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纤维
简惑细讲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的区别

简惑细讲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的区别纤维主要可分为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两大类。
一、天然纤维:1、「棉」纤维(cotton):从棉花籽里蹦出来的棉纤维个性随和,很容易被染成各种颜色,而且棉纤维很透气又特别吸汗,是大多数内衣的主要用料。
除此之外,棉纤维的耐用也是公认的,家里常用的床单、毛巾、窗帘布,都是它的杰作!2、「麻」纤维(linen):从麻的茎杆中抽离出来的麻纤维,个性有棱有角,从它表面上粗粗细细的特殊质感中,就可看出一二。
但是麻纤维十分容易长皱纹,所以看起来总是特别老,只要记得用熨斗整烫一番,就可以帮助它恢复青春。
最后再告诉你,麻纤维的特性十分通风凉爽,适合夏天穿著。
3、「蚕丝」纤维(silk):由蚕宝宝吐丝后的纤维制成的丝纤维,浑然天成地散发著美丽光泽,是全球公认最华贵的纤维。
可以织成夏天透明的纱,也可以制成冬天丝质的厚外套。
为了宝贝丝纤维光滑的外观,千万不能用力拉扯或刮伤。
4、「羊毛」纤维(wool):来自羊毛的羊毛纤维,能带来温暖与蓬松的舒适感。
所以冬天的大衣、围巾、西装等衣服,几乎少不了羊毛纤维。
羊毛纤维水洗会缩水。
二、人造纤维1、「醋酸」纤维(acetat e):属于人造纤维家族的醋酸纤维,最喜欢模仿丝纤维,所以大家都把它当作丝的替身。
翻开裙子或外套的里布就可以发现它的存在。
2、「尼龙」纤维(nylon):也是人造纤维家族成员的尼龙,拉力特别好,也不容易起皱,只是不太吸水,所以穿起来有点闷热不透气。
尼龙纤维最常制成丝补袜、游泳衣……等需要弹性的衣服。
3、「聚酯」纤维(polyes ter):它是人造纤维中最被广泛使用者。
聚酯纤维犹如千面女郎般,可以呈现多种流行质材效果,而且亲和力佳的它常常和天然纤维家族成员混纺在一起。
天然纤维

天然纤维---棉麻毛丝天然纺织纤维分为纤维素纤维和蛋白质纤维两大类。
天然纤维素纤维主要指:棉、麻,天然蛋白质纤维主要指:毛、丝。
一、棉纤维---舒适棉纤维是细而长的扁平带状物,具有天然转曲,它的纵向呈不规则的而且沿纤维长度不断改变转向的螺旋形扭曲。
棉纤维由于天然转曲的存在,纤维光泽暗淡,棉织物外观风格自然朴实。
棉纤维织物吸湿性能好,不易产生静电,触感柔软亲和,穿着自然舒适,透气性能好,耐穿耐用。
耐碱不耐酸,耐水洗、易水洗。
棉织物弹性较差,容易褶皱,不具有热塑性能,缩水率较大,易受潮霉变。
二、麻纤维---干净麻纤维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纤维,麻纤维的光泽较好,有自然颜色,呈象牙白、棕黄、灰等色,纤维之间有色差且不易漂白染色。
麻纤维织物吸湿性能好,吸湿、散湿速度快,织物干爽,细菌不易滋生、安全卫生。
麻织物挺爽透气,穿着凉爽舒适,干净卫生,出汗不粘身,适合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穿着。
手感较硬,容易产生刺痒感,折皱后皱痕较深,不具有热塑性能,弹性差且不耐磨。
耐碱不耐酸,具有不易霉烂、虫蛀的优点。
三、毛纤维---温暖毛纤维沿长度方向天然的立体卷曲,纤维表面覆盖有鳞片。
毛纤维织物吸湿性能好,穿着感觉干爽、舒适,毛织物蓬松、柔软、穿着暖和,水不易润湿,难污,不脏不皱,耐磨性好,经久耐穿,弹性优良,染色性能好,拒水、难燃,有缩绒性。
耐酸不耐碱,易被虫蛀。
四、丝纤维---高贵丝纤维原产于中国,丝纤维纤细而柔软,光泽优雅悦目,丝绸产品具有华丽而富贵的风格。
丝纤维织物轻而细长,手感柔软,织物光滑,舒服细软。
织物吸湿性好,且无潮湿感,服装透水气性好,穿着舒适。
隔温性能好,导热系数小,冬夏穿着均适宜,变形时弹性恢复率高,抗皱性能好,但服装湿态易起皱,洗后免烫性差。
耐酸不耐碱,耐光性较差,对盐的抗力差,汗湿后应注意及时洗涤。
丝织物易吸收人体排除的水分、汗液和分泌物,保持皮肤清洁,能增进皮肤细胞活力,减轻血管硬化,延缓衰老,还可抗御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是最佳的卫生保健面料。
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

自然纤维人造纤维跟合成纤维的差别4.1.1 天然纤维大自然是一个绿色化工厂,为人类提供了麻、丝、毛、棉等天然纤维,知足了人们穿着的需要。
这些天然纤维都来自功植物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天然纤维分植物纤维和动物纤维两类。
1. 植物纤维植物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β--葡萄糖C6H12O6(分子中碳1上的羟基和碳2上的羟基分辨在环的两面)的聚合物,包含约5000个该糖的单体,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及水,无异味,主要有棉,麻两类。
①棉在显微镜下看到棉纤维呈修长略扁的卵形管状,由于空心,故吸湿性、透气性好,可吸汗又保暖,是做内衣的理想材料。
②麻为实心棒状的长纤维,不卷曲,洗后仍挺括,适于做夏平民裳、蚊帐。
2. 动物纤维动物纤维主成分为蛋白质,系角蛋白,因为不被消化酵素作用,故无养分价值。
均呈空心管状结构,常用的有丝、毛两类。
①丝纤维细长,由蚕分泌汁液在空飞中固化而成,通常一个蚕茧即由一根丝缠绕,长达1000m~1500m,强度高、有丝光、宜做夏季衬衫,是一种高等衣料。
②毛纤维包括各种兽毛,以羊毛为主。
纤维比丝纤维粗短。
构成羊毛的蛋白质有两种,一种含硫较多,称为细胞间质蛋白,另一含硫较少叫做纤维质蛋白。
后者排列成条,前者则像楼梯的横挡使纤维角蛋白衔接,两者形成羊毛纤维的骨架,有很好的耐磨和保暖功能,具有柔软、蓬松、保暖、恬静、容易卷曲等优点,合适做外衣和水兵服。
只是容易发霉、遭虫咬。
现在在羊毛织物内添加了避免虫蛀成分,使羊毛织物仍然受人喜爱。
用这些天然纤维纺成纱,织成布,制成衣服既能够保暖,又能防晒。
由于天然纤维的导电传热才能差,加上纤维分子卷曲环绕、左右勾连,构成很多缝隙洞穴,包藏了不少空气,使热量不宜穿过纤维层。
麻、丝毛、棉,同样是纤维,它们外貌有些类似,但结构有很大的差异。
丝、毛放在火焰里,很快地卷曲起来,发出吱吱声,散出一股臭味;棉、麻燃烧起来像柴草,不臭味。
棉、麻是植物纤维,它是碳、氢、氧组成的葡萄糖,焚烧以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没有气息。
第三节 常用天然纤维的性能特征

种类
长度
细度
(mm) (dtex)
纤维 品质
备注
长绒棉 (海岛棉)
>33 可达60-
70 mm
细绒棉 (陆地棉)
23-33
1.18- 1.43 1.54-2
粗绒棉(亚 洲棉和非洲棉) <23
>2.5
最著名的是埃及长绒棉, 优 我国新疆等地也有。用
于纺精梳棉纱(是高档 棉纺原料)
是棉花主要品种, 良 产量占世界棉纤维总产
量的85%,我国细绒棉占 棉花栽种面积约98%。
纤维短粗,手感硬,品 差 质差,产量低。用于纺
制中低支纱 。
(二)结构及形态
1、棉纤维的化学结构
(1)组成 棉纤维主要组成物质是纤维素,表层含蜡类
物质和少量糖类物。
(2)纤维素大分子的化学结构 纤维素是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由葡萄糖剩基组成 一单元,分子式为,(C6H10O5)n,n为聚合度,棉 的平均聚合度约2000~3000。
左右(螺旋角越小,取向度越高)。 强度:麻>棉>粘胶纤维
3、棉纤维形态 思考:棉纵、横形态? (1)形态 ①纵向有转曲,横截面为扁平或腰 圆形,中间有中腔。 ②转曲愈多,品质愈好。
思考:比较棉毛的长度与细度
(2)棉的长度比毛短 棉在23-38mm之间, 毛在60-120mm。
(3)棉的细度比毛细 棉在1.3-1.7dtex之间, 毛在3.3-5.6dtex之间。
三、动物毛纤维 (一)羊毛 1、产地与种类 (1)产地
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和中国是世界
主要产毛国。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的羊毛出口国。
新疆、内蒙古、青海等是我国羊毛主要产地。
澳大利亚的美利奴绵羊 (MERINO)
毛纤维
第三节常用天然纤维的性能特征

第三节常用天然纤维的性能特征常用天然纤维包括棉、麻、丝、毛和羊毛等,它们具有独特的性能特征。
下面将对这些常用天然纤维的性能特征进行介绍。
1.棉纤维:棉纤维是最常见的天然纤维之一,具有以下特性:-吸湿性强:棉纤维具有很好的吸湿性,能够吸收大量的湿气。
因此穿棉织物的衣物舒适度较高,适合夏季穿着。
-耐高温:棉纤维具有较高的燃点,能够耐受高温,不易燃烧,安全性较高。
-透气性良好:由于纤维间隙较大,棉织物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够让空气流通,保持皮肤干爽。
-柔软舒适:棉纤维柔软细腻,手感舒适,穿着舒适。
2.麻纤维:麻纤维是一种坚韧、耐磨的纤维,具有以下特性:-透气性好:麻纤维纤维间隙大,透气性良好,能够保持皮肤干爽,适合夏季穿着。
-吸湿性强:麻纤维比棉纤维的吸湿性更好,能够吸收大量湿气。
-耐碱性好:麻纤维具有很强的耐碱性,容易受到酸性和中性物质影响。
-易皱缩:麻纤维容易皱缩,需要经常熨烫保持平整。
3.丝纤维:丝纤维是由蚕茧中取出的一种纤维,具有以下特性:-光泽好:丝纤维具有良好的光泽度,能够反射光线,使得丝织物具有亮丽的光泽。
-贴身性强:丝织物柔软光滑,能够贴合肌肤,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吸湿性好:丝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性,能够吸收湿气,保持肌肤干燥。
-属于蛋白质纤维:丝纤维是一种天然蛋白纤维,对皮肤无刺激,适合敏感肌肤。
4.毛纤维和羊毛:毛纤维是从动物身上取得的纤维,具有以下特性:-保暖性强:毛纤维具有较好的保暖性能,能够在寒冷的环境中提供温暖。
-吸湿性好:毛纤维能够吸收大量的湿气,保持皮肤干燥。
-弹性好:毛纤维纤维柔软有弹性,能够恢复原形,耐磨耐用。
-羊毛特点突出:羊毛是一种特殊的毛纤维,具有较好的保暖性、吸湿性和弹性,是常用的冬季保暖材料。
综上所述,常用的天然纤维具有各自独特的性能特征,可以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使用。
棉纤维适合夏季穿着,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麻纤维适合夏季穿着,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耐磨性;丝纤维具有良好的光泽和贴身性;毛纤维和羊毛具有良好的保暖性和吸湿性。
天然纤维的检测指标

天然纤维的检测指标引言:天然纤维是指以天然材料为原料制成的纺织品,如棉、麻、丝等。
这些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吸湿性和舒适性,因此广泛应用于纺织品行业。
为了确保天然纤维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测指标。
一、纤维成分分析:纤维成分是评价天然纤维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纤维成分分析,可以确定纤维的种类和含量。
常用的纤维成分分析方法有显微镜观察法、化学试剂法和光谱分析法等。
其中,显微镜观察法可以通过观察纤维的形态和特征来判断其种类,化学试剂法可以通过特定试剂与纤维发生反应来区分不同的纤维成分,光谱分析法则可以通过红外光谱或紫外光谱来测定纤维的组成。
二、纤维长度测定:纤维长度是评价纤维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纤维长度的长短直接影响纺纱和纺织工艺的效果。
常用的纤维长度测定方法有显微镜观察法、纤维图像分析法和拉伸法等。
其中,显微镜观察法可以通过测量纤维在显微镜下的长度来确定其长度分布情况,纤维图像分析法则可以通过对纤维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来测定纤维的长度分布,拉伸法则可以通过拉伸纤维并测量其断裂长度来评估纤维的长度特性。
三、纤维粗细测定:纤维粗细是评价纤维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纤维粗细的大小直接影响纺纱和纺织工艺的效果。
常用的纤维粗细测定方法有显微镜观察法、纤维直径测量仪和纤维图像分析法等。
其中,显微镜观察法可以通过测量纤维在显微镜下的直径来确定其粗细情况,纤维直径测量仪则可以通过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来测量纤维的直径,纤维图像分析法则可以通过对纤维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来测定纤维的粗细分布。
四、纤维断裂强度测定:纤维断裂强度是评价纤维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纤维的断裂强度直接影响纺纱和织造的质量和性能。
常用的纤维断裂强度测定方法有拉伸法、维卡软测法和悬挂法等。
其中,拉伸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将纤维固定在拉伸仪上,施加逐渐增加的拉力,测量纤维断裂前后的长度差来计算纤维的断裂强度。
五、纤维细度测定:纤维细度是评价纤维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天然纤维的检测指标

天然纤维的检测指标天然纤维是指以植物、动物或矿物为原料,通过生物或物理方法制取的纤维材料。
常见的天然纤维包括棉、麻、丝、羊毛等。
在纺织行业中,对于天然纤维的质量和性能进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天然纤维的检测指标。
1. 纤维长度:纤维长度是指纤维的长度范围,通常用单位长度中的纤维数来表示。
纤维长度的长短直接影响到纺纱和织造工艺的选择。
通过显微镜观察纤维断面,可以测定纤维长度。
2. 纤维直径:纤维直径是指纤维的横截面直径。
纤维直径的大小对纺纱工艺和纺纱产品的质量有一定影响。
可以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来测量纤维直径。
3. 纤维密度:纤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纤维的质量。
纤维密度的大小与纤维的重量和体积有关。
通常可以使用称重法或浸泡法来测定纤维密度。
4. 纤维强度:纤维强度是指纤维抵抗拉伸破断的能力。
纤维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纺纱和织造产品的耐磨性和强度。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单根纤维强力测定法和纤维束强力测定法。
5. 纤维吸湿性:纤维吸湿性是指纤维吸收和释放水分的能力。
纤维吸湿性的好坏会影响纺纱、织造和染色工艺的选择。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湿纱吸湿性测定法和纤维含湿率测定法。
6. 纤维柔软度:纤维柔软度是指纤维的柔软程度。
柔软度的好坏会影响纺纱和织造工艺的选择,以及面料的舒适性。
可以通过手感评估、弯曲性能测试等方法来测定纤维的柔软度。
7. 纤维颜色:纤维颜色是指纤维的色泽。
纤维颜色的均匀性和亮度会影响纺纱和织造产品的外观质量。
可以使用色差仪等设备来测定纤维颜色。
8. 纤维纯度:纤维纯度是指纤维中杂质的含量。
纤维纯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纺纱和织造产品的质量。
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化学分析等方法来测定纤维纯度。
天然纤维的检测指标多种多样,每个指标都有其特定的测定方法和标准。
通过对纤维的检测和评估,可以确保纺织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纺织行业在选择原材料和生产过程中,应注重对天然纤维的检测,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天然纤维

一、天然纤维天然纤维是自然界存在的,可以直接取得纤维,根据其来源分成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纤维三类。
(一)植物纤维植物纤维是由植物的种籽、果实、茎、叶等处得到的纤维,是天然纤维素纤维。
从植物韧皮得到的纤维如亚麻、黄麻、罗布麻等;从植物叶上得到的纤维如剑麻、蕉麻等。
植物纤维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故也称纤维素纤维。
植物纤维包括:种子纤维、韧皮纤维、叶纤维、果实纤维。
种子纤维:是指一些植物种子表皮细胞生长成的单细胞纤维。
如棉、木棉。
韧皮纤维:是从一些植物韧皮部取得的单纤维或工艺纤维。
如:亚麻、苎麻、黄麻、竹纤维。
叶纤维:是从一些植物的叶子或叶鞘取得的工艺纤维。
如:剑麻、蕉麻。
果实纤维:是从一些植物的果实取得的纤维。
如:椰子纤维。
(二)动物纤维动物纤维是由动物的毛或昆虫的腺分泌物中得到的纤维。
从动物毛发得到的纤维有羊毛、兔毛、骆驼毛、山羊毛、牦牛绒等;从动物腺分泌物得到的纤维有蚕丝等。
动物纤维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故也称蛋白质纤维。
动物纤维(天然蛋白质纤维) 包括:毛发纤维和腺体纤维。
毛发纤维: 动物毛囊生长具有多细胞结构由角蛋白组成的纤维。
如:绵羊毛、山羊绒、骆驼毛、兔毛、马海毛。
丝纤维: 由一些昆虫丝腺所分泌的,特别是由鳞翅目幼虫所分泌的物质形成的纤维,此外还有由一些软体动物的分泌物形成的纤维。
如:蚕丝。
(三)矿物纤维矿物纤维是从纤维状结构的矿物岩石中获得的纤维,主要组成物质为各种氧化物,如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等,其主要来源为各类石棉,如温石棉,青石棉等。
二、化学纤维化学纤维是经过化学处理加工而制成的纤维。
可分为人造纤维(再生纤维),合成纤维和无机纤维。
(一)人造纤维(再生纤维)人造纤维也称再生纤维。
人造纤维是用含有天然纤维或蛋白纤维的物质,如木材、甘蔗、芦苇、大豆蛋白质纤维等及其他失去纺织加工价值的纤维原料,经过化学加工后制成的纺织纤维。
主要的用于纺织的人造纤维有:黏胶纤维、醋酸纤维、铜氨纤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纤维(麻、棉、毛、丝)化学纤维(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合成纤维的原料主要是石油、煤等化石资源,这些资源具不可再生性;人造纤维原料来源于天然纤维素、淀粉、蛋白质等可再生资源。
纤维:一种柔软细长形状的物体,长径比至少为10:1(纺织用一般大于1000:1),截面积小于0.05mm2,宽度小于0.25mm。
化学纤维包括人造纤维(再生蛋白质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纤维素酯纤维,溶剂纺纤维纤维素和其他)和合成纤维(杂链纤维和碳链纤维)。
化纤长丝包括:单丝,复丝,捻丝,复捻丝,帘线丝,变形丝。
高性能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化学药品、耐气候等性能特别优异的一类新型纤维。
纤维的细度定义:纤维粗细程度。
细度表示法:公制支数Nm:1克重的纤维所具有的长度米数,Nm↑→纤维越细‖旦数Dn:9000米长的纤维所具有的重量克数Dn↑→纤维越粗‖特Tex:1000米长的纤维所具有的重量克数;Tex ↑→纤维越粗。
他们关系如下:旦数×支数=9000;特数×支数=1000;旦数=9×特数;分特数=10×特数。
细度测定方法:直接法(中段切取称重法)和间接法(振动仪或气流仪)纤维的吸湿性定义:标准温湿度(20℃、65%相对湿度),纤维吸收或放出气态水的能力;纤维的吸湿性表示法:回潮率、含湿率。
纤维吸湿原因:1纤维大分子结构(亲水基团)2纤维结晶度3纤维表面吸湿吸湿性大小:羊毛>粘胶>麻、蚕丝>棉>醋酯>维纶、锦纶>腈纶>涤纶>氯纶、丙纶增加吸湿方法:1化学改性:大分子上引入亲水基2物理改性:纤维中造成有规律的毛细孔3表面处理。
吸湿性检测方法:1直接测定法:烘箱法、红外线辐射法、吸湿剂干燥法、真空干燥法2间接法测定法:电阻测试法、电容测试法。
回潮率是试样所含水的重量与干燥试样重量的百分比含潮率是试样所含水量与为干燥试样重量的百分比断裂强度:反映纤维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断裂强度高,纤维在加工过程中不易断头、绕辊,最终制成的纱线和织物的牢度性;但断裂强度太高,纤维刚性增加,手感变硬。
纤维在干燥状态下测定的强度称干强度;纤维在润湿状态下测定的强度称湿强度。
回潮率较高的纤维,湿强度比干强度低,粘胶纤维湿强度要比干强度低30%~50%。
大多数合成纤维的回潮率很低,湿强度接近或等于干强度。
纤维的断裂伸长率一般用断裂时的相对伸长率表示,即纤维在拉伸至断裂时的长度比原来长度增加的百分数表示。
纤维的初始模量即弹性模量是指纤维受拉伸而当伸长为原长的1%时所需的应力。
初始模量表征纤维对小形变的抵抗能力。
纤维的回弹性:纤维在外力作用下伸长和释放外力后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能力称为回弹性。
纤维回弹性的表示方法有两种:1一次负荷回弹性质---回弹率和弹性功2耐多次变形性:纤维在在多次增加和撤去负荷的过程中循环重复产生形变和发生回复。
纤维在外力作用下的形变总是滞后于应力,这种现象称为滞后现象,这是高聚物粘弹性的一种反映纤维的热稳定性:1物理耐热性:表征纤维在升高温度下测得的机械性能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回复至常温时往往能够恢复(属于可复变化)2化学耐热性:表征纤维受热后,机械性能的不可复变化,这种变化是将纤维加热并冷却至常温后测得的,系聚合物发生了降解或化学变化所致。
影响纤维对高温作用的稳定性的因素如下:1高聚物分子链的化学结构2大分子之间是否存在交联3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强弱4纤维受热时所处的介质(是否有氧和水分存在)5抗氧剂和热稳定剂的性质和含量。
纤维燃烧性能的指标:极限氧指数LOI、着火点温度T、燃烧时间t、火焰温度TB。
极限氧指数LOI:试样在氧和氮气的混合气中,维持完全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气体积分数。
纤维染色性三要素:色亲和力、染色速度、纤维—着色剂的性质。
染料与纤维的结合:离子键、氢键、偶极、共价键。
染色速度(扩散过程):取决于染浴中的染料向纤维表面扩散、染料被纤维表面吸附以及染料从纤维表面向纤维内部扩散。
化学纤维的制造步骤:原料制备→纺丝流体制备→化学纤维的纺丝成型→化学纤维的后加工。
其中纺丝液的制备包括熔体法和溶液法。
纺丝熔液的制备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利用聚合后得到的聚合物溶液作为纺丝原液,称为一步法;二是将聚合物溶液先制成颗粒状或粉末状的成纤聚合物,然后再溶解,以获得纺丝液,称为二步法。
常用的纺丝方法根据纺丝流体制备的方法和液体细丝固化的方法不同,分为熔体纺丝和溶液纺丝两类。
熔体纺丝是将成纤高聚物熔体经纺丝喷丝头流出熔体细流、在周围空气(或水)中冷却凝固成型的方法。
此法流程短、纺丝速度高、纺丝速度一般为900~1200m/min,高速纺丝可达4000m/min以上,成本低,但喷丝板孔数较少,长丝1~150孔,短纤维一般为300~800孔,高的可达1000~2000孔,甚至更多。
若用常规圆形喷丝孔,则纺得的纤维截面大多为圆形;采用异形喷丝孔,则纺得的纤维截面为异形。
该法适用于能熔化、易流动、不易分解的高聚物。
溶液纺丝分为湿法纺丝和干法纺丝。
湿法纺丝是将高聚物在溶剂(无机、有机)中配成纺丝溶液后经喷丝头流出细流,在凝固浴中凝固成型的方法。
此法喷丝板孔数较多,一般为4000~20000,高的可达5万孔以上。
但纺丝速度低,约为50~100m/min。
由于液体凝固剂的固化作用,虽然仍是常规圆形喷丝孔,但纤维截面大多不呈圆形,且有较明显的皮芯结构。
该法适用于不耐热、不易熔化但能溶于某一种溶剂中的高聚物。
干法纺丝是将纺丝溶液经喷丝形成细流,溶剂被加热介质(空气或氮气)挥发带走的同时,使得高聚物凝固成丝的方法。
干法纺丝要求采用易挥发的溶剂溶解高聚物。
此法纺丝速度较高,约为200~500m/min,成品质量好。
但喷丝孔数较少,一般为300~600孔,辅助设备多,成本高。
初生纤维是纺丝流体从喷丝孔中喷出刚固化的丝。
初生纤维虽已成丝状,但其结构还不完善,物理机械性能较差,如伸长大、强度低、尺寸稳定性差,沸水收缩率很高,纤维硬而脆,没有使用价值,还不能直接用于纺织加工。
后加工随化纤品种、纺丝方法和产品要求而异,其中主要工序是拉伸和热定型。
短纤维的后加工主要包括集束、拉伸、上油、卷曲、干燥定型、切断、打包等内容。
对含有单体、凝固液等杂质的纤维还需经过水洗或药液处理等过程。
粘胶长丝后加工包括水洗、脱硫、漂白、酸洗、上油、脱水、烘干、络筒(绞)等工序。
涤纶和锦纶6长丝的后加工包括拉伸加捻、后加捻、热定型、平衡、倒筒等工序。
长丝的后加工包括:拉伸加捻,加弹,网络。
短纤维的后加工包括:集束,拉伸,定型,卷曲,上油,切断和打包整个工序。
网络丝是指丝条在网络喷嘴中,经喷射气流作用,单丝互相缠结而呈周期性网络点的长丝。
高聚物流体包括1弹性:分子链构象不断变化2粘性:流动中分子链相对移动。
流变性和可纺性——决定聚合物能否用于生产纤维。
直接纺丝法:将聚合所得到的高聚物熔体送去纺丝,这种方法称为直接纺丝法;切片纺丝:将聚合得到的高聚物熔体经铸带、切粒等工序制成“切片”,然后在纺丝机上重新熔融成熔体并进行纺丝。
纺丝熔体制备:1熔体从喷丝孔挤出2熔体丝条的拉伸3冷却固化4丝条的上油和卷绕。
熔体纺丝特点:在熔体纺丝线上各点的运动速度、丝条的截面积(直径)、所受的各种力以及温度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在纺丝线上形成一种不均匀分布。
这些因素相互交错,十分复杂。
根据聚合物的结构层次, 结合纤维的特点,可以将化学纤维的结构分成三个层次:1成纤聚合物的链结构2成纤高聚物的聚集态结构3纤维的形态结构: 包括微观形态结构和宏观形态结构.微观形态结构指微孔的形状、大小和分布等,;宏观形态结构包括横截面形状、空隙大以及皮芯结构。
卷绕丝-纺丝卷绕处的纤维,其结构包括:结晶结构、取向结构。
研究卷绕丝结构的意义:对纤维的最终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控制着进一步加工中的结构变化且间接地影响到成品纤维的纺织加工和使用性质。
纺丝过程中的取向作用的影响:1结晶动力学2纤维中的晶体形态3拉伸工序的进行4成品纤维的取向度。
取向度分为:熔体状态下的流动取向和纤维固化区的形变取向。
研究纺丝线上结晶的意义:1结晶是控制丝条固化的一个极重要的动力学过程2纺丝线上的结晶对卷绕丝的结构和性质起决定作用3结晶过程的发展与纺丝线的应力历史和热历史相联系4对于纺丝线上的温度分布、速度分布等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结晶度随结晶时间有分布曲线即结晶特性曲线。
由三个不同的区域组成:1结晶诱导期:此区的结晶度低且上升缓慢2结晶进行期:结晶度急剧增加3结晶结束期:结晶趋于稳定。
取向结晶的定义:所谓取向结晶,通常是指在聚合物熔体、溶液或非固体中,大分子链由或多或少的取向状态到开始结晶的过程。
熔融纺丝工艺比较:1直接纺丝法:单体—熔融—聚合—纺丝(初生纤维)—拉伸—加捻—复捻—压洗—定型—平衡—络丝—{成品丝}2切片纺丝法:单体—熔融—聚合—铸带—切粒—(聚合物切片)—萃取—切片干燥—熔融—纺丝(初生纤维)—拉伸—加捻—复捻—定型—平衡—络丝—{成品丝}纺丝窗作用:使丝条在冷却过程中只受定向、定量和定质的空气流冷却,冷却速度均匀一致,纤维凝固位置固定。
吹出距离定义:吹风口顶部到喷丝板面的距离。
目的:设置缓冷区→熔体在喷丝孔处慢速冷却→拉伸应力↓→初生纤维预取向度↓,径向双折射率差异小→纺丝性↑。
上油目的:消除静电,防止绕辊;增加丝束的平滑性,防止丝束在导丝辊处产生毛丝增加丝束抱合力,防止丝束松散。
上油的方法:油轮上油。
上油的影响:油剂浓度↑、油盘转速↑、丝束与油盘接触长度↑→上油↑上油↑↑→丝条间的集束性↓→卷绕丝筒成型差→丝条后加工→产生粉末↑、发烟量↑→丝条后加工打滑→成品物理机械性↓。
纺丝(卷绕)速度:定义:第一导丝盘(辊)速度。
范围:900~2000m/min。
影响:纺速↑→纺丝线上速度梯度↑、丝束与冷空气的摩擦阻力↑→卷绕丝预取向度↑(双折射↑)、后拉伸倍数↓→纺速↓→丝束张力↓→卷绕时发生跳动→纺丝稳定性↓、并丝↑。
喷丝头拉伸比:定义:第一导丝盘速度与熔体喷出速度之比。
影响:喷丝头拉伸比↑→后拉伸倍数↓→对卷绕丝预取向度影响小(喷丝头拉伸是在熔体细流未完全固化下发生,大分子取向由于热松弛是可逆的)拉伸热定型卷曲加捻变形拉伸:拉伸→纤维大分子取向→纤维大分子规整排列→强度↑、伸长↓。
热定型:热定型→消除拉伸产生的内应力→纤维沸水收缩率↓、结晶度↑、尺寸稳定↑。
卷曲:赋予与天然纤维一样的卷曲性,增加纤维间的抱合力,提高可纺性。
加捻:加捻→丝束捻度↑→抱合力↑→纺织加工容易。
变形:变形→纤维摩擦系数↑、弹性↑、柔软性↑、蓬松性↑。
湿法纺丝分为:相分离法冻胶法液晶法。
湿纺初生纤维形态结构的沿径向有差异:1外表有皮层2内部是芯层。
1皮层的结构特征:微晶和无定形区尺寸小,结构比较紧密均一取向度高2皮层的性能特征:在水中的膨润度较低;吸湿性较高;密度较低;对某些物质的可及性较低,对染料的吸收值较低,但染色牢度较高;力学性能较好(断裂强度和断裂延伸度较高,抗疲劳强度和耐磨性能较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