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封闭性研究展望
断层封闭性的研究方法

断层封闭性的研究方法陈晶地质11-7班 2011010949摘要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将断层封闭性研究方法概括为定性评价方法及定量或半定量评价方法,并就大量方法中的地震资料评价法进行了详细说明。
定性评价方法中包括岩性配置识别法、断层活动性分析、声波时差分析法、物化性质指示法、油水界面分析法、流体包裹体、断裂带填充物七种,定量或半定量评价方法包括断层封堵系数法、地震速度谱识别法、断层压力计算法、地球化学分析法、断层面泥岩涂抹分析法、连通概率综合评价、逻辑信息法七种。
关键字断层封闭性定性评价定量或半定量地震资料评价1 引言所谓断层封闭性是指断层面或断裂带对地层流体封堵并阻止流体渗流的能力。
断层封闭性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地质问题,它不仅受断层的力学性质、断面承受应力状况、断层剪切带、泥岩玷污带、断层两盘储层排驱压力、断层两盘岩性配置关系、断层两盘地层产状配置关系和断层活动时期与油气运移聚集期的配置等多种地质条件制约,而且受构造演化史、应力场演化史、盆地充填史制约探讨各种评价断层封闭性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2 定性评价方法2.1 岩性配置识别法岩性配置是经典断层封闭性研究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地层埋藏较浅、断层力学性质为张性或张扭性、断层断距较小时,及断裂带厚度一般较薄或不能连续分布,导致断层两侧岩石直接相遇时,其岩性配置对断层封闭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认为,当断层两盘砂岩与泥岩对接时,断层封闭性好;当砂岩与砂岩对接,且有相同或相近的排驱压力时,断层封闭性差;当断层两侧接触的砂岩具有不同排驱压力时,断层的封闭程度取决于封堵砂岩的排驱压力与储集层的排驱压力差。
目前,常用砂岩百分比含量、砂岩连通率以及Allan断面图来研究岩性配置情况。
2.2 断层活动性分析据相关研究成果, 断层在静止状态下以封闭作用为主, 在活动期以开启作用为主。
同时, 应用断层埋藏史、演化史, 结合区域构造的演化, 构造活动的大小程度、时间与油气的运聚关系等, 评价断层的封闭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断层研究现状

断层封闭性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矿谱10级S100010139徐满一前言在油气成藏理论研究与勘探实践中,断层封闭性研究历来是是石油地质学家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开始尝试对断层封闭性进行评价,Smith D A(1966年)首先提出了断层封闭性判别的砂泥对接模型[1],继Engelder J T研究了碎裂作用与断层泥生成关系之后[2],Weber K J(1978年)等利用环形剪切试验证实了断层泥存在与分布[3],Smith D A(1980年)通过野外地质观察与样品测试,证明了泥岩涂抹层具有较强的封闭能力[4].以此为基础,Bouvier J A(1989年)等提出了泥岩涂抹势(CSP)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5],Lindsay A G(1993年)等提出了泥岩涂抹因子(SSF)概念及其计算方法[6],在此期间,Allan U S(1989年)以砂泥对接封闭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利用断面剖面图解法研究断层两盘砂泥对接状态的概念模型[7].到目前为止,人们主要的一些主要认识有有:(1) 明确断层封闭的本质因素是差异排替压力;(2)指出断层封闭性具有侧向和垂向的双向性(3)确认砂泥对接和泥岩涂抹可以使断层形成侧向封闭;(4)提出影响砂泥对接和泥岩涂抹层分布的地质因素;(5)对于封闭的机理、封闭类型、封闭性影响因素等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6)基于对封闭机理封闭性影响因素的认识,人们也不断的探索了一些评价断层封闭性的方法,并且由定性的评价不断地向精细化的定量评价发展。
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将会运用多学科、多手段研究,进行断层的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深入刻画断裂带内部的地质结构和断层岩的破坏程度。
总而言之,断层是石油地质不可回避的问题,随着人们对断层封闭性的研究的深入,会对断层控制油气的运移和成藏有更深入的认识,为油气勘探提供新的思路,开拓新的勘探领域。
二详述自从1966年Smith D A 发表的第一篇关于断层封闭性研究论文到现在,人们对断层封闭性研究已经经历了四十多年的探索,在这四十年里人们对于断层的封闭性的认识不断深入并且取得了丰硕的认识。
断层的封闭性

孔隙度 渗透率
一个数量级 三个数量级
Diagenesis(成岩胶结作用)
成岩胶结作用使原来渗透的断层选择性胶结,孔隙度部分或全部降 低,最终实现封堵。
胶结物的多少取决于流体渗进岩石的距离、流体中溶解物的多少和 渗透过程中流体压力的大小。
成岩胶结作用
孔隙度 渗透率
一个数量级 一个数量级
关于封闭机理
利用这种资料计算地震层砂泥含量的方法步骤如下: ①在地层剖面上读取目的地震层(厚度为L)顶、底处的反射波t0 时间,分记为ta和tb。
②在对应点的速度谱图上读取与ta和tb时间对应的最佳叠加 速度(在水平层状介质中叠加速度等于均方根速度)va和vb。
③根据Dix公式计算目的地震层对应点的层速度 vab=[(vb2tb-va2ta )/(tb-ta )]1/2 (2)
当圈闭内聚集的烃柱高度达到断层所能封闭的最大烃柱高度 以后,由于烃柱产生的浮力大于遮挡体的排替压力,油气突破遮挡 体发生运移,直到烃柱高度降至遮挡体所能封闭的高度为止。
流体性质与断层的封闭性
从上式可以看出,在地层水密度一定的情况下,烃的密度越小, 断层所封闭的烃柱高度就越小,说明断层的封闭能力就越差,反之 亦然。因此,能封闭油的断层,不一定能封闭天然气,能封闭稠油 的断层,不一定能封闭稀油。
H (PB - PR ) 103
(W - n )g
H-断层所能封闭的临界油(气)柱高度;g-重力常数;
ρw、ρ n分别力水和油(气)的密度;P B、P R分别为遮挡体和储 层的排替压力。
故有: P B>P R,则断层起封闭作用。 P B与P R差值越大,断层的遮挡能力越强,所能封闭的烃柱高度越 大。
2二级指标由其所属的三级指标y为第i个三级指标对于f的重要性或贡献事先由评价人员给出且满足应用实例他拉哈地区4条断裂的封闭性评价利用钻井地震及有关地质资料分析了影响这4条断层封闭性的因素据表1的标准对其量化得到各个叶点的值见表2
断层封闭性

断层封闭性的研究现状一、概述早期人们对油气(二次)运移理解为油气沿连通砂体的横向运移。
随着世界各主要油区勘探经验的丰富,尤其是墨西哥湾钻进垂直断层带的实例(Durhsm, 1994)以及我国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大逆掩断裂带的油气富集规律的发现,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一种新的勘探领域-以断层作为运移通道的勘探区。
目前,对运移通道的研究正不断深入。
连通砂体、断层、不整合面均可作为油气从烃源岩到圈闭聚集的运移通道。
各类不同运移通道运移油气的形式、效率等都不尽相同。
储层运载层主要是通过其连通孔隙系统进行横向运移,断层通过其裂缝系统进行垂向运移,不整合面以其良好的孔渗性能可横向也可垂向运移油气。
断层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主要研究断层在不同时期的封闭性与油气成藏的配合关系。
断层封闭性是指断层与地层物性的各向异性相配合,能够阻止油、气继续运移,使其聚集起来形成新的物性和压力系统。
它在空间上表现为侧向封闭性和垂向封闭性。
二、断层封闭机理断层的封闭程度主要取决于断层带物质及其两侧岩石的封闭能力,概括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方式:(1)涂抹作用指塑性的泥质物或其它非渗透性岩层被拖拽进断层带敷在断层面上。
有的学者用实验模拟了这种作用现象。
Berg 1995年解释了其产生的力学机制。
Lehner和Pi-laar提出了泥岩涂抹的拉分机制,此作用通常与同沉积断层或超压有关,因为在这些情况下,泥岩可以保持好的塑性。
(2)碎裂作用指断层位移期间的颗粒挤压和破碎作用,形成的断层泥明显降低了断层带的渗透性。
在断层变形带内,由于碎裂作用使得孔隙度值比围岩的小一个数量级,渗透率比围岩中的小3个数量级。
对断层岩岩芯微观结构的研究表明,碎裂产生的断层泥可以封住300m高的油柱或更多的烃柱。
实验数据表明,断层泥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断层的初始位移量,随后沿断层泥发生滑动,但不再产生破碎带。
控制碎裂物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断层移动时作用在断层面上的有效法向应力的大小。
断层封闭性研究现状分析

[ 关键词 ] 断层
断层 作 为一 种重要 的油气输导体 系 , 它 既可 以为油 气运移提供 良 好的通道 , 又可以作为遮挡物 为油气 的聚集提供圈闭 , 同时又 可以对早 期形成 的油气 藏起破坏 作用 , 因而断层对 油气 的聚集 分布有重要 的控 制作用 。正确的理解断层 开启性 和封闭性的关系将有助 于理 解油气成 藏 的动态过程 , 预测 油气 的富集层位 , 揭示 油气的分布规 律 , 从而有 效 地指 导油气勘 探 。断层 在油气运 聚过程 中究 竟起何种作 用 , 关键 在于 其封 闭与开启 性。 1 _ 断层封 闭机理 及其影响因素 断层封 闭性系指 断层对 油气 的封闭能力 。它在地质空 间上表现为 断层 的侧 向封闭性和垂向封闭性 。 断层 侧 向封闭机理 主要有五种 : 对置封 闭 、 充填封 闭 、 涂抹作 用封 闭、 碎裂 作用封闭 、 成岩胶 结作用 封闭。断层侧 向封闭 的主要影响因素 有: 断裂 带充填物 的性质 、 断层两盘对置岩性 、 断移地层 的砂泥比 、 泥岩 涂抹层分 布的连续性等。 断层垂 向封闭机理 主要有 以下三种 : 充填 封闭 、 碎裂 作用封 闭 、 成 岩胶 结作用 封闭 。断层 垂 向封 闭性影响 因素 主要有 : 断裂带充填 物的 性质、 断层 的力学性 质 、 断层 的几何要素 、 埋深等 。通 常认为 断面倾 角 越缓 , 断层埋深越大 , 上覆 地层压力越大 , 垂 向封 闭性越好 , 反之则封闭 性 越差 ; 断层埋深越 大 , 上覆地 层静压力越 大 , 孔 隙度 和渗透率 的减小 幅度也相应 增加 , 断裂带封 闭性 越好 , 反之 封闭性越 差。但是 , 张性盆 地 断层 的封 闭性随倾 角的减小 而增大 ; 挤 压性盆地 断层的封 闭性 随着 倾 角的减小 而减小 ; 扭性盆地 介于压性盆 地和张性盆 地之间 。对 于伸 展 性盆地 , 断层封 闭系数随深 度增加而增加 ; 而对 于挤压性盆地 , 随着 深度 的增加 , 封闭系数反而减小 。 2 . 断层封闭性评价 2 . 1 传统的岩性配置评价: 传统方法在对 断层 封闭性 研究的过程 中, 认 为断层 两盘是 以“ 面” 接 触的 , 断层封 闭性主要决 定于断层 两盘对接 岩层的排替压力 的相对大小。 以这种岩性配置理论 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主要有 : 断层两侧地层对置 分析法 、 A l l a n 断面图法 、 地震 断层切片法 和 砂泥对接 概率等 。这些方法尤 其适合 于较 浅部位 、 断层力学性 质为张 性和扭性 、 断裂带厚度 较薄和不能连续分布 的情 况 , 两侧岩石近似直接 接触 。然 而 由于大 多数断层两 盘多以 “ 带” 接触 , 因而这些方 法现在应 用 的不是很多 。 2 . 2 断层 活动分析 法 : 应用 断层埋藏 史 、 演化 史结合 区域构造 的演 化, 分析断层 的性 质 、 活动的大小程度 、 时间与油气 的运 聚关系 , 定性评 价 断层的封闭性 。 2 . 3 数学地 质方法 : 断层封 闭性是 多种地质 因素共 同作用 的结果 , 因而选择适 当的数学 地质方法将诸多的地质 因素通过 数学变换与计算 ( 上接第 4 1 4 页) 防外破方面应用最 为广泛 的是输电线路视频 图像 在线监 测系统 , 截至 2 0 1 1 年送 电部累计 已在输 电线路杆 塔易遭偷 盗 、 易受外力破坏 的外破 隐患点附近杆塔上安装视频 图像 在线监控装置共 2 8 套, 收到了 良好的防外破效果 。 输 电线路视频 图像在线监测 系统具有 以下特 点 : ① 安装简单 , 维护量小 。 ② 自动 运行 , 无需 人为 干预 , 自动记 录报警 状态 , 可 随时显示 、 调
断层封闭性研究综述

断层封闭性研究综述姓名:邓力铭专业班级:地质工程11-7班指导老师:蒋有录(教授)日期:2012/7/18断层封闭性研究综述引言断层既作为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也作为油气聚集的遮挡条件,对油气聚集成藏具有双重作用。
其封闭性是形成油气藏及控制油气成藏规模的重要因素,控制圈闭油气的多少,油气运移的路径,烃类的纵横向分布,以及油田开发过程中烃类的运动过程。
分析断层封闭性的影响因素,探讨各种评价断层封闭性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一、断层封闭原理断层封闭能力主要取决于断裂带物质及其两侧岩性的排替压力, 即烃类进入水湿岩石的最大孔喉所需的毛管压力[1],其公式为:Pc = 2R cosH/R (1)式中: pc为排替压力, MPa; R 为流体界面张力, Pa;H 为流体浸润角,(b);R为相互联结的粒间孔喉半径,m。
而地层中烃类的压力可以通过浮力求得:p=( Qw - Qh )gh(2)式中: Qw 为储层中水的密度,g /cm3; Qh 为储层中烃的密度, g/cm3; g为重力加速度,m / s2; h 为储层中烃柱的高度,m。
当pc大于P时, 断层的封闭性好, 能封住储层中的油气; 反之, 则断层的封闭性差, 不能封住储层中的油气。
根据流体运移的方向可将断层封闭分为垂向封闭和侧向封闭2种。
断层垂向封闭是指油气不能沿断层垂直向上运移, 但可能穿越断层面运移至对置的储集层中。
侧向封闭是指油气不能穿越断层面运移到对置的储层中去。
二、断层封闭影响因素影响断层封闭性的因素很多, 可以分为以下这些方面[2-3]: (1)断层性质通常断层的倾角越小,区域主应力越大且与断层走向越接近垂直,断层埋深越深,一定程度内断距越大,断层封闭性越好;走滑断层封闭性最好,压性、扭性断层封闭性较好,张性最差; 断层在静止期封闭性相对较好,活动期封闭性差。
(2)断层两盘岩性配置如果两盘是渗透性地层相对置,则封闭性差; 反之,封闭性好。
一种断层侧向封闭性研究思路及方法的探讨

蕾
图 l 断层 侧 向 封 闭机 理
At 气 运 移 盘 ; A的 对 舷 油 B!
=、 断层侧 向封闭性的研究 方法
由上可知 , 断层在侧向上可形成泥岩涂抹 、 泥质填充和 S : C C i 或 a O 沉淀胶结 3 O 种封
维普资讯
第1 8卷 第 1 期
是一种特殊现象。在大多数情况下 , 构造应力使断层两盘岩石发生破碎 , 断层两盘岩石被破 裂带分隔 , 形成“ 断裂带接触 ” 。此时断层 在侧 向上能否形成封闭, 不再取决于断层两盘砂 泥岩是否对接, 而取决于断裂带本身特征与断层运移盘储集层之间的对置关系。因此 , 研究 断层侧 向封闭机制 , 对于完善断层封闭理论及断层在油气运聚成藏过程 中的作用研究均具
付广等 : 一种断层侧 向封 闭性研究思路及方法的探讨
3
闭机理 , 然而 , 3 这 种封闭并非一条断层可同时具备 , 可能仅具有一种或某两种 , 甚至没有。 那么如何对其进行研究呢?本文按照图 2中的研究思路框图对断层的侧 向封 闭性进行判别 研究 , 体研究 方法 如下 : 具 1 泥岩涂抹侧 向封闭 的研 一 . 上
电话 :0 5 )5 04 (4 9 60 2 。 4
维普资讯
2
西北油气勘探
20 0 6芷
力) 断裂带岩石便可以对油气形成侧向封闭; , 反之 , 油气将穿过断裂带岩石进行侧 向运移, 即断裂带岩石不能对油气形成侧向封闭。根据断裂带岩石形成高排替压力 的原因 , 可将断
前
言
油气勘探实践表明, 断层与油气有着密切关系 , 它不仅可 以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 , 而且 还可以成为油气聚集的遮挡物 。断层能否成为油气聚集的遮挡物, 关键取决于其在侧 向上 的封闭与开启性。长期以来人们对断层侧向封 闭性的研究较少¨ 引, 主要有 S i mt h的砂泥
断层封闭性与流体流动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20 0 7年 1月
断
块
油
气
田
第1 4卷第 1期
封 闭性 。18 90年 他 提 出 了 断 层 封 闭性 与 非 封 闭 性 断层 的判别 模式 。之 后 国 内外 许多 学者从 断 层 封 闭理论 ¨ . 断 层 封 闭 性 影 响 因素 ¨ , 层 】 , 断 的封 闭模 式 ¨ 断 层封 闭性 评价 及 断层 封 闭 与圈 , 闭 的 关 系 几 个 方 面 展 开 了 对 断 层 封 闭 性 的 研 究 ¨’ 。断层 的封 闭机 理 主 要包 括 I 层 两侧 岩 9 断 性 配置 ; 泥岩 涂抹 作用 ; 颗粒 碎 裂作用 及成 岩胶结 作 用 。断层 封 闭性 的影 响因素 重点包 括 : 断层 泥 ; 流体性 质及 温压 系统 ; 岩性 配置 ; 断层 的组合形 式 和断 层封 闭史 等影 响 因素 。断层 封堵模 式 主要有
流体流动关系, 以及断层带多相流和定量模 拟等 诸 方面 还存 在很大 差距 。下 面从 4个方 面概 述其
最新进 展及 层总体[ ] ④ 8 。特 别是
油藏 水动 力学 分析 方法 的改 进 、 的取 心技 术 、 新 露
1 断层 封 闭性 特 征
维普资讯
断
块
油
气
田 20 07年 1月
第l 4卷第 1 期
F U T BJC 0L& G SnE D A L —I K I 0 A L
断 层 封 闭性 与 流 体 流 动 研 究 进 展
张 云秋 孙 钰
(.中国科学 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1 广东 广州 5 04 2 160;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 院, 山东 东营 2 76 ) 50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层封闭性研究展望
从勘探开发不同阶段的断层封闭性、不同类型断层的封闭性、碳酸盐岩和变质岩以及火山岩的断层封闭性等方面对断层封闭性的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标签:断层封闭性;不同阶段;不同类型;非碎屑岩
断层在油气运聚过程中究竟起何种作用,关键在于其封闭与开启性。
关于断层封闭性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60年代,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
国内外许多学者在断层封闭机理、断层封闭性预测与评价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但是由于断层封闭性的复杂性,有些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1 勘探开发不同阶段的断层封闭性评价
断层封闭性的影响因素众多,在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由于研究对象和现有资料的不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别。
研究对象方面:目前国内外主要侧重于勘探阶段,主要以较大规模的断层为研究对象。
而对于油田开发阶段小断层的封闭性研究,还远未引起重视。
规模较大的断层,断裂带的厚度也相对较大,此时断层的封闭性与断裂带本身的物性是密切相关的,应注重从断裂带内部结构出发研究断层封闭性。
而对于小断层而言,应主要考虑断层两盘岩性配置关系、泥岩涂抹及断面应力等因素的影响。
现有资料方面:勘探初期或井少的勘探区,主要依赖地震资料和一些原始地质资料,评价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也可以通过定量模拟的方法,如吕延防等提出的砂泥对接概率的方法;到了勘探中后期以及开发阶段,由于各方面资料都较为丰富,相应的定性定量研究方法也就很多,且已经从单一学科和单一手段走向多学科、多角度研究。
除了常用的泥岩涂抹、断面应力、断裂带泥质含量等方法外,在开发初期,可以利用断层两侧油水界面关系判断断层封闭性。
在开发的中后期,从动态角度分析出发,利用开发区流体性质、温压系统研究断层封闭性也日益受到重视,根据断层两侧油水井连通情况、生产形势变化和投注聚合物后的一些反应,结合静态资料说明断层的封闭性,使判断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2 不同类型断层的封闭性
断层按照两盘的相对运动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
目前国内外断层封闭性的研究对象大都是正断层,相应的评价方法也都是针对正断层提出的,只有少数涉及到逆断层和平移断层。
因为对于由正断层组成的断块来说,一般背斜圈闭不是很发育,这时就需要断层提供封闭,因此研究的重点是封闭程度。
但对于逆断层来说,其形成时往往伴随有背斜的产生,可以提供良好的圈闭,断层的封闭性显得不是太重要,开启性反而显得比较重要,可以为油气提供良好的
运移通道。
由此可见,正、逆断层所研究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平移断层的封闭作用与油气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苏门答腊岛地区,起封闭作用的断层均与平移断层有关。
此外,松辽盆地内的许多油气藏也与平移断层有关。
但目前国内外对平移断层的研究均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油气勘探领域。
一般认为平移断层的两盘沿断层面走向相对移动,紧密摩擦和研磨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断层泥,从而使断层排驱压力增大,对油气起到封闭作用。
然而是不是平移断层都具有封闭性,这一点还是很值得怀疑的。
常用的评价断层侧向封闭性诸如岩性配置关系、泥岩涂抹等计算方法对于平移断层并不完全适用,常用的垂向封闭性评价诸如断裂带泥质含量计算方法也不适用于平移断层,只有断面应力的方法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垂向封闭性。
平移断层的封闭与否主要是取决于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评价其封闭性能,首先应该搞清其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继而才能找出相应的定性定量研究方法。
3 碳酸盐岩、变质岩和火成岩的断层封闭性
目前国内外断层封闭性研究的著作和文献大部分都是与碎屑岩相关,碎屑岩断层封闭性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而研究碳酸盐岩、变质岩和火成岩断层封闭性的甚少。
我国碳酸盐岩分布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勘探领域,像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尤其是天然气资源,但总体上勘探程度较低,只有少数学者对其封闭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王一刚(1998)通过对四川石柱地区断层的研究,认为稳定期内断裂破碎带及其变形带内的岩石在地静分压力作用下发生压溶是碳酸盐断层封闭的重要机制。
研究认为,碎裂作用也可能使碳酸盐岩断层封闭,断层的错动使岩石颗粒破碎,造成这些颗粒粒度降低并重新排列,进而使断面處岩石的孔渗减小,毛细管压力增大,为断层封闭油气创造条件。
对于发育膏盐岩的地区,由于膏盐岩具有很强的塑性,随着断层的错动会发生流动,类似于泥岩涂抹,膏盐岩也会挤入断层面而愈合断层面,使其具有封闭性。
借鉴泥页岩涂抹等方法,可以用膏盐岩涂抹法来预测断层的封闭能力。
王洪辉通过对川南二叠系一些大断裂的研究,提出利用高压异常地层压力、水型及其矿化度、纵向上的多产层、多压力系统和多种水型判断碳酸盐岩断层封闭性。
然而由于多数的碳酸盐岩地区是新勘探区块,井少,要获取地层压力、水型等资料是十分困难的;近年来在渤海湾盆地及松辽盆地相继都发现了变质岩和火成岩储层,而目前基本没有关于该类储层的断层封闭性研究文献。
通过研究碎屑岩建立起来的断层封闭性理论及一系列评价方法是否适用于碳酸盐岩、变质岩和火成岩地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可信的论证。
总体而言,关于碳酸盐岩、变质岩和火成岩断层封闭性的研究还处在起步和摸索阶段,如何揭示其封闭机制以及建立一套可行可信的评价方法是今后断层封闭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吕延防,付广,张云峰,等.断层封闭性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93-97.
[2]Smith D A.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of sealing and non-sealing faults[J].AAPG Bulletin,1966,50(2):363-374.
[3]Smith D A.Sealing and non-sealing faults in Louisiana gulf coast salt basin[J].AAPG Bulletin,1980,64:145-172.
[4]潘道英,韩洁,吴逸.从动态变化特征认识断层的封闭性[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20(5):17-18.
[5]王洪辉,陆正元.川南二叠系阳新统大断裂封闭性研究[J].南方油气地质,1995,2(1):12-16.
作者简介:王东晔,男,工程师,从事油气勘探综合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