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博爱初级中学2015年中考语文散文复习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教学反思
复习课(2课时)记叙文考点5 把握人物情感与心理- 2020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共22张PPT)

③从回忆往事的角度来看,作者在文章开头和最后一段隐约透露出父子之间 曾有过隔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父子双方境遇的变化,“我”对父亲的情感 从冷漠、不满、怨怼,慢慢变成了理解和思念。
方法指导 考 点 五 把 握 人 物 情 感 与 心 理
考向二 作者情感分析
(1)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情感态度。 (2)分析文章背景,把握情感态度。 (3)抓住主要事件,分析情感态度。 (4)联系文章主旨,体味情感态度。 (5)联系文章标题,探知情感态度。 (6)根据文中人、物、景,感知情感态度。
参考答案
“以免”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唯恐 避之不及的心态,暗含着作者的讽刺。
考点五把握人物情感与心理
考向三 把握人物心理
课堂练习
“试题研究P94《少年画海》
4.第⑥段少年“疯狂地把自己曾视为珍宝的贝売一股脑儿 扔出窗外”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理?(3分)
参考答案:表现了少年因父亲迟迟不回来而着 急、焦躁不安的心理,以及因此对大海的讨厌 。
2020中考语文
记叙文阅读
考点五 把握人物情感与心理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感情基调 作者情感分析 把握人物心理
考向一 感情基调
感情基调:是指一篇文章整体的、基本的感情色彩 和声音语调。
1
考点五 把握人物情感与心理 考向一 感情基调
常见题型: 1.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2.(七上《散步》“积累拓展”)本文与《秋天的怀念》 有着不同的感情基调。和同学一起探究本文的感情基调。
答题规范
(1)写人为主:记叙…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记事为主:记叙…批判…(歌颂…表 现……)的思想感情。
(3)写景状物:借助……描写,赞扬了…
练习
试题研究P95《葵花之最》
广东省中山市博文学校2015年中考语文散文复习原创练习

《初三散文复习教学课》课堂练习作伴叶倾城父亲80岁那一年,我和姐妹们开始为他置办墓地。
二老亲自看过一次,陵园位置甚好,依山傍水,景色清幽。
就是远,开车过去要一个多小时,即便坐前排也颠颠簸簸不好受。
交完款项,父亲召开家庭会议:“如果你们妈走在我前头,就入土;如果我走在她前头,就先不葬,骨灰盒放家里好了,等到最后一起合葬。
”我们都呆住了。
父亲徐徐解释:“冬至、清明都要扫墓,去一趟那么远,你们妈她晕车。
在自己家方便,也能给她做个伴儿。
”我们懂了。
四五年后,老父病逝,骨灰盒就摆在父亲原本每天看书写字的书桌上。
这一场病来得急,还散了一桌子字画、碑帖、宣纸,来不及整理,只是墨盒早就干了。
大家想收拾一下,母亲制止了,顺手拿起父亲用惯的中号狼毫,顺着纸上最后一个字写下去,一笔一画,努力向原样靠齐。
练字之外,母亲又渐渐开始画国画。
几幅青绿山水不知几时起挂在了墙上。
时间久了,父亲的骨灰盒好像也成为家庭摆设的一部分,众人都熟视无睹。
只有一样,哪怕雾霾天气,到处落满灰,母亲也容不得父亲的骨灰盒上有一点脏,一天擦十几次,渐渐擦出檀木的油色来。
又几年,母亲也去世了。
这一回,我们把二老的骨灰盒双双抱在怀里,送他们上山。
在山脚上仰望天空,灰蒙蒙的一片,阴阴沉沉的。
也都好些年没来过了,陵园又立起了许多新坟,地势地貌可算是面目全非,却不知为什么,总觉得似曾相识,像冥冥中有条路线图指引他们。
终于觅到正确的所在,让二老入土为安。
极目远眺,看见山顶在云里雾里,突然,二女儿发现了:“呀!妈画的山水,就是这个地方。
”于是,一个一个都想起来了。
墙上的山水画里,一条若隐若现的小路延到白云生处,也就是此刻墓地所在。
儿女们面面相觑,还有什么可说。
有一个说:“她也只来过一次。
”这里还是依山傍水,一缕阳光照射下来,把山顶的云雾都照开了。
想着我爸一辈子,心里是我妈;我妈一辈子,心里是我们。
”恍惚间,发现我们一直沐浴在这柔和的光影里。
选自2015年《读者》总第586期三月上(有删改)最好的爸爸秋风天还没黑,他的心却早黯淡了。
中考语文抒情散文专题复习

——越老越有用。(概括题) • 2.品析语言。(6分)
• ⑴它从不后悔把自己逼上绝地,它完成了绝处逢生自我的超越, 闪亮发光,香溢四射。(品析加点词)
• ⑵一股暖流/冲进/干涸的心扉/沸水中/尽力舒展/僵枯的四肢/她/再 一次/尽力绽放/赏心悦目的/美丽。(赏析句子的修辞效果)(赏析 词句题)
而且,任何成功的方法都 不可能让你成功,除非你愿意 成功!
谢谢光临!
2、标题“心远地自偏”的作用: ①是文章的行文线索;(1分) ②新颖独特,富有诗意,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 分) ③揭示主旨情感(点明文章中心):要在世俗的喧 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抒发了作者对菜农的欣赏与 敬佩之情。(2分)
二、精讲:标题的作用答题方法
《藤野先生》
1、
《邓稼先》
表明写
以人或物作为文题的 文章,其题目里指出
• (3) 语言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 、反复、反问、设问)等。 (4)结构:铺垫、照应、过渡、线索
• 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作用)
• 2.①线索作用,按时间描写了朝阳里、太阳升起后、 午时和夕阳里的冬荷的不同特点,使文章层次分明。 ②提供了明丽的背景,为荷注入了热力与生机,烘托 了冬荷的精神。
鱼断气》《生命之舟》 设置悬念、富含哲理等。
文题直接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含蓄地传达作
揭示主旨情感 者的思想感情。如《再塑生命的人》,是指
(点明文章中心)
“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灵魂被唤醒, 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
正是文章的主旨,因此标题揭示了主旨;同
三、合作
1、阅读《试题研究》139页(2018年长郡 二模)记叙文阅读——《回家的敲门声》, 完成第5小题:文章以“回家的敲门声”为题 有什么作用?(3分)
中考语文散文复习 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教学设计1

《2015中考散文复习之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复习教学设计[复习内容]:中考散文复习之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学情分析]:面临中考,学生们对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困惑较多,难于把握。
拿到一篇文章通常不知道如何下手,更不知如何答题,经常会出现失误导致丢分,让他们非常的苦恼。
所以设计这样的一节复习课帮助他们解决难题、提高阅读水平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复习目标]: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2、把握散文阅读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变化。
[重点难点]:把握散文阅读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思路]:本节课主要根据课前测试时学生答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设计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方法指导,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及时点拨。
在此基础上独创一份与复习目标相配套的练习供学生在课堂上训练,以达到巩固的效果。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完成测试练习《青涩的谎言》2、老师:批改学生的测试练习,做好学情分析,并独创一份与复习目标相配套的巩固练习供学生在课堂上训练。
[教学活动]:一、导入:(一)故事:话说,宋代有个词人叫元好问,他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
这个捕雁者告诉元好问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
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
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
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号曰“雁邱”,并作《雁邱词》。
而词的首句便是“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今天老师借用这两句词引出我们这节课的主题“问文中情为何物,直教人探寻不止”。
(二)、展示2015年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纲要求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2、把握不同体裁作品中的情境与形象;3、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4、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5、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有益启示。
二、[“情”为何物](一)、复习目标: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2.把握散文阅读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变化。
广东省中山市沙溪中学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 梳理情节、概括感情变化教学反思

——《梳理情节,概括情感变化》教学反思上完课,回顾这节课,认为最大的亮点在于坚持以学生“学的活动”为基点,这也是我上课以及复习一贯坚持的原则和做法。
在备课之初,就考虑学生学习的需要。
本以为得分最低的会是语言赏析题(第3题)或文章主旨(第4题),摸底后发现得分最低的却是概括感情变化的题目(第1题)。
分析学生错误原因,主要在于对情节的变化把握不清楚,审题不具体和概括不准。
于是根据学生需要,把本节课的内容定为“梳理情节,概括情感变化”。
希望学生能够明白“情感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进而。
在备课时,设置了三个环节,分别是“探究失分原因”、“了解题型,掌握技巧”、“学以致用”。
三个环节都采用学生先自己学,然后小组交流,最后班级归纳、老师点拨的流程,在这过程中,不管是交流习惯、分享经验,还是归纳答题方法步骤、指正错误、评改答题,都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相互触发、获得新的语文经验,加深、丰富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带动,积极投入思考,使学习氛围更浓厚。
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学”,而不是教师“教”,学生“听”,做到以“学的活动”为基点。
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时,我很注意对学生的引导。
如在“掌握答题技巧”这个环节时,借助中考题目,我用“审题时要注意什么?”“文章中有哪些词语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层次?”“概括有什么简便的方法?”等问题,引着学生一点点分析,然后板书,把学生曾经有过的知识清晰地展示出来。
同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安静的环境,让学生思考、动手。
当然,这堂课也有不少有待改进的地方:首先是课堂以“学的活动”为基点,教学设置也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但每个环节的活动都是一个模式:老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学生学习、讨论、归纳、展示。
之后又如何呢?虽然老师有肯定赞赏鼓励的语言,但只是对于个别或部分学生,对于大多数甚至于全部的学生的活动,还缺少一种固定的机制,可以让学生评价自己的课堂表现、学习效果。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中学2015年中考语文散文复习绳子那头考题设计

绳子那头(1)太阳仿佛从来没有这样近过,它肆意地释放着热量,大地仿佛是一块红薯,被无情地烘烤着,发出阵阵热气。
空气像沸腾的水,蒸腾弥漫着。
整个城市的空调机都在拼命地转着。
一幢楼房的六楼的窗户外,有一根绳子,下头吊着一个人——他是我父亲,一个空调修理工。
(2)暑假的一天,闷热的天气实在使人感觉无聊,我便要求与父亲、母亲一起出去干活。
父亲原先不同意,但在我的纠缠下,他还是允许了。
出发前,父亲专门去买了一瓶廉价的防晒油,在我身上抹了个遍。
这是我第一次与父亲出去干活。
(3)到了雇主家里,了解了空调的问题后,父亲从麻袋中拿出一根粗粗的绳子,一头拴在他腰上,另一头在我身上转了几圈后,紧紧地系到屋里的暖气片上。
然后,父亲高兴地对母亲说:“这回不用你了,孩子拉着我就行了。
他拉着我我更踏实,你只管递工具就行了。
”(4)说完父亲就要从窗户内往外爬。
我一把拉住他:“你这是要干啥?多危险啊!”父亲却只是笑笑,接着他爬出窗户,我照母亲的话,慢慢地释放绳子,父亲就这样一点点爬到楼外,吊在距地面十几米的墙上。
(5)站在窗户边,一股热气迎面吹来,额头上的汗滴总往眼睛里跑。
我的胳膊刚碰到窗台就猛地缩回,墙已经被晒得特别烫了。
(6)绳子那头传来一阵声音:“手套!”(7)母亲慢慢递下一双粗糙的手套。
“这么热的天还要戴手套?”“你爸好出汗,他怕手一滑,工具会脱手掉下去,砸着人可就不好了。
”(8)我握着手里的绳子,听着绳子那头传来的敲击声,眼睛有些湿润。
以前从来不知道父亲做的是这样的工作。
(9)突然,我被一阵雨水打中,这“雨水”有几滴落在窗户的玻璃上,我仔细一看,它并不晶莹透亮,相反,里面散布着细黄的物质,“雨水”慢慢流下,在玻璃上留下一道长长的泥痕。
(10)绳子那头传来一阵喘息,“天可真热,这汗出得……”(11)我恍然明白,这“雨水”,是父亲撩下的汗水。
(12)突然,我感到绳子那头重重地一坠,我眼疾手快,迅速地拉住绳子。
(13)绳子那头传来一阵声音:“踩空了,吓死我了……”(14)“你没事吧?”我和母亲焦急地问。
中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教案:情感

中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教案:情感中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教案:情感内容预览: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五-情感教学目的1.了解中考作文在“情感”方面的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在“情感”方面失分的原因。
3.掌握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在“情感”方面失分的原因。
2、掌握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掌握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感情是文章的生命,《周易》上说“修辞立其诚”,刘勰主张“为情而造文”,白居易说“感人先者,莫先乎情”。
这些精辟的论述告诉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有真情实感。
课标指考题回放: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命如花,芳香四溢。
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小花,灿烂一片心地,增添一份温暖,你生命的芳香就会沁人心脾。
一声关切的问候,一句温馨的祝福,一次跌倒后的搀扶,一次碰撞后的微笑……当这一切在你的心田荡漾着涟漪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温情关爱的芳香。
当你凝视那些普通的生命,你会发现他们的生命正静悄悄地开放,把芳香留给了世界。
当你追想那些远去的生命,你会发现虽然斯人已逝,芳香依旧弥散。
让我们感悟芬芳的人生,绽放生命的花朵,追求生命的方向。
……请以“生命的芳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所写内容必须在所写话题范围之内。
⑵立意自定。
⑶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⑷题目自拟。
⑸不少于600字。
⑹要有自己的体验、感悟,不得抄袭。
⑺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⑻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满分例文暗香. 爱香小A曾经对我说:“你身上有股特别的香气。
”我不明白,哪里有。
直到有一天,当我换下演出服,重新穿上自家衣服,我才似乎明白--暗香何处来。
清晨,阳光犹如流水般洒在里院子里,伴着熟悉的流水声轻轻流淌,在微甜的空气里回旋漾。
我推开熟悉的锈铁门,随着“吱”的一声,在阳光的斜射下,奶奶的背影映入眼帘。
中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教案:情感.doc

初中文作文教案之五—情感教学目的1. 了解中考作文在“情感”方面的具体要求。
2. 引学生分析作文在“情感”方面失分的原因。
3. 掌握作文表达“真情感”的方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感情。
教学重点1 、引学生分析作文在“情感”方面失分的原因。
2 、掌握作文表达“真情感”的方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感情。
教学点掌握作文表达“真情感”的方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感情。
教学二教学程一、引入新感情是文章的生命,《周易》上“修辞立其”,刘勰主“ 情而造文”,白居易“感人先者,莫先乎情”。
些精辟的述告我,写文章一定要有真情感。
指出:“写作要感情真,力求表达自己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写作要“表达真情感”,并把“是否表达了真情感”作意加分的重要依据。
上述些要求及定,在各地中考作文分准中也得到了充分体。
我今天行第五个——情感。
二、学生合自己的写作,分析自己在情感的表达上存在的及原因。
具体表在以下几个方面:⑴感情平淡乏味。
原因是表达方式一,常是一叙到底,没有恰当运用描写、和抒情。
⑵、感情虚假失真。
由于少,所之事又感受不深,以写出真情感,“ 文造情”。
⑶、感情夸失度。
出种情况的原因是有烈的情感体,但没有掌握一定的抒情技巧,而出了小大做、大小用、感情夸失度、抒情揉造作等情况,从而消弱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⑷、感情消极低沉。
主要是因受“新事物、新念”的影响,反面事物大唱歌,或以偏概全,一味揭示事物的阴暗面。
三、引学生掌握表达真情感的方法。
1 、学生合秀作文分析其方法。
考回放: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命如花,芳香四溢。
当你的生命他人开一小花,一片心地,增添一份温暖,你生命的芳香就会沁人心脾。
一声关切的候,一句温馨的祝福,一次跌倒后的扶,一次碰撞后的微笑⋯⋯当一切在你的心田漾着漪的候,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温情关的芳香。
当你凝那些普通的生命,你会他的生命正静悄悄地开放,把芳香留了世界。
当你追想那些去的生命,你会然斯人已逝,芳香依旧弥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中考散文复习之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教学反思复习课是对所学内容进行一个系统地复现,巩固与内化的教学活动,同时它又是一个有针对性地诊断教学。
通过一定的复习,老师应解决一些学生混淆不清的知识,弥补一定得知识漏洞,并帮助他们构建起自身的知识体系,所以复习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重组是非常必要的。
此次复习课的教学我主要是从以下三点展开:
一、依考纲定目标。
复习课要想取得更高效,研读考纲,确定复习目标是首要的,只有做到心中明确考纲要求,清楚命题趋向,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
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我先研读了近几年来的考纲要求,特别是文学类文本这一块。
通过研读发现,考纲里面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有如下几点: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把握不同体裁作品中的情境与形象;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有益启示。
再结合历年来的高频考点,分析总结之后把这节课的复习目标定为整体感知之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
二、依学情定教法。
依据参赛要求,课前先给学生做了一篇叙事性散文阅读《青涩的谎言》,为了复习目标的需要,我对练习里面的第一题做了适当的修改。
通过测试看到了本班同学的优点,同时也看到了他们存在的不足。
他们的不足表现在:审题不清;情感把握不到位;语言表达不够准确。
在发现他们不足的基础上确定这节课的方法指导,告诉他们面对这一类题的时候首先要审清题意,明确方向,只有有方向才能不会走偏路;接着要锁定区域,也就是缩小范围,力求更高效,在范围内根据要求对字句进行分析,以求有效信息;如果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句子中没有明显的表达人物情感的字句,就要根据内容进行斟酌情理,最后归纳内容。
三、依目标定练习。
因为这节复习课确定的复习目标是整体感知之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在加上摸底测试篇目《青涩的谎言》,所以要依据这节课的复习目标独创一套与课堂相配套的练习。
通过几天大海捞针式的查找,最终把篇目定为《麦黄黄杏黄黄》,这也是一片人物情感性比较强的叙事散文,依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最终独创出配套练习,并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当堂训练。
通过课堂训练,反馈出学生们面对把握人物情感变化这一类题时解题方面思路更清晰了,减少了盲目性。
通过这一节复习课,感慨良多,由最初的茫然到思路初步形成到最后完成一节课,其中滋味难于言说,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过程中学到很多,如怎样去上好一节复习课,如何依据学情来定教法等。
也让自己再次明白“学无止境”,总而言之,这节课让我成长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