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整脊学体会感想
中医整脊学能否改善睡眠质量和精神状态

中医整脊学能否改善睡眠质量和精神状态嘿,您知道吗?这中医整脊学啊,还真有可能对改善睡眠质量和精神状态发挥大作用!我先跟您唠唠我身边的一件小事儿。
我有个朋友叫小李,是个工作狂,天天对着电脑忙得昏天黑地。
长时间下来,他这脖子、后背都僵得不行,晚上睡觉也不踏实,翻来覆去的,白天更是没精打采,那精神状态差得哟!后来,他听说了中医整脊学,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调理了一番。
这中医整脊学啊,它可不是随便按按揉揉。
它讲究的是通过对脊柱的调整,让身体的气血运行更顺畅。
就像一条高速公路,如果中间有个路段堵塞了,那车流通行能顺畅吗?脊柱也是这个道理,它要是出了问题,气血不畅,身体的各个部分就得不到滋养,能舒服才怪!您想想,咱们的脊柱那可是支撑着整个身体的大梁啊。
要是它歪了、斜了,或者关节错位了,能不影响身体的正常运转吗?中医整脊学就是要把这大梁给扶正了,让它稳稳当当的。
当整脊师给小李进行调理的时候,那手法看着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一点点地触摸、按压,找到那些有问题的部位,然后轻轻一推、一扭,嘿,还真别说,小李当时就感觉身上松快了不少。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小李跟我反馈说,晚上睡觉的时候不再像以前那样感觉浑身紧绷了,能很自然地进入梦乡,而且一觉睡到大天亮。
白天呢,也不再是哈欠连天,精神头儿足得很,工作效率都提高了不少。
为啥中医整脊学能有这样的效果呢?这是因为脊柱和咱们的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脊柱里的神经就像一条条电线,连接着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
如果脊柱出现了问题,就可能会压迫到这些神经,从而影响到身体的正常功能。
比如说,颈椎出了问题,可能会导致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胸椎有毛病,可能会影响到心肺功能,让人感到胸闷气短;腰椎不好呢,那就可能会出现腰酸背痛,甚至影响到下肢的活动。
而中医整脊学通过调整脊柱的位置和关节的活动度,可以解除对神经的压迫,让身体的各个系统重新恢复正常的工作状态。
这样一来,睡眠质量自然就提高了,精神状态也能跟着好起来。
脊柱课程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摘要:近期,我有幸参加了脊柱课程培训,通过这次系统的学习,我对脊柱健康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深刻体会到了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此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正文:近日,我参加了为期一周的脊柱课程培训。
在这次培训中,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通过临床案例分析,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以下是我在此次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脊柱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脊柱健康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脊柱是人体的重要支柱,支撑着整个身体的重量,并参与多种生理活动。
脊柱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体的生活质量,还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
因此,关注脊柱健康,预防和治疗脊柱疾病,是每个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脊柱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在培训过程中,专家们详细讲解了脊柱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我了解到,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脊柱疾病的诊断方法越来越精准,治疗手段也更加多样化。
例如,脊柱微创手术、椎体成形术等新型治疗手段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些新技术的掌握,使我更加坚定了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信念。
三、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培训期间,我们进行了大量的临床案例分析,这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分析案例,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准确判断疾病类型,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四、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脊柱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团队协作至关重要。
培训中,我认识到了与其他科室密切合作的重要性。
例如,与影像科、康复科、营养科等科室的紧密配合,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五、终身学习的理念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深知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在此次培训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总结:此次脊柱课程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知识水平,还增强了我为患者服务的信心。
脊柱健康活动感想感言

脊柱健康活动感想感言首先,脊柱健康活动通过专业的医生和理疗师的指导,让我对脊柱健康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活动中,专业的医生对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介绍了脊柱结构和功能,以及一些常见的脊柱健康问题,如脊柱侧弯、脊柱退行性疾病等。
理疗师则通过实际操作,向我们展示了一些脊柱保健的方法和技巧,让我们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脊柱保健操和按摩方法。
这些知识和技巧让我受益匪浅,对脊柱健康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知道了如何正确保护和保养自己的脊柱。
其次,脊柱健康活动让我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对脊柱健康造成的危害。
在活动中,我们学到了许多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脊柱保健知识,如正确的坐姿、走路姿势、睡姿等。
活动组织者还邀请了一些专业的脊柱健康顾问,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常见的脊柱健康问题,如长时间低头玩手机、久坐不动、提重物不当等,都可能导致脊柱健康问题。
通过这些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也明白了这些习惯对脊柱健康的危害。
因此,我下决心要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保护好自己的脊柱健康。
再次,脊柱健康活动还让我认识到了运动对脊柱健康的重要性。
专业的理疗师向我们介绍了一些脊柱保健运动,如瑜伽、普拉提、体能训练等,这些运动可以有效地增强脊柱的支撑力和韧性,减少脊柱健康问题的发生。
我以前一直觉得运动只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没想到它对脊柱健康的影响如此之大。
在活动之后,我开始注重加强锻炼,每天晚上都会进行一些脊柱保健的运动,如伸展运动、拉伸运动等,非常受益。
我发现,通过运动,自己的腰背部变得更加灵活,也不再感到腰酸背痛了,这让我对运动和脊柱健康有了全新的认识。
最后,脊柱健康活动还让我认识到了脊柱健康问题对于生活的影响。
活动中,组织者邀请了一些曾经患有严重脊柱健康问题的患者,他们分享了自己的治疗经历和生活感悟。
通过他们的分享,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脊柱健康问题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他们不仅身体受到了极大的痛苦,而且还影响了工作和生活质量,甚至一些人由于脊柱健康问题导致了残疾。
开展整脊学科建设的总结

开展整脊学科建设的总结陈剑俊(江苏省常州市中医院推拿康复科常州 213003)江苏省常州市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医院)是常州市三甲中医院。
2004年,医院领导为了医院和科室的发展,派送推拿科两位同志赴北京光明骨伤医院学习整脊。
当时,对整脊学的认识很肤浅,只是把整脊学和整脊疗法混同起来。
通过不断学习,认识到中国整脊学是一门学科,是整个脊柱学问。
《中国整脊学》是用整体思维研究整个脊柱的发病机制,提出圆筒枢纽学说和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
整体观与系统思维都是有机论思维方法,是中医的基本理论方法。
人体是统一整体,“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
在此思维指导下,中医传统的整脊技术,并没有从局部的形态解剖,局部的组织进行,而是利用脊柱整体的“体相”。
所谓“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
”综观传统的整脊手法,除一般推拿按摩之外,其余牵引、旋转、侧扳、悬吊、过伸、屈曲,均是通过观察“体相”,利用头颅、胸廓、骨盆作为力的启动点施法的。
也就从整体调整局部,从外部调整内部。
因此,要深入研究整脊手法的科学原理,也必须遵循传统的整体思维方法,按照“有诸中,然后形诸于外”的思维。
人体椭圆形的脊柱,躯体也是椭圆形,用体相概念将头颅、胸廓、骨盆喻为三个“圆筒”,传统整脊法牵、旋、扳均通过此三大圆筒作用于脊柱的小圆筒的。
在大圆筒带动小圆筒的过程中。
必有一关节起传导力量的作用。
为此,利用现代解剖学和生物力学,论证了颅椎枢纽关节、颈胸枢纽关节,胸腰枢纽关节和腰骶枢纽关节对相邻椎体的调控作用。
从而运用此圆筒枢纽学说阐明了整脊手法的科学原理,为整脊手法的规范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传统整脊还有上病下治、内病外治、背病腹治的方法。
根据脊柱四个弯曲力作用线的方向,按照牛顿第三定律,脊柱的轮廓可按几何图形绘成平行四边形。
而附着于脊柱轮廓的肌肉走向以及上小下大的胸廓,组成的思维力学组织,支持此平行四边形的数学规律。
临床上腰曲增大,颈曲也随之增大;腰曲变直,颈曲也反弓;腰骶角紊乱,寰枢关节也错缝;以及腹肌、腹内压对腰椎的稳定性作用等等,脊柱运动力学的客观规律,也是按平行四边形的数学规则调整的。
脊柱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脊柱健康问题逐渐成为了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脊柱健康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我对脊柱健康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以下是我对此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脊柱健康的重要性培训之初,专家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数据,向我们展示了脊柱健康的重要性。
脊柱不仅是身体的支柱,还负责保护脊髓和神经,对维持身体平衡和正常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脊柱健康的重要性,使我更加重视自身的脊柱健康问题。
二、脊柱健康知识的普及培训中,专家详细讲解了脊柱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常见脊柱疾病的成因和预防方法。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脊柱疾病并非不可预防,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可以有效降低脊柱疾病的发生率。
三、脊柱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培训过程中,专家强调了生活习惯对脊柱健康的影响。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个关键点:1. 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和睡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2.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强脊柱肌肉的力量;3. 注意保暖,避免腰部受凉;4. 减少重物搬运,避免脊柱负担过重。
四、脊柱健康保健实践培训期间,我们还进行了脊柱健康保健实践,包括瑜伽、普拉提等运动。
通过这些运动,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地锻炼脊柱,增强了脊柱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五、培训总结通过此次脊柱健康培训,我深刻认识到脊柱健康的重要性,并掌握了一系列预防和保健脊柱的方法。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积极践行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维护自身脊柱健康而努力。
总之,此次脊柱健康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我相信,只要我们关注脊柱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一定能够远离脊柱疾病,拥有健康的身体。
在此,我要感谢组织此次培训的领导和专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脊柱健康,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培训学完正骨手法的感想

首先,我惊叹于新医正骨疗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冯天有教授结合现代医学和生物力学原理创立的新医正骨疗法,将中医的实践经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得治疗手法更加科学、规范。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脊柱内外平衡学说、单(多)个椎体移位的理论基础以及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的治疗原则。
这些理论不仅让我对正骨手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正骨手法的科学依据。
其次,实践操作让我感受到了正骨手法的神奇效果。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有机会亲自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治疗中。
每当看到患者因为我们的手法而减轻痛苦、恢复健康,我都深感欣慰。
尤其是那些疑难重症疾病,如脊髓型颈椎病、重症神经根型颈椎病等,通过新医正骨疗法,我们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这让我更加坚信,正骨手法是一门值得传承和发扬的技艺。
此外,培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诊断和鉴别各种疾病。
医生凭借临床知识和一双手在体表触摸到相应病变软组织的解剖位置及态的变化为主要诊断方法。
这种直观、便捷的诊断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运用所学知识,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培训过程中,我还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正骨手法治疗中,医生、护士和患者之间需要密切配合。
只有通过团队协作,才能确保治疗的效果。
这次培训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正骨医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精湛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最后,我要感谢培训老师和各位同学。
在培训过程中,老师们耐心讲解、悉心指导,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正骨手法的精髓。
同学们之间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总之,这次正骨手法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患者解除痛苦,为社会作出贡献。
同时,我也将积极传承和发扬正骨手法这门技艺,让更多的人受益。
学习中国整脊学促进中医现代化

、
《 中国整 脊学 》是 我 国脊 柱外科 里 程碑 中一个
很 大 的进 步 在 韦 以宗教 授 的 《 中国整 脊 学 》 问世前 的数千 年 里 , 代 的 中医学家 有各 种流 派 的按 摩推 拿整 脊手 法 , 历 但 从 未将 其 归纳 到 系统 整 脊理 论 的 高度 ,手 法 陈 旧 治
平行 四维 平衡 理 论和 椎 曲论 ,即一 圆 ( 圆运 动 ) 、一 说
1 硕士 拜韦 以宗教授 为 师 , 习传 授 整脊 新理 论 与新 名 学 技 术 。他 在 全 国多 家 医 院建立 了整 脊 教 学基 地 ,言传
身 教 ,桃 李满 天 下 ,培 养 了大 批 国 内外整 脊专 家 。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螺钉 三 维 固定 技术 的应 用 彻底 改 变 了脊 柱外 科 的手 术 理 念 , 椎 弓 根 技 术 被 称 为 脊 柱 外 科 金 标 准 ( od G l Sa dr ) t ad ,大大提高 了脊 柱外科手 术的临床效果 ,使骨 n 折 后的压缩椎 体恢复原状 成为现 实。脊 柱 的三维 固定 ,
疗 效 果差 。韦教 授 的新 理 论新 技 术 既是 创新 ,又是 为
与 躯干 联 系 的肌 肉和 筋 膜 。脊 柱 的生物 力学 定义 为 : 脊 柱 有前 屈 、后 伸 、左 右侧 屈 及左 右 旋转 功 能 。髓核
成 为杠 杆作 用 的支 点 。 0世纪 6 2 0年代 的 Har go r n tn技 i
名 归。
一
药 、功 能锻练 四大 综合 疗法 的整 脊 治疗 学 。 1 、传 统 西 医的脊 柱 力学观 一 三 维理 论
传 统 西 医的 脊柱 力 学观— — 三 维理 论 ,将 脊柱 的 功 能 定义 为 :支 持 体重 、传递 重力 ;保护 脊 髓和 神经
学习龙氏治脊疗法心得——龙氏正骨文字资料总结

学习龙氏治脊疗法心得[转]作者还向龙教授写信请教!我和龙老师关于“龙氏治脊疗法”这个称呼的探讨把我和龙老师最近的两封信贴出:老师:您好!刚写完一封给您的回信,好像又想起一件事情,想和您商量一下,如果不对请您千万别生气,就当我没说。
我知道您一直是反对“龙氏治脊疗法”这个称呼的,过去我是这个称谓的拥护、支持和鼓吹者,也曾经劝说过您接受这个称谓,对您不同意这个称谓很不理解。
往往只是考虑您谦虚的因素,没有想其他的因素。
现在我终于理解您不同意的苦衷啦。
采用这个称谓既有利又有弊。
从眼前来看是有利的,能使人快速记住并了解这一疗法;从长远来看是有弊的,等于我们自己画了个圈圈把自己给封闭起来了,我们排斥别人是不自觉的,人家排斥我们却是自觉的,这样反而会阻碍我们事业的发展。
我认同“一个开放的系统才是能发展有活力的系统”这个观点。
也明白了您牺牲小我(自我),成就大我(治脊疗法事业)的博大胸怀。
老师同意我的看法吗?师恩永记!学生廷臣2006.07.11日期: 2006-07-12 02:48:27( 60 天, 18 小时, 41 分钟前) 发件人: "longcenghua" 拒收收件人: "wsw678"主题: Re: 复信 [新窗口打开]廷臣:非常开心你终于认同我主张叫治脊疗法而不主张叫龙氏了。
立碑是自私的、狭隘的、樹敌的、不是自然科学的,不利于治脊事业发展。
国外叫整脊,我叫治脊,主要是从脊柱生物力学出发,我在研究中体会到,脊椎病的主要矛盾在关节错位,骨伤的病理基础在软伤。
要脊椎病全愈,10分钟治错位,90分钟治软组织,这是我编辑保健功、研制保健枕的原因。
脊椎病又是退行性变疾病,从婴儿的产伤到八十老人的退变性脊椎病,主要起于外伤、劳损,继而退变、反复发作引发炎症、自伤、增生、加重退变的恶性循环,椎间盘退变到骨桥形成又重稳定了,但又会因上染不正下梁歪,出现新的病情。
因此,我们要在治疗病人过程中完成的任务:1,治好现病;2,教会病人预防复发的方法;3,让病人认识脊柱退变不可怕,只要维护其在正确姿势中,人的脊椎的代偿功能,足够保证长寿且健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中国整脊学体会感想学习中国整脊学体会感想在研习《中国整脊学》一书后,有幸跟从韦以宗教授临床侍诊学习,深得教授言传身教、受益匪浅。
现将学习整脊学的个人心得和体会,总结如下,以飨同仁。
1.掌握中国整脊学的名词、概念、术语开始,培养真正的整脊思维施杞教授在《中国整脊学》首发式上的讲话中说:“学术著作应当述而有作,构建一个新的学科体系必须能够体现自身规律的理论内涵,韦以宗教授在占有大量科学文献资料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的观点,如他用有机论思维研究脊柱运动力学,提出脊柱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用系统思维研究脊柱功能解剖学,提出椎曲论;用整体思维研究整脊法机制,提出圆筒枢纽学说和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
”既然自身规律的理论内涵在新的学科体系才能够体现,那么我们在认识整脊学科时,我们就应该在整脊理论体系下,按照整脊的名词术语来认识整脊,学习整脊。
例如什么是“四维”,整脊中的“整”什么意思,什么是基础理论中简称的“一圆一说两论”,等等名词术语,不要想当然,一定要按照整脊学的理论来认识学习。
很多人不知中国整脊学之“整”是中医文化思维之“整”,即是整体观念的意思,就是我们以整体的、动态的、系统的观念看脊柱。
整脊学一出现就有人把过去单纯手法正骨冠以“整脊”,写论文、出专著来赶时髦,实在是大错特错,滥竽充数。
也有很多人就把“四维”看做是在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再加一维,这就是不了解整脊,想当然的典型例证。
中国整脊学的思维是中医基础理论为理论基础的思维,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对人体、自然、心理等进行长期思索和在防治疾病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其内在特质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和传统文化有机地融汇在一起,研究作为自然整体的人身规律。
而欧洲医学家偏重于研讨人体自身的实体构成。
学习整脊学时不要用西方思维,想当然的来理解整脊。
其实这里在某个角度上牵涉到了东方思维和西方思维的差别,东方思维就是宏观形象思维,西方思维就是微观逻辑思维,西方人是分析的,而东方人是综合的。
在认识方法论上,中医较西医偏重于整体综合,轻于解体分析;偏重于黑箱逻辑推导(类比、以表知里、试探与反证等),轻于白箱实验观察。
举例来讲,就像评价一个西瓜的成熟与否,西方思维就是切开,或者剖开一小口,或者用一个管子直接打入内部,看看里面到底什么情况来判断。
而东方思维是看看西瓜的花纹长的怎么样,用手来拍打听听声音怎么样,还要询问西瓜的生长时间、生长环境等等来判断。
既然中国整脊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在学习整脊这门既古老又崭新学科的时候,你就不要死搬硬套用其它思维如西方医学思维来代替或者排斥整脊思维,就应该先抛弃一切思想固有的,然后再来学习整脊,把整脊理论和思维装进自己的头脑中,用其它科学思维方法进行帮助培养牢固整脊思维,这样才能学习到中国中医整脊之精华,从而修成中国中医整脊之“正果”。
2.运用整脊思维,认知疾病实质运用整脊思维,把一圆一说两论、三大原则、四大综合疗法,运用自如,才能认知疾病实质,达到临床满意的疗效。
如果你不能用整脊思维来思考整脊,那么在治疗时就是运用四大综合疗法,临床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为治疗目的不明确,步骤会混乱。
什么是整脊的思维基础?就是在中医和中国整脊名词术语上构建出的“一圆一说两论”。
举例来讲,我们诊疗一个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运用整脊思维,其病因病理形成过程应该是椎间盘突出是椎间盘退化和脊柱不协调运动共同造成的,而椎间盘自身没有动力结构,椎间盘突出、椎间隙变窄后,几乎都出现椎曲变直,上段腰椎旋转、侧弯、倾斜。
关节力学适应性调节,关节突关节位移导致椎间孔变小,神经根受后方应力推移,与前缘椎间盘碰撞产生症状。
由此可见脊神经与椎间盘在机械压迫产生症状时,脊神经是主动的,椎间盘是被动的。
治疗时我们就要从恢复椎旁肌力平衡入手,调整椎曲,这样抓住了疾病实质,治疗目标明确。
在施治时,先理筋、再根据线片辨证调曲、加强功能锻炼一而贯之,临床上所遇到的治疗难题也会迎刃而解了。
而你用传统机械压迫刺激观来解释腰椎间盘突出症,然后用ct来证实,然后一味的改变突出椎间盘的形态,去剔除它,消融它等等。
虽然一时取得症状的减轻,但是换来的是脊柱运动力学和生物力学的进一步失衡,椎曲更紊乱,其复发及复发后的后果也可想而知了。
3.真正理解掌握好整脊学中的三大原则整脊学中的理筋、调曲、功能锻炼三大原则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
理筋是基础,调曲是核心,功能锻炼是关键。
首先重视理筋,认为筋柔才能骨正,为调曲做准备,是治疗基础。
韦以宗教授认为作推拿者重视“筋”,行正骨者重视“骨”。
但脊柱劳损病不是突发的外伤,而是长期的单侧某肌群损伤导致脊柱骨关节错位。
骨折复位要求对位对线。
所谓对线指恢复原来的解剖生理的力线。
整脊对脊柱骨关节的复位同样要求恢复力线。
这力线主要是“椎曲”,特别是“腰曲”和“颈曲”。
临床上几乎所有的脊柱劳损病都源自椎曲紊乱。
椎曲紊乱的病因病理基础就是椎体关节三角力学结构位移后出现“骨牌效应”所致。
而椎曲紊乱起源于维持椎曲的四维肌力不平衡,所以要正骨——调曲,就必须先理筋。
在创伤骨科是“骨正筋柔”,是因为源自“骨伤”;而在整脊来说,是“筋柔骨正”,因为源自“筋伤”。
所以在临床上运用整脊理论治疗脊柱劳损病和脊柱类相关疾病时,理筋是基础。
椎管是椎体的椎孔叠加组成,并按其正常椎曲排列,每一椎体的椎孔下缘直径大小与相连之下一个椎孔上缘直径大小是相一致的。
脊柱所内涵之脊髓、脊神经、颈椎之椎动脉,以及椎体之间的椎间盘,均依靠在生长发育期形成的颈曲、腰曲的形态结构,决定其容积、方位及压应力。
这也是人体形态结构与机能的统一协调性。
椎曲改变源于椎体之间之椎间隙改变,椎间隙的空间位置则是椎间盘的位置,椎间隙一旦紊乱、变窄,则椎间盘承受的内压升高——这是临床常见椎间盘突出诱因之一,也是临床上线照片诊断椎间盘突出——椎间隙变窄、椎曲改变的依据。
可见,临床上脊椎错位所致运动障碍,脊髓、脊神经和椎动脉之损害,主要之病理体征是椎曲改变。
要使脊柱恢复原来的生理解剖和力学关系,即是复位,使脊柱“对位、对线、对轴”,这就要调曲。
由此可知,调曲是脊柱劳损病和脊柱类相关疾病治疗核心。
只有把椎曲恢复才能真正做到从根本上治疗,而且是防复发的必须条件。
功能锻炼是分别锻炼相关的肌肉韧带和关节,使已受损的通过自我调节,进行恢复和改善,未受损加强协调统一,达到力的平衡。
在实质上就是发挥脊柱“肌肉夹板”的作用,如骨折治疗用夹板对骨折的固定一样,对脊柱骨关节起静态和动态“固定”作用。
在整脊临床上,维系脊柱的肌肉韧带就是脊柱骨关节的“夹板”。
而“肌肉夹板”必须在相互平衡基础上,才能对脊柱骨关节起“固定”作用。
因此,整脊医师必须十分清楚了解,导致脊柱骨关节不稳定的肌肉是什么?如此才能正确运用“肌肉夹板””对脊柱骨关节的稳定。
例如,治疗颈曲紊乱的颈椎病,正骨后,需坚持颈肌的锻练,时时做扩胸运动。
练颈肌,练扩胸运动,如果复位后不运动、肌力不协调,则不稳定,重新移位了。
同样,治疗腰椎滑脱症,椎体复位后,靠“哈腰”、“床上起”锻练腰背的竖脊肌来稳定椎体,使竖脊肌起到“肌肉夹板”的作用。
可见,功能锻炼是治疗和预防脊柱劳损病和脊柱类相关疾病的关键。
理筋、调曲、练功,三方面是一而贯之的治疗方法,目的都是恢复运动力学和生物力学的平衡,达到解除疾患的目的。
4.把握好整脊诊治范围我们知道,任何一种科学理论(概念体系)或科学手段,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同样中国中医整脊学也有自己的诊治范围和适应证,不是什么都能治疗,概而全之的。
中国中医整脊学就是针对脊柱劳损病和脊柱类相关疾病的一门学科。
在某种意义上说,在原有的基础上即使把它推向尽善尽美,它的功效也不能超出某一最大限度。
所以我们要认清中国整脊学的诊治范围,既不能夸大我们整脊的诊治范围,也不能缩小我们的阵地。
夸大会给整脊发展的道路带来许多麻烦,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许多问题,特别是在医疗事故频发的今天,所以就要按照整脊诊疗指南,不要自作主张,自作聪明从而造成自作自受的恶果。
同样在整脊治疗范围内,我们要有充分的理由自信,这是因为中国整脊学是在中医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突破后的重大成果。
正如葛宝丰院士评价说:“在中国传统思维,人体生命观和传统整脊学原理,以及二千多年医疗实践的指导下,经过系统的整理、发展和创新,正成为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国整脊学’,是我国脊柱外科里程碑中一个很大的进步。
”5.中国整脊学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中国整脊学理论体系的形态特征,是其所具有的发展性和开放性。
也就是说,这个理论体系不是凝固的和封闭的,它将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用发展着的中医理论和发展的现代科学、现代生物学,以及在融会、吸纳中外优秀文化成果进行新的创造过程当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实现理论体系自身的丰富和发展。
真正的整脊师应该从不自我封闭,从不保守僵化,而是敢于和善于在开放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自己。
中国整脊学理论体系,就是一种不断发展和开放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没有终结,也不会停滞,而是为后人在随着人类进化过程中,对其进一步丰富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牢牢把握发展性、开放性,是深刻理解中国整脊学的精髓之一。
比如,在理筋的过程中不管运用是药物烫疗、药浴、电针还是运用各种松解手法,不管你用的是龙氏手法,还是王氏手法,还是郭氏手法,只要你能达到“筋柔”,就是达到了整脊理筋的目的,也就是说在理论具体指导治疗时,整脊学同样具有开放性,不是具有排他性。
掌握了这些才能树立正确整脊思维观。
6.要充分认识中国整脊学是一个完备的科学体系中医学自其奠基以来,经过两千年的演进,在其原有的可能的范围内已接近尽善尽美的程度。
当此之际,要突破这个局限,就必须创造或引进新的概念和新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如相对论力学对经典力学的突破,电子显微镜及其原理对光学显微镜的突破等。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