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植被恢复技术 - 副本

矿山生态植被恢复技术 - 副本
矿山生态植被恢复技术 - 副本

《矿山生态植被恢复技术》复习参考

─按题型划分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2、限制因子:限制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关键性生态因子。

3、生态幅: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为耐受性范围,及生态幅。

4、生态位: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子具有明显的变化梯度,这种变化梯度中能被某种生物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

5、三相分布:土壤中固、液、气三相物质的比例关系称为土壤的三相分布。

6、土壤结构: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土粒相互粘结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这种团聚体就称为土壤结构。

7、有效水: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分。其范围是从田间持水量到凋萎持水量之间的含水量。

8、土壤通气性:指土壤空气与大气空气之间不断进行气体交换的性能。

9、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是帮助退化的受损的或损坏的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

二、填空题。

1、矿山污染源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物、噪声。

2、自生原理包括自我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再生、自我繁殖和自我设计等一系列机制。

3、景观的结构单元为:缀块、廊道和基底。

4、恢复生态学的主要理论包括:自然演替理论、集合规则理论、自我设计理论。

5、矿山类型:①、按照矿产资源种类分:煤矿、铁矿、采石场、采沙场、金矿、稀有金属矿山;②、按照矿井开采方式:露天开采、地下开采、露天和地下综合开采;③、按照矿山生产状况:开采矿山、关停废弃矿山。

6、供水系统包括水源、动力、管线部分组成,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还包括调蓄水池。

7、矿区完善的排水系统包括截水沟、汇水沟、急流槽、排水沟、沉沙消能设施等。

8、泄水建筑物的下游水流衔接与消能的形式:底流式衔接消能、面流式衔接消能、挑流式衔接消能。

9、水跃衔接状态有:临界水跃衔接、远离水跃衔接、淹没水跃衔接。

10、消力池的辅助消能工:趾墩、消能墩、尾槛。

11、矿山开采形成的边坡包括:开采边坡、排土场边坡、尾矿库坝面边坡、运输道路边坡等。

12、矿区不稳定边坡的稳定措施包括削坡工程、阶梯状分级整理工程、坡脚拦挡和坡面防护工程等。

13、土质坡面的削坡分级主要有直线形、折线形、阶梯形、分级马道等四种形式。

14、坡面生态防护技术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预应力锚索框架地梁、混凝土预制空心砖、浆砌石框架等形式。

15、整地的方式有:局部整地和全面整地。

16、土地整治的实施程序是是:挖填方、土地平整工程(分为组平整工程、细平整工程)、覆土工程。

17、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常用的建植方式主要有播种和植苗两种方式。

18、保水剂的种类:丙烯酰胺-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

19、一般主要的立地因子有海拔、土壤质地、坡度、坡向等。

20、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有水平地带性规律和垂直地带性规律。

21、土壤温度主要取决于土壤热量的收支和土壤的热性质。

22、土壤热量的来源包括太阳辐射能、地球的内热、生物热及化学热等。

23、大量营养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镁

微量营养元素包括:铁、锰、锌、铜、硼、钼、氯

24、土壤水分对植物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土壤对水分的保持力和植物根系的吸水力。

25、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气体交换的方式有气体分子的扩散作用、气体的整体交换两种。

三、简答题。

1、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矿山生态恢复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有哪些?

答:⑴复垦技术仅限于一些基本途径的研究,单一用途的复垦,没有根据整个矿区的条件,按照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进行多业、综合、协调并能控制水土流失的生态复垦研究,致使复垦区生态环境改善不明显,复垦环境效益较低。

⑵土地复垦途径研究多为生态复垦技术研究,生物复垦技术研究少,使农林复垦土地生产力低,经济效益较差。

⑶矿山废石或矸石、尾矿及废水、废气是矿山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污染源,对如何减少土地破坏,减少剥岩数量;尾矿的综合利用和复垦;尾矿水的净化、回收、循环和再利用技术等,没有从生态学理论高度,综合研究减少废石生产,抑制污染源,进行生态恢复和治理,是矿山重建生态系统的方法。

2、我国矿山生态恢复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答:⑴矿山类别多、分布广、治理难度大;

⑵权责不清,生态恢复业主不明;

⑶理念技术方面的问题:1、缺少科学理念指导和专业规划,2、技术形式单一、不能科学进行技术组合,并且技术模式经济可行性差,3、不能科学进行植物品种选配,4、缺乏专业设计和施工队伍;

⑷政策规范与环保意识问题:1、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政策、技术法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2、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

⑸资金投入不足。

3、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哪几个部分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答:主要分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两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密切相连。环境污染导致生态破坏,而污染防治有利于生态保护,同时生态保护反过来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

4、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对大气环境影响2、对地形地貌影响3、对动植物生境影响4、对景观破坏影响5、对水土流失6、水系水资源破坏7、土地占压与土壤污染8、对防洪安全影响9、地质灾害5、矿山开采的污染源有哪些?

答:1、大气污染:柴油发电机产生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采石过程中产生的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以及道路扬尘等。2、水体污染:各种废水包括矿坑水,选矿、冶炼废水及尾矿池水等。3、固体废物:包括煤矸石、废石、尾矿及少量的生活垃圾。4、噪声:爆破及机械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

6、土地整理和土壤改良的作用。

答:土地整理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渣体和坡面的稳定性,便于施工作业;同时通过微地形的整理,增加天然降水地表径流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植物成活率。通过土壤改良,可以提供植物生长的适宜土壤条件,克服或者避免限制因子对植被恢复的影响。(主要作用表现在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土壤层;调整土壤物理结构,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提高土壤有机含量和土壤

肥力;调整土壤PH值以利于植物生长;隔离重金属污染,避免对植物生长造成伤害。)7、常用的局部整地方法有哪些?

答:常用的局部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带状、反坡梯田整地、水平阶、水平沟整地、鱼鳞坑整地、块状或穴状整地坑、回字形漏斗整地坑。

8、矿区蓄水工程的方式有哪几种?

答:在现有汇水地形的基础上人工开挖形成蓄水坑,再结合土工材料进行防渗处理,形成有效地蓄水空间,这种方式一般蓄水量大、投资少;

对露天开采形成的开采坑进行处理,蓄积疏干水、汇集地表径流;

利用矿区的排水、汇水系统,在空间合适部位设置蓄水池蓄积矿坑疏干水、地表径流。9、砌石挡墙的种类及其断面形式有哪几种?

答:根据防护强度不同可分为干砌石、浆砌石挡墙,结构形式多为重力式,有仰斜式、直立式、俯斜视、图形折现式、衡重式等断面形式。

10、坡面植被恢复技术的种类。

答:生态植被毯、生态植被袋、岩面垂直绿化技术、生态灌浆、土工格室、三维网、液压喷播植草护坡。

11、什么是菌根菌造林技术?

答:菌根菌造林技术就是在高等植物的根系受土壤真菌的侵染而形成的互惠共生体系,然后用这种被侵染的菌根苗造林的技术。

12、养护管理技术有那几个方面?

答:1、水分管理2、肥力管理3、修剪4、人工调控5、保护管理。

13、植物种类选择的原则。

答:有:生态适应性原则;先锋性、可演替性及持续稳定性原则;和谐一致性;抗逆性;生物多样性。

14、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1、以水土保持效果为主,兼顾生态景观效果;2、遵从因地制宜,乔灌草相结合;3、遵从生态位原则,优化植物配置,坚持生物多样性;4、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相结合。15、提前整地的优点有哪些?

答:⑴便于安排植物栽植、播种工作。⑵有利于地形的基本稳定。⑶有利于植物茎叶、根系残体的分解,增加煤矸石山的有机质含量。⑷对于煤矸石等易风化废弃物,通过提前整地还能够起到促进风化,改善结构的作用。

16、土地整理的思路:因地制宜、近自然整理,“随坡就势,小平大不平”的方式。对高陡边坡进行放坡处理,减缓地形起伏,保障安全,同时还营造了适宜植物物种的相对平缓的立地条件,便于植被恢复;此外,利用弃渣塑造地形,使排土场在植被恢复后地形起伏,接近自然,能与周边原始自然山体相融合。

17、土壤通气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主要影响种子萌发;影响根系的发育与吸收水分养分的功能;影响养分的转化,从

而影响到养分的形态及其有效性;影响植物的抗病性。

18、矿山废弃地的特点:地形破碎、立地条件差、交通运输与供水受限、高陡边坡问题、排水问题、采空区问题。

19、生态恢复的特点:⑴安全稳定、行洪安全;⑵近自然生态植被恢复;⑶与矿山生产相

结合;⑷与区域总体规划相结合。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与生态修复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与生态修复 人口、环境、资源问题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主要问题。实现三者的协调、均衡、和谐发展是当务之急。从某种角度来,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子集,而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或枢纽,因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一定区域的生态环境系统扰动最大、破坏力最强。运用资源经济学、恢复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探讨,对一定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修复矿区土地的生产力、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对区域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矿藏的不可移动性,以致矿山开采长期占用、破坏、污染土地,改变了区域水系结构,破坏了动植物区系,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起步较晚,土地复垦率较低,迫切要求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复垦技术,提高土地复垦率和生产潜力。本文将在系统分析矿山开采生态环境效应的基础上,总结适合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典型技术,以期推动全国土地复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1.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一)诱发地质灾害。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的稳定,往往导致地面塌陷、开裂、崩塌和滑坡等频繁发生。而矿山排放的废渣堆积在山坡或沟谷,废石与泥土混合堆放,使废石的摩擦力减小,透水性变小而出现渍水,在暴雨下也极易诱发泥石流。(二)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与水质污染。矿区塌陷、裂缝与矿井疏干排水,使矿山开采地段的储水构造发生变化,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涸,形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地表径流的变更,使水源枯竭,水利设施丧失原有功能,直接影响农作物耕种。同时,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坑水、废石淋滤水等,一般较少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与人畜生活饮用。(三)土壤退化与污染由于表土被清除采矿后留下的通常是新土或矿渣,加上大型采矿设备的重压,往往使土壤坚硬、板结,有机质、养分与水分缺乏。而地面塌陷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裂隙产生。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也随着裂隙、地表径流流入采空区或洼地,造成许多地方土壤养分短缺,土壤承载力下降。矿山固体废渣(煤矸石等)经雨水冲刷、淋溶,极易将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 2 渗入土壤中,造成土壤的酸碱污染(主要是强酸性污染)、有机毒物污染与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 复治理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战略,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次生地质灾害控制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三同时"制度,土地复垦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 一、避免和减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 实行矿山开发"六个禁止,三个限制"的准入条件。禁止在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限定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严格控制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开采矿产资源,禁止批准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和不可恢复利用的矿产资源开采的新建项目,禁止土法采选冶金矿和土法炼油、炼焦、炼硫。限制新建、改建含硫大于1.5%的煤矿,禁止新建含硫量大于3%的煤矿,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采矿产资源,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资源,严禁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多发区和易导致自然景观破坏的地区采石、采砂、取土,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取土烧砖,严禁在生态功能保护区进行露天开采活动,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采矿。 新建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采取生态环境保护及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措施,避免或减少对大气、水源、土地、草原、森林等的不利影响和破坏。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必须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按照规定程序报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时,建立完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制度。 二、加强现有矿山和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 矿山企业必须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义务。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逾期不能达标的,实行停产或者关闭。建立相对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

矿山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方案

矿山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方案 为强化非煤矿山整治与生态修复,严厉打击违法采矿行为,防止非煤矿山突出环境问题反弹回潮,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严格贯彻执行《矿山安全法》、《XX 省非煤矿山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非煤矿山开采设计执行、环保措施落实、安全隐患整治为重点,使开采设计得以全面执行,防尘收尘、废水、固废处理等环保措施落实到位,安全隐患得到全面整治,矿山安全事故进一步减少;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为重点,加快关闭矿山生态修复进度,推进在册矿山边生产边治理,使生态环境得到快速修复;以强化执法监管为重点,严厉打击非法采矿,及时查处非法采矿、乱采滥挖等违法案件。XX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各项整治任务,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 一、平稳有序的良好发展局面。 二、工作重点以问题为导向,监督矿山企业严格按照“一设计(含安全专篇)、一报告、两方案”要求进行矿山建设、开采、生产和修复,重点做好以下五项工作:(一)规范矿山生产建设。监督非煤矿山企业依据《开采初步设计(含安全专篇)》进行建设和生产,加强非煤矿山建设工程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核准(备案)管理,强化非煤矿山建设施工与竣工管理,查处基建期内边基建边生产,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技术工艺、设备,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等违法行为。发现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拒不执行或者限期整改不到位的,提请当地政府予以关闭

(二)严格环保措施落实。以露天矿山未按环评要求配套建设环境保护设施、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行及环保督察发现问题为重点,对矿山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及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企业未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要求落实相关环保措施的,责令其进行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依法立案查处。 (三)推进安全隐患整改。以露天矿山台阶、坡面角、工作平台等方面是否符合标准,地下矿山逃生、通风、排水等系统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为重点,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开采初步设计(含安全专篇)》。对拒不执行或整改的,暂扣直至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提请当地政府予以关闭。 (四)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以生态修复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按照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水则水、宜留则留和以自然恢复为主,与工程修复相结合原则,编制矿山治理恢复工程设计,科学合理确定生态修复方向、方法和植被重建方式,加快关闭矿山生态修复进度,推进在册矿山边生产边治理,统筹协调快速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五)严厉打击违法采矿。重点打击无证非法采矿,兼顾越层越界采矿违法案件查处,做到勤巡查、快调查、速立案、严查处、快修复,并做好“三断一清一恢复”工作。对整治过程中发现的非法开采、涉黑涉恶等犯罪行为,及时立案侦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总体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XX年2月底前)。各区县政府要制定矿山整治和生态 修复工作综合实施方案,明确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改期限,并按照一矿一策要求,制定整治方案,细化工作时序进度安排。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应急局、市林业局按照问题分类、分级要求,制定专项

关于矿山植被恢复治理的一些措施

关于矿山植被恢复治理的一些措施 矿藏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长期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大风扬尘影响着当地的空气质量。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不仅造成植被破坏、山体创伤、形成采空区、切断地下水系,埋下安全隐患,同时大量的废石、弃渣等固体废弃物占用大量土地,破坏了自然景观;而且长期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一、是矿业活动造成了一系列地质灾害及生态环境问题,包括采煤引起地面裂缝、地面塌陷、地下水疏干及污染,超采地下水引起的城市地面沉降、地下水位降落形成漏斗等,造成的部分土壤沙化、大气扬尘等;二、是矿山的“三废”已成为大气、水体、地质环境等的重要污染源; 三、是采矿造成地质景观和地质遗迹的破坏、以及地质灾害等。 基于上述情况,国家将在未来的几年来加大对矿山恢复的治理。这里就关于矿山恢复治理的一些措施,与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一)???????绘制矿山现状图(有条件可以用全站仪进行精确测量) (二)???????进行地质勘测、坡面处理和弃渣平整(消除安全隐患) (三)???????挡渣墙(浆砌、干砌、格宾、植生袋) 规格依具体情况决定 格宾挡渣墙; 格宾是指由机编双绞合六边形金属网面构成的箱形结构,将抗腐耐磨高强的低 碳高镀锌钢丝或铝锌合金钢丝(或同质包塑钢丝),由机械编织成双绞、六边形网

目的网片. 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组装成箱笼,并装入块石等填充料后连接成一体的结构,用做堤防、路基防护等工程的新技术。 网片的钢丝由锤炼过且热镀锌的软钢所做成。如在低碳高镀锌或铝锌合金钢丝表面包覆上一层经特殊优化的高抗腐蚀树脂。其成品结构具有防锈防、静电、抗老化、耐腐蚀、高抗压、高抗剪等特点,能有效抵抗海水或高度污染环境的侵蚀。 该工艺起源于欧洲,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作为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成功地应用于水利工程、公路、铁路工程、堤防的保护工程中。较好地实现了工程结构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同时与一些常用结构比较起来有其自身的优点,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保护河床、治理滑坡、防治泥石流、防止落石兼顾环境保护的首选结构型式。 植生袋挡渣墙: 植生袋,也叫绿生BAG 1、植生袋的构成: 植生袋是用编织网缝成40X60厘米的口袋,在袋的内表面粘贴上双层特制纸,在两层纸的中间均匀地附着草种(或草、花种混合)和有机复合肥料而成。 2、植生袋施工方法: 向袋里装满土将袋口扎紧待用,施工时要将带标识线的那面朝上,垛放在工作面上。在植生袋上浇水并保持湿润,十天左右草就长出来了。

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分析

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 积极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改革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硏究制定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历史遗留矿区生态修复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奖补资金,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开展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周边和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积极推进绿色勘查标准的研究及制走,大力推进绿色勘查项目示范工作。各地通过规划、标准、政策的制走实施,谋划部署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矿山生态修复 为形成〃加快还旧账,不再欠新账〃的治理局面,对于生产矿山,通过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制度, 推进保证金改基金制度,探索建立动态监管制度,推动形成较为完备的监管体系。对于废弃矿山”通过争取中央财政专项,指导省级财政专项投入”加强政策激励与引导,不断加大废弃矿山治理力度。 (一)完善和推进各项制度 完成中央深改委确定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制度改革任务,完善〃二合一"方案审查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减轻企业负担。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三合一〃改革,突出矿山环境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 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持续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改基金制度改革。督促各地按照〃应返尽返〃原则加快返还企业保

证金,截至2019年4月,全国返还保证金 292.5亿元。同时,指导各地加快出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管理办法。 (二)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部署 落实蓝天保卫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等重大部署。2019年4月,印发《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3号)。2019年5月,召开重点地区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部署会,部署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两岸各10 千米范围内和京津冀周边、汾渭平原等7个省(区、市)34 个重点城市周边20千米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任务,拟于2020年底完成。 (三)落实治理资金、开展工程试点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通过前两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安排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计划治理面积约2.58万公顷。 自然资源部与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共同完成第三批工程试点竞争性评审等工作。经报国务院批准同意,支持内蒙古等14个省(区、市)实施试点,中央财政下达补助资金140 亿元,其中包括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内容。 (四)矿山恢复治理情况

矿山植被恢复计划

xx石料厂植被恢复治理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xx石料厂位于我市xx镇xx村,是一家以露天开采、加工石灰岩原料为主的大型石料厂,该厂区由于大量石灰岩被开采,使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地表已无土壤、无植被,呈现出石体裸露状态。同时地表还形成了石子陡坡,容易坍塌,平缓处则堆放了大量开采后的石料和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土地生产能力已经丧失,既恶化了周边生态环境,也存在地质灾害等安全隐患。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xx“9+2”工作布局,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结合我市实情,紧紧围绕重点地区、重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露天石料厂植被恢复治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努力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建立起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 三、规划原则 因地制宜,分类治理原则;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 四、主要方法

(一)树种选择 本次治理范围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治理树种优先选择乡土树种中生态环境恢复较快、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耐干旱瘠薄、容易成活的树种。结合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气候,乔木树种以柏树、栎树、椿树等抗旱易活的树种为主,攀援植物以爬山虎、荆条为主,垂悬植物以葛藤为主。 (二)治理技术 石料厂自身立地条件差,属于生态脆弱区,在大量开采石料后,地表被破坏,无土壤、砂石层裸露,植被无法成活,开采剖面更是形成了陡坡或陡壁,治理难度较大。针对xx 石料厂的类型,有以下治理措施。 1.客土栽植,分为全面客土和局部客土栽植。 一是对边坡坡度小于30°的弃渣区及采石迹地,采用回填土的方法进行植被恢复,回填的土壤厚度应达到1米左右,并施农家肥提高土壤肥力,使植被成活率提高。二是局部地区在苗木栽植挖穴时扩大坑穴的直径与深度,在穴内先铺设单向渗水膜,然后在铺设客土10-20cm,栽植后回填客土。 2.边坡坡度大于 30°而小于 45°的,采用爆破造林、或改造成台阶状造林、或采用植生袋复绿。植生袋是用可以自然降解的木浆纤维纸经复合加工而成,把精选的种子及培养基按照特定的工艺和配方定植在袋内。 3.边坡坡度在 45--60°的,可采用“鱼鳞坑”复绿。

矿山植被恢复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矿山植被恢复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为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后续整改工作,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恢复矿山环境面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水平,结合全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加大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力度,全面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建设美丽X,为推进X振兴发展提供环境资源保障。 二、工作原则 ——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落实生态环境治理责任,坚持抓发展与抓环保、抓生态同步推进。 ——坚持属地属事,齐抓共管。各乡镇场街对辖区内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资源环境管理部门严格落实环境要素监管责任。 ——坚持多还旧账,不欠新账。对历史遗留的矿区要全面进行植被恢复治理,还清历史欠帐;有证矿山要边开采边治理、停采不停治,实现发展不欠生态帐。 ——坚持城乡统筹,综合整治。建设宜居乡村和美丽乡村,全面治理农村环境;建设宜居城市和文明城市,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施山、水、田、林、草、河、气综合治理,城乡同步,天地共治。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热点。针对国家、省、市和群众关注的矿山生态破坏、农村垃圾、河道污染、畜禽污染等热点问题,对症下药、明确措施、标本兼治。 三、目标任务 (一)实施矿山植被恢复综合整治 主要目标:到X年底,利用三年多时间完成全县铁矿、膨润土、珍珠岩、碎石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实现绿色矿山、生态矿山目标。 责任领导:X 牵头部门:县国土局 落实单位:各相关乡镇场街 配合部门:县林业局、县X局、县环保局、县水务局、县安监局、县公安局 主要任务:恢复矿山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增加植被覆盖率等。 完成时限:X年12月30日前,各相关乡镇场街完成各自辖区内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整治方案,报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X年1月至X年8月,各相关乡镇场街按照方案要求,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综合整治;X年9月至12月30日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进行综合验收。 (二)实施矿山尾矿综合整治 主要目标:到X年底,利用一年多时间完成全县矿山尾矿综合治理,实现矿山尾矿安全运行、绿色运行、零风险运行目标。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战略,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次生地质灾害控制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三同时"制度,土地复垦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一、避免和减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实行矿山开发"六个禁止,三个限制"的准入条件。禁止在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限定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严格控制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开采矿产资源,禁止批准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和不可恢复利用的矿产资源开采的新建项目,禁止土法采选冶金矿和土法炼油、炼焦、炼硫。限制新建、改建含硫大于1.5%的煤矿,禁止新建含硫量大于3%的煤矿,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采矿产资源,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资源,严禁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多发区和易导致自然景观破坏的地区采石、采砂、取土,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取土烧砖,严禁在生态功能保护区进行露天开采活动,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采矿。新建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采取生态环境保护及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措施,避免或减少对大气、水源、土地、草原、森林等的不利影响和破坏。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必须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按照规定程序报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时,建立完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制度。二、加强现有矿山和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矿山企业必须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义务。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逾期不能达标的,实行停产或者关闭。建立相对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和法制管理体系。开展全区矿山环境调查评价,建立国有重点矿山地质环境档案和矿山环境数据库系统。监督、引导、鼓励矿山企业在矿山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加大研究与开发、技术改造的投入,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对废弃矿山要积极利用多渠道资金,加快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三、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实施试点工程??? 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矿山环境保护投资机制,"十五"期间选择石嘴山矿区、石炭井矿区、汝箕沟矿区、镇北堡矿区及灵武东山矿区等五个环境破坏较严重的矿区,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附表10,附图5),对矿山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对矿山"三废"进行综合治理、综合利用,对矿山开发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采空区及煤层自燃、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勘查与整治。通过示范工程,总结经验,推进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及矿区减灾防灾工作。

矿山生态修复的是什么内容

矿山生态修复的是什么内容 矿产资源是非常重要的非可再生自然资源,它既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资源保障。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矿产资源种类较齐全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已成为矿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煤炭、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等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类已经清楚地认识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状态已经成为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污染治理、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 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是解决矿山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矿山生态修复研究发展迅速,矿区土地的生态复垦工作也逐步开展起来。为避免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应依据矿山不同开采时期的技术特点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制定和调整相应的复垦和生态修复方案,做到采矿与生态修复的一体化、同步化,最终实现矿山生态功能的修复。 一、是什么? 到底什么是生态功能修复呢?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认为,生态修复一定要从简单的复绿过渡到生态功能修复,总体上应该重新建立一个完整功能性的生态系统。但是,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决不仅仅是植被的恢复。所以,生态功能修复一定要强调已经破坏或者退化生态系统功能的整体提升。 矿山生态修复也绝不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还要考虑到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匹配的经济、社会系统的修复,这两个系统一定是互相关联、不可分割的。 我国现在的生态修复范围比较大,不能刻意、盲目追求特定的修复状态,必须要根据矿山所处的区域、位置以及生态适宜性来设定生态修复的目标。 那么,生态功能修复的目标是什么?首先,要考虑生态适宜的情况下进行怎样的稳定修复;其次,修复以后能否达到比较好的生态系统结构;最后,我们的终极目的是要达到比较好的生态功能,比如水源涵养功能、水土保持功能、游憩娱乐等。

鸡西矿区采石场废弃地植被恢复(精)

鸡西矿区采石场废弃地植被恢复 本文通过对鸡西城子河采石场废弃地植物恢复的过程进行研究,采取不同模式的植被类型模式:樟子松—草木犀—地锦模式(客土、客土营养袋、客土保苗剂以及原土栽植方式)、兴凯赤松—草木犀—地锦模式(客土、客土营养袋、客土保苗剂以及原土栽植方式)、胡枝子—沙棘模式、胡枝子—苜蓿—地锦模式以及紫穗槐—草木樨—地锦模式,进行大面积的恢复。从不同栽植类型的植被生长状况、植被对土壤养分和土壤水分的影响以及对研究地的重金属含量的测定,来总结经验,为今后矿区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客土整地方式对木本树木的成活和生长状况起着关键的作用;经过客土、客土营养带、客土保苗剂以及原土四种整地,对木本树木树高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客土保苗剂栽植方式是最有效的植被恢复措施。植被在废弃地上的生长对于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照试验地土壤养分上、下层含量为:有机质0.94%、0.23%,全氮0.060%、0.047%,全磷0.0038%、 0.0027%,水解氮28.7mg/kg、13.3mg/kg,有效磷4.172mg/kg、3.769mg/kg速效钾23ppm、21ppm,而其他客土方式栽植的试验地土壤养分含量基本上均有所增加。因植物种类和土壤进行养分交换的有所不同,引起了不同栽植方式土壤上、下层的养分规律有所不同。沙棘对土壤水分增加的能力最为明显,由对照试验地的土壤上、下层含水率0.0265、0.0455提高到沙棘林内的0.0517、0.0625。试验区重金属含量按照含量排序是:Ni>Cr>Zn>Cd>Pb>Hg>As,其中Cd、Hg、Ni严重超出了土壤环境质量级别的三级标准,其他重金属元素也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本文在对采石场废弃地的植被恢复过程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研究,在采石场废弃地土壤中的重金属也做了较为全面的测定,这为今后的植被恢复工作和实际操作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 同主题文章 [1]. 王莹,李道亮. 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潜力评价模型' [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5.(02) [2]. 满秀玲,孟庆峰,刘文勇. 鸡西矿区采石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 [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9.(06) [3]. 方华,林建平,莫江明. 采石场生态重建的有关问题' [J]. 生态环境. 2006.(03) [4]. 史立忠. 规范中小采石场的安全开采' [J]. 劳动保护. 2003.(09) [5]. 吴国平. 加强整合集约经营确保安全——关于实施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对我区采石场发展影响的报告' [J]. 安全生产与监督. 2005.(01)

某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规划方案

*************凝灰岩矿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规划方案 采石厂

1.目的意义、规划依据及规划期限 1.1目的意义 矿产资源为不可再生性资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矿山开采规模和强度不断增大,必将出现矿产资源 逐渐枯竭的现象。盲目开采既浪费了矿产资源又破坏了当地的地质环境、使地质环境条件逐渐恶化,地质灾害不断发生,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合理开发矿产资源,达到既合理开发,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又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及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有关法律法则,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要进行合理规划,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地质和生态环境,把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限度,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规划方案”有着重要意义。 1.2规划依据 主要依据为: 《矿产资源法》 《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工作的通知》 《地质环境管理条例》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 《关于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3规划期限 *************凝灰岩矿矿山服务年限为8年,矿山闭坑后还需进一步监测与治

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规划期限预计为10年。 2.矿业开发概况 2.1开发现状和发展规划 *****凝灰岩矿位于***************村约1.5km,矿区东有铁路直通*********市,距********火车站约4.0km,从***********至矿区有公路相通,距**********约10km,交通比较方便。 矿区拐点坐标为: 点号X Y ① 本次储量核查范围面积为0.092km2。 该矿山为一小型新建矿山,属个体企业性质,矿山投资总额55万元,该凝灰岩矿已探明(333)矿石量79.4×104t,预计年产矿石13×104。根据《*********凝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服务年限暂定为8年。 2.2开采方式和开发利用程度 (1)开采方式 根据《**************凝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该矿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采用人工或装载机装车,小型汽车运输,开拓运输方案为公路运输,运输公路利用原采矿公路并加以改造。 露天边坡参数如下: 露天采场尺寸(长×宽):290m×100m 露天采场底标高:220m水平 最终阶段高度:10m 台阶坡面角:75°

矿山生态植被恢复技术 - 副本

《矿山生态植被恢复技术》复习参考 ─按题型划分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2、限制因子:限制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关键性生态因子。 3、生态幅: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为耐受性范围,及生态幅。 4、生态位: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子具有明显的变化梯度,这种变化梯度中能被某种生物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 5、三相分布:土壤中固、液、气三相物质的比例关系称为土壤的三相分布。 6、土壤结构: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土粒相互粘结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这种团聚体就称为土壤结构。 7、有效水: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分。其范围是从田间持水量到凋萎持水量之间的含水量。 8、土壤通气性:指土壤空气与大气空气之间不断进行气体交换的性能。 9、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是帮助退化的受损的或损坏的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 二、填空题。 1、矿山污染源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物、噪声。 2、自生原理包括自我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再生、自我繁殖和自我设计等一系列机制。 3、景观的结构单元为:缀块、廊道和基底。

4、恢复生态学的主要理论包括:自然演替理论、集合规则理论、自我设计理论。 5、矿山类型:①、按照矿产资源种类分:煤矿、铁矿、采石场、采沙场、金矿、稀有金属矿山;②、按照矿井开采方式:露天开采、地下开采、露天和地下综合开采;③、按照矿山生产状况:开采矿山、关停废弃矿山。 6、供水系统包括水源、动力、管线部分组成,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还包括调蓄水池。 7、矿区完善的排水系统包括截水沟、汇水沟、急流槽、排水沟、沉沙消能设施等。 8、泄水建筑物的下游水流衔接与消能的形式:底流式衔接消能、面流式衔接消能、挑流式衔接消能。 9、水跃衔接状态有:临界水跃衔接、远离水跃衔接、淹没水跃衔接。 10、消力池的辅助消能工:趾墩、消能墩、尾槛。 11、矿山开采形成的边坡包括:开采边坡、排土场边坡、尾矿库坝面边坡、运输道路边坡等。 12、矿区不稳定边坡的稳定措施包括削坡工程、阶梯状分级整理工程、坡脚拦挡和坡面防护工程等。 13、土质坡面的削坡分级主要有直线形、折线形、阶梯形、分级马道等四种形式。 14、坡面生态防护技术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预应力锚索框架地梁、混凝土预制空心砖、浆砌石框架等形式。 15、整地的方式有:局部整地和全面整地。 16、土地整治的实施程序是是:挖填方、土地平整工程(分为组平整工程、细平整工程)、覆土工程。 17、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常用的建植方式主要有播种和植苗两种方式。 18、保水剂的种类:丙烯酰胺-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

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

矿区废弃地的植被恢复 1. 概论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和交通建设不断发展,矿山开采,特别是以建筑石料为主的 露天开采矿山,在南方极其普遍,在为经济和城市建设提供必需材料的同时,给环境带来 极大的破坏,使美丽的青山被爆破开挖得“千疮百孔”。由于爆破和底部掏挖矿石,造成 矿山边坡陡峭、凹凸不平,裸露的边坡以岩石坡面为主,使植物难以自然生长和修复,必 须通过人工措施改造和营造出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才能恢复坡面绿化,改善其生态环境。 2. 我国矿山废弃地 2.1 矿山废弃地概念 矿山废弃地是指在采矿过程中所破坏的、未经一定处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它包括: (1)融剥离表土、开采的岩石碎块和低品位矿石堆积而成的废石堆积地; (2)矿体采完后留下的采空区和塌陷区形成的采矿废弃地; (3)开采出的矿石已经选出精矿后产生的尾矿堆积形成的尾矿废弃地; (4)采矿作业面、机械设施、矿山辅助建筑物和道路交通等先占用后废弃的土地 2.2 我国矿山废弃地概况 由矿产业开发利用引起的环境破坏、毁坏或占有良田、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废弃矿与 采矿塌陷区, 已被视为危害环境之大户, 成为世界性课题。据统计,中国现有国营矿区企 业8000多,个体矿区达到23万多。全国矿区累计被破坏的土地面积达288 万hm ,并且每年 大约以4 167 万hm 的速度增长。 2.3 矿山废弃地带来的问题 2.3.1 山体破坏 由于采矿活动的采点多,布局不合理往往使得山体遭到严重的破坏。采掘剥离对自然 山体的肢解和蚕食相当严重,曾经林木密布的山坡被夷为平地,只留下条条沟壑。整个山 体千疮百孔,满目苍夷,不再见绿色的植被,只剩下一些陡峭的光滑石壁,原本优美的山 体景观被破坏殆尽了。 2.3.2 水体污染 在采矿过程中,经常会产生物理或化学的污染物,有的直接就排入附近的水体中,这 直接引起了污染。而露天堆放的矿物经雨水淋溶,地表水冲刷以及人为的洗煤也会污染水 系,形成浊流。这导致了原本清澈碧绿的水体变得污浊不堪,有时还会散发出恶臭,并且 受污染的水体中含有有毒的矿物元素,间接影响了岸边生长的植物,变成了一处荒芜的景 观。 2.3.3 植被退化 采矿活动对地貌,植被,土壤造成的直接摧毁造成破坏最明显的就是植被的退化,区 域的原生生境受到损伤,它使得山体表土剥离,原来生长在土层表面的植被无法正常生长, 而且因为矿区固体废物的堆放也急剧恶化了植物群落的生存条件,这就影响了周边植物的 演替,破坏了植物景观的营造。 2.3.4占用和破坏大量的耕地资源 我国现有国营矿山企业8000多个,个体矿出达到23万多个。这些矿山企业在开采矿山过 程中对土地的破坏是惊人的。全国累计破坏和占用的土地面积相当于整个江西省的耕地总 面积280万hm2。 3. 废弃矿山立地条件评价和现状区划 3.1立地条件评价 2 2

固体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标准

ICS ××.×××.×× ××× 备案号:× ×××-2007 北 京市 地 方 标 准 DB 固体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标准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clamation standard of solid mine (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目次 前言 (Ⅱ) 1 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总体要求 (3) 5 具体要求 (3) 5.1 地面塌陷及地裂缝 (3) 5.2 露天矿边坡 (4) 5.3 固体废弃物(废石、煤矸石) (4) 5.4 尾矿 (5) 5.5 退化土地 (5) 5.6 砂石坑和粘土坑 (5) 5.7 崩塌、滑坡、泥石流 (5) 6 各类型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标准 (6) 附录A(规范性附录)北京市固体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分区 (7)

前言 本标准为全文强制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贯彻《北京市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和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防沙治沙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雄、韩兵、胡俊、于秀治、陈鸿汉、韩永岐、张建国、杨建东、管清花、高明显、张顺峰。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固体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北京市固体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标准的总体要求和具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已关闭和正在开采的各类固体矿山的生态环境修复。 本标准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指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造成的植被破坏、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与本标准同效。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标准,但提倡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凡不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577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GB/T1577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 GB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储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J8 放射性防护规定 NY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DZ/T 0239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DZ/T 0240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固体矿山solid mine 以固态存在的矿产场地称为固体矿山。本标准中是指煤矿、金矿、铁矿、石灰石矿、砂场、粘土坑和其它固体矿山。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及技术措施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及技术措施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开展是为了避免矿山生态结构持续恶化的重要措施,其在实际中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为了使矿山可以科学、持续的发展必须要在其生态恢复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对矿山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研究,找出如何采用适当的方式来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文章在矿山生态修复的特点及要求上对其在实际中可以采用的方法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其包括植被恢复、生物恢复、废弃物处理等部分,并提出在矿山生态修复中如何有效的开展复垦工作,利用这些技术原理对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进行全面的解读,以此来保证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恢复,进而使矿山生态环境持续、良好的发展。 标签: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方法;理论 矿产作为我国重要的资源其开采程度越来越高,在矿产资源被高度开采的情况下是矿山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这种对生态环境的损害是在矿产开采中不可避免的。目前由于矿山生态遭到破坏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土壤结构损坏、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地质灾害频发、水资源受到污染、气候环境变化、土地生态退化、生物减少等情况,而这些因素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失衡问题,长时间作用下会致使矿上生态功能结构的衰退,严重时还会致使矿山变为荒山。因此必须要通过修复、重建、复垦等方式来改善矿山生态环境,避免因矿山环境受到破坏而造成严重生态问题。 1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发展 1.1 矿山生态修复的概念 在矿山因过度开发或是过度损坏后其生态结构及功能出现衰退及消失等情况就需要进行生态修复来对矿山生态进行改善,以此来避免矿山因生态功能完全消失而变为荒山。目前在我国的矿山生态修复中将因生产建设或是自然灾害损毁的矿山归类为需要进行整治修复的区域,采用适当的治理措施来帮助矿山重新恢复为可进行活动及具备基本生态功能的状态。对于矿山生态的修复其并不是要求使矿山生态环境完全恢复成受到破坏之前的生态原貌,其主要是根据矿上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来恢复其所必须的部分,以此来保证矿山可以回归为可利用的状态。 1.2 矿山生态修复的理论 目前在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中主要应用的是生态演替理论,此理论主要是指在生态恢复中通过矿山中各类植物的演替及发展来形成一个完整且稳定的生态部落,此种理论的应用决定了在矿山生态修复中的整体性原则、稳定性原则、协调性原则,以此来保证矿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由于在生态演替的过程中其需要经过一个较为漫长的阶段,为此在矿山生态修复的过程中需要有人工的参与,这样才能有效减少生态演替的时间。同时在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中其包

关于矿山植被恢复治理的一些措施

关于矿山植被恢复治理 的一些措施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关于矿山植被恢复治理的一些措施 矿藏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长期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大风扬尘影响着当地的空气质量。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不仅造成植被破坏、山体创伤、形成采空区、切断地下水系,埋下安全隐患,同时大量的废石、弃渣等固体废弃物占用大量土地,破坏了自然景观;而且长期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一、是矿业活动造成了一系列地质灾害及生态环境问题,包括采煤引起地面裂缝、地面塌陷、地下水疏干及污染,超采地下水引起的城市地面沉降、地下水位降落形成漏斗等,造成的部分土壤沙化、大气扬尘等;二、是矿山的“三废”已成为大气、水体、地质环境等的重要污染源;三、是采矿造成地质景观和地质遗迹的破坏、以及地质灾害等。 基于上述情况,国家将在未来的几年来加大对矿山恢复的治理。这里就关于矿山恢复治理的一些措施,与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一)绘制矿山现状图(有条件可以用全站仪进行精确测量) (二)进行地质勘测、坡面处理和弃渣平整(消除安全隐患) (三)挡渣墙(浆砌、干砌、格宾、植生袋) 规格依具体情况决定 格宾挡渣墙; 格宾是指由机编双绞合六边形金属网面构成的箱形结构,将抗腐耐磨高强的低碳高镀锌钢丝或铝锌合金钢丝(或同质包塑钢丝),由机械编织成双绞、六

边形网目的网片. 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组装成箱笼,并装入块石等填充料后连接成一体的结构,用做堤防、路基防护等工程的新技术。 网片的钢丝由锤炼过且热镀锌的软钢所做成。如在低碳高镀锌或铝锌合金钢丝表面包覆上一层经特殊优化的高抗腐蚀树脂。其成品结构具有防锈防、静电、抗老化、耐腐蚀、高抗压、高抗剪等特点,能有效抵抗海水或高度污染环境的侵蚀。 该工艺起源于欧洲,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作为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成功地应用于水利工程、公路、铁路工程、堤防的保护工程中。较好地实现了工程结构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同时与一些常用结构比较起来有其自身的优点,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保护河床、治理滑坡、防治泥石流、防止落石兼顾环境保护的首选结构型式。 植生袋挡渣墙: 植生袋,也叫绿生BAG 1、植生袋的构成: 植生袋是用编织网缝成40X60厘米的口袋,在袋的内表面粘贴上双层特制纸,在两层纸的中间均匀地附着草种(或草、花种混合)和有机复合肥料而成。2、植生袋施工方法: 向袋里装满土将袋口扎紧待用,施工时要将带标识线的那面朝上,垛放在工作面上。在植生袋上浇水并保持湿润,十天左右草就长出来了。 植生袋 植生袋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谈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与其生态恢复

编号:AQ-Lw-02266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谈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与 其生态恢复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ffect of mining and it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谈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与其生 态恢复 备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 摘要: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矿山开采又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导致矿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系统分析了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并根据典型矿区生态恢复的成功经验,总结了适合我国矿区生态恢复的典型技术,主要从矿区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矿区植被的恢复,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三个方面来论述。 关键字:矿区生态环境效应生态恢复 由于矿藏的不可移动性,以致矿山开采长期占用、破坏、污染土地,改变了区域水系结构,破坏了动植物区系,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

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起步较晚,土地复垦率较低,迫切要求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复垦技术,提高土地复垦率和生产潜力。本文将在系统分析矿山开采生态环境效应的基础上,总结适合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典型技术,以期推动全国土地复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 (一)诱发地质灾害。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的稳定,往往导致地面塌陷、开裂、崩塌和滑坡等频繁发生。而矿山排放的废渣堆积在山坡或沟谷,废石与泥土混合堆放,使废石的摩擦力减小,透水性变小而出现渍水,在暴雨下也极易诱发泥石流。 (二)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与水质污染。矿区塌陷、裂缝与矿井疏干排水,使矿山开采地段的储水构造发生变化,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涸,形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地表径流的变更,使水源枯竭,水利设施丧失原有功能,直接影响农作物耕种。同时,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坑水、废石淋滤水等,一般较少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与人畜生活饮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