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起源和发展之欧阳家百创编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之欧阳与创编

问卷编号:0061心语心理测评系统——《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一、题目指导语:下面是有关你近来心理状态的一些问题,请你仔细阅览每一题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选择。
每一题目没有对错之分,请你尽快回答,不要在每道题上过多思考。
选项:A、无B、轻度C、中度D、偏重E、严重1. 我不喜欢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
A、无 B、轻度C、中度D、偏重E、严重2. 我心情时好时坏。
A、无B、轻度C、中度D、偏重E、严重3. 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
A、无B、轻度C、中度 D、偏重 E、严重4. 感到人们对我不友好,不喜欢我。
A、无B、轻度 C、中度 D、偏重 E、严重5. 我感到苦恼。
A、无 B、轻度 C、中度 D、偏重 E、严重6. 我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
A、无B、轻度C、中度 D、偏重 E、严重7. 我学习劲头时高时低。
A、无B、轻度C、中度 D、偏重 E、严重8. 我对现在的学校生活感到不适应。
A、无 B、轻度 C、中度 D、偏重 E、严重9. 我看不惯现在的社会风气。
A、无B、轻度C、中度D、偏重E、严重10. 为保证正确,做事必须做的很慢。
A、无B、轻度 C、中度 D、偏重 E、严重11. 我的想法总与别人不一样。
A、无B、轻度C、中度D、偏重E、严重12. 总担心自己的衣服是否整齐。
A、无B、轻度C、中度D、偏重E、严重13. 容易哭泣。
A、无 B、轻度 C、中度 D、偏重E、严重14. 我感到前途没有希望。
A、无 B、轻度 C、中度 D、偏重 E、严重15. 我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定。
A、无B、轻度C、中度D、偏重E、严重16. 经常责怪自己。
A、无 B、轻度 C、中度 D、偏重 E、严重17. 当别人看着我或谈论我时,感到不自在。
A、无B、轻度C、中度D、偏重E、严重18 感到别人不理解我,不同情我。
A、无B、轻度C、中度D、偏重E、严重19 我常发脾气,想控制但控制不住。
A、无B、轻度 C、中度 D、偏重 E、严重20 觉得别人想占我的便宜。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主要观点之欧阳家百创编

一、精神分析疗法欧阳家百(2021.03.07)1.理论基础其基本理论核心是: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⑴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3个层次, 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被压抑在潜意识里的各种心理冲突,虽然感知不到,但并未消失,而是潜伏在潜意识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某种转换机制以病态的方式表现出来,形成各种心身症状或精神疾病。
⑵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假定人格是由3部分构成的,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弗洛伊德认为,在一个健康的人格之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作用是平衡的。
如果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力量不能保持这种动态平衡,则将导致心理失常。
⑶性欲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本能要使生命得以延续和不断发展,而死本能要使生命回复到无机状态,两种本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命就在它们的冲突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
⑷神经症的精神病理学,弗洛伊德把焦虑视为理解神经症的关键所在,为防止焦虑的加剧,就要设法干预、抑制或消除本能的冲动。
2.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疾病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以及他们所意识到的内心体验仅仅是一个表面现象其真正原因在于来访者早年生活的心灵创伤以及由此遗留下来的被压入潜意识的矛盾冲突。
也就是说,潜意识中未解决的心理冲突,是日后发病的根源。
3.心理治疗的原理精神分析的工作,就是要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那些童年创伤和痛苦体验挖掘出来,成为意识的东西。
治疗者启发来访者重新认识。
这些经验,并加以分析、解释,使来访者获得一种情感体验的领悟。
来访者一旦洞悉问题的根源,对自己的心理动态与病情有所领悟有所了解,特别是明了到潜抑的欲望、隐藏的动机,或不能解除的情节等,就有可能去正视冲突和焦虑,摆脱情感的羁绊,理智地对待他们,症状也会随即消失。
4.心理治疗的方法⑴梦的分析。
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
JC01心理学概论单元作业题(11月考生适用)带答案之欧阳治创编

JC01心理学概论单元作业题(2019年11月考生适用)+答案所属培训机构学员姓名:一、单选题(第1-100小题,每题0.5分,共计50分。
)1.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W·冯特)。
A.W·詹姆斯B.H·艾宾浩斯C.W·冯特D.S·弗洛伊德2.“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查明S和R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持这种观点的学派是(行为主义心理学)A.机能主义心理学 B.构造主义心理学 C.人本主义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3.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A.机能主义心理学 B.格式塔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 D.精神分析学说4.猴子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说明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A.知觉 B.思维萌芽 C.思维 D.意识5.心理活动的器官是动物的(神经系统)A.感受器 B.神经系统 C.反射弧 D.神经细胞6.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是(脑干网状结构)A.小脑B.脑干网状结构 C.丘脑 D.下丘脑7.调节内脏系统活动的皮层下中枢位于(下丘脑)A.下丘脑 B.脑干 C.上丘脑 D.小脑备注: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8.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顶叶)A.额叶B.颞叶C.枕叶D.顶叶9.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颞叶)A.额叶B.颞叶C.枕叶D.顶叶10.脑的最古老部分是(脑干)A.小脑 B.间脑C.大脑D.脑干11.在下列感觉中,未经丘脑中转抵达大脑皮质进行信息处理的是(嗅觉)A.视觉 B.听觉 C.嗅觉D.味觉12.支配内脏器官的是(植物神经)系统A.植物神经 B.运动神经 C.中间神经 D.感觉神经13.感觉适应指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p37 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A.降低 B.提高 C.不变 D.发生变化14.音色主要由声音[声波]的(波形)决定的A.频率 B.波形 C.强度 D.音调15.白纸在橙色灯照条件下,看起来依然是白色的,这是因为知觉具有(恒常性)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16.红色让人感到温暖,这是一种(联觉)现象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后像D.联觉17.人类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 16—20000 )赫兹的声波A.200—2000 B.1000—4000 C.16—20000 D.1000—500018.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A.恒常性B.整体性 C.选择性 D.理解性19.红灯灭后眼睛里出现了蓝色的灯影,这是(C.负后像)A.正后像 B.互补现象 C.负后像 D.彩色对比p32红和绿互补,黄和蓝互补,p37彩色的负后像是刺激色的补色,如红色的负后像绿色,黄色的负后像是蓝色。
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行为以及内心体验等方面的科学。
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从而改善生活和促进人类的进步。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1. 古代心理学的雏形在古代,人们对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和宗教领域。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提出了一些关于心灵和心理过程的思想,奠定了心理学的基础。
古代宗教中的修行和冥想也与心理学有着密切关联,人们通过这些实践来探索内心的世界。
2. 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18世纪末,心理学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
德国哲学家康德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关于感觉和知觉的理论。
19世纪初,德国的威廉·旧金在他的研究中引入了实验方法,开启了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先河。
同时,他也创立了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
3. 心理学的学派和流派自19世纪中叶以来,心理学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学派和流派。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行为主义、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
行为主义强调对外在行为的研究,认为行为是可观察和可测量的。
结构主义则关注分析意识和经验的结构。
而功能主义追求研究思维和行为的功能和意义。
精神分析学派则培养了对潜意识和个体心理的关注。
4.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学逐渐扩展到了更多的应用领域。
临床心理学研究和治疗心理问题,为人们提供心理辅导和治疗服务。
教育心理学关注学习和教育过程,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学习困难。
工业心理学研究和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于组织和职场,优化工作环境和提升员工的工作效能。
5. 心理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理学也在不断发展。
神经科学的发展使得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大脑与行为的关系。
跨学科的研究成果使得心理学能够与其他学科融合,如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另外,正向心理学的兴起则侧重于个体的幸福和积极心态。
总结起来,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哲学和宗教的探索到现代实验研究的兴起,再到各种学派和流派的出现,心理学在追求理解人类内心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进步。
《心理学的由来和发展》

《心理学的由来和发展》
心理学的由来和发展
心理学是一门探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它有着悠久
的历史和丰富的发展。
由来
心理学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
德被认为是心理学之父,他对心理现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许多关于感觉、注意力、思维和记忆等心理过程
的理论。
在欧洲,到了17世纪,心理学的研究逐渐与实验方法相结合。
德国哲学家和物理学家威廉·格雷斯汀提出了“心理物理学”,试图通过实验研究来量化和测量感觉和知觉。
发展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心理学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变革,被称
为行为主义革命。
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该关注可观察到的行为,而不是主观的心理过程。
他们主张用实验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以期理解人类行为。
20世纪中叶,心理学又迎来了另一次转变,这一次被称为认知革命。
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通过使用计
算机作为模型,研究人员开始模拟人类思维和决策的过程。
此外,心理学的其他领域也得到了发展。
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
和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临床心理学关注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治疗;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
结论
心理学的由来和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从古希腊哲学家
的哲学思考,到实验方法的引入和心理学范式的变革,心理学逐渐
形成了一门系统的学科。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发展,心理学为我们提
供了更深入的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途径。
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心理学学科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心理学学科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心理学这门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希腊哲学时期,但直到19世纪末期,心理学才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过程,以揭示心理学学科的演进和重要里程碑。
古代哲学:心理学的起源在古代希腊哲学时期,一些思想家开始探索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本质。
其中,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对心灵和心智的概念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苏格拉底强调人的内在思维过程,柏拉图则认为思想由超越世俗的形式构成,而亚里士多德则通过观察和实验提出了关于知觉和学习的理论。
19世纪初期的实验心理学:希尔和维尔特海默到了19世纪初,心理学的研究逐渐进入实验阶段。
威廉·詹姆斯与其他实验心理学家一起创建了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并开始进行对感觉、知觉、思维和意识等心理现象的实验研究。
在20世纪初,进一步的实验心理学研究被引入到德国。
赫尔曼·冯·亥姆霍兹等科学家使用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的方法来研究感觉器官和感觉知觉的原理。
这段时间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心理学家,如明斯基和居里夫人。
心理分析学:弗洛伊德和荣格20世纪初,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建了心理分析学,该学派强调潜意识和个人的内心冲突对人的思维和行为产生影响。
弗洛伊德的理论对后来的心理学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卡尔·荣格是另一位对心理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心理学家。
他提出了分析心理学思想,强调个体的集体无意识以及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荣格的理论为心理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行为主义:华生和斯金纳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行为主义在心理学界兴起。
行为主义者相信,行为是对外部环境刺激的反应,而不是心理过程的结果。
约翰·华生和B·F·斯金纳是该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动物和人类行为的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到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心理学界出现了一股认知革命的浪潮。
发展心理学课后题及答案之欧阳育创编

欧阳育创编 2021.02.04 欧阳育创编 2021.02.04发展心理学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林崇德第二版2014.7.7整理 BY Gan第1章绪论1、名词解释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通常所说的发展心理学指狭义的发展心理学。
它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具体地说,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
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社会化的过程正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包括学习、适应、交流人类个体借以发展自己的社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的一切过程。
社会化过程是人类学会共同生活和彼此有效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年龄特征:年龄特征指个体生理心理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
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联系,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
就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而言,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从出生到死亡,一般经历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青年期(成年初期)、中年期(成年中期)、老年期(成年晚期);就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特征而言,各种心理现象发展的敏感期、关键期、成熟期、转折期,其实质就是各个阶段各种心理现象的质变年龄。
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旨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探索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心理学的起源、主要学派和理论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一、心理学的起源1. 古代思想家对心灵的探索在古代,一些思想家开始对人类心灵的本质进行探索,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探讨了记忆、情感和思维等心理过程。
此外,中国的儒家、道家和佛家等思想体系中也蕴含了对心理层面的思考。
2.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德国。
在这个时期,心理学逐渐从哲学和生理学中分离出来,发展出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二、心理学的主要学派和理论1. 结构主义学派早期的心理学家威廉·沃德和爱德华·布拉德福德·蒂奇纳尔等人倡导了结构主义学派。
他们使用自我观察和实验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分析心理过程中的基本元素来理解心灵的结构。
2. 功能主义学派在结构主义学派之后,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了功能主义学派。
功能主义关注心理过程的功能和意义,强调心理过程与环境适应和生存之间的关系。
3. 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他探讨潜意识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疾病的影响。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个体的行为受到潜意识层面的驱动和冲突影响。
4. 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关注可观察的行为和刺激-反应之间的关系,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塑造作用。
行为主义提出了许多实验方法和理论模型,对后来的心理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5.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个体的主观体验。
卡尔·罗杰斯和亚伯拉罕·马斯洛等心理学家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为心理学增添了人文关怀与尊重的视角。
三、心理学对社会的影响1. 临床心理学的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临床心理学,通过研究和干预不同群体的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治疗和咨询服务,帮助人们改善心理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欧阳家百(2021.03.07)心理学起源于西方,可上溯至古希腊(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公元前约460-370]、柏拉图[公元前427-347]、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等人对灵魂或心理现象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1879年,德国的威廉.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培养出一大批一流的心理学家,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距今不过120多年的历史。
一、近代心理学史的对象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研究的是,心理学在近代西欧和美国是如何形成、演变和发展的。
大致上来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自笛卡儿和洛克到冯特前为止,包括17-19世纪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心理学以及18、19世纪的生理学。
第二个时期:主要包括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第三个时期:自冯特到现代,包括心理学各个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这也是西方近代心理学的重点)二、学习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意义1. 学习和研究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对于我们掌握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学习和研究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对于我们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学习和研究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对于我们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也很有好处。
第一章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哲学心理学思想一、十七至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心理学思想的主要特点十七至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心理学思想的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心理学仍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第二,心理学的理论来源主要以笛卡儿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第三,哲学心理学主要以经验论、联想论和感觉论为理论形式。
二、笛卡儿的心理学思想勒奈·笛卡儿(1596-1650)是近代二元论和中华民族主义唯理论的著名代表,是卓越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家,是资产阶级哲学心理学思想的创始人之一。
笛卡尔心理学思想的主要观点有:1)认为人的观念有三种来源:一是天赋的,即与生俱来的,如上帝的观念和数学公理等;二是从外面来的,如感觉;三是人造出来的,如想象。
2)提出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笛卡儿从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根据光学、力学原理和解剖实验,以及受哈维关于血液的机械解释的启发,提出了"动物是机器"的著名论断,提出了刺激瓜的假设,揭示了反射和反射弧的本质。
3)在心身关系上提出了"心身交感论"的二元论观点。
在心物关系上,笛卡儿认为,世界上除了物质实体以外,还有所谓的精神实体。
心灵和身体既是两个根本不同的东西,又是可以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东西。
笛卡儿根据当时的解剖学知识认为松果体是心身交感的地方。
总之,笛卡儿的心理学思想是二元论的。
这个二元论虽然在理论上是错误的,但是在当时宗教和神学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它还是具有进步作用的,在生命活动最复杂的领域中为决定论的新方法论开辟了新的前景。
三、霍布斯的心理学思想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是培根唯物论的继承者,近代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和联想主义心理学购先驱。
其心理学思想的主要观点有:1)主张一切心理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结果。
2)运用联想来解释人的想象和思维。
霍布斯对联想的本质和种类作了论述,他是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先驱。
四、洛克的心理学思想约翰·洛克(1632-1704)是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学家,近代唯物主义经验论心理学思想的典型代表和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倡导者。
洛克的心理学思想对后来英国和法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正如列宁所指出的:"贝克莱和狄德罗都渊源于洛克。
"洛克心理学思想的主要观点有:1)反对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论",提出了"白板说"。
认为人的全部观念"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
洛克认为,构成知识的观念来源于两类经验:一类是外部经验,即感觉,它是由客观外部对象刺激我们的感官所引起的;另一类是内部经验,即反省,它是通过对人的"心灵"的内部活动的体验而得来的。
由于洛克把观念的来源归结为物和心两个方面,因而使陷入了二重经验论,为唯心主义经验论打开了方便之门。
2)洛克将感觉观念分为"第一性的质的观念"和"第二性的质的观念"。
洛克虽然承认一切感觉观念都是内外物刺激引起的,但是他并不认为一切感觉观念都是外物酌"真正映像"。
他把感觉观念分为两类:一类叫第一性的质的观念,即关于物体的体积、广延、形状、运动、静止等等的观念,它们同自己的原型是相似的,是这些性质"真正的映像或肖像"。
例如,取一枚麦子,分为两部分,每一部分仍具有体积、形状、广延等性质,若继续分下去,一直分到各个部分都看不出来的程度,每一部分还是保持这一些性质。
另一类叫第二性的质的观念,即关于事物的颜色、声音、滋味、气味等等的观念,它们完全根据主体的变化而变化,根本没有与之相符合的原型,至多在物体中只有引起这种感觉的诱因。
例如,同样的火,离得较远我们就有温暖的感得离得较近我们就有灼病的感觉又如,一块班岩在黑暗中是没有颜色的,但光线照在它上面,我们就有红色和白色的感觉。
于是,洛克就认为,温暖和灼痛、红色和白色等性质的观念并不是客观事物的映像,而是主体接受第一性的质的作用后历产生的一种主观感受。
如果我们的感官不去感觉的话,这些性质也就不再存在了。
他又说,这些观念都是上帝结我们作为"认识相区分事物的记号",它们同外物并不是一种反映的关系,仅仅是一种"对应"的关系。
这样,尽管洛克对策一性的质的观念的解绎是唯物主义的,但对第二性的质的观念的解释则因他夸大了认识的相对性而背离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滑向了唯心主义的符号论。
这一点后来被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所利用和发挥。
3)洛克又把观念分成"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两种:一种是简单观念即由对象的某一个单纯现象所引起的不能再分的观念。
例如,我们说一朵百合花有香的气味和白的颜色,香味和白色就是两个简单观念。
它不是靠心灵创造的,而是通过感觉或反省得到的。
他还把视觉和触觉直接结合所产生的"运动"观念,以及对理性和意志进行自我观察而形成的"忍维"和"愿望"的观念列为简单观念,显然这是不对的。
另一种是复杂观念,即由简单观念经过结合、联系和分离所组成的观念。
例如,"朋友"这个复杂观念,就是由"人"、"友爱"、"同情"、"幸福"等简单观念的结合而产生的。
洛克认为,简单观念是消极被动的,外面强加的,可以作为知识的原始材料。
而复杂观念则要求理智的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具体地体现在将简单观念组成复杂观念的过程。
洛克把复杂观念仅仅看作是简单观念的机械总和,说明他不懂得认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也就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能动飞跃的过程,因而他说一般的抽象的概念只不过是"名义的本质",并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就使洛克的观念论陷入了狭隘的形而上学的经验论。
4)在欧洲心理学史上洛克最先提出的"联想"一词。
洛克认为,观念的联想有"自然的联合"与"习得的联合"两种。
他说:"我们一些观念相互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合……除了这些联合以外,还有另一种联合,完全是由于机会和习惯来的。
他对于后者较为重视。
认为习惯是使观念联合的一种力量。
这是后来联想律中多次律的开端。
洛克除了用联想的原则说明观念的结合而外,还用它解释情绪的形成及其对儿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五、贝克莱和休谟的心理学思想1、乔治·贝克莱乔治·贝克莱(1685~1753)是近代主观唯心主义的鼻祖,是英国唯心主义经验论心理学思想的主要代表。
贝克莱心理学思想主要表现在:首先,贝克莱对心理本质的看法是以唯心主义经验论为其理论基础的。
由此他得出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公式:"存在就是被感知",从而否定了客观世界的存在。
其次,联想说是贝克莱唯心主义经验论心理学思想的主要方法。
贝克莱在否认了客观世界而把经验说成唯一存在的时候,常常用联想的原理来说明各种心理现象的形成过程。
他认为,人的观念有三种:一是由感觉直接得到的观念;二是由内心的情感和作用(自我反省)而感知的观念;三是借助于记忆和想象而形成的观念。
这三种观念的形成,都是和人的联想分不开的。
同时,他还认为,联想也是人们辨别情感的一种手段。
最后,贝克莱对空间知觉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
他从经验和联想的原则出发,主张空间知觉是视觉、触觉和动觉印象之间经验联合的结果。
2、休谟大卫·休谟(1711一1776)是欧洲近代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也是唯心主义经验论的心理学思想家。
主要著作有:《人性论》(1739-1740)、《人类理智研究》(1748)以及死后出版的《论灵魂不死》等。
休谟从唯心主义的经验论的观点出发,把世界的一切都归结为主观现象或经验,并且强调知觉是哲学心理学思想研究的唯一对象。
认为,"除了心灵的知觉或印象和观念以外,没有任何东西真正存在于心中。
"其次,休谟对朕想的形成和原则作了分析,把联想的形成归结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简单观念联结成的复杂观念。
在他看来,联想的形成有三条法则:即相似律、时空接近律和因果律。
贝克莱和休谟的心理学思想纯属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范畴,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马赫主义和西方一些心理学流派的发展。
但另一方面他们又都是近代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先驱,对心理学的问题如空间知觉的形成,印象与观念的区分,联想的本质、种类和规律的分析等都发表了一些有价值的看法,促进了联想主义心理学的进一步发晨。
六、英格兰和苏格兰联想主义者的心理学思想1、哈特莱哈特莱(1705--1757)是联想主义心理学的缔造者。
首先,在心物关系上,哈特莱反对洛克的反省说,承认感觉是认识的源泉。
其次,在身心关系上,哈特莱虽然是一个平等论的二元论者,但是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他用种经的振动解释心理现象。
他还认为,观念和感觉的区别,并不在于观念的相应振动小于感觉的相应振动,而在于引起观念的振动最初是由神经内振动所引起、并永远存在于脑中。
最后,在联想主义心理学上,哈特莱也是一个正式的建立者,哈特菜十分重视联想的作用,并坚持用联想来解释各种心理现象。
他认为联想有两种:同时性联想和相继性联想,认为传统的三大联想规律均可归结为一个规律,即接近律。
说接近律是联想的根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