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编制
什么是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有哪些

什么是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有哪些现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是会计报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用于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现金流动情况。
它以现金为核心,记录了企业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为用户提供了判断企业现金流量状况的依据。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法、间接法和调整间接法。
一、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直接法是按照现金支付和收入的性质进行分类,逐一列示各项现金收入和支付项目的金额,然后计算各项现金流量的总和,以得出净现金流量。
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步骤如下:1.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购买商品、接收劳务支付的现金- 支付的各项税费-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2. 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收回长期债权投资收到的现金-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投资支付的现金3. 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吸收投资者投资收到的现金-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 偿还借款支付的现金- 分配利润支付的现金- 以及筹资支付的其他现金4. 现金流量表编制将以上三个活动的现金流量汇总,计算净现金流量,并通过将期初现金余额与净现金流量相加,得出期末现金余额。
二、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间接法是以净利润为基础,通过调整净利润来计算现金流量。
具体步骤如下:1. 调整净利润首先,调整净利润,将其中与现金无关的项目排除,如计提的折旧、摊销、减值准备等。
2. 调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根据调整后的净利润,对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如变动资金、长短期应收款的变动、应收利息、应付款项等。
3. 调整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根据调整后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对与投资和筹资活动有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如购建固定资产、支付利息和股息等。
4. 现金流量表编制将调整后的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汇总,计算净现金流量,并通过将期初现金余额与净现金流量相加,得出期末现金余额。
现金流量表编制难点知识点总结

现金流量表编制难点知识点总结现金流量表作为企业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情况,对于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并非易事,其中存在着诸多难点知识点。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
一、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界定准确界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是编制现金流量表的首要任务。
现金通常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其他货币资金。
但需要注意的是,银行存款中不能随时用于支付的定期存款等不能视为现金。
现金等价物则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比如,三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通常被认定为现金等价物。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判断一项投资是否属于现金等价物并非总是清晰明了。
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编制1、直接法与间接法的选择与应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直接法是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主要类别直接反映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比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
间接法则是以净利润为起点,通过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以及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来计算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在实际编制中,直接法能够直观地反映经营活动现金的收支情况,但需要详细的业务数据支持;间接法编制相对简单,但对于理解和分析现金流量的形成过程可能不够直观。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但通常要求在附注中披露另一种方法的数据。
2、销售收入与现金收款的匹配在确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时,需要将销售收入与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增减变动以及预收账款的变动等进行综合考虑。
如果存在销售退回、现金折扣等情况,处理起来会更加复杂。
例如,企业在本期实现销售收入 100 万元,其中 80 万元已收到现金,20 万元形成应收账款。
上期应收账款余额为 15 万元,本期收回18 万元。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2篇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包括两种:直接法和间接法。
第一篇: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直接法是一种通过明细列示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将现金流量分为三个主要类别: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2.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包括直接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
直接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可以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收到的现金、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等;直接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可以包括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付的职工薪酬、支付的税费等。
3.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包括购买和出售长期资产和其他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可以包括销售长期资产、取得投资收益等;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可以包括购买长期资产、投资支出等。
4.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包括借入和偿还借款、吸收投资和分配利润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可以包括借款、发行债券、吸收投资等;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可以包括偿还借款、支付利息、分配股利等。
5. 汇总各类别现金流量,得到期末现金余额。
6. 将期初现金余额与期末现金余额相减,得到现金净增加额。
第二篇: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间接法是一种通过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信息计算现金流量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根据利润表的信息,调整净利润。
将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非现金项目(如折旧、摊销、无形资产摊销等)加回净利润,将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减少的预收款、增加的应收款等项目减去。
2. 根据资产负债表的信息调整净利润。
将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如无活动净利润、利润中的投资收益等)加回净利润,将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如非经营性减少的负债、非经营性增加的资产等)减去。
3. 调整后的净利润即为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
4. 分析非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包括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根据资产负债表和相关交易明细,说明非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产生原因。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公式及勾稽关系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公式现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一、现金流量表主表项目(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应收帐款期初数—应收帐款期末数) +(应收票据期初数应收票据期末数) +(预收帐款期末数-预收帐款期初数)—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支付的应收票据贴现利息—库存商品改变用途应支付的销项额±特殊调整事项特殊调整事项的处理(不含三个帐户内部转帐业务),如果借: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等,贷方不是“收入及销项税额”则加上,如果:贷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等,借方不是“现金类”科目,则减去.※①与收回坏帐无关②客户用商品抵债的进项税不在此反映.2、收到的税费返还=返还的(增值税+消费费+营业税+关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等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除上述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支出支出) <即:存货本期贷方发生额-库存商品改变途减少数> +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应付帐款期初数-应付帐款期末数) +(应付票据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 +(预付帐款期末数—预付帐款期初数) +库存商品改变用途价值(如工程领用) +库存商品盘亏损失—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及福利费 -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和摊销的大修理费—库存商品增加额中包含的分配进入的制造费用、生产工人工资±特殊调整事项特殊调整事项的处理,如果借: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付帐款等(存贷类),贷方不是“现金类"科目,则减去,如果贷:应付帐款数、应付票据、预付帐款等,借方不是“销售成本或进项税”科目,则加上。
5、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工资,福利费 +(应付工资期初数—期末数)+(应付福利费期初数—期末数) 附:当存在“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福利费时,注意期初、期末及计提数中是否包含“在建工程”的情况,按下式计算考虑计算关系。
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

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入+(应收帐款期初-期末)+(应收票据期初-期末)+(预收帐款期末-期初)+本期收回前期核销的坏帐损失-本期销售退回支付的现金-本期实际核销的坏帐损失-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减少的应收帐款和应收票据+增值税销项税2、收到的租金=经营性租赁收到的租金+出租包装物收到的租金+融资租赁收到的租赁收益(企业实际收到现金的租金收入)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捐赠现金收入+罚款收入+逾期未退还出租和出借包装物没收的押金收入+流动资产损失中由个人赔偿的现金收入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本期销售成本+(存货期末-期初)+(应付帐款期初-期末)+(应付票据期初-期末)+(预付帐款期末-期初)-购货退回收到的现金-本期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减少的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增值税款进项税5、经营租赁所支付的现金=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金+租入包装物支付的租金6、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等+为职工支付的养老保险、待业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支付给职工的住房困难补助+支付的离退休人员的费用(不包括支付给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捐赠现金支出+罚款支出+支付的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现金支出+支付的保险费+现金支付的各项税费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企业出售、转让或到期收回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而收到的现金+收回长期债权投资本金而收到的现金(不包括长期债权投资收回的利息,以及收回的非现金资产)2、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企业因股权性投资而收到的现金股利+从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分回利润收到的现金(不包括股票股利)3、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企业因债权性投资而收到的利息(不包括债券投资收回的本金)4、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到的现金净额=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所发生的现金支出5、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除了上述各项以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流入6、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购买、建造固定资产,取得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不包括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利息资本化的部分,以及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的固定资产,其首次付款支付的现金作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以后各期支付的现金作为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7、权益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短期股票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支付的现金以及支付的佣金、手续费等附加费用8、债权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购买的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短期债券投资和长期债券投资支付的现金以及佣金、手续费等附加费用+其他债权投资所支付的现金9、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与投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流出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1、吸收权益性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发行股票方式筹集的资金实际收到股款净额(发行收入减去支付的佣金等到发行费用后的净额)2、发行债券所收到的现金=发行债券实际收到的现金(发行收入减去支付的佣金等发行费用后的净额)3、借款所收到的现金=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资金4、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与筹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流入5、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偿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的借款本+偿还债券本金(不包括利息)6、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为筹集长期使用的资金而发生的费用,由企业直接支付的发行股票和债券的费用(企业委托其他单位发行股票或债券,由受托单位直接从发行收入中抵扣的各项发行费用,不在本项目内反映)7、分配股利或利润所支付的现金=本期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应付股利期初余额-应付股利期末余额)8、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实际支付的利息(包括支付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9、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本期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付款+(长期应付款中应付融资租赁费的期初余额-长期应付款中应付融资租赁费期末余额)10、减少注册资本支付的现金=因减少注册酱而支付的现金11、支付的与筹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与筹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流出四、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企业所持外币现金余额由于汇率变动而发生的对现金的影响。
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

(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直接法)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包括收现的销项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期初余额―期末余额)+预收帐款(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本期转回多提的坏帐准备―票据贴的利息―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应收款―现金折扣2、收到税费的返还,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等,教育费附加返还款收到税费的返还=退回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关税+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等。
3.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收到押金其他应付款罚款收入营业外收入赔款其他应收款固定资产发生的赔款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包括付现的进项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n+存货(期末余额―期初余额)n+应付账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n+应付票据(期初余额―期末余额)n+预付账款(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本期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取得现金折扣―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及福利费―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和固定资产大修理费+非外销减少的存货―非现金资产抵偿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支付给职工的现金=本期工资费用分配数+本期计提的福利费+应付工资(期初―期末)+应付福利费(期初―期末)6、支付的各项税费支付的各项税费=应交税金(销项税-进项税)+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所得税+其他业务支出(税金)+管理费用(税金)+应交税金(期初―期末)+其他应交款(期初―期末)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业务招待费、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差旅费、办公费、管理费用、财产保险费、宣传广告费、营业费用、支付押金、备用金、其他应收款、罚款、营业外支出(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反映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情况。
它是评估企业偿债能力、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和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的重要依据。
下面将介绍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1. 现金流量表的分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现金流量表主要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表三个部分。
1.1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通过生产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产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
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直接法是通过列举经营活动中各个具体项目的现金流量来编制现金流量表。
这种方法需要将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项目逐一列示,并计算它们的净额。
•间接法:间接法是通过间接推算法来编制现金流量表。
这种方法通过对净利润进行调整,来反映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
1.2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表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和其他长期资产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
编制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表的主要方法是直接法。
1.3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表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通过借款、发行债券和吸收股东投资等方式,筹集资金所产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
编制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表的方法主要是直接法。
2.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步骤2.1 收集财务数据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第一步是收集相关的财务数据。
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日记账等财务信息。
这些数据将用于后续的分析和计算。
2.2 列示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项目根据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列示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具体项目。
例如,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等,现金流出包括购买原材料、支付员工工资等。
2.3 计算各项现金流量根据收集到的财务数据和列示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项目,计算各项现金流量的数额。
对于直接法,每个项目的现金流量数额一般从财务数据直接获取;对于间接法,则需要对净利润进行调整,得到现金流量数额。
必看:最经典的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和计算公式

必看:最经典的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和计算公式现金流量表的出现,主要是要反映出资产负债表中各个项目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并根据其用途划分为经营、投资及融资三个活动分类。
会计人员如何编制现金流量表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史上最齐全的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和计算公式,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一、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2、收到的税费返还=(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3。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7%)+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5。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现金流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帐款期初数-应收帐款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应收票据期末数)+(预收帐款期末数-预收帐款期初数)-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支付的应收票据贴现利息-库存商品改变用途应支付的销项额±特殊调整事项特殊调整事项的处
理(不含三个帐户内部转帐业务),如果借: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等,贷方不是“收入及销项税额”则加上,如果:贷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等,借方不是“现金类”科目,则减去。
注:①与收回坏帐无关②客户用商品抵债的进项税不在此反映。
2、收到的税费返还(现金流入)=返还的(增值税+消费费+营业税+关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等。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现金流入)=除上述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现金流出)=[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支出支出)+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付帐款期初数-应付帐款期末数)+(应付票据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预付帐款期末数-预付帐款期初数)+库存商品改变用途价值(如工程领用)+库存商品盘亏损失-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及福利费-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和摊销的大修理费-库存商品增加额中包含的分配进入的制造费用、生产工人工资±特殊调整事项特殊调整事项的处理,如果借: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付帐款等(存贷类),贷方不是“现金类”科目,
则减去,如果贷:应付帐款数、应付票据、预付帐款等,借方不是“销售成本或进项税”科目,则加上。
5、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现金流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工资,福利费+(应付工资期初数-期末数)+(应付福利费期初数-期末数)附:当存在“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福利费时,注意期初、期末及计提数中是否包含“在建工程”的情况,按下式计算考虑计算关系。
本期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工资=(期初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期初数)+(计提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计提数)-(期末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期末数)当题目只给出本期列入生产成本的工资及福利,期初无在建工程的工资及福利时,公式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工资、福利费+(应付工资、应福利费期初数-期末数)-(应付工资及福利费在建工程期初数-应付工资及福利费中在建工程期末数)。
6、支付的各项税费(现金流出)(不包括耕地占用税及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税金(增值税-已交税金)+消费费+营业税+关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现金流出)=剔除各项因素后的费用+罚款支出+保险费等。
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小计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