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重金属污染及修复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技术研究现状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技术研究现状

ECOLOGY区域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技术研究现状陈新涛1,陈同婷2,刘玉栩21.苏州水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苏州昂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也需要看到所产生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问题。

当前阶段,如何借助多种技术优势,针对性解决重金属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许多专家、学者重点研究的问题。

为此,本文在综合了相关调查和研究之后,浅析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和技术应用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技术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4-0185-0001一、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中的物理修复技术分析(一)常见的物理修复方法1.换土法换土法指的是针对部分土壤污染不严重的地区,将未受污染的土壤与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结合,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

换土操作中,在未受污染土壤选择时需要尽可能选择与污染土壤性质和结构相似的土壤,保证土壤的质量。

2.翻土法这是在当前阶段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其主要是通过深耕处理,将地表上被污染的土壤和地下干净土壤进行置换处理。

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并且时间成本投入过高。

因此,多是被集中使用在一些污染范围较小的土地中。

(二)物理修复中的电动修复方法在电动修复方法应用过程中,重金属离子在不同电场作用之下其定向移动方向不同,在水饱和状态中的污染土壤进行电极插入操作,并且通过低直流电方式,让其形成固定电场。

针对含有重金属的土壤来讲,其会充分借助电迁移、电渗流和电泳方式,在电极两端进行反应。

随后,需要在电极室中对所出现的重金属进行统一、集中修复。

从该技术特点来看,其应用效果良好,二次污染程度较低。

因此,当前该技术多被使用在透水性较差的黏土类土壤修复工作中。

(三)物理修复方法中的热解吸法在热解吸法应用过程中,需要利用微波、蒸汽和红外辐射等相关技术,对被污染土壤进行升温加热处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危害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危害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二、土壤重金属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食物链的传递,重金属进 入人体内并在器官中累积,轻则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重则导致贫 血、神经受损、器官衰竭等。长期接触低浓度的重金属还可能对生殖系统产生不 良影响。
2、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十分显著。植物在吸收水分和养分过程 中会富集重金属,导致生长受阻、生物量下降。此外,重金属还会通过食物链传 递给动物,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威胁。重金属污染还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导致水 质恶化,严重时可能引发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三、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据报道,全球每年约有220万吨重金属进 入土壤,其中工业排放是主要来源之一。在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也相当严重。 由于长期的工业活动和农业施用化学肥料,一些地区的土壤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 其中,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地区最为突出。
1、物理修复方法
1、物理修复方法
物理修复方法主要包括客土法、换土法和深耕翻土法等。客土法是将未受污 染的土壤覆盖在受污染的土壤表面,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换土法则是 将污染土壤层清除,用未受污染的土壤进行替代。深耕翻土法是通过翻耕土壤, 使表层和深层土壤混合,降低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浓度。
2、化学修复方法
四、结论与展望
四、结论与展望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为了 应对这一问题,需要深入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目前,物理、化 学和生物修复方法在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诸多 挑战。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中,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综述了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来源以及已有的修复技术研究。

一、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分布在工业发达地区和农业密集地区。

其中,江苏、浙江、广东、河南等省份是我国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推广,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废弃物排放:工业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直接或间接排放到土壤中,导致土壤重金属超标。

2. 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许多农药和化肥中含有重金属成分,长期过量使用会导致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累积超标。

3. 农作物吸收: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并进入人体食物链中,造成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二、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研究当前,我国已经开展了很多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修复技术:利用植物、微生物和动物等生物体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吸附、还原、转化和稳定化等作用,减少重金属的毒性。

例如,菌根真菌可以与植物共生,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及转化。

2. 物理修复技术:采用物理手段改变土壤环境,减少或分离土壤中的重金属。

例如,利用电动力和超声波等技术分离土壤中的重金属。

3. 化学修复技术:通过添加适量的修复剂改变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态,减少重金属的毒性。

例如,添加石灰可以提高土壤的pH值,促进重金属的沉淀和吸附。

4. 土地利用调整:合理调整农田的利用方式,减少重金属的暴露和迁移。

例如,将农田改为林地或湿地,减少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

三、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应用前景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应加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提高修复效果和修复速度。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日益依赖化学工业,电子工业等高新技术的发展。

但是高新技术的发展也伴随着环境污染,其中之一便是土壤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危害了土壤的质量和人类的健康,对于农业、生态和城市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大于4.5的元素,其主要来源有矿藏、燃料化石胚、工业物质的生产、生活垃圾等。

重金属污染对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造成几大影响:1. 污染土壤:任务果园、菜地、地下泉水等都可能受到重金属污染,因为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这些有毒物质进入食物链,threatening human health。

2. 水生态影响:重金属经过河流、湖泊等水系的输入导致污染,会对内陆水域的生态系统和水质造成严重影响,使得其中的物种失去栖息和繁殖的条件,最终引起整个水生态系统的崩溃。

3.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吸入或摄入某些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鉛、汞可以直接损害血液、神经系统和肝脏等器官,并引起贫血、免疫力下降、甚至是癌症等。

如今,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危机,研究显示已有45%的耕地遭到铅、汞、镉等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健康。

同时,工业、交通和城市发展等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导致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

所以,重金属污染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重金属治理的方法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1. 物理方法:通过土壤修复来摆脱土壤中的重金属,随后再通过土地利用来达到治理的目的。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可采用化学萃取、离子交换、化学稳定化等方式处理土壤中的重金属,并有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度。

3. 生物方法:生物方法包括微生物处理、植物修复等,通过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达到净化和修复土壤的目的。

4. 综合方法:多种治理方法组合使用,同时评估治理的效果,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污染程度。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利用国际经验和技术来应对重金属污染问题,同时加强技术储备和基础研究,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快环境法规的完善和配套措施的建设,从根源上治理重金属污染问题。

《2024年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范文

《2024年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范文

《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对农产品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镉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其污染不仅影响土壤质量,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因此,了解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的现状,并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对于保障农产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现状1. 污染范围广泛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范围广泛,主要分布在矿业开采区、冶炼厂周边、化工企业集中区等地区。

这些地区的土壤镉含量往往超过国家标准,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2. 污染程度严重受镉污染的农田往往导致农作物减产、品质下降,甚至出现绝收现象。

同时,镉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健康问题。

此外,镉污染还会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3. 污染源多样农田土壤镉污染的来源多样,包括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如过度施用磷肥和污水灌溉)等。

这些污染源相互交织,使得镉污染问题更加复杂。

三、防治对策针对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的现状,应采取以下防治对策:1. 源头控制(1)加强工业排放管理:严格实施排放标准,加大对重金属排放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工业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2)合理规划矿业开采和冶炼活动: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合理规划开采区域和规模,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同时,加强冶炼过程中的尾矿处理和回收利用。

(3)减少农业活动中的镉污染: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磷肥使用量;加强农田灌溉管理,避免污水灌溉;合理利用农膜等农业投入品,减少土壤污染。

2. 土壤修复与治理(1)物理修复:采用客土法、换土法等物理方法去除土壤中的镉。

这些方法可有效降低土壤中镉的含量,改善土壤质量。

(2)化学修复:通过施用改良剂、拮抗剂等化学物质来降低土壤中镉的活性或减少其吸收。

例如,施用石灰、磷酸盐等物质可以与镉结合形成难溶性的化合物,从而降低其生物可利用性。

(3)生物修复: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及其代谢产物来降低土壤中镉的含量或减少其危害性。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修复的研究现状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修复的研究现状

修复等方面总结前人研究成果 , 出 目前我国对土壤 污染及其修复主要研究方 向 , 得 为进一 步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 土壤污染 土壤是人类赖 以生存的主要 自然资源
之 一 ,也 是 人 类 生 态 环 境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重金属
危害
修复方法 比较干旱 , 水资源短缺严重 , 并且许多大城 市都是重工业大城市 ,所以农业用水更加 紧张 , 污水灌溉在这些地 区较为普遍。 据统 计 ,我 国北方旱作地 区污灌面积约 占全 国
染现象 十分严重 。 总体来讲 , 土壤重金属污 染源较广泛 , 即有 自然来源 , 又有包括人类 活动带 入土壤 的部分 , 目前 主要来源为人 为因素。主要包括大气尘 降 、 污水灌 溉 、 工 业废弃物得 不当堆放 、 采矿及冶炼活动 、 农 药和化肥的过多施用等l 2 l1 1。 ~ 21污水灌溉 - 理 的城市污水灌溉农 田 、 森林 和草地 。 中国 水资源较为紧缺 ,部分灌区常把污水作为 灌溉水源来利用 。污水 的种类按其来源可 分为城市生活污水 、 石油化工污水 、 工业矿 山污水 和城市混合 污水等 。城市生活污水
中重 金属 含 量 虽 然 不多 ,但 由 于我 国工 业
镉 、 、 、 、 等 ; 中既有对生命 活动 汞 钼 金 银 其 所需要 的微量元素 , 如锰 、 、 等 ; 铜 锌 但大多
数 重 金 属 元 素 在 环 境 中对 环 境 都 会 有 一 定
22农 药 和 化 肥 污 染 .
农 药和化肥 是重要 的农用 物资 ,对农 业生产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如果 不合理施用 , 则可导致土壤中重金属污染。 部 分 农药 在 其 组成 中含 有 HgA 、u z 、 sc 、n 等重金属元素 ,其 钾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危害生命健康,并且对整个生态安全构成威胁,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成为亟需解决的重点环境问题。

文章阐述了目前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并总结了各类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采用的技术,为当前复杂的污染场地选用修复技术提出合理的建议,旨在为行业学者们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频繁地社会生产活动导致土壤存在污染。

其中重金属污染是各种土壤污染中较为严峻的。

工业和农业生产活动排放的污染气体和污水是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因。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带来的恶劣影响逐渐严峻,体现在食物中毒、生态失衡、水土恶化等[1]。

重金属污染具有危害周期长、隐蔽性、不能自然逆转等特征,如果不能对重金属彻底去除,会影响土壤的可使用性,给后面土地的合理利用带来困难。

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不仅会持续危害人类和动物植物的健康,而且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稳定,所以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就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综合研究了国内外各类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采用的技术,分析比较了各类修复技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场地综合治理与修复提供最佳选择与新思路。

1.重金属污染土壤现状国外发达国家由于工业发展较早,20世纪70年代就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展开研究,已进行了污染场地调查、污染源分类、污染分布、治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5-6]。

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年排入土壤中的Pb约为500万吨,Hg约为1.5万吨,Cu约为340万吨,Mn约为1500万吨。

瑞士的土壤重金属的积累,已造成大量农作物遭受污染,澳洲的土壤中Cd的含量超出上限几倍。

我国目前农药、重金属污染土壤面积已经达到上千万公顷,污染耕地面积约为0.1亿Km2,约占耕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

为此,我国大力推进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工作,研究的方向包括污染场地中重金属的来源、赋存状态、修复技术等方面[9-10]。

1.重金属污染治理和修复技术1.1.物理化学修复技术1.固化/稳定化固化/稳定化(S/S)技术主要是限制重金属污染物的影响力,并不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而是通过对污染区域进行固化,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物质的可迁移性,从而达到降低重金属污染的环境影响。

我国土壤镉污染的现状及修复措施

我国土壤镉污染的现状及修复措施

我国土壤镉污染的现状及修复措施一、本文概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其中镉污染尤为突出。

镉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我国土壤镉污染的现状,包括污染程度、主要来源和分布特征,并探讨现有修复措施及其效果。

通过深入分析,本文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推动土壤镉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的有效开展,以保障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土壤镉污染现状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之一,土壤资源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人民的健康。

然而,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其中,镉污染尤为引人关注。

镉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其进入土壤后不易降解,且易被作物吸收,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目前,我国土壤镉污染呈现出污染范围广、污染程度深、污染来源复杂等特点。

从污染范围来看,我国土壤镉污染已经覆盖了多个省份,且呈现出由点及面的趋势。

特别是在一些重工业密集区、矿业开采区以及城市周边地区,土壤镉污染尤为严重。

从污染程度来看,部分地区的土壤镉含量已经远超过国家标准,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由于镉在土壤中的累积效应,其浓度往往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升高,进一步加剧了污染程度。

从污染来源来看,我国土壤镉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废气排放、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城市生活垃圾的不规范处理等。

这些污染源的存在,使得土壤镉污染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土壤镉污染的防治工作。

包括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制定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推广环保农业技术等。

然而,由于土壤镉污染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我国在土壤镉污染防治方面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因此,未来仍需加大力度,深入研究土壤镉污染的修复技术,以推动我国土壤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土壤镉污染的修复技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土壤镉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的重要资 源。然而,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峻, 严重影响到人类 的健康和生存 , 其中重金属元素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作用尤 为严重。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已成为当前环境科学研 究的重点 。重金属是一类毒性大, 具有潜在危害的无机 污染物, 可在土壤和生物体内富集。与大气和水体中重金属 污染相比, 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 滞后性、 累积性以及 难治理和修复周期长且毒性较强、 易被生物吸收的特点。重 金属污染不仅导致土壤的退化、 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降低 , 而且可能通过直接接触、 食物链危及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因 此 , 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和修复, 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1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 1. 1 自然来源 主要分为土壤来源和大气来源。土壤来源 [ 6] 主要有成土母质和成土过程 。大气来源主要有火山爆发、 森林火灾、 海浪飞溅、 植被排出、 风力扬尘等
基金项目 科技部松辽平原区农牧结合循环生 产技术集成研 究与示范 项目 ( 2007BAD 89B06) ; 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 体系建设 项目 ( 肉牛专项 2008 2012) 。 丁华 ( 1981- ) , 女 , 吉林 延边人 , 硕士 研究生 , 研 究方向 : 农 业面源污染防控 。 * 通 讯作 者 , 教 授 , 博 士 , 从 事土壤 环境 化学与有机培肥方面的研究 , E m ai: l jgwu68@ sohu. com。 2011 02 14
[ 29]

。热修复的原理是利用污染物的热挥发性, 利用高频
热处理法治理 H g污染土壤的效率很高, 但在处理过程 中不仅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而且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水分都会 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淋洗络合法较适用于砂土和砂壤 土等透水性好、 污染面积较小的土壤。虽然淋洗法对重金属 污染土壤的治理效果较好, 但易造成地下水污染, 同时会使 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淋失和沉淀, 造成土壤肥力下降。这些都 使得物理修复法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对于物理修复来说, 化学修复不仅可以进行原地修 复, 而且可以异地修复。但采用原地修复法治理污染土壤 时, 化学试剂的选择要注意避免二次污染。化学修复往往存 在过渡产物, 致使某些中间过渡产物毒性可能较大, 对环境 产生一定的危害。化学修复法只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 在形态 , 金属元素仍保留在土壤中 , 易再度活化危害植物。 生物修复中的微生物不能降解所有进入环境的污染物, 常使生物修复不能进行。特定的微生物只降解特定类型的 化学物质, 结构稍有变化的化合物就可能不会被同一微生物 酶破坏; 当污染物浓度太低, 不足以维持降解细菌一定数量 时, 残余的污染物就会留在土壤中。而植物修复虽然具有原 位实施、 易于推广和成本低等优点 , 但其缺陷也很显著。超 富集植物植株矮小, 生长缓慢, 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地耗时太 长; 同时 , 植物修复土壤只能局限在植物根系所能延伸的范 围内, 一般不超过 20 c m 土层厚度; 超富集植物一般只对一 种重金属具有富集能力, 而土壤重金属污染多为几种重金属 复合污染, 且常常伴生有机污染。因此, 用一种超富集植物, 难以全面清除土壤中的所有污染物。 参考文献
[ 27]

1. 2 . 1 交通运输污染。汽车轮胎及排放的废气是重金属主 要交通污染源。含 Pb汽油的燃烧是城市 Pb 污染的重要来 源
[ 11]
。 Pb 、 Zn 、 Cd、 Cr 、 Cu等为道路两侧土壤中的主要污染
物。 D ilek等对公路旁土壤重金属污染作了研究, 结果表明 [ 12] Cu 、 Pb、 Zn污染与机动车尾气排放有关 。 Fakayode研究了 尼日利亚 Osogbo公路旁土壤中 Pb、 Cd、 Cu、 N i和 Zn 的分布 规律, 得出重 金属含量与 距公路距 离呈负 相关关系 的结 [ 13] [ 14] 论 。我国公路旁土壤重金属污染也符合这个结论 。 1. 2 . 2 工业污染。有色重金属矿床的开发冶炼是向环境中
[ 40] [ 36]

经过近年来全球范围的研究与应用, 重金属土壤的修复 技术主要有物理修复法、 化学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研究的 热点集中于污染土壤的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和基于监测的自 然修复技术等。 3. 1 物理修复 物理修复是指通过各种物理过程将污染物 从土壤中去除或分离的技术, 主要包括热处理法和淋洗络 合法。 3. 1 . 1 热处理法。热处理技术应用于工业企业场地土壤苯 系物、 多环芳烃、 多氯联苯和二噁英等有机污 染土壤的修 复
作者简介
收稿日期
7666
安徽农业科学
2011年
酸溶解态易为生物利用, 铁锰结合态次之, 而有机结合态活 性较差。在表生环境下, 土壤中原生相 ( 残渣态 ) 重金属一般 不参与水 - 土壤系统的再平衡分配 , 人为污染则主要叠加在 土壤次生相 ( 可给态或生物有效态 ) 中。因此, 次生相重金属 的含量及其所占百分比不仅可以表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 态转化趋势, 而且可以标定水 - 土壤交换反应过程中重金属 活化迁出的难易程度及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3 现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
[ 24]
。空气中的重
金属元素部分被植物吸收 , 部分通过尘降进入水体、 土壤。 1. 2 人为来源 人为来源是指工农业的生产活动对土壤 的污染 , 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及交通运输等造 成的土壤污染 。研究表明, 人为因素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 [ 9] 染主要富集在土壤表层 。这使得生态系统和人身健康存 在一定的隐患
[ 10] [ 8]
。在集约化养殖的发展趋势下 , 人们普遍采用含重金
属元素的饲料添加剂。辜玉红等研究发现 , 随着日粮中 Cu 、 Zn、 A s添加量的增加, 猪鲜粪中 Cu、 Zn 、 A s含量及每日排泄 粪中相应微量元素的含量也增加, 高剂量组甚至是成几倍或 [ 25] 几十倍的增加, 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 2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存在形式 土壤重金属元素在介质中的存在形态是衡量其环境效 应的关键参数, 可以揭示土壤重金属中的存在状态、 迁移转 化规律、 生物有效性、 毒性及可能产生的环境效应, 预测重金 [ 26] 属的长期变化和环境风险 。研究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 分布对了解重金属的变化形式、 迁移规律和对生物的毒害作 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提取方法不同, 重金属形态的分级不同。目前常用 的重金属形态提取分析方法是 T essier法
[ 23] [ 20- 22] [ 19]
。化 肥与农 药中 的重 金属 都是 可能 的污 染
源 , 且化肥中的重金属具有较高的可溶性, 易被作物吸 收, 危害更大。农作物秸秆和畜禽废弃物等农业废弃物年排 放量庞大。据统计 , 我国每年产生各类农作物秸秆约 6 . 5 亿 , t 畜禽粪便约 20 0亿 ,t 是我国工业废弃物产生量的 3. 2 倍
安徽农业科学, Jou r n al ofAnhu iAgr.i Sc. i 2011 , 39( 13): 7665 - 7666 , 7756
责任编辑
刘月娟
责任校对
李岩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修复研究现状
丁 华, 吴景贵
* (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吉林长春 130118)
摘要 阐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来源和存在形式 , 对比分析物理修复法、 化学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修复技术的优缺点, 提出了当前土壤重 金属污染与修复技术研究的重点, 为针对复合污染进行的联合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重金属 ; 土壤污染 ; 修复 中图分类号 X 131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 2011) 13- 07665- 02 C urrent R esearch for H eavyM etal Pollution and R e m ediation in Soil D ING H ua et al (D epart m ent o fR esources and Env ironm en, t Jilin A griculturalU niversity , Changchun, Jilin 130118) A bstract The source and ex istence for m a tion o f the heavy m etal in soil were analy zed . A t the sa m e tm i e ,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very re m ediation techno logy and the ir future deve lopm ent were rev iewed. A t las, t the direc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re m edia tion techn iques were po inted ou, t and theoretica l evidence for m ixture po llution w ith co m b ined re m ediation was prov ided . K ey w ords Agr icu lture w aste ; H eavy m eta;l Soil pollution ; Re m ediation
。该法将重金属
赋存形态分为可交换态、 碳酸盐结合态、 铁锰氧化物结合态、 有机结合态和硫化物结合态、 残渣态。其中, 残渣态是存在 于原生矿物晶格中的重金属 , 又称为原生相重金属。而弱酸 溶解态、 铁锰结合态和有机态重金属是原生矿物经风化破 坏, 重金属被释放后, 在地表环境中通过各种物理化学作用 与土壤各相重新结合而成的 , 因此这 3种形态的重金属被称 为次生相重金属。一般, 残渣态重金属不能被生物利用 , 弱
[ 7] [ 1- 5]
排放重金属最主要的工业污染源。工业生产造成土壤重金 属污染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包头市重金属 Cu 、 Zn含量分 [ 15] 别为全国土壤几何均值的 1. 85和 2 . 26 倍 。云南省某选 冶矿厂周边由于长期的工业生产使该区域受到 Pb、 Cd、 C r和 [ 16] Zn等重金属污染严重 。大型综合城市成都城郊土壤重金 属含量中以 Cu、 Pb、 Zn最为突出[源自17], 在东郊热电厂附近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