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乐包胀包原因分析审批稿
利乐TBA19故障手册

故障手册一、打印日期不好包打印日期不好的主要表现为日期打印不清晰、打印位置不稳定两种情况,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1、打印日期不清晰○、主要原因印刷轮轴(打印日期横轴)与传输滚轮(红轮)之间的间隙过大或过1小。
如过大,字模上油墨较少,会造成打印不完整现象;如过小,可能造成打印模(此间隙可用模具TP No.76602 测量)糊、重影。
○、打印日期滚轮和传输滚轮(红轮)之间的O 型圈可能发生磨损,有可能造成打2印日期有擦痕,或者打印位置不固定,这时如果决定更换“O”型圈,建议将打印日期滚轮两端的全部换掉。
2、打印位置不稳定○、印刷轮轴(打印日期横轴)与托架轮轴(带拨块的横轴)位置不同心(有时是1 ,容易造成日期在包上位置可能靠近横封,或远离横封。
如果出一端,有时是两端)现以上情况,可调整限位螺丝使其同心。
○、印刷轮轴(打印日期纵轴)磨损严重,造成打印日期横轴晃动量加大,此时打2 ,需更换此轴。
印位置偏移(可能会打印到包中间位置)3、油墨滚轮(红轮)转一周,下面的墨轮(钢轮)应转10-15°为宜。
4、打印日期墨盒装置整体位置高度应调整合适,如因印刷轮轴(打印日期横轴)与传输滚轮(红轮)的间隙过小造成的打印不清晰,可调整螺丝。
5、打印日期小链磨损或张紧弹片弹力不够,易造成日期打印错位。
6、如果因油墨质量问题造成打印日期不好,应首先考虑更换油墨。
推荐:快速调整打印日期错位故障的方法机器运行状态良好时,将折痕滚轮与托架轮轴上的拨块的位置事先做好标记。
小链张紧调整杆要旋在中间位置。
如果设备因打印日期不好更换小链或调整打印日期位置时,在设备停止运行的前提下,首先将折痕滚轮参照先前的标记对齐,再用扳手松开托架轮轴上拨块螺丝,调整其位置到标记处(此时应注意仍将。
小链张紧调整杆旋在中间位置)以上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操作很快(熟练后仅需1-2分钟),而且一次调整成功率非常高。
对于用螺丝刀在生产过程中对传动小链进行跳齿行为,不推荐各工厂维修人员使用。
为什么肉制品会出现胀袋、发霉等问题

为什么肉制品会出现胀袋、发霉等问题为什么肉制品会出现胀袋、发霉等问题?质量问题:肉制品在保质期内出现胀袋、发霉等质量问题。
原因分析:(1)包装材料阻隔性差——环境中氧气、水蒸气渗入包装内部的透过量较大,引起残存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耐揉搓性差——在运输或搬运过程中,经过外力的揉搓后,不耐揉搓的包装袋表面易形成折痕或针孔,引起阻隔性降低。
复合牢度差——包装袋所使用复合膜的剥离强度差,即复合膜中各单层膜之间的复合牢度差,容易发生复合膜分层现象,导致复合膜整体阻隔性、耐揉搓性等性能下降。
(2)成品包装生产过程密封性差——包装袋体或热封口的密封性较差,在成品包装的长期储存过程中,易引起成品包装出现缓慢漏气的现象。
特别是热封部位的密封质量较差,如热封强度过低或过高、热封强度不均匀,则更易出现漏气现象。
杀菌不彻(分隔)底——即成品包装内还残存部分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遇到合适的温湿度环境及氧气浓度,则会大量生长、繁殖。
检测建议:——关注包材的氧气透过量、揉搓后的氧气透过量、密封性能(负压法)、热封强度、剥离强度等主要性能的监测。
——选择阻隔性高、耐揉搓性好的包材或对现有包材进行质量改进。
——提高杀菌效果,改善热封口的密封质量(即热封效果)。
典型质量案例:——检测样品:风味烧鸡铝塑复合膜包装(企业反馈使用新进批次的包材包装风味鸡时,出现了大规模的胀袋问题)。
——针对性检测项目:氧气透过量、揉搓后氧气透过量、密封性能(负压法)、热封强度、剥离强度。
——试验结果:热封强度值较高且均匀性好,满足良好热封效果的需求;氧气透过量为0.1541 cm3/(m224h0.1MPa),揉搓后包装袋表面出现了多个穿透性针孔,包装的阻隔性急剧下降(即氧气透过量显著增大);密封性能(负压法)试验中,发生胀袋的产品在-25KPa时,即在袋体的折痕处发生漏气,未发生胀袋的产品在-90KPa时,仍未漏气;包装袋的剥离强度为1.53N/15mm,远低于市场上同类优质产品的平均值。
铝易开盖两片罐装饮料“胀罐”原因分析及防范

铝易开盖两片罐装饮料“胀罐”原因分析及防范从“理化因素”和“微生物因素”两方面,分析了铝易开盖两片罐装碳酸饮料产生“胀罐”的原因,提出了工艺、卫生、检验方面的防范措施关键词:饮料胀罐原因分析防范措施用铝易开盖两片罐灌装碳酸饮料存在一个较敏感的质量问题,即所谓的“胀罐”,或称之为鼓听、爆罐。
探讨形成这一质量缺陷的原因并找出防范措施,会给企业(制造商)、经营者、消费者带来较大的经济利益。
1 “胀罐”原因分析诸多原因都会引起“胀罐”。
归纳起来,有两方面的主要原因:理化因素引起的“胀罐”和微生物引起的“胀罐”。
前者主要是包装物外形受损,对罐装饮料的内在品质影响不大,通常是在生产过程或贮存过程中发生的,一般形成“次品”;而后者由于微生物在罐体内生长繁殖,产酸产气,使饮料的内在品质发生较大变化,不能食用,因此,多形成“废品”。
此现象通常发生在产品贮存或已销往消费者手中时,企业较难控制,影响也较大1.1 理化因素引起的“胀罐”原因饮料内部温度过高,CO2含气倍数过大,罐内空气含量过高或运输中的颠簸,都会造成饮料中CO2的逸出。
气体聚拢在顶隙,使罐内压力升高。
当内压大于罐体承压能力时,即引起胀罐。
另外,铝材过薄,拉伸不均或材料有缺陷时,会使罐、盖承压力下降,在薄弱处容易发生饮料胀罐甚至泄漏1.2 微生物引起的“胀罐”原因碳酸饮料有其特殊的理化特性——低pH、低氮、低氧,对微生物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是一种选择性培养基,只有少数菌群可以生存。
因为pH较低,只有酵母、霉菌、乳酸菌和醋酸菌能够生长;受CO2填充的影响,专性好氧的霉菌生长受到抑制,而具有发酵能力的酵母菌和乳酸菌却可以生长、繁殖,尤其是兼性好氧的酵母菌,产酸产气,使饮料产生过多泡沫,使包装物内压增高,引起容器变形胀罐或渗漏。
微生物污染途径见表1。
表1 微生物污染饮料途径表2 “胀罐”防范措施2.1 理化因素引起的“胀罐”防范措施2.1.1 工艺防范2.1.1.1 制定科学的灌装工艺对标准的“冷灌装”工艺暖罐温度一般应<6 5℃;对“冷灌装+巴氏杀菌”的灌装工艺杀菌温度和时间以60~63℃,20~30m in为宜。
辣酱胀袋原因分析及加热处理条件优化

Sterilization Conditions Optim ization
M ENG Li ”,LEI Hong ,GAO Lei ,SHEN Jing ,YAN Xiu—feng 。 (1.Postdoctoral Research Station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 arbin 150040,China;
for sterilization is 8O℃ ,10 min,the total mortality of bacteria is 86.8% ,and there S no significant
change of sensory after sterilization. Under such condition,chili sauce sam ples can be stored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one m onth.
处理条 件 。结果表 明 :胀 袋 辣 酱 细 茵 总数 为 4.5×10 cfu/mL,是 辣 酱 胀 袋 的 主 灭茵 处理 ,细茵 总数 下 降 86.8 ,且感 官 变化 不 明显 ,可以有 效控 制辣 酱胀 袋 。在
该 条件 下 处理后 的辣酱 保质期 可延 长 至 1个 月。
关 键词 :辣 酱 ;胀 袋 ;杀茵
中图分类 号 :TS201.1 文 献标 志码 :A
doi:10.3969/j.issn.1000-9973.2016.05.003
文 章编 号 :1000—9973(2016)05—0011—05
Chi l i Sauce Expanding Bag Reasons Analysis and
z z z PsgiolePfrp
利乐包简介20180726

包材内层PE被拉起,露出光亮的铝箔层。这是良好 的封合
利乐包简介20180726
封合良好
包材内层PE以及铝箔层被拉开而横封未被拉开,这 表明横封强度大于包材本身复合层强度,这是好的 封合。这里指示的是出于纵封和横封交叉处,同样
适用于上述描述。
利乐包简介20180726
横封被拉开而复合层未被拉开,这是冷封合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3.5-4.5 3.5-4.5
5.0-7.0 7.0-9.0 7.0-9.0 5.0-7.0 5.0-7.0
7.0-9.0 7.0-9.0
利乐包简介20180726
纵封的作用是在产品灌注前让包材形成一个密闭的纸管。在纵 封贴条黏附机构,纵封贴条被黏附于包材边缘。
利乐包简介20180726
在包材形成密封纸管的过程中,未被黏附纵封贴条的一面被 加热,接着包材的两边缘重叠,在压力滚轮的作用下,黏附
在一起密封的纸管
1. 纵封贴条 2. 包材 4. 对压滚轮 5. 压力滚轮
利乐包简介20180726
在贴条黏附器黏附贴条一端的包材被称为SA端,在纵封处黏 附贴条的包材一端被称为LS端,在SA和LS端之间,存在一
个气隙
利乐包简介20180726
五.横封形成
1. 产品
2. 容量盒
3. 压力爪
4. 切割爪
5. 切刀
6. 感应棒
7. 胶条
8. 包装 1 (上部)
利乐9包. 包简装介220(1下8部07)26
感应棒产生高频振荡, 使包材中铝箔加热,从
而使内层PE被加热
利乐包简介20180726
六.底角与折角粘合
底角与折角最后粘合,实际完成的折痕应与折痕线 准确对齐。
软包锂离子电池鼓胀原因超全总结

软包锂离子电池鼓胀原因超全总结引起软包锂离子电池鼓胀的原因有很多。
根据实验研发经验,笔者将锂电池鼓胀的原因分为三类,一是电池极片在循环过程中膨胀导致的厚度增加;二是由于电解液氧化分解产气导致的鼓胀。
三是电池封装不严引进水分、角位破损等工艺缺陷引起的鼓胀。
在不同的电池体系中,电池厚度变化的主导因素不同,如在钛酸锂负极体系电池中,鼓胀的主要因素是气鼓;在石墨负极体系中,极片厚度和产气对电池的鼓胀均起到促进作用。
一、电极极片厚度变化石墨负极膨胀影响因素及机理讨论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电芯厚度增加主要归结为负极的膨胀,正极膨胀率仅为2~4%,负极通常由石墨、粘接剂、导电碳组成,其中石墨材料本身的膨胀率达到~10%,造成石墨负极膨胀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SEI膜形成、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工艺参数以及其他影响因素。
(1)SEI膜形成锂离子电池首次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在石墨颗粒在固液相界面发生还原反应,形成一层覆盖于电极材料表面的钝化层(SEI 膜),SEI膜的产生使阳极厚度显著增加,而且由于SEI膜产生,导致电芯厚度增加约4%。
从长期循环过程看,根据不同石墨的物理结构和比表面,循环过程会发生SEI的溶解和新SEI生产的动态过程,比如片状石墨较球状石墨有更大的膨胀率。
(2)荷电状态电芯在循环过程中,石墨阳极体积膨胀与电芯SOC 呈很好的周期性的函数关系,即随着锂离子在石墨中的不断嵌入(电芯SOC的提高)体积逐渐膨胀,当锂离子从石墨阳极脱出时,电芯SOC 逐渐减小,相应石墨阳极体积逐渐缩小。
(3)工艺参数从工艺参数方面看,压实密度对石墨阳极影响较大,极片冷压过程中,石墨阳极膜层中产生较大的压应力,这种应力在极片后续高温烘烤等工序很难完全释放。
电芯进行循环充放电时,由于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电解液对粘接剂溶胀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膜片应力在循环过程得到释放,膨胀率增大。
另一方面,压实密度大小决定了阳极膜层空隙容量大小,膜层中孔隙容量大,可以有效吸收极片膨胀的体积,空隙容量小,当极片膨胀时,没有足够的空间吸收膨胀所产生的体积,此时,膨胀只能向膜层外部膨胀,表现为阳极片的体积膨胀。
货物包装破损原因分析与改善怎么写

货物包装破损原因分析与改善在物流运输过程中,货物包装破损是一个经常发生的问题。
货物包装破损不仅会造成货物本身损失,还可能对物流运输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对货物包装破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非常重要。
货物包装破损的原因分析1. 包装材料选择不当货物包装破损的一个常见原因是包装材料选择不当。
如果包装材料质量差、强度不够,无法承受运输过程中的振动和压力,就容易导致包装破损。
2. 包装方式不合理包装方式不合理也是导致货物包装破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包装方式过于松散或者过于紧密,都会增加货物在运输途中受到挤压和震动的可能性,加剧破损的风险。
3. 运输过程中的不慎在货物运输过程中,搬运、装卸等环节如果操作不当,也容易导致货物包装破损。
比如,搬运员使用不当的工具或者力度过大,可能会造成货物撞击或挤压,造成包装破损。
4. 天气和环境因素天气和环境因素也会影响货物包装破损的情况。
比如,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运输货物,风雨可能会导致包装材料受潮,增加货物破损的可能性。
货物包装破损的改善措施1. 合理选择包装材料为了减少货物包装破损的风险,首先要合理选择包装材料。
选择质量好、强度高的包装材料,确保能够承受运输过程中的各种振动和压力。
2. 规范包装方式在包装货物时,要根据货物的特性和运输距离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包装方式。
避免包装过松或过紧,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3. 完善运输过程管理加强对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管理,规范搬运、装卸等操作,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按照正确的方式处理货物,减少破损的风险。
4. 针对天气和环境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在面对恶劣的天气和环境条件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比如在包装上增加防水措施,避免货物受潮等。
通过以上改善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货物包装破损的风险,提高货物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我希望这篇文章对分析货物包装破损的原因以及提出改善措施有所帮助。
货物包装破损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以确保货物能够安全、完整地到达目的地。
利乐无菌包装原理(NXPowerLite).ppt

休息
铝箔层破裂检查
概述
这个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包材铝箔层是否破裂,这种破裂通 常会发生在横封屋脊处,特别多发生在包装的角处。
如果铝箔破裂发生在封合形成末期,横封脉冲前或进行中,包 装完整性就会受到影响;铝箔中的加热回路会受到铝箔裂口的 影响,加热区会不正确,这样加热区中的A值就不能满足最低要 求。
封合良好
包材内层PE被拉起,露出光亮的铝箔层。这是良好 的封合
横封撕拉试验
横封评价
横封被拉开而复合层未被拉开,这是冷封合 冷封合主要是由如下原因造成: 1. 封合功率太低 2. 封合压力过小
横封撕拉试验
横封评价
横封内层PE受热过渡,铝箔层出现细小的裂缝,为 不良封合 上述情况主要是由如下原因造成: 1. 封合功率太高 2. 夹爪压力过大
下图指示了在整个溶解试验过 程中,包材各复合层的保留情 况
横封检查方法
溶解试验
从纵封重叠处将包装最外层 小心地揭开,尽可能多地将 纸层揭掉。
横封检查方法
溶解试验
溶解试验方法
酸溶法1(非常快)
酸溶法2(较快)
碱溶法(较慢)
溶液配制方法 优点 缺点
-1:1 HCL 溶液 -1:3 HCL 溶液 -中和溶液
低速设备夹爪
高速设备夹爪
包装完整性检查
横封形成
1. 产品 3. 压力爪 5. 切刀 7. 胶条 9. 包装2 (下部)
2. 容量盒 4. 切割爪 6. 感应棒 8. 包装 1 (上部)
包装完整性检查
横封形成
感应棒产生高频振荡, 使包材中铝箔加热,从 而使内层PE被加热
包装完整性检查
横封形成
1 3 5
铝箔层溶解掉后,将样包从酸溶液中 取出,先放入中和溶液中进行中和, 然后用清水小心清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乐包胀包原因分析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利乐包胀包原因分析时间:2009-10-19 11:34来源:作者:点击:724次生产酸奶的企业都遇到过酸奶胀包的质量问题,尤其在夏天,塑料袋装、塑料杯装酸奶在保质期内经常出现胀包现象,影响企业的生产和销售。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胀包现象呢主要原因是产品污染了酵母菌,酵母菌在有氧气和适宜温度的条件下,发酵产品中的糖,使糖分解成二氧化碳气体和酒精,其中二氧化碳是引起胀包的主要原因,产品的酒味是酒精引起的。
酵母菌是如何污染产品呢一是空气,尤其在夏天,空气中酵母菌非常多,在生产和发酵剂制作过程中极易接触带菌的空气。
二是糖(包括果汁),糖是酵母菌的主要来源,虽然有杀菌工艺,但往往杀菌不彻底,使酵母菌得以存活。
三是包装物料,包装物料因无法杀菌而污染酵母菌。
四是生产人员,因个人卫生和操作不当而污染酵母菌。
如何防止酸奶胀包虽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控制污染源,但由于技术和设备等原因,使酸奶胀包现象很难控制。
现在市场上有一种新型食品添加剂—防胀剂。
它是一种白色、无味的杀菌剂。
在通常用量下,它能杀灭酵母、霉菌和其它真菌,但对乳酸菌没有影响。
它具有较广的pH使用范围。
在pH4-7范围下活性不受影响。
它在水中溶解度很低,但在酸性条件下,它的溶解度增大。
它的水溶液在室温下稳定,在100度下亦能稳定1-3小时。
它的粉末和水溶液都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紫外线照射会引起品质渐变,并导致失活;应避免与氧化剂接触,尤其是过氧化物与巯基化合物,这些氧化剂会通过过氧化反应而使防胀剂活性降低。
在超市里,采用利乐砖和利乐枕包装的牛奶一般都散放或成箱堆放,不用放入冷柜,这是因为利乐砖和利乐枕中的牛奶经过了“超高温灭菌”处理,英文缩写为UHT。
跟巴氏奶有所不同,超高温灭菌奶是用134℃左右的高温,把原奶瞬间消毒4秒钟,将牛奶中的有害细菌和微生物全部杀死,然后再在无菌条件下,装到利乐砖或利乐枕这种无菌包装中,达到商业无菌的标准。
由于利乐包装是由纸、铝、塑组成的六层复合包装,能够隔绝空气、光线和细菌,因此牛奶可以在常温下存放,而且保质期较长,利乐枕达到45天,利乐砖则达到6至9个月。
利乐包无需冷藏,使喝牛奶成为随时随地的享受,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利乐包在密封时可以常温保存,但开包后如果喝不完,就必须放入冰箱冷藏了。
从营养角度来看,虽然经过超高温消毒,但由于消毒时间只有4秒左右,因此牛奶主要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钙等,基本不受损。
图片中的产品是汇源的100%苹果汁,是康美包装的,不是利乐。
应该是被霉菌污染发生的变质。
在无菌冷灌装的设备中,不管是康美、利乐、PET,还是百利包,只要正常情况下,是可以保证产品的品质的,但不管多么先进的设备,都不会做到100%的产品合格。
康美和利乐的产品在货架期内通常偶尔会出现涨包和霉菌污染变质现象,主要的原因是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颠簸或磨损导致包装密封破坏。
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包装顶部封口处密封坏,这种情况容易被空气中的酵母菌污染,加之产品顶部的有氧条件,酵母菌会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导致涨包,并产生酒精发酵气味,这种情况很容易被识别,而且一般产品的标签都会明示:涨包请勿饮用。
还有一种情况是包装底部密封破坏,导致包装漏气,这种情况容易发生霉菌污染,由于在底部霉菌可以附着在包装盒上,加之果汁本身的营养条件很适合霉菌生长,霉菌一般可以繁殖到图片中的程度。
果汁中霉菌的生长产生的代谢物不如发酵的代谢物更直观、更有特征,在加上果汁本身的口感,一般不容易被品尝出来,尤其是100%苹果汁。
由于利乐和康美的包装都是多层复合包装,对于包装密封的损坏是不太容易被发现的。
而且很细小的密封泄露即可导致产品的变质。
利乐和康美产品一般都有一定的真空度,因此大家在购买产品时可用手感觉一下包装的真空度是否被破坏,如果被破坏,纸包装会向外微鼓。
如果没有破坏,包装会向内收缩。
当然,上面两种情况并不会是普遍现象,几率都是非常低的。
大家还是应该相信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安全性。
导致食品不安全的往往还是人的因素。
至于搂主所说的打官司,我感觉大可不必。
因为如果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若对消费者没有造成事实的人身伤害的话,有没有什么可以赔偿的。
建议楼主还是采取正常的投诉途径,获取正常的消费补偿。
90年代初,我做过好几年的利乐,楼主发的照片中的情况也遇到过。
因为利乐包是平卷纸经密封、折叠成砖行包装的。
如果纵封和横封没有封好,会很快发生泄漏的。
出现楼主这种情况最大的可能,就是折角处有极其微小的漏气,在折角时被罐装机的夹爪弄坏的(这是设备问题)。
在折角处出现极其微小的针眼状的小空(如果不注意,肉眼看不到,而且,还不发生泄漏),导致空气进入,微生物开始生长繁殖。
而且,产气后还不涨包,因为和外界相通。
再加上是果汁饮料,极易形成较大的凝块。
如果是康美盒,我就不清楚了,是不是包装时候的过程是一样的呀?当时,康美纸包还没有国产话,最终我们选择了利乐,至少利乐包材国内可以购买:北京,佛山,昆山。
我去过佛山和昆山的两个纸厂。
利乐,是不会假冒的。
首先,设备价格太贵;其次,利乐的纸厂都属于利乐公司,像汇源这样的老的利乐客户,外人是不可能从利乐纸厂买到汇源包材的。
牛奶被微生物污染后,会造成变质、变坏。
若污染的微生物在产品中会繁殖并产气,则产品外观鼓胀(即胀包);若污染的微生物在产品中会繁殖但不产气,则产品外观包型完整(即平酸包);若污染的微生物在产品中会分解蛋白质成一些发苦的肽类片断,则产品口味偏苦。
主要原因有:原料奶或辅料的影响。
若原料奶或辅料中含有较多的芽孢菌或耐热芽孢菌,则超高温灭菌后,相应的产品中芽孢菌或耐热芽孢菌也会残留的较多,从而使产品的坏包数增加。
灭菌效率未达到要求。
灭菌效率取决于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的配合,也会受杀菌器(对间接加热而言)内表面(产品的一面)的结垢程度的影响。
○1不同的产品,须采取不同的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若灭菌效率未达到要求,则灭菌后的产品中残留的微生物(特别是芽孢菌或耐热芽孢菌)就较多,包装后的产品就会出现坏包。
○2杀菌器内便面的结垢程度较后,则会影响热的传递,使产品的实际灭菌温度降低和灭菌时间缩短,从而影响灭菌效率。
(3)灭菌后的输送管道、无菌罐清洗不到位。
超高温灭菌后的五菌产品的输送管道以及五菌罐要确保无菌,若清洗杀菌不到位,会引起产品被二次污染,从而使包装后的产品出现坏包。
(4)包材灭菌效果不佳。
包材的灭菌通常是由双氧水进行的,若双氧水浓度或温度达不到要求,就不能有效地杀死包材内表面的微生物,包装后的产品就会出现坏包。
(5)灌装机在生产时无菌环境被破坏。
○1为了保证灌装时的无菌状态,则灌装前整个灌装机同产品有接触的表面都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杀菌,若清洗杀菌不到位,则会使同不洁表面接触的产品含有较多的微生物,从而使包装后的产品出现许多坏包。
○2在生产灌装时要通过热空气和蒸汽阀来保证灌装时的无菌状况,若热空气温度太低或蒸汽阀的保证作用未达要求,则易使产品出现坏包。
○3产品在灌装时出现“爆管”现象(“爆管”是指灌注牛奶的纸管有泄漏点),即纸管成形灌注牛奶时,由于各种原因(如:纸管被夹爪拉破、纸接头未达要求)造成缝合不好形成泄漏,则有可能会使微生物通过泄漏处进入纸管,破坏了纸管内的无菌环境,则易使产品出现坏包。
○4对于封闭式无菌包装系统,若无菌室正压状态被破坏,则易使产品出现坏包。
(6)包型缝合不严:若包型缝合不严,则易造成微生物的污染,出现坏包。
(7)运输、贮存不当:利乐包产品为无菌包装,若运输、贮存不当,包被碰伤、挤压变形严重,就易使得包的无菌状况被破坏,出现坏包。
理化原因所造成的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1)脂肪上浮包产生的原因○1原料奶质量不佳:含有由微生物(特别是嗜冷菌)产生的较多的脂肪酶,而这些脂肪酶较耐热,在超高温温度下,不能完全被钝化。
有研究表明,经140℃,5s的热处理,胞外脂肪酶的残留量约为40%。
残留的脂肪酶在产品贮存期间分解脂肪球膜,释放出自由脂肪酸,而导致脂肪易聚合上浮。
○2原料奶贮存时间较长:因原料奶需在低温下贮存,否则易造成原料奶的变质。
但在低温下贮存时间过长,则易造成嗜冷菌的繁殖,产生较多的脂肪酶,从而使加工完的牛奶易脂肪上浮(原因同上)。
○3加工过程中牛奶均质效果不好:若均质效果不好,牛奶中的脂肪球没有打碎到很小的粒度以及充分的分散,则加工后的牛奶中的这些脂肪球易重新聚集,形成大的脂肪球,从而加快脂肪上浮速度。
○4加工后的牛奶存放时间过长或贮存温度较高:牛奶加工后,由于牛奶的特性,都会存在着脂肪上浮,如果只是原料、加工控制的好,也仅能延缓脂肪聚集上浮速度而已,因此,加工后的牛奶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则脂肪上浮的情况也会加重。
同时,在一定温度下,若贮存温度较高,也会造成脂肪分子的碰撞聚合的机会加快,从而使脂肪上浮速度加快。
(2)蛋白质凝固包或苦包产生的主要原因原料奶中由于微生物(特别是嗜冷菌)产生的蛋白分解酶较耐热,其耐热性远远高于耐热芽孢,曾有人计算过,一种蛋白分解酶的耐热性是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耐热性的4000倍。
同样有研究表明,经140℃,5s的热处理,胞外蛋白酶的残留量约为29%。
残留的蛋白分解酶在加工后的贮存过程中分解蛋白质,根据蛋白分解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下列2种情况:○1凝块的出现:凝块出现的快慢与产品中蛋白分解酶的残留量和销售条件有关,通常是牛奶先不稳定,有时看上去牛奶还没有出现凝块,但一加热就出现凝块,严重时在盒底部有明显的蛋白凝块,一般凝块出现在生产2个月以后。
○2苦包的产生:若蛋白分解酶分解蛋白质形成带有苦味的短肽链(苦味来源于由某些带苦味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的),则产品就带有苦味,并且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苦味会加重。
(3)理化指标偏低包(俗称“水包”)产生的主要原因○1开始灌装时,以奶顶水,若控制不好,奶顶水时间太短,造成水没有顶干净就开始包装,使包装后的少量产品理化指标偏低。
○2生产快结束时,以水顶奶,若控制不好,水顶奶时间太长,造成水混入奶中,使包装后的少量产品理化指标偏低。
(4)褐色包产生的主要原因○1灭菌温度较高或灭菌时间较长,则会加剧非酶褐变(即美拉的反应生成黑色素),从而使奶易褐变。
○2无无菌罐的厂家,若超高温灭菌的奶回流量大,汇流次数多,则奶易褐变。
○3有无菌罐的厂家,若超高温灭菌机调速,从高速调到低速至流量稳定的一段时间内,则会使奶的受热时间延长和加热温度升高,从而使这一段时间的奶褐变加剧(同正常加热的奶相比较)。
○4若原料奶质量不佳或灭菌时间长,会使加热器内表面结垢,若垢层太厚掉落奶中,就会使这一段时间的奶褐变加剧,又是奶中还会有褐色块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