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必备哲学基础

合集下载

社会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社会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社会学的知识领域(第1周)复习知识点:社会学的学科定位;社会学诞生的历史条件和发展阶段及重要理论家。

社会学的学科定位:社会学是研究关于社会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的人文社会科学。

社会学以综合性的、整体性的视角来研究现代社会。

社会学诞生的历史条件:(百度来的)①历史背景(时代条件):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其弊端也开始暴露出来。

生产力的发展、带来整个社会的急剧变化,资本主义发展中产物的许多新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

人们急切寻求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来对这一变化进行科学解释.②科学条件:当时自然科学取得了重大成果,特别是物理学的发展给立志研究社会运行规律的社会思想家以深刻启示,能否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的运行规律。

所以说社会学从产生开始受到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影响。

③思想渊源: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批判和分析,以及对圣西门试图用物理学研究社会的想法都对社会学的建立有直接影响。

发展阶段和理论家:创立时期(1839-19世纪末):孔德《实证哲学研究》斯宾塞《社会学研究方法》为社会学提供基本概念1839年孔德发表《实证哲学研究》标志社会学的诞生形成时期(二战前):韦伯迪尔凯姆涂尔干齐美尔滕尼斯多元发展时期(二战-20世纪80年代)80年代后:吉登斯(现代化)福科布迪厄埃利亚斯哈贝马斯等社会学理论及相关理论家:实证主义学派(发现规律性):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孔德: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前者研究社会秩序问题,后者研究社会进步问题)社会秩序由人性、家庭、宗教、劳动分工组成社会动力学:社会分为3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斯宾塞:社会与个人关系迪尔凯姆:社会事实、个人事实个人注意学派:马克思·韦伯研究对象:人、精神,发现个性化、特性、理性化,重视个体精神世界,强调对精神世界的理解,提出解释性理解方法形式社会学:齐美尔结构功能主义(综合学派):帕森斯(美现代社会学之父)批判学派:弗洛姆批判是社会学的基本路程(先批判后研究)冲突功能主义:科塞(冲突促进均衡)社会交换论:布劳总结:实证主义取向: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人文主义取向:韦伯舒茨批判主义取向: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和贝马斯)综合取向:帕森斯二、社会角色和社会化(第2周、第3周)复习知识点:社会角色社和会化的系列相关概念解释。

社会学的哲学基础与理论体系

社会学的哲学基础与理论体系

社会学的哲学基础与理论体系社会学是一门关于社会现象的科学,它试图阐释个体、群体和社会在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相互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学从不同的哲学基础和理论体系中获取信仰和理念。

本文将探讨社会学的哲学基础和理论体系。

第一部分:社会学的哲学基础社会学的哲学基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实证主义、解释学和批判理论。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研究社会现象的一种哲学基础和方法。

它把社会学作为一种科学,试图通过收集数据和验证假设来证实社会现象的规律性。

实证主义主张通过逻辑和客观的方式来研究社会,以科学的方法去验证假设以及获取已知事实之间的关系。

例如,当研究某个社会问题时,实证主义者会通过调查人口统计学数据、制定问卷调查、收集实地观察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一个科学结论。

解释学解释学是一种社会学的哲学基础,它认为社会现象只能通过理解和解释,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实证数据的描述。

解释学主张把社会目的和意义放在研究的核心地位,通过破解行动者被考虑的意图和目标,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

解释学主张使用深度采访、个案研究、叙事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及利用科学解释世界,思辨人类状况的思想。

例如,在研究某个社会问题时,解释学者会剖析人们的经验、文化、价值观等方面,从中发现社会现象背后的真正的动力。

批判理论批判理论是一种关注社会问题及其背后的权力问题的社会学哲学思想。

批判理论认为社会问题和不平等状况的产生是由特定的社会结构和制度所造成的,而这些社会结构和制度是被不公正的分配、组织和运作的权力所维护和加强的。

因此,批判理论主张通过激进的政治行动、斗争和反抗,推翻这些不公正的权力维护状态,并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平等和民主的社会。

例如,在研究某个社会问题时,批判理论者会深入考虑社会结构和权力分配的机制背后的问题,同时,他们也会对社会性别、种族、阶级和性向不平等的产生和作用心存疑虑。

第二部分:社会学的理论体系社会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结构功能主义、符号互动主义和社会构建论。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试题答案2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试题答案2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试题答案1、需要的社会性是指需要的提出和满足都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对”。

2、根据交往的形式,社会交往划分为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对”。

3、人际关系的明显特点是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对”。

4、马克思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错”。

5、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对”。

6、社会交往冲突的根源是社会资源相对有限。

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对”。

7、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对”。

8、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对”。

9、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对”。

10、孔德是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

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答案是“错”。

11、“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选择一项:a.自尊的b.安全的c.生理的d.归属的与爱的正确答案是:安全的12、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选择一项:a.《实践哲学教程》b.《社会学研究》c.《社会学原理》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正确答案是:《实践哲学教程》13、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选择一项:a.球迷闹事b.赶时髦c.抢购d.春游正确答案是:春游14、文化是指()。

选择一项:a.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b.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c.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d.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正确答案是: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15、马克思认为,()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

选择一项:a.政治交往b.人际交往c.经济交往d.国际交往正确答案是:经济交往16、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选择一项:a.个人关系的总和b.关系的集合c.数量规模的体现d.结构的总和正确答案是:结构的总和17、“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一、本文概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和阐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则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简要概述,包括其基本原则、核心内容和历史发展等。

随后,本文将详细分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和阶级斗争理论等。

这些哲学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指导原则。

通过对这些哲学基础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精髓和实质,进而把握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总结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以及在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中如何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可以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推动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创立的,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这一哲学体系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深刻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

它强调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在方法论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科学的认识方法,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

它要求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真理,用真理指导实践,使实践不断地向前发展。

社会学概论 大纲

社会学概论 大纲

《社会学概论》第一章绪论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观点所谓社会,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属于结合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其具体观点为;第一,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二,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世界的根本标志是劳动。

第三,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二、社会学的特点所谓社会学,是指从变动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第一,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第二,社会学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

第三,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第四,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

第五,社会调查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

三、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的关系第一,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是社会学研究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前者属于社会科学,后者属于哲学;前者研究特殊规律,后者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三,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和源泉之一,社会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不断地丰富着历史唯物主义。

所以,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等同论”、“替代论”、“取消论”等都是错误的。

第二章人的社会需要一、需要的基本含义和特点所谓需要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生产和匮乏感,而其要求尚未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其特点有必然性、客观性、和社会性。

二、需要在人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第一,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第二,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的基础。

第三,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第一,需要是人的本性第二,人与动物、人性与兽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作为对社会现象深入研究的一种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旨在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变革的动力,以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的理想。

本文将从哲学基础、社会实践和时代背景三个方面来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哲学基础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是由对立面的斗争推动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社会现象中的矛盾冲突,并揭示其内在的发展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历史是有阶级斗争推动的,社会变革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探讨社会制度的变迁和社会演进的规律,从而指导社会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社会实践主要是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来揭示社会规律和发展动力。

这种实证研究的过程包括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等方法。

通过这些实证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社会现象,从而揭示社会的内在运行规律。

例如,在研究社会阶级结构时,可以通过收集数据和实地调查,了解到社会中不同阶级的分布情况,进而分析不同阶级之间的关系和矛盾。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资本主义社会的崛起和发展,使得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尖锐。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旨在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和分析,揭示社会的内在矛盾,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持。

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

总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重要学科之一,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通过社会实践的研究方法,以及在资本主义社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致力于揭示社会的规律和动力。

《社会学概论》作业1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1答案

一、填空题1.孙中山写下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座右铭,康有为在青年时代就撰写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同书》。

2.19世纪30年代末,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其名著《___实证哲学教程_》中首次提出“社会学”这个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思想体系。

3.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在1891 年。

4.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__来看待。

5.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各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___。

6.马克思主义认为,___需要__ 是人的本性。

7.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8.社会需要是人们的___社会关系___ 基础。

9.西方流行的需要学说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_需要层次论 ______ 。

10.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1.人类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___自我意识___的获得是一个关键环节。

12.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13.___社会关系__ 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联系或行为模式。

14.___ 语言___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性符号之15.巴甫洛夫的信号刺激分为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二、单项选择题1.“社会”一词源于(A)。

A.中国B.美国C.英国D.德国2.文化是指(D)。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3.工作安定”属于(B)需要。

A.生理的B.安全的C.归属的D.自尊的4.镜中自我”是(B)提出来的。

A.米德B.库利C.布卢默D.托马斯5.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三、名词解释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电大社会学概论填空题汇总

电大社会学概论填空题汇总

填空: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孔德是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2.中国社会学起始于1903年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因》定名为《群学肄言》.3.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4.需要的社会性是指需要的提出和满足都是普遍的社会现象.5.马克思的需求的社会性和相对性论点至关重要,它奠定了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相对贫穷和绝对贫穷的理论.6.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7.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对符号相互作用论做出了贡献,他强调个人主观的情景主义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8.人际关系的明显特点:直接交往和情感性.9.人的社会化进程,是指人的需要与社会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变化的过程.10.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权威学说.11.在社会学中,通常按照群体成员之间互动的特点,把社会群体分社会初级群体和次级社会群体.12.家庭的发展经历了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四个阶段.13.提出”经济人”假设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是泰罗.14.霍桑实验得出的著名结论:人是社会人.15.管理学家麦格雷戈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 理论”和”Y理论”.16.社区一词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最先使用.17.我国的社区研究首先是从以吴文藻为首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开始的.18.社区分析的框架有人文区位学、文化人类学、社会系统理论三种.19.历史上最使人瞩目的分层形式有等级论、种姓制和阶段.20.阶级的本质是剥削.21.本原的社会制度包括家庭制度和经济制度.22.制度的设备系统包括实用性设备和象征性设备.23.制度建设与制度改革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应同步进行.24.社会控制作为社会学的一个专业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斯提出来的. 1901年他出版了名为《社会控制》的论文集.25.社会控制的目的是使人们遵从社会行为规范.26.社会舆论的控制与约束作用是靠环境压力来实现的.27.社会失范论从社会结构失调,人们失去可以遵循的行为规范的角度解释越轨行为.28.人文环境失调包括社会关系失调、人与环境关系失调两个方面.29.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30.劳动就业问题的实质是劳动力资源同生产资料不能合理配置.31.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缓解各种社会问题.32.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团结工作及社区工作.33.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主要范畴有农村救灾、”五保”制度、合作医疗、扶贫.34.邹衍认为历史的发展按五行相胜的循环顺序进行的.35.”文化类型”说是由索罗金提出的.36.社会均衡论的主要代表是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和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等.37.社会流动按流动主体划分有个人流动、家庭流动和群体流动. 按流动方向划分有水平流动、垂直流动;按运动方向参照划分代际流动与代内流动.38.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尔勒把目前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应用称为”第三次浪潮39.未来社会学分为三个学派:经院学派、罗马俱乐部学派、赫德森学派.40.我国现代化战略的确定的依据是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41.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42.康有为撰写了一篇最好的社会革命的檄文是《大同书》.43.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研究.44.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45.马克思把人的需要划分成两大块,即社会创造的需要和自然的需要.46.生存、享受、发展是人类需要发展的三个阶段.47.自我的发现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次飞跃.48.冲突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破坏性. 根源是社会资源相对有限.49.社会学家米德是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50.库利提出的“镜中交往”理论认为,人们是通过与他人交往并借助他人的反映来认识自己.51.高级集体行为就是通常说的社会运动.52.时尚可以分为热、时髦和时狂.53.社会环境就是人所生活着的具体社会,包括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关系与活动诸要素.54.硬性社会规范,主要指法.55.个性具有稳定性,但也并不排斥个性的可变性.56.人性的倾向性是指人的态度和积极性、选择性的动力系统.57.社会群体又分为初级社会群体与次级社会群体.58.初级社会群体把满足其成员的需求放在首位.59.初级社会群体是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场所.60.初级社会群体一般包括家庭、邻里和儿童游戏群体三种主要形式.61.社会组织的非正式结构是社会组织中存在的各种非工作关系的总和.62.从本质上来说,社会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交换关系.63.社会组织利益受到社会利益及组织成员个人利益的影响.64.整体目标较为宏观、根括笼统,部门目标较为具体、明确.65.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66.真正对社区进行社会学的研究是从美国芝加哥学派开始.67.竞争和共生成为古典人文区学分析社区的两个重要概念.68.农村社区基本上采取了大聚居、小分居的居住方式.(居住特点)69.血缘关系是维持农村社会运行的主要纽带.70.我国封建社会,男子20岁成年须行冠礼,女子15岁束发称及笄.71.社会分层是社会分化的一个最重要形式.72.剩余产品的出现,是社会人口分裂为不同阶级的一个重要的条件.73.历史上的社会分层现象,最使人瞩目的约有三种,即等级制、种姓制和阶级.74.社会阶层是社会阶级内部的分层化和阶级外部的游离化.75.家庭是最初的、本原的社会制度.76.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除了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外,第二个伟大创造性成就是发展乡镇企业.77.官僚主义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官制,社会学中称为科层制.78.社会舆论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种形成方式.79.要有效地预防犯罪的发生措施,一是教育,二是建立健全法律体系.80.社会行为规范既指群体规范,也包括社会规范.81.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依赖关系、顺应关系和掠夺关系.82.社会问题是由于人文环境失调造成的.83.社会工作不仅以向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为己任,而且提倡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84.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85.劳动资料是人类脱离动物界的主要标志.86.社会变迁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87.社会进化论导源于生物进化论.88.生产力是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的、技术的要素的总和.89.在《第三次浪潮》中,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提出人类经过农业革命文明、工业革命文明,现在进入新技术新开发的信息社会或知识、智力社会.90.战略选择的基本依据是人的社会需要.9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92.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在1891年.93.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结构的总和.94.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实际调查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95.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理论社会学、经验社会学、应用社会学.96.按照需要的对象,我们把它分为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规范需要三类.97.马克思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98.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看,社会关系可以分为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地缘关系.99.集体行为的特征:非组织性、突发性、反常性.100.根据交往的形式 , 把社会交往划分为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101.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02.人的社会化的生物基础包括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人有较长依赖生活期、人有语言能力、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103.社会化的基本过程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 .104.语言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105.初级群体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首先提出来的.106.从家庭结构角度,通常把家庭划分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它家庭.107.现代组织的组织过程包括如下基本内容岗前培训、工作过程标准化、工作技能标准化、成果标准化, 其间贯穿着工作人员间的相互调整及领导的直接监督.108.当代管理学派反映出当代管理理论的两种特点: 一是受系统理论的影响,一是借助数学工具、计算机将组织管理模式化、最优化.109.依据组织的严密程度可以将社会组织划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110.农村居民的生活特征表现为节奏慢、自给性强、生活水平低、同质性高 .111.按城市的功能可以把城市划分为政治城市、工业城市、商业城市、文化城市和旅游城市等 .112.实现城乡融合的途径有以下三个观点优先发展农村、优先发展城市、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113.根据人口与地域两个特征可以把社区划分为巨型社区、中型社区和微型社区 .114.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大多数从事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品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人类生活共同体.115.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而分化的生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种族、智力等;社会文化条件包括(国家、民族文化的差异、社会各阶层、阶级和其它集团的区别.116.解释社会分层的三种理论是功能论、需要论、天才论.117.社会的三次大分工是指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118.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是财富、声望、权力 .119.社会分层是社会阶级内部的分层化和阶级外部的游离化 .120.阶层的划分包括人们的社会地位的高低、政治权力和其他社会因素.121.派生的社会制度包括政治制度、宗教制度和教育制度.122.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概念系统、规则系统、组织系统、设备系统. 123.道德是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的.124.标签论认为越轨不在于行为本身,而是社会反应他人定义加标签的结果.125.犯罪预防的措施有教育、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失调两个方面 .126.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数量庞大、人口素质低.127.我国面临就业问题主要是新增劳动力就业和解决隐性失业两个方面.128.解释贫穷问题的理论有三种:贫穷的恶性循环论、贫穷文化论、社会环境剥夺论.129.人类对自然环缆的关系经历了依赖关系,顺应关系和掠夺关系. 130.我国人口问题的成因有政治原因、人口惯性、文化社会因素的影响. 131.失业有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两种存在形式.132.在就业和失业之间有一个过渡状态,即不充分就业或隐性失业的状态.133.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项内容.134.经济保障、社会性、合法性和人道主义是社会保障的特点.135.社会保障是面向全社会的,但其直接对象是正常的物质生活方面遇到重大威胁的社会成员.136.我国乡村建设运动实践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晏阳初和梁漱溟. 137.我国的就业保障制度采用高就业、低工资、高补贴、高福利的做法. 138.哲学家维科认为世界各民族都经历了神的统治神灵时代、贵族统治英雄时代、人民统治凡人时代三个历史阶段.139.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提出了”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论.140.社会流动常常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是社会选择的一种途径.141.父母的社会地位与子女的社会地位的比较是指代际流动.142.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标志是纺织业的兴起:第二次产业的标志是电机制造和电力应用: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标志是原子能的利用,宇航事业为主要标志的兴起,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标志是微电脑的广泛应用.143.依附理论的代表人物弗兰克,认为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关系是宗主与卫展的关系.144.世界体系论是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社会学家沃勒斯坦首先提出的. 145.罗马俱乐部的第一个研究报告是委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梅多斯等人提出的(《增长的极限》.146.在研究现代化问题中有一个突出的机构是罗马俱乐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必备哲学基础有影响的主要是近代西方哲学哲学的三类问题形而上学、知识论、伦理学知识论分为经验论和理性论。

(马克思单列)主要两大纠结点经验论在经验论与理性论(即唯理论)的长期论争中,经验论由盛而衰,理性论有抬头的迹象。

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末期,在英美哲学界一直占统治地位的,是由A.孔德开始,由B.A.W.罗素发展起来的分析经验论(见分析哲学)。

实用主义以及欧洲大陆的其他一些哲学流派也倾向于经验论。

这一时期,理性论仅仅在新经院哲学(见新托马斯主义)中还有点影响。

但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

6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结构主义运动,力图恢复理性论在现代哲学中的地位。

而对经验论最沉重的打击,是来自心理学方面。

蓬勃发展起来的认识心理学派,给理性论提供了反驳经验论的最有力证据。

按照认知学的看法,心灵完全不是一块白板,即使最简单的知觉也受认知作用的影响,决不是单纯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

一个意象更是信息储存与检索的复杂操作,经验论者所设想的那种纯粹的经验或观察并不存在,人们在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中,认知的模式或范式起着决定的作用。

科学实在论根据新的物理实验结果对经验论所作的批评,也为理性论的复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经验论者不仅忽视了心灵或理性的作用,而且还否认或怀疑外物,即那些不可观察的“理论对象”的存在,并以可观察性作为实在性的标准。

大多数科学实在论者反对经验论主张的这种观点,有些实在论者还提出了相反的看法,认为科学哲学中最后的裁判员不是理论,而是实验,不是我们怎样思想,而是我们如何行动。

在他们看来,能够产生效果的理论对象,即使本身是不可观察的,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它们是实在的。

经验论和理性论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的易位,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19世纪中叶以前,近代科学明显地对经验论有利。

然而现代科学并不支持经验论,由于哲学家和科学家们长期囿于经验论的传统,他们往往试图从经验论立场解释新的科学发现。

随着现代科学中理性论再度被重视,导致它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复兴。

这样,结构、整体、范式等,便代替逻辑原子、感觉资料、观察语句而成为最流行的哲学概念。

决定论在逻辑、伦理学、认识论和科学哲学等领域,普遍出现了多元主义、相对主义取代一元主义、决定论的倾向。

哲学家不再信奉那种永恒不变、普遍有效、独一无二的规范、准则、标准或范式,承认道德规范、合理性标准、科学范式等都相对于文化和时代而发生变化,甚至逻辑规则也可以根据约定而有所不同。

例如,R.卡尔纳普提出的容忍原则,就允许有不同的逻辑和不同的语言构架;M.福柯揭示了文化史上各种不同的认识型;T.S.库恩指出了科学史上各种不同的范式;P.K.费耶尔阿本德强调合理性标准随时代而改变。

这些哲学家对多元主义的趋向各自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有的认为这是可以容忍的;有的承认这些是人类学和科学史上所揭露的事实;有的则表示热烈拥护。

费耶尔阿本德指出,一个科学家不仅是理论的发明者,而且是事实、标准、合理性形式,乃至整个生活方式的发明者。

现代西方哲学在文化史、伦理学、认识论和科学哲学等方面,还普遍地带有相对主义的特点。

一个多元主义者如果进一步主张同时或先后出现的不同标准、范式等等是不可通约或不可比较的,并且在它们之间并无正确、不正确之分,并无进步、退化或优劣之别,他就成了一个相对主义者。

在欧洲大陆哲学中的后期结构主义、解释学以及在英美的分析哲学中,相对主义并不罕见。

19世纪德国哲学家F.W.尼采可以被视为现代西方哲学中相对主义的最早典型。

他认为一切推理都是合理的,一切“真理”都是源于某一占支配地位的“意志”的视界。

尼采早在19世纪末期就反对19世纪中期以来流行的实证主义,他针对实证主义者“有的只是事实”的口号说:“不,恰恰没有事实,有的只是解释。

”库恩和费耶尔阿本德则在20世纪60~70年代反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逻辑实证主义,他们对逻辑实证主义者所信奉的既是经验意义标准也是理论评价标准的观察证据提出质疑,认为没有任何中立的观察,只有充满理论或受理论污染的观察。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比较流行的有道德相对主义,还有文化相对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但相对主义并未占统治地位。

有些多元主义者或历史主义者既反对固定不变的标准,也反对相对主义。

主要问题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承认语言哲学并不以形而上学或认识论为基础,相反的则是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任何其他哲学学科必须以语言哲学为基础,而且只有通过语言的分析和阐明才能够研究、澄清或解决任何哲学问题。

英美分析哲学和欧洲的主要哲学流派如现象学、结构主义和解释学都十分注重语言的研究和阐明,只是着眼点有所不同。

分析哲学家往往认为科学问题是事实问题,科学研究一刻也离不开语言,而哲学问题本身就是语言问题,或者可以归结为语言问题。

他们所关注的主要在于分析形式化语言或日常语言,但其中又有不同的侧重点。

一种是把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看作对各种不同语言或谈论的分析和阐明,如对宗教、伦理和科学的谈论等等。

这样,哲学谈论就是对谈论的谈论,是属于第二层次的、使用元语言的谈论。

对象语言和元语言只有在人工语言或形式化语言中,才能被明确区分出来。

持这种看法的哲学家认为,日常语言有许多缺陷,无论分析那一种谈论,都必须或应当构造一个形式语言系统,代替那些实际上被使用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够阐明该谈论中出现的许多词、句的语义关系和逻辑关系。

例如,在分析科学语言时,主要不是分析科学家实际使用的语言,而是分析那些经过合理重建的科学理论和观察报告等等。

另一些分析哲学家则致力于分析与日常语言中的哲学至关重要的词汇和语句,反对用人工语言代替日常语言。

他们认为日常语言本身毫无问题,毛病主要出在对日常语言的误解。

正是由于不懂日常语言的用法或使用不当,造成了奇怪的、难以解决的哲学问题。

因此,只要对日常语言进行细致分析,阐明有关词、句的意义和用法,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使哲学困惑得到“治疗”。

在语言问题上,主要流行于欧洲大陆的结构主义和解释学与主要流行于英美国家的分析哲学有所不同,这些学派比分析哲学更注重语言分析,它们不只是分析语言,而且把一切现象,包括社会现象、心理现象甚至自然现象,都当作一种代码或符号系统,或者当作一个文本加以分析和解释。

例如,法国结构主义者C.勒维-斯特劳就把神话和亲属关系看作具有象语言一般的结构。

按照他的分析,神话并不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而是努力解决人的生存和社会组织问题的尝试。

他把语言和通讯作为哲学的关键概念,认为人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解释学专门研究和解释人的行为、语言、社会制度等本质上有意向的现象,它把一个梦、一个神话故事和一条法律等等,都看作是具有语言的性质,并需加以解释的文本。

历史古希腊哲学、中世纪的经院哲学、17~18世纪的理性论和经验论,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等等。

传统哲学中的认识论、本体论、伦理学等方面的问题,仍然是现代西方哲学所讨论和研究的重点。

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和演变,从时间上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19世纪末这个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晚期。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出现了许多流派,如唯意志论、生命哲学、实证主义、马赫主义、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等等。

他们对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A.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在19世纪40~50年代和70~80年代曾两度流行于德国。

叔本华根据I.康德关于现象和本体的划分,区别了自我的两个方面,他把作为知觉对象的自我看成现象,把作为意志体现的自我看成本体,并强调意志在有机界和无机界中的作用。

尼采深受叔本华的影响,他把“生命”作为其哲学的重要概念,认为对一个信念或判断,最关键的不在于它是否“真”,而在于它是否“肯定生命”,即是否能够赋予持这个信念的人们以力量、权力和自由之感。

在他看来,诉诸理性或真实性,仅仅是一个“意志”为确立其对另一个的权力所能够采取的手段之一。

他确信语言和理性思维必定会“曲解”实在,因而强调行动和“意志”具有更高的真实性。

尼采的思想对后来的“知识社会学”和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些思想有着直接的影响,并与20世纪60年代以来盛行的科学哲学关于合理性的客观标准问题的讨论密切相关。

19世纪末流行于德国和法国的以W.狄尔泰和H.柏格森为代表的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同尼采的观点有类似之处。

19世纪40~70年代,在法英两国盛行的是孔德、J.S.密尔、H.斯宾塞等人所倡导的实证主义。

它继承了英国经验论的传统,强调哲学应当研究“实证的知识”,标榜哲学的“中立性”。

19世纪末流行于德、奥等国的是以E.马赫、R.阿芬那留斯为代表的马赫主义。

它继承和发展了实证主义。

在德国,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还流行着以F.A.朗格、H.柯亨、P.纳托尔普、W.文德尔班、H.李凯尔特等人为代表的新康德主义。

它抛弃了康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因素,而发展了康德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与此同时,新黑格尔主义也在英国开始流行,其主要代表有:T.H.格林、F.H.布拉德雷、B.鲍桑葵等。

在美国的代表有J.罗伊斯等人。

它在20世纪上半叶,流行到德国和意大利,主要代表有:R.克罗纳、B.克罗齐和G.金蒂莱等人。

新黑格尔主义者在“复兴黑格尔”的口号下,继承和发展了G.W.F.黑格尔哲学中的神秘主义倾向和维护君主制度的国家学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时期,西方流行的主要哲学流派有:新实在论、实用主义、人格主义、逻辑原子论、逻辑实证主义、现象学和存在主义。

新实在论形成于20世纪初,它在奥地利以F.布伦塔诺 (1838~1917) 、A.迈农为代表,在英国以G.E.摩尔、罗素、A.N.怀特海、S.亚历山大等人为代表,在美国则以R.B.佩里、W.P.蒙塔古等人为代表。

此外,以G.桑塔雅那等人为代表的批判实在论,以R.W.塞拉斯等人为代表的自然主义,在20世纪头40年内相继流行于美国。

但这一时期在美国哲学中影响最大的,则是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在美国哲学界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其主要代表是C.S.皮尔士、W.詹姆斯和J.杜威,以及英国的F.C.S.席勒。

实用主义者的基本特征是把经验当作世界的基础,强调行动和效果,反对真理的符合论。

与实用主义同时在美国流行、但影响较小的,还有人格主义,其代表人物有:B.P.鲍恩、R.T.弗卢埃林、E.S.布赖特曼、W.E.霍金等。

它在法国也有一定影响,其代表是E.穆尼埃。

人格主义把人的自我(人格)当作一个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并把上帝看作最高的人格,认为世界是按照上帝所设置的目的发展的。

逻辑原子论是罗素和L.维特根斯坦在20世纪初倡导的。

他们把哲学问题归结为语言或逻辑问题的观点及其逻辑分析方法,为分析哲学揭开了序幕。

分析哲学的一个最大支派逻辑实证主义,形成于20世纪20~30年代,它包括以M.石里克、卡尔纳普、P.弗朗克(1844~1966)、O.纽拉特、V.克拉夫特等人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以H.赖兴巴赫、C.G.亨佩尔等人为代表的德国经验哲学学派,以T.柯塔宾斯基、A.塔尔斯基等人为代表的华沙学派以及英国和北欧的A.J.艾耶尔、凯拉等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