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工厂总平面设计

合集下载

发酵工厂工艺设计

发酵工厂工艺设计
6、一个技术上先进可靠,经济上合理的优秀的工厂设计, 它的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选择及车间布置等都应该是先进 合理的。
生产工艺设计的依据、内容和深度
设计的主要依据: (1)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设计计划任务书。 (2)项目工程师或项目总负责人下达的设计工作提纲和总工程
师作出的技术决定。 (3)如采用新原料品种、新技术和新设备时,必须在技术上有
二、基本建设程序内容
1.建设前期阶段
工作内容包括: 项目建议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 设计任务书 初步设计 总概算
工作程序为:
一个工程项目从社会发展、工业布局、市场需求和 地区、行业发展规划—→项目建议书—→前期工作计划— →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上报审批—→初步设计、 总概算工作—→初步设计图纸、文件、总概算—→上报审 批
发酵工厂工艺设计概论
发酵工厂工艺设计概论
绪论 第一章 基本建设程序 第二章 厂址选择 第三章 工厂总平面设计 第四章 工艺流程设计 第五章 工艺计算 第六章 设备的设计与选型 第七章 车间布置设计 第八章 设计说明书 第九章 工艺设计图
绪论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培养学生具备工厂工艺设计的能力, 结合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完成工程师的 综合性基本训练。
局部设计:
凡是设计的范围不涉及整个工业企业的全部内 容,而只是其中的某些部分,甚至于某一个部分 或某一个设备,称局部设计。——新建厂的设计一般属于
总体设计,扩建厂的设计一般属于局部设计者居多。
总体设计的范围:
发酵工厂总体设计的范围包括了企业内应该 配置的一切单项工程的完整设计,一般包括总平 面布置、生产车间、动力车间(如锅炉房、变电站、 给排水工程等)、厂内外运输(物流)、自控仪表、 采暖通风、环境保护工程、福利设施、办公楼、 技术经济与概算等单项工程设计。

工厂设计--总平面图设计 ppt课件

工厂设计--总平面图设计  ppt课件

间、面包车间、乳粉车间、炼乳车间、消毒乳车间、麦乳
精车间、综合利用车间等。
2.辅助车间 机修车间、中心试验室、化验室等。 3.仓库 原料库、冷库、包装材料库、保温库、成品库、
危险品库、五金库、各种堆场、废品库、车库等。
ppt课件
37
4.动力设施 发电间、变电所、锅炉房、制冷机 房、空压机房和真空泵房等。 5.供水设施 水泵房、水处理设施、水井、水塔、 水池等。 6.排水系统 废水处理设施 7.全厂性设施 办公室、食堂、医务室、浴室、厕 所、传达室、汽车房、自行车棚、围墙、厂大门、 员工俱乐部、图书馆、员工宿舍等。
ppt课件
10
(七)厂区各建筑物布置也应符合规划要求,同时 合理利用地质、地形和水文等自然条件
1.合理确定建筑物、道路的标高(不受洪水影响、排水 顺畅、节约土石方工程)
土木工程中,常见的土石方工程有: 场地平整、基坑(槽) 与管沟开挖、路基开挖、人防工程开挖、地坪填土,路基填 筑以及基坑回填。
2.在坡地、山地建工厂,可采用不同标高安排道路及建 筑物,即合理的竖向布置,但必须注意设置护坡及防洪 渠,以防山洪影响。(护坡指的是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 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 ) (八)相互影响的车间,尽量不要放在同一建筑物内,但 相似车间应尽量放在一起,以提高场地利用率
ppt课件
13
四、总平面设计的内容
粮食工厂的一字形布置
ppt课件
14
粮食工厂的Πpp字t课件形布置
15
粮食工厂的L字形布置
ppt课件
16
(2)辅助车间的布置 辅助车间的位置一是要围绕着主车间,二
是要靠近其服务的主车间或其服务的对象。
1)锅炉房:
A、尽可能布置在用汽较多的地方。以缩 短管线,减小压力和热能损耗。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四章生产和服务设施选址与布置_OK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四章生产和服务设施选址与布置_OK
50×100+80×100+100×150+50×200/ 50+200 = 66.7(公里)
100+120+1
41
第二节 设施的布置
设施布局从制造业来说包括厂区的划分、设备 的布局;服务业是指顾客服务区域、办公区域、休 息室、餐厅等。
一、厂区布置的基本要求(P151) (1)厂房的布置应满·足生产过程的要求,尽可能 使厂区内物件运输路线最短;减少交叉和迂回路线, 从而缩短生产周期,减少生产费用。 (2)充分利用厂区平面,在安全、卫生的前提下 紧凑布置,生产和协作关系密切的单位就近布置, 减少占地面积,节约投资和生产费用。
盈亏平衡分析法 (P47)
总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CV
固定成本CF 产量
30
公式推倒 利润=收入- 成本
即:R=P•Q -(FC + Q •Va) 当R≠0,Q=(F+P)/(R-Va) 当R=0,Q。称为保本点(盈亏平衡点)
Q。= FC/(R-Va)
31
例1:工厂修建大、中、小三种投资规模选择,各自的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产出能力如表:
27
• 目前设施选址的发展趋势
(1)工业园区和工业中心 (2)企业群体布局,靠近仓储设施和服务设施 (3)从全球范围考虑 (4)向郊区发展 (5)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控制 (6)从动态、长期、均衡的发展出发 (6)应用多目标规划和计算机技术
28
三、选址的方法
量•本•利法 重心法 评分法
29
金额
销售收入
14
优点
设备改变容易; 员工培训时间缩短; 物料处理成本降低; 零件生产、运送更快捷; 流程中库存小; 生产自动化容易。

建筑概论:第四章 工业建筑设计—单层厂房设计

建筑概论:第四章  工业建筑设计—单层厂房设计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1、柱网尺寸的确定
(1)跨度尺寸的确定 A、生产设备的大小及布置 B、车间内部通道 C、《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的要求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工艺设计中应考虑如下因素:
① 设备大小 ② 设备布置方式 ③ 交通运输所需空间 ④生产操作及检修所需空间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第二节 单层厂房设计
单层厂房的平面设计 单层厂房的剖面设计 单层厂房的立面设计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一、单层厂房平面设计
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生产工艺与建筑平面设
计的关系; 2、掌握厂房平面形式及特点; 3、能够经济合理确定厂房的柱网尺寸。 教学内容: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范围内二者造价相等) 当低部的实际宽度小于W时,可不设高差,
把低部与高部拉平; 当低部的实际宽度大于W时,应设高差。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构造角度:
《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规定: ①在采暖和不采暖的多跨厂房中,高差值等
于或小于1.2M时不设高差; ②在不采暖的多跨厂房中,高跨一侧仅有一个
的集中荷载; ②屋顶结构复杂; ③造价高; ④抗震性能不好。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矩形天窗的设计:
①天窗宽度:厂房跨度的1/2-1/3; ②天窗位置高度:指天窗下沿至工作面的
高度;厂房跨度的0.35-0.7; ③天窗间距:指天窗轴线间的距离;小于
天窗位置高度的4倍以内; ④相邻天窗玻璃间距:一般取相邻天窗高
2、L形、П形、Щ形平面
L形、П形、Щ形平面的特点: ①厂房各部宽度不大,厂房周长较长,可
在较长的外墙上设置门窗,室内采光通 风条件好; ②纵横跨垂交,要垂交处构件类型增多,构造 复杂,需设防震缝; ③外墙长度较长,造价及维修费用较高, 室内各种工程管线较长。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业企业必须设置施工生产基地时,亦应同时规划。 第 3.1.4 条 工业企业分期建设时,总体规划应正确处理近期和远期的关系。
近期集中布置,远期预留发展,分期征地,严禁先征待用。 第 3.1.5 条 联合企业中不同类型的工厂,应按生产性质、相互关系、协作 条件等因素分区集中布置。对产生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等有害物质的工厂, 必须采取治理措施,其有害物质排放的浓度,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第四章 总平面布置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 4.1.1 条 总平面布置,应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工业企业的性质、 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以及防火、安全、卫生、施工及检修等
要求,结合场地自然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
第 4.1.2 条 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在符合生产流程、操作要求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建筑物、构筑物等设
第 2.0.3 条 厂址选择应对原料和燃料及辅助材料的来源、产品流向、建设 条件、经济、社会、人文、环境保护等各种因素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应对其 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择优确定。
第 2.0.4 条 厂址宜靠近原料、燃料基地或产品主要销售地。并应有方便、 经济的交通运输条件,与厂外铁路、公路、港口的连接,应短捷,且工程量小。
四、填、挖方工程,应防止产生滑坡、塌方。山区建厂,尚应注意保护山坡 植被,避免水土流失。
五、充分利用和保护现有排水系统。当必须改变现有排水系统时,应保证新 的排水系统水流顺畅; 六、适应厂区景观要求;
七、分期建设的工程,在场地标高、运输线路坡度、排水系统等方面,应使 近期与远期工程相协调;
八、改建、扩建工程应与现有场地竖向相协调。 第 6.1.3 条 竖向设计宜采用平坡式或阶梯式,并应根据场地的地形和地质 条件、厂区面积、建筑物大小、生产工艺、运输方式、建筑密度 、管线敷设、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93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统一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的原则和技术要求,做出符合国情、布置合理、生产安全、技术先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好的设计,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企业新建、改建及扩建的总平面设计。

对工业企业在总平面设计中的特殊要求,可根据本规范的规定,制定本部门、本行业的规范。

第1.0.3条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因地制宜,合理布置,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可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第1.0.4条改建、扩建的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必须合理利用、改造现有设施;力求通过改建、扩建,使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更趋于合理,并应减少改建、扩建工程施工对生产的影响。

第1.0.5条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必须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择优确定其设计方案。

第1.0.6条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防火、安全、卫生、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在设防烈度六度及以上地震区、湿陷性黄土地区、膨胀土地区、软土地区和永冻土地区等特殊自然条件地区建设工业企业,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厂址选择第2.0.1条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工业布局和城市规划的要求,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建设前期工作的规定进行。

第2.0.2条居住区、交通运输、动力公用设施、废料场及环境保护工程等用地,应与厂区用地同时选择。

第2.0.3条厂址选择应对原料和燃料及辅助材料的来源、产品流向、建设条件、经济、社会、人文、环境保护等各种因素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应对其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择优确定。

第2.0.4条厂址宜靠近原料、燃料基地或产品主要销售地。

并应有方便、经济的交通运输条件,与厂外铁路、公路、港口的连接,应短捷,且工程量小。

工厂总平面设计(ppt 74页)

工厂总平面设计(ppt 74页)
离;有利于确定车间相对位置,布置运输线路,有利考 虑人流组织;
第三节 总平面布置原则
人流组织 要求:人行路径短捷,与货流交叉最少。
① 当厂区以铁路、道路运输为主时,人流和货流方向 最好相反且相互平行布置;
② 将人流大的建筑物布置在厂前区,货流大的车间布 置厂后边缘地带;
③ 当人流货流交叉不可避免时,人流货流小时,采用 平交,大时采用立交;
第二章 工厂总平面设计
第一节 总平面设计的任务和内容
★一、总平面设计的任务 ★二、总平面设计的内容
1.平面布置设计 2.竖向布置设计 3.运输设计 4.管线综合设计 5.绿化布置和环保设计
第一节 总平面设计的任务和内容
★一、总平面设计的任务
工厂总平面设计的任务是在厂址选定后,按其在城 市规划中所处的地位,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及所在地 区的具体条件,经济合理地综合解决各建筑物、构筑物 和各项公用设施在厂区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合理选择厂 内外的交通运输系统;布置工程技术管网;并统筹厂区 的绿化和美化,从而创造完善的工业建筑群与厂区环境。
竖向设计的成果:
设计说明书 竖向布置图 有关技术经济指标 土方图
地面的竖向设计布置形式(场地平整程度、高差变化)
为单向斜 面平坡式
斜面型平坡式
为由场地中 央向边缘倾 斜的双向斜 面平被式
为由场地边缘 向中央倾斜的 双向斜面平坡

为多向斜 面平坡式
1、原自燃地面;2、整平地面;3、排洪沟
为单向降低的 阶梯
建筑物轮廓简单规整P42图2-1
沿建筑红线布置 P42图2-1
红线一般是指各种用地的边界线。有时也把确定沿街建筑位置的一条 建筑线谓之红线,即建筑红线(boundary line of building)。它可与 道路红线重合,也可退于道路红线之后,但绝不许超越道路红线,在 建筑红线以外不允许建任何建筑物。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 0. 1条为使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统一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的原则和技术要求,做出符合国情、布置合理、生产安全、技术先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良好的设计,制定本规范。

第1. 0. 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企业新建、改建及扩建的总平面设计。

对工业企业在总平面设计中的特殊要求,可根据本规范的规定,制定本部门、本行业的规范。

第1. 0. 3条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和方针,因地制宜,合理布置,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可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第1. 0. 4条改建、扩建的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必须合理利用、改造现有设施;力求通过改建、扩建,使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更趋于合理,并应减少改建、扩建工程设施对生产的影响。

第1. 0. 5条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必须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择优确定其设计方案。

第1. 0. 6条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防火、安全、卫生、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在设防烈度六度及以上地震区、湿陷性黄土地区、膨胀土地区、软土地区和永冻土地区等特殊自然条件地区建设工业企业,尚应附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厂址选择第2. 0. 1条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工业布局和城市规划的要求,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建设前期工作的规定进行。

第2. 0. 2条居住区、交通运输、动力公用设施、废料场及环境保护工程等用地,应与厂区用地同时选择。

第2. 0. 3条厂址选择应对原料及辅助材料的来源、产品流向、建设条件、经济、社会、人文、环境保护等保种因素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应对其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择优确定。

第2. 0. 4条厂址宜靠近原料、燃料基地或产品主要销售地。

并应有方便、经济的交通运输条件,与厂外铁路、公路、港口的连接,应短捷,且工程量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总平面设计技术经济指标意义分析 (1) 厂区占地面积A(m² ) 厂区占地面积是指一定生产规模前提下,采用 一定的工艺技术方法,需要的场地面积。 (2) 建、构筑物占地面积A1(m² ) (3) 堆场、作业场占地面积A2(m² )
(4) 道路,散水坡,管线占地面积A3(m² ) 此面积A3(m² )是指工厂建,构筑物群之间纵横 通达的空场面积,其大小固然取决于建,构筑物 占地面积A1(m² )的大小及其形状,同时还与这三 种面积特性有关。 5) 建筑系数K1(%) 建筑系数K1是建,构筑物与堆场,作业场占地 面积之和占全厂占地面积的百分率。
(6) 利用系数K2(%) 利用系数K2是包括全厂建,构筑物与土建设施 在内的占地面积同全厂占地面积比值的百分率。 (7) 绿地率K4(%) 绿地率K4是指全厂可绿化面积A4占全厂占地面 积的百分率。 (8) 土方工程量V(m³ ) 土方工程量V(m³ )是指由于厂址地形凹凸不平 或自然坡度太大,平整场需要挖填的土方工程量。
为使上述总平面布置资料图为现场施工服务, 还必须有明确的尺寸标注。 经过以上两阶段和四个步骤的由粗到精,由资料(准备) 到成品(施工)的完善设计,才绘制出工厂总平面图。
总平面图是表面场区范围内自然状况和规划设
计的图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表面厂址原有地形的等高线; (2) 表面测量坐标网及建筑施工坐标网; (3) 表面全年(或夏季)风向频率的风玫瑰图;
(4) 表面全厂建筑物,露天作业场等平面位
置坐标,地坪标高及厂区转角(方位角θ ); (5) 道路,铁路的平面布置,标高及坡度; (6) 竖向设计,排水设施; (7) 厂区围护设施及绿化规划等。
第二节 发酵工厂总平面布置的形式 一、工厂组成与厂区的划分 (1)工厂组成
工厂的组成必须包括: 1) 生产车间 2) 辅助车间 3) 动力车间 4) 行管部门 5) 职工宿舍
(2) 厂区划分
一个工厂从工艺生产需要出发,通常要有上述5个部门组成。 生产区应处在厂址场地的中部,也是地势地质最好的地带。 厂后区主要是原料仓库,露天堆场,污水处理站等。根据厂区 的地形和生产车间的特殊要求,可将机修,给排水系统,变电 所及其有关仓库等,分布在左右两侧区而尽量靠近主要车间, 以便为其服务。 应当指出,全厂运输道路即设置在各区片之间,主干道应 与厂大门通连。
三、总平面设计的步骤
工厂总平面设计比较复杂,一般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
图设计两阶段,每个阶段又分资料图和成品图两个步骤进
行工作。
(1) 初步设计
1) 方案图(总平面布置资料图)
2) 工厂总平面布置图(初步设计成品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施工图设计
1) 工厂总平面施工资料图
根据对初步设计的有关审批意见,进行调整
2) 工厂总平面布置施工图
二、建、构筑物的布置位置 1、主生产车间建筑物的布置位置 主生产车间建筑物的布置位置是决定全厂 区布置的关键。应首先考虑布置在生产区的 中心地带。
2、辅助车间建筑物等的布置位置 辅助车间建筑物等的位置应靠近其服务的主车间 厂房或其服务对象的等距离处 2.1 动力车间 2.2 行政管理和后勤部门建筑设施的总体布置位置 2.3 确定厂区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 厂区建,构筑物的位置布置在总平面图上的确 定,还必须考虑相邻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
第三节 厂内运输
厂内运输是工厂总平面设计中一个重要内容 一、厂内运输任务 厂内运输的任务是通过各种运输机械工具,完 成厂内库存与车间,堆场与车间,车间与车间之 间的货物分流。 二、道路布置的形式 依据发酵厂的生产规模,产品结构,厂区划分 等特点,厂内道路布置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循 环式布置,另一种是道路不兜环,各有分散终点 的终端式布置。
第四章 工厂总平面设计
一、 总平面设计的内容,原则和步骤 二、 发酵工厂总平面布置的形式 三、 厂内运输 四、 总平面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节 总平面设计的内容,原则和步骤
一、总平面设计的基本内容 总平面设计一般包括以下5项内容: 1) 平面布置设计 2) 竖向布置设计 3) 运输设计 4) 管线综合设计 5) 绿化设计
二、总平面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总平面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审批的设计
任务书,厂址选择报告和厂址总平面布置 方案草图及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基本原则是严格遵照上述设计文件的 要求进行布置设计。
原则: 1) 总平面设计必须符合生产流程的要求; 2) 总平面设计应当将占地面积较大的生产主厂房 布置在厂区的中心地带,以便其他部门为其配合服务; 3) 总平面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区主风向的影响,以 此合理布置各建,构筑厂房及厂区位置; 4) 总平面设计应将入流,货流通到分开,避免交叉; 5) 总平面设计应遵从城市规划的要求; 6) 总平面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和规定。
三、总平面布置的形式分类及实例
厂区总平面图是一个结合厂址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要 求,进行规划布置的图纸。 1、总平面水平向布置形式 1.1 区带式布置形式 1.2 周边式布置形式 2.2 连续式布置形式
2、总平面竖向布置形式
2.1 分离式布置形式 3、联合式(或组合式)布置形式
总平面布置特点归纳如下:
三、道路的规格 道路的规模包括宽度,路面质量等,根 据城市建筑规定,工厂生产规模等而定。
第四节 总平面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总平面设计的内容丰富,最直观的表达形 式是总平面布置图及竖向平面布置图。但是, 还须有技术经济指标加以说明,总平面设计成 果才算是最后明确肯定。 一、总平面设计技术经济指标项目 总平面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是在总平面布 置时估算的,它作为设计阶段的控制指标,用 以指导总平面施工图阶段的设计,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出总平面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1)4个主要生产车间(指制麦,糖化,发酵和包装)
布置在全厂的中心地带; (2)厂区划分功能分明; (3)动力部门根据主要生产车间的需要,分散布置在 其服务的区域内; (4)全年(包括夏季)风玫瑰图的主要向为东南风向;
(5)全厂道路布置形式为终端式;
(6)在联合式布置中,还在生产区,厂前区留有 余地,以协调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总平面设计, 追求技术先进性与最佳经济效果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