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
语文高考古文言文翻译

《与朱元思书》吴郡朱元思书来,言欲往游名山,余以老病,不能从也。
因书以寄意,且以告之曰:夫山者,天地之元气,阴阳之和,风雨之润,日月之精,星辰之灵,万物之所藏,百神之所居。
故有崇山峻岭,幽谷深林,飞泉瀑布,奇花异草,怪石嶙峋,异兽珍禽,不可胜数。
登高而望远,极目千里,心旷神怡,意气风发。
吾友朱元思,夙志高远,欲游名山,以抒怀抱。
吾虽老病,不能同行,然心向往之,愿以书相寄,以述吾志。
昔人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夫五岳者,天下之雄伟,山川之秀美,草木之繁茂,鸟兽之众多,实为天下奇观。
然而,黄山之奇,独步天下,非五岳所能比也。
黄山之奇,奇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吾友欲游名山,黄山实为首选。
黄山之美,美在奇松。
松树千姿百态,或如苍龙腾空,或如白鹤翔天,或如凤凰展翅,美不胜收。
黄山之美,美在怪石。
怪石形态各异,如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飞来石等,令人叹为观止。
黄山之美,美在云海。
云海浩渺,如梦似幻,让人心旷神怡。
黄山之美,美在温泉。
温泉清澈见底,冬暖夏凉,洗去一身疲惫,令人心旷神怡。
吾友若游黄山,必有所得。
黄山之美,美在自然。
登黄山,观云海,听松涛,沐温泉,实为人生一大快事。
吾虽不能同行,然心向往之,愿以书相寄,以述吾志。
昔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夫读书者,知天下之大事,明人生之哲理,悟人生之真谛。
行万里路者,见世间之奇观,闻天下之异闻,增广见闻,陶冶情操。
吾友欲游名山,正是行万里路,增长见闻,陶冶情操。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吾友朱元思,夙志高远,欲游名山,以抒怀抱。
吾虽老病,不能同行,然心向往之,愿以书相寄,以述吾志。
愿吾友游历名山,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不负此生。
译文:吴郡的朱元思给我写信,说他想要去游览名山,但我因为年老体弱,不能和他一起去。
因此,我写下这封信来表达我的心情,并且告诉他:山,是天地之间的元气,阴阳之和,风雨之润,日月之精华,星辰之灵气,万物之所藏,百神之所居。
高考历年文言文翻译

一、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翻译:孔子说:“君子的品德像风,小人的品德像草。
风吹在草上,草一定会倒。
”二、2018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楚人三闾大夫屈原,遭谗被逐,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翻译: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因遭受诽谤而被逐出,他忧愁而深思,创作了《离骚》。
三、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翻译:做大事不必拘泥于细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四、2016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翻译:在朝廷做官就担忧百姓,在江湖中漂泊就担忧君主。
五、2015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江水至孝感,逆流三十里,号为“黄盖”,人以为神。
翻译:江水流到孝感,逆流而上三十里,被称为“黄盖”,人们认为它是神。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高考文言文翻译的特点:1. 翻译要求准确、流畅、通顺。
翻译时要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
2. 翻译时要注意句子结构、词义、修辞等。
例如,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中的“草上之风必偃”,要注意“草上之风”的比喻意义。
3. 翻译时要遵循原文的语序和语气。
例如,2018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中的“遭谗被逐”,要注意保持原文的语序和语气。
4. 翻译时要注意文化背景。
例如,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中的“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要注意“大行”和“大礼”的文化内涵。
5. 翻译时要适当添加一些解释性语句,使翻译更加通顺易懂。
总之,高考文言文翻译是考查学生文言文理解和翻译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高考文言文翻译的特点和考查内容,从而在备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水平。
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

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导语:高考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把握规律,成功将水到渠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初中学生必背文言文(80篇之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2、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高考文言文乙卷翻译

原文:甲:子路问曰:“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曰:“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乙: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乎?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犯其上,民皆为之。
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翻译:甲篇:子路问孔子:“听到什么就去做吗?”孔子回答说:“有父亲和兄长在,怎么能听到什么就去做什么呢?”冉有也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回答说:“听到什么就去做。
”公西华接着问:“为什么子路问‘听到什么就去做’时,你说‘听到什么就去做’,而冉有问同样的问题时,你却回答‘听到什么就去做’?”孔子解释说:“冉有退缩,所以我鼓励他前进;子路过于冒进,所以我让他退一步。
”乙篇:孟子去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老人家不辞千里而来,难道是有什么利益要给我国家吗?”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只说利益?难道就没有仁义吗?大王问‘怎样使我国有利’,大夫问‘怎样使我家有利’,士人和平民问‘怎样使我自己有利’。
如果上下都只追求利益,国家就危险了。
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如果连自己的君主都敢杀害,冒犯上级,那么民众也会效仿。
孔子说:‘最初制作木偶来殉葬的人,他不会有后代吧!’因为他制作了像人一样的木偶来使用。
如果能够了解实情,就应该同情他们,而不应该感到高兴。
”通过以上翻译,我们可以看到甲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子路和冉有关于“闻斯行诸”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乙篇则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表达了孟子对当时社会只追求利益而不重视仁义现象的批判,强调了仁义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性。
文言文高考逐字翻译范文

古文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语出自《论语》,乃孔子教诲弟子之语。
今以文言文译之,以飨后世学子。
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逐字翻译:学——学习也。
而——连词,表顺承。
时——按时。
习——复习。
之——代词,指学习的内容。
不亦——岂不。
说——通“悦”,喜悦。
乎——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
有——存在。
朋——朋友。
自——从。
远——远地。
方——地方。
来——到来。
亦——也。
乐——快乐。
人——人。
知——知道。
而——连词,表转折。
不——不。
愠——生气。
亦——也。
君子——有德行的人。
今译:学习并且按时复习,岂不感到喜悦?有朋友从远方来,岂不感到快乐?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气,岂不是有德行的人吗?古文之美,在于其言简意赅,韵味悠长。
然今之学子,多难以文言文为乐,恐其艰涩难懂。
故逐字翻译,以明其义。
夫学,人之根本也。
学而时习之,则能牢记于心,运用自如。
朋友之谊,亦人生一大乐事。
有朋自远方来,非但增广见闻,亦能增进情谊。
至于人不知而不愠,更是君子之风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君子之道,在于宽容大度,不以己度人。
然文言文之翻译,非易事也。
需字字推敲,句句琢磨。
此逐字翻译之范文,虽简短,然亦可见一斑。
望学子们能从中领略文言文之美,感受古人之智慧。
夫学文言文,非为应试之需,实为修养身心之道。
夫文言文,乃中华五千年文化之瑰宝,学子们宜多加研习,以承继先人之智慧,启迪后人之心灵。
愿诸君能以文言文为友,与之共度美好时光。
高考失利的文言文翻译

余自幼好学,夙夜匪懈,夙兴夜寐,以希冀一日能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乃今日高考,余以满怀信心,步履从容,入考场而试。
岂料,功亏一篑,名落孙山,遂成千古遗恨。
考后,余心绪难平,步履蹒跚,独坐庭前,仰望苍穹,感慨良多。
遂援笔成赋,以抒怀古之情,抒失利之痛。
嗟乎!余尝闻之,自古英雄多磨难,自古才子多磨难。
余虽非英雄,亦非才子,然亦尝受磨难,尝历艰辛。
今日之败,非余之过,乃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也。
忆昔幼时,余夙兴夜寐,手不释卷,读书如饥似渴。
然父命严苛,母教慈祥,望余成龙成凤,光耀门楣。
余亦不负众望,成绩斐然,颇得师长赞誉。
及长,余立志求索,矢志不渝。
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高中,以为自此以后,必能一帆风顺,前程似锦。
岂料,高中三年,余亦尝经风雨,历磨难。
课业繁重,竞争激烈,余亦尝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然余以为,只要努力,终有回报。
岂料,高考之日,余以满怀信心,步入考场。
试题繁多,时间紧迫,余竭尽全力,以图一搏。
然终因时间不够,未能全部完成,遂成今日之败。
余痛定思痛,始知世间之事,岂能尽如人意。
今日之败,乃余之过,亦非余之过。
时也命也,非人力所能抗。
余虽败犹荣,亦无怨无悔。
嗟乎!自古成败乃兵家常事,余虽败,然余心未死。
余将以此次失败为动力,更加努力,以期来日方长。
人生如梦,世事如棋,今日之败,不过是人生棋局中的一枚棋子。
余当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终成大器。
余今日失利,然余心未死,志未改。
余将以此次失败为鉴,更加珍惜时光,奋发向前。
他日,余必将扬帆远航,乘风破浪,终达彼岸。
于是,余挥笔疾书,赋曰:岁月蹉跎,光阴似箭。
少年豪迈,志存高远。
岂料高考失利,名落孙山,心绪难平。
回首往昔,夙兴夜寐,手不释卷。
望星空,感慨良多。
人生如梦,世事如棋,今日之败,不过是人生棋局中的一枚棋子。
然余心未死,志未改。
将以此次失败为动力,更加努力,以期来日方长。
乘风破浪,终达彼岸。
夫失败乃成功之母,挫折乃成长之梯。
余虽败犹荣,亦无怨无悔。
人生如梦,且行且珍惜,待他日再战,必将一鸣惊人。
2023新高考一卷语文文言文翻译

2023新高考一卷语文文言文的翻译如下:全文翻译:我有金壶一把,上面画着北斗七星,价值可以用北斗斗量,就是太真王母所拥有。
一次,王母在白天出来散步,见到唐玄宗在月下玩赏,便将金壶赐给他。
唐玄宗接过金壶,放在桌子上,回头对侍从说:“你们都退下。
”侍从都离开了,只有杨国忠在旁陪着。
这时,壶中仙飞出把壶递给杨国忠。
杨国忠接过壶后,觉得壶中仙姿色不错,便对着仙姿夸赞了一番。
唐玄宗听后非常生气,派人到杨国忠家将壶取回。
第二天问及此事,才知道壶中有个高祖庙,杨国忠错把高祖庙中仙飞出来的事当成了王母赐给唐玄宗金壶的宝物了。
翻译:余有金罂一,画北斗七星于上,以之量酒,不失一缕。
或夜半而至晨,或日昃而方昃,熟视罂曰:“噫!不恒见也。
”俄而群仙自内飞出,以一手捧金罂与上。
上持之而笑,命侍儿倾玉卮酬之。
回头谓侍儿曰:“汝辈且退。
”侍儿既去。
惟国忠独在。
乃飞仙取高祖之像而拟之。
上怒而逐之。
翌日问其故,乃知所奉者非金罂也,高祖庙耳。
翻译要点:1. “余有金罂一”中的“余”指的是作者本人。
2. “以之量酒”中的“之”指的是金罂。
3. “俄而群仙自内飞出”中的“俄而”表示时间短暂的意思,“群仙自内飞出”则描述了神仙从内飞出的神奇景象。
4. “以一手捧金罂与上”中的“一手”和“与”体现了文言文的简洁性和韵味。
5. “命侍儿倾玉卮酬之”中的“命”和“倾玉卮酬之”则是宫廷贵族奢华生活的体现。
6. “侍儿既去”中的“既”表示动作完成,“去”则表示离开的意思。
7. “翌日问其故”中的“翌日”表示第二天,“其故”则指前一天发生的事情的原因。
以上是对这段文言文的翻译和要点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必考文言文100篇(含翻译)

高考必考文言文100篇(含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下列句子: 高考文言文翻译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11..师师道道之之不不传传也也久久矣矣。 句子独立性,删去
语助,句中表停顿,以舒缓语气, 删去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
发语词,删去
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助词,表停顿,删去 译: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不为事物所拘 束,而能够随世事的变化转变 (自己的想法)。
考纲阐释
文言文翻译主要考什么
文言翻译的标准是: 信 达 雅
1.“信”:真实准确,忠实原文。实词虚词做到 字字落实,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被攻破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 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2.“达”要求译文语句通顺、没有语病,符合现代 汉语语法及表达习惯。
地名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 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 他凭借勇气在各国诸侯间闻名。
2.得楚和氏璧 。 器物名
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高考文言文翻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
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 词语。具体情况: ①句首发语词。 ②句中表停顿的词。 ③补充音节的词(“顷之”“久之”“近者” “曩者”) 或句末语气词。 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便可白公姥”“陟罚臧 否,不宜异同”“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备 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起结构和语法作用的助词。(特殊句式中的 “之” “者”,取独的 “之”)
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将军和壮士在十年中身经百战,有的战死了,有的 得胜归来。
高考文言文翻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
2、委婉说法,古人行文,或有所顾忌,或由 于谦恭,或为了求雅,往往不直言其事,而采用 委婉的说法。凡遇到这种情况,按现代汉语表达 习惯来译。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平时要勤于积累识记,不可照字面意思直译。 同时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灵活翻译,以使译文前后 衔接,上下贯通。
高考文言文翻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
意译为辅: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灵活地 增减内容,改变句式,使文意连贯。 例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奏章请求告老还乡。
例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 击退匈奴七百多里。 例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 八荒之心。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闻名。
3.“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 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曹操来自像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1、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2、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直译为主: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字字落实。 1、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高考文言文翻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
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 通假字换成本字, 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 将古汉语词换作现代汉语词。
高考文言文翻译
翻译下列句子: 高考文言文翻译
词类活用,名作动
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译译::不最是终会让游上泳官,大却夫渡在过顷了襄江王河前。诋毁屈原
通“剃”
秦有并吞天下的雄心。
4、各类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 谥号、庙号、年号、书名等可不译。但是各个 领域中有一系列的习惯用语,翻译时应该注意。 用事(当权执政)、下车伊始(新官刚到任)
高考文言文翻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
三、落实文言文翻译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中的得分点有: (1) 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 义词); (2) 重要的文言虚词(主要是《考试说明》中规 定的18个虚词); (3) 文言句式(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4种 倒装句和文言固定句式); (4) 文言特殊用法(通假字、互文句式、偏义复 词,特别是词类活用)。
高考文言文翻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
留
删
换
调
字词
补 贯
高考文言文翻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 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 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高考文言文翻译
翻译下列句子: 高考文言文翻译
人名、年号
人名
11..赵赵惠惠文文王王十十六六年年, ,廉 廉颇颇为为赵赵将将伐,齐伐齐,大,破大破之之,取, 阳取晋 阳晋,拜 ,为拜上为卿上卿,以 ,勇以气勇闻气于闻诸于侯诸侯。。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等到太子丹用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
国的)计谋,才招致祸患 。
高考文言文翻译
“居庙堂之高……”(《岳阳楼记》) 直译:“处在高处的宗庙、殿堂”, 意译:“在朝廷做官”
类似这种语言现象,诸如: 藩篱(边防)、布衣(平民)、三尺(剑或法律)、会猎 (会战)、更衣(上厕所)、山陵崩(帝王死)、填沟壑 (死)、金城千里(钢铁般城防)
(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
高考文言文翻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
什么时候需要意译而不用直译呢
1、有修辞的地方:比喻、借代、互文、用典
a、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目光短浅的人怎么会知道抱负远大的人的志向呢! b、 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 在朝廷当官,不知道有战场上的危急之事。 c、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高考文言文翻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删去
33..盖盖忠忠臣臣执执义义,,无无有 有二 二心 心。 。 译:忠心的臣子坚守道义,没有二心。
偏义复词,删去浅
4. 而山下皆石穴罅xià,不知其深浅(《石钟山记》) 译: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道它 的深度。
字字落实第二式: 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 出的虚词删去。
在这五步之内,我能够拿头颈的血溅在大王身上!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 到了四岁,舅舅强行改变了母亲守节的志愿。
高考文言文翻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
3、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 其意思凝缩。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 八荒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