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的提取实验设计[1]

合集下载

茶多酚的精制实验报告(3篇)

茶多酚的精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精制技术,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并对其进行纯化处理,以获得高纯度的茶多酚产品。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探究不同的提取方法和纯化手段,并比较其效果,以期为茶多酚的生产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茶多酚是一类存在于茶叶中的多元酚化合物,主要包括儿茶素、儿茶酸、花青素等。

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癌、降血脂、降血压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市场潜力。

茶多酚的提取通常采用溶剂萃取法,如水提法、醇提法等。

纯化方法包括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等。

本实验将采用水提法和醇提法进行茶多酚的提取,再通过吸附法进行纯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溶剂:水、乙醇- 吸附剂:活性炭、氧化铝- 其他: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等2. 实验仪器:- 超声波清洗器- 烘箱- 超速离心机-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精密天平- 漏斗、滤纸等四、实验方法1. 茶多酚的提取:(1)水提法:将茶叶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煮沸,提取一定时间后,过滤,收集滤液。

(2)醇提法:将茶叶与乙醇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回流,提取一定时间后,过滤,收集滤液。

2. 茶多酚的纯化:(1)吸附法:将提取的茶多酚溶液通过吸附柱,选择合适的吸附剂进行吸附。

(2)洗脱:用适当的溶剂洗脱吸附剂上的茶多酚,收集洗脱液。

(3)浓缩:将洗脱液进行浓缩,得到高纯度的茶多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茶多酚的提取:通过水提法和醇提法,均能从茶叶中提取出茶多酚。

水提法提取的茶多酚含量较高,但纯度较低;醇提法提取的茶多酚含量较低,但纯度较高。

2. 茶多酚的纯化:通过吸附法纯化,茶多酚的纯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吸附剂的选择对茶多酚的纯化效果有很大影响。

本实验中,活性炭和氧化铝均能较好地吸附茶多酚。

六、实验结论1. 水提法和醇提法均可用于茶多酚的提取,但醇提法提取的茶多酚纯度更高。

2. 吸附法是一种有效的茶多酚纯化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茶多酚的纯度。

茶多酚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茶多酚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茶多酚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一、实验目的:研究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大致含量,并分析比较现有的醇提和水提工艺,结合不同的纯化方法,通过具体的实验数据,比较得出其优缺点,为工业化生产提供指导。

二、实验原理:1.,(粗提部分)茶多酚易溶于热水,含水乙醇和乙酸乙酯等溶液中,而不溶于氯仿,苯等试剂,利用茶多酚在上述溶剂中具有具有不同分配系数等特性,经过多次萃取进进行提取分离纯化。

2.,(纯化部分)未氧化的茶多酚及其初级氧化产物易溶于乙酸乙酯3,(纯化部分)茶多酚能与无机盐中的金属离子(如Ca2+、Mg2+ 、Zn2+ 等)配位生成沉淀而对茶多酚进行分离4,在一定PH值条件下,酒石酸能与多酚类物质反应形成蓝紫色络合物,该络合物在540nm波长下具有最大吸光度。

在适当范围内,茶多酚的含量与络合物的吸光度成正比,符合朗柏-比尔定律,因此可用分光光度法对茶多酚定量分析。

三、实验仪器:干茶,真空干燥箱,分液漏斗,旋转蒸发仪,乙醇,氯仿,乙酸乙酯,纱布,烧杯,玻棒,漏斗,电子天平,水浴锅,95%乙醇,氯化钙(无水),氯化镁,硫酸,氨水均为分析纯。

索氏抽提器;PHS一3C数字酸度计;800型离心沉淀器;GSP一805型圆盘搅拌器;79—1磁力加热搅拌器;UV-91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微波炉;LD4—800大容量低速离心机。

四、实验步骤:(一):茶多酚乙醇提取和有机溶剂纯化实验(3次平行实验)1、乙醇提取:称茶叶磨碎样3g于烧杯中,加入5倍量(15ml)85%乙醇,将烧杯置于30-40℃水浴锅中,浸提20min,浸提过程不断搅拌,然后滤出滤液,剩下的茶渣再加2-3倍量(约6~9 ml)85%乙醇,再浸提20min,过滤。

合并两次滤液。

(取3ml留样分析)2、减压浓缩:将滤液装入旋转蒸发仪中,在40-50度水浴温度下减压浓缩至基本除去乙醇为止。

3、氯仿除去杂质:将浓缩液装入分液漏斗中,将同等体积的氯仿加入,摇匀后混合液分为两层。

茶多酚提取综合试验(1)

茶多酚提取综合试验(1)

茶叶提取茶多酚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酒石酸亚铁法测定茶多酚含量;2)掌握天然植物中提取活性物质的实验方案设计及操作方法;3)熟练掌握各种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4)熟悉数据处理及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茶多酚是一类以儿茶素类为主体的多酚类化合物,由于其酚性羟基易氧化而提供质子H +,而具有抗氧化和消除自由基作用,是一种理想的天然抗氧化剂。

含醇羟基的有机溶剂对植物多酚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而含水的有机溶剂对多酚的溶解能力比纯有机溶剂大,这是因为含水有机溶剂可破坏多酚分子间的氢键从而减弱了多酚间的缔合,有利于多酚的溶出。

二、试验仪器及药品BS210S 电子分析天平 722分光光度仪 KQ-5200超声波振荡器RE-52D 旋转蒸发器 粉碎机试验原料:苏州碧螺春绿茶(2008年春制取,冰箱保存).... ....三、试剂与溶液配制1.标准溶液的配制:精确称取没食子酸乙酯(100℃烘干燥1h )25mg ,水溶解,定容至25mL 容量瓶中,作为标准溶液。

2.酒石酸铁溶液称取硫酸亚铁(GB 664)1.0g ,酒石酸钾钠(GB 1288)5.0g ,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L ,可稳定10天。

3.pH7.5的磷酸缓冲液a 液: 1/15mol/L 的磷酸氢二钠溶液:称取磷酸氢二钠(GB 1263)23.877g ,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L 。

b 液: 1/15mol/L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称取经110℃烘干2h 的磷酸二氢钾(GB 1274)2.2695g ,加水溶解至250mL 。

c 液:.取a 液85mL 和b 液15mL 混匀,即得pH7.5的缓冲液。

四、试验方法(一)分析方法多酚类物质能与亚铁离子生成紫蓝色络合物。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虽然各种儿茶素的呈色度不同,但茶多酚中的儿茶素组成范围大致相同,在此范围内,对吸光度的影响不大,故用一条标准曲线即可。

此标准曲线与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标准曲线一致,但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不易得到,故用没食子酸乙酯。

茶多酚的提取实验报告

茶多酚的提取实验报告

茶多酚的提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提取茶叶中的茶多酚,掌握茶多酚的提取方法,了解茶多酚的性质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
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水提法、有机溶剂提取法和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等。

本实验采用水提法提取茶多酚。

三、实验步骤
1.将10克干燥的绿茶叶粉末加入500毫升蒸馏水中,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10分钟。

2.将煮沸后的茶叶汁过滤,收集滤液。

3.将滤液加入等量的乙醇中,搅拌均匀,过滤,收集滤液。

4.将滤液加入等量的正己烷中,搅拌均匀,过滤,收集滤液。

5.将滤液加入等量的氯仿中,搅拌均匀,过滤,收集滤液。

6.将收集的氯仿溶液挥发干燥,得到茶多酚。

四、实验结果
经过提取和干燥,得到了0.5克茶多酚。

五、实验分析
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本实验采用水提法提取茶多酚,水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提取溶剂,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但是,水提法提取茶多酚的效率较低,需要多次提取和分离,操作较为繁琐。

此外,茶多酚的提取量受到茶叶品种、加工工艺、提取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六、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水提法提取茶叶中的茶多酚,得到了0.5克茶多酚。

茶多酚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种保健功效。

本实验掌握了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对茶多酚的性质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实验报告

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实验报告

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降血脂、降血压等多种生理活性。

本实验旨在探索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有效方法,并对提取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茶多酚易溶于水、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因此可以采用溶剂萃取法进行提取。

在酸性条件下,茶多酚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可以通过沉淀的方式将其分离出来。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茶叶:选用新鲜的绿茶茶叶。

试剂:乙醇(95%)、盐酸、硫酸亚铁、酒石酸钾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没食子酸标准品等。

仪器: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离心机、分光光度计、旋转蒸发仪、真空干燥箱等。

四、实验步骤1、茶叶预处理将新鲜的绿茶茶叶置于通风干燥处晾干,然后用粉碎机粉碎成粉末状,过 40 目筛备用。

2、提取茶多酚称取 100 g 茶叶粉末,加入 100 mL 95%乙醇,在 70℃恒温水浴锅中搅拌提取 15 h。

提取结束后,将提取液过滤,收集滤液。

3、沉淀茶多酚向滤液中加入 10 mL 盐酸,调节 pH 值至 30,然后加入 5 mL 10%硫酸亚铁溶液,搅拌均匀,静置 1 h,使茶多酚与亚铁离子形成沉淀。

4、离心分离将沉淀后的溶液在 4000 r/min 下离心 15 min,弃去上清液,收集沉淀。

5、溶解沉淀将沉淀用少量去离子水溶解,然后用 1 mol/L 氢氧化钠溶液调节 pH 值至 70。

6、萃取茶多酚将上述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 50 mL 乙酸乙酯,振荡萃取10 min,静置分层后,收集有机相。

7、浓缩与干燥将有机相在旋转蒸发仪上减压浓缩至干,然后将浓缩物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 60℃下干燥至恒重,得到茶多酚粗品。

8、茶多酚的定性分析显色反应:取少量茶多酚粗品,加入 1 mL 乙醇溶解,然后滴加几滴 1%三氯化铁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若溶液显蓝紫色,说明有茶多酚存在。

茶多酚提取实验

茶多酚提取实验

茶多酚提取实验蚌埠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系综合实验(1)(2)吸光度,绘制曲线图,找出最佳提取时间。

(2)称取得10.00g茶叶末置于500ml烧杯中,加入200mL蒸馏水,在所测得的最佳提取时间下,分别在75℃、80℃、85℃、90℃、95℃下浸提,测提取液的吸光度,绘制曲线,找出最佳提取温度。

(3)在上述的最佳提取温度,最佳提取时间下,分别用1:10、1:15、1:20、1:25、1:30的料液比浸提,绘制提取液的吸光度曲线,找出最佳料液比。

单因素:①料液比(g/L):1:10 1:15 1:20 1:25 1:30②浸提温度(℃):75 80 85 90 95③浸提时间(h):0.5 0.75 1.0 1.25 1.5取单因素实验的每个因素的最佳范围内的值,做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

实验结果记录在附五的实验记录表格中。

通过对正交实验进行极差分析后选出最优组合,进行下一步实验。

2.盐析加氯化钠于茶叶浸提液中,质量分数为2-6%,静置0.5-1.5h 后过滤(可用抽滤或者离心的方式)。

3.沉淀在上述滤液中加入茶叶重量2%~5%的NaHSO3,然后加入茶叶重量20%的硫酸铝饱和水溶液,加热至70℃~80℃,用15%NaHCO3溶液在快速搅拌下调节pH至5~6,此时有大量沉淀析出,沉淀自然沉降一段时间后过滤,最后用等体积70℃热水洗涤沉淀三次。

4.酸溶将沉淀在快速搅拌下放入到一定料酸比体积下的pH=2.5~4.5的硫酸水溶液中溶解沉淀,控制酸转溶液的pH、酸溶时间,少量胶状沉淀经抽提去除。

用附一的方法测酸转溶液中茶多酚的含量单因素实验步骤:(1)将上一步骤所得的沉淀放入有40mL、pH=3.0的硫酸水溶的烧杯中,溶解,分别溶解40min、45min、50min、55min、60min,离心除去沉淀,测酸转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曲线,找出最佳酸转时间。

(2)取上一步骤所得的沉淀放入有40mL硫酸水溶液的烧杯中,控制硫酸的pH为2.5、3.0、3.、4.0、4.5,在(1)的最佳酸转时间下,溶解,离心去除沉淀,测酸转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曲线,找出最佳酸转浓度。

茶多酚物理实验报告

茶多酚物理实验报告

茶多酚物理实验报告茶多酚物理实验报告茶多酚是一种在茶叶中广泛存在的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物理实验方法,探究茶多酚的一些基本性质和特点。

实验一:茶多酚的提取首先,我们需要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

取适量的绿茶叶,将其研磨成细末,然后将茶末与乙醇混合,搅拌均匀。

接着,用滤纸过滤混合物,得到茶多酚溶液。

实验二:茶多酚的紫外吸收光谱将茶多酚溶液置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进行紫外吸收光谱测定。

茶多酚在紫外光区域(200-400nm)具有较强的吸收峰,主要在270-280nm附近。

根据吸收峰的强度和位置,可以初步判断茶多酚的含量和结构。

实验三:茶多酚的溶解度为了研究茶多酚的溶解性质,我们在实验中使用了不同溶剂,如水、乙醇和丙酮。

将茶多酚溶解于不同溶剂中,并观察其溶解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茶多酚在水中溶解度较高,而在乙醇和丙酮中溶解度较低。

这是因为茶多酚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其溶解度受到溶剂极性的影响。

实验四:茶多酚的氧化性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氧化产物。

在实验中,我们将茶多酚溶液与空气接触一段时间,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茶多酚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深棕色,这是由于茶多酚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了氧化产物。

实验五:茶多酚的抗氧化性茶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可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氧化反应的发生。

为了研究茶多酚的抗氧化性,我们使用了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

将DPPH溶液与茶多酚溶液混合,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茶多酚能够与DPPH自由基发生反应,使其从紫色变为淡黄色,表明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

综上所述,茶多酚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的物质。

通过物理实验,我们可以了解茶多酚的提取方法、紫外吸收光谱特性、溶解度、氧化性和抗氧化性等基本性质。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深入研究茶多酚的药理学和生物学活性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茶叶的加工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茶多酚提取

茶多酚提取

目的:掌握用茶多酚提取BORMELAIN 的方法原理:1、茶多酚(1)与单宁酸、儿茶酚类相似, 可以以氢键形式结合蛋白或酶并改变其活性(2)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对于易氧化失活的巯基蛋白酶来说, 具有稳定作用,(3)(3)最佳络合条件为:茶多酚浓度0.8%, 温浴温度30℃, pH5 , 温浴时间0.5 h ,冷存时间0.5 h , 此时获得最大的菠萝蛋白酶活性回收率(约82.1%); 材料:1、新鲜菠萝2、试剂:0.8%茶多酚提取液,pH3.5 0.1mol/L PBS3、器材:水浴锅,冰箱,榨汁机,离心机,玻璃棒,小烧杯,滴管方法:1、菠萝蛋白酶的粗提取菠萝皮、肉、茎叶等各部分分别经打碎、榨汁、纱布粗滤、离心( 4000 r / min , 10min ) 后得澄清液, 存放于冰箱中备用。

2、沉淀分离10ml蛋白酶溶液+ 10ml 0.8% 茶多酚提取液-----> 30度30min------> 4度0.5h----> 4000r/min 10min ---->弃去上清液-------> 沉淀中加pH3.5 0.1mol/LPBS至10ml讨论:1、As I had used the method "salting out" to extract casein, I choose a new method this time.Using TP has obvious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using organic agents, such as 硫酸铵、乙醇、单宁. It's safer as it is extracted from tea and the enzyme has high activity extracted by using TP. And the operation is very easy.2、菠萝蛋白酶与TP 络合后, 最适反应温度及最适pH 无明显改变但范围变窄, 均为55℃与pH7左右;参考资料:《茶多酚对菠萝蛋白酶的分离及特性的影响研究》黄惠华高孔荣食品科学1996 V ol.17《茶多酚对菠萝蛋白酶的回收及其特性的影响》王晓玲,王洪新《食品工业》07.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茶多酚的提取实验设计(单因素设计)
一、实验原理
1.超声波提取技术
超声波是指频率为20千赫~50兆赫左右的电磁波,它是一种机械波,需要能量载体—介质—来进行传播。

超声波在传递过程中存在着的正负压强交变周期,在正相位时,对介质分子产生挤压,增加介质原来的密度;负相位时,介质分子稀疏、离散,介质密度减小。

也就是说,超声波并不能使样品内的分子产生极化,而是在溶剂和样品之间产生声波空化作用,导致溶液内气泡的形成、增长和爆破压缩,从而使固体样品分散,增大样品与萃取溶剂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目标物从固相转移到液相的传质速率。

在工业应用方面,利用超声波进行清洗、干燥、杀菌、雾化及无损检测等,是一种非常成熟且有广泛应用的技术。

2.超声波萃取的原理
超声波萃取中药材的优越性,是基于超声波的特殊物理性质。

主要是主要通过压电换能器产生的快速机械振动波来减少目标萃取物与样品基体之间的作用力从而实现固--液萃取分离。

(1)加速介质质点运动。

(2)空化作用。

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传播产生特殊的“空化效应”,“空化效应”不断产生无数内部压力达到上千个大气压的微气穴并不断“爆破”产生微观上的强大冲击波作用在中药材上,使其中药材成分物质被“轰击”逸出,并使得药材基体被不断剥蚀,其中不属于植物结构的药效成分不断被分离出来。

加速植物有效成份的浸出提取。

(3)超声波的振动匀化(Sonication)使样品介质内各点受到的作用一致,使整个样品萃取更均匀。

3..超声波萃取的特点
适用于中药材有效成份的萃取,是中药制药彻底改变传统的水煮醇沉萃取方法的新方法、新工艺。

与水煮、醇沉工艺相比,超声波萃取具有如下突出特点:
(1)无需高温。

在40℃-50℃水温F超声波强化萃取,无水煮高温,不破坏中药材中某些具有热不稳定,易水解或氧化特性的药效成份。

(2)常压萃取,安全性好,操作简单易行,维护保养方便。

(3)萃取效率高。

超声波强化萃取20~40分钟即可获最佳提取率(4)具有广谱性。

适用性广,绝大多数的中药材各类成份均可超声萃取。

(5)超声波萃取对溶剂和目标萃取物的性质(如极性)关系不大。

(6)减少能耗。

由于超声萃取无需加热或加热温度低,萃取时间短,因此大大降低能耗。

(7)药材原料处理量大,成倍或数倍提高,且杂质少,有效成分易于分离、净化。

(8)萃取工艺成本低,综合经济效益显著。

微波萃取机理
微波萃取的机理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微波辐射过程是高频电磁波穿透萃取介质,到达物料的内部维管束和腺胞系统。

由于吸收微波能,细胞内部温度迅速上升,使其细胞内部压力超过细胞壁膨胀承受能力,细胞破裂。

细胞内有效成分自由流出,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萃取介质捕获并溶解。

通过进一步过滤和分离,便获得萃取物料。

另一方面,微波所产生的电磁场加速被萃取部分成分向萃取溶剂界面扩散速率,用水作溶剂时,在微波场下,水分子高速转动成为激发态,这是一种高能量不稳定状态,或者水分子汽化,加强萃取组分的驱动力;或者水分子本身释放能量回到基态,所释放的能量传递给其他物质分子,加速其热运动,缩短萃取组分的分子由物料内部扩散到萃取溶剂界面的时间,从而使萃取速率提高数倍,同时还降低了萃取温度,最大限度保证萃取的质量。

微波萃取优点
传统热萃取是以热传导、热辐射等方式由外向里进行,而微波萃取是通过偶极子旋转和离子传导两种方式里外同时加热。

传统热萃取和传统热萃取相比,微波萃取具有以下特点:a、质量高,可有效地保护食品、药品以及其他化工物料中的功能成分;b、产量大;c、对萃取物具有高选择性;d、省时,可节省50%~90%的时间;e、溶剂用量少(可较常规方法少50%~90%);f、低耗能。

微波辐射技术在食品萃取工业和化学工业上的应用研究虽然起步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但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成果已足以显示其以下优越性:a、反应或萃取快;b、产率高,产品质量好;c、后处理方便;d、安全;e、无污染,属于绿色工程; f 、生产线组成简单,节省投资;微波萃取技术是食品和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一项新技术。

本实验利用超声波清洗机和微波萃取茶多酚,设计单因素实验,通过溶剂萃取所得的萃取液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选择一组优化的提取方法,为进一步实验做好准备。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
(一)器材
超声波清洗机 2台微波炉 1台
粉碎机 1台托盘天平 3台
离心机(50ml离心管)1台
离心管(50ml,具盖)9个/组超声波细胞粉碎机 1台
吸水纸 3卷置物篮 2个
小烧杯(100ml)9个/组量筒7个/组
漏斗(滤纸) 3个/组 25ml容量瓶 9个/组
吸量管0.2ml 1个/组 5ml 2个/组
具塞试管20ml 19个/组 15*150试管 19个/组
滴管 2个/组分光光度计(比色皿5付)
(二)试剂
茶叶150g;酒石酸亚铁溶液600ml;缓冲液1800ml;蒸馏水450ml
提取液:30%~80%乙醇;10%~60%丙酮各组自配。

每种浓度约150ml,(70%乙醇,40丙酮约500ml)
(注:各种试剂多备30%左右)
四、操作方法
(一)材料准备
取一定量的茶叶,用粉碎机粉碎,备用。

(二)超声波和微波萃取单因素实验
1.称取1g粉碎后的茶叶(每组先称取1g/份*18),于50ml离心管,加入适量溶剂,称重放入超声波清洗机或微波炉,按下表具体操作,每个处理重复3次。

2.过滤收集上清液,(每组得滤液2到3ml即可)。

4.以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法测定上清液中茶多酚含量,按下式技术茶多酚的提取收率,结
果记录于试验表中。

茶多酚提取收率=(提取液中茶多酚含量*加入溶剂体积)/茶叶总质量*100%
5.数据分析,判断最优化条件及各因素的影响。

找出相对优化的条件。

四人一组,一到五组超声波提取,六组不同机器处理。

(每梯度重复三次,三梯度9管同时进行。


一组
料液比 1:20;提取时间10*2min;0%和30%~70%乙醇六个梯度。

二组
料液比 1:20;提取时间10*2min;0%和20%~60%丙酮六个梯度。

三组
70%乙醇料液比1:20 提取时间10*2min
20*2min
30*2min
(注:第四组提取液为40%丙酮,其余和第三组相同)
三四组,20min提取的,放置一小时后,再次测定茶多酚含量(与前处理同),检验放置时间对茶多酚的影响。

五组
70%乙醇料液比1:10 提取时间10*2min
1:20
1:30
40%丙酮料液比1:10 提取时间10*2min
1:20
1:30
六组
超声波清洗机;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分别按如下处理:

料液比1:20 50%乙醇时间 3min
40%丙酮
微波提取:(用100ml三角烧瓶处理,此步提取我做。


料液比 1:20 水
50%乙醇时间3min
40%丙酮
(注:第6组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有些难度。


各组长提前20min到实验室,先称好18份茶叶和配一组空白液作为对照,离心管贴写上组别。

建议四人分工,一人负责配提取液和过滤,一人负责定容,一人测定,一人打杂。

(提取液浓度,高浓度等体积稀释,或两相邻浓度等体积混合即可。


各组测定后数据给老师,各大组数据共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