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的概念与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网络和新媒体是当代社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网络和新媒体的概念、历史、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网络和新媒体的概念网络是指由一定数量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互相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网络的核心是信息传递和数据交换,通过计算机将数据或者信息转存到一个地方,共享无数人。

目前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信息交流和获取的主要途径。

新媒体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通过数字化、终端多样化等技术实现的信息内容的生产、传播和利用方式。

它是一种新的传媒方式,包括了网络媒体、数字电视、移动通信、电子书籍等多种形式。

新媒体提供了更加便利快捷的信息发布方式,同时也成为了广告、文化传播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二、网络和新媒体的历史网络和新媒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

那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障信息传输安全,开发了一种名为互联网的技术,这是当今互联网的前身。

1989年,英国物理学家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了万维网协议,为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开辟新的大门。

从那以后,互联网和新媒体开始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三、网络和新媒体的影响1.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购物、学习、娱乐等,同时也可以和朋友、亲人随时随地保持联系。

人们不再需要强制性的时间和地点,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这极大地增加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灵活性。

2.企业的商业模式的转变互联网和新媒体也深刻地改变了企业的商业模式。

通过网络,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网上商店,实现线上线下销售的无缝衔接,从而扩大更多的销售渠道,增加收益。

同时,企业也开始通过新媒体进行品牌传播和宣传,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影响力。

3.社交网络的出现和发展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社交网络也应运而生。

社交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自由的社交平台,同时也成为了广告和营销的重要渠道。

互联网的历史是什么

互联网的历史是什么

互联网的历史是什么互联网的发展是当代科技进步的重要里程碑,它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回顾互联网的历史,并探讨它对全球化、信息传播以及社交互动等方面的贡献。

一、互联网的起源互联网的最初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当时美国的冷战背景下,为了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和稳定,军方进行了分散化的通信网络设计。

这种网络设计了一种分散式结构,允许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而不至于受到单点故障的影响。

1969年,美国国防部开发的ARPANET作为互联网的雏形建立起来,实现了不同计算机之间的远程通信。

二、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20世纪80年代初,互联网逐渐向学术界和商业领域扩展。

先后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技术突破,例如域名系统(DNS)、电子邮件、以及允许多媒体内容传输的网页技术等。

1990年代中期,万维网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加速了互联网的发展。

人们通过浏览器可以轻松访问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资源,这为互联网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三、互联网的全球化影响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地理和时间的限制,为全球化进程提供了巨大动力。

通过互联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可以实时交流、分享信息和合作,促进了贸易、教育、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全球化发展。

同时,互联网也对传统产业造成了冲击,推动了大规模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促进了信息经济的崛起。

四、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和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迅速。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新闻网站等渠道获取各种新闻和观点,这有利于民主和言论自由的发展。

然而,互联网也带来了信息泛滥、谣言传播以及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

人们需要在利用互联网的同时,提高信息素养和辨别能力,确保网络的可信度和安全性。

五、互联网的社交互动互联网的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人们分享生活、交流思想和建立联系的重要工具。

通过社交媒体,人们可以轻松地与朋友、家人以及陌生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社交媒体还为政府、企业和组织提供了直接与公众进行互动的渠道,增强了透明度和参与度。

第二章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发展的历史

第二章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发展的历史

(三)网络新闻的优势
内容丰富、形态多样 迅速、及时、自由,不受空间限制 信息承载具有海量性
检索方便
交互性强
早期网络新闻存在的问题
信息量少,重复性高,时效性不急传统媒体 新闻分类不科学,编排不醒目,大杂烩,一味 求多、求全、求规模、求数量 单调陈旧,假新闻泛滥
服务功能单一,缺乏针对特定读者的新闻
三、几个基本概念的界定
二、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
推动网络新闻发展的网络新闻传播事件 斯塔尔报告 印尼排华暴乱
安瓦尔事件
9.11恐怖袭击
斯塔尔报告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人们不是通过电视、电台或者报纸, 而是通过Internet率先了解一个重大新闻事件的详情。
印尼排华暴乱
在暴乱爆发的第一时间里,新加坡《联合早报》电子版便进行了报道, 在网络受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在该报所开辟的印尼局势讨论区里, 当天夜里便有数十条电子邮件一拥而入。
9.11恐怖袭击
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本土的一系列自杀 式恐怖袭击事件 ,博客成为重要信息源
(一)世界网络媒体和网络新闻的发展
1987年,世界上最早上网的报纸是美国的《圣何塞信使报》 1998年5月,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的讲话中 指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 媒体——互联网,以加强新闻传播工作。” 1998年10月,以美国《新闻周刊》的NEWSWEEK网站正式开通为标志, 美国的主要新闻媒体就已实现了全部上网。 20世纪90年代中期,传统媒体报刊、通讯社、电台和电视台上网
(二)网络媒体的功能
多媒体功能:文字、图片、声音、动画、 影像 信息检索功能:在海量信息中根据需要拉出 所需信息
超链接功能:在一个文档的特定区域引入其 他文档或程序

互联网媒体的概念、传播特性、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互联网媒体的概念、传播特性、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一、互联网媒体的概念界定Internet是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的英文名称,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流行的计算机网络,同时也是目前影响最大的一种全球性、开放的信息资源网。

它通过专门的通信界面和规程,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一系列的局域网、校园网以及其他国家的各种类型的网络等组成庞大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其上存放着大量的信息,供世界各地的网络用户查询和使用。

关于Internet,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7年7月确定中文译名为“因特网”;一般译为“国际互联网络”,简称为“国际互联网”、“互联网络”或“互联网”;海外中文又译为“网际网路”。

本文多采用“国际互联网”一词,简称“互联网”。

随着国际互联网在全球的迅猛发展,利用互联网传播新闻信息也应运而生。

1987年美国硅谷《圣何塞信使报》首先将报纸内容搬上了国际互联网,开网上新闻传播之先河。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万维网和浏览器的推出,使得人们能够通过国际互联网,很方便地在计算机屏幕上访问他们所需要的任何文字、音响记录或视频图像,因此网上新闻服务内容日益增多。

互联网媒体这一概念,学界和实践界目前有多种提法,如网络媒体、网络新闻媒体等。

那么将互联网称之为“媒体”,其缘由是什么?互联网媒体的性质如何?其内涵和外延如何界定,这是我们认知和把握互联网媒体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较为深刻地认知这一崭新媒体的诸多特征。

了解其优势及其发展前景。

首先,互联网被作为媒体,是由于国际互联网具备了传播新闻信息的各种强大功能,包括电子邮件(E杕ail)网络新闻组(Usenet)、万维网浏览(WWW)、网络论坛(BBS、网络聊天(IRC、ICQ)等等,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扮演了媒体的角色;其次,国内外各种新闻传播媒体纷纷开辟网上新闻传播新领域,网络报纸、网络广播、网络电视应运而生,国际互联网被越来越多的媒体使用,逐渐达到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的标准。

基于此,人们称之为“网络媒体”;相对于原有的媒体,它被称为一种“新媒体”(New Media);由于其具有数字化传播的特点,被称为一种“数字媒体”(Digital Media);因其诞生在报刊、广播、电视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之后,又被形象地称作“第四媒体”。

网络媒体的概念与发展历史

网络媒体的概念与发展历史

网络媒体的概念与发展历史网络媒体(Online Media)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以传播信息、获取新闻和娱乐内容为主要目的的媒体形式。

它以网络为载体,可以通过各种数字化技术向用户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和娱乐,如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

网络媒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带宽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逐渐享受到在线获取新闻和娱乐内容的便利。

最早的网络媒体主要是一些政府机构、学术研究机构和大企业建立的门户网站,提供新闻、政务信息和企业宣传等内容。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媒体得以快速发展。

首次出现的博客(Blog)成为网络媒体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允许普通人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个人信息、观点和文化作品。

2004年,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的诞生开创了网络视频媒体的新纪元,用户可以自主上传和分享视频内容。

社交媒体的兴起再次推动了网络媒体的发展,用户可以通过微博、微信、Facebook等平台实时传播信息、交流意见和分享内容。

网络媒体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好处。

首先,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和信息,满足了信息获取的即时性和个性化需求。

其次,网络媒体的传播方式更加灵活多样,通过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娱乐和知识的需求。

此外,网络媒体的互动性也极大地丰富了用户体验,用户可以通过点赞、评论、分享等操作与媒体内容进行互动,形成社群和共享文化。

然而,网络媒体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虚假信息和谣言在网络媒体上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影响恶劣。

其次,网络媒体的广告变现模式也面临着挑战,许多媒体依赖广告收入来运营,但随着广告屏蔽软件的普及和广告点击率的下降,广告收入不断减少。

此外,网络媒体的发展也带来了信息过载的问题,人们面对大量信息的同时也要具备辨别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总的来说,网络媒体的发展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它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信息和娱乐渠道。

互联网媒体的概念

互联网媒体的概念

互联网媒体的概念、传播特性、现状及其发展前景一、互联网媒体的概念界定Internet是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的英文名称,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流行的计算机网络,同时也是目前影响最大的一种全球性、开放的信息资源网。

它通过专门的通信界面和规程,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一系列的局域网、校园网以及其他国家的各种类型的网络等组成庞大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其上存放着大量的信息,供世界各地的网络用户查询和使用。

关于Internet,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7年7月确定中文译名为“因特网”;一般译为“国际互联网络”,简称为“国际互联网”、“互联网络”或“互联网”;海外中文又译为“网际网路”。

本文多采用“国际互联网”一词,简称“互联网”。

随着国际互联网在全球的迅猛发展,利用互联网传播新闻信息也应运而生。

1987年美国硅谷《圣何塞信使报》首先将报纸内容搬上了国际互联网,开网上新闻传播之先河。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万维网和浏览器的推出,使得人们能够通过国际互联网,很方便地在计算机屏幕上访问他们所需要的任何文字、音响记录或视频图像,因此网上新闻服务内容日益增多。

互联网媒体这一概念,学界和实践界目前有多种提法,如网络媒体、网络新闻媒体等。

那么将互联网称之为“媒体”,其缘由是什么?互联网媒体的性质如何?其内涵和外延如何界定,这是我们认知和把握互联网媒体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较为深刻地认知这一崭新媒体的诸多特征。

了解其优势及其发展前景。

首先,互联网被作为媒体,是由于国际互联网具备了传播新闻信息的各种强大功能,包括电子邮件(E杕ail)网络新闻组(Usenet)、万维网浏览(WWW)、网络论坛(BBS、网络聊天(IRC、ICQ)等等,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扮演了媒体的角色;其次,国内外各种新闻传播媒体纷纷开辟网上新闻传播新领域,网络报纸、网络广播、网络电视应运而生,国际互联网被越来越多的媒体使用,逐渐达到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的标准。

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简史

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简史

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简史众所周知,网络媒体就是媒体意义上的网络,恰如媒体意义上的报纸、广播与电视。

它是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发布新闻和进行新闻等信息服务的一种传播媒体。

与传统的报纸、广播与电视三大媒体相比,它是一种“第四媒体”,是一种“新媒体”。

传播媒介的发展进程经历了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新媒体与数字传播时代。

首先,促使媒介不断进行发展和革新的最直接动力来自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交流沟通的范围不断扩大,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同时增大,从而使得一些原先的传播媒介的局限性暴露出来,促使新的传播革命的爆发,进而产生出一种新型的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媒介。

如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迈进,催进媒介传播由语言文字传播时代走向了印刷传播时代。

但反过来,传播媒介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秦始皇颁布的“书同文,车同轨”,这就意味着文字的出现及统一更利于统治阶级集中管理国家。

印刷传播时代的到来,报纸、杂志、书籍大量的进行印刷和复制,孟德斯鸠、卢梭的一些重要思想就是通过这些媒介被人们所知。

由此也可以看出,传播媒介使文化得以传播、传承和沿袭,因此说,一部传媒史也是一部文化史。

其次,媒介变革的决定力量取自于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变革。

科技的每一次变革都会带来传播媒介的每一步飞跃。

笔墨纸砚和印刷术的发明带来了印刷传播时代,光电影像等技术带来了电子技术传播时代,计算机的高速发展使传播媒介发生了全方位划时代的变革,社会也进入了信息时代。

可见,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使传播媒介发生突变,传播媒介本身也会率先引进新技术来变革自己,使传播媒介在空间和时间上都能有开拓新的空间,但同时,传播媒介反过来也会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再次,传播媒介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个新生与消亡的过程,一个新媒介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一个传统媒介的消失。

它们是一个共同演进,不断融合的过程。

新媒介往往具有传统媒介没有的优势,但它的一些特点又是对传统媒介的兼并,如多媒体就是集文字、声音、视频、图像等元素于一体,正如报纸网站大多是在传统报纸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动,添加了视频、读者互动、读者反馈等。

网络传播学概论

网络传播学概论

第一课1.1998 年 5 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把互联网定义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2.国际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 4 个阶段:1969—1985:初步形成阶段;1985—1995:渐进发展阶段;1995—2003:规模高速扩张阶段:2003 年至今:两大方向:在“网内”实现 Web2.0 式传播;在“网外”呈现媒体融合状态。

3.互联网的起源与发展:P1—P71958 年:雏形;1969 年:阿帕计算机网诞生;1977—1979:TCP/IP 体系结构和协议;1986 年:Internet 名称正式开始使用;1988 年:互联网对外开放;1989 年:互联网开始商业运作;1989 年:CERN 雏形 HTML;1991 年:商业用户超过学术界用户;1995 年互联网开始高速发展:(表现在 3 个方面:一是:个人电脑迅速普及;二是: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三是:网络媒体功能凸显。

)1992 年:全球第一份网络报纸;1996 年以后:出现了 BBS、聊天室等;1995年:美国广播公司首先利用互联网进行全球广播;1997 年:网络新闻订阅开始;1998 年:克林顿绯闻事件;2003 年以后:进入 Web2.0 时代;2003 年以来,手机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异军突起,拉开了媒体融合的序幕。

4.我国互联网的开发建设比美国晚20 年左右;1995 年,基本上与世界网络保持了同步的态势。

发展历史分 3 个阶段:20 世纪80 年代初开始筹划至1994 年4月正式接入互联网;1994 年至 2001 年“三网融合”目标的提出;“三网融合”目标的实施与发展阶段。

第二课1.大众传播传播特点: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大众传播:单向人际传播:双向)类型优势局限人际传播交互性实时性受众量小信息贫乏大众传播网络传播受众广泛信息丰富具备两者优势缺乏信息反馈和交互性突破两者局限2. “新媒体”的界定(书 P10)四个角:1 度数字化、互动性(新媒体传播的本质特征: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进行,如楼宇媒体,车载电视缺乏互动性不属于新媒体);2 相对的概念(今日之新而非昨日之新或明日之新);3 国际标准为依据(国人看来是新发达国家早就有了,不能成为新媒体);4 宽泛(目前,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网络电视等媒体形态)第三课1. 以浏览器为特征的“一对多”式的传播网站称为第一代网站 Web1.0;以聚合内容技术 Rss 和标签技术 Tag 为特征的个性化传播网站称为第二代网站 Web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新闻媒体的分类
• 按照《中国网络媒体发展报告(2003)》根据 中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实际进行的归类分析:
• (1)按投资主体分,可分为政府投资和民间投 资等两类。
• (2)按新闻发布权分,可分为具有新闻登载权 和部分登载权两类。
• (3)按影响范围分,可分为国际、国内和区域 影响三类。
网络新闻媒体的分类
中央级媒体网站的资源: (1)很显然,以传统媒体(不管是以一家传统媒 体,还是多家传统媒体)为基础的媒体网站,其最 大的资源就是来自于传统媒体的全方位支持,这种 支持包括各方面,既有信息内容方面的支持,还有 资金、人员设备、管理上的支持等,甚至传统媒体 的品牌可以延伸到互联网上。 (2)由于中国传媒产业体制内操作的特点,我国 的传统媒体都与政府有着良好的(依属)关系,因 此以传统媒体为基础的传媒网站当然也能获得更多 的来自于政府的支持。
网络媒体是借助于互联网这个信息传播平 台,以电脑、电视机以及移动电话为终端, 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来传播新闻信 息的一种数字化、多媒体的传播媒介(雷 跃捷等,2001年)。
网络媒体的概念
网络媒体广义为“遵照TCPIP协议传送数 字化信息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狭义为 “基于互联网这一传播平台传播新闻和 信息的网站”。(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 研究所研究员刘钢)
依靠互联网发布经过加工的信息,只要 具备这一特点就是网络媒体。(中国科 技信息所研究员张保明)
网络媒体的概念
• 关于“网络媒体”的一个较为广义的概 念,即借助于互联网发布信息和进行信息 服务的站点。这个定义所说的网络媒体不 仅包括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性、体制化的 信息传播机构,还包括行业和企业站点等 等。
• 狭义的网络媒体的概念,我们认为只有 在互联网上主要从事新闻信息的选择、编 辑、登载和链接等信息服务的专业网站• 中国网络媒体,是指依据中国有关法律 法规建立,并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授 权和认定,在国际互联网上依法从事新 闻信息的选择、编辑、评述、登载和链 接等信息服务的专业网站。在中国现有 的条件下,凡是具备以上条件的网站, 应被视作为中国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专题
网络媒体的概念
• 关于“网络媒体”的概念来源最早可以 追溯到 1998 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 合国新闻委员会上的一段讲话:“在加 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 应该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互联网, 以加强新闻传播工作”。从此,关于 “第四媒体”的说法广为使用。
网络媒体的概念
网络媒体从广义上说就是指互联网,从狭 义上说,使指基于互联网这一传播平台进 行新闻信息传播的网站。(钱伟刚,2000 年)
网络媒体的发展历史
三、管理与创新阶段(2000-)
1、2000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成立网络新 闻管理局。
2、各种网络媒体形式纷纷出现。
网络新闻的表象特征
一、即时性(及时性或瞬时性) 二、全面性(海量性或广泛性) 三、互动性(交互性) 四、言论的相对开放性 五、网络的报纸副刊性
网络媒体的运营与管理
网络媒体的发展历史
我国网络新闻业的发展:
一、起步阶段(1995-1998) 1、1995年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网 络版的创办标志着我国网络新闻事业的 起步。 2、存在的不足:技术落后、功能和服务 单一、战略目标不明确,缺乏清醒的认 识和足够的重视。
网络媒体的发展历史
二、激活阶段(1998-2000年) 1、1998年12月,新浪网正式成立。 2、1999年4月,《中国新闻界网络媒体公约》 3、商业媒体网站的即时性传播与全时化播报。
一、我国网络媒体的分类 1、中央级媒体网站 2、商业媒体网站 3、地方重点新闻网站
网络媒体的运营与管理
二、公司战略的基本思想
所谓“战略”可以被认为是主要涉及 组织的远期发展方向和范围,在理想情 况下,它应使资源与变化的环境,尤其 是它的市场、消费者或客户相匹配,以 便于达到所有者的预期希望。
网络媒体的运营与管理
公司战略思想的分期:
1、早期的战略思想:以波特的“竞争 战
略”理论为主导;
2、“基于资源”的战略观
3、“动态能力”战略观
网络媒体的运营与管理
三、网络媒体的发展战略 1、战略集团划分:


商业媒体网站

中央级媒体网站



地方重点新闻网站
政府资源
网络媒体的运营与管理
2、各战略集团的资源与能力层面的讨论
网络媒体的运营与管理
商业媒体网站的资源: (1)商业媒体网站的经济能力,一般而言,大型的商业 媒体网站都有相当实力的投资者,或者是有效的融资渠 道(例如新浪,搜狐),所以他们在经济能力上并不比 传统媒体网站逊色,甚至更强。 (2)商业媒体网站符合市场需求及国际规则的管理体系, 由于商业媒体网站是一个新生事物,它与体制内并不存 在过多的关系,而它们的创始和发展目标有要求它们向 市场,向国际规则靠拢,因此一般而言,它们在管理经 营上要较传统媒体网站有一定的优势。
商业媒体网站的核心竞争能力:体现在其所具备的市 场意识及其市场操作能力上。
网络媒体的运营与管理
(4)按与传统媒体的关系,可分为三种 类型:第一种是由传统新闻媒体设立 的网站;第二类是由多家传统新闻媒 体共建或传统新闻媒体与其他行业共 建的网站;第三类是一些没有传统新 闻媒体为依托的网站。
网络媒体的发展历史
1、1987年,美国的《圣何塞信使报》开创了传 统媒体上网的先河?。
2、至2002年6月,美国上网的报纸已达4000多家 (数据来源:),全球上网 的广播电台已超过5000家,其中一般以上在北 美洲.
网络媒体的运营与管理
中央级媒体网站的核心竞争能力:
作为能将传统媒体网站的资源发挥效用以使传 统媒体网站产生竞争优势的能力,它一定是植根 于传统媒体网站的最深处。根据这样的理解,我 们不难看出,传统媒体网站的核心竞争能力其实 就体现在传统媒体对新闻的操控能力上,也就是 传统媒体的新闻经验(包括采编、深度报道等) 将能帮助传统媒体网站在未来的市场中获得相应 的竞争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