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课件

合集下载

茶树形态特征 ppt课件

茶树形态特征 ppt课件

2021/3/30
16
高产优质树型模式
树冠广阔,覆盖度大:高幅比达到1:2或1:1.6,树冠间距 20-30cm, 树冠有效覆盖度达到90%的水平
2021/3/30
17
定型修剪
修剪可以加速主茎的优势转 移,以达树冠开展状态。
第二次,树高达40cm,在原来剪口基础上, 提高10-15cm,或者距地25-30cm处修剪。
大叶种茶树主根明显,呈典型的直根 系类型,其分布较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深 广。
2021/3/30
8
茶树根系
形态:与其它木本植物类似
过渡型 分生根系
丛生根系
图2021/3不/30 同生育时期茶树的根系形态
1 一年生根系 2 二年生根系 3 半年期根系 4 衰老期根系
9
茶树根系
茶树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有明显的层次。 最上层根群着生角度较大,分根性强,
直径 粒重g
mm
大粒 15 2
中粒 12 1
小粒 10 0.5
2021/3/30
43
第五章 茶树生物学特性
5.1 茶树的生育特点
5.1.1茶树的个体生育周期 5.1.2茶树的年生育周期
5.2 茶树器官的生育特性 5.3 茶树生育的相关特性
2021/3/30
44
5.1.1茶树的个体周期
茶树一生的生命周期又称为总生育周期,其 个体的发育是在总生育周期之中。
2021/3/30
23
茶芽
多数品种的幼嫩芽叶色泽嫩黄,具油光, 满披茸毛,随着叶片老化,色泽由黄转绿,茸 毛脱落。芽叶大小以同类芽叶或混合芽的鲜重 (单芽或百芽重)表示。
大叶种
小叶种和中 叶种
百芽重(g) 百芽重(g)

茶文化之茶的生物学特性

茶文化之茶的生物学特性

三、茶树的生育周期
1合子;2茶籽 及插穗;3幼苗 期;4幼年期; 5-6成年期;7 衰老期
(一)幼苗期
• 幼苗期:指从茶籽 萌发到茶苗出土, 到第一次生长休止 时为止;或从营养 体再生至形成完整 植株止(扦插苗) 历时4~8个月。
1、茶籽直播
• 营养特点:出土前, 单纯由子叶供给营养 ;出土后,子叶光合 作用。 • 生长特点:地下部生 长优于地上部,主干 和主根分枝少。 • 管理重点:促进茶籽 萌发(温度、水和空 气)。
(三)成年期
• 成年期:亦称青、壮 年时期,指茶树正式 投产到第一次进行更 新改造时为止。 • 历时20~30年左右, 是茶树一生中最有经 济价值的时期。
1、生长习性
• 茶树由营养生长为 主,转变为营养和 生殖生长并重。 • 年龄较大枝条转变 为合轴分枝。 • 而年龄较幼枝条仍 为单轴分枝。
单轴 合轴 分枝 分枝
1、生长习性
• 地上部骨干枝衰老或干枯,根颈处萌发徒 长枝和不定根(丛生根)。 • 自然更新或人工更新(重修剪和台刈), 仍可复壮。
2、管理重点
• 新修剪后要加强肥培管理(深翻改土,施 入有机肥,增施K、P),延缓衰老进程。 • 进行定型修剪,培养树冠。 • 经数次台刈更新后,产量仍不能提高的, 应及时挖除改种。
半披张状
披张状 分枝角度大 (≥45°)
介于直立状和披张状之 间
判别新梢是否成 熟的标准:芽头 是否形成驻芽。
区分枝条与新梢的 标准:茎的木质化 程度。
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 梢
顶芽
不定芽
腋芽
(三)茶树的叶片
• 鳞片:无叶柄,质地较硬,呈黄绿或棕 褐色,表面有茸毛与蜡质,随着茶芽萌 展,鳞片逐渐脱落。 • 鱼叶:形似鱼鳞而得名。叶柄宽而扁平 ,叶缘一般无锯齿,或前端略有锯齿, 侧脉不明显,叶形多呈倒卵形,叶尖圆 钝。 • 真叶:发育完全的叶片。

茶学概论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2学时)

茶学概论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2学时)

乔木型 小乔木型
灌木型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一)茶树的根系
主根:胚根发育形成的 中轴根,有很强的向地 性。 侧根:主根上发生的根, 螺旋线状排列,呈层状 结构。 吸收根:侧根前端呈乳 白色的根,其表面密生 根毛。 根毛:吸收水分和养料 的部位。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1 一年生根系 2 二年生根系 3 壮年期根系 4 衰老期根系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1、生长习性
营养生长旺盛,占绝对 优势。 枝条的分枝方式:单轴 分枝。 根系:直根系为主,侧 根很少;扦插苗则以须 根为主。 3 年前后开始开花、结 果(实生苗)。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2、管理重点
茶树的定型修剪:幼年 期茶树的可塑性大,培 养粗壮的骨干枝,形成 浓密的分枝树型,为高 产优质打下基础。 加强土壤管理:要求土 壤深厚、疏松,形成较 为深广的根系;增施磷、 钾肥。 以养为主,后期以采代 剪。
茶果为朔果,成熟时果壳开裂,种子落地。 果皮未成熟时为绿色,成熟后变为棕绿或绿褐色。 果皮光滑,厚度不一,薄的成熟早,厚的成熟迟。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球形
肾形
三角形
方形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三、茶树的生育周期
1合子;2茶籽及插穗;3幼苗期;4幼年期;5-6成年期;7衰老期
(一)幼苗期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以茶养身,以道养心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圆尖
急尖
钝尖 椭圆形
渐尖 长椭圆形
圆形 倒卵形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四)茶树的花
着生部位:叶腋间。 着生数量:1~5个或更 多。 着生方式:单生、对生 或丛生。 花轴短而粗:属假总状 花序。

茶叶基础知识ppt课件

茶叶基础知识ppt课件

植物从种子 萌发开始, 随着时间的 推移,在形 态、生理机 能等方面, 不断地起着 量和质的变 化,直至死 亡,这个过 程称为生物
学年龄。
1、合子
2、种子及插穗
3、幼苗期 4、幼年期
茶树生物学年龄
7、衰老期
5-6、成年期
11
茶树的适生环境
喜温怕寒、喜光怕晒、喜酸怕碱、喜湿怕涝 ——“四喜四怕”
1. 温度:喜温怕寒,N45°到S38°之间均可栽培。 最适温度20- 30℃,最高临界温度为45℃。
• 茶文化启蒙:东汉华佗《食经》 • 茶文化形成:《茶经》,是唐
“苦茶久食,益意思” 。
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把儒、
• 茶文化萌芽:两晋南北朝有识 之士提出“养廉”,孙皓对韦
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 中国茶道精神。
曜 “以茶代酒”。
• 茶文化兴盛:宋代“斗茶”、
元代“玩茶”、明清“撮泡
法” 。
20
二、茶在国内外的传播
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灌木型、小乔 木型、乔木型一应俱全。生产红茶、 绿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是我国 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 地之一 。
31
江南茶区
主要产区:是我国发展名优茶的适 宜区域,位于长江以南。
土壤肥沃:基本上是红壤,部分是 黄壤或黄棕壤。
气候宜人: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 年平均气温15-18℃,有伏旱或秋旱。
产的兴盛时期。
16茶叶制作的起源来自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
从蒸青到炒青:
“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
“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焙
——《晋书》
至干…” 。
从蒸青造形到龙团凤饼:
——《茶疏》
“蒸茶制饼”:“晴,采之。蒸之, 捣之…。”——《茶经》

茶树栽培生物学基础—茶树植物学的特性特征(茶树栽培管理课件)

茶树栽培生物学基础—茶树植物学的特性特征(茶树栽培管理课件)
茶 韵
茶树的茎
茶 韵
支撑、输导、贮藏
茎的外部形态
由于分枝部位不同,茶 树可分为乔木、小乔木和灌 木3种类型。乔木型茶树,植 株高大,有明显主干;小乔木 型茶树,植株较高大,基部 主干明显;灌木型茶树,植株 较矮小,无明显主干,在生 产上我国栽培最多的是灌木 型和小乔木型茶树。
茶 韵
茶 韵
浅褐色一褐色→褐棕色 →暗灰色→灰白色
茶树的根系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 种子
茶 韵
根系起着固定、吸 收、贮藏、合成等多方 面作用产措施 的重要物学依据。
茶 韵
主根是由胚根发育向下生长形成的中轴根,有很强的向地性,向 土壤深层生长可达1~2m,甚至更深;当胚根伸长至5~10cm时,就会发生 一级侧根;一级侧根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可发生一级侧相,以此举 推,从而形成庞大的根系;侧根的前端生长出乳白色的吸收根,其表面 密生根毛。主根和侧根呈红棕色,寿命长,起固定、贮藏和输导作用。 吸收根主要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也能吸收少量的二氧化碳,但其寿 命短,不断衰亡更新,少数未死亡的吸收根可发育成侧根。主根上的 侧根是按螺旋状排列的,由于主根生长速度不均衡,以及各土层营养 条件的差异,侧根发生有一定的节律,使茶树根系出现层状结构。
树龄、品种、繁殖方式、种植方式、 种植密度、生态条件以及农艺措施
向肥性、向湿性、忌渍性
茶树的根尖与一般植物根尖相似,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 区四部分。 (1)根冠。根冠位于根的最尖端。长约 0.2 mm,是一群比较大的细胞, 形似帽子,套在根的生长点外面,保护根的生长点,所以称为根冠。 (2)分生区。分生区离根尖端0.2~1.0mm,由顶端分生组织形成,此处 细胞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又称生长点。新细胞边长大、边分 化,形成根的各种组织。 (3)伸长区。在生长点的上方,称为伸长区,此区全长约几毫米,这部 分细胞中的液胞迅速增大,细胞伸长很快。 (4)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方,称为根毛区(又称成熟区),其特点是细 胞基本成熟。并停止伸长,同时表皮细胞外壁向外仲长成为根毛(图22),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养料的部位。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2024)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2024)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二)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茶树的种植习性1.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茶树的生长适宜温度一般在1030摄氏度之间,不同品种的茶树对温度的要求有所差异。

2.光照要求:茶树对光照的要求较高,日照时间越长,光合作用越充分,茶树生长得越好。

3.土壤要求:茶树喜欢松软、肥沃、透气性良好的土壤,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较强,但对排水不良的土壤不适应。

4.需要一定的湿度:茶树对湿度要求较高,较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80%。

二、茶树的生长环境的适应性1.海拔适应性:茶树的生长适应性较广,可以在海拔3002000米的地区生长,但不同品种对海拔的适应能力有所不同。

2.气候适应性:茶树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能够适应多样的气候条件,但对寒冷和干旱的抵抗力相对较弱。

3.地理分布范围:茶树最初起源于中国,现已广泛分布于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如印度、斯里兰卡、等。

三、茶树的生殖方式1.有性繁殖:茶树可以通过有性繁殖,包括自交和异交两种方式,实现种子的形成和繁殖后代。

2.无性繁殖:茶树还可以通过无性繁殖,如扦插、嫁接等方法,进行繁殖,这种方式能够保持品种的纯度和特性。

四、茶树的遗传变异1.基因型的变异:茶树的基因型在不同品种和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变异,这种变异是茶树遗传多样性的基础。

2.表型的变异:茶树的表型特征也会因环境的差异和基因型的不同而发生变异,这些变异包括茶叶的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

五、茶树的病虫害防治1.常见的病害: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病害的侵袭,如茶叶炭疽病、茶叶锈病等,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2.常见的虫害:茶树也容易受到一些虫害的侵袭,如茶小绿叶蝉、茶叶蚜等,这些虫害会严重影响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产量。

总结:茶树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和茶叶的主要来源,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它对生长环境适应性强,能够在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生长,具有较高的抗逆性。

茶树的繁殖方式多样,能够通过有性和无性繁殖方式进行繁衍。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课件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课件

以茶养身,以道养心
第四十三页,共43页。
根系:直根系为主,侧 根很少;扦插苗则以须 根为主。
3 年前后开始开花、结 果(实生苗)。
第二十八页,共43页。
2、管理重点
茶树的定型修剪:幼年 期茶树的可塑性大,培 养粗壮的骨干枝,形成 浓密的分枝树型,为高 产优质打下基础。
加强土壤管理:要求土 壤深厚、疏松,形成较 为深广的根系;增施磷、 钾肥。
极端最低温度:-8℃至16℃冻伤。
年活动积温:至少需要 ≥10℃的3 000℃。
第三十八页,共43页。
(三)水分与茶树生育
喜湿怕涝:年降水量必 须在1000mm以上,生 长期月降水量应大于 100mm。
空气相对湿度:在 80~90%比较适宜。
土壤水分:在50~90%比 较适宜,随含水量提高, 生育量增加。
第二十四页,共43页。
1、茶籽直播
营养特点:出土前,单 纯由子叶供给营养;出 土后,子叶光合作用。
生长特点:地下部生长 优于地上部,主干和主 根分枝少。
管理重点:促进茶籽萌 发(温度、水和空气)。
第二十五页,共43页。
2、短穗扦插
营养特点:生根前,主 要依靠茎、叶贮藏的营 养;生根后,根系吸收 水分、矿质营养。
侧根:主根上发生的根, 螺旋线状排列,呈层状 结构。
吸收根:侧根前端呈乳 白色的根,其表面密生 根毛。
根毛:吸收水分和养料 的部位。
第十页,共43页。
1 一年生根系
2 二年生根系
3 壮年期根系
4 衰老期根系
第十一页,共43页。
(二)茶树的茎
主干:由胚轴生育而成, 指根颈至第一级侧枝的 部位。
管理重点:及时供水; 搭建塑料小棚,保湿; 遮荫,减少叶片蒸腾作 用。

茶树生物学特性

茶树生物学特性

花芽分化: 花芽形成到花蕾成熟过程。 茶树顶端分生组织形成花原基的过程。 生长点细胞分化向着茶花器官各组成局部
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方向开展的过程。 花芽分化期可分为两个时期: 生理分化期和形态分化期
a. 生理分化期:
b. 生长点细胞分裂出现不规那么突起,细 胞生理功能、结构向着花芽组织方向开展, 但形态上与叶芽并无明显的区别。
成年期特征:
a. 树冠的离心生长,有利于扩大树冠采摘, 能充分利用空间和太阳光。
b. 地下部根群兴旺,根系扩散面积比树冠 大。
c. “结节枝〞和“鸡爪枝〞增多 d. 更新有利于复壮树势。
〔4〕 衰老期
茶树从第一次更新起, 直至整株茶树死亡这一 时期。
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与茶树品种、栽培管理 水平和生态环境条件有 关
温度:当t<10℃,t>35℃芽的生育受到抑制; 水分:水是细胞分裂扩大的必要条件,水分缺乏细 胞分裂扩大困难;
光照:茶树是短日植物,随日照缩短营养生长缓慢;
土壤养分:只有充足的矿质元素,才能满足茶树体 内的生理代谢过程。在茶叶生产上,应尽可能改善 环境条件,防止茶芽强迫休眠的出现。
对夹叶〔Banjhi leaf〕又称“不不正常芽叶〞或 “异常芽叶〞。指在不宜环境条件下或新梢接近 成熟时,顶芽生长停止的新梢,靠近顶芽的几片 叶片,由于节间很短,形似对生状态,称对夹叶。
〔4〕 衰老期
衰老期特征: a.营养器官衰退,生殖器官不健全。 b. 生机衰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减弱 开花结果少,落花落果增多。 c. 地下部外围根系逐步死亡,形成向心 性现象。
三、茶树年发育周期
年发育周期: 茶树在一年中的生长发育过程。是总发 育周期的一局部。 在年内的生育过程为: 芽原基的分化→ 膨大→ 鳞片展〔2-3 片〕 →鱼叶展→ 真叶展〔4-8片〕 →驻 芽第二生长→ →第三次生长→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树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课件
一、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3、茶树的分类:按国际惯例,任何一个物种均无例外 的归属于下列七个阶元。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是: 植物界、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 山茶属、茶种。茶树种以上的分类已基本确立,但种以 下的分类却长期不能统一。 4、茶树种质资源: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发现有42个种, 4个变种,云南分布有31个种和2个变种,还有增加的趋 势。
• 茶树的花、果、种子是繁殖器官(reproductive organ),主要担负繁殖后代的任务。
茶树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课件
二、茶树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形态结构上的特点和有关性状。尽管茶树外 部形态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系统发育中会发生变异, 但其种性遗传、形态特征仍具共同之处,故认识茶树形态特 征有助于:
茶树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课件
二、茶树形态特征
同大多数植物一样,茶树是由根(root)、茎 (stem)、叶(leaf)、花(flower)、果(fruit)和 种子(seed)等器官构成一整体。
• 茶树的根、茎、叶为营养器官(Vegetative organ), 主要功能为担负营养和水分的吸收、运输合成和贮藏, 以及气体交换等。
(二)茎(stem)
1、组成:包括主干、侧枝、当年生的新枝,是 形成树冠的主体。 2、功能:将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以及根 部合成的物质输送到叶、花、果、同时将叶片 的光合作用产物输送到各器官,即担负着输导、 支持和贮藏等作用。
茶树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课件
(二)茎(stem)
3、茎的外部形态:自然生长的茶树,由于分枝部位的 不同,通常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
茶树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弄清楚以下内容与问题 一、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回顾) 二、茶树形态特征 三、茶树的生长发育规律
茶树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课件
一、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1、植物分类学:是鉴别植物的种类,探索各分类群间的亲 缘关系并按照它们进化程度的不同作出系统的安排,这种安 排就是自然分类系统。(归属) 2、茶树学名:茶树的学名最初是由世界著名的植物分类学 家林奈所定。他在《植物种志》(speciese plantarum, 1753)第一卷中先定名为Thea sinensis,意为“中国茶 叶”,但此定名一直在植物界争论不休。直到 1950年由我 国著名植物学家钱崇澍,依国际命名法确定茶树的学名为: Camellia sinensis (L.)O. Kuntze。
养分和贮藏的器官,茶树收获对象。茶树叶片分 鳞片、鱼叶和真叶三种。
茶树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课件
(二)茎(stem)
茶树分枝有单轴分枝与合轴分枝两种形式。 单轴分枝:主轴的顶芽持续生长,侧芽发育成 侧枝,但主轴的生长和加粗较侧枝迅速,形成明 显的主轴。 特点:顶芽生长占优势,形成明显的主干。
茶树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课件
(二)茎(stem)
合轴分枝:主茎顶芽经一段时间生长后,便 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而由顶芽下最近的侧芽 长成新枝,继续向上生长,致使主轴偏斜,新 枝生长一定时候又重复上述过程,这种分枝的 主轴,实际是由许多侧枝连接而成,故称合轴。
乔木型茶树:植株高大,主干明显,分枝部位高。
小乔木(半乔木)型茶树:植株较高大,基部主干明显, 中上部主干不明显,分枝部位距地面较近。 灌木型茶树:植株较矮小,无明显主干从根颈部开始分枝, 分枝部位低、分枝密。
茶树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课件
茶树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课件
(二)茎(stem)
树冠形状:茶树树冠形状按分枝角度不同,分为直 立状,分枝角度小于35℃、半开展(又称半皮张)状, 分枝角度35-45 ℃,和开展(又称披张)状,分枝角 度大于45 ℃三种。
• 识别茶树; • 作为区分种、品种、是分类的主要依据; • 作为选育良种的株型指标;是诊断茶树营养状况的标志; • 为调查、观测茶树生长的主要内容等。 因此,了解茶树形态特征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茶树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课件
(一)根(root)
1、功能:固定和支撑植株;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及营养物质,并将这些物质输送到地上部分;合 成许多重要物质(茶氨酸);贮存地上部分合成 的营养物质;繁殖……等。 2、根的外部结构形态
特点:顶芽停止生长,侧芽代替。最后树冠 呈开展状。
茶树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课件
(三)芽和叶
主要收获对象 1、茶芽的外部形态:茶芽有叶芽和花芽两种,叶芽
又称为营养芽,其发育成枝条,花芽则发育成花。 2、叶芽依其着生部位分为定芽和不定芽 • 定芽包括顶芽(生长在枝条顶端的芽,生长活动
能力强)与腋芽(生长在叶腋的芽)。当新梢成 熟后或因水分、养分不足时,顶芽停止生长而形 成“驻芽”。 • 不定芽又称为潜伏芽,是指在茶树茎及根颈处非 腋芽部位长出的芽。
很强的向地性。 侧根:随主根的生长,其不断发出,从主根上直接
生长的侧根称为一级侧根,一级侧根发出的称为二级 侧根,依次类推。
细根:又称为吸收根,呈乳白色,主要是吸收水分 和无机盐,也能吸收少量的二氧化碳,寿命短,处在 不断衰亡和更新之中,少数未死亡的则发育成侧根。
茶树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课件
茶树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课件
茶件
(三)芽和叶
3、按芽形成季节: 冬芽:秋冬形成,春夏发育,较肥壮。冬芽外部
包有3-5片鳞片,表面着生茸毛,能减少水分散 失,并具有一定的御寒作用。
夏芽:春夏形成,夏秋发育,较细小
茶树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课件
(三)芽和叶
4、叶的外部形态 茶树叶片是进行光合、呼吸、蒸腾作用、吸收水分、
茶树的根系是由主根(axial root)、侧根 (lateral root secondary root)、细根 (absorptive root)和根毛(root hair)构成 的轴状根系。
茶树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课件
(一)根(root)
3、组成: 主根:由胚根(radicle)发育向下生长形成,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