨。

一哄而出,没有次序,叽叽喳喳,乱成一团。

我有点儿怀疑自己的决定,可看见学生们嘴角上翘、一脸兴奋的样子,我怀疑的心有了些安慰。

进教室后,我让学生谈谈看雨的感受。

“雨是圆的;雨是一头尖一头圆的;雨落在地上就化了;落在小池塘里池水会起波纹;小雨很软能被风吹着走;雨给我的感觉是凉凉的;雨水有一点淡淡的咸味……”是啊,水、雨、冰、雪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特殊礼物!而在此,我怀疑的心思全消,取而代之的是欣慰、欣赏。

欣慰学生出去后没有因贪玩而忘了观察,欣赏学生能说出这么多出乎意了的话语。

而当我们一起复习歌曲《小雨沙沙》和《大雨和小雨》,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灵都受着雨的滋润,生活的感染。

三、提高生活品位,培养审美情操
审美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是艺术教育,而艺术教育中最具备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则是音乐。

音乐教学中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及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能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
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记得有这样一节课令我影响深刻,就是我让一年级学生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有几个可爱的孩子神情严肃,非常端正的站了起来,紧接着班里的其他学生也跟着站了起来。

当我问他们为何这样时,而他们的回答更是真挚:“因为这是每周一在操场升国旗时放的曲子!”为什么礼拜一升国旗时要放这个曲子呢?因为这首歌曲是我们中国的国歌,全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曲中描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赴后继与敌人战斗的情。

而后我又以诗朗诵的形式(即朗诵《国歌》的词,以《国歌》曲伴奏)让学生在那雄壮的旋律,那有力的节奏,那铿锵的“起来!起来!起来!”呼唤中,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及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而在学唱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中,“见了老师敬个礼,见了同学问声好!”在演唱中让学生体验了同学见面的快乐,懂得了团结友爱、礼貌待人的重要……事实就是如此,扩展学生生活品位,对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觉得生活需要你、我、他共同来创造,才能变的更加美好。

课堂就像生活,需要教师、孩子共同创造。

孩子的热忱需要教师的激发,而教师的灵感来自于孩子的话语。

而作为教师的我则象一名花农,在孩子的心灵播散着各种肥料,使生活的花朵在音乐课堂发
出金灿灿的光芒。

在学校、在课堂,学生就像小草,教师就像阳光,当阳光对小草微笑时,小草全笑了,一大片,一大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