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健康的生活》考点分析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复习课 专题五健康的生活

初中生物复习课 专题五健康的生活

专题五健康的生活知识概要知识详解知识点1:传染病和免疫(1)传染病及其预防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传染病的类型如下表: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它的病原体是艾滋病病毒(HIV)。

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而传播;也可能通过输入含HIV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艾滋病病人用过的注射器等传播;已感染HIV的妇女可通过分娩、哺乳等传给胎儿或婴儿。

(2)免疫和计划免疫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及类型: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人体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

特异性免疫: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特异性免疫的原理:病原体侵入人体以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抗原。

抗体只与刺激它产生的抗原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计划免疫: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及青少年接种,使其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功能。

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疫苗是减毒或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相当于抗原,在人体内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例1:(2019济南历下区模拟)如火如荼的“阳光体育”活动,目的是增强我们的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这属于(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 D.以上都是【解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所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初一生物健康的生活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健康的生活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健康的生活试题答案及解析1.健康成年人如果一次献血300~400毫升,其结果是()A.有生命危险B.生命活动有困难C.不影响健康D.死亡【答案】C【解析】【考点】无偿献血原则及意义.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健康.解答时可以从献血的原则、献血后的恢复、对人的影响方面来切入.解答:解: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都可以参加献血.每次可献血200-400毫升,两次献血间隔期应为6个月.有人担心献血会伤害身体,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相反,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更不会“伤元气“,反而会有利于健康.一是献血后储存的血液马上会补充上来,不会减少循环血容量.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就会补上;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也很快就恢复到原来水平.二是人体血液在不断新陈代谢,时刻都有许多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献血后,由于造血功能加强,失去的血细胞很快得到补充.所以说,只要不超过血储存量就不会伤害身体,还会刺激造血功能,增加血液循环.故正确选项为: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健康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反而会有利于健康.2.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的婴幼儿手足口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都能感染他人。

该病患者大多有呼吸道症状和口腔粘膜疱疹及手、足、臀、膝部丘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等多种并发症。

据专家介绍,由上述病毒引发的病人康复以后会具备相应的免疫力,但还可能被其他病毒感染。

(8分)(1)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___。

上述疾病的传染源为_______________。

(2)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感染过以上疾病的人康复后不会再次感染此病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____免疫。

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归纳

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归纳

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归纳一、选择题1.注射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型肝炎,被毒蛇咬之后需要及时注射抗毒血清。

疫苗和抗毒血清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中分别属于A.抗原、抗原B.抗体、抗体C.抗体、抗原D.抗原、抗体【答案】D【解析】【分析】(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

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3)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

【详解】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

而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

因此疫苗和抗毒血清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中分别属于抗原、抗体。

故选D【点睛】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

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

2.下列生理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①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②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③免疫细胞产生抗体④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⑤注射乙肝疫苗产生抗体⑥纤毛的清扫作用A.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①④⑤⑥【答案】C【解析】①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②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④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⑥纤毛的清扫作用都是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③免疫细胞产生抗体、⑤注射乙肝疫苗产生抗体都是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

3.在一次车祸中,一青年左大腿股骨骨折,皮肤受到创伤,失血200毫升。

对这样的伤员,下列治疗措施没有必要的是A.股骨复位固定B.输血200毫升,及时补充血量C.皮肤伤口做止血处理D.注射抗菌素,防止伤口感染【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青年左大腿股骨骨折,皮肤受到创伤,应及时股骨复位固定,以帮助骨头快速正确愈合,故A正确;皮肤伤口做止血处理,以防止流血过多,故C正确,但是失血200ml不会对身体由太大的影响,所以无需输血。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3章《健康地生活》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3章《健康地生活》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3章《健康地生活》知识点第一节传染病和免疫一、传染病及其预防:1、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传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4、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

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5、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6、预防传染病的三个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①控制传染源:对患病的人或动物采取措施,包括:隔离病人、疑似病人,对急性传染病病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彻底治疗;将患病的动物杀死、焚烧、掩埋等。

②切断传播途径:将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过程进行处理,包括:打扫卫生;清洁消毒;开窗通风;海关检疫;禁止进口血液;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消灭媒介生物,勤洗手。

③保护易感人群:对未患病的人或动物采取措施,包括:增强身体体质;接种疫苗;不让易感人群接触到传染病病人。

17、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二、免疫与计划免疫:1、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破坏的是许多病菌的细胞壁。

3、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

4、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各种病原体都有预防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5、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6、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7、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抗原包括:2病原体、异物、器官等。

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归纳

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归纳

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归纳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A.给初生婴儿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B.患过天花的人一般不会再患天花C.给健康人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流感D.白细胞吞噬侵入体内的病菌【答案】D【解析】【分析】(1)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

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而特异性免疫是后天性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主要是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2)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

【详解】给初生婴儿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患过天花的人一般不会再患天花、给健康人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流感都是使人体产生各种抗体,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白细胞吞噬侵入体内的病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性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而特异性免疫是后天性的,主要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2.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大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血管健康影响人的寿命。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吸烟不仅会引起呼吸道疾病,而且会加速脂类物质沉积,加重心脏负担B.食用过多的油脂类食物容易造成血管壁的脂肪沉积,引发动脉硬化C.保持心血管健康的四大基石为: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D.遇到心肌梗死的突发状况,不要随便搬动病人,就地休息,拨打“120”【答案】A【解析】【分析】心血管疾病是现代人的第一大杀手,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主要是遗传高血压,外因是主导,有很多,其中占主导作用的是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精神压力、高血脂、高血糖等,所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的方法就是改、动、保。

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归纳

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归纳

生物《健康地生活》知识点归纳一、选择题1.2017年5月18日,第三届健康中国发展论坛既2017《健康解码》开放合作大会在北京举行。

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健康是指身体上没有疾病B.人的健康既与遗传因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有关C.少量吸烟和饮酒有助于身体健康D.在流感易发的季节,我们可以服用抗感冒的药物,预防感冒,维持人体健康【答案】B【解析】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A错误;健康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B正确;少量吸烟和饮酒有害于身体健康,C错误;是药三分毒,尽量不要服用抗感冒的药物,预防感冒,维持人体健康,D错误。

2.如果一个人的右手被割伤,喷出大量鲜红血液,请判断受伤血管和急救措施()A.静脉,按压捆扎伤口近心端B.静脉,按压捆扎伤口远心端C.动脉,按压捆扎伤口近心端D.动脉,按压捆扎伤口远心端【答案】C【解析】【分析】三种血管的出血特点和止血方法: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流较快,或喷射而出,因此“如果一个人的右手被割伤,喷出大量鲜红血液”,表明受伤的血管是动脉;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是按压或捆扎伤口近心端。

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动脉出血的特点是:颜色鲜红,血流较快,或喷射而出,以及止血方法。

3.下列有关出血急救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出血一般不易诊断,如怀疑有内出血,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救治B.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从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一般能自行止血C.鲜红色血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涌出时,应及时按压破裂血管远心端D.若大静脉或动脉出血,首先拨打急救电话,同时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答案】C【解析】【分析】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

【详解】A.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

七年级下生物健康的生活知识点

七年级下生物健康的生活知识点

七年级下生物健康的生活知识点生物,是关于生命的科学研究,它是整个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人类的健康生活与生物紧密相关,因此,在生物学学科中,健康的生活也是高频出现的关键点。

作为一名初中生物学科的学习者,了解健康的生活知识点,不仅能够有助于我们的生活,更能够辅助我们的学习,为我们未来的研究生物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饮食健康饮食健康是健康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正确的饮食习惯不仅能够提供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更能够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每日三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应该都包含在内。

另外,要少吃糖分高的食品,如糖果、巧克力等。

合理搭配膳食,能够提供均衡的营养给身体,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营养缺乏症。

二、运动健康体育锻炼对于保持身体健康也有巨大的作用。

常规的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等疾病。

每天坚持一定的身体锻炼活动,例如步行、跑步、游泳、打球等,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很重要的。

三、睡眠健康良好的睡眠也是健康生活的关键之一。

在生活中,保持合适的睡眠时间和高质量的睡眠质量很重要。

一般来说,7-9个小时的睡觉时间是人体所需的。

睡眠时间要尽量固定,以保持身体规律,避免累积疲劳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有一些比较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睡眠,例如定时睡眠、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等。

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日益成为健康生活的热门话题。

正确认识自我,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适时缓解压力。

与亲友友好相处,独立自主,勇于承担责任,培养自信心和服务意识等,在成长过程中慢慢的去学会解决生活的难题,不断提高心理素质,使自己处于一个健康心态的状态。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生物健康的生活知识点。

通过正确掌握这些知识,我们能够为自己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社会中的合格公民。

同时,在学习生命科学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的学习成就。

只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够让我们的身体始终保持健康和长久的充满生机。

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归纳

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归纳
D、用指压、加压包扎等措施帮助外伤出血的人尽快止血,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关爱生命,永保健康,是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
8.下列有关传染病或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传染源
B.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办法进行预防
C.对食物过敏是人体抵抗抗原侵入功能过强造成的
【点睛】
调节自己的情绪可概括为:一、转移注意力,二、宣泄,三、自我安慰。
2.对下图中所包含的信息及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
B.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
C.该免疫细胞会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
D.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白细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病原体等异物称为抗原。
B.对呼吸突然停止的人做人工呼吸时尽量增大强度、加快频率
C.发现有人心脏病发作,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D.用指压、加压包扎等措施帮助外伤出血的人尽快止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立即设法将其转移到通风处,拨打120,同时可以进行人工呼吸进行自救,A正确;人工呼吸的频率应该和人体自然呼吸的频率相同,B错误;发现有人心脏病发作,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并拨打“120“急救电话,C正确;用指压、加压包扎等措施帮助外伤出血的人尽快止血,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的生活》考点分析
湖北省恩施市龙凤初中(衙门台)邹兴平(邮编:445003)
一、考点扫描
1、描述健康及其条件,说明吸烟、酗酒、吸毒对人体的危害,说出合理用药应注意的问题。

2、列举常见传染病,说明传染病的特点、流行环节和预防措施。

3、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4、关注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危害,养成健康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二、典例分析
例1.(2008 年江苏宜兴)下列行为习惯中与健康不相符的,你认为需要调整的是()
A、在购买食品和药品时,我会注意察看保质期和合格证,当我生病躺在床时,爸妈给我喂药,我会从心里感谢;
B、在饮食中,我会吃喜欢的牛肉,但我也不忘记吃青菜,食品过期变质后不可食用;
C、遇到好玩的网络游戏时,我会抛弃所有、废寝忘食地连续数日去攻关;
D、青少年应该不吸烟、不喝酒,应当绝对禁止吸毒,发现有人吸烟时,会友善提醒。

解析:健康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要有良好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及心理品质。

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安全合理用药,拒绝烟、酒、毒品及创建健康的环境等是健康的保证。

医学科学证明:烟草燃烧时,烟雾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苯并芘、焦油等。

这些物质会使吸烟者和被动吸烟者的呼吸系统受到不良刺激,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癌等疾病,喝酒、吸毒对心脏和脑损伤更大,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更易受到伤害。

不注意劳逸结合会使身心疲劳而精神崩溃。

答案:选C。

点评:此题考查健康及其条件,说明吸烟、酗酒、吸毒对人体的危害,说出合理膳食、安全合理用药应注意的问题,学会健康的生活。

例2.(2008年山东省东营市)刘丽同学被狗咬伤了手指,她立即到防疫站注射了抗毒血清疫苗。

你认为其中运用的生物学原理和注射的药物分别是()。

A.特异性免疫、抗体;
B. 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C. 特异性免疫、抗原;
D. 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抗体是指抗原侵入生物体后,刺激生物体的免疫细胞产生的抵抗该抗原的特殊蛋白质。

抗原是外界侵入的,而抗体是自身免疫细胞产生的,根据概念“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来判断,该药物中即使含有抗体,也引起人体重新产生了抗体,该药物
、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对多种抗原有防御作用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只对某一种抗原有防御作用的免疫,产生抗体就属于特异性免疫。

同学们往往认为血清中含有人体产生的抗毒蛋白质就是抗体,且血液是人体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而错选:A或B。

正确答案: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三、真题练习
1.(江苏省淮安市2008年)下列生活习惯对维护青少年健康不利的是()
A.绿化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B.经常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 C.室内多放些绿色植物;
D. 少吃肉,多吃谷类蔬菜和水果。

2.(江苏泰州市2008年)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后,卫生防疫人员及时对生活用水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情发生。

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增强免疫力。

3.(2008年江苏苏州市)移植异体器官往往不易成活,用免疫学原理分析,移植器官相当于()
A 抗原
B 抗体
C 疫苗
D 有毒物体
4、(2008年江苏苏州市)某公司在组织职员体检时,发现有四名职员分别患有肺结核、糖尿病、色盲、甲型肝炎等疾病,那么与他们共同工作、生活的人可能被传染的一组疾病是()
A 肺结核、糖尿病;
B 肺结核、甲型肝炎;
C 色盲、甲型肝炎;
D 糖尿病、色盲。

5.(2008年江苏苏州市)环境污染已对人类造成重大威胁,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有关的是()
①酸雨②臭氧空洞③白色污染④温室效应⑤赤潮⑥潮汐⑦噪声⑧大脖子病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⑤⑦D.①②③④⑦⑧6.(湖北恩施州2007年)
构建健康生活的概念图,将免疫和
传染病等知识点用概念图联系起
来形成知识网络。

①、
②、
③、
④、
答案:1、C。

2、B。

3、A。

4、B。

5、C。

6.①、传播途径,②、易感者,③、抗体,
④、病原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