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植被恢复技术 - 副本
矿山废弃地植被自然恢复技术规程DB21T 3702-2023

I目次附录A (规范性)自然恢复评估区生态环境状况调查............................8附录B (规范性)自然恢复评估区生态样地调查................................9附录C (规范性)自然恢复区综合判定.......................................10附录D (规范性)矿山废弃地植被自然恢复评估报告编制提纲...................10附录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原则...................................................................35自然恢复区判定与评估.......................................................35.1评估范围...............................................................35.2评估流程...............................................................35.3资料搜集...............................................................45.4野外调查...............................................................55.5问题识别与综合分析.....................................................55.6自然恢复区评估.........................................................65.7评估报告编制...........................................................66自然恢复技术措施...........................................................67自然恢复监测、管护.........................................................67.1监测...................................................................67.2管护...................................................................78自然恢复成效评价...........................................................7E(规范性)自然恢复区成效评价 (12)矿山废弃地植被自然恢复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矿山废弃地自然恢复工作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自然恢复区判定与评估、自然恢复技术措施、监测与管护和成效评价等内容。
采矿业的矿山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

采矿业的矿山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随着全球资源开发的不断加强,采矿业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采矿活动也给矿山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采矿业需要采用一系列的矿山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矿山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以期为矿山开发商和环保机构提供借鉴。
一、矿山生态修复技术1. 土地复垦与植被恢复土地复垦是指在采矿活动结束后,通过填土、平整等手段对矿山地形进行修复,使其恢复到原有的自然状态。
同时,通过植被恢复,种植适应该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加快土壤的自然修复过程。
这些措施有助于恢复矿山区域的生态功能,提供适宜的生境条件,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恢复。
2. 水体治理与水资源保护矿山活动通常会导致水体的污染与破坏。
因此,采矿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水体治理措施。
包括建设合理的排水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与净化,防止有害物质进入自然水环境。
此外,矿山企业还应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浪费。
3. 气候调控与大气污染防治采矿业的活动往往与大量的粉尘、废气排放等污染物相关。
为了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矿山企业可以采用一些气候调控技术,如植树造林、建设河流湖泊等来调节气候。
同时,利用先进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减少粉尘和废气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二、矿山生态保护技术1. 生物多样性保护矿山开发往往伴随着大片森林破坏和物种迁移。
为了保护矿区的生物多样性,矿山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建立自然保护区,设立周边生态补偿基金等,以促进物种保护与恢复。
2. 环境监测与数据管理矿山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收集、分析和评估矿山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这样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
同时,矿山企业还应加强环境数据管理,建立环境数据档案,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 社区参与与环境教育采矿业的活动通常与当地居民的生活紧密相关。
因此,矿山企业应积极与当地社区合作,加强社区参与,倾听居民的意见和需求,共同制定并执行环境保护措施。
煤矿井下矿山生态恢复技术

煤矿井下矿山生态恢复技术井下矿山生态恢复技术是指在煤矿开采完毕后,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来修复和恢复井下矿山的生态环境。
随着煤矿资源的逐渐枯竭和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井下矿山生态恢复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煤矿井下矿山生态恢复技术的意义、主要措施和技术应用。
一、意义井下矿山生态恢复技术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经过开采的井下矿山往往面临着无法恢复的空洞、破坏的地层和污染的水土等问题,这些问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居住具有极大威胁。
其次,进行井下矿山生态恢复可以有效减缓地下水位下降的速度,减少地下水资源的枯竭。
此外,井下矿山生态恢复还能够改善局部气候,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性。
二、主要措施为了实现井下矿山的生态恢复,需要采取一系列主要措施。
首先是填充井下空洞。
对于开采过程中形成的井下空洞,可以采用注浆、灌浆等方法进行填充,以使地质环境更加稳定。
其次是进行地下水位调控。
通过引入表层水或利用地下水埋藏的特点,进行水资源管理和调控,确保地下水位的稳定和水质的净化。
此外,还可以采用引水、分水等方法,用以保护地表水资源。
最后是实施植被恢复。
通过种植适应性强的植物,加速土壤的恢复和土壤水分的循环,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三、技术应用井下矿山生态恢复技术已经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井下矿山填充方面,可以采用液态注浆技术,将水泥浆注入井下空洞中,填充空洞并增加地质稳定性。
在地下水位调控方面,可以采用水资源利用和调控技术,如引水、分水和地下水回灌等手段,维持地下水位的平衡和水质的净化。
同时,通过合理选择植物种植和管理技术,实现植被恢复和土壤改良,使得井下生态系统得以恢复。
总之,井下矿山生态恢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煤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填充空洞、调控地下水位和实施植被恢复等措施,可以有效修复井下矿山的生态环境,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区域气候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随着技术和经验的积累,井下矿山生态恢复技术将会进一步完善,为煤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矿山土地复垦与植被恢复技术

联合技术的必要性
矿山开采对土地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01
矿山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是矿山开采后的必要措施,旨在恢复
土地生产力和生态环境。
单一技术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02
单一的土地复垦或植被恢复技术往往难以解决矿山开采带来的
复杂问题,需要联合多种技术进行综合治理。
联合技术可以提高恢复效果
03
通过联合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技术,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提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成果对比
总体来说,国内外矿山土地复垦项目 的成果都比较显著,成功复垦的土地 面积较大,植被覆盖率较高。但国外 项目的植被覆盖率普遍高于国内项目 ,说明国外项目的恢复效果更好。
经验教训
国内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土壤稳 定化措施的应用,提高土壤质量;同 时,国外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因 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 件选择适宜的植被。此外,国内外项 目都应注重长期监测和维护,确保复 垦后的土地能够持续保持良好的生态 环境。
国内
我国在矿山土地复垦与植被恢复方面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 展迅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了对 矿山土地复垦的管理和监督,同时推广应用了多种技术手段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技术应用范围
01
02
03
04
露天采矿区
对于露天采矿区,主要采用边 坡治理、土壤改良、植被种植 等技术手段,使破坏的土地得 以恢复。
高恢复效果,实现更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联合技术的实施方式
土地整理与土壤改良
通过土地整理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肥力 ;通过土壤改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活性。
水资源管理与利用
合理利用矿山排水和雨水资源,进行水资源管理 和利用;通过节水灌溉等技术措施,提高水资源 利用效率。
采矿业的矿山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

采矿业的矿山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矿山开采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其中包括土地退化、水源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为了修复和保护矿山生态环境,采矿业开始关注并实施矿山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矿山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
一、土地修复技术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土地会受到破坏和污染。
土地修复技术旨在恢复土地的肥沃性和植被覆盖,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常见的土地修复技术包括:1. 植被恢复:通过重新植被来修复矿山地区的土壤。
这可以通过播种草籽、栽种树木等方式实施。
植被可减缓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并提供栖息地给野生动植物。
2. 土壤修复:采用土壤改良剂和有机物质来改善受损的矿区土壤。
这些改良措施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以及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二、水源修复技术矿山开采会导致水源的污染和流动性的改变。
为了保护和修复受影响的水源,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源修复技术:1. 水质净化:使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处理受污染的水源,以去除悬浮颗粒、溶解物质和有机物等。
这些方法包括膜过滤、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等。
2. 水体重建:通过改变水流模式和重建湿地等方式来恢复受污染的水体。
这有助于改善水质、增加水源的存储和净化能力,并提供栖息地给水生生物。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矿山开采会直接破坏和削弱生物多样性。
为了保护受影响的生物群落和修复生态平衡,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1. 保护区设立:在矿山周围或附近建立保护区,禁止采矿和其他破坏性活动,以保护当地的植物和动物物种。
2. 人工繁育与放归:通过人工繁育和放归野生动物,增加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并帮助修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四、社区参与与环境教育矿山生态修复与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为了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保护能力,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社区参与与环境教育方法:1. 社区参与:与当地社区和相关利益相关方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计划。
这有助于提升社区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并促进矿山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和生态保护措施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和生态保护措施目录一、矿山生态修复技术 (2)1. 矿山的生态现状分析 (3)1.1 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3)1.2 矿山生态现状评估 (4)2. 生态修复技术原理与策略 (5)2.1 修复技术原理 (6)2.2 修复策略制定 (8)3. 具体修复技术应用 (9)3.1 植被恢复技术 (10)3.2 土壤改良技术 (12)3.3 水资源管理技术 (13)3.4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14)二、生态保护措施 (15)1. 政策法规与标准制定 (17)1.1 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18)1.2 生态保护标准的制定 (19)2. 矿山开发过程中的生态保护 (20)2.1 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期规划 (21)2.2 开发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措施 (22)3. 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监管 (24)3.1 监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24)3.2 生态环境保护恢复的监测与评估 (26)4. 生态教育与宣传 (27)4.1 生态教育的推广与实施 (28)4.2 生态保护的宣传与普及 (29)三、案例分析与实践成果展示 (30)1. 成功案例介绍与分析 (32)1.1 国内外成功案例对比研究 (33)1.2 成功案例中的关键技术与措施分析 (34)2. 实践成果展示与评价方法探讨及应用实例展示等 (35)一、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地质修复主要是通过改善矿区的地形地貌、土壤和植被条件,减轻矿区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
具体方法包括:削坡、填坑、堆石、植被恢复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矿区的裸露面积,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水文修复主要针对矿山排水对周边水体的影响,通过建设拦沙坝、沉砂池等措施,减少矿山排水对下游水体的污染。
还可以通过雨水收集、废水处理等方式,降低矿山生产对水资源的消耗。
植被修复是矿山生态修复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种植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多种植物,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
植被修复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还可以为矿山提供生态景观,美化环境。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技术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技术在当今社会,随着对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和利用,矿山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我们的生态家园,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且严重的。
首先,土地资源遭到破坏,大量的土地被挖空、塌陷,失去了原有的耕种和使用价值。
其次,水资源也受到污染,开采过程中的废水、废渣可能含有有害物质,渗入地下或流入河流,影响水质。
再者,矿山开采还会导致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原本和谐的生态系统被打破。
针对这些问题,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技术应运而生。
其中,土壤重构技术是关键的一环。
这一技术旨在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改善受损土壤的结构和肥力。
例如,可以添加有机肥料、改良剂等来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同时,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促进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植被恢复技术也是矿山生态恢复中的重要手段。
在选择植被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矿山的特点。
优先选择适应性强、根系发达、能够固土护坡的植物品种。
通过人工播种、移栽等方式进行植被种植,并加强后期的养护管理,确保植被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
此外,还可以采用乔灌草结合的种植模式,构建多层次的植被群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边坡治理技术在矿山生态恢复中也不容忽视。
对于不稳定的边坡,需要采取加固措施,如修建挡土墙、锚杆支护等,防止滑坡和坍塌事故的发生。
同时,可以在边坡上种植植被,利用植物的根系来固土护坡,增强边坡的稳定性。
在矿山生态恢复治理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水生态的修复。
对于受到污染的水体,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进行净化处理。
例如,通过沉淀、过滤等物理方法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利用化学药剂中和或沉淀水中的有害物质;利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吸收、分解作用来净化水质。
同时,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另外,生态监测与评估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
铜陵市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

中, 严重的岩溶塌陷就产生塌坑 4 3 0 多个, 直接影响面 积5 2 4 . 9 h m ; 严重 的采空区塌陷 2 0 余处 , 直接影 响面
积4 2 2 h m 。其 中 ,小街 岩溶塌 陷区位于铜 陵市 建成
区, 该岩溶塌陷区至今仍对 3 万多城市人 口、 几十家工 矿商贸企业 、 几十亿元市政设施构成威胁。 矿区水土流 失较为严重 , 据遥感航片调查资料 , 铜陵市水土流 失面 积4 . 6 万h m , 占 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4 1 . 3 %。 截至 2 0 0 0 年底 ,生态环境重建 面积 约 2 7 3 . 2
地位 、 建 设美 丽 中 国重大 决 策 , 安 徽 省实施 千 万 亩森 林 增 长 工程 , 打 造生 态强 省 、 建设 美好 安徽 的关键 时 期, 进 行 矿 山废弃 地植 被 恢 复显 得极 为迫 切 。
1 自然 概况
铜 陵市森林植被为北亚热带落叶 、 常绿 阔叶混 交林 向中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过渡地带 , 植物种类繁 多、 资源丰富 , 自然分布植物 1 2 3 3 种, 栽培植物5 5 3 种【 “ 。 植 被类 型 由人 工 林 、 阔叶天 然 次生 林 、 竹林 、 灌
摘
铜陵
2 4 4 0 0 0 )
要: 矿产 资源开发 中的重利 用轻 环境 的现 象较 为严重 , 矿 山开采严重破坏 了生态 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本文针对铜 陵
市矿 山开采造成的尾矿库 、 露天采坑 、 排土场 、 塌 陷区等 生态问题 , 就各 类废 弃地 整地 、 植物 筛选 、 植物定植 、 后期 管理进 行 了研
究, 总结 出矿 山废 弃地 植 被 恢 复 治理 措 施 。 关键词 : 植被恢 复 ; 矿 山; 废 弃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山生态植被恢复技术》复习参考
─按题型划分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2、限制因子:限制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关键性生态因子。
3、生态幅: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为耐受性范围,及生态幅。
4、生态位: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子具有明显的变化梯度,这种变化梯度中能被某种生物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
5、三相分布:土壤中固、液、气三相物质的比例关系称为土壤的三相分布。
6、土壤结构: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土粒相互粘结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这种团聚体就称为土壤结构。
7、有效水: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分。
其范围是从田间持水量到凋萎持水量之间的含水量。
8、土壤通气性:指土壤空气与大气空气之间不断进行气体交换的性能。
9、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是帮助退化的受损的或损坏的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
二、填空题。
1、矿山污染源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物、噪声。
2、自生原理包括自我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再生、自我繁殖和自我设计等一系列机制。
3、景观的结构单元为:缀块、廊道和基底。
4、恢复生态学的主要理论包括:自然演替理论、集合规则理论、自我设计理论。
5、矿山类型:①、按照矿产资源种类分:煤矿、铁矿、采石场、采沙场、金矿、稀有金属矿山;②、按照矿井开采方式:露天开采、地下开采、露天和地下综合开采;③、按照矿山生产状况:开采矿山、关停废弃矿山。
6、供水系统包括水源、动力、管线部分组成,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还包括调蓄水池。
7、矿区完善的排水系统包括截水沟、汇水沟、急流槽、排水沟、沉沙消能设施等。
8、泄水建筑物的下游水流衔接与消能的形式:底流式衔接消能、面流式衔接消能、挑流式衔接消能。
9、水跃衔接状态有:临界水跃衔接、远离水跃衔接、淹没水跃衔接。
10、消力池的辅助消能工:趾墩、消能墩、尾槛。
11、矿山开采形成的边坡包括:开采边坡、排土场边坡、尾矿库坝面边坡、运输道路边坡等。
12、矿区不稳定边坡的稳定措施包括削坡工程、阶梯状分级整理工程、坡脚拦挡和坡面防护工程等。
13、土质坡面的削坡分级主要有直线形、折线形、阶梯形、分级马道等四种形式。
14、坡面生态防护技术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预应力锚索框架地梁、混凝土预制空心砖、浆砌石框架等形式。
15、整地的方式有:局部整地和全面整地。
16、土地整治的实施程序是是:挖填方、土地平整工程(分为组平整工程、细平整工程)、覆土工程。
17、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常用的建植方式主要有播种和植苗两种方式。
18、保水剂的种类:丙烯酰胺-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
19、一般主要的立地因子有海拔、土壤质地、坡度、坡向等。
20、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有水平地带性规律和垂直地带性规律。
21、土壤温度主要取决于土壤热量的收支和土壤的热性质。
22、土壤热量的来源包括太阳辐射能、地球的内热、生物热及化学热等。
23、大量营养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镁
微量营养元素包括:铁、锰、锌、铜、硼、钼、氯
24、土壤水分对植物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土壤对水分的保持力和植物根系的吸水力。
25、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气体交换的方式有气体分子的扩散作用、气体的整体交换两种。
三、简答题。
1、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矿山生态恢复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有哪些?
答:⑴复垦技术仅限于一些基本途径的研究,单一用途的复垦,没有根据整个矿区的条件,按照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进行多业、综合、协调并能控制水土流失的生态复垦研究,致使复垦区生态环境改善不明显,复垦环境效益较低。
⑵土地复垦途径研究多为生态复垦技术研究,生物复垦技术研究少,使农林复垦土地生产力低,经济效益较差。
⑶矿山废石或矸石、尾矿及废水、废气是矿山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污染源,对如何减少土地破坏,减少剥岩数量;尾矿的综合利用和复垦;尾矿水的净化、回收、循环和再利用技术等,没有从生态学理论高度,综合研究减少废石生产,抑制污染源,进行生态恢复和治理,是矿山重建生态系统的方法。
2、我国矿山生态恢复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答:⑴矿山类别多、分布广、治理难度大;
⑵权责不清,生态恢复业主不明;
⑶理念技术方面的问题:1、缺少科学理念指导和专业规划,2、技术形式单一、不能科学进行技术组合,并且技术模式经济可行性差,3、不能科学进行植物品种选配,4、缺乏专业设计和施工队伍;
⑷政策规范与环保意识问题:1、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政策、技术法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2、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
⑸资金投入不足。
3、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哪几个部分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答:主要分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两部分。
二者相辅相成、密切相连。
环境污染导致生态破坏,而污染防治有利于生态保护,同时生态保护反过来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
4、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对大气环境影响2、对地形地貌影响3、对动植物生境影响4、对景观破坏影响5、对水土流失6、水系水资源破坏7、土地占压与土壤污染8、对防洪安全影响9、地质灾害5、矿山开采的污染源有哪些?
答:1、大气污染:柴油发电机产生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采石过程中产生的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以及道路扬尘等。
2、水体污染:各种废水包括矿坑水,选矿、冶炼废水及尾矿池水等。
3、固体废物:包括煤矸石、废石、尾矿及少量的生活垃圾。
4、噪声:爆破及机械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
6、土地整理和土壤改良的作用。
答:土地整理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渣体和坡面的稳定性,便于施工作业;同时通过微地形的整理,增加天然降水地表径流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植物成活率。
通过土壤改良,可以提供植物生长的适宜土壤条件,克服或者避免限制因子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主要作用表现在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土壤层;调整土壤物理结构,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提高土壤有机含量和土壤
肥力;调整土壤PH值以利于植物生长;隔离重金属污染,避免对植物生长造成伤害。
)7、常用的局部整地方法有哪些?
答:常用的局部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带状、反坡梯田整地、水平阶、水平沟整地、鱼鳞坑整地、块状或穴状整地坑、回字形漏斗整地坑。
8、矿区蓄水工程的方式有哪几种?
答:在现有汇水地形的基础上人工开挖形成蓄水坑,再结合土工材料进行防渗处理,形成有效地蓄水空间,这种方式一般蓄水量大、投资少;
对露天开采形成的开采坑进行处理,蓄积疏干水、汇集地表径流;
利用矿区的排水、汇水系统,在空间合适部位设置蓄水池蓄积矿坑疏干水、地表径流。
9、砌石挡墙的种类及其断面形式有哪几种?
答:根据防护强度不同可分为干砌石、浆砌石挡墙,结构形式多为重力式,有仰斜式、直立式、俯斜视、图形折现式、衡重式等断面形式。
10、坡面植被恢复技术的种类。
答:生态植被毯、生态植被袋、岩面垂直绿化技术、生态灌浆、土工格室、三维网、液压喷播植草护坡。
11、什么是菌根菌造林技术?
答:菌根菌造林技术就是在高等植物的根系受土壤真菌的侵染而形成的互惠共生体系,然后用这种被侵染的菌根苗造林的技术。
12、养护管理技术有那几个方面?
答:1、水分管理2、肥力管理3、修剪4、人工调控5、保护管理。
13、植物种类选择的原则。
答:有:生态适应性原则;先锋性、可演替性及持续稳定性原则;和谐一致性;抗逆性;生物多样性。
14、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1、以水土保持效果为主,兼顾生态景观效果;2、遵从因地制宜,乔灌草相结合;3、遵从生态位原则,优化植物配置,坚持生物多样性;4、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相结合。
15、提前整地的优点有哪些?
答:⑴便于安排植物栽植、播种工作。
⑵有利于地形的基本稳定。
⑶有利于植物茎叶、根系残体的分解,增加煤矸石山的有机质含量。
⑷对于煤矸石等易风化废弃物,通过提前整地还能够起到促进风化,改善结构的作用。
16、土地整理的思路:因地制宜、近自然整理,“随坡就势,小平大不平”的方式。
对高陡边坡进行放坡处理,减缓地形起伏,保障安全,同时还营造了适宜植物物种的相对平缓的立地条件,便于植被恢复;此外,利用弃渣塑造地形,使排土场在植被恢复后地形起伏,接近自然,能与周边原始自然山体相融合。
17、土壤通气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主要影响种子萌发;影响根系的发育与吸收水分养分的功能;影响养分的转化,从
而影响到养分的形态及其有效性;影响植物的抗病性。
18、矿山废弃地的特点:地形破碎、立地条件差、交通运输与供水受限、高陡边坡问题、排水问题、采空区问题。
19、生态恢复的特点:⑴安全稳定、行洪安全;⑵近自然生态植被恢复;⑶与矿山生产相
结合;⑷与区域总体规划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