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建立科学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在的学生群体越来越多元化,他们的身份、经历、背景、兴趣都不相同,因此,学校提供的评价机制也应针对性地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此,本文探讨了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以此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客观、公正而科学的评价机制来达到这一目的,这些机制包括:调整评价标准、重新定义成绩档次和评分规则、加强对学生能力发展的评价以及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
最后,总结了本文的讨论,并强调了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的重要性,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面发展;科学评价机制1.言随着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现在的学生群体已经变得相当多元化。
他们的年龄不同,身份、经历、背景和兴趣也不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评价学生的机制也应改革,力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 为什么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很重要学生的评价机制是教育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学习的标准体系。
同时,这也是对学生发展过程的重要支撑,既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也可以为孩子提供指导。
因此,构建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也是有必要的。
3.何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1)调整评价标准。
首先,学校应建立评价标准体系,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不能只拘泥于“分数”,而是要深入到背后的原因,对学生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系统评估。
(2)重新定义成绩档次和评分规则。
根据学校的需要,学校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其他方面的情况,重新设定成绩档次与评分规则,制定出客观的评价标准,并将其明确标准化。
(3)加强对学生能力发展的评价。
要客观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能力发展趋势,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等都要进行考核,加强观察意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4)适当安排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
学校要给学生安排适当的课外活动时间,特别是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想及文化自由,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加深对世界自然规律的认识,形成健全的个性。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李家营小学魏守利案例背景: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通过学生问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使优生和暂困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并且,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日常教学中我总是简单地把学生按照座位进行分组,发现小组合作在有些组根本无法发挥它的优势,有些学生自制力不强爱做小动作,讲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题。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有的学生频频发言,有的学生一言不发,成了多余的人,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因此,我在如何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这一方面做了一些尝试:问题的提出:6.1班是我新接手的一个班,这些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
有一次新授课上,我和往常一样,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顿时教室里气氛异常活跃。
接下来班内交流时,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跃跃欲试。
我根据表现给他们打分,评出了优胜组。
看着冠军组的每一位同学脸上洋溢着喜滋滋的笑容,我的心里也美滋滋的。
我环视了一下四周,却发现其他组的几个同学脸露失意的神情。
我发现这班最出色的同学陈明菲嘴里念念有词,眼睛直盯着她的同桌。
她的同桌则低下了头,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不敢吭声。
我心里一震,觉察出了一些不好的苗头。
突然,有一声低低的声音飘进了我的耳孔,"都怪你!"随后又有一个愤愤不平的声音传来:"不公平”。
我环顾四周,有好几个同学都和自己组内的某个同学较上了劲!想不到一次合作学习竟然激起了那么大的波澜。
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些因表现不好而拖了小组后腿的同学,被别人指认为“害人精”。
课堂里的弥漫着不和谐的气氛。
这一切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似乎已经超出了教学的范畴。
我尽我所能安抚了那些愤愤不平的学生,鼓励了那些表现不是太好的同学,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出了教室。
如何在小学科学学习中促进学生的协作技能

如何在小学科学学习中促进学生的协作技能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技能是至关重要的。
协作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还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学习中促进学生的协作技能呢?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协作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实验或探究活动。
例如,在学习“物体的沉浮”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准备实验材料,一起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和责任。
教师在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将不同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补充。
比如,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与思维活跃的学生分在一组,既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次,要明确协作的规则和目标。
在小组合作开始之前,教师应该向学生清晰地阐述合作的规则,比如要尊重他人的意见、积极倾听、轮流发言等。
同时,也要明确小组的共同目标,让学生明白他们需要共同努力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例如,在进行“植物的生长”观察活动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小组的目标是观察并记录植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生长变化,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明确的规则和目标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有方向、有秩序,提高协作的效率。
在学生协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
当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分歧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比如,有的小组在实验中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重新审视实验过程,查找可能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和分享,让他们在合作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和方法。
此外,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也是促进学生协作技能的重要手段。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人的表现,更要注重小组的整体成果。
可以通过小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小组的协作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价。
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让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实效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则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合作学习也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
因此,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都采用合作学习这一方式,但学习效果却大不一样。
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让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实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合作小组的确定合理的小组环境可以促进落后的小组成员形成正确的思想与行为。
但在不合理的小组环境中,由于从众心理,趋向于学习结论的一致性,使部分学生容易忽视自己的观点。
几乎所有的合作学习专家都同意小组的规模应当尽量小,规模越小就越能保证学生较高的参与度。
对于农村小学的课堂,合作学习小组以2至4人较为实用。
如果每组学生过多,则将难保人人做到有效参与合作学习。
一个学习小组应该是一个班集体的缩影,组建学习小组的原则应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做到每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比例相当。
二、明确角色,合理分工在我们的课堂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提出要求让同学们围绕问题讨论,部分同学自动转身,四人或者六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教室里立即涛声不断。
如果你再仔细一听,有的小组在各说各的;有的在争论谁说哪道题;有的在唱独角戏。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分工不明确。
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
如小组讨论的组长、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
分组中尽量不为“小权威”、“合作滞后者”的产生创造条件。
同时要看到,并不是组建了小组自然就会合作,要避免开小差、说闲话等假合作的形式,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培训。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能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应等待,不应观望,更不应干自己的事情,而是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合作进程、讨论的焦点,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
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教育的充分体现,已逐步成为生本课堂教育的主要形式,它有力的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合作交流的机会。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组学习,下面谈一下我的几点做法:一、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生本课堂”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进行适当的引导。
让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责任意识,知道自己在合作学习中应该干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达成什么目标。
“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每一个学生都树立集体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
二、小组合作学习应有明确的分工生本教育强调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体。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生本课堂”上,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滔滔不绝,有的学生却一言不发,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好学生的展示台,所有的问题几乎全由他们来代表发言;成绩较差的学生却成了忠实的听众。
这样的合作学习不能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别说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了。
因此,教师必须让小组合作学习拥有明确的分工,让组内的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职责,知道自己是合作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旁观者。
只有每个学生都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积极发言,才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真实的、高效的学习。
三、小组合作学习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生本教育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参与、全员参与的学习过程。
因此,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俯下身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尤其是对那些学困生,教师要一视同仁,给他们创设一种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多有机会参与观察、思考、讨论,让他们敢说、敢问;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对待学生要和蔼可亲,让学生感到教师就是他的朋友,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肯定,不要妄自批评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就是他们小组的一员,能够勇敢的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使小组合作更加有效。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

如何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作者:曹正琼(高中生物湖北襄樊生物一班) 评论数/浏览数: 1 / 853 发表日期:2009-07-1911:48:59本文根据个人的教学实践,分别从评价主体应多元化、评价方法应多样化两个方面,探讨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建立相对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保障。
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并没有走出甄别与选拔的误区,评价的主体、方式单一,这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不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下面,笔者结合个人实践,谈一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建立相对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1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合作学习评价的主体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应使学生也成为评价主体之一,从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
教师可让学生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加强小组自评、互评,使得评价成为教师、学生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在实践中,自评和他评的结合,有助于小组内部进行反思和组间的学习交流,利于各小组不断改进和发展。
笔者运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模式如下图所示:师生共同制定小组活动评价内容及标准自评他评组长自评组员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定发现优点,寻找不足提出建议并反馈反思、调整、完善合作学习策略2评价方法应多样化传统的评价观念注重量化评价,认为量化就等于客观、科学,殊不知随着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仅凭抽象的数据不可能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作出有效评价。
而质性评价能真实、全面、深入地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轨迹,所以,笔者依据新课程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在实践中将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习小组和个人的发展状况。
2.1过程中注重质性评价质性评价是指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品或者思考等进行描述性评价的方法,它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过程表现等,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状况。
评价者若只以结果的好坏论成败,只以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必然导致老师容易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使部分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
如何构建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构建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摘要:本文阐述了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合理分组,有效开展的活动,教师的正确指导及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理念倡导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改革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在英语课上我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尝试:一、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合作学习的重要特征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任务。
分组方法可以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还可以根据任务、时间分为长期性、阶段性、暂时性的合作小组。
全班66人我分成9组,小组的组成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根据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座位等。
每学期调整一次。
小组成员共同为本组取名(如:golden group, sunshine group, moonlight group等)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
(组长可以由组员轮流担任。
)二、有效地开展活动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根据时间和内容可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
1.课前小组活动一般有两种:a、预习课文(学习词汇,背景知识,重难点等),小组的每个成员分别做好准备,再相互讨论、补充,再指定代表小组发言的成员,记录小组的集体成绩。
学习our hobbies 这个话题时,上课要进行采访活动。
(1)what hobbies did you used to collect?(2)how long have you been collecting them?(3)what hobby would you like to collect in the future?(4)what is the mostcommon/unusual/interesting/beautiful/creative collections in your group?各小组成员必须认真准备,积极参与,履行职责,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分享同学之间的快乐。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当今社会,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下面就如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行十二个方面的讨论。
第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发言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基础,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逻辑思维课程、进行数学思维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驱动力,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设计创新比赛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第四,推动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合作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学校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团队项目实践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第五,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应该具备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和使命感,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加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关心。
第六,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基础,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
可以通过开展体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途径,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七,鼓励学生多样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多样化发展。
可以通过开设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培训学生的特长爱好等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第八,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学校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学习方法指导、学习习惯培养等途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建立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李家营小学魏守利
案例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通过学生问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使优生和暂困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并且,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日常教学中我总是简单地把学生按照座位进行分组,发现小组合作在有些组根本无法发挥它的优势,有些学生自制力不强爱做小动作,讲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题。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有的学生频频发言,有的学生一言不发,成了多余的人,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因此,我在如何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这一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问题的提出:
6.1班是我新接手的一个班,这些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
有一次新授课上,我和往常一样,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顿时教室里气氛异常活跃。
接下来班内交流时,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跃跃欲试。
我根据表现给他们打分,评出了优胜组。
看着冠军组的每一位同学脸上洋溢着喜滋滋的笑容,我的心里也美滋滋的。
我环视了一下四周,却发现其他组的几个同学脸露失意的神情。
我发现这班最出色的同学陈明菲嘴里念念有词,眼睛直盯着她的同桌。
她的同桌则低下了头,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不敢吭声。
我心里一震,觉察出了一些不好的苗头。
突然,有一声低低的声音飘进了我的耳孔,"都怪你!"随后又有一个愤愤不平的声音传来:"不公平”。
我环顾四周,有好几个同学都和自己组内的某个同学较上了劲!想不到一次合作学习竟然激起了那么大的波澜。
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些因表现不好而拖了小组后腿的同学,被别人指认为“害人精”。
课堂里的弥漫着不和谐的气氛。
这一切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似乎已经超出了教学的范畴。
我尽我所能安抚了那些愤愤不平的学生,鼓励了那些表现不是太好的同学,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出了教室。
问题的思考:
回到办公室,我的头脑中浮现的是新课程标准里的一段话: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成就感和自信心。
今天那些学生给了我当头棒喝。
仔细回想一下,每次的小组合作学习,对有些同学来说,还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他们常常遭到那些学优生的遗弃,一个人低着头坐在那里,但是,为了不受老师的批评,表面上却还要装出一付认真参与的样子。
我开始有一种愧疚和茫然。
在教学时我无意中伤害了多少孩子稚嫩的心灵!我该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则进行比赛的话,只能是好生多的一组获胜。
那其他几组同学的积极性就要受挫。
该如何修改比赛规则,既能做到不挫伤优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其他学生的主动性呢? 如果让学生自己来做评价的主人,自己来进行评价,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明星,评价的单位由按教室座位的"组"改为相对固定的"合作学习小组"会不会既能促进有效的合作,又能进行有效的评价呢?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参与者也许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呢!我考虑再三,拟定了比赛规则的修改方案。
决定第二天上课时让学生讨论一下是否行得通。
问题的解决:
第二天上课时我宣读了新的比赛规则,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同时均衡了他们的水平,把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分到了不同的组里。
强调了比赛的宗旨:看哪一组在
原有的基础上进步最大,看哪一组最具有团队精神,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了不同的衡量标准,根据他们小组的综合能力和综合表现进行评定。
在比赛时每位同学只能有一次机会,如果都轮遍了才可以有第二次回答的机会。
这样人人都参与到了比赛之中,那些好同学为了要赢得比赛,必定在准备时会把他们的绝活传授给他们组里的其他同学。
对那些进步大的同学,我还颁发给他们“最具潜力奖”,他们的团队还有机会被授予“最佳合作小组”。
这样一来原来那些低着头的同学,一下子成了“抢手货”。
每名组员同时担当了不同的角色,我让学习相对较好的同学担任“技术指导”,让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书记员”,记录下每名成员的表现。
我让学生讨论我制定的新规则,鼓励他们群策群力大家一起制定一个相对公平的竞赛规则。
听了新比赛规则方案的宣布后,我看到了从四周射来的惊喜的目光,我内心一阵激奋,同学们认可了这个新规则。
从此以后,每一节课都洋溢在你追我赶,学习---比赛---加油的欢声笑语中。
平时我总是创造条件多给那些暂困生提供机会,保证他们不掉队,多和家长、班主任沟通鼓励他们,帮助他们。
如今这班学生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涨,更可喜的是两极分化在这个班并不大,小组合作学习中许多学优生扮演了教师的角色,既发展了自己的能力又提高了他人的水平。
比赛在一种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氛围中进行,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教学成功的保证。
原来的小组合作成功的只是那些优胜的小组,收益的只是那些学优生,长此以往只会使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如今的小组合作,收益的是每位学生,尤其是那些学困生,他们不再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弱视群体,反而收到了鲜花般的呵护。
反思:
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课堂教学管理是一门综合学问,它包括了"三互动"促发展的教育方法论,即:教与学互动,情与知互动,人与境互动。
也就是说,尊重和热爱学生,把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性归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教师应从研究管理心理学及教学原则人手,抓好各种课堂教学活动形式以及比赛环节的调配管理,才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应有的素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